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思想流派,其中道家思想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道家思想强调的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理念,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不可忽视。

道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为神秘的一个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自称为“道德经”的作者,庄子又被称为“逍遥游”的作者。

他们的思想主张都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宇宙间万物的根本、本质、源头,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道家思想倡导的是“无为而治”,这就是说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治”,而是要在自然的运行中顺从自然,不要过多干预或者强制改变事物的运行,这与今天我们所说的“顺势而为”非常类似。

这个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既然人力是无法改变大自然的东西,那么人类社会的运转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

这就是所谓的“乐生于天时,治道合于人情”——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太多的人为干预,就可以按照自然规律,顺利地运转起来。

其次,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也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应当“顺应天道”,这其中就包含了一种“与天同在”的理念。

也就是说“天”和“人”是自然和人类的两种不同的存在,但是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人类也应该顺应天道、和自然相处。

这样的思想对中国文学、美术、哲学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道家思想对文化价值的塑造与转化也具有相当的意义。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所追求的并不是功利的成功、利益的积累,而是一种“真我平和”的让自己心灵得到平静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被广泛地吸收和运用到中国文艺、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艺术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在传达作品内在情感的同时,更应该是传达作品语言和形式带来的“美感”,以及创作者对自我境遇的“反省”。

对于人生也是同样道理,人生意义不在于能够得到多大多精彩,在于每个人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对自然的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道家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认知,更是对人生、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出发,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自然与道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原。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无为而治的,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地干预自然的运行。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顺应这种规律,才能得到自然的青睐,才能事半功倍。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自然是无私的,只有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自然的恩惠,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二、自然与人生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三、自然与社会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社会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起源于先秦时代,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哲学思想、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一、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和“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教的“道”与儒家的“仁”、“礼”相互补充,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价值观。

其次,道教注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与佛教的“涅槃”思想有相似之处。

最后,道教强调心性修养,鼓励人们追求道德品质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士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文化传承的贡献道教对中国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贡献。

首先,道教倡导自然观念,提倡顺应自然规律,这种观念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创作有重要影响。

其次,道教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将道教修炼与养生保健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道教养生之道,为中国古代养生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道教还对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艺术作品中常常体现出道教的符号和意象。

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道教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道教倡导反对权威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意识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道教尊重自然与环境的和谐,提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中国古代,道教寺庙常常被用作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场所,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道教的修炼方式和养生观念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道教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其核心思想的哲学影响、文化传承的贡献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使道教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道教的思想和价值观中汲取智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摘要: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提出了“天和”、“人和”、“心和”、“政治和”为内容,以人类社会向宇宙社会返回和人性向自然人性返回实现和谐的途径为支柱的和谐思想。

这一古老智慧既注重社会发展秩序,又强调人类自身如何发展对中华民族心理、性格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若善于批判地继承,对于解决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冲突、问题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家;和谐观;现实意义1、道家和谐观的内容及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和谐思想不同于其他各家,具有更为宽广的思想视野,儒家以恢复周礼为宗旨,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的运用,是用社会规范来约束世人的行为,让人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墨家的和谐观着重发挥人们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精神。

法家讲和谐,是建立在君主保证法制的实施与履行上。

儒、墨、法,讲和谐虽然各具其特,但都着重在政治社会的领域突出“人和”。

道家讲和谐,从最高范围的“道”开始,“道”贯通天地人,人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道”化生的结果,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不仅如此天地万物也都遵循道的规律来运动变化。

道家关注的和是由宇宙和谐推演而来,道家所关注的社会秩序也是由宇宙秩序推演而来。

以人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天和”;人与人的和谐—“人和”;人自身的和谐—“心和”;人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和”。

因此道家的和谐思想包罗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和谐,具有更广阔的和谐视域。

1.1、“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先前秦道家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88老子认为天地人都要遵从自然之道,天下万物都产生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然后又很自然地复归于自然界,他说:“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复命长也,之常明也。

