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肉类品质的检测技术分析及研究
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肉类无损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专 家学者之间应用较多,主要通过这一 手段对肉制品的各方面性状进行检测, 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更 安全,不容易对产品产生破坏 [1]。同时,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产品进行实时的 检测,对产品的商业化很有意义,容 易实现产品的管理和自动化监控。
3 结语
无损检测是一种很有优势的新型 检测技术,检测效率高,操作简单, 而且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肉品的最佳状 态,这些优点使得无损检测技术大量 应用成为发展趋势。未来肉品检测趋 于技术的融合创新,开发出更优质的 检测方法,最大限度地做到无损,使 我国的肉品在国际市场也能有更强的 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凡艳 , 韩剑众 . 无损检测技术在 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J]. 食品工业科 技 ,2007(7):221-224.
[2] 陈 卫 军 , 魏 益 民 , 欧 阳 韶 晖 , 等 . 近红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 用 [J]. 食品科技 ,2017(4):55-57.
93 Feb. 2019 CHINA FOOD SAFETY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分析与检测
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张 会 河北冠卓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
摘 要: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当下,肉类食品成了餐桌上的常客,需求不断增加,但肉类制品的品质不 仅关系到人们的一日三餐,更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安全,所以要求肉类制品的品质检测方法和机构都需要适当提升,保证消 费者的安全。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了更完美的品质检测,但这项技术的应用还尚短,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
农业农村部关于肉品品质检验证章式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农业农村部关于肉品品质检验证章式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肉品的品质检验一直是农业农村部十分重视的领域,其目的在于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优质肉品。
肉品的品质检验证章式样主要是农业农村部对肉品品质检验工作的规范和要求的总结和概述。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肉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肉品进行品质检验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农村部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农业农村部关于肉品品质检验证章式样的发布,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肉品品质检验工作的管理和规范,从而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肉品品质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农业农村部关于肉品品质检验证章式样中的重要内容。
这些方法和标准依据科学原理和经验总结而成,包括了对肉品外观、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的检测指标和评价标准。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和标准进行检验,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肉品的品质,避免因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而对公众造成伤害。
肉品品质检验的应用与意义不仅仅在于判断肉品的质量是否合格,更重要的是通过定量的检测结果和评价标准,为肉品生产企业提供改进产品质量的依据,帮助企业提高肉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同时,肉品品质检验的结果也对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执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部关于肉品品质检验证章式样的发布是为了规范和提升肉品品质检验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通过这个标准,肉品的品质将得到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消费者也将更加放心地选择肉品。
希望未来在肉品品质检验方面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公众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肉类产品。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层次结构。
一个清晰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肉品品质检验的重要性2.2 肉品品质检验的方法和标准2.3 肉品品质检验的应用与意义3. 结论3.1 总结肉品品质检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2 展望肉品品质检验的发展方向3.3 提出肉品品质检验的建议和措施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组织方式,从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到正文部分对肉品品质检验的重要性、方法和标准以及应用与意义进行详细阐述,最后通过结论对肉品品质检验的总结、展望和提出建议和措施,使得整篇文章的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
胴体羊肉的检测方法

2023-11-05•引言•感官检测•理化检测目录•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结论01引言背景介绍羊肉作为重要的肉类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胴体羊肉的品质和安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至关重要。
传统检测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因此需要研究和发展新的检测方法。
检测目的和意义预防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
确保胴体羊肉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促进羊肉产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
提高消费者对羊肉品质的信心。
02感官检测新鲜羊肉的颜色通常为鲜红色或粉红色,表面有适量的脂肪分布。
如果羊肉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呈现暗红色,则可能不新鲜。
外观检测颜色新鲜羊肉的质地应该比较紧密,有弹性,切面光滑。
如果羊肉质地松软,切面粗糙,则可能不新鲜。
质地新鲜羊肉的脂肪分布应该均匀,不宜过多或过少。
如果羊肉脂肪分布不均匀,则可能影响口感。
脂肪分布新鲜羊肉应该有一种淡淡的膻味,如果羊肉气味刺鼻、腥味过重,则可能不新鲜。
加热后的羊肉气味应该更加浓郁,如果羊肉加热后气味平淡或者产生异味,则可能存在问题。
新鲜羊肉煮熟后应该口感嫩滑,肉质饱满,有一定的咀嚼感。
如果羊肉口感粗糙,肉质松软,则可能不新鲜。
新鲜羊肉应该有一定的膻味,如果羊肉膻味过重或者没有膻味,则可能存在问题。
03理化检测将胴体羊肉切成小块,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一定时间,测量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
蒸馏法将胴体羊肉放入蒸馏装置中,加热使水分蒸发,测量蒸发前后的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
