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初级)_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8)_2010年版

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初级)_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8)_2010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https://www.360docs.net/doc/947402441.html,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47402441.html, 1、理解质量定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产品的特性要求均来自于顾客

B:特性是针对产品而言的

C:某产品的赋予特性不可能是另外产品的固有特性.

D:产品的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答案:D

2、管理者“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做某事的能力”是(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组织技能

答案:C

3、下列属于产品固有特性的有( )。

A:产品价格

B:使用说明书

C:“三包”规定

D:机械性能

E:

答案:B,D

4、质量定义中的“要求”指( )需求或期望

A:潜在的

TQM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doc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概论 1、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操作者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随看生产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 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 IS09000和IS014000标准的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管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阶段。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 质量环的控制,并通过有效的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质量环和系统工程可以用过程来体现,过

程的不稳定性,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 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控制。 7、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及多方法 的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差异:强调系统管理、 强调预防为主、强调不断改进、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 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点 1、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控制点是过程 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 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设备,以及技术和方

TQC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1.TQC 的概要 ●TOTAL:總合的,全公司的 ●QUALITY: 1.製品品質 品質2.服務的品質=與顧客要求的符合度 3. 工作的品質 ●CONTROL:1.管理=SDCA ※管理(經營) (預防、保全) 2.改善=PDCA=符合手段 (達成目標) ※經營「管理」的想法(MANAGEMENT) 改善、革新 ACTION處置 A P PLAN計劃 CHECK點檢 C D DO 實施ACTION處置 A S STANDARD標準

CHECK點檢 C D DO實施 管理(維持) 三要素 .市場、顧客為中心(請問顧客、受教) 1.思想= .事實(現場、現品、數據)重視 (依據事實) .基於事實運作PDCA(SDCA),改善工作的方法與過程2.手法= .調查事實的工具(QC七大手法、統計手法等) .QC手法 .方針管理活動(問題、課題解決) 3.活動= .日常管理活動(預防、保全) .品管圈活動(自主管理)

2.目的、標的=體質改善=打破現狀 (最大目的)= 提升利益 (大目的)= 顧客滿意(CS) 組織的向量一致 (中目的)= 品質保證(QA) 經營理念、方針、目標 1.方針管理活動(改善改革) 2.日常管理活動(管理維持) 3.品管圈活動(自主管理) 持續的教育、訓練 能力提升 員工滿意(ES)

2-1方針管理活動的要點 (1)將來的預知課題目標的設定(P) (2)現狀的掌握差距、不足能力充實計劃(D) (3)計劃的進展管理項目的查檢(C) (4)界限的發現解決問題活動(A) 2-2日常管理活動的要點 (1)日常的預知預防計劃、標準的設定(S) (2)日常的點檢預防保養、保全的實施(D) (3)異常的發現應急處置、批次處置(C) (4)工程的解析長久處置、標準的改訂(A) 2-3品管圈活動要點 (1)工作現場的問題題目的選定 (2)現狀的掌握問題的掌握 (3)原因的掌握對策的立案、實施 (4)效果的確認點檢的持續 看、觀察行動 目視管理(立即見效、看得見的管理) (生龍活虎、有朝氣的工作場所、公司氣氛)

质量管理题库

《质量管理学》综合习题 (考试时携带科学型计算器、直尺、2B铅笔和橡皮,以便于计算和作图)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即课本P21) 2、控制状态——就是生产的正常状态,即生产过程能够稳定地、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即课本P39) 二、填空题 1、从质量管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善过程来看,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要素是产品质量、交货质量、成本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四个方面。 3、邮电通信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具备迅速性、准确性、安全性、方便性四个特性。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统计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5、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服务过程。 6、跨入21世纪,现代质量管理将进入社会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再进一步,则向全球质量管理阶段发展。 三、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D A、朱兰 B、帕累托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2、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特点是它的管理全面性。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和D质量管理。 A、用户第一的 B、预防为主的 C、用数据说话的 D、综合性的 四、简答题 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理的全面性,即它是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⑴质量第一的观点;⑵用户至上的观点;⑶重视设计制造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QM 第一讲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引言 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第二节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第三节 TQM八大原则 第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引言 第一节 TQM的特点和关键 第二节 TQM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地位 第三讲 TQM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 TQM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节 TQM的过程和内容 第四讲 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上) 引言 第一节标准化工作 第二节计量理化工作 第三节质量信息工作 第四节质量责任制 第五讲 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下) 引言 第一节质量培训工作 第二节质量目标管理 第三节看板管理 第四节实验室管理 第六讲全面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引言 第一节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和分类 第二节质量成本管理 第三节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第七讲 TQM的常用方法(上) 引言 第一节排列图 第二节因果分析法 第三节对策表方法 第四节分层法 第五节相关图法 第八讲 TQM的常用方法(下) 引言 第一节统计分析表方法 第二节直方图方法 第三节工序能力指数 第四节控制图 第五节其他方法简介 第九讲 QC小组和管理(上) 引言 第一节我国的QC小组建设和管理现状 第二节如何组建QC小组 第三节 QC小组活动管理 第十讲 QC小组和管理(下)

