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测密度的其他