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法考试公共题部分(附答案)

教材教法考试公共题部分(附答案)
教材教法考试公共题部分(附答案)

教材教法考试公共题部分

1、理想的课堂应当具备的参照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练习度、五是延展度。

2、你是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学中关于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括的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4、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有什么差异?

答: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

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

四、重视合作学习

五、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6、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7、怎样理解“自我反思”?

答、“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8、新课程的教学观?

答:①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②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③“四因素”过程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

④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⑥学习是学生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对过程。

⑦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知识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9、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个超越是什么?

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观主要是什么?

答: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11、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

答:主动性特征、独立性特征、独特性特征、体验性特征、问题性特征。

12、现代教学理论的十大特点?

答:(1)强调发展突出能力(2)教学信息多项传递

(3)学科知识强调结构(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5)教会学习授以方法(6)课内课外相互促进

(7)因材施教培养个性(8)教学手段现代技术

(9)讲究效果提高效率(10)运用三论探索规律

(注:三论是指: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13、为什么说“教师的心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心情具有扩散性特点,教师的喜怒哀乐常常会扩散给课堂上听讲的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如果心情忧郁寡欢,智力活动减弱,创造思维压抑,对课堂信息的接受也显迟钝,在这种状况下达不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甚差。

14、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包括哪几种能力?

答: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洞察力、思维力、反应力、判断力、应变力。

15、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答:从狭义上来说(从其起源说)教育上的行动研究应该指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面对身边的实际情况或出现的种种问题,寻找问题或提出假设,进行各种研究,或者对自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应用、反思,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改变某种落后的现状。

从广义上说,凡是通过教育实践(教育行动)而研究教育实践上出现的现象或问题,都属于”行动研究“,既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者(主要指教师)对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的研究,也包括其他实践者和专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对教育实践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行动(实施)、考察(观察)、反思。

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

填空:

1、以读为本的具体要求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指导、读有训练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6、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8、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9、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0、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1、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4、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1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应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17、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有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18、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性、整体性、针对性、训练性、新颖性。

19、提问的具体要求:文道统一富有层次、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实际、紧扣中心层层深入、语言简明面向全体。

20、《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各年级应达到的目标。

21、《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必须在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22、《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文字。

2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24、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25、精读的评价重点要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6、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确定语言训练重点的依据及训练方式?

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

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材的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

方式:朗读、默写、背诵

创造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复述。

语言的比较训练

凭借直观形象进行训练

在迁移中加强训练

4、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常见三种模式?

答: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次序阅读。

抓住情感线索进行教学

从设疑入手

5、讲解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说明的方法叙述描写的方法论述的方法

6、填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以你最初系的一篇课文为例,先对这篇课文作简要分析(题材、结构、语言、教材地位),再写出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最后写出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作者围绕一个“春”字,抓住春天的景物特征

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朱自清先生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表达上

作者既讲究修辞,又注重语言节奏,既讲究词语准确,又注意叠词的运用。这一单元的学习重

点是通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陶冶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春》在选材

上,谋篇上都堪称是典范,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

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有感情朗读课文,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练习题

二、结合教学实际交要谈谈你对其中一个理念的理解与体会

课改以来,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为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应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作品和人物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究、学习。课堂上教师少说学生多提问、多说想法,注重预习的指导和质疑的训练,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

以赏识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联想学习观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认知学习观代表人物:格式塔、托尔曼、布鲁纳

2.中学数学教育中通常所说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大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中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基本教学模式:1.讲授式2.讨论式3.学生活动

4.探究式

5.发现式

4.新授课的基本结构:复习、讲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5.练习课的基本结构: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6.备课的关键是“吃透两头”,含义:1.吃透学生2.吃透大纲

7.教案设计的三个要素: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

8.数学语言的基本功:1.语言要有目的性2.语言要有科学性3.语言要有直观性4.语言要有启发性

9.数学板书的基本功:板书要有计划性、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

10.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三个方面: 1.学习新知识2.复习巩固已学知识3.布置、检查、指导学生作业