索氏萃取法将胴体羊肉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脂肪溶解在溶剂中,然后蒸馏溶剂,测量蒸馏前后的质量差,计算脂肪含量。
酸水解法将胴体羊肉加入酸溶液中,加热使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测量溶液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含量,计算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检测凯氏定氮法将胴体羊肉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加热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氨气,测量反应后溶液中氨气的含量,计算蛋白质含量。
分光光度法将胴体羊肉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加入显色剂后测量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
实时荧光PCR检测食品肉类种源的方法探讨

分析与检测1 PCR检测技术概述1.1 PCR技术简介PCR技术始于1985年,其用于特定的DNA片段的快速检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能够对特定的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并能够快速检测出目标物质中的不同成分,因此,该技术在目前的食品成分检测和致病菌检测等多方面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1]。
1.2 PCR技术的优势传统的成分检测环节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操作的复杂程度高,由于各种成分的生物特性和化学性质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对各个成分进行分别鉴定时,经常需要多次调整环境的pH、温度等参数,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而PCR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2]。
具体来看,PCR技术主要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优点:①便利性好,与传统方法相比,PCR技术只需使用较少的设备和常规的操作步骤即可实现检测,整个过程更加便捷;②速度快,可以短期进行大量的检测[3-4]。
2 食品中肉类种源的实时荧光PCR检测2.1 实验材料2.1.1 实验试剂实验试剂包括琼脂糖、GelRed染色剂、50 bp DNA Ladder、无水乙醇、DNA提取试剂盒、DreamTaq PCR Master Mix,以及市售的牛肉卷样品和牛肉。
2.1.2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包括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槽、涡旋振荡器、电子天平、生物分光光度计、制冰机和实时荧光PCR仪。
2.2 实验方法2.2.1 样品处理及基因组模板制备首先,采用剪刀和研钵,将所购买的样品剪碎和研磨,以进行匀质处理,其中,牛肉样品需要先在105 ℃下烘干,而后再进行均质处理。
两种样品的均质处理,应当保持一定距离,分开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在均质处理步骤完成后,按照DNA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后续操作,以获取OD260/OD280比值处于1.7~2.0区间内的动物组织DNA。
2.2.2 引物与探针的合成及有效性验证根据Genbank所公布的基因序列,并通过Meglign软件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匹配度低和差异大的序列片段,并使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在引物探针设计原则指导下,设计牛源成分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肉类加工中的科技创新与科研发展

肉类加工中的科技创新与科研发展肉类作为人类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工工艺和品质控制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肉类加工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年来在肉类加工中涌现的科技创新和科研发展,以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科技创新在肉类加工中的应用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肉类加工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例如,利用机器人进行屠宰、分割和包装等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还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风险。
此外,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及时预警设备故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精准加工技术的应用精准加工技术是指通过对肉类原料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适合不同肉类特点的加工方法。
例如,通过采用低温慢煮等技术,可以更好地保留肉类食材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此外,利用高压技术进行腌制,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肉类食材充分吸收调味料,提升产品的风味。
新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新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目的是提高肉类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延长肉类的保质期,防止脂肪氧化。
另外,使用植物蛋白和乳化技术制作的肉类替代品,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需求,也为素食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科研发展对肉类加工的影响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为肉类加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基因编辑,科学家们可以改变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抗病能力等特性。
这将有助于提高肉类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
微生物组研究的深入微生物组研究是指对肉类食材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肉类品质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防腐技术和发酵工艺。
例如,利用特定的益生菌进行腌制,不仅能够提升肉类的风味,还能够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肉类加工行业也面临着转型。
肉制品分析报告--猪肉的分析

⾁制品分析报告--猪⾁的分析关于⾁及⾁制品的分析报告——猪⾁的分析年级:09级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三班组员:黄梅莹 0915020319黄雷 0915020318周霞 0915020313章⼩梅 0915020311⽬录⼀、⾁的概念--------------------------------------------------------------------------1⼆.猪⾁的性能及特点(⼀)营养分析-------------------------------------------------------------------3(⼆)⾷疗保健作⽤------------------------------------------------------------4(三)适宜⼈群------------------------------------------------------------------4 三、猪⾁的质量评价指标⾁⾊、PH值、风味物质、肌⾁脂肪含量、嫩度、系⽔率-----------------5四、猪⾁的检验(⼀)⾁制品检验的任务----------------------------------------------------------7(⼆)⾁制品检验的作⽤----------------------------------------------------------7(三)⾁制品检验的内容(⽅法)--------------------------------------------7(四)⾁制品的卫⽣检验--------------------------------------------------------10五、猪⾁的包装特点-------------------------------------------------------------11六、猪⾁储运的基本要求------------------------------------------------------11七、猪⾁质量上存在的问题-----------------------------------------------------12 (⼀)遗传因素-------------------------------------------------------------------14(⼆)环境因素-------------------------------------------------------------------14(三)营养因素-------------------------------------------------------------------14⼋、提升该商品质量的建议---------------------------------------------------17⾁及⾁制品的分析————以猪⾁为主的分析⼀、⾁的概念:⾁的种类很多,我国⼈民的主要⾁⾷是⽜、⽺、猪、禽、兔⾁,其次是马、骡、骆驼和狗⾁。
