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绿色榨菜原料(青菜头)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
产业扶贫背景下涪陵青菜头的发展研究

第4期(总第376期)2021年4月No.4 APR文章编号:1673-887X(2021)04-0030-02产业扶贫背景下涪陵青菜头的发展研究胡江霞(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摘要青菜头是腌制咸菜的常见蔬菜。
涪陵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特点极其适合青菜头的种植。
当地政府在产业扶贫的大背景下,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广青菜头种植技术,扩大了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
文章详细介绍了涪陵青菜头种植技术,以及重庆地区通过发展涪陵青菜头种植来促进产业扶贫的全过程,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扶贫措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涪陵;青菜头;种植技术;产业扶贫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1.04.012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Qingcaitou in Ful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Hu Jiangxia(Changjia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8100,China)Abstract:Green vegetable head is a common vegetable in pickle.The climate,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in Fuling area are very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Qingcaitou.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the local government seized this opportunity,vigorously promoted the planting technology of green vegetable head,expanded the planting area and in‐creased the income of resident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ting technology of Fuling Qingcaitou in detail,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Fuling Qingcaitou in Chongqing,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in other regions.Key words:Fuling,Qingcaitou,planting technology,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1青菜头特征简介青菜头又名青菜头疙瘩,植物学上又称其为茎瘤芥。
榨菜栽培技术

榨菜栽培技术
• 5、中耕除草 • 除草 • 还苗后,地势潮,最好雨后放晴,每亩地用50%精
禾草克50毫升~75毫升,总水60kg喷洒畦面,或者 用拉索100g兑水60kg喷洒畦面防杂草丛生。 • 中耕 • 在第二次追肥后,菜株未封行前,进行浅中耕锄 松表土、除去杂草。若土壤湿度过大、板结则应 提前进行行间深中耕,实行亮行炕土,再配合施 提苗肥,提高菜株长势。以后是否中耕除草,应 根据田间杂草情况、土壤板结状况和菜株长势因 地制宜进行。
榨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甬榨1号”属半碎叶榨菜类型,早中 熟,果实大而钝圆,皮薄筋少,易脱水、 易加工、口感好、品质好,在浙江省的全 生长期约为170天。
余姚市农技推广服务总站选育,半碎叶 品种。 余缩1号。
榨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甬榨2号
余缩1号
榨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全生育期有叶片14张左右,绿叶数保持在4~5片,
榨菜栽培技术
西瓜-雪菜-榨菜 3月28日-4月2日,拱棚双模营养钵育苗,900-1200只, 注意通风,答多菌灵,25日龄炼苗,28日龄3叶一心 移植。早熟800株,中暑600-700株,放蚜虫、黄瓜守。 草甘膦加丁草胺除草,整枝留3蔓,瓜径10厘米是膨 果肥。6月下旬到7月下旬采收。 8月20-23日,育苗,苗圃大田1:10,每亩0.6-0.7千克, 苗期30天,9月20-23日撒施化肥后整耙22*25移植,4245天,即111月上旬采收。 榨菜1:6留苗地,每亩0.6-0.7千克,苗期38-40日龄,11 月中旬移栽,12*23,2万株每亩,12月上旬追肥,2月中 旬追肥,4月上旬采收。
。
榨菜栽培技术
宁波地区榨菜生产区域农业高效栽培推广模式: 1、榨菜+75毛豆+上海菜,75毛豆地膜小工棚育 苗,移栽地用地膜覆盖; 2、早榨菜(上海菜)+292毛豆(坝塔63)+长梗 白菜(铁包菜),292、75毛豆地膜、小工棚移 栽种植; 3、榨菜+小黄瓜+秋刀豆(上海菜),小黄瓜地 膜覆盖; 4、早榨菜(上海菜)+矮刀豆+中缸豆+秋刀豆 (罗卜),矮刀豆(法国无架刀豆)用地膜覆盖;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数乌江
涪陵榨菜
:
