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国通论》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库
一、多选题
1.监察制度的特点包括( ABD )
A.依附于皇权,实行垂直单线式的监察机制
B.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独立监察体制
C.是整饬吏治,督促各级官吏恪守纲纪的唯一措施
D.多途径、多层次的监察体系
2.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 ABC )
A.尚书
B.中书
C.门下
D.军机处
3.唐代中期财政改革的重大举措有( ABCD )
A.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建立新的税收制度
B.变均田制为庄园制,调整利益再分配
C.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实行分税制度
D.改革漕运,解决财政调拨危机
4.唐太宗采取的治国策略主要有( ABCD )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C.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5.兵家治国思想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包括( ACD )
A.强调“上下一心”,保持全体军队成员在政治思想上的一致,要做到“与众同好”,“与众同恶”
B.运用严厉镇压的手段,激发、振奋部队的军心士气,使之同仇敌忾乐于公战,勇于牺牲,一往无前
C.利用物质利益这一杠杆,诱之以利,调动将士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氛围,凝固部队的斗志
D.主张军队统帅在从事部队治理和指导作战行动过程中,对上负责,对下安抚,一起按治理的基本原则办,只求发挥治理的应有作用,提高治理上的最大效益
6.监察的方法有( ABCD )
A.封驳法
B.检核薄册法
C.连坐告密法
D.封章奏事和密折制度
7.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有( ABCD )
A.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B.羁縻府和都护府
C.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D.对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
8.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采取的改革措施有(ABC )
A.革除鲜卑旧俗,在礼仪风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完全汉化
B.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和均田制
C.改革官氏制度,重定士族门阀
D.变均田制为庄园制,调整利益再分配
9.崇祯皇帝的厄运主要是由于( ABCD )
A.草率行事的臆断决策
B.刚愎自用
C.优柔寡断
D.剿抚与边防失策
10.明代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BD )
A.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
B.整饬边防,改善民族关系
C.丈量土地,打击豪强,加大财政的支出
D.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
二、填空题
1.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文化繁荣发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伴随着社会大变革,科技繁荣,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后世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流行,石窟艺术发展,范缜的
(灭神论)、北方的(齐民要术)和少数民族的民歌都体现了这一阶段的特征。
4.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
5.“以礼治国”的思想萌芽(夏商时期),至(西周初年),周公旦出于其加强统治需要,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作周礼,从而奠定了以礼治国的完整而系统的领导思想。
6.春秋末年(李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著《道德经》,该书包含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7.孔丘,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
(以德治民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
8.战国墨瞿,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主张节约反对浪费、选举贤能。
9.孟轲,儒家的代表人,与孔子被后世称为“(孔孟)”,著《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
10.庄周,道家思想的代表,与老子被后世合称为“(老庄)”,著《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平现象),认为“有用”不如“无用”好。
11.韩非子,法家重要的代表,著《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
“(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2.荀况,儒家的代表,唯物主义思想家,著《荀子》,认为(自然界变换有一定规律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13.西汉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挥,宣扬“(大一统)”思想,提出了“(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4.(孔丘)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
15.(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兵家渊源于夏、商、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独立的学术理论体系,充实提高于秦汉时期,直至晚清让位于近代军事学。
17.所谓“黄老政治”,黄是指“黄帝之学”;老是指“(老子之学)”。
18.“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19.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崇祯皇帝,)是传统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20.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21.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它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22.在奴隶社会中,“(礼治)”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政治体系和道德规范。
23.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内涵与逻辑起点,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协调,德主刑辅等。
24.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25.所谓“贞观之治”,不仅应包括(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还应当包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6.康雍乾三帝的治国方略中,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国家统一)和君主专权两方面。
三、判断题
1.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政治的趋势不外乎内儒外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F )
2.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事务的管理上享有充分的民主,主要靠部落联盟首领的智慧和美德来教化民众,治理国家的思想处于萌芽状态。( T )
3.在奴隶社会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产生了阶级和国家,统治者一方面制定了宗法等级制度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一方面以武力作为统治的后盾。( T )
4.董仲舒吸收了道家、墨家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F )
5.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由汉代才开始建立的。( F )
6.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主要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T)
7.清朝对于边疆地区的切实有效的管辖也可以视为对中央集权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同时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