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口潜力分析

四川省人口潜力分析
四川省人口潜力分析

题目:四川省人口潜力分析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2014级1班

学号:20141541085

姓名:罗家祥

目录

摘要: (1)

0引言 (2)

1研究区概况 (2)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

2.1数据来源 (3)

2.2统计分析方法 (3)

3四川省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3)

3.1四川省自然气候分析 (3)

3.2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

3.3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4)

3.4生态水平分析 (5)

4结论与建议 (6)

参考文献: (7)

四川省人口潜力分析

罗家祥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采用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相结合,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单位,对研究四川省2010年至2014年的自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水平这四个因子,同队分析对比,得出影响四川人口潜力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得出人口潜力,达到对四川省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口潜力;影响因子;分析方法

Sichuan province population potential analysisd

Luojiaxiang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Scienc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Sichuan641112,China)

Abstract:USE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logical thinking method,the combination of in sichu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unit,to th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2010to2014,the natural,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levels of these four factors,the team analyz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tential population in sichuan,and potential,through to the data calculated popul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reasonabl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opulation potential;Impact factor;Analysis method

四川省人口潜力分析

罗家祥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0引言

人口潜力是对既定人群相对于某一点的接近程度或通达性的测度。人口潜力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人口潜力的重要指标,其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的更多人口的潜力就越大。当人口潜力<1时,表明该地区现有的人口数已超过其相对的人口容量。不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潜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研究区概况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四川盆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该区热量条件好,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积温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天~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仅1000小时~1400

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小时~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毫米~1200毫米,50%以上集中在夏季,多夜雨。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GDP的比重为60.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3.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637.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154.4亿元,增长9.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9%,居住类价格上涨0.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3.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7%,

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下降3.3%。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四川省自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水平这四个主要因子,通过人口潜力指数公式:

人口潜力指数=某一地区的相对合理人口密度/该地区的现实人口密度。

即四川省的人口潜力指数=四川省相对合理人口密度/四川省现实人口密度。最终得出结论。

2.2统计分析方法

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相结合

3四川省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3.1四川省自然气候分析

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该区热量条件好,全年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10年至2014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求和求平均值,

1):

得出下列数据(具体数据见附件

气候恶劣的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也不适宜种植业,人们既不愿意在环境恶劣地区生活,环境恶劣地区也生产不出较多的食物,自然养活不了较多的人口数

量或较大的人口密度,环境恶劣地区人口密度自然不会大。通过上面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四川省5年年均温16℃~18℃,年较差较大,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毫米~1200毫米,降水适中,通过气温降水年变化图我们可以得到四川省适宜人的居住。这就有助于增加四川省现实人口密度。

3.2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农业方面: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5.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9.8万公顷,增长1.0%;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1.2万公顷,增长3.7%;蔬菜播种面积135.0万公顷,增长2.6%。全年粮食总产量3442.8万吨,比上年增产2.0%。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07.6万吨,增产2.2%;烟叶产量22.2万吨,减产1.0%;蔬菜产量4240.8万吨,增产4.2%;茶叶产量24.8万吨,增产6.2%;园林水果产量806.5万吨,增产6.2%;中草药材产量43.9万吨,增产3.7%。全年肉猪出栏7236.5万头,比上年下降2.8%;牛出栏295.5万头,增长6.0%;羊出栏1698.0万只,增长4.0%;家禽出栏66154.9万只,增长2.3%。禽蛋产量增长0.9%,牛奶产量下降4.7%。

工业方面: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084.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3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

在规模上工业,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3%,轻重工业的比为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6%,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7%。摘至四川概况2015年数据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粮食总产量在上升;经济作物产量也在稳步上升。人类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就可以加快繁衍的速度。这也为有利于增加人口容量,

3.3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主要使用的是四川省(2010—2014年)城市的设施水平(用水普及、燃气普及、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面积)和(1952—2014年)人口就业水平分析(详见附件二)

1952年至2014年劳动力资源总数与就业人口(万人)

