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合集下载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一、概述结球甘蓝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但各地栽培极为普通,是东北、西北、华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在南方各地的秋、冬、春季也大面积栽培,多数地区选用适宜的品种实行排开播种,分期收获。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越冬保护地甘蓝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总之,结球甘蓝在我国南北方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结球甘蓝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

据分析,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1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4克,含钙32毫克、磷24毫克、铁0.3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核0.04毫克、尼克酸0.3毫克、维生素C38毫克。

甘蓝球叶质地脆嫩,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煮食、凉拌、腌制或制干菜,深受人们喜爱。

外叶还是畜、禽、鱼类的良好饲料。

结球甘蓝很耐贮运,是我国长途运销蔬菜之一。

近年来,大量运往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为国家嫌取了大量外汇。

可见,结球甘蓝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结球甘蓝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均较强,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发展很快。

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结球甘蓝的根为圆锥根系,主根基部肥大,其上分生出许多侧根,地主、侧根上常发生须根,形成极密的吸收根网。

主要根群分布在6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以30厘米的耕作层中最密集,根群横向伸展80厘米,抗干旱能力不强。

根系断根后再生能力强,移栽后容易发生新根。

茎分为营养生长期的短缩茎和生殖生长期的花茎。

叶球外着生叶的茎称为外短缩茎,叶球内着生的茎称为内短缩茎,即叶球中心柱。

一般内短缩茎越短,叶球越紧密,品质也较好。

这是鉴别品种优劣的依据之一。

结球甘蓝的叶分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座叶、球叶、茎生叶等,其形态差异很大。

结球甘蓝种株抽薹开花后形成复总状花序,花为完全花。

授粉时的最适宜温度一般是15-20℃,低于10℃花粉萌发较慢,而高于30℃也影响受精活动正常进行。

甘蓝病害图片及防治,适合什么时候种植,和包菜有什么区别

甘蓝病害图片及防治,适合什么时候种植,和包菜有什么区别

甘蓝病害图片及防治,适合什么时候种植,和包菜有什么区别甘蓝常见的病害有软腐病、黑斑病、黑胫病和病毒病。

软腐病一般发生在甘蓝的生长后期,一般在甘蓝结球包心的时候发病;黑斑病主要危害甘蓝的叶片,导致甘蓝叶片枯萎而死;黑胫病主要危害甘蓝的叶片和幼茎,发病时会出现圆形的病斑;病毒病在甘蓝幼苗期发病,发病的时候甘蓝叶片出现褪绿斑,会导致整个叶面都黄化。

一、甘蓝病害图片及防治1、常见的病害(1)软腐病:该病害一般发生在甘蓝的生长后期,一般在甘蓝结球包心的时候发病,病菌从甘蓝的茎基部或者叶柄处侵入,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随着病斑慢慢的扩大,导致甘蓝整个根茎和叶球发病,在环境干燥的情况下,甘蓝结球叶片变干燥,在环境潮湿的情况下,甘蓝叶球会腐烂变软,还会有酸臭味。

(2)黑斑病:该病害主要危害甘蓝的叶片,发病的时候甘蓝叶片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随着病情慢慢发展,斑点逐渐变为褐色的小圆斑,在病斑边缘还有褐色的环线晕圈;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病斑出现同心轮纹,慢慢发展成为凹陷的褐色斑,环境潮湿的情况下,病斑还会长褐色的霉状物,导致甘蓝叶片枯萎而死。

(3)黑胫病:该病害在甘蓝的苗期和成株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甘蓝的叶片和幼茎,在苗期发病的时候比较严重,发病时会出现圆形的病斑,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慢从褐色变成灰白色,在病斑上还有黑色的小点。

(4)病毒病:该病害可以危害甘蓝幼苗,还可以危害成株,在甘蓝幼苗发病的时候甘蓝叶片出现褪绿斑,叶片开始慢慢黄化,到最后导致整个叶面(除了叶脉)都黄化;当甘蓝成株染病的时候,甘蓝嫩叶出现分布不均的斑驳,老叶的背部有黑褐色的坏死斑,叶片变的皱缩。