肉制品食品安全检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肉制品食品安全检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肉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但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目前,肉制品食品安全检验存在着一些问题。
检验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检测机构的结果有差异。
检测技术滞后,无法及时识别出问题。
人为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培训与监督,确保人员操作规范。
肉制品食品安全检验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肉制品、食品安全、检验、问题、解决方法、标准、技术、人为操作、培训、监督、统一、先进技术、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肉制品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因为不合格的肉制品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近年来国内肉制品食品安全检验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检验标准不统一、检测技术滞后以及人为操作不规范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消费者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也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信誉。
由于各地的检验标准不统一,导致了肉制品在不同地区的检验结果可能会不一致。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给监管机构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
现有的检测技术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对肉制品中未知有害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需求。
人为操作不规范也是造成检验不准确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加强人员培训与监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确保不同地区的检验结果一致,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加强对肉制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能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监督,确保他们的操作规范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肉制品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检验标准不统一肉制品食品安全检验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检验标准不统一。
在我国,肉制品的安全标准可能会因地区、部门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对肉制品安全标准的统一性要求还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仍然可以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肉类检测技术中基于光学成像的质量鉴定研究

肉类检测技术中基于光学成像的质量鉴定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肉类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肉类生产企业不断研发新的检测技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近年来,基于光学成像的肉类检测技术逐渐成为肉类行业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基于光学成像的肉类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对肉类进行质量鉴定和分类。
这项技术的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非侵入性强、检测精度高等等。
因此,它在肉类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我们将从原理、方法、应用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一、基于光学成像的肉类检测技术原理基于光学成像的肉类检测技术主要基于物体的形态、颜色、材质等信息,将肉类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鉴定。
肉类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不同品质的情况下,其颜色、形态和材质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被记录在影像数据之中。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一个肉品的色彩、纹理、重量、面积等信息,通过与已知标准对比从而判断该肉品在质量方面是否合格。
该技术基于光学成像原理,既可以应用于生长期间的动态监测,也可以用于已经加工包装后的肉类质量监测。
因为它无需物理接触,不仅不会对肉品造成伤害,而且没有辐射,无污染,非常安全可靠。
二、基于光学成像的肉类检测技术方法基于光学成像的肉类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生长期间对肉类进行无损检测,另一类是在生产过程中对肉类进行检测。
这两类检测方式的方法也略有不同。
1、生长期间的无损检测对于养殖场和企业来说,对肉类生长的监测和诊断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肉类的生产。
基于光学成像技术的肉类检测仪器主要采用RGB或HSV模型来识别肉类的外观特征。
在检测前,需要针对不同品种的肉类定制不同的特征参数,通过对肉类的颜色、纹理、外形等特征进行提取和处理,识别出肉类在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这些特征提取技术包括灰度共生矩阵、峭度、纹理分析等方法,可根据不同肉类的特性进行不同的数据处理,并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以实现更加准确和实时的预测或分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现如今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并且对于食品的检验也朝着更加健康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肉类品质检测技术也朝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现在所用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物理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方法。
所以本文主要详细分析这些技术。
关键词:食品检测;肉类品质;检测技术;分析研究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使得肉类产品的消费量明显增长。