引言 第一节 QC小组活动成果管理 第二节 QC小组成果评审和激励 第十一讲 TQM和产品可靠性控制与管理 引言 第一节 TQM中的产品可靠性控制 第二节制定产品可靠性方案 第三节可靠性管理 第十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演示 引言 第一节案例演示 第二节综合评价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

质量管理概论和理论

质量管理概论和理论 1、什么是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品质就是满足顾客的要求。——(GB/T19000-2015) ■与质量相关术语 (1)过程: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支持过程。 (2)产品:过程的结果。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四类: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服务与软件是无形的,硬件与流程性材料是有形的。 (3)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有的顾客是显在的,有的顾客是潜在的。有的顾客是外部的,有的顾客是内部的,组织内部互相协作的下一个环节便是内部的顾客。 (4)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如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供方也可以是内部的,组织内部互相协作的上一个环节便是内部的供方。 (5)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规定的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硬件产品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经济性 (2)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3)流程性材料质量特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4)服务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2、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①质量检验阶段(二十世纪初) 在成品中挑废品,这是事后把关,无法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十世纪30/40年代) 这一阶段是把数理统计与质量管理结合,由休哈特发明了控制图。但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在当时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不广泛,难度很大。 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后) 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五项活动内容。在这些活动中,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都是为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进行的。 ■质量管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 质量策划是前提,质量控制是基础,质量保证是手段,质量改进是关键。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一、概论 1、质量治理的进展分为五个时期: 操作者质量治理、工长质量治理、检验员质量治理、统计质量治理、全面质量治理。 2、质量治理随着生产的进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治理的进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治理的深化和进展的要紧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 全面质量一体化治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治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时期。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治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中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治理途径。 5、全面质量治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操纵,并通过有效的 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质量环和系统工程能够用过程来体现,过程的不稳固性,正是全面质量治理的操纵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 定的差异,然而,不管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操纵。 7、全面质量治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畴及多方法的质量治理。 8、全面质量治理与传统质量治理的差异:强调系统治理、强调预防为主、强调持续改进、 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治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全面质量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 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治理者正式公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治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操纵和质量操纵点 1、过程操纵是质量治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操纵点是过程操纵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有关联的资源和活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 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 3、工序是制造操纵的要紧环节。工序操纵的目的是为实现产品设计质量,通过制造最终 达到预期目标及满足用户要求。 4、工序能力确实是操作者、设备、工装、使用的原材料、操作方法、检验方法以及环境 等都在标准的条件下,操作呈稳固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也确实是工序处于稳固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5、在服务质量环中,较为重要的是服务设计过程和服务提供过程,他们是服务质量形成 的要紧环节。 6、质量操纵点:是指在质量活动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操纵的对象或实体。

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版电子版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本书第四版,既可作为企业的班组长、质量管理小组长、中高级技术和工人进行技术理论教育的基本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的领导干部、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入门课本,还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 内容介绍: 内容提要 本书原是为配合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电视讲座而编写的一本教材。本书第一版、第二版(修订版)、第三版(第二次修订版)的出版发行,在“七五”、“八五”期间各行各业普及与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顺利地实现了预定目标。为了适应“九五”计划的需要,我们结合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所发布的双编号国家标准GB/T19000~19004-94ISO9000~9004-94的规定,在广泛收集读者反映要求的基础上,再次修订本书,即第四版。 本书第四版仍是比较系统地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但是篇章结构和内容较之以前各版都有较大的变动与充实。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概论,内容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质量的概念、提高质量的意义、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等。第二篇现场质量管理,内容有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小组等。第三篇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内容有用于数字资料的工具和技术、用于非数字资料的工具和技术。

