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合集下载

实验五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

实验五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

03
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与 分析
实验结果
表型比例
在F2代中,高茎玉米与矮茎玉米的比例接 近3:1,符合预期结果。
VS
遗传图解
通过遗传图解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高茎 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结果分析
分离定律验证
实验结果验证了分离定律,即一对等 位基因在杂合子细胞中保持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实验五玉米一对两对 相对性状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与分析
目录
• 多对相对性状综合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实验目的
探究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 律。
学习和掌握基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3:1,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9:3:3:1,符合孟德尔遗 传定律的预期。
基因互作
分析了不同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包括显性基因对隐性基 因的遮盖作用以及不同基因之间的连锁和交换等现象。
环境影响
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 等环境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的影响。
实验结果
表型数据
通过对实验玉米植株的表型观察, 记录下了各个性状的表型数据, 包括株高、穗长、粒色等。
统计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 算了各个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 变异系数等指标。
遗传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一对两对 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验证了分 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结果分析
性状分离比
实验不足与改进
不足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如亲本选择不当、实验操作不规范等。此外,实验 数据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杂交育种的操作流程

杂交育种的操作流程

1.选择亲本材料:选择性状优良、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作为母本,和具有
互补性状、遗传背景丰富的品种作为父本。

这一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域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

2.花期调控: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杂交的关键在于确保父本和母本花期
同步。

通常,我们会通过调整播种时间、温度控制等方式,使父本先于母本几天抽穗开花,确保母本开花时,父本的花粉已经成熟且充足。

3.人工授粉:玉米的花粉寿命短暂,自然状态下授粉成功率不稳定,因此,进
行杂交时,我们需要在早晨(通常是花粉活性最高的时候)进行人工去雄和授粉。

去雄就是摘除母本的雄穗,然后用父本的雄穗对母本的雌穗进行授粉。

授粉完成后,要记得做好标记,方便后续跟踪记录。

4.田间管理:杂交后的植株与普通玉米一样,需要精心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
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杂交植株能顺利结籽。

同时,为了保持杂交后代的纯度,避免外来花粉干扰,我们还要设置隔离带或隔离区,通常要求与其他玉米品种至少相隔300米以上的距离。

5.收获与筛选种子:待玉米成熟后,我们将收获杂交植株的种子,并对其进行
严格的筛选,保留籽粒饱满、色泽正常、无病虫害的种子。

这些种子将在来年播种,进行后代的观察与鉴定,通过多代选择,选出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实验五 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

实验五  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

P F1 F2
Ccii(有色 Ccii(有色 ) ╳ CcIi
ccII(无色) ccII(无色)

9C_I_ 3C_ii 3ccI_ 1ccii 表型13无色: 有色) 13无色 (表型13无色:3有色)
三、实验材料
玉米不同杂交组合的F 玉米不同杂交组合的F1自交果穗
1、非甜:甜=3:1 胚乳的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 非甜: =3: 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甜对甜为显性)。 )。从外 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甜对甜为显性)。从外 形上表现胚乳甜性的籽粒是凹陷皱缩, 形上表现胚乳甜性的籽粒是凹陷皱缩,而非甜性的 则饱满。(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 则饱满。(分离规律) 2、无色:有色=13:3 无色:有色=13: =13 抑制作用) (基因互作 抑制作用) 3、有色非甜:有色甜:无色非甜:无色甜 有色非甜:有色甜:无色非甜: =9:3:3:1 验证独立分配规律。 =9: 验证独立分配规律。
五、作业
将观察结果填表,然后进行x2测验验证。
一对性状的的遗传分析
表现型 观察数(o) 预期数(e) 偏差(d=o-e) 差方d2=(o-e)2 SS=(o-e)2 /e=d2/e 非甜(无色) 甜(有色)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表现型 观察数(o) 预期数(e) 偏差(d=o-e) 方差[d2=(o-e)2] (o-e)2 /e = d2/e 无色非甜 无色甜 有色非甜 有色甜
2、独立分配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
具有完全显隐性作用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单 位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在其遗传过程中, 位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在其遗传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基因型纯合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 行杂交, 代全部表现为一种表现型, 行杂交,其F1代全部表现为一种表现型,而 该两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F 该两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F2代,同时表 种双亲类型及2种重组类型比例为9 现2种双亲类型及2种重组类型比例为9:3:3: 1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一、目的要求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早熟玉米自交系若干个,最好选用黄色和白色籽粒两类玉米材料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70%酒精棉球、剪刀、大头针、铅笔、橡皮。

