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课文3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堂笔记课件 第3课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课文概述本课包括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述了不同的节日、场景和情感,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寒食》笔记1.作者:唐代诗人韩翃。
2.内容概述:诗歌描述了寒食节时长安城的景象,通过描绘落日余晖、繁花盛开以及宫廷传蜡烛的情景,展现了寒食节的独特氛围。
3.名句欣赏:“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宫廷传蜡烛的仪式感和轻烟袅袅的意境美。
三、《迢迢牵牛星》笔记1.作者:佚名(作者不详)。
2.内容概述:诗歌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遥远距离以及织女的手工艺精湛却无法与心上人相会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苦。
3.名句欣赏:“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叠词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无法相会的无奈和痛苦。
四、《十五夜望月》笔记— 1 —1.作者:唐代诗人王建。
2.内容概述:诗歌描绘了中秋夜晚的庭院景象,通过描绘月光、树影、乌鸦、桂花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3.名句欣赏:“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中秋夜晚人们共同望月却各自怀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三首优美的古诗,还了解了不同节日和场景下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对仗、叠词等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诗歌情感与意象分析(一)《寒食》:1.情感: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与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通过“传蜡烛”的细节,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特权。
2.意象: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用“飞”字形象地描绘了花瓣随风飘舞的景象,展现了寒食节时春意盎然的氛围。
(二)《迢迢牵牛星》:— 2 —1.情感:诗歌表达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赏析全诗:
这首诗前两句首先描写春天长安城的景色。暮春临近, 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 随风飘拂。后两句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焚火, 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诗人描绘寒食节景象,由白 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讽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 满。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 ( B ),诗中的“牵牛星”指的是( E ),“河汉女”指 的是( F ),“河汉”指的是( D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黄河 D.银河 E.牛郎 F.织女
课后习题解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我体会到了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感受到他们不得团聚 的悲哀。
诗歌结构
牛郎织女——迢迢 皎皎
迢迢牵牛星 织女相思
纤纤 札札 泣涕如雨
诗人慨叹
河汉清浅 盈盈 脉脉
离别相思
诗歌主题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 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 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 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 得团聚的悲哀。
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 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 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尤其是三、四两句, 写好的书信已经装封好,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 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 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诗人借临行 “开封”的举动,表现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 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古诗三首1. 子夜吴歌子时,月色如水,悄然的夜晚静静降临。
江南的吴地,一片宁静,只有远处才隐隐传来的歌声渐渐清晰起来。
这首《子夜吴歌》是唐代文学家杨炯创作的,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深夜里放牛与唱歌的情景。
在这首古诗中,杨炯首先写到了当晚的四时:子时、丑时、寅时、亥时,绘画了一个完整的夜晚。
接着,诗人叙述了一个年轻人把牛放到田地里,然后跪在河边读书、歌唱的场景。
这个年轻人孜孜不倦,默默自习,用心品味每一个字句。
通过这首《子夜吴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宁静,还可以体验到杨炯对于年轻人的敬佩之情。
在深夜里,这个年轻人不羁放牛,一心向学,勤奋刻苦,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其中运用了典故和形象的描绘,以表达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白居易借古代的故事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衬托得更加深沉:在《长恨歌》中,他通过描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旁敲侧击讽刺了当时的权贵,表达了自己对于乱世的忧虑和对人民衷心的关怀。
诗中的玉兔、胡马等形象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唐朝盛世的景象和政治腐败所带来的动荡。
《长恨歌》以其唯美的叙事风格,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触及,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3.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驻守在鹳雀楼上,远眺边境西域的景色。
在这首古诗中,王之涣以娓娓动听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楼台高耸,方圆数里;河水潺潺,鹳鸟在天空飞翔。
他最后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结尾,表达了诗人眷恋人间春天的情感。
此诗既有对边塞壮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间四月花开的憧憬,展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知识点:1. 古诗赏析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一种形式,通过精炼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观察。
古诗多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意境深远,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和人生哲理。
六年级下册第1 0课《古诗三首》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一、古诗三首概述本课课文《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古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学习《古诗三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长见识,提升审美情趣。
二、《登鹳雀楼》1.概括:《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的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飘忽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景物的描写,如“九州生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沉思。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见地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赏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静夜思》1.概括:《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孤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和宿醉后的清醒。
2.主旨:表达了对孤独寂寞的描写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的孤寂景象,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静夜思》,可以使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深情,培养学生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引导学生珍爱当下,感恩生活。
四、《望庐山瀑布》1.概括:《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激昂的志向和决心。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奋发向上的期许。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身的豪情壮志。
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生字组词与多音字1、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生字组词与多音字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__ān(纤维)qiàn(纤夫)2、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1、三首古诗的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和朝代)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三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三课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三课,包括了《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和《清明》三首诗歌。
1. 《元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的是新年元日的情景。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诗中通过描绘家家户户挂灯笼、贴春联的热闹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祝福。
