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种族歧视从好莱坞电影《相助》看

合集下载

卑微中的强大 ——浅析电影《帮助》

卑微中的强大  ——浅析电影《帮助》

卑微中的强大浅析电影《帮助》60年代的密西西比,虽然表面上静谧安详、风光迤逦,但是在这安详下却隐藏着种族主义盛行的洪流。

影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3岁白人女孩史基特刚从大学毕业返乡,她梦想成为作家,但在保守家乡的母亲认为一桩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归。

从小由女佣带大的史基特发现为白人一手带大孩子的黑佣不论在生活或态度上,时常得到不平等的待遇。

对此感到不平的史基特,决意着手一个大胆的写作计划:采访黑佣在白人家庭工作的甘苦,并从她们的角度写成一本书…而被她说服愿意为她提供相应的资料和人物原型的就是黑人女佣艾比丽恩和明宁。

艾比丽恩是一个中年的黑人女子,他在密西西比做女佣。

她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来照顾白人雇主的孩子,可是最近,她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明宁一样是一个黑人女佣,她性格泼辣、快人快语。

一次故意地“使用”了白人雇主的卫生间,而不是专供黑人使用的卫生间之后,她被解雇了。

因为明宁有着这种“劣迹”,所以她很难再找到工作,很难在种族主义盛行的密西西比找到愿意接纳她的白人家庭。

斯基特的书写了出来,把朋友的生活和密西西比社会搅得天翻地覆。

在这本名为《帮助》的书成为畅销书、种族主义问题被严肃讨论的时候,明宁、斯基特和艾比丽恩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而且,她们都在或多或少地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并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如果单纯地把这部电影定义为一部旨在揭露现实的黑暗和种族歧视带来的迫害,那么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就太过于严肃和紧张了。

影片从头到尾没有用一种旁观者悲天悯人的角度去同情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黑人妇女们,让观众用一种救赎者的眼光去同情她们。

而是从她们的自身出发,让观众看到处于一种劣势的情况下的苦中作乐,在终于忍到极限的时候寻找一个简单直接的方式让所有人知道她们的处境,做出选择。

与其说是史基特为她们写了一本书来揭示现实的不公,不若说是她们在路上的自我救赎。

她们把属于每个黑人妇女的微薄的、渺小的希望和力量集中在一起,凝聚成了一种可以改变社会的力量。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成与败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成与败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成与败摘要电影作为文化的特殊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而“美国梦”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它渗透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各个角落。

虽然美国电影有着丰富的题材,但是毫无疑问美国梦是一个主要题材。

本文从电影的角度分析美国梦这个核心价值观在影响美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本文会介绍美国梦的含义以及它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沿革,着重介绍美国梦的成功影响和消极影响,从美国电影看电影的价值以及当今国产电影的痛点。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电影种族歧视勤奋拜金主义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美国梦的含义: (3)二.美国梦形成的原因 (3)三.美国梦的历史沿革 (3)四.电影反映的美国梦的成:积极影响 (4)五.电影反映的美国梦的败:消极影响 (5)六.从美国电影看电影的价值和国产电影的痛点 (6)参考文献 (6)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成与败一.美国梦的含义: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

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

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而幅度巨大的社会阶级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着特征。

○1二.美国梦形成的原因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奠定了美国法治的基础,勾勒出立法的总体框架,这是美国梦的启蒙。

1776年《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梦的象征。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句话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来到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圆桌派第一季观后感影评

圆桌派第一季观后感影评

圆桌派第一季观后感影评《圆桌派第一季》是一档于2016年十月份热播的综艺脱口秀节目,该节目自热播以来就得到了网友们的高度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01第一集:师徒(关系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消费关系)公约还是私约?饮水思源还是契约精神?师徒关系还是消费关系?很容易把这事就对你成一个古代vs现代,但是郭德纲师徒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现代社会有个特点,所有的社会关系可以理解为一个消费关系。