11.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词启发:定向、架桥、置疑、揭晓。吸引:联系、挑战、变化、魅力。

1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几个关键词:设计、含蓄、等待、开明13.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1.儒雅型2.新奇型3.理智型4.情感型

14.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1.模仿学习阶段2.独立探索阶段3.创造超越阶段4.发展成型阶段

15.中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输出阶段

16.中学数学学习的类型。按照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按照学习的心理分为机械式学习,有意义学习

17.所谓重点、难点、关键是指。重点指教材中贯彻全局,带动全面,起核心作用的内容。难点指教材中理解、掌握或运用上会产生困难的内

容。关键指理解、掌握某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的突破口,它还是攻克难点,突出重点之所在,往往起转折点的作用。

18.数学问题:指数学上要求回答或解释的疑问。数学问题解决:指求出数学题的答案。

19.教育实习的内容通常包括哪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20.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历史分析法2.观察法3.调查法4.实验法5.统计法

21.中学数学教学的日常研究工作包括: 1.集体备课2.公开教学3.说课

2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哪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阐述:1.知识与能力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4.情感与态度

23.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1.讲解法2.谈话法3.练习法4.演示法5.实验法6.阅读法

24.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1.概念形式2.概念同化

2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

2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4.教师素质5.教学效果

1.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概念有哪些?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

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

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

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

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1.教育的总目标2.社

会的需求3.数学学科的特点4.教师的状况5.学生的年龄特征

2.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设置的总体教学目标内容是什么?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的

主要依据有哪些?答: 1.知识与技能,依据以前“数学双基”的继

续。2.数学思考,依据以前“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3.解决问题,依据强调提出问题、理解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以及学会

反思。4.情感与态度,依据新的提法,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体

验”、“自信心”、“探索发现”、“实事求是、独立思考“。

3.简要阐述20世纪以来我国数学教育观念有哪些发展变化?答:1.

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

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

验、讨论、探索的教学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

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4.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答:1.怎样吸引学

生2.怎样启发学生3.怎样与学生交流4.怎样管理学生5.怎样导入

6.怎样探究

7.怎样巩固

8.怎样结束

5.组织教学的基本功有哪些方面?答:1.合理安排教学结构2.建立

良好的教学程序3.恰当运用姿势语言4.灵活处理偶发事件5.形成师

生心理相容的局面

6.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教学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

1.儒雅型特点:韵味醇厚、庄重朴实、娴熟严谨、蕴含深远

2.新奇

型特点:注重革新与创新,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

性、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与多变性3.理智型特点:思维严谨、逻辑

行反思与推广4.情感型,特点:感情充沛与热烈,教学活动的展现

7.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答:基本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形与数相结合的原则。如何贯彻具体与抽象的结合:1注意从实例引入,阐述数学概念,2注意从特例引入,讲解一般性的规律,3注意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具体现象,解决具体的问题。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即具体—抽象—具体。如何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要求应恰当明确,语言严谨精练,思考缜密,思路正确,层次清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一般,总之在强调严谨性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强调量力性时不能忽视内容的科学性,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8.简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什么?培养中学数学能力的意义有哪些?

答:知识时人们多客观事物认知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反应。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属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别:表现在各自不同的内涵,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能力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教育等因素有关。知识的获得是无止尽的,发展相对要快一些,能力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发展相对要慢一些。不能机械的用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能力的大小或发展的程度。联系:能力通常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已经形成的能力,反过来又影响着掌握知识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这就是说,掌握知识时发展能力的条件和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

9.简述备课有哪些具体步骤?答: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1)学习课程标准(2)钻研教材(3)了解学生2.制定单元授课计划:(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包括使用教具,现代化教学手段)(4)划分课时,确定每节课的主要内容、要求,配备例题和习题(5)安排必要的复习课,使学生弄清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后续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3.制定可课时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或课题(2)教学的目的要求(3)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

10.简述说课的主要内容答:1.说教材:课题、教材简析、教学目标及理论依据2.说教法:教学方法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教学手段及理