目录: 目录 第一篇概论 第一章概述 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第二章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三、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 四、提高质量的意义 第三章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第四章质量体系 一、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基本术语 二、质量体系要素 三、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第五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质量教育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及概论

第一章概论 主要内容: 1、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及特点 3、现场全面质量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 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的发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 第二阶段:工长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检验员质量管理 第四阶段:统计质量管理 第五阶段:全面质量管理(TQM) 若将前三个阶段统称为传统质量管理

阶段,质量管理的发展又可分为:传统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1、质量管理的特定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源于美国,费根堡姆博士于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中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新学科 是60年代以后,日本大力推选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明显效果,更加引起世界各国瞩目,形成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学科。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深化,必须使TQM与ISO9000及ISO14000标准相结合 第二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及特点

一、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 1、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标准中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全面质量管理创始人费根堡姆博士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QC)——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应包括: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质量和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概念及意义 有没有同学没有听过“质量”一词?想必是没有的。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如此轻易地使用“质量”一词,以至于人们在专业领域之外很少深入地去探究“质量”一词的含义。然而,不对质量的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和准确界定,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一般而言,质量被用来描述“产品或者服务的好坏、优劣程度”。也常常加入一些限制词,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建筑质量和教育质量等等,或更加具体的如“空调质量”、“衣服质量”、乃至“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生活质量”等,以使得质量的指向更为明确,意义表达更为具体。由此可见,质量是一个具有十分丰富内涵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产品、经营过程,经济增长,管理机制)进行审视并达到深层的理解。 质量有一个重要特性值得注意,即质量的含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质量的含义将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调整表述而具有时代气息。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几乎总包含着质量及其控制和管理的内容。周王朝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手工业产品的工程技术规格、制作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质量管理的方法。例如《考工记》开始就写道:“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审曲面势”就是对当地手工业品类型和规格的设计;“以饬五材”即在设计后确定所用原材料的成分比例;“以辨民器”就是对生产的手工业品,通过检查确定是否合格、可以使用。这就是当时人们对质量形成过程的记录,融入了他们对质量及其保证手段的理解。再如,中东古代史上,一块呗发掘的泥土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429年,巴比伦阿尔坦尔西王朝一世第35年,对给皇室生产戒指的工场要求:金戒指所镶嵌的翡翠要保证20年不会脱落,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1、质量的定义 ISO9000:2000族标准中给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所谓的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 ①固有特性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相机快门使用的次数。 ②赋予特性 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docx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导语: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概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发展至今,已经被许多制造业企业用来指导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在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陌生,许多人也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预防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图示: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全面质量管理之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

作坊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和检查质量没有合理的分工,生产工人既是加工者又是检验者,这阶段的管理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因此,在20世纪前质量管理还没有形成科学理论。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 aylor)根据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的主张之一就是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于是检查产品质量的职责由工人转移到工长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工长已无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导思想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长处在于:设计、制造、检验分属三个部门,可谓“三权分立”。有人专职制定标准(计划),有人负责制造(执行),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这样产品质量标准就得到了严格有效的执行,各部门的质量责任也得到严格的划分。 二、全面质量管理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事后检验”的弱点,这就在客观上为把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了条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弱点,并设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去解决这些问题。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控制产品质量的“六西格玛”法则,即后来发展完善的“质量控制图”和“预防缺陷”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认为质量管理除了具有对产品质量检查监督的职能之外,还应具有预防产生不合格品的职能。

CWQC全面质量管理

1 的概要 ●:總合的,全公司的 ●: 1.製品品質 品質 2.服務的品質 =與顧客要求的符合度 3.工作的品質 ●: 1.管理 ※管理(經營) (預防、保全) 2.改善 =符合手段 (達成目標) ※經營「管理」的想法() 改善、革新

管理 (維持) 三要素 .市場、顧客為中心(請問顧客、受教) 1.思想 = .事實(現場、現品、數據)重視 (依據事實) .基於事實運作(),改善工作的方法與過程2.手法 = .調查事實的工具(七大手法、統計手法等) .手法 .方針管理活動(問題、課題解決) 3.活動 = .日常管理活動(預防、保全) .品管圈活動(自主管理)

2.目的、標的=體質改善=打破現狀 (最大目的)= 提升利益 (大目的)= 顧客滿意 () 組織的向量一致 (中目的)= 品質保證 () 經營理念、方針、目標 1.方針管理活動(改善改革) 2.日常管理活動(管理維持) 3.品管圈活動(自主管理) 持續的教育、訓練 能力提升 員工滿意 ()