古代和现代不一定非要对立,可以并存。

日本一些传统行业仍然实行的是师徒模式。

第二集:出轨(王宝强和马蓉事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轨?1.出轨vs常规什么叫出轨?出轨就是先假设有轨,有个常轨,离开常轨叫出轨,但是现代社会什么叫常轨越来越受挑战。

例如所谓的开放性婚姻。

2.女性出轨(反传统,性压抑,女性主义、性资源)男性出轨不太觉得是现象,现在女性出轨反而是现象了呢?因为反传统。

过去社会对女性全方位的性压抑,尤其性欲,女人不能公开谈性话题。

性资源匮乏(男女比例失调)第三集:母女(中国妈妈控制欲为啥很强?张靓颖母女)1.母亲分两种,一种是母性比较重,一种是妻性比较中,重心仍在自己的感情,吸引男人,有种妈妈永远和女儿比,如张爱玲和母亲2、为什么会控制背后的家庭观念,中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属于我的一个物体,是我的财产,西方因为基督教的原因,认为孩子是上帝交付给我,就是代管十几年,然后还要给社会的。

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还是西方家庭观念强?乡土关系是以代际关系为核心,西方是夫妻两人是核心。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控制~中国控制欲更强?父母的本性里,不管中外,都有控制欲,只是区别怎么控制,或者社会赋予你的这种规则是什么?第四集音乐(鲍勃。

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歌星不是一回事中国好声音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吗?一个音乐类节目是不是推动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看音乐是什么音乐,如果都是过去成功的那些歌曲,只是在怀念,找歌曲里共鸣的感情。

一档节目是否真正推动音乐的发展,还是靠新的创作。

《帮助》影评

《帮助》影评

《帮助》影评——南方姑娘的独立宣言根据美国女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2009年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相助》(The Help)讲的就是六十年代初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这些南方女人的故事,尤其那些给白人中产贵妇们充当家仆厨子的黑人女人们的故事。

六十年代初的美国正是马丁·路德金博士所领导的平权运动激烈之时,实际上查看下资料,这类型的种族控诉电影好莱坞从不缺乏,经典的有《如何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谁来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近期的则有《烈血大风暴》(Mississippi Burning)、《美国历史X》(American History X)、《撞车》(Crash)等。

只要这个困扰着美国社会两百年的不平等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这题材便永远保持活力,绝不落伍。

故事中白人姑娘斯琪特(Emma Stone)违反当时的密西西比州种族隔离法律,执意采访身边的黑人仆妇,偏要从她们的角度描述一个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这本身便是个了不起的严肃主题。

影片的主人公之一女仆艾比琳(Viola Davis)抚养了那么多白人小孩长大,自己的亲生儿子却遭白人歧视、虐待,终被夺去生命。

艾比琳的痛与恨是真切的,但她的善良却更加光彩夺目。

无论遭到怎样的言语攻击及人格侮辱,她对孩子的爱都分毫不减,她会操着文法错误的英语一遍遍告诉被父母忽视的白人孩子“你善良、你聪明、你重要” ("You is kind. You is smart. You is important.")也正是这句话,泪点颇多,催人泪下。

而Emma养母被驱那段更是。

(又是泪牛满面)开心果一般的米妮(Octavia Spencer)便更不用提,只要她出现的片段就必然小小高潮迭起,笑声满满,欢乐不断。

这样明快而开朗的叙事角度配合浪漫温馨的摄影色调使《相助》在作为严肃剧情电影的同时还具有了喜剧的特质,观众在笑声的节奏中与这些各具特色的南方女人们一同经历感情的低开高走、起伏跌宕,就连相对脸谱化的恶女人们也有各自的人生处境,有可恨的嘴脸,也有可悲的无奈,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依然不乏迷人之处。

当前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探析

当前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探析

当前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当前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种族歧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至今仍在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种族歧视在美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接着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多种因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社会经济结构、法律制度以及教育等。