2、如何防治(1)软腐病:在田间合理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菌;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种子,在甘蓝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给种子进行消毒;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处理,病害严重时可以用水霉素和链霉素喷洒防治。

(2)黑斑病: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种子,在种植前进行药剂拌种给种子消毒;甘蓝发病的时候可用百菌清、苯菌灵等药剂喷洒防治。

浅谈——结球甘蓝

浅谈——结球甘蓝

浅谈——结球甘蓝姓名:郑延嘉学号:2013502103结球甘蓝∆又称甘蓝,别名包菜、洋白菜、卷心菜、圆白菜、莲花白菜、茴子白等。

属十字花科甘蓝类蔬菜,叶球供食。

原产地中海、300多年前引入我国。

∆品种很多,按照颜色分类可分为普通甘蓝、紫叶甘蓝(赤球甘蓝)和皱叶甘蓝,我国多为普通甘蓝;依叶部形状可分为尖头、圆头、和平头三个基本类型。

品种及特点∆在我国结球甘蓝的主要品种有夏光、中甘11号、京丰1号、西圆3号、西圆4号、秋丰、晚丰、寒光等。

∆结球甘蓝矮且粗壮一年的生茎肉质,不分枝,呈绿色或灰绿色。

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

另外结球甘蓝具的耐寒、抗病、适应性强、易贮耐运、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所以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

是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中甘蓝排名第三。

营养价值∆结球甘蓝平均每100g食用部分含水94.4g、蛋白质1.1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3.4g、粗纤维0.5g、胡萝卜素0.02g、硫胺素0.04mg、核黄素0.04mg、尼克酸0.3mg、抗坏血酸38~39mg、钙32mg、磷24mg、铁0.3mg,还有其他微量元素。

另外烹调后的甘蓝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和叶酸。

做成泡菜后除了钠含量比较高之外其他营养价值与未发酵前大致相同。

∆结球甘蓝的营养价值与大白菜相差无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还要高出一倍左右。

它还含有丰富的叶酸,这是甘蓝类蔬菜的一个优点,所以,怀孕的妇女及贫血患者应当多吃些。

保健价值∆结球甘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总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多出3倍,因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及抗衰老的功效。

它对皮肤美容也有一定的功效,能防止皮肤色素沉淀,减少青年人雀斑,延缓老年斑的出现。

∆此外甘蓝中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

这种物质能刺激人体细胞产生对身体有益的酶,进而形成一层对抗外来致癌物侵蚀的保护膜。

结球甘蓝

结球甘蓝

病虫防治
危害叶片、叶球;苗期发病子叶形成水渍状病斑,后渐蔓延到真叶,真叶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叶 缘出现“V”形病斑,成株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形成叶斑或黄脉,叶斑由叶缘向叶内成“V”形扩展,坏死扩 大,黄褐色;病菌蔓延到茎部和根部形成黑色状脉,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卷心菜待结球甘蓝包心后,茎基部或菜心内发生水浸状软腐,以后植株枯黄,外叶萎垂脱落使叶球外露。一 是翻晒土。定植前深翻土层18厘米-20厘米,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实行沟灌,不用漫灌;阴天及中午不要浇水, 要与葱蒜类作物轮作。二是防治传病媒介昆虫。三是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四是药剂防治。喷药时应注意 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和根茎部,常用下列药剂,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3 次;链霉素4000倍液;抗菌剂“401”500倍-600倍液;敌克松原粉250倍-500倍液喷穴或喷雾。
结球甘蓝一般以茎叶入药,其味甘,性平、无毒,有补骨髓、利关节、壮筋骨、利脏器和清热止痛等功效, 尤其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及促进愈合作用,还可用于脂肪代谢失调的患者;也可炒食、煮食、凉拌、腌渍或 制干菜,是东北、西北、华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食用后具有抗癌、抗溃疡、减肥、延缓衰老、 消炎祛瘀、杀死白细胞等营养保健功效。
幼虫开始危害时,开始喷洒农药。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保健价值
结球甘蓝一般以茎叶入药 ,其味甘,性平、无毒,有补骨髓、利关节、壮筋骨、利脏器和清热止痛等功效, 尤其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及促进愈合作用,还可用于脂肪代谢失调的患者。
据《胡治百病方》记载:“甘蓝,河东陇西多种食之,汉地甚少有。其叶长大厚,煮食甘美。经冬不死,春 亦有英,其花黄,生角结子。子甚治人多睡。”故人们誉称为“不死菜”。