2.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写的是中秋节晚上在天竺寺赏桂花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桂花香气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3. 《清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扫墓祭祖的情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
诗中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传达了人们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古诗三首
一、《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共收录了《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经典的古诗。
《鹅》一诗描绘了鹅曲颈高歌的情景,传达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哲理。
诗人运用简单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场景,展现了鹅的生动形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明月为切入点,通过简洁的叙述唤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风景,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哲理告诫人们不断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这三首古诗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读者,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格式有待调整。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
获取更多内容,请关注江苏家长公众号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
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
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
涔涔而泪潸潸了。
2
获取更多内容,请关注江苏家长公众号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 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 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 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日积月累(16 页) 长歌行 汉乐府号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日积月累(38 页)
13 岁:称豆蔻年华 15 岁:及笄之年
20 岁:弱冠之年
30 岁:而立之年
40 岁:不惑之年 50 岁:知天命之年
60 岁:花甲之年 70 岁:古稀之年,
80~90 岁:耄耋之年 100 岁:期颐之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sù
zhānɡ yínɡ
mò
素章盈脉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sù
素
易写错
这里有一点
字谜:青一块, 紫一块。
词语解释
迢迢:遥远。 河汉女:诗中指织女星。 河汉,指银河。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 整幅的布帛。
寒食节:每年冬至以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的 前1—2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 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 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 食。
我会写
ɡōnɡ
宫 上下 结构
hóu
侯 左右 结构
易写错
hóu hòu
侯 候 王侯
公侯
丨
时候 等候
互动课堂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自由朗读,然
后与同座对读,注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意读准字音、读通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诗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mò m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读第一 行诗句,想 想写了什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反问句
译文: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 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
神态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译文: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 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 无法用语言交谈。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 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课后第二题)
通过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 抒发了人 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课文3 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 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今天我 们学习第一首《寒食》,题目点明了节日的名称。
寒食
韩翃:唐代诗人,“大历十才 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寒 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 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 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译文: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
(迢迢 )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 织女的心情是怎样的?
伸出,抽出
摆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外貌 白皙的 动作
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 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
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 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 “飞”字,神笔。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 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皇帝赐予的荣耀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本来寒食节禁 火,可是权贵大臣 们却可以破例点蜡 烛,这是诗人对腐 败的政治现象作出 委婉的讽刺。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 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点明暮春季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皇宫里的
对比
风光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 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 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 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 御园柳枝吹斜。
找出 诗中的叠 词读一读。
( 纤纤)(擢 )素手 (扎扎)(弄)机杼
我的牛郎啊……
泪水像雨水一样滴下来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神态
落下
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 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 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 同时“札札弄机杼” 。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结构梳理
寒食
景:花飞 柳斜 情: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讽刺
主题概括
《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寒食节, 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和对 权贵们的 讽刺 。
课堂演练
一、默写诗歌。 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东风御柳斜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二、《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C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
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年,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他们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迢 迢 牵 牛 星
牵 牛 星 和 织 女 星
词语解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 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 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译文: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没心思织布,呜呜牛 郎你在哪啊……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诗意: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 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 什么传统习俗?(课后选做题)
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诵读《寒食》
这首诗?( C D )
A.喜悦 D.讽刺
B.赞美 E.同情
C.不满
(课后第一题)
体会作者对现 实的不满和对权贵 们的讽刺,再来读 一读这首诗,并试 着背诵。(课后第一题)
牵牛星:天鹰座中最 亮的一颗星,隔银河 与织女星相对,通称 “牛郎星”。
织女星:天琴座中 最亮的一颗星,隔 银河与牵牛星相 对。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 《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 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 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 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 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