道家哲学的实践意义

道家哲学的实践意义

道家哲学的实践意义1. 引言道家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的思想主张被后人概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在当今社会,道家哲学依然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道家哲学的实践意义。

2. 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2.1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道家哲学倡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念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哲学的政治理念,主张国家治理应顺应民意,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力,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提醒领导者注重民生,关注民意,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道家哲学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实践意义3.1 修养心态道家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主张人们摒弃物欲,修养心态。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焦虑、压力而陷入心理困境。

道家哲学提醒人们关注内心,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3.2 养生之道道家哲学在养生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主张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身体健康。

道家养生方法包括气功、太极拳、道家膳食等,这些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具有实际效果。

4. 道家哲学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实践意义4.1 诚信为本道家哲学强调诚信,认为诚信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日益频繁,道家哲学提醒人们坚守诚信原则,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商业信誉。

4.2 包容与合作道家哲学倡导包容与合作,认为不同事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这一观念提醒人们尊重差异,寻求共识,实现共同发展。

5. 结论道家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在现代社会,道家哲学的实践意义依然显著,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我国道家哲学以老子为创始人,以庄子为集大成者,其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

进一步破解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内涵、认识其历史地位和当代社会价值,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家哲学或道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

道家哲学或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智慧和思想理论,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

汉初的统治者汲取秦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在取得政权之后,经济上采取“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这种方针政策的制定,理论根据就是当时新道家尊崇的“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以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相配,被同尊为道家创始人,倡导“清净无为”、“静作相养”等等道家思想。

魏晋玄学,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以贵无为宗旨,以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为最高主题,以探求理想人格为中心课题,实际上就是先秦道家哲学文化在魏晋的发展或表现形态,这种思潮取两汉经学儒学而代之,成为了魏晋文化的主潮,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尽管佛学大盛,儒学位尊,但唐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政策,道家哲学文化与儒、佛一起取得了官方地位。

这种地位就不能再将道家哲学文化称之为山林文化了。

宋明时期,道家文化与儒、佛同样都受到尊崇,统治者努力提倡儒佛道三家思想,形成了儒佛道三家归一的趋势,宋明理学正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糅合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万物化生理论和佛教的思辨哲学而产生的。

只不过宋明儒学对于佛老采取了过河拆桥的态度,排斥佛老而尽用其学,这更加表明了道家哲学文化在宋明时期的实际地位和影响。

清代汉学中兴,道家思想式微。

近现代时期,伴随着西学东渐,新学兴起,道家哲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佛的命运基本上是相近的。

道家的思想和社会贡献

道家的思想和社会贡献

道家的思想和社会贡献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主要哲学思想体系是道家思想,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和贡献。

本文将从道家哲学思想、道家修身养性、道家艺术观、道家教育思想和生态文明构建等方面论述道家的思想和社会贡献。

一、道家哲学思想道家思想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实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

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认为宇宙存在着一种无穷无尽、无所不包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超越人类认识和思考的,无形无象。

道家哲学思想强调不要执着于物质世界,在内心世界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同时,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等领域可能会失控,这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循环,让事情自然而然地达到平衡。

二、道家修身养性道家思想主张人要抛弃欲望,追求心灵的自由。

通过修身养性,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素质更高。

道家修身养性的核心是养生。

它尤其注重饮食和保持身体卫生,强调享受自己感官的平衡,注重身体的健康和自然的生长。

此外,在生活中还要保持一种平静的情感状态,懂得平衡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

道家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心灵愉悦,成为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三、道家艺术观道家艺术观强调艺术的自然与生命,追求艺术品的形式和感官上的美感。

道家认为,艺术是一种能体现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审美情感,也可以迎合人类的自然需求,带来精神享受。

在艺术创作中,道家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无为而成”,并强调艺术家的自然创造力。

四、道家教育思想道家注意培养个体的人性和品性,使个体成为具备高度思考能力的精神领袖。

在道家教育思想中,强调的是教育的辅助作用,即通过开通人们思想的通道,掌握人性,培育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因此,道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创造力。