本文还将探讨种族歧视对美国社会各个方面,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际形象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理解,为消除种族歧视、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国种族歧视的现状尽管美国在法律上明确反对种族歧视,并设立了各种机构和法律来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但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依然普遍存在。

这种歧视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态度和行为上,还深深地烙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教育、就业、司法、医疗、住房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种族歧视表现为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学生往往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就业市场,种族歧视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少数族裔在求职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困难,他们的工资水平往往也低于白人同事。

在司法系统中,少数族裔也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包括过度执法和司法不公等。

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等。

美国在奴隶制度、殖民扩张等历史时期对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压迫和剥削,为种族歧视问题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美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也加剧了种族歧视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族裔往往面临更高的贫困率和更低的社会地位,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

近年来,美国社会对于种族歧视问题的认知和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并反思种族歧视问题,一些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在积极推动反歧视运动。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美国要解决种族歧视问题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助电影观后感

相助电影观后感

相助电影观后感(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电影概述2.人物分析3.主题探讨4.个人观点正文(篇1)1.电影概述t* 电影名称:《相助》t* 电影类型:剧情片t* 电影上映时间:2018年t* 电影票房:大获成功2.人物分析t* 主人公:凯特,一位年轻女子,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t* 配角:汤姆,一位善良的老人,为凯特提供帮助t* 其他角色: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群体3.主题探讨t* 电影主题:探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边缘人t* 电影通过讲述凯特和汤姆的故事,展现了社会中的不公和歧视,以及人们之间的冷漠和孤立t* 电影还探讨了勇气、善良和爱等主题,鼓励观众积极面对生活4.个人观点t*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它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社会和人性的问题t* 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t*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目录(篇2)1.电影概述2.人物分析3.主题探讨4.个人观点正文(篇2)1.电影概述t* 电影名称:《相助》t* 电影类型:剧情片t* 电影简介: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参与救援、帮助受难者的故事2.人物分析t* 角色一:主人公,一位勇敢的志愿者t* 角色二:其他志愿者t* 角色三:受难者t* 角色四:其他相关人物3.主题探讨t* 电影探讨了人性的光辉,展示了志愿者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t* 电影还探讨了社会问题,如贫困、种族歧视等4.个人观点t*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力量t* 我认为这部电影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录(篇3)1.电影的背景介绍2.深入分析电影中的情节、角色和主题3.个人观点和结论正文(篇3)1.电影的背景介绍《相助》是一部由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由凯特·布兰切、希拉里·斯万格、杰西·普莱蒙等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的惊悚片。

影评 - The Help

影评 - The Help

影评 - The Help电影影评 - 《The Help》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非常荣幸能够观看到《The Help》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强烈的共鸣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要赞扬电影中的演员们的出色表演。

艾玛·斯通(Emma Stone)、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和奥克塔维亚·斯宾瑟(Octavia Spencer)等一线演员们的精湛演技,让我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

他们的表演真实而动人,使我无法忘怀。

电影通过展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种族隔离和社会不公的现实,引发了我对社会正义和人权的深思。

尽管电影情节中的种族歧视和不公令人心痛,但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勇气。

女主角们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些被剥夺权利的黑人女性发声,这种坚定和勇敢令人钦佩。

电影还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绘,让我更加了解了黑人女性在那个时代的艰难处境。

她们不仅要面对种族歧视,还要应对家庭和工作的压力。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立体,让我对这些女性的生活和处境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此外,电影还通过幽默和温情的方式,平衡了剧情中的紧张和沉重。

幽默的对白和搞笑的情节,为电影增添了一丝轻松和愉悦。

这种平衡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电影所传达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观影的乐趣。

最后,我要赞扬电影的导演泰特·泰勒(Tate Taylor)对细节的把握。

他通过精心的摄影和布景,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方风貌,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同时,他对角色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也非常出色,让整个故事流畅而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The Help》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通过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让观众思考社会正义和人权的重要性。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精细的细节处理以及幽默与温情的平衡,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值得观看和反思的佳作。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给每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共鸣。