2010年至2014年城市设施水平

从上面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省的城市设施水平在逐年提高,其中,人均城市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燃气普及率均在上升,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能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增加人口密度。其次,人口就业数量不断提高有助于增加人口生活水平,不断增城市人口数量。这也是导致四川省人口实际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3.4生态水平分析

四川省的生态水平主要通过生态文明规划制定。落实到各个市县,生态项目论证、生态经济循环发展的研究、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创建、生态村、镇、社区的创建、生态补偿制度、生态功能区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对四川省的生态水平的提高,在农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提升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稳步实施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建立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目录,引导绿色消费,推动高效清洁节能锅炉、节能电机、大气污染防治、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装备规模化发展,建设成都、自贡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基地和成都、泸州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基地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强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适应性研发和应用。建设智能电网,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进建筑光伏发电一体化。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推进公共领域和公共场所应用新能源汽车,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入个人消费领域等均为生态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这就形成了老龄人口增加,导致四川省总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其合理人口容量。

4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数据与材料对人口潜力的影响,我们根据数据:截至2010年四川人口数量为80417528人,即常住人口8041.75万人,有4082.78万位男士和3958.97万位女士,全国排名第4名。截止2016年1月1日零时,四川现实人口密度为169人/平方公里。四川省的合理人口密度为166人/平方公里。再根据:四川省的人口潜力指数=四川省相对合理人口密度/四川省现实人口密度。得出结论:

四川省的人口潜力指数=(166人/平方公里)/(169人/平方公里)

=0.98

其影响因素在上面我们已经具体的分析,最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按经济发展水平上来说,人口潜力指数在0.9—1.0之间处于相对落后的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但从人口分布的动态来看,四川省人口趋于合理,总的来说,四川省人口潜力指数不高,应该注意全面发展四川经济。促进四川的全面发展。目前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从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特点,从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资源环境约束,从过去能源资

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迅速上升。对于四川经济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关键是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政策,压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徐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4-55.

[2]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报评论员2014年12月15日11:1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四川省统计年鉴2010年至2014年数据

[4]四川省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5]刘洁,王宇成,苏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基于发展方式角度[J].人口研究. 2011(01)

[6]原华荣.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研究[J].地理研究.1993(01)

[7]戴琼瑶.刍议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性[J].新经济.2014(02)

[8]孟向京.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分析[J].人口研究.2007(12)

附件一

四川省2010年至2014年五年气温降水年平均值变化

气温(摄氏度)降水(毫米)

2010年16.51072.4

2011年16.5889.2

2012年16.41071.4

2013年17.41102.5

2014年16.71076.1

附件二

1952年至2014年劳动力资源总数(万人)与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人数(万人)年份劳动力资源总数(万

人)

19522417.072027.92

19572644.472258.38

19622202.912101.58

19652516.292267.18

19703546.12737.59

19753776.572998.6

19783932.513087.02

19804121.093259.78

19854780.293742.97

199051394265.2

199152304425.1

199253104521.2

199354054556.8

199455104587.9

199555854619.1

199656434627.2

199756884641.2

199857424651.4

199957634654.3

200058204658.4

200158814664.8

200259354667.6 200359854683.5 200460274691 200560584702 200661034715 200761524731.1 200862064740 200962604756.62 201063014772.5261 201163434785.47 201263874798.3 201364394817.31 201464904833

2010年至2014年城市设施

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

(%)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

米)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

米)

2010

90.884.3911.8410.19

2011

91.8387.0912.1410.73

2012

92.0487.9612.7210.79

2013

91.7689.6813.2411.21

2014

91.1290.8913.3211.26

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

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 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 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 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 8673万人 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 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 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 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 6629万人 13 8366 13123 20 8 安徽省 6338万人 15 6906 11180 28 9 湖北省 5988万人 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22万人 18 5386 11417 27 11 浙江省 4647万人 4 17633 35730 4 12 云南省 4333万人 23 4260 9459 30 13 江西省 4222万人 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 4203万人 8 10418 24645 9 15 贵州省 3837万人 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 3813万人 14 7081 18463 12 17 陕西省 3674万人 21 4806 12843 21