三、内容说明1.玉米穗花器构造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

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

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

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

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

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

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

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

雌穗属于肉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

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

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

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

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

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

20版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江苏核心素养微专题 5科学思维之假说-演绎法

20版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江苏核心素养微专题 5科学思维之假说-演绎法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 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 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 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 离定律。
【方法规律】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1)验证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 比例为3∶1;或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出现两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F1(BbDd),F1自交得F2,若F2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符合孟 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 (9∶3∶3∶1),则说明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
答案:(1)AaBBDd 紫冠非糯非甜 (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 1 (3)1/256 (4)品系乙和丙 让F1个体自交,得F2 F2出 现4种表现型(非糯非甜、非糯甜、糯非甜、糯甜),且 比例为9∶3∶3∶1
(2)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 且比例为9∶3∶3∶1(或其变形);或杂合子与隐性纯合 子测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或 其变形)。
2.玉米紫冠(A)对非紫冠(a)、非糯(B)对糯(b)、非甜 (D)对甜(d)有完全显性作用,3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3个纯种的玉米品系,即甲(aaBBDD)、乙(AAbbDD) 和丙(AABBdd),某小组设计获得的aabbdd个体的杂交方 案如下: 世纪金榜导学号
第一年:种植品系甲与丙,让品系甲和丙杂交,获得F1的 种子;
第二年:种植F1和品系乙,让F1与品系乙杂交,获得F2的 种子;
第三年:种植F2,让F2自交,获得F3的种子; 第四年:种植F3,植株长成后,选择表现型为非紫冠糯甜 的个体,使其自交,保留种子。

作物育种学实验报告册

作物育种学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育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素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杂交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人工杂交法,将不同品种的小麦、水稻、玉米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

(3)结果与分析:观察杂交种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杂交种的遗传特性。

2. 实验二:诱变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射线照射法,对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进行处理,诱发基因突变。

(3)结果与分析:观察诱变后的种子生长情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

3. 实验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中的特定基因。

(3)结果与分析:分析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的相关性,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

4. 实验四:品质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品质分析仪器,检测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的品质指标。

(3)结果与分析:分析品质指标与产量、抗病性等性状的关系,筛选出具有优良品质的种子。

5. 实验五:抗病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法,对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进行抗病性测定。

(3)结果与分析:分析抗病性与产量、品质等性状的关系,筛选出具有优良抗病性的种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了一代杂交种,其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遗传特性稳定。

2. 实验二: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为后续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3. 实验三: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成功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4. 实验四:通过品质分析,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品质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种子资源。

5. 实验五:通过抗病性测定,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抗病性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抗病品种。

杂交玉米实验报告总结(3篇)

杂交玉米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杂交玉米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杂交玉米的实验研究,探讨杂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为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玉米自交与杂交技术在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

2. 探讨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的优缺点。

3. 为玉米育种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玉米品种,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实验。

2. 实验方法:(1)自交实验:将两个品种分别自交,观察并记录其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2)杂交实验:将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观察并记录其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交实验结果与分析自交实验中,两个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表现如下:品种A: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品种B:生长一般,产量较低,品质较差。

2. 杂交实验结果与分析杂交实验中,两个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表现如下:杂交一代(F1):生长旺盛,产量显著提高,品质较优。

杂交二代(F2):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表现不稳定,部分性状优于亲本,部分性状劣于亲本。

五、实验结论1. 杂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自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表现一般,产量和品质相对较低。

3. 在玉米种植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讨论1. 杂交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杂交后代的表现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应选择优良亲本进行杂交。

2. 自交技术虽然产量和品质相对较低,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自交系培育、遗传多样性研究等,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种植目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试验五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

试验五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

实验五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一、目的要求理解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在作物育种中的意义。

结合育种实践,通过对产量、穗长、穗粗、穗重、百粒重等性状配合里的测定,掌握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计算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1.实验材料: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

2.实验用具:长米尺、小尺子、游标卡尺、天平、台秤、尼龙网袋、铅笔、标牌等。

三、实验内容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更强的杂种优势的过程,而杂种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双亲的配合力,因此,配合力是评价一个自交系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对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是玉米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配合力是指自交系杂交后产生杂种优势的能力,是通过它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均值)多杂交后代中的平均表现,反应自交系有利基因位点的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是指自交系在某个杂交组合中的表现,反应自交系的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作用、上位性作用)。

可据配合力的大小来选择自交系。

一个优良的自交系必须有高的一般配合力。

配合力的测定常用顶交法、NCⅡ法和骨干系测定法。

骨干系测定法首先选用3~5个优良自交系(骨干系)作为测验种,分别和一批自交系测交,得到几组测交组合,对测交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产量或其他性状,按测验种×待测系列成两向表,按下述方法计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注:X..——所有测交组合的平均值;Xi.——第i个待测系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j——第j个测验种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ij——第i个待测系与第j个测验种所配组合在不同重复的均值。