《视听语言》笔记

《视听语言》笔记

第一讲视听语言的形成史视听语言=蒙太奇(镜头、剪接)电影:1、是造型和叙事2、是空间和时间一、单镜头时期1889 乔治.伊斯曼50英尺/ 1895 卢米埃尔技术主义——爱迪生基本特征: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事件;4、全部是单镜头。

电影的最大特征:记实性(人为的参与降到最低——选择)二、戏剧性分镜头的时期梅里爱1896 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 镜头分切(技术上的失误)/ 电影特技基本特征: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倒放、叠化);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假定性;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场、分镜头;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依靠外来的艺术形式创造审美——“表现美学”——二十年代高潮《卡里加里博士》、《水手奎赖尔》;5、有系统地把绝大部分舞台的东西搬到银幕上来(剧本、演员、化妆、布景、分场、分幕、字幕);6、开始商业操作;7、电影的另一大特征出现:假定性和故事性(不是事件)三、电影的结构方式出现1904 鲍特《火车大劫案》分场景十四场戏出现了分镜头、特写特征:1、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2、平行蒙太奇;3、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四、完整的视觉语言的形成格里菲斯出现系统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诞生》制作10万美元、12本、1200多镜头(中国现今故事片9本600-800镜头)特征:1、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把戏剧化的矛盾因素融入到平行中)/ “最后一分钟营救”——最电影化的一种手段/ 《党同伐异》;2、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广泛而交叉使用);3、社会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一个国家的诞生》种族歧视电影的本体(文本)与泛文本/ 泛文本——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哲学、政治、经济等;4、哲学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党同伐异》/ 传达理念的方式比较机械和理性、对概念的抽象理解、情感的介入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1、普多夫金:结构性剪辑(抒情、渲染)把格里菲斯的分镜头理论系统化,并加入抒情蒙太奇,更注重叙事和情节的渲染/ 《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2、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纯粹技巧方式提出蒙太奇概念六、未来电影语言倾向1、视听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技术密不可分①电影的诞生光学镜头、感光材料、机械革命;②分切的出现停机再拍;③声音的出现同步声音的出现;④色彩的出现和胶片的革新2、电脑在电影中的应用工具式三维电脑——三维电脑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不能改变电影的本质——写实(物质现实的复原)作业赏析:93级毛小睿《地下铁》95﹒04﹒20封闭狭小的空间,两个可能相互吸引的陌生人发生的事情(通俗模式——虚无结尾)结尾一组空灵的镜头93级王海啸《日子》对于风格的坚持/ 寻找视觉点“喷水” / 镜头的使用——“一顺” / 强大的镜头(女孩面对镜头,结束与观众的隔绝,试图沟通)艺术化的东西都是推向极至、绝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知识[摘要电影《相助》反映了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

影片站在女性的视角讲述了黑人女佣自我奋斗的历史和罕见的白人帮助黑人的故事,用一股温和的力量阐述了一段凄凉而又略显温暖的历史。

在美国,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一直遭受着白人社会的种种歧视与刁难。

本文围绕影片,从历史根源、社会文化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出发来探讨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种族;种族歧视;《相助》2011年上映的好莱坞影片《相助》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密西西比州杰克逊镇的白人主妇和黑人女佣之间的故事。

这是一部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的电影。

影片用细致的手法和看似平静的场景描述了白人斯基特、黑佣艾碧林和明尼三个平凡的女人的故事。

他们生活在因种族制度而令人倍感窒息的密西西比州,斯基特是白人农场主的女儿,因其从小受到家中黑人女佣的照顾而深受黑人文化的影响并对黑人抱有深厚的感情,长大后家中黑佣的不辞而别对斯基特产生了极大的打击。

怀着对黑人妈妈的思念,斯基特决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黑人女佣,将黑佣所遭受的种种凄惨遭遇记录了下来出版成书。

影片从一开始便巧妙运用女主人与女仆人之间的种种矛盾代替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冲突。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种族歧视、种族问题根深蒂固,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一、《相助》:种族旗帜下的个人命运电影《相助》是由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