2-1方針管理活動的要點 (1)將來的預知課題目標的設定 (P) (2)現狀的掌握差距、不足能力充實計劃 (D) (3)計劃的進展管理項目的查檢 (C) (4)界限的發現解決問題活動 (A) 2-2日常管理活動的要點 (1)日常的預知預防計劃、標準的設定 (S) (2)日常的點檢預防保養、保全的實施 (D) (3)異常的發現應急處置、批次處置 (C) (4)工程的解析長久處置、標準的改訂 (A) 2-3品管圈活動要點 (1)工作現場的問題題目的選定 (2)現狀的掌握問題的掌握 (3)原因的掌握對策的立案、實施 (4)效果的確認點檢的持續 看、觀察行動 目視管理(立即見效、看得見的管理) (生龍活虎、有朝氣的工作場所、公司氣氛)

现代酒店全面质量管理

现代酒店全面质量管理(内部讲课稿) 目录 一、酒店产品质量概述 (一)酒店产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1、酒店产品 2、酒店产品质量 3、酒店产品质量标准 (二)酒店最佳产品—高职业化服务 1、舒适和微笑是酒店最有价值的“产品” 2、训练有素的员工是酒店最佳“产品”象征(三)我店服务质量及服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二、现代酒店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一)概述与特征 (二)方法 (二)确定四个意识 三、建立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及其指导方针(一)建立体系:五个体系 (二)指导方针:五个方针 四、我店全面质量管理的任务与要求

(一)任务 1、完成质量管理所要涉及到的一系列程序性工作 2、将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落实到各部门的各岗位 (二)要求 1、时间要求 2、责任要求 3、培训要求(人员要求) 4、经常性要求 一、酒店产品质量概述 (一)酒店产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1、酒店产品:具体的产品(可触摸到的)、服务(不直接触摸到的),它是由酒店若干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总体。 2、酒店产品质量:酒店是以出售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服务为主要产品的特殊行业,因此在评论好、中、差酒店时,也是从它的设施及服务质量两个方面对照标准进行评价的。 酒店产品质量,其有形设施要方便、舒适、安全,无形服务要友谊、好客、相助。 3、酒店产品质量的标准 有形设施的标准将按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标准考核(略)。

无形服务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看服务效率及服务效果。服务效率是使无形服务有形化,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条件,而服务效果是无形服务质量标准的最终要求,是赢得宾客满意的根本因素。这里我引用北方佳苑饭店餐厅服务效率加以证明无形服务的质量标准。 点菜—餐厅服务员完成客人点菜3分钟。 上菜—点菜之后,服务员要在15分钟内上菜服务到桌。 清桌—客人用餐完了离开餐桌之后,服务员要在4分钟内将餐桌清理好,并做到重新摆台。 上述完成一项服务的有限时间只是一种服务效率标准,它只是象征着这种快速敏捷的服务是在欢迎客人到来,而不是在冷遇客人。这仅是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是热情周到的微笑(感情)服务。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不是职业微笑。第三步便是微小服务,或称“超越宾客需求的服务”,或称细节服务。即客人没有预想到的服务项目。 案例一:中非公司的会议补台; 案例二:细节服务: 为防止名酒跑味,帮助客人换上新瓶盖贮酒的细节; 案例三:走到这里刚好用餐。 综上,酒店服务质量标准应包括三个基本部分:一是宾客要求便是服务质量,宾客满意便是服务标准;二是服务质量的程序标准;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概论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的概念 1、质量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特性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还包括工作的质量。 2、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关系: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作用。 二、工程质量的含义 工程项目是一项拟建的建筑产品,工程质量的特性包括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功能性和环境的适宜性等。 三、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者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完成,建设符合规范、标准的建筑产品,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 论文百事通 2.质量管理的有着重要意义。 a.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 b.从小的方面讲,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是企业竞争举足轻重的筹码。 c.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生命财产的安危,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 四、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