中国各省面积和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和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2302-四川省自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自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自贡市统计局 2011年5月31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自贡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2678898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03376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54865 人,减少13.25 %。年平均减少1.24 %。 全市登记的户籍人口[4]为3254657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 836231 户,家庭户人口为258270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减少0.36 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39594人,占50.01 %;女性人口为1339304人,占49.9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05下降为100.02。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47127人,占16.69 %;15-64岁人口为1892480人,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9291人,占12.6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64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33 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3402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762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48855人;

四川省各市县人口统计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净流入 江安县===39.69==53.9===-26% 南部县===93.45==125====-25% 平昌县===74.84==97.1===-23% 营山县===71.70==90.9===-21% 西充县===49.93==63.1===-21% 岳池县===92.52==116====-20% 蓬安县===55.21==68.8===-20% 长宁县===34.59==43====-20% 富顺县===82.33==101.6===-19% 筠连县===31.98==39.4===-19% 万源市===46.31==56.9====-19% 广安区===101.17==123.3===-18% 三台县===119.80==145.8===-18% 泸县====86.04==104.5====-18% 开江县===46.50==5[***]===-18% 武胜县===68.10===82.5===-17% 大安区===36.64===44.3===-17% 高县====41.84===50.5===-17% 阆中市===71.42===85.8===-17% 元坝区===19.84===23.8===-17% 巴州区===108.21===129.6 ==-17% 合江县===72.17===85.7====-16% 井研县===35.04===41.4====-15% 安岳县===130.08==153.5===-15% 邻水县===82.92===97.6===-15% 荣县====58.38===68.7===-15% 中江县===120.14===141.2==-15% 仪陇县===90.75===106.6===-15% 仁寿县===133.46===155.9===-14% 剑阁县===57.44===66.8===-14% 沿滩区===33.52===38.9====-14% 华蓥市===30.42===35.1====-13% 宜宾县===85.03===97.9====-13% 乐至县===75.43===86.8====-13% 通江县===63.42===72.6 ====-13% 大竹县===92.59===106=====-13% 南溪县===36.02===41.2====-13% 渠县====120.83===138.2===-13% 雁江区===93.21===106.6 ====-13% 兴文县===38.64===43.9====-12% 简阳市===125.00===142====-12% 宣汉县===103.71===117.6===-12% 嘉陵区===59.60====67.5===-12%

抚顺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征求意见稿)

抚顺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征求意见稿) 人口问题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为积极有效应对全市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87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辽政发[2018]2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抚顺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第一章把握变动趋势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素,对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意义重大。准确把握人口特征规律,科学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对于抚顺市未来经济社会政策优化,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意义深远。 第一节人口现状 ——人口总量稳中有降。2015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207.4万人,“十二五”期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6‰。 ——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06.7下降到2015年的105.4。人口老龄化水平持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2015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0.51%;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67.6%,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47%,城镇人口为156.5万人,城镇化水平较高,位列沈阳、本溪、大连之后,在全省排在第四位。

——受教育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2015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47年,略微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节发展趋势 ——人口总量保持适度规模。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使“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增加,“十四五”时期及以后因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人口增长势能减弱。 ——劳动年龄人口缓慢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上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呈下降趋势,预计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稳定在120万人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接近60%。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第三节人口挑战 ——人口流出制约经济转型与发展。2005年以来全市迁出人口均大于迁入人口,人力资本增长受限对产业技术创新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制约劳动生产率提升,阻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快速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加速发展,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势必增加养老基金供给压力和老年人口照护需求,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面临压力。 第四节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向合理区间回归,人口总量平稳下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逐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 ——人口总量保持适度规模。妇女总和生育率逐步提高,2020- 2030年全市总人口保持在205万人左右。