Ⅰ.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汇合之处。该处出产
一种茎部发达、叶柄下有乳状突起的青菜头。 清光绪年间,涪陵人邱寿安在湖北宜昌开设 “荣生昌”酱园。他雇用的伙计邓炳成选用 肉厚质嫩的青菜头,让风吹至半干,加盐揉 搓腌渍,然后再用木榨榨干盐水和菜中酸水, 再放上作料,装坛密封。
1939年(民国28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学教授李家文等亲自到涪调查后
形成《榨菜调查报告》,该报告称:“调查费时两月有余……并访晤榨菜发明
人。”1963年秋,四川省文史资料编委派员到涪陵进行两月之久的采访、座谈
核实后,才确定了榨菜创始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关于榨菜缘起的
内容综述如下: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
………………………… ………………………… ………………………… ………………………… ………………,谢谢。
高2014级9班X组完成。 成员:吴俊霄 舒洪 王柳婷 谭丽莎 XXX
涪陵榨菜特点
青菜头植株喜肥、耐寒、生长期短,个重500-1000克。每年“白露”前后播种, 至“寒露”后开始移栽,次年“立春”后即可收获,“惊蛰”后即抽苔开花结 实。然而,正宗的涪陵榨菜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 的,产区面积不是很大,主要在重庆市丰都县的高家镇,至重庆巴南区木洞镇 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系中心主产区。生长特别好, 收获的青 菜头肉质肥厚、嫩脆、少筋、味优良。这一范围外地区生长的青菜头质地较差。 这真有点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意味。俗话说“一方水土 一方特产”“水土异也”。
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
涪陵榨菜传统工艺概述

涪陵榨菜传统工艺概述涪陵榨菜,是中国四川涪陵区的特色食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而闻名于世。
涪陵榨菜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工艺。
本文将对涪陵榨菜的传统工艺进行概述。
涪陵榨菜的制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材料准备、榨菜制作、调味、晾晒、加盖、密封、贮存等过程。
以下将对每个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材料准备是涪陵榨菜制作的第一步。
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是绿叶芥菜、盐和辅料等。
首先要在芥菜的生长期内选购新鲜嫩绿的叶子,清除杂质和病虫害。
然后将芥菜洗净,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榨菜制作是涪陵榨菜制作过程的核心环节。
首先将准备好的芥菜块放入榨菜坛中,然后用重物,如石头、砖块等,加压在榨菜坛上,以确保芥菜能够充分腌制。
接下来,榨菜坛需要放置几十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待芥菜完全腌制。
调味是涪陵榨菜制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腌制好的芥菜坛需要取出,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和其他调味料,如花椒、辣椒、姜、大蒜等,以增加榨菜的风味。
调味的比例和方式要依据个人口味和传统工艺来确定。
晾晒是涪陵榨菜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调味的芥菜需要晾晒一段时间,以使其脱水、风干,达到保质保质期和口感的要求。
晾晒的时间和环境要根据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来调整,以保证榨菜的质量。
加盖、密封是涪陵榨菜制作的最后一步。
晾晒好的榨菜需要装入坛中,并加盖、密封,以保持和增强榨菜的香味和口感。
密封好的榨菜坛还需要贮存一段时间,以使榨菜的风味更加浓郁。
涪陵榨菜的传统工艺凭借其独特的制作过程和口感,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制作方法也逐渐应用于涪陵榨菜的生产。
工业化生产使得制作过程更加高效,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但传统工艺的特色和意义仍然不可忽视。
总之,涪陵榨菜的传统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
通过选材、制作、调味、晾晒、加盖、密封、贮存等环节相结合,涪陵榨菜才能达到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传统工艺的保留和传承是涪陵榨菜得以保持其独特风味的重要保证。
涪陵榨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涪陵榨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庆市涪陵区榨菜管理办公室一、涪陵榨菜产业“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全区榨菜产业紧紧围绕“把涪陵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的总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重点、效益为中心、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产业化经营为纽带、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落实“五抓”(抓质量兴品牌、抓企业增效益、抓整合育龙头、抓项目扩产能、抓鲜销促增收)工作措施,榨菜产业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
