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思维与辨证思路课件

合集下载

5中医诊断学—辩证 ppt课件

5中医诊断学—辩证 ppt课件

2020/12/22
兼有咽喉肿痛,复盖白膜,咳声嘶哑,状如犬吠,吞咽,
呼吸困难,为疫喉。
若病初恶寒发热,继而阵阵痉咳不止,咳剧则面色青紫,
涕泪俱出,呕吐,咳止时伴有鸳鸯样叫声,多见于
小儿,为疫咳,又称为“顿咳”、“顿呛”、“百日
咳”。
兼有腹痛,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时时欲泻,
为疫毒痢
12
辨证—病因辩证—六淫、
一 (四)湿淫证候
【临术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

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冒湿,则首如裹,遍体不舒,四

肢懈怠,脉来濡弱,湿伤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 疫
【证候分析】伤湿,是湿邪犯表,发于多雨季节外感病初期,亦称表湿证。湿

性重着粘滞,阴碍气机,清阳失宣,故见头胀而痛,胸前作闷,
证,主是是运用于外感热怀病。经络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是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相互
2020/12/22
补充的一种辨证方法。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气急;暑热扶湿,蒙蔽清窍,内陷心色,则神昏;暑热伤津耗气,
肝风内动,阳气不达四肢,则惊厥;暑热炽甚,营阴受灼,舌绛
干燥,脉濡数
(四)湿淫证候
2020/12/22
9
辨证—病因辩证—六淫、
疫疠证候
(一)风淫证候
(二)寒淫证候
(三)暑淫证候
湿证,是指感受湿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湿性重着,粘滞,易阻碍气机,损 伤阳气,故其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技巧运用
掌握沟通技巧,引导患者准确描述症 状;注意询问的先后顺序和重点。
问现在症
详细询问患者当前症状表现,包括疼 痛、饮食、睡眠等。
切诊手法及实践经验分享
脉诊
通过触摸患者脉搏,了解脏腑气 血运行状况。
按诊
对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按压触摸 ,以发现异常体征和痛点。
实践经验分享
熟练掌握切诊手法,多实践、多总 结;结合望闻问三诊信息进行综合 判断。
掌握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临床医 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02
辨证基本方法
望诊技巧与要点
01
02
03
观察神色形态
包括面色、眼神、体态等 ,以判断脏腑气血盛衰。
审视皮肤毛发
观察皮肤色泽、毛发疏密 等,了解疾病的外在表现 。
望舌诊病
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的变 化,判断疾病的性质、病 位及预后。
闻诊内容及注意事项
听声音
辨别患者语调、气息等, 以判断脏腑虚实。
嗅气味
通过嗅闻患者口气、体味 等,了解疾病状况及内在 变化。
注意事项
保持诊室安静,避免干扰 ;掌握正确的听诊方法, 如呼吸音、心音等。
问诊策略与技巧运用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为 辨证提供依据。
丰富临床诊疗手段
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观念和动态平衡,为临床医生 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创新思考
整合中西医优势
01
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诊断手段相结合,形成优势
互补的诊疗模式。
探索中西医结合路径
02
针对具体疾病,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听咳嗽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和痰液 等,可以初步判断病因。例如,干咳可能表示燥邪犯肺;咳 声重浊可能表示痰湿蕴肺。
嗅气味
嗅口气
口气是胃气的反映,通过嗅闻病人的口气,可以了解其消化功能和胃热情况。例 如,口气酸馊可能表示胃热食滞;口气腥臭可能表示肺胃热盛。
嗅排泄物
排泄物包括痰液、尿液、粪便等,通过嗅闻其气味,可以了解病情和病因。例如 ,痰液腥臭可能表示肺痈;尿液臊臭可能表示膀胱湿热;粪便恶臭可能表示肠道 湿热。
04
望色是观察人体皮肤颜色的诊 断方法,包括面色、皮肤质地
等。
通过望色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 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
部位。
常见的望色异常表现有面色苍 白、萎黄、青紫等,皮肤干燥
、粗糙等。
望色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 合判断,以免误诊。
望形
望形是观察人体形态的诊断方法,包 括体型、姿势、动作等。
常见的望形异常表现有体型肥胖或瘦 弱、姿势不正、动作僵硬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对病人的自觉症状、体征等 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属何经,确定病因、病机及病变部位 的一种辩证方法。
六经辨证
01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六者,是《伤寒论 》中对外感热病的三种不同病理 阶段的分类方法。
02
六经辨证以六经为纲领,以六经 的证候为基本依据,分析疾病部 位深浅、寒热、虚实等不同情况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望形可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和 气血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部 位。
望形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以免误诊。
望舌
望舌是观察人体舌象的诊断方法,包括舌质、舌苔等。
常见的望舌异常表现有舌质淡紫、舌苔厚腻、舌体胖大 等。