警惕:根肿病如此猖獗,防控技术需要学!

警惕:根肿病如此猖獗,防控技术需要学!

警惕:根肿病如此猖獗,防控技术需要学!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专性寄生的世界性病害,该病引起作物主根和侧根形成大量肿瘤,阻碍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严重者整株枯死,素有“十字花科癌症”之称。

我国北至黑龙江,南至湖北、四川、云南等省份均有分布,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根肿菌休眠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土壤一旦带菌将不再适宜栽植十字花科作物,严重威胁十字花科作物的可持续发展。

一、根肿病田间症状根肿病菌主要侵染植株的地下部分,根形成肿瘤,主根的肿瘤较大,侧根的肿瘤小而数量多。

发生初期肿根表面光滑,后期粗糙、龟裂,最后腐烂。

病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化,并表现缺水症状,叶片常常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叶片发黄、枯萎、严重时全株枯死。

农户经常将其误判为根结线虫,根肿病植株根瘤较大,一般只发生在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上。

而根结线虫侵染的植株,须根和侧根形成近球形的串珠状根结,不仅发生在十字花科作物上,还会出现在瓜类、茄果类等作物上。

田间发病情况(湖北恩施)中午地上部分萎蔫,早晚恢复主根膨大肿瘤后期发生龟裂,粗糙,腐烂十字花科根肿病(甘蓝)根结线虫(黄瓜)二、病原菌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属原生动物界根肿门根肿菌属,其休眠孢子囊在寄主根部薄壁组织内形成,休眠孢子球形、卵形,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侵染寄主,刺激寄主薄壁细胞膨大,形成肿瘤。

根肿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繁殖能力快强,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后很难防治。

根肿菌侵染皮层薄壁细胞根肿菌休眠孢子三、传播途径1远距离传播①种苗带菌传播带菌种子和带菌病苗在全国各地远距离调运,是十字花科根肿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蔬菜根部携带病土和病残传播十字花科蔬菜常作为反季节蔬菜在市场上流通,病残体和带菌的土壤会随蔬菜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

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

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

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一、范围二、设备和试剂1. 恒温箱:控温范围为20-25℃,湿度为60-70%。

2. 甘蓝抗枯萎病菌种:选择经过维管束侵染或黏液培养分离的高致病性菌种,经过稳定传代、活力恢复和鉴定合格后再使用。

3. 培养基:选择适合甘蓝抗枯萎病菌生长的培养基,如TSA、PDA等。

4. 小型邻苯二甲酸灯。

5. 磁力搅拌器。

6. 鉴定盘。

三、鉴定方法1. 菌种制备选取活力良好、菌落形态稳定的菌株,接种至含有甘蓝根系的PDA板上,培养温度为25℃,培养7天左右。

将培养菌株移至10 mL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上悬线培养7天后,移至常规液体培养基中搅拌培养。