(一)基地建设不断优化。
按照“加工鲜销并重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行良种良法,良种普及率达100%,涪陵青菜头种植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72.5万亩,产量150万吨,比2010年末分别增长9%、3%;外运鲜销50.6万吨,比2010年末分别增长99.2%;涪陵区被认定为“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
(二)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全面落实“十不准”、“三取缔”、“两打击”的榨菜质量整顿工作总要求,大力强化日常监管和定期集中整顿执法,露天作业、坑凼腌制、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加工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产品加工普遍实行了修剪看筋、机械化淘洗、自动脱盐、自动计量以及热杀菌防腐保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全区有36个榨菜品牌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4个榨菜品牌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各类榨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三)龙头集群发展状大。
坚持依靠龙头企业推进涪陵榨菜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着力培育“新”龙头,膨胀“老”龙头,加快推进榨菜龙头企业发展群体化。
全区现有榨菜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家(国家级2家,市级14家,区级3家),占全区榨菜企业总数的48.7%,比2010年末增加5家。
(四)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培育了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企业及名牌产品。
全区有“涪陵榨菜”、“乌江”等4件中国驰名商标,有“Fuling zhacai”、“渝杨”等24件重庆市著名商标,有“涪陵青菜头”、“成红”等37件涪陵区知名商标,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15、37件;“涪陵榨菜”、“涪陵青菜头”品牌价值分别由2010年末的119.78亿元、11.66亿元提升到现在的132.93亿元、20.23亿元;“涪陵青菜头”被认定为“重庆市蔬菜第一品牌”。
涪陵榨菜研究报告

一、榨菜原材料—青菜头涪陵榨菜的原料是俗称青菜头,植物学名称为茎瘤芥。
川东长江流域地区是茎瘤芥栽培的原产地,种植茎瘤芥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特别是以涪陵为中心,沿长江两岸长200km,宽20km范围内的区域是种植茎瘤芥的最适区域,种植的茎瘤芥品质最优。
涪陵地区青菜头在9 月播种,10 月移栽,在涪陵地区最冷的4℃—5℃和大雾环境下生长,形成了青菜头致密的组织结构,铸就了涪陵榨菜特有的嫩脆品质。
其它地区虽有茎瘤芥的引种栽培,但是从种植的经济性和品质都不能够跟原产地相比。
目前青菜头主要分布在重庆、浙江两省,四川、湖北、江西、福建、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也有栽培。
不过80%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集中在重庆和浙江。
目前,全国青菜头种植面积约125 万亩,分布情况为:重庆75 万亩,其中涪陵区57 万亩,是国内区域性最大的榨菜种植基地;浙江30 万亩,其中余姚12 万亩;四川10 万亩,主要用作四川泡菜的配料;国内其它地区10 万亩。
榨菜原料作物青菜头产量为260 万吨,其中鲜食30 万吨,用于榨菜加工230万吨,榨菜产成品72.3 万吨。
结论:根据计算,青菜头亩产2吨,3.18吨青菜头可以生产1吨榨菜成品。
青菜头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决定了榨菜行业的产量,公司掌握的青菜头种植面积和产量决定了公司的产能空间。
公司在上市之前已经覆盖了15万亩的榨菜原材料基地,根据公司的项目规划,募投项目中还会继续建设原材料基地。
年产4万吨榨菜食品生产线项目:拟在本项目所在地及周边乡镇涪陵区江北街道办事处、百胜镇、丛林乡、清溪镇、焦石镇、罗云乡等乡镇,以“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组织模式,新建4,000公顷榨菜原料种植基地,年产青菜头12 万吨,保证本项目生产所需青菜头。
榨菜计量包装自动化改造项目:拟在涪陵区后山及榨菜次产乡镇,以“订单农业”、“榨菜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模式,新建6,667 公顷榨菜原料种植基地,年产青菜头20 万吨,保证公司榨菜生产所需青菜头。
涪陵鲜榨菜大面积栽培技术要点(一)解析

涪陵鲜榨菜大面积栽培技术要点(一)一、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涪陵鲜榨菜早熟高产栽培的基础。
只有选用良种,才能适应涪陵鲜榨菜基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尽量减轻或避免先期抽苔现象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涪陵鲜榨菜目前主要选用杂交种“涪杂2号”为主栽品种。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时播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涪陵鲜榨菜的适宜播种期比较窄。