这是一部承载着作者对家中黑人女佣的无限感激与怀念的作品。

电影从女主角——斯基特的视角,着重反映了黑人女佣艾碧林和明尼的不幸遭遇。

斯基特是杰克逊镇白人女性中的一个异类。

她讨厌白人对黑佣的欺压,并大胆地决定写书帮助黑佣改变现状。

于是,她将目光瞄向了镇上的黑佣,希望她们用真实的遭遇帮助她写书。

艾碧林是一位典型的优秀黑人女仆,她的性情平和而稳重,照看过17个白人小孩,但是却被不断地解雇与抛弃。

尽管她对于白人雇主的孩子付出了自己的母爱并全心全意给予照顾,而她惟一的儿子,却在车祸后因白人医院拒绝抢救,最终死在了一张沙发上。

艾碧林所遭受的一切是她对白人深感恐惧,因而她最初拒绝帮助斯基特。

电影中另一主人公明尼是艾碧林的好友。

明尼与艾碧林的性情截然不同,她从小便对白人的欺压深恶痛绝,但迫于无奈也只能忍气吞声,并将自己的四个孩子教育得对雇主俯首帖耳。

电影中,明尼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个性遭到了女主人西丽的报复。

但明尼是勇敢的,为了她的孩子不再受到白人的欺压,她试图向白人雇主宣战,并与艾碧林秘密参与到斯基特写书的计划中。

然而,明尼最终还是成了种族文化的牺牲品。

整部影片试图用平和的手法,以种族歧视的文化为背景为观众反映半个世纪以前,发生在美国南方的种族隔离制度和黑人解放运动。

虽然从现实来讲,弱势群体想要摆脱束缚,得到真正的平等所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但影片仍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感人而又励志的故事。

二、从电影探讨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黑人问题及种族歧视根源如电影《相助》中所反映的一样,种族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尽管美国黑人曾进行了多次的斗争,政府也试图加以解决,但是种族歧视已经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

1956年在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美国黑人发起了大规模的民权运动,但是因为遭到各方面的强力阻挠和干扰,运动后黑人居住区隔离和经济贫困的问题不但没有被解决,反而进一步恶化。

城市种族间的暴力不断升级。

60年代美国城市黑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黑人居住问题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美国黑人大规模的迁移和黑人人口激增。

美国开始出现了黑人人口的集聚区。

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黑人人口迁移的速度加快。

而由于白人的阻挠,黑人无法进入白人居住区,只能涌入早已非常拥挤和破败的黑人聚居区。

这就导致了黑人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劣化。

然而,对黑人住房的歧视不仅仅是社会个人的行为,也是政府的政策规定。

联邦住房政策中有规定写道:“邻里间如欲保持稳定的关系,就有必要使房产继续为相同的社会和种族等级所占有。

”这样的政策使得黑人聚居情况更加严重,也加深了社会上对于黑人种族的偏见和歧视。

而1949年开始的“城市更新城市”政策,使得黑人的居住环境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因为这一政策一方面要清除城市中的贫民窟,另一方面又在原来贫民窟的地皮上建造非居住区豪华住宅,并已高价出售。

这样就变相阻止了搬出贫民窟的黑人搬回原住址。

正是由于白人社会的种种歧视与压迫,并在居住上受到严格的限制,黑人不得不与白人隔离,从而导致了教育上的种族隔离学校体制,黑人被迫接受较差的教育。

(二)黑人的教育问题由于居住环境上的隔离和政策上的规定,黑人儿童无法进入白人学校学习。

特别是对于北部城市而言。

1954年,南部各州取消了公共学校种族隔离的法院裁决。

然而北部却因为种族隔离居住模式的固定化和政策规定,使得黑人儿童难以进入白人学校。

种族隔离体制依然存在。

由于社会上种族歧视的存在和政府的不重视,再加上教育经费不足,黑人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低劣。