中医辨证学PPT优秀课件

中医辨证学PPT优秀课件
48
一、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 理概括,
特点: 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49
临床一般是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者 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难经·四十八难》“缓者为虚”、“出 者为虚”
50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概 念】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
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脏腑组织 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3
【证候分析】
湿邪遏表属外湿,亦称伤湿。 湿郁遏肌腠,阻滞经络——头胀,肢体困重,
微恶寒热。 湿邪缠绵,困遏清阳——困重、闷胀、酸楚、
腻浊。
24
(五)燥邪伤表证
【概 念】 燥邪伤表证多见于外界气候干 燥,燥邪外袭,侵犯肺卫所表现的全身干 燥的证候。
【病 因】 秋令干燥或居北方干旱少雨之 处。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皮肤、口、鼻、咽 干燥。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汗出,口渴,疲乏, 尿黄,舌红,苔薄白或黄,脉象濡数。
19
(三)暑邪伤表证
【证候分析】 暑邪伤表卫气不能宣发——恶寒。 暑性炎热,蒸腾津液——恶热,汗多而口渴,
尿黄。 暑病多汗,气随汗泄——疲乏而脉濡数。 暑挟湿邪,湿犯上焦——苔白或黄。
20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1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22
(四)湿邪遏表证
【临床表现】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胸闷, 口不渴,肢体困重或酸痛,周身倦怠,舌 苔薄白腻或滑,脉濡或缓。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思维模式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思维模式ppt课件
4
中西方思维差异
中国哲学思维
如同圆环内封, 综合观察,寻求 直觉顿悟,善长
形象思维
综合性思维模式
西方哲学思维
如同直线切割, 细分明析,注重 抽象推理,善长
逻辑思维
分析型思维模式
5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方式 类推思维方式
6
天地人一体的思维方式
• 无论看待何种事物,都将他们 放到由天、地、人三大要素构 成的宇宙框架之中去分析、衡 量,以寻找他们的本质和规律 ,预测他们的未来。
第四讲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1
思维、思维方式的定义
• 思维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 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 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 思维方式 思考问题的根本 方法。是看待事物的角度、 方式、方法,对人民的言行 起决定性作用。
2
3
不同民族由于对 现实不同的认识, 不同的经验和习 惯,形成了不同 的思维模式
疾病的生理过程中,经络伴随着形象性思维
8
辨证思维方式
• 定义 是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从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 去观察、研究问题的一种思维。
• “生命就是对立运动”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9
类推思维方式
• 定义 是以“类”为基础的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思维活动。 • 类同理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 “子知医之道乎……而道上知 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可以长久”《素问·著至教论》
• 孕育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
7
形象思维方式

中医辨证(精)ppt

中医辨证(精)ppt

现代中医的辨证理论
教材与专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及各类中医专著为现代中医辨 证理论提供了依据。
现代名老中医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辨证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辨证理论的实践意义
指导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理论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 制定提供了依据。
寒证定义
寒证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机体失于温煦,出现以冷寒、凝 滞为主要特征的证候。
寒证分类
寒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为寒邪 侵袭,虚证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 不足等引起的虚寒证。
热证定义
热证是指体内阳热过盛,阴液不足 ,机体失于滋润,出现以热性、干 燥为特征的证候。
热证分类
热证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为阳邪 侵袭,虚热为脏腑功能亢进、阴虚 火旺等引起的虚热证。
体质养生法
总结词
体质养生法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 保健的方法。
02
阴虚体质
注重滋阴降火、润燥生津的食物,如 银耳、梨、蜂蜜等,避免辛辣、煎炸 等刺激性食物。
01
血瘀体质
注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 黑木耳、山楂、柠檬等,避免过度饮 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05
03
阳虚体质
注重温阳补肾、益气健脾的食物,如 羊肉、鸡肉、韭菜等,避免生冷、寒 凉等食物。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的定义
脏腑辨证是一种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它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判 断病变的脏腑,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脏腑辨证的内容
脏腑辨证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六腑两大类,其中五脏包括心、肝 、脾、肺、肾,六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针对不同脏腑 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临床思维方法与技巧课件

