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牦牛产肉性能及肉质测定分析
肉牛性能测定项目工作总结

肉牛性能测定项目工作总结
肉牛性能测定项目是对肉牛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进行评价的重要工作,通过对
肉牛的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肉牛,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肉牛性能测定项目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对肉牛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和评估。
通过对肉牛的体重、体高、胸围等指标进行测定,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肉牛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建议。
在测定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肉牛生长缓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对肉牛的肉质品质进行了详细的评价。
通过对肉牛肌肉组织的质地、脂肪含量、肌纤维直径等指标进行测定,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价肉牛的肉质品质,为养殖户提供肉牛肉质改良的建议。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肉质品质较差的肉牛,并通过饲料调整、运动锻炼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
最后,我们对肉牛的饲料消耗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对肉牛的饲料
转化率、日增重、屠宰率等指标进行测定,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肉牛的生产性能,为养殖户提供经济效益的提升建议。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饲料消耗较高、生产性能较差的肉牛,并通过改良饲料配方、加强管理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效果。
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的肉牛管理建议,也为肉牛的生
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肉牛性能测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为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

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天祝白牦牛(Tianzhu white yak)是中国特有的牦牛品种,广泛分布于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区。
天祝白牦牛以其肉质鲜嫩、脂肪含量低,成为当地牛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探索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方法进行筛选与鉴定相关基因。
首先,通过对天祝白牦牛个体进行全身解剖,收集其胸部和臀部两个主要产肉部位的肌肉组织样本。
随后,利用RNA提取技术将样本中的总RNA提取出来,并进行高通量测序。
测序后的数据进行质控和清洗,得到高质量的测序数据。
接着,通过转录组学分析,比对得到的测序数据与牦牛基因组参考序列,鉴定出与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密切相关的基因。
涉及到的关键基因包括生长因子、代谢调控因子、转录因子等。
在鉴定出相关基因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进一步验证。
通过对样本中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以确定这些基因在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还对不同年龄、性别和环境等因素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进一步了解其调控机制。
此外,我们还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比对相关基因在其他物种中的同源性序列,可以推测其功能和调控途径。
这些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初步鉴定出了数十个与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密切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作用可以为优化天祝白牦牛的肉质和提高肉产率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
总之,通过对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肉牛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优化肉牛品种的选育和肉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相关畜牧业的肌肉生长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对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研究,我们初步鉴定出了数十个与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密切相关的基因。
白牦牛环境—饲草—肉奶产品食物链危害分析与安全体系研究

白牦牛环境—饲草—肉奶产品食物链危害分析与安全体系研究白牦牛环境—饲草—肉奶产品食物链危害分析与安全体系研究引言白牦牛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特殊牛种,其肉和奶制品在当地被广泛食用。
然而,白牦牛生产的肉奶产品在环境、饲草以及食物链中都潜藏着一定的危害因素。
为保障白牦牛肉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环境危害白牦牛生活在高寒地区,其环境条件严酷,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不处理好环境危害会给其带来更大的影响。
首先,冻土层解冻会导致过多的水分渗入牧草地,从而影响到饲草的生长和质量。
同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并可能对白牦牛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饲草危害白牦牛主要以饲草为主食,饲草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白牦牛的生产性能和肉奶产品的质量。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限制和人为原因,牧草质量的不稳定性比较大。
在草地的生长过程中,草的种类、含水量、营养成分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白牦牛对食物的摄取和消化。
另外,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也会影响到饲草的质量,增加对白牦牛的危害。
肉奶产品食物链危害白牦牛生产的肉奶产品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
然而,由于环境和饲草的危害,白牦牛的肉奶产品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物质。
例如,化肥和农药残留、兽药使用过量等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饲料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也可能引发潜在的健康问题。
安全体系研究为了保证白牦牛肉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体系。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监测,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对白牦牛的危害。
其次,在饲草的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合理的旋作和施肥措施,提高饲草的质量和稳定性。
另外,对于肉奶产品的生产过程,我们应加强兽药的管理与监管,控制其使用量,避免兽药残留。
此外,还应建立严格的肉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其安全性。
天祝县白牦牛肉、乳营养成分分析