五、生态文明构建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道家思想在构建生态文明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7公管1班崔惜舜20173216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于《老子》,应在中国或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口口中流传。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蒂全在道教。

在诸多影视作品、志怪小说、远古传奇中都有着关于道家的各种描述,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封神榜》、黄巾军张角的传于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道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蓬勃发展,潜移默化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滋润着我们。

要说道,又不得不说老庄。

老子被誉为道家祖师,写出《道德经》的皇皇巨著,其思想主要存于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叫道生万物。

这个思想,是为我们中国人,当然也是为世界人,提供了一个解释宇宙的框架。

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顺服自然。

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治理国家,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根本的准则,根本的原则。

第三,就是相反相成。

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总结,相反相成。

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事物的基本法则。

第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持盈,盈是盈满,把这杯慢慢的水端在手上这个叫持盈,持就是把持,持盈守缺以柔克刚。

第四个方面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总结,后面四个字也行,就是以柔克刚。

而庄子则是继老子后道家中集大成者“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

”《庄子》其书,以落天外的构思,意深旨远的寓言,曼妙朦胧的情致,与天地万物共舞的神采,渊深海涵的襟抱,使其受到了后世文人毫不吝啬的称誉:“其言汪洋自恣”,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传统凝聚在千百万年的历史之中,一个民族是无法摆脱自己与生俱来的文化传统。

道家文化,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

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道家文化的根本和核心是“道”。

“道”的非实体性,使之不能对其定义,不能问其是什么,而只能加以描述。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谓“生”所描述的,就是创生,就是创造。

老子揭示了“道”是创生之本,创造之源,创造之境。

“道”最具原创性,它可生一、生二、生三乃至万物。

道家对“与道为一”的追求,实质是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对更高创造的追求。

因为进入到“与道为一”,就进入了自如自在无遮无碍的境界。

道家的精华在于参透自然、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以道术秉要知本,故能事少而功多。

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和人本身的超越性,主张以“无为”为体,以“无不为”为用,以一个“忍”字应世,相信“柔弱胜刚强”,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为本。

一、道家文化的自由精神
道家文化的突出精神,是自由精神。

尤其是《庄子》的思想,更富有追求由的精神。

道家的自由精神主要表现为突破传统、世俗、自我等束缚,开放心灵,拓宽视野,解放思想。

道家希望通过这种追求,引导人们达到自由之境界。

道家文化多方启示人们,打破思想僵化闭塞,摆脱世俗束缚,去获得精神自由,创造自由。

超越世俗的实用功利目的,才能达到大用。

突破僵化、狭隘、闭塞,才会有新追求新创造。

道家文化的自由精神,对我们有许多创造智慧的启示。

其主要是,精神自由才能突破传统、世俗观念的束缚,才能有精气神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精神自由,才能有奇思异想,才会想出新办法,走出新路子。

对于当代人
缺乏原创性的问题,自由精神的培养是重要的一维。

为了培养有利于原创的自由精神,就要破除种种阻碍。

二、道家文化对个性、真性的张扬。

道家文化的特色是强调个性任自然。

道家认为仁义礼法规范都具有“人为”的性质,它不是出自人的自然,而是一种外在的人为的强制力量,它对人的真性和个性都具有束缚性和破坏性。

这种破坏性使天下“失其常然”,“莫不奔命于仁义。

道家文化对个性真性的大力张扬,所显示的创造智慧是,有个性真性,才有生机,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也才有美的社会,美的人生。

个性和真性是生命的灵魂,是创造的根基。

个性的缺失是当代人缺乏创造性的重要原因。

例如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训练,就容易导致个性的缺失,模糊了人的特色。

“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个性突出的思想难以产生。

人们一般是按照社会要求定位,做应该做的事,说应该说的话。

个人的意愿、兴趣、爱好,特点,退到次要、边缘。

突破世俗的个性,往往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挑剔,这又造成人们从众随俗的平庸心态。