中医内科临床思维方法与技巧课件

治未病
中医注重预防疾病,通过 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 高患者抗病能力。
中医内科临床思维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借鉴现代医学检查手段
中医内科临床思维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 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更全 面地了解患者病情。
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治疗可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结合,如中西医结 合治疗、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等,提高治疗效果。
针刺手法技巧
掌握各种针刺手法,如捻转、提 插、刮针等,根据治疗需要和患 者反应,灵活运用不同的针刺手
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时机技巧
选择合适的针灸时机,如饭前、 饭后、睡前等,以充分利用患者 自身的生理节律,增强针灸治疗
的效果。
中药处方技巧
药物配伍技巧
熟悉各种中药的药性、功效和配伍禁忌,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配伍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临床实习操作
1 2 3
实习操作的重要性
通过临床实习操作,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实践中 医内科诊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实习操作内容
包括接诊、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中医内科 基本诊疗技能,以及病历书写、医嘱制定等实际 操作。
实习操作要求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习操作,严格遵守医 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闻诊技巧
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声响,辨别病情的变 化和病邪的性质。闻诊需要医生掌握各种病态声音的特点 和意义。
切诊技巧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皮肤、腹部等部位,感知病情的变 化和病邪的性质。切诊需要医生掌握各种脉象和触诊方法 ,准确判断病情。
针灸技巧
穴位选择技巧