论依据3.说学法:学习方法指导及理论依据、学习手段的选择及理论依据4.说教学过程。

11.简述说课与备课的关系是什么?答:说课与备课都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上好课服务的,不同点是:1.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教研活动。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2.说课是面向教师的,其目的的指导备课,提高备课水平。备课是面向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说课是教师集体进行的备课活动。说课时要使用明确的外部语言,简洁清晰,合乎逻辑地叙述备课的思维过程。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活动,使用的是隐性的内部的及书面的语言。4.说课要求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于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说出怎样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备课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样做就行了,不需要写出为什么这样做。

12.中学数学的课外工作包含方面?答1及时认真的批改作业2加强课外辅导工作3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13.中学数学教学的专题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数学课程的研究2.数学教材的研究3.数学方法的研究4.学习方法的研究5.教学形式的研究6.教学手段的研究

14.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哪些特点?答: 1.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2.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3.小学数学学习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4.小学数学学习是在教室的指导下,依据教材和课程进行的。5.小学数学学习要把握住主要的学习目的。

15.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小学数学概念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表现形式:1.用图画的形式表现概念。2.用描述的方法借

用逐步渗透的方法来揭示概念。4.用定义的形式来解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注意问题:1.注意选择学习新概念的感性材料和经验。2.主义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和连贯性。3.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4.注意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6.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是什么?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包含哪几个步骤?答: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直接解决而又没有现成的对策的新问题、新情境。数学问题解决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

或思考活动。步骤:1、了解问题情境2、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3、寻求解决的方法4、求的解答并检验5、回顾反思

17、小学数学常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答:猜测,作图,举例,模拟,情境,简化,验证,延伸。

1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哪些特征?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是什么?答:特征:1.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2.是一个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3.是

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的合作过程。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5.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19.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在采用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讲解法,注意问题:(1)要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2)注意新旧联系,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3)注意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4)语言要简练易懂,生动有趣(5)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谈话法,注意问题:(1)谈话前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设计好所提问题(2)谈话时要

面向全体学生(3)谈话后要小结3.练习法,注意问题:(1)练习

的目的要明确适当(2)练习要有计划的进行(3)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4)练习的分量和练习的时间要适当(5)练习的要求应有弹性,做到因材施教(6)在练习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7)注意对练习的检查和指导,并严格要求。4.演示法,注意问题:(1)演示要有明

确的目的(2)课前准备好演示用具(3)演示要与讲解相结合(4)

演示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得出规律。5.实验法,注意问题:(1)用

好实验法的关键在于课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2)课前要学生准备好

实验的器材(3)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方法和要求。6.阅读法,注意问题:1阅读前,要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2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且对此作出针对性的讲解。

20.发现教学法的步骤有哪些?运用发现教学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步骤: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2.引导学生

利用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3.学生发表不

同的看法和观点,展开讨论。4.教师总结得出结论。注意: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发挥课本的作用3.概念性较强、学生缺少旧知识作

基础的内容,不宜运用引导发现法4.教学时要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思考5.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1.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一般策略是什么?答:原则:1.主体性原则2.师生平等原则3.激励性原则。策略: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2.营造合作学习空间3.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4.把握好教师的角色5.合理评价学生

22.探究式学习设计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作出假设3.探究发现,验证猜想4.交流研讨,总结提高。

23.简述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要求及其分类。答:要求:1.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常规到变式,由基本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训练。分类:1.基本练习2.单一性练习3.综合性练习4.准备性练习5.对比性练习6.发展性练习7.变式练习。

24.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答: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

2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有哪些?答: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4.教师素质5.教学效果。