道家文化的创造智慧启示我们,个性真性的压抑是创造的天敌。

要培养当代人的创新精神,必须充分认识:要想生命绽放出创造之花,就不能压抑个性,就要发挥个性的创造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

适其个性,合其本性,才有创造的积极主动性。

同样,个性舒展,才有最好的情绪,最敏感的触觉,最强的自信,才有创造的兴趣、精神和灵气。

三、道家文化的理想精神
对于道家文化,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即道家思想有出世的消极、复古落后等等。

其实,就从上面我们论述的三个问题来看,无论是“与道为一”、自由精神,还是个性真性的张扬,都是具有理想精神的。

从道家文化深刻的批判性和超越性,也可以看到,道家文化的主要精神是积极的,道家文化追求的“与道为一”的大境界更是一种理想境界。

人们都可以感受到,老庄提出的许多思想,可以去追求,趋近它,但很难达到它。

原因就在于它是理想境界。

象“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理想的缺失也是当代人缺乏创新精神的重要原因。

当代社会物欲膨胀,一味追求实利的趋向,使人们变得很务实很理性,不实用的即被视为“无用”而虚置,理想追求和精神信仰都被淡化了。

结果是,人们在获得名利后,反而感到精神空虚,没有寄托了。

道家文化的理想精神启示我们:理想的火花,才能点燃创造的激情。

精神空虚,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就不可能激发创造性。

如果连理想的梦都没有,便什么也没有了。

只想今天,不想明天的人,是不会有“苟日新,日日新”的创新精神的。

因此,理想的激发应引起培养创新精神的充分关注。

四、道家文化的的和谐思想
在构建和谐社会,寻求和谐文化渊源的过程中,大多数学者都把目光放在了儒家“和合”、“中庸”等思想上,这是合逻辑的,也是有益的。

但这些和谐观主要寻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外在环境、体制、氛围的和谐。

而站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所追求的和谐社会,除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之外,更终极的目标应该是人内在的和谐感受,即人生的和谐、自由与解放,既包括人内心感受到的平静、快乐,也包括幸福感和满足感。

关于这一方面,传统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有着更为深刻、独到的见解。

学习并弘扬这些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人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大同”,这跟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私有制度有所不一样,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

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

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
卓越的作用。

“无为”思想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们尊重自然,尊重他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为了构建和谐、保护这种和谐,人们立了许多规矩,这许规矩便是现在的法律,法律是和谐的基本保障,法律是和谐的最低标准。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既有情感的流露,也有情感的回馈,这种感情的互动是自然的,也就是道的表现形式。

当今社会中官与民、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都需要这种表现形式,表现的越充分,人心就越顺畅,做事越顺利。

这就是道家思想的原意,也是我们所倡导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我相信社会发展离不开和谐,只有社会和谐了,人类才能拥有共同的幸福、更大的幸福。

今天,中国文化重新建构的历史任务又摆到了我们民族面前。

我们不仅要重视新儒学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而且也要注意重新认识和探索道教文化的意义。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道家深厚的哲学理论,为中国其它传统文化提供了创造力的思想泉源。

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的艺术、绘画、文学、雕刻、建筑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地位。

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当然,道家哲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社会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会有太强的儒家本位政治理想,绝不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是具备更加轻松地发现自然开阖与进退之道,理解生息出入之间的大智慧。

我们对道家、道教的经典著作如《道德经》、《庄子》等应该进行认真的校释和研究,揭示这些著作的真实意义,纠正学界及政界多年来对道家文化的误解和偏见。

我们应该注意到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并以现代科学和哲学汲取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精华,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我们应该在中国学术界改变陈旧的经学式的治学方法的思维模式,努力吸收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精华,以促进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研究。

同时,我们还应努力开发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精华,在现代化的进程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达到两者的互补。

另外,道教中还有大量哲学、宗教学、民俗学、古化学、心理学、性科学、养生学的内容,可供我们清理和研究。

我们
应该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角度重新认识道教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