播种过早,幼苗生长速度快,在苗期容易满足春化作用的条件,通过春化作用而发生先期抽苔现象;播种过迟,达不到早播早收的目的。
播种期要根据当年气候变化趋势灵活掌握,如果当年播种季节遇到连晴高温天气,应适时晚播,因为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如果水分充足,幼苗生长快,遇到强降温,通过春化作用而出现先期抽苔的概率增大;如果当年播种季节气候冷凉,气温变化较为平稳,可适时早播。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涪陵鲜榨菜“涪杂2号”的建议适播期为:8月20—25日。
同时,必须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短缩茎粗壮,植株矮健,整齐,无病害虫伤。
1、选好床土:床土应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地块,同时,尽可能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减少病毒感染。
2、整地施基肥:床土必须早耕,清除杂草、石块,欠土前每亩均匀撒施榨菜专用复合肥50公斤,然后欠细整平,开沟作厢,厢宽4-5尺,厢长随地形和需要而定,厢面要细碎疏松,厢与厢之间的间沟宽6-8寸,深4-5寸。
床土四周要开排水沟。
3、稀播匀播:播种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播前,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施于厢面,让床土湿润后播种。
播种时,按每亩苗床用种350克计算出每一个厢面的用种量后,分别称种后与湿润的草木灰混合均匀,多次撒播在厢面上,播后用草木灰或草木灰混细泥砂覆盖。
4、覆盖育苗,预防先期抽苔:据近年研究,涪陵榨菜早播先期抽苔比较严重的原因:主要是育苗期间光照长度较长,高海拔地区(800m以上)的温度较低,容易满足茎瘤芥苗期通过花芽分化的条件。
因此,必须采取遮光措施降低菜苗的先期抽苔率。
榨菜种植的技术_榨菜高产栽培技术

榨菜种植的技术_榨菜高产栽培技术榨菜怎么种植呢?有很多人都想要知道这个答案。
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榨菜种植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榨菜种植的技术榨菜,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
多为草本植物。
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如九头芥、雪里蕻、猪血芥、豆腐皮芥等。
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与欧洲酸菜、日本酱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
榨菜历来被称为腌菜佳品,其做工独特,配料讲究,在世界三大著名腌菜(重庆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中,占据首位。
榨菜脆嫩爽口,味咸且鲜,并带有特殊的酸味,可直接用于佐餐,也可用于炒菜、做汤。
优质榨菜的外表呈青色或淡黄色,表面带有辣椒粉,呈红色,有光泽、菜体嫩爽、气味鲜香且无异味。
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十字花科植物体常被单毛、分叉毛、星状毛或腺毛。
花两性,通常成总状花序;萼片4,分离,两轮;花瓣4,具爪,排成十字形花冠,少数无花瓣(如独行菜,无瓣蔊菜);雄蕊6枚,2轮,外轮2枚较短,内轮4枚较长,称四强雄蕊;心皮2,合生、子房1室,具侧膜胎座,中央具假隔膜,分成2室,每室通常具多枚胚珠。
果为角果,长宽近相等的称短角果,长为宽数倍的称长角果,如荠菜、独行菜为短角果,白菜、萝卜为长角果。
本科约350属,3000种植物,广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90属,300种,以北部和西北部最多。
榨菜的栽培技术适时播种榨菜播种时间非常关键,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我地以秋播为主,应于10月上旬播种,看气候状况确定具体日期,有时3-5天的差异可造成三分之一的产量波动,播种期的迟早涉及到榨菜的品质与产量,播种过早,病毒病严重,同时也可能引起先期抽苔,播种过迟则茎小,产量低,加工品质差。
培育壮苗,适时定值培育壮苗是榨菜丰产优质的关键,一般一分苗地用种量1两到一两半,可种植1.5~3 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栽培技术方面
关于栽培技术的研究, 除广大菜农在生产实践中 总结探索外,涪陵区农科 所陈材林、范永红等对茎 瘤芥栽培进行了研究.先 后提出“榨菜六改栽培技
术”、“茎瘤芥防病控害
技术”、“榨菜杂交种高 产优质栽培技术”、“榨 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 程”、“榨菜杂一代制种
技术”等.
3.水和氧气
当种子吸收达本身重量80﹪-90﹪的水份就能够发 芽.播种后若遇35℃以上高温、土壤干糙,会导致出苗缓 慢且不整齐.生长期缺水会引起瘤茎、叶片生长异常,严 重影响瘤茎的产量和质量.
播种后,苗床板结、氧气供给不足也会影响种子的 发芽和出苗.近年,据有关专家研究,在大棚栽培条件下, 于叶片或瘤茎生长期,增大 CO2浓度,能大大提高光合速 率和瘤茎的产量.
2、品种选育方面
20世纪90年代,涪陵区农科所利用芥菜型油菜不育系为不育源, 与茎瘤芥品种杂交和回交,培育出22个各具特色的茎瘤芥胞质雄 性不育系.自2000年在全国率先培育出茎瘤芥杂交种“涪杂1号” 以后,相继培育出适应不同栽培目的和抗不同病害的新品种“涪
杂2—7号”。.
涪杂1号
涪杂2号
目前大面积生产上茎瘤芥栽培的品种
制ABA的含量.