26.改革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措施有哪些?答:1.加强平时考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改革考试方法,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改革命题方法4.做好综合评价及成绩报告工作。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10 年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小学数学教法考试试卷 1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者和()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和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 算加减法以()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 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 宜过高。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5 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1、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5、有价值、必需、不同的发展 6、智力、能力 7、三、四、三、两、两、三 8、表格、图画、对话 9、搜集、整理、分析解释 简答: 1、答:先进的办学思想,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 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社会影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看看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怎样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主动式阅读-开放 性质疑-合作式讨论-自主性扩展。 (一)主动式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完整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 过关考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无的.(dì)放矢揠.(ya)苗助长宁.(nìng)死不屈买 椟.(.dú)还珠 B自怨自艾.(ài) 垂涎.(xián)三尺一丝不苟.(gǒu) 随声附和.(ha) C不屈不挠.(náo) 瞠.(chēng)目结舌从.(cóng)容不 迫茅塞.(sāi)顿开 D如饥似.(sì)渴崇.(chóng)山峻岭自 给.(jǐ)自足处.(chǔ)心积虑 2、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②⑥①④③⑤ B⑥②③⑤①④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③④①⑥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易近人谈笑风生身临 其境阳奉阴违 B好高务远兴国安邦举世闻名锲而不舍 C引人注 目莫名其妙再接再厉爱不释手 D为虎作伥大言不残言简 意赅阴谋诡计 4、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价钱便宜生活俭朴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远大理想参观演出改正错误 D 改善生活天空晴朗安排工作工作认真 5、把巴金说:“我爱月夜,但也爱星天。”这个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正 确的一项是() A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B巴金说他爱月夜,他也爱星天。 C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D巴金爱月夜,也爱星天。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A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评价能力 B培养学生 的朗读和默读能力 C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D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每小题1分,共6分) 1、“盖"和"盖儿"、"头"和"头儿"、"一块"和"一块儿"的意思都不一样。 ()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 3、“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对 比鲜明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 4、“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 比”和“递进”这两种修辞方式。 ()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 C D】 A.空间观念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小学美术教师教材教法复习题

小学美术教师教材教法 复习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美术教师教材教法复习题 一、课标 1、怎样理解“美术综合课程体系”? 答案:美术综合课程体系包括六个方面:①知识的综合(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学、传统与现代、欣赏与批语学等);②能力的综合(观察与思维、想像与创造、理论与操作等);③学科的综合(美术与语文、与劳技、与数学、与地理、与英语、与音乐等);④教法的综合(讲授与演示、练习与交流等);⑤学法的综合(课上与课外的自学、分组与个别研究);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2、从那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 答案:学生学习美术,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1)保持正确的作画姿势,如写生画、图画等。 (2)合理使用绘画工具。 (3)学会观察、分析与比较:①对象的整体与局部比例;②物体的结构特征或相似形体;③画面物象的透视状况;④画面的基本色调。 (4)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 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答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第二、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中小学的美术欣赏可以是专题欣赏,也可以通过绘画、工艺、设计等课业,进行随堂欣赏。同时,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陈列展,经常陈列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的作品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甚至访问画家,参观画家的画室或工作坊。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第四、在教学中,应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4、儿童绘画教学有哪一些的种类,请列举说明各自方法。 答:儿童绘画教学经常有: 1)线描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单纯用线画成的画即线描画,成为最基本、最富有兴趣、最便捷的绘画形式之一。用线画物体不受光线、色彩的限制,更易于表现形体、结构,使儿童更自如地认知世界。 2)油画棒画:油画棒是一种儿童常用的绘画材料。它可以像彩色水笔那样勾线,线条粗而有力,色彩鲜艳而细腻,还可以像水粉、水彩那样大面积涂色,可单色涂、多层涂、混合涂、并置涂、渐变涂。油画棒画的一般作画步骤是先用油画棒直接勾线构图。勾线要大胆、细致,构图以画面饱满、生动、有层次为好,然后在上色,涂色时平涂,叠加,多种色混合、并置或渐变均可。可利用油画棒涂出来的颜色有一定厚度和黏性,在它上面覆盖上纸,再画出图形,这样,纸的反面就出现了一幅拓印画。油画棒还可与水彩、水粉颜料结合使用。

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一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 案一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来源:时间:2011-08-04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不宜刻意追求。 3、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5、《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资源 2、分解式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3、“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2、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考点习题整理