全国省市县区名称及人口数量清

全国省市县区名称及人口数量清单 1 (16市辖区2县)简称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143万(2002年)。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密云镇、延庆县延庆镇(15个市辖区3个县)简称津。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927万(2002年)。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津南区、武清区杨村镇、宝坻区城关镇静海县静海镇、宁河县芦台镇、蓟县城关镇

(11个地级市36市辖区22县级市108县6自治县)简称冀,省会石家庄市。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6742万(2002年)。 904万人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井陉矿区、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平山县平山镇、井陉县微水镇、栾城县栾城镇、正定县正定镇、行唐县龙州镇、灵寿县灵寿镇、高邑县高邑镇、赵县赵州镇、赞皇县赞皇镇、深泽县深泽镇、无极县无极镇、元氏县槐阳镇 703万人路北区、路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润区、丰南区胥各庄镇、遵化市、迁安市、迁西县兴城镇、滦南县倴城镇、玉田县玉田镇、唐海县唐海镇、乐亭县乐亭镇、滦县滦州镇 270万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昌黎镇、卢龙县卢龙镇、抚宁县抚宁镇、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 848万人从台区、复兴区、邯山区、峰峰矿区、武安市、邯郸县南堡乡东小屯村、永年县临洺关镇、曲周县曲周镇、馆陶县馆陶镇、魏县魏城镇、成安县成安镇、大名县大名镇、涉县涉城镇、鸡泽县鸡泽镇、邱县新马头镇、广平县广平镇、肥乡县肥乡镇、临漳县临漳镇、磁县磁州镇 664万人桥东区、桥西区、南宫市、沙河市、邢台县邢台市桥东区、柏乡县柏乡镇、任县任城镇、清河县葛仙庄镇、宁晋县凤凰镇、威县洺州镇、隆尧县隆尧镇、临城县临城镇、广宗县广宗镇、临西县临西镇、内丘县内丘镇、平乡县丰州镇、巨鹿县巨鹿镇、新河县新河镇、南和县和阳镇 1070万人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满城镇、清苑县清苑镇、涞水县涞水镇、阜平县阜平镇、徐水县安肃镇、定兴县定兴镇、唐县仁厚镇、高阳县高阳镇、容城县容城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

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 【法规类别】人口计划管理 【发布部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0.09 【实施日期】2010.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 (2010年9月) 为掌握人口发展领域“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进展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根据《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国办发〔2006〕107号)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的目的、思路与目标 (一)评估目的。通过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编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和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改善人口发展的政策环境提供依据,促进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基本思路。通过相关部门自评估与第三方独立评估、地方自评估和国家部门联合督评,把握人口发展目标进展和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构建国家人口发展规划的监测评

估机制,增强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及其政策在人口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三)基本目标。一是对规划的发展指标进展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二是对规划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以及对规划目标的推进效果做出评估;三是形成国家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十一五”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各省(区、市)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报告,提出“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评估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方式 (一)评估的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为主、微观为辅。国家和省级的评估以掌握人口发展宏观指标进展、重大战略任务和主要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主,关键是把握人口发展规划的总体进展,推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建设。 坚持科学民主、多方参与。各地要建立各相关部门、专家、地方、其他社会各界参与人口发展规划评估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献计献策。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对规划目标进展、任务与措施的落实进行全面评估,既要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也要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教训,做到不偏不倚。 坚持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对人口发展规划的核心指标要进行综合评估,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既要把握全国的总体情况,也要关注人口大省、流动人口大省、生育水平较高省等重点地区人口发展情况。 (二)评估方式。 1、国家相关部门自评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相结合。根据职责分工,各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目标、任务、保障措施进行评估。与此同时,委托高校或研究机构独立对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部门自评和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基础上,形成评估总报告。 2、地方自评估与国家部门联合督评相结合。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规划的情况,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人口数量2015全国总人口13亿6千万(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排名)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省区市人口数量人口排名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8673万人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6629万人13 8366 1312320 8 安徽省6338万人15 690611180 28 9 湖北省5988万人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省4822万人18 5386 1141727 11 浙江省4647万人 4 1763335730 4 12 云南省4333万人23 4260 945930 13 江西省4222万人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4203万人8 1041824645 9 15 贵州省3837万人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3813万人14 7081 1846312 17 陕西省3674万人21 4806 12843 21 18 福建省3466万人12 8440 23663 10 19 山西省3294万人175465 16143 15 20 重庆市3107万人24 3938 14011 18

