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流合作对祖国和平统一意义

形势与政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意义

姓名:洪金烨学号122632010029

摘要: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好转,各方面的合作交流频繁。2010年9月海基会与海协会完成换文。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这重大意义。两岸共同秉持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信任,对祖国的和平统一,两岸的共同繁荣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字:两岸和平统一经济合作交流和平发展

近年来两岸的关系日益改善,并且交流不断,2008年更是出现了重大的转机,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于是国民党成了执政党。国民党向来希望两岸早日统一。为两岸交流开放了更宽广的道路。两岸的交流日益热络,交流范围更是广泛。例如经济、文化、医疗、民俗、政治,开放了两地旅游的直航,春节包机等方面。2009年5月17日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标志两岸交流走向民间大交流新阶段形成了两岸大交流的局面。2010年9月1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意义重大,它促进了两岸经济贸易的交流,推动两岸经济进一步深化合作,是两岸经济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客观需求和需要。

但是他还是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明确了两岸经济往来自由化的目标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两岸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会更大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台湾方面提出希望与中国大陆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当局很清楚的认识到,台湾相当多的企业已经打入了中国市场,台湾经济对大陆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如果2010年不与中国大陆之间消除一些贸易的壁垒,2011年东盟与中国的10+1协议生效,日本韩国也将加入成为10+3,这两者都是由中国在主导,如果不能在10+1生效之前与大陆签署类似协议,有很多的台湾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必将工厂迁到大陆,那台湾就会在造成很大的失业率,在前两年的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台湾的经济谁然得到大陆的帮助但还受到一定的创伤的,与中国大陆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台湾的经济及就业问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这并不是大陆的有意打压,这是两岸经济交流的必然结果。正如台湾的反对党的焦虑,如果两岸签署ECFA,台湾不仅在经济方面越来越依靠大陆,在政治方面最终也将走向统一。对于坚持“台独”的民进党与台联来说,这样的前景使他们不寒而栗。蔡英文作为专攻国际贸易法的学者,当然明白ECFA对台湾的重要性,也明白这个协议本身并不涉及主权问题,但作为民进党主席她却必须反对,这就是为什么台湾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怒骂蔡英文“混蛋”。这也是为何蔡英文会在电视辩论上大败的原因之一。

开展两岸大交流的影响深远。1987地年因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两岸打破了长达37年的隔绝。两岸人员的交流也随之发展起来。随着交流的发展,种种问不不断出现,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台湾、大陆相继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并且都共同在香港商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表述。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之后两岸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尽管中间有一段很波折的历程。但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两岸关系大交流的局面。可见两岸关系发展是一个同过交流合作之后不断累积共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深化合作的过程。新形势下,两岸交流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应当扩大基层民众的交流,从而不断增进两岸同胞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共识,化解和消除部分台湾同胞存在的疑虑,在日益密切的交流交往中,不断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感,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相互扶持的命运共同体。之前的小交流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如今大交流的局面,交流继续进行对将来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大陆经济迅猛发展,这为与台湾进行经济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万事民为先,经济与台湾的联系密切了,台湾民众的利益就会与大陆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交流让两岸人民相互理解,消除彼此间的误解。通过交流两岸的人民必将互相产生感情,必将认识到彼此的好。这将是两岸和平相处,和平统一的重要根基。

两岸要认识到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事实证明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能够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交流,扩大两岸各界交往。同时,要保持两岸关系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势头,逐步破解政治难题,需要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两岸政治互信。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采取了一系列分裂步骤,致使“台独”分裂势力膨胀、“台独”分裂活动猖獗、“台独”分裂思潮蔓延。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更趋严峻。为维护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台独”分裂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10年间进行了四场重大的斗争。一是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二是1999年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三是2002年反对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斗争;四是2003年开始的反对陈水扁利用公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斗争。这四场重大的斗争,充分展示了中华儿女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

反对“台独”,意味着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有利于双方良性互动,妥善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充分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交流,贸易合作才可能畅通无阻,才有能繁荣富强。且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国家分列是每一个中华儿应有应尽的责任。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台独分子的干扰和破坏,台独分子破坏的是和平,破坏的是两岸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论是为了两岸的早日统一,还是为了两岸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为了两岸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反对“台独”为将来两岸的交流铲除障碍铺平道路。

两岸保持合作、交流不断且进一步发展,使两岸的人民互相了解,使两岸的政治交涉更进一步,互相信任,要认识到目前还有台独势力在破坏两岸的关系,要在坚持“九二共识”,坚决的反对态度,并与台独势力作斗争在这样的前提下和平发展。我们已经共睹了两岸互帮互助,能使两岸共同繁荣的前兆,如果继续保持着这种趋势,两岸将能更进一步的繁荣。白光炜表示,两岸关系发展在经过“井喷式”发展后,需要一个“盘整消化”过程。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瓶颈将是政治、军事、台湾对外交往等敏感问题,需要双方理性应对,不断强化政治互信和理念认同,携手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2011年是两岸关系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随着‘大选’的临近,蓝绿势必将展开新一轮较量,两岸关系将面临新的严峻考验。”辛旗对未来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建议: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继续加强经贸合作与交流、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重塑两岸共同的价值追求。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指导原则,百倍努力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我们深信,经过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必将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历史将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