一般配合力效应 gi.= Xi.- X..g .j = Xj.- X..特殊配合力效应 sij = Xij- X..- gi.- g.j四、实验步骤1.方法每2人一组,调查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植株的相关性状并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班级:农学10-4 姓名:曹跃强学号:20100359
一、实验目的
观察玉米的开花习性与花器构造,了解其杂交制种技术,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二、实验材料
1.材料
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基地的玉米自交系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不同的玉米品种
2.仪器用具
皮尺、钢卷尺大硫酸纸袋35cm×20cm、小硫酸纸袋6cm×12cm、剪刀、回形针、绵纱线、塑料牌、铅笔等。

3.药品试剂70%酒精
三、方法步骤
(一)自交技术
1.选株
当雌穗膨大从叶腋中露出尚未吐丝时选择具有亲本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

2.雌穗套袋
先将雌穗苞叶顶端剪去2-3cm,然后用硫酸纸袋套上雌穗,用回形针将袋口夹牢。

3.剪花丝
如套袋的雌穗已有花丝伸出,则在下午取下雌穗上所套的纸袋用经酒精擦过的剪刀将雌穗已吐出的花丝剪齐,留下长约2cm再套回纸袋待第二天上午授粉。

4.雄穗套袋
在剪花丝的当天下午,用大硫酸纸袋将同株的雄穗套住,并使雄穗在纸袋内自然平展,再将袋口对称折叠,用回形针卡穗轴基部固定。

5.授粉
雄穗套袋后的第2天上午,在露水干后的盛花期进行。

在每次去雄和授粉前用酒精擦剪刀和手,以杀死所蘸花粉。

采粉——用左手轻轻弯下套袋的雄穗,右手轻拍纸袋,使花粉抖落于纸袋内,小心取下纸袋,折紧袋口略作向下倾斜,轻拍纸袋使花粉集中在袋口一角。

授粉——取下套在雌蕊上的纸袋,将采集的花粉均匀地散在花丝上,随即套上雌花纸袋,用回形针夹牢封紧袋口。

授粉时动作要快,切忌触动周围植株和用手接触花丝。

如果花丝过长,可用浸过酒精的剪刀剪成6cm左右即可。

一株自交完毕,下一株自交以前要用70%的酒精擦手,杀死落在手上的花粉。

6.挂牌登记
授粉后在果穗所在节位挂上塑料牌,用铅笔注明材料代号或名称、自交符号、授粉日期和操作者姓名,并在工作本上作好记录。

也可挂线作标记。

7.管理
授粉后果穗伸长膨大,为防止果穗把纸袋顶破或掉落,要及时松动或重新固定好纸袋。

在授粉后1周内,花丝未全部枯萎前,要经常检查雌穗上的纸袋有无破裂或掉落,凡是花丝枯萎前纸袋已破裂或掉落的果穗应予以淘汰。

8.收获保存
自交的果穗成熟后应及时收获。

将塑料牌与果穗系在一起,晒干后分别脱粒装入种子袋中塑料牌装入袋内,袋外写明材料代号或名称,并妥善保存,以供下季种植。

(二)杂交技术
玉米杂交育种中有关杂交工作中的套袋、授粉、管理等步骤与自交技术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自交是同株雌雄穗套袋授粉,而杂交所套的雌穗是母本雄穗则取自父本的另一个自交系(品种)。

授粉后,塑料牌上则应写明杂交组合代号或名称。

四、实验结果
在玉米试验地里选取代表性玉米10穗和自交杂交试验的两穗玉米,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

果穗风干后,分别称重,结果如下:
选取的10苞玉米的穗粒重依次为:252g、268g、274g、243g、230g、276g、216g、205g、268g、214g。

取平均值可得:
(252+268+274g+243g+230g+276g+216g+205g+268g+214)/10=244.6g
五、分析与讨论
1.从实验结果可计算出自交和杂交玉米的相对误差:
杂交玉米相对误差:(244.6-232)/246.6 x 100%=5.11%
自交玉米相对误差:(244.6-184)/246.6 x 100%=24.57%
由以上数据可知,自交玉米相对误差较大,穗粒重较低,而杂交玉米的相对误差较小,结实率和穗粒重较高,试验较为成功。

2.试验应选取尚未吐丝的雌穗,且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授粉时动作要快,切忌触动周围植株和用手接触花丝。

3.授粉后果穗伸长膨大,为防止果穗把纸袋顶破或掉落,要及时松动或重新固定好纸袋。

在授粉后一周内,花丝未全部枯萎前,要经常检查雌穗上的纸袋有无破裂或掉落,凡是花丝枯萎前纸袋已破裂或掉落的果穗应予以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