21 吉林省2699万人22 4693 17211 13 22 甘肃省2593万人27 2494 9527 29 23 内蒙古2379万人16 6140 25558 8 24 新疆区1905万人25 330516164 14 25 上海市1625万人7 1165865473 1 26 北京市1423万人10 8879 57431 2 27 天津市1007万人20 5014 7972 3 28 海南省803万人28 1121 1336119 29 宁夏区572万人29 76912695 23 30 青海省529万人30 706 12809 22 31 西藏区267万人31 326 11567 26原文标题:中国人口数量2015 全国总人口136072万人(各省人口排名)

慈溪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

慈溪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浙江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口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各地各部门做好人口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人口发展的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宁波市人口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市人口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态势。人口总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分别为149.7万人、104.71万人、95.56万人,年均分别增长0.47%、0.16%、0.88%;同时,人口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城市化水平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表1:“十二五”时期慈溪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数量 —2 —

1.人口素质结构持续优化,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根据回归分析,2000—2015年全市劳动投入增长1个单位带来经济产出0.784个单位的增长,劳动力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明显。劳动力素质提升促进生产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1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6.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4.93年,其中受过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90%;劳动生产率从2010年的6.54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14.1万元/人,其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9.57万元/人。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五年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12.89:60.62:26.49调整到12.01:59.10:28.89,支撑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持续改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7万元,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万元、2.73万元,平均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显著拉动了消费红利的增长。 2.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提升,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提高。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8%,比2010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96%以上。教育现代化、均衡化水平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高中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15%和56%,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市和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67 —3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 正文: 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 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

数据分析: 一、全国人口 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对关键因素人口总数量,男性人口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四川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四川省各市县人口统计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净流入 江安县===39.69==53.9===-26% 南部县===93.45==125====-25% 平昌县===74.84==97.1===-23% 营山县===71.70==90.9===-21% 西充县===49.93==63.1===-21% 岳池县===92.52==116====-20% 蓬安县===55.21==68.8===-20% 长宁县===34.59==43====-20% 富顺县===82.33==101.6===-19% 筠连县===31.98==39.4===-19% 万源市===46.31==56.9====-19% 广安区===101.17==123.3===-18% 三台县===119.80==145.8===-18% 泸县====86.04==104.5====-18% 开江县===46.50==5[***]===-18% 武胜县===68.10===82.5===-17% 大安区===36.64===44.3===-17% 高县====41.84===50.5===-17% 阆中市===71.42===85.8===-17% 元坝区===19.84===23.8===-17% 巴州区===108.21===129.6 ==-17% 合江县===72.17===85.7====-16% 井研县===35.04===41.4====-15% 安岳县===130.08==153.5===-15% 邻水县===82.92===97.6===-15% 荣县====58.38===68.7===-15% 中江县===120.14===141.2==-15% 仪陇县===90.75===106.6===-15% 仁寿县===133.46===155.9===-14% 剑阁县===57.44===66.8===-14% 沿滩区===33.52===38.9====-14% 华蓥市===30.42===35.1====-13% 宜宾县===85.03===97.9====-13%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漳县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漳县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为贯彻《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甘肃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定西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甘肃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进入21世纪后,全县人口发展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老龄化社会特征更加明显,人口增长势能趋向减弱,人口发展形势面临重要转折。准确把握全县人口变化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对于科学谋划人口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人口现状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多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与管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口总量缓慢稳增。“十二五”期间,全县常住人口由2010年末的18.13万人增长到2015年末的18.31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0.18万人;户籍人口由2010年末19.91万人增长至2015年末20.0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0.11 万人;常住人口年均出生数量0.18万人、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1.13‰、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 人口结构明显变化。全县出生人口性别结构趋向合理,总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13.25下降到2015年的103.54,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7.89%,比2010年下降1.3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26%,比2010年上升3.8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占67.79%,比2010年下降2.1个百分点,在常住人口增速趋缓的同时,老年人口增速加快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4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15%。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 重点人群保障体系稳步健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步减少,截止2015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5.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1%。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13.4张,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2010年提高86%、288.2%。 第二节发展态势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 报告2020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清洗,进行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本报告覆盖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未婚人员总数量,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pdf