三、绿色榨菜原料(青菜头)规范化 生产栽培技术
(一)概念 绿色食品特别绿色蔬菜是指遵循农业生产
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 全、优质、无污染的营养类食品。
三、绿色榨菜原料(青菜头)规范化 生产栽培技术
(二)生产基地的选择
基地附近应没有污染源,并远离医院、垃圾场和主要 交通要道(100m以上)。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2-1996);垃圾和城市污染物符合国家城市 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3172-87)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 制标准(GB4284-84):灌溉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 准(GB8321.1-87)。基地菜田要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层 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且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 的地块,并要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的规定(GB15618-1995)。
4、花及开花
茎瘤芥的花系总状花序,由花萼、花冠、雄蕊、 雌蕊和蜜腺组成.花冠由4个花瓣组成,开花时4个花瓣 平展呈“十”字状.雄蕊6枚,四强两弱.雌蕊单生,子 房上位.
茎瘤芥的开花顺序一般是主花序→一次分枝→ 二次分枝→三次分枝等.花朵盛开的时间一般是10时16时.
茎瘤芥的花期,品种间差异较大,一般20天左右, 短的15-17天,长的达25天以上.
3、栽培技术方面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院校等于60 年代开始,对引种或适合当地的茎瘤芥丰产栽培技 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当地特殊生态条件的茎 瘤芥栽培技术和繁种技术.
4、土壤农化及施肥技术研究
浙江农大陈竹君、浙江农 科院郭得平等对浙式茎瘤芥的 土壤类型、养分含量、施肥原 理、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浙江茎瘤芥高产栽培关键 技术.
同一留种方式,以一次分枝角果数和种子量最大, 约占70﹪.
茎瘤芥的种子呈园形或椭园.褐色或红褐色.千粒 重一般为1.0—1.3克.
二、茎瘤芥栽培的植物学特征 和生物学基础
(二) 茎瘤芥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温度
茎瘤芥生长发育的气温21-7℃.其中播种出苗的 适温20-25 ℃,叶片生长的温度10-25 ℃,开花结实 的适温12-20 ℃,瘤茎膨大适温8-13.6℃,即:旬平均 气温在15 ℃以下瘤茎才开始膨大生长.但肥大的肉 质茎耐低温能力较弱,在0 ℃以下仅2-3天就会发生 冻害.
中国芥菜起源
(二)茎瘤芥的进化
上世纪90年代初,涪陵农科所和重庆农科所 应用比较形态学、生物化学(同工酶)和染色体 核型分析等,研究提出了我国菜用芥菜四大类16 个变种的进化途径,并对其进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野生芥菜 大叶芥
茎瘤芥 笋子芥
(三)芥菜类蔬菜的分布
1983-1988年,涪陵农科所和重庆农科 所在集中栽培观察来自全国1000余份芥菜 品种材料的同时,又对20余个芥菜主产省 份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提出了中国芥菜资 源的地域分布、类群分布,以及商品生产基 地分布(23个)和主要栽培分区(6个)意 见。
三、绿色榨菜原料(青菜头)规范化 生产栽培技术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表
三、绿色榨菜原料(青菜头)规范化 生产栽培技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l 12 13 14 15 16
项目类别
2、品种选育方面
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涪陵农科所、重庆农科 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就开展了茎瘤芥新品种的选育研 究,先后培育出”蔺市草腰子”、63001、三转子、 涪丰14、永安小叶等,一度时期成为榨菜原料的主栽 品种,其中“涪丰14”和“永安小叶”目前仍为长 江流域地区的主导品种.
永安小叶
涪丰14
笋子芥
茎瘤芥
抱子芥
叶
大叶芥
芥
︵
11
个 变 种 ︶
小叶芥
白花芥
宽 柄 芥 长柄芥 凤尾芥
卷心芥 叶瘤芥
结球芥 花 叶 芥
分蘖芥
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涪陵农
科所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茎瘤芥 生长发育特性、瘤茎膨大特性及空心机理、内源激素传导 变化、主要性状遗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明确了茎瘤 芥属长日照植物、瘤茎必须在15℃以下才能膨大、品种播 期和施氮量影响瘤茎空心等相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茎瘤 芥的科学研究.为茎瘤芥栽培技术的科学制定提供了依据.