简答题 1、理想的课堂应当具备的参照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练习度、五是延展度。 2、你是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学中关于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括的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4、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有什么差异? 答: 5、探究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四、重视合作学习五、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6、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7、怎样理解“自我反思”? 答、“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8、新课程的教学观? 答:①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②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③“四因素”过程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 ④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⑥学习是学生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对过程。 ⑦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知识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9、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个超越是什么? 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观主要是什么? 答: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A.自给(jǐ)自足不卑不亢(kànɡ)如饥似(sì)渴崇(chónɡ)山峻岭 B.自怨自艾(yì)屡见不鲜(xiǎn)处(chù)心积虑随声附和(hè) C.不屈不挠(náo)瞠(chēnɡ)目结舌茅塞(sāi)顿开从(cónɡ)容不迫 D.无的(dì)放矢揠(yè)苗助长宁(nìnɡ)死不屈买椟(dú)还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好高务远兴国安邦再接再厉举世无双 B.引人注目莫明其妙斩钉截铁爱不释手 C.勇往直前翩翩起舞言简意该(ɡai)惊弓之鸟 D.一张一驰争分夺秒喜出望外轻而易举 3.有些汉字非常奇妙,几个字经过组合后会成为一个新字,一个字中又可能含有其它字。仔细观察,“器”字里面藏有多少个汉字?正确的一项是(D) A.5个B.6个C.7个D.最少8个 4.先认真分析成语“前俯后仰”包含的四个词在意义上的关系,再在下列成语中找出与“前俯后仰”的这一特点相一致的一个成语。(D) A.化险为夷B.口蜜腹剑C.前赴后继D.阳奉阴违 5.写动物叫喊的词语有较为固定的搭配和习惯用法。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C)A.狗吠猿啼B.马嘶蝉噪C.鹤啼虎啸D.鸡鸣狼嚎 6.下列句子中,表示的是“亮亮告诉别人,明明起床了”这个意思的一个句子是(D)A.亮亮,明明起床了。B.明明起床了,亮亮。 C.亮亮说:“明明,起床了。”D.亮亮说:“明明起床了。” 7.把“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个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正确的一项是(C) A.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B.巴金说他爱月夜,他也爱星天。 C.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D.巴金爱月夜,也爱星天。 8.整理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②银杏树又叫白果树。③银杏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④那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⑤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银杏树开花了。⑥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A.②→①→④→⑤→⑥→③B.①→④→⑤→⑥→③→② C.②→③→①→④→⑤→⑥D.①→④→⑤→⑥→②→③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B) A.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能力B.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C.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D.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 10.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高度重视考察学生的(A) A.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B.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C.策划、组织能力D.协调、实施能力 二、判断题(10分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写;与声母q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写。(√) 2.“凸”和“凹”的笔画数都是5画;“凸”的第4笔的名称是横折折竖。(×) 3.如果把“喜气洋洋、神采奕奕、意气风发、谨小慎微、兴高采烈、眉开眼笑”这六个词语归类的话,“谨小慎微”这个词应该单独归为一类。(√) 4.“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的一半。”“船已开三日即到。”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都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公共政策学试卷三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3、群体决策的形式是() A. 群体参与决策 B. 领导群体决策 C. 非理性决策 D. 理性决策 4、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的冒险性,其原因是() A.责任分散 B.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高风险的选择 C.社会比较的作用 D.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低风险的选择 5、一票否决规则的特点是()

A.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平等 B.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C.决策者至少有一方会受到利益损害 D.决策者中没有人利益受损 二、名词解释(共计10分,3分/题) 1、公众议程 2. 政府议程 3.触发机制 4.政策规划 5.头脑风暴法

三、简答题(共计40分,10分/小题) 1、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10分) 2、简述政策议程的类型。(10分) 3、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10分)

4、简述政策目标的作用。(10分) 四、论述题(共计40分,20/小题) 1论述政策议程建立的影响因素。(20分)

2、论述政策规划程序。(20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答案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答:ABCDE 解释: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见教材P186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 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 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初中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 C ) 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 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 11.孔子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A )A教师B 家长C自我D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C )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方针C.教学目标A.观察法C.实验法节的能力。B.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B.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C《理想国》D《大学》 3.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B ) 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