天祝县白牦牛肉、乳营养成分分析胡萍;赵玉霞;权玉玲;胡晓宁;苏诚玉;李永花【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年(卷),期】2008(18)8【摘要】目的:检测稀有物种白牦牛肉、乳的营养成分的含量。
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GB/T5009-2003。
结果:肉:蛋白质22.4±0.8g/100 g,脂肪1.19±0.34 g/100 g,Ca 40.5±1.4 mg/100 g,Fe 37.3±5.8 mg/100 g,必需氨基酸含7.59 g/100 g。
乳:蛋白质6.53±0.09 g/100 g,脂肪5.6±0.4g/100 g,Ca 135.9±4.2 mg/100 g,Fe 0.37±0.03 mg/100 g,Zn 0.43±0.02mg/100 g,氨基酸总量6.36 g/100 g。
结论:白牦牛肉、乳中营养价值较均衡,是优质蛋白质来源。
【总页数】3页(P1621-1623)【关键词】白牦牛肉;乳;营养成分;分析【作者】胡萍;赵玉霞;权玉玲;胡晓宁;苏诚玉;李永花【作者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3【相关文献】1.河南县和刚察县生长期牦牛肉营养成分分析 [J], 张群英;李吉业;郝力壮;刘书杰;柴沙驼;牛建章;张晓卫;王迅;孙璐;张成图2.天祝县牧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天祝藏族自治县调查与思考 [J], 宁银仓;刘燕平;钱力3.天祝县快递业务中白牦牛肉的检疫换证存在问题与对策 [J], 华贤才;杨伟德4.天祝县白牦牛肉质理化指数特征性分析 [J], 王剑;黄海宏;仝伟建5.甘肃天祝白牦牛肉、奶及制品卫生学监测分析 [J], 权玉玲;胡萍;胡晓宁;苏诚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模板

天祝县白牦牛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许晓卉田雅丽郭熙川郭燕梁玉刚杜蕊顾鹏祖摘要:天祝县白牦牛是我国白牦牛的典型代表,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它具有独特的品质优势。
本文通过对天祝白牦牛的生活环境、品种资源、品种特性、生长繁殖特性及白牦牛加工企业天润公司考察研究,试图进一步了解白牦牛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对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专业知识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品种资源;发展现状;特种养殖天祝白牦牛是天祝县境内独有的我国稀有而珍贵的牦牛地方类群,已被列入《甘肃省家畜品种志》和《全国家畜品种志》,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七十八个重点保护品种之一,也是甘肃省的特产畜种。
它是在原有少量白牦牛的基础上,经产区各族人民群众与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不断选育而发展起来的珍贵畜品种。
近年来,天祝县在白牦牛种群的繁育和深度加工方面采取了积极而有力的措施,培育出了以地方发展为龙头的产业链(甘肃天润白牦牛绿色食品加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效带动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区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生命科学学院“创业之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3人在学院马正学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前往天祝县开展了为期1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对天祝白牦牛种群及其产业链进行了广泛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地域特征天祝白牦牛产区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脉的东端,青藏高原的北缘,地理位臵介于东经102°02~103′40°,北纬36′30°~37°35′。
境内南部有终年积雪的马雅雪山,东部有毛毛山,乌鞘岭横跨中部、势控河西,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
这里地势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峰峦叠嶂、沟谷长深,山系纵横交错。
海拔2040~4874m之间,海拔4000m以上的山有十几座,山涧森林茂密,部分山上终年积雪。
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0.2~1.3℃,属寒冷高原性气候,相对无霜期90~120d,没有明显的四季区分,只有冷暖季的区别,年均降雨量265~632mm之间。
白牦牛肉脂肪酸分析及功能性评价

白牦牛肉脂肪酸分析及功能性评价李鹏;孙京新;王凤舞;王存堂;韩玲;余群力【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8(029)004【摘要】为分析白牦牛肉的脂肪酸组成及功能特性,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对甘肃天祝白牦牛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与当地黄牛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牦牛肉与黄牛肉中的脂肪酸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牦牛肉脂肪酸种类更丰富、营养价值更高.【总页数】3页(P106-108)【作者】李鹏;孙京新;王凤舞;王存堂;韩玲;余群力【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1.52【相关文献】1.功能性化妆品有效性评价指南——证明皮肤美白产品有效性或及美白功能的资料[J], ;2.全效美白、防晒、保湿化合物功能性评价研究 [J], 王煜;陈寿;李礼如;张宏;郑超3.鲜牦牛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分析评价 [J], 闫忠心;靳义超;李升升;尼玛;冶成君4.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J], 侯成立;李欣;王振宇;黄彩燕;张强;罗章;张德权5.牦牛肉气味指纹分析及其在鲜度评价中的应用 [J], 罗章;辜雪冬;马美湖;孙术国;耿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白牦牛肉的研究进展