尽管人们爱吃肉类,由肉类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影响全国的“禽流感”等。
这主要是因为检测不到家,从而引起肉类细菌,诸如“猪链球菌”的滋生。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我国肉类的检测方式工作效率低,检测过程中十分的费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肉类增长需要了。
随之出现了现代肉类产品质量检测方式,现代肉类产品质量的检测讲求快速、效率等特点,尤其强调实用性以及准确性的特点。
并且整个监测器械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不断融入各种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肉类食品检测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使用肉类的安全性。
1 检测的物理技术
1.1 计算机视觉检测
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想来做出具体的判断,并且对于图像进行理解和思考,继而使用图像分析的技术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图像分析技术以及图像的处理技术是整个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核心技术。
这一视觉技术主要是基于肉类的新鲜程度,根据颜色的变化进行监测。
这一方式可以用在分析鸡全身肉质新鲜程度变化的检测方面。
李刚教授等就以这一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智能的辨别明识系统,对所采取的猪肉样本进行测试分析,试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快速并且准确的彼判断出肉类的新鲜程度,并且准确率高达90%。
因此,许多外国专家就以这一系统为基础,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分析系统,这一系统能够根据图像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图像进行研究,并且从系统自带的数据库中找到使用与这幅图像的数据从而做出准确性的判断。
这种技术在于鱼骨的检测中,可能够十分准确的确定鱼骨的位置。
这视觉系统还可以用于猪肉级别的判定。
1.2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技术主要就是在肉品的检查过程中以超声波的特性来检测组成肉类的各种成品以及肉类各种营养原色的具体含量,并给肉类做出准确并快速的分类。
并且相关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超声波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速度回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不断上升。
研究专家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来检测猪肉的系统,一共包括16个超声波传感器。
这16个超声波传感器可以确定各种指标,例如肉的厚实程度、肥瘦程度等。
整个检测速度极快,每小时能够超过1150头,并且准确率极高。
利用超声波图像检测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且一般只能检测出某一个部位的成分而不是全身的部分。
所以,现代的超声波检测技术就更多地用在在线自动无损检测,这样不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十分灵活方便的检测特点。
1.3 电磁学检测
这种检测主要用的是电磁扫描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原理主要是因为骨头和肌肉与脂肪的含水量不同,骨头和肌肉的导电率要高于肌肉。
有些教授就使用这种测量方式来估计猪身上脂肪的含量,并且可以针对所收集的各种数据,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其它组成部分各种因素的具体含量。
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检测方式与超声波检测的结果有着明显的相似性。
2 仪器分析检测方式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尤为适用于稳定性差的有机物的分析,尤其用于一些用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它灵敏性极高,并且结果十分的准确可靠,还有一点物理检测法所不具有的突出优势,即检测成本低。
对于抗生素的传统检测方式是使用微生物进行检测,并且灵敏度不高,检测成本高,检测工作十分的繁琐。
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抗生素,就十分的快捷简便。
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抗生素,并且检测成本要明显低于微生物检测法。
2.2 毛细管电泳安培法
毛细管电泳安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体积小的特点。
但电泳时间多为5~30min,因此近年来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是电泳的一大热点,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将hsce的仪器微型化,采用窄内径且短的毛细管和提高分离场强的方式来提高分析速度,因此保持电泳高效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速度是电泳技术的发展趋势。
2.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近红外技术nir具有测量测信号数字化及分析过程绿色化的特点。
在肉品检测中,它可以用来测定屠宰分割过程中和肉制品加工中原料肉和成品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指标;也能鉴别冷冻肉并测定其保水性、渗透性、肉汁损失率和干物质含量。
larlza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生猪肉和牛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卡路里含量,发现在波长为1100~2500nm 时,反射光谱与水分、脂肪和卡路里有较高的相关性(r0.987),与蛋白质的相关系数为0.885。
2.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根据具有磁性质的原子核对射频磁场的吸收原理,以测定各种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检测技术。
它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同一样品的不同原子核,以便从不同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另外它还具有结构和动力学信息敏感性,可以观察样品的化学结构特征和分子迁移。
3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3.1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可以用于待测核酸样品中的特定基因序列。
该技术不仅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的优点,而且兼备组织化学染色的可见性和定位性。
在肉品检测中,核酸探针技术主要用于致病性病原菌的检测。
目前我国肉品致病菌的检验普遍采用传统的细菌学检验方法和血清学方法,方法繁琐,灵敏度和准确性都不高。
核酸探针技术可检测出12~109的核酸,可广泛应用于进出口动物性食品的检验。
核酸探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酸探针半衰期短、对人体有危害等。
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虽然对人体无害,但受紫外线照射易分解),所以作为常规诊断特别是食品实验室较不适用。
3.2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使研究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都集成在芯片上完成,实现检测的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信息化,单位面积内可以高密度排列大量的生物探针,每平方厘米可达510万个,一次实验就可检测多种疾病或分析多种生物样品,已经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动物疫病检测、转基因动植物检测等方面。
结束语
每种技术都具有自身特定的检测优势,这就要充分的利用各种高新技术结合,建立严格实施的数据监测系统,保证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从而使的肉品质量能够得到简单准确的评价,从而能够使消费者的健康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