涪陵区南沱镇榨菜大面积生产现状
(五) 茎瘤芥科学研究进展
1、基础理论方面
20世纪30年代(1936),毛宗良把茎瘤芥命名 为:B.juncen.var.tsatai Mao;1942年,我国著名园 艺学家曾勉、李曙轩把茎瘤芥命名为:Brassica juncea.var.tumida Tsen et Lee.
(四)茎瘤芥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榨菜为我国特产,也是我国的副食珍品,长期以来 受到国内外消费者普遍欢迎。目前重庆市常年榨菜栽 培面积在120万亩以上,年产量230万吨,其中,涪陵 区2011年榨菜种植面积就达70万亩,青菜头产量150 多万吨,产销成品榨菜45万吨,榨菜产业总收入近50 亿元。浙江省榨菜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 量120万吨,青菜头年产值3~5亿元,榨菜原料年加 工量近100万吨,年加工产值达25亿元左右, 可以说 榨菜在重庆市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这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涪陵农科所龚小平等研究在光照强度8000lux、昼 夜处理时间12/12h时,引起蔺市草腰子、永安小叶和余 菠抽薹开花的敏感温度范围分别为20.1-21.5℃、21.122.1℃和22.1-23.3℃;花芽分化敏感光照强度40006000lux和6000-8000lux。
(二) 茎瘤芥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0世纪80年代(1989)陈材林、杨以耕等研究 证明了茎瘤芥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茎瘤芥变 种;提出中国是芥菜的原生起源中心之一,西北地 区是我国芥菜的起源地;四川盆地是芥菜的次生 起源及多样化中心;芥菜种分为根茎叶薹四大类 16个变种的新分类系统。其中茎瘤芥为一个变种。
根芥(1个变种)
茎芥(3个变种)
5、果实及种子
茎瘤芥为常异花作物,自交结实率较高,各品种、 变种间都可相互杂交结实.但与芸薹属其它种如大白 菜、普通白菜、甘蓝、萝卜等,在天然条件下不易杂 交结实.
茎瘤芥的果实为长角果.由果喙、果身和果柄组 成.嫩果绿色,成熟后转黄.单果内10-20粒种子.
单株角果数以大株留种方式最多,依次为中株和 小株留种.
涪陵区农科所季显权等对 茎瘤芥根系的分布、养分吸收 规律、同化产物积累分配、施 肥原理技术和施肥方法进行了 系统研究.提出了”茎瘤芥优质 丰产施肥原理及应用技术”并 开发出高、中浓度的榨菜专用 复合肥配方.
5、病虫害防治研究
涪陵农科所李新予等对茎瘤芥蚜虫迁飞规律、病毒 病毒源种群、发生危害规律和预测预报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选(应)用抗(耐)病品种、适时播种、苗期治蚜防病 等关键技术;彭洪江等对90年代后才发生的茎瘤芥根肿 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配套的综合防治病技术措施.
量有不同的要求.
(二) 茎瘤芥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5.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是瘤茎和膨大的主要促进物.其活
性含量变化受温度(15℃)调节,影响瘤茎的膨大. 赤霉素:主要影响瘤茎的伸长.以低含量(临界水
平)可促进瘤茎膨大. 生长素:在体内IAA较低水平下,IAA的增加有利
茎的增粗.但较高时则抑制茎的增粗. 脱落酸:在瘤茎的膨大过程中起抑制作用.应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茎瘤芥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营养及施肥 茎瘤芥在整个生长期对营养物质特别是N、P、K等 都有需要,但时期不同,要求一样. 对N的吸收旺盛期为13-17叶.保证此时的N充 足是茎瘤芥丰产的前提. 对P的吸收旺盛期为3.5-18叶.此时占总量 的65﹪以上. 对K的吸收旺期是13.5-18.5叶. 三种肥料效应均为:N>K>P. 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品种的不同时期对NPK的需要
皱缩花叶 坏死
茎瘤芥病毒病为害症状
茎
瘤
芥
( 重 病 田 块 )
病 毒 病 大 面 积 为
害
情
况
5、病虫害防治研究
自 2006年以来,涪陵农科所进行了 茎瘤芥霜霉病的初步研究,建立了茎瘤 芥霜霉病抗性评价体系;提出了茎瘤芥 霜霉病的分级标准与抗性型划分标准; 筛选出抗霜霉病的茎瘤芥育种材料(不 育系和父本系)3份。
涪陵区绿色榨菜原料(青菜头) 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范永红
一. 茎瘤芥(榨菜)生产和科研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