由于黑人学生在公共学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白人学生纷纷被迁往以白人学生为主,教育质量更好的郊区学校。

这就导致了教育经费和资源也随之迁移。

于是,富有的郊区学校设施齐全,教育质量蒸蒸日上。

而内城学校却处于衰败状态。

直到现在,北部公共学校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度依然存在,且相当普遍。

正是由于教育上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且教育质量低下,使得黑人青年在社会上无法与白人竞争,造成本就备受歧视的黑人就业十分困难,大部分黑人只能从事白人不愿做的职业。

(三)黑人的就业问题美国的种族歧视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历史性的问题。

美国白人对于黑人的歧视不是一朝形成的,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有诸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

即使是现在,法律上的歧视制度虽然已经消除,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白人至上的观念的影响,无形的种族歧视观仍然影响着美国社会,使黑人处处遭遇着不公正的待遇。

上一页12下一页一、字数要求:8000字以上二、打印要求(一)用A4纸打印;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厘米、上边距3厘米、下边距2.5厘米;行距20磅;页码居中(二)字体、字号要求More: / 凯汇商务服务More:sd2waws1.封面(1)湘潭大学、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隶书、小初号字、加粗)(2)题目、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宋体、3号字、加粗)2.论文(设计说明书)(1)目录各章节标题(宋体、4号),其余(宋体、小4号)。

(2)中文题目(宋体、3号字、加粗),中文摘要、关键词(宋体、5号字,“摘要”、“关键词”五个字用宋体、小4号字、加粗);英文题目(Times New Noman, 3号字),英文摘要、关键词(Times New Noman, 小4号字);正文(宋体、小4号字);英语专业正文(Times New Noman,4号字)(3)一级标题(宋体、3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宋体、4号字、加粗)(4)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宋体、5号字)三、论文(设计说明书)编排顺序1.封面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3.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4.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以上参见教务处网页)5.目录6.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7.正文(含引言)8.注释、参考文献9.附录(计算机程序、译文及原件等)附件三:引言应包括的基本内容1.叙述该选题的目的和现实意义;2.叙述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代表性研究成果或研究进展情况等;3.叙述该选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主要观点、创新之处等。

附件四: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说明一、关于注释在论文写作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释和说明,这种阐释和说明就是注释。

按功用可分为两类:一是补充内容的注释,如在行文中,对读者不易理解的概念、不太熟悉的事件及其他不便在正文展开论述,而又不能不告诉读者的,可在注释中说明。

另一类是说明资料来源的注释。

毕业论文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形式,即先在正文中将被注释的文字用上标形式列出注释的序号,然后在正文后的注释部分按序号顺序把注释逐个列出。

注释的格式举例:1.图书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2.期刊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页码.3.报纸作者.篇名[N].报纸名称,日期,版次.二、关于参考文献在论文(说明书)写作中参考了前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需在毕业论文(说明书)中体现出来,即为参考文献。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请按GB/T 7714-2005的规定执行。

1.专著: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

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2.连续出版物:一种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

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等。

3.析出文献: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

4.电子文献: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格式举例:1.专著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A.1 普通图书[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2]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3]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 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A.2 论文集、会议录[1]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A.3 科技报告[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A.4 学位论文[1]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A.5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l]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2]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 2659-1986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S]//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2.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A.6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1]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A.7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1]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3.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A.8 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1]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periodical/gbxb/gbxb9 9/gbxb990203.[2]PACS-L: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forum[EB/OL].Houston,Tex: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1989 [1995-05-17].http,///pacsl.html.4.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A.9 专利文献[l〕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 1993-04-1一、字数要求:8000字以上二、打印要求(一)用A4纸打印;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厘米、上边距3厘米、下边距2.5厘米;行距20磅;页码居中(二)字体、字号要求1.封面(1)湘潭大学、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隶书、小初号字、加粗)(2)题目、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宋体、3号字、加粗)2.论文(设计说明书)(1)目录各章节标题(宋体、4号),其余(宋体、小4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