1/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 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 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成为( A ) 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教书育人B教学 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 具有( C )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1)

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班主任要善于将学生(偶发问题)转化为促进其自我教育的契机。 2.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学生的(闪光点)去影响、感染别的学生。 3.批评艺术中的缓一缓指的是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避一避指的是保护其自尊与隐私,冷一冷指是要心平气和,绕一绕指的是(正面冲突不可要,旁敲侧击效果好) 4.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立即(批评),有些事情放一段时间后再处理,效果比当时处理要好很多。 5.即使学生犯了再大的错误,其(人格尊严)也都应受到保护。 6.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寻找学生错误中的(亮点)。 7.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 8.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9.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 10.教师要拥有乐观的心态,积极地(悦纳)自己和学生。 11.智慧和(爱心)是班主任获得成功的法宝。 12.教师最需要的是一种源于工作的(快乐),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13.班主任要善于做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14.只有具有(童心),我们才能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才能蹲下来和孩子玩乐一起,才能悄悄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15.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而育心的关键是树立那些学困生和特殊学生的(自信心)。 16.教育是一种手段,但更是一个过程,是师生(相伴成长)的一个过程。 17.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18.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谁也无法预测他们的未来;班主任要善于因势利导,用爱心和智慧点燃孩子生命的灯塔。 19.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 20.优秀的班主任往往都懂得(放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和创造一些锻炼、成长的机会。 21.学科整合的方式有:嵌入式、延伸式缝合式、重组式。 22.课堂教学导入应具有思考启发性、趣味生动性、形式多样性、简明扼要性、知识联系性。 23.教师的教学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书面语言、身体语言。 24.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适度性、互助性、开放

初中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A 发展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以人为本 D 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A 合作精神B 友爱精神 C 奉献精神 D 自律精神 11.xx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A 教师B 家长C 自我D 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A.观察法C.实验法节的能力。B.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 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意志缺乏( C )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自觉性B 自制性C 果断性D 坚持性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A 遗传B 学校教育C 环境D 家庭教育C《理想国》D《大学》 3.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B ) A 定势 B 迁移 C 应用 D 技能 5.《xx教师法》规定,教 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 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 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 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成为( A ) A 变式 B 反例 C 正例 D 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 焦虑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 教书育人 B 教学 C 班级管理 D xx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 具有( C ) A 创造性 B 广延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 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兴趣 D 学习期待 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xx 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C )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策实施的(A)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A、效果 B、影响 C、效率 D、反馈 2、(D)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研究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A、政策研究机构 B、政策执行机构 C、利益团体 D、政府官员 3、政策评估核心是集中关注(A)的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 A、公共部门 B、决策者 C、决策机构 D、民间组织 4、政策终结过程要重视交流与沟通,消除(A) A、心理抵触情绪 B、主观臆断 C、社会影响 D、领导权威 5、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得到政策实施对象的支持和遵守,政策效能就(B) A、低 B、高 C、不变 D、都不是 6、政策实施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政策实施的(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整体性 D、建设性 7、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是(B) A、政策形成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结 8、下列哪些属于内部评估者( A ) A、政府机构的政策研究室 B、民间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9、从政策作用的对象的感受出发来对政策效果予以评定称为(A) A、对象评定法 B、自评法 C、对比法 D、德尔菲法 10、当一项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自身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个因素为(B) A、心理抵触 B、组织惯性 C、认知的局限 D、法律延迟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ABC)过程 A、政策实施 B、政策结果 C、政策纠正 D、政策检验 2、下列(ABCD)属于政策评估的机构 A、政府内部评估 B、民间的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3、政策评估的类型包括(ABCD) A、政策过程评估 B、政策影响评估 C、政策效果评估 D、元评估 4、政策终结是(BCD)的新起点 A、政策变革 B、政策更新 C、政策发展 D、政策进步 5、政策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 A、政策内容的创新 B、政策运行过程中环节的创新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