(一)、着力建立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计生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不断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新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纳入整体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继续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强大合力,使人口计生工作实现由部门单位向政府联动行为转变。 (二)、全面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工作指标,实行网络化管理;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坚持人口计生“一票否决”和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制度;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例会促日常管理,及时解决各阶段人口计生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人口计生工作预报和预警反馈制度,推动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与预报预警工作有机结合,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月核查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计生统计质量。借助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反馈信息,继续落实人口基础信息月核查制度,全面实施核查结果备案制,核查差错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信息覆盖率,以及计生信息统计上报及时率和准确率,为科学决策、引导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促进出生性别比的平衡。一是继续加大对已办证人员和符合条件未办证人员的孕情管理服务力度。二是推动部门协调配合和综合治理,成立综合治理性别比的专职机构,加强对B超、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和奖励扶助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移风易俗活动,大力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围绕群众实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并趋向多元化的要求,大力开展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出生缺陷干预服务。坚持在让群众充分知情、确保手术安全的情况下,提高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扎实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康检查活动,并不断扩展服务项目,确保所有已婚育龄妇女都能享受到免费且优质的健康检查。认真开展新婚、待孕、在孕妇女优生优育咨询培训活动,以及遗传病高危家庭和病残儿再生育二胎家庭优生监护活动,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 (一)、加强组织领导。“十三五”期间人口发展规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县人口计生委成立黎川县“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县人口计生委主任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办公室设在办公室。 (二)、制定实施细则。分管领导、科室负责同志要把规划实施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细则,把工作任务逐步分解,落实到人。建立定期工作沟通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规划实施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确保完成任务。要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上下联动,部门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确保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

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国面积和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国面积和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 GDP( 亿元)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河南省9613万 人 5 142341505616 2山东省9082万人225326271487 3四川省8673万人 9 9657 1170825 4广东省7859万人 1 2986332142 6 5江苏省7381万人 3 2473832985 5 6河北省6735万人 61338719363 11 7湖南省6629万人 13 8366 13123 20 8安徽省6338万人 15 6906 11180 28 9湖北省5988万人 118451 14733 17 10广西壮族自治区 4822万人 18 5386 11417 27 11浙江省4647万人 4 17633 35730 4

陕西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陕西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重点阐明“十二五”时期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各级政府履行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人口发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坚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计生工作首要任务,全省年均人口自增率为4.24‰,比规划低1.76个千分点,2010年末常住人口3790万人,比规划少增加40万人,确保省委、省政府规划的人均指标提前实现。 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协同做好人口健康工作,实施“母亲健康”和“优生促进”工程,全省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由2005年125/万下降到104.17/万,婴儿死亡率由24.15‰下降到11.92‰;义务教育普九目标提前实现,2009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38年。 人口结构不断优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05年的130.7下降到120以下。加强人口老龄化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倡导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人口分布持续改善。全省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7.2%上升到46.5%,年均提高1.86个百分点。完成了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提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有序流动的导向政策。初步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我省年均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低1个千分点,生产总值增长率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比全国高出4个和6个百分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得到缓解,全省退耕还林面积居于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7.3%提高到41.4%。 人口福利水平显著提高。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2%下降到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272元提高到15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52元提高到4105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最低收入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解决了12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325万人实现脱贫。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扎实推进综合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依法行政机制不断健全,优质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