待菌液均匀悬浊后,用无菌过滤纸过滤,菌液浓度调整至10^7 CFU/mL。

2. 甘蓝叶片接种将甘蓝幼苗栽种于1:1:1的腐殖土、园土和蛭石混合土中,生长至3-4叶时开始接种。

将含有菌液的无菌棉签轻轻平移于甘蓝叶片上,在5-6个叶子处制成2-3cm的伤口,将涂抹有菌液的无菌棉签轻轻按在伤口上,封闭伤口,每盆幼苗接种2株。

3. 鉴定观察将接种的甘蓝幼苗移至恒温箱中,在25℃、60-70%湿度下培养。

观察甘蓝的叶片和茎部是否有叶缘褐化、叶片黄化、萎缩或脱水等症状,记录病株的个数和感染程度。

特别是注意观察叶片内部的表现,如黄斑、黑斑等。

4. 鉴定结果判定标准根据实验结果对甘蓝植株进行评估,根据植株的感染程度和症状轻重进行评分,0-5分表示病情轻重度,0分表示未感染。

根据评分结果判断该甘蓝品种的抗性水平,评分越低表示抗性越强。

四、注意事项2. 甘蓝幼苗应生长健康,叶片完整无伤痕。

3. 接种伤口应轻微,避免过度损伤植株。

4. 鉴定过程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避免环境因素影响鉴定结果。

5. 鉴定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通过远缘杂交实现白菜根肿病抗性向甘蓝的转移

通过远缘杂交实现白菜根肿病抗性向甘蓝的转移

通过远缘杂交实现白菜根肿病抗性向甘蓝的转移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的世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目前已发展成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

甘蓝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ica)甘蓝种(Brassia oleracea L.),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

近年来,甘蓝根肿病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选育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甘蓝类蔬菜中抗病资源比较缺乏,导致甘蓝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缓慢。

大白菜(Brassica rapaL.ssp.pekinensis)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其根肿病抗性资源丰富,且抗病基因位点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为了改良甘蓝的根肿病抗性,通过甘蓝与抗性大白菜远缘杂交,结合胚挽救技术将大白菜的抗性基因转入到甘蓝中,创制抗根肿病甘蓝新材料,为甘蓝抗根肿病育种奠定一定基础。

本研究将抗根肿病的大白菜与甘蓝进行种间杂交和两次回交,利用胚挽救技术获得甘蓝与大白菜杂交的新材料,对获得的杂种材料F<sub>1</sub>、BC<sub>1</sub>和BC<sub>2</sub>进行形态学鉴定、细胞学鉴定、花粉育性鉴定、人工室内根肿病抗性鉴定以及分子标记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0份大白菜材料进行田间自然诱发接种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根肿病免疫的材料1份,高抗材料5份,抗病材料12份和感病材料2份。

选择田间鉴定表现出对根肿病免疫和高抗的6份材料,进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进一步确定抗性,综合两次鉴定结果,选择抗性强且稳定的2份大白菜材料CR 英雄、CR12作为远缘杂交的抗源供体材料。

2、选取已发表的与根肿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43个分子标记对4份大白菜抗病材料CR12、CR英雄、CR帝王26、京春CR3,1份感病大白菜材料夏魁和3份甘蓝感病京丰一号、D6、329进行引物扩增。

结球甘蓝枝孢叶斑病及无公害防治

结球甘蓝枝孢叶斑病及无公害防治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消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 病原菌,减少病害传播

合理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 轮作,减少病原菌在土
壤中的积累。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 并集中销毁,减少病原
菌的传播源。
生物防治技术
保护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 等,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农 用链霉素等,直接杀死病原菌, 减轻病害发生。
05
结球甘蓝枝孢叶斑病无公害防 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防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2 3
防治技术不成熟
目前针对结球甘蓝枝孢叶斑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防治成本较高
无公害防治技术通常需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等手段,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在广大菜农中推 广应用。
技术普及度不够
科学施肥与灌溉管理
科学施肥
根据甘蓝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灌溉管理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植株根部病害的发生。同时,保持 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控制病害的传播。
04
结球甘蓝枝孢叶斑病无公害防 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01
02
03
病情指数
通过调查田间结球甘蓝的 病情指数,评估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越低,防治效 果越好。
防治效果
通过比较防治前后的病情 指数,计算防治效果。防 治效果越高,防治效果越 好。
安全性
评估防治措施对环境、作 物和人体的安全性,确保 无公害防治。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与流程
调查方法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 株,记录病叶数和病级,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