中风病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PPT课件

中风病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PPT课件

有镇肝熄风滋阴的功效。
现代创新方剂展示
醒脑静注射液
由麝香、郁金、冰片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开窍醒脑的功效,适用于中风病神昏、偏瘫等症状。
脑心通胶囊
由黄芪、赤芍、丹参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 功效,适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患者。
灯盏生脉胶囊
由灯盏细辛、人参、麦冬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健 脑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 中风后遗症等。
案例二
患者孙某,女,70岁,因反复发作性眩晕、肢体麻木就诊。西医诊断为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TIA),中医辨证为中风先兆。讨论焦点:如何预防TIA进展为中 风及中医治疗策略?
经验教训总结
1 重视中风先兆的识别与干预
对于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中风先兆症状的患者,应及 早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
家庭关爱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 对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 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在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 疗效。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西医则擅长急救 和对症处理。
3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留有后遗症的中风患者,中医康复治疗如针灸、推 拿、中药熏洗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 预防复发是关键
中风患者易复发,因此加强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中医注 重调理体质、改善生活方式等预防措施,以降低复发风 险。
闻诊要点
听声音
患者语音低微、断续或謇涩,为 中风病表现。
嗅气味
口中有异味或臭秽之气,多为中 风病伴有内热或痰热。
问诊要点
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中风病危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纲领辨证中的逻辑思维
• 中医诊断中,以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 、热) 作为辨证纲领,并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 证,三焦辨证等判断疾病原因、部位 、性质,从 而为治 疗提供依据。几种辨证方法时而交叉,如八纲辨证贯穿于 六经病证治法之中,从而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 的复杂系 统。
2.3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 一是多表现在思维发展过程的不 当 ,表现在四诊阶段 , 主要是指医生在收集症状材料时 ,对症状辨别认定的误 差;表现在辨证阶段 ,主要为病机追溯不当,不能依症 状想象出恰当的病机;
• 二是思维方式方法运用的不当,表现在思维定势 ,依经 验诊断,抽象思维的运用不当等 。为避免思维方式对疾 病的误诊,除前面阐述的方法外 ,针对常出现的错误, 总结了以下方法。
比较复杂、主诉全为非特异性症状,加之医者经验又感不 足时,则运用筛选排除法,通过筛选,可以确定证候的中 心。其方法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首先采用“大包围” 的方式,提出一组与其表现相似的疾病,接着将筛选收集 到的临床信息,按照各个疾病的特征,与病人的临床表现 进行逐一比较、分析,依次排除,留下无法排除的疾病即
2.2 纲领辨证中的逻辑思维
• 2.2.1 归纳法 • 即将患者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按照辨证 的基本要素进
行分类归纳,从而抓住病变本质的思维方法。当病情表现 复杂 ,或者病情资料很多,辨证时最常用而简便的方法 是归纳法。例如患者以心烦、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则知 病在心;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 脉细数为阴虚 内热之象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遗精为 肾虚本病涉及心 、火 、阴虚、热、肾,归纳起来则本证 为心肾不交 。
2.3 正确利用辨证思维以减少误诊
• 2_3.1 识别假象辨证法
• 识别假象辨证法的实施要求医生要全面地整体地看问题 , 把病人所表现的舌象、脉象 、症状、体征全面地综合分 析,不要只看到一二个症状就轻易下结论,还要以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从病程发 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避免 只看 到时的症状表现而作出错误的辨证结论。
• 是对病人的诊断。
2.1 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
• 2.1.3 病因比较法 • 当同一病人两次发病性质不同,但有相同症状时,如同一
病人发病都出现头痛、 发热、恶寒、脉浮等症,就需要 通过有无外感的病因比较,区别出是外感风寒还是春温, 或是秋燥等 ;也可以用于同一病例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别; 还可以用于同一时间不同病人的病证性质的确定等。
• 如病人出现颧红或面部烘热、不恶寒 、烦躁不宁、咽干 或咽痛、渴欲饮水,但如果体温不高,虽欲饮水而不欲饮 冷而饮少量热饮 ,另外同时有明显的下肢厥冷,小便清 长,舌淡等,则属虚寒的证候。
2.2 纲领辨证中的逻辑思维
• 2.2.2 演绎法 • 是 根据认识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由浅 入深 、由粗到精的
原理 ,对病情进行层层深入的辨证分析方法。如某患者 为新病突起,有感受外邪的病史 ,可知其一般属外感病 范畴; • 症见发热明显,已不恶寒,并有口渴、舌红、脉数,说明 表证已不存在 ,而是里热证 ;又表现为咳嗽明显 、气喘、 咯黄粘痰,则知病位在肺 ,故本证为肺热炽盛证。这就 是辨证时由粗到精 、层层深入的演绎法。
的、一般的。但是,也有少数症状、体征具有一定的特异 性的辨证意义,可以作为确定某个证候的主要依据。如舌 绛提示热入营分,舌有黄苔提示有里热,小儿骨骼萎软提 示病变在肾,夜盲提示病变在肝等等。
2.1 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
• 2.1.2 排除诊断法 • 是用以区别症状、分辨证候的一种辅佐方法。对于病情
• 1.2 取象比类法 把自然界和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些事物和现象,与人 体的某些病理生理相联系,以此认识人类疾病的方法 ,即取象比类法 。该法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使事物变得易于理解,可以揭 示事物间 联系,使人们便于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对七怪脉的说明,当触摸一种 脉搏后,根据脉搏特点,在大脑中形成像雀啄食,连连搏指三 、五至 忽然止绝, 少顷复来的形象,便可诊断为雀啄脉。
• 这种感觉是什么性质 ,属于何症,则需要 回忆曾经验过的表象或书本中的有关知识 ,经过比较与鉴别 ,才能辨认出来。
中医诊断思维在四诊中的应用
• 1.1 症状比较法 在症状比较中,首先是病理想象与生理现象的比较 ,如一个病人身上切到一种脉象,是平脉还是病脉,需要把感觉中的 脉象与病人平素脉象比较 。还需与一般人的正常脉象相比;其次是对 同种患者的不 同症状进行比较,以区别同一种病在不同病人身上 的 特殊表现;其三是症状的性质、程度和部位的比较 ,例如,面色的红 与白,有华无华、 舌质的红与绛;舌红在舌尖还是两边等。
2.2纲领辨证中的逻辑思维
• 2.2.3 反证法 • 又称否定法,是指对类似证候难以从正面进行鉴别时 ,
可从反面寻找不属于某类似证的依据 ,通过否定类似证 而达到诊断的目的。否定某一证的存在,首先要对此证的 纲领性症状清楚。如《伤寒论》中从表里论病位,“其小 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第 56条); “病人脏无他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 也,先其时发汗则愈”(第 54条),均反证其病属表证唧。
中医诊断思维与辨证思路
中医诊断思维
中医诊断思维
• 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活动中表现的思维,称之为中医诊断思 维 。它 以认识疾病为主要 目的,其中望 、闻、问、切四 诊活动不是纯粹的感性活动,而是需要比较辨别 、辨认 和判断 的活动 ;
中医诊断思维在四诊中的应用
• 1 四诊 活动属 于宏观认识论研究的感性认 识阶段。从四诊的生理机制看,医生通过 自己的感官接受病人的各种症状的刺激 , 传入大脑,只能形成感觉。
中医诊断思维在辨证中的应用
• 2.1 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 • 疾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比较复杂,常常包括许多症状 、体
征,但这些表现不是同等重要的,有主次之分,而对于诊 断来说,要找到疾病的主要表现,从而抓住疾病的本质 , 得出正确的诊断。
2.1 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
• 2.1.1 特征辨证法 • 从辨证学角度来看,大多数症状、体征的辨证意义是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