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即4M1E,指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它们形成一个系统,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就必须了解这些影响因素。 五、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体系是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进行质量控制必须按照GB/T19000(等同是用ISO9000-2000)建立系列质量标准体系。 (一)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现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体系的功能,就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话质量管理职能,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体系的要素:①施工准备质量;②材料采购质量;③施工过程控制;④工序质量控制;⑤不合格的控制和纠正;⑥半成品与成品的保护;⑦工程质量的检验与验证;⑧回访与保修。 企业通过建立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支持质量部门独立地、有效地行使职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目前适应施工企业的多为“直线式”组织和专业线管理,为质量监督部与专业质量人员二级管理模式。 (二)质量技术文件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包括: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以及本地区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管理标准有:GB/T19000(等同是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有关质量工作规定、合同文件、施工组织设计。 (三)质量计划

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 二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2000版ISO9000族简介 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4. 质量管理体系 5. 管理职责 6. 资源管理 7. 产品实现 8. 测量、分析与改进 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第三章质量改进 第一节基本知识 第二节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 一层别法 二柏拉图(排列图) 三因果图(特性要因图,石川图,鱼骨图) 四散布图 五直方图 六查核表 七过程能力指数(Cp,Cpk,Pp,Ppk) 八方差分析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返回目录 1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1 关于“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其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但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 关于“要求”。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求与期望。 1.3从质量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理解,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a)广义性: 质量不仅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b)时效性: 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体系的需要和 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应不断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c)相对性: 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也 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 不同,只有满足要求的产品才被认为质量好的产品。 2 质量概念的发展 2.1 符合性质量的概念。“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但“规格”与“标 准”不能将顾客的各种需要和期望都体现出来。 2.2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它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质量从符 合性发展到适用性,是对质量理解的一大进步,它使人们逐渐认识必须将顾客的需要放在首位。 2.3广义质量的概念。即上述质量定义,既反映了符合标准的要求,也反映了顾 客的需要,综合了符合性和适用性的定义。 二质量管理返回目录 1 质量管理的定义: 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1)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总的质量宗旨与质量方向,质 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 a)方针目标的管理强调:重点管理、措施管理、自我管理。方针目标管理的 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马斯洛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

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质量的基础知识 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 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活动的产生: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 质量管理活动:围绕着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 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有各种类的特性,如: 物的特性,如:机械性能; 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等; 行为的特性,如:礼貌; 时间的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 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 功能的特性: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A.特性可分为固有的和赋予的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 固有与赋予特性的相对性: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不同,某种产品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种产品的固有特性(转换)。(2)关于"要求"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可以理解为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一般情况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有规定,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 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

质量工程师-第一章习题要点

上篇质量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见于1961年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 延伸:①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将质量检验机构独立出来。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休哈特发明了控制图,标志着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进 行检验加预防的阶段。1929年《抽样检查方法》最早将数理统计引入质量管理;1931年休哈特发表了《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 2、如果顾客可感知质量与认知质量相匹配,顾客就满意。 延伸: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如果效果低于期望,期望得不到满意,则顾客不满意; 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期望得到满足,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期望,顾客就会高度满意,直至产生忠诚。 3、顾客满意度时对顾客满意的定量化的描述。 4、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应当是持续改进总体业绩。 5、服务质量特性可分为五种类型:可靠性、相应性、保证性、移惰性、有形性。 延伸:软件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六种特性。 6、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7、重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的要求,将造成产品的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延伸:关键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次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渐丧失。 8、顾客满意(见要点2) 9、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10、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也是由休哈特提出的,随后被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被称为“戴明环”。 11、特性可分为固有的和赋予的。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固有与赋予特性的相对性: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不同,某种产品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种产品的固有特性(转换)。 12、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延伸: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顾客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 质量的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13、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前世界上唯一处理政府间贸易的国际组织。 14、售出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保证期内出现了质量问题,销售者应当承担产品质量担保责任。 延伸: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者依法向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了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后,属于产品生产者或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追偿。追偿的依据时销售者与生产者,或者供货者之间的产品买卖合同。 15、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七大类目是:“4.1领导”、“4.2战略”、“4.3顾客与市场”、“4.4资源”、“4.5过程管理”、“4.6测量、分析与改进”和“4.7经营结果”。 延伸:其中有关过程的类目包括4.1,4.2,4.3,4.4,4.5,4.6,有关结果的类目为4.7。 16、贸易技术壁垒(TBT)协议中规定,技术法规除为实现正当目标所必须的条款外,不应有额外限制贸易的条款。正当目标是:①国家安全要求②保护人身安全或健康③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④保护环境⑤阻止欺诈行为⑥ ⑦其它目的。包括保证质量、技术协调或促进贸易。 19、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20、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