天左右 ,完全用全乳 、脱脂乳或代用乳饲喂的犊牛 肉 , 肉色呈 白色 或 淡 粉 红 色 ,故 称 为 “ 白牛 肉” 小 。 据 研 究 ,小 白牛 肉起 源 于 公元 2 0 年 的 苏美 尔 时期 50 和 古 巴 比伦 时期 的贵 族 和 牧 师 的高 级 宴 会 ,但 现代
意义的小 白牛肉的生产 ,是在 2 世纪 5 年代源于荷 0 0 兰 。当时为保证泌乳的长期性 和连续性 ,奶牛每年
一
草业 与 畜牧 21第2 总 1期 0 年 1 第9 1 期 3
COE U U U AY M YX
试 验 研 究
毛德才,杨平贵,安添午, 荣清,吴伟生,蒋世海,李华德,罗晓林 谢
(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 13 ) 17 1
摘要 1小白牦牛肉是 高档牛肉,具有 肉味鲜美、肉质 细嫩、高蛋 白、低 脂肪等特点。本文综述 了国内外小白牛肉和
布 牦 牛 (iuyko i t、西 藏 嘉 黎牦 牛 (ii a Sb a f b ) Te J lyk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 白牛 肉与一 般 牛 肉相 比 肉味鲜 美 ,肉质 细嫩 , 肉呈 白色或稍带浅粉色 ,蛋 白质含量 比一般牛肉高
oTbt、四川九龙牦牛 ( u n k f i un 、四 fi ) e J l g a c a ) i o y oS h 川 麦 洼 牦 牛 ( iayko i u n 、新 疆 巴州 牦 牛 Ma a f c a ) w Sh ( ah uyko ij n )和 云南 中甸 牦 牛 ( h n da B z o a f ni g X a Z o g in yko u nn 。 由 于牦 牛 生 活 在特 殊 的无 污染 环境 a f na ) Y 中,其生产的牦牛肉安全 、高蛋白、低脂肪且维生素
四 肉牛产肉性能测定精品PPT课件

(2)断乳重:一般用210d 的校正断乳重。
= × 210d 校正的断 奶重
断奶体重-初生重 断奶时日龄
210
+ 初生重
(3)哺乳期日增重:断乳前犊牛平均每天增重量。
= 哺乳期日增重
(4)育肥期日增重
断奶体重-初生重 断奶时日龄
期末重-育肥初体重
= 育肥期日增重
育肥期天数
(5)饲料利用率
(MJ)
饲养期内共消耗的饲料干物质(kg)或能量(MJ)
=
饲养期内净增重(kg)
②生产1kg肉所需饲料干物质(kg)或能量(MJ)
饲养期内共消耗的饲料干物质(kg)或能量(MJ)
=
屠宰后的净肉重(kg)
(二)肥度评定
一般使用目测和触摸法。
1.检查下肋 : 以拇指插入牛的下肋内侧璧,其余四指并拢,贴靠在 肋的外侧壁,虎口紧贴在下肋的边缘,这样,用手触摸其厚度与弹 性,以确定其肥度情况,特别是脂肪蓄积的情况。这个部位是评定 肉牛肥度的最重要部位,对于判定牛肉的品质与产肉量都有直接意 义。 2.检查颈部 : 检查者站在牛体左侧颈部的附近,用左手牵住缰绳, 令牛头向左转,随即用右手抓起颈部的肌肉。如果是很肥的牛,它 的肉层很厚实、肥满;如果是瘦牛,其颈部肌肉不发达,抓之有两 层皮的感觉。 3.检查腰部 : 拇指和食指掐捏腰椎横突,并用手触摸腰角。育肥很 好的牛,不易摸到骨骼,否则,可很明显地摸到皮下的骨棱。 通 过仔细的检查,根据这些部位的肥瘦情况,可评定和估计出活牛的 体重及产肉量。
和肾周脂肪)、蹄、生殖器官后的重量。 胴体重=屠前活重 –(头重+皮重+血重+尾重+内脏重+蹄 重
+生殖器官及周围脂肪重) (5)净肉重:胴体剔骨后的全部肉重。 (6)骨重:胴体剔除肉后的全部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牦牛产肉性能及肉质测定分析
作者:韩玲, Han Ling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兰州,730070
刊名:
中国食品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2,2(4)
被引用次数:21次
1.《中国牦牛学》编写委员会中国牦牛学 1989
2.杨柏萱积极发展绿色肉食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期刊论文]-肉类研究 2001(03)
3.路生辉肉品学与肉品加工技术 1991
4.刘丽饲养水平、年龄及体重对产肉性能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黄牛杂志 2001(03)
5.中国预防医学院标准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 1997
6.国家技术监督局鲜、冻分割牛肉 1998
7.刘冠勇影响肉与肉制品系水力因素之探讨[期刊论文]-肉类研究 2000(3)
8.周光宏肉品学 1999
9.Hau J;Cazes D;Fay L B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eefy meaty Pepfide" 1997
10.Farmer L J;Patterson R L S Compounds contributing to meat flavour 1991
1.谭毓平.吴买生.易建军.左晓红.陈斌.贺长青沙子岭猪肉质性状与肉的成分测定[期刊论文]-家畜生态
2004,25(1)
2.李忠荣.刘景.王长康.周琼美洲大蠊对肉鸡肉质性状的影响[会议论文]-2009
3.蔡原.雷赵民.蔺淑琴.张浩.连总强.CAI Yuan.LEI Zhao-min.LIN Shu-qin.ZHANG Hao.LIAN Zong-qiang合作猪肉质常规性状分析[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5)
4.李祖平.周训军贵州勺米猪肉质的初次测定[期刊论文]-猪业科学2007,24(2)
5.曾琼.张启林.刘培琼.刘杨剑白香猪5世代肉质的常规指标测定[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2004,32(3)
6.丛玉艳.朱玉博.张建勋.Cong Yuyan.Zhu Yubo.Zhang Jianxun CaCl2处理对羊肉嫩度和系水力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12)
7.林家栋.张启林.刘培琼.夏发林.张万发纳雍"糯谷猪"肉质测定初探[期刊论文]-贵州畜牧兽医2004,28(5)
8.侯建国.李加琪.陈瑶生.王翀微卫星DNA标记与猪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
9.郭建凤.武英.赵德云.王继英.蔺海朝.刘会智.GUO Jian-feng.WU Ying.ZHAO De-yun.WANG Ji-ying.LIN Hai-chao.LIU Hui-zhi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相关分析[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
10.张霞飞.边连全.丛玉艳.殷泽洋补饲CaCO3对猪肉系水力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
1.周磊.于青云.杜玮.院东.姜媛媛.余雄不同品种牛肉品质研究[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学 2007(4)
2.王存堂.蒋玉梅.李鹏.韩玲天祝白牦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SPEM/GC/MS测定[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6)
3.张晋华.李鹏飞.董常生羊驼肉理化性状及食用品质研究[期刊论文]-畜禽业 2013(6)
4.侯丽.柴沙驼.刘书杰.崔占鸿.张晓卫.赵月平青海牦牛肉与秦川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肉类研究 2013(3)
5.李辉西杂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期刊论文]-甘肃畜牧兽医
2013(11)
6.刘佳东.余群力.李永鹏宰后冷却牦牛肉排酸过程中肉用品质的变化[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2)
7.张爱萍.MENG Zhao-gang.武中会.CAO Ying-ying.冯晓群.YU qun-li天-青杂交一代马鹿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7)
8.吴荷群.张文祥.刘彩虹.陈文武.付秀珍萨福克杂交组合F1代羔羊屠宰性能测定[期刊论文]-家畜生态学报
2010(5)
9.吴荷群.刘彩虹.张文祥不同杂交组合F1羔羊屠宰性能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草食动物 2010(4)
10.刘长英.韩玲.常海军.张福娟甘南藏羊肉品质分析[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2)
11.李鹏.张徐兰.王存堂牦牛肉品质及加工特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工业 2007(5)
12.李鹏.余群力.杨勤.王存堂.妥彦峰甘南黑牦牛肉品质分析[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6)
13.聂海涛.王子玉.应诗家.何东洋.王昌龙.宋辉.张艳丽.王锋采食量水平对杜湖F1代羊肉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12(1)
14.田甲春.余群力.保善科.杨勤不同地方类群牦牛肉营养成分分析[期刊论文]-营养学报 2011(5)
15.曹日亮.赵娟.武果桃.张玉换.任杰.张伟业.孟冬霞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猪业 2013(5)
16.平雨鑫.羿庆燕.刘笑笑.梁成云.金燕延边黄牛肉与和延F1牛肉理化特性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1(3)
17.杨勤.刘汉丽.常海军.刘长英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甘加藏羊肉中VA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草食动物2006(4)
18.陈红跃.左福元.张家骅三峡库区肉牛营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5(12)
19.兰永清.吴志勇.王荣民.杨艳.夏宗群.吴志坚.丁黎清.廖月明.邓灵机江西地方品种黄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畜牧兽医 2011(10)
20.李秋凤.许蕾蕾.李建国.曹玉凤.张文华亚麻籽对育肥牛肉品质及脂肪酸的影响[期刊论文]-草业学报 2013(5)
21.吴志勇.王荣民.杨艳.徐桂花.余华阳江西地方品种水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畜牧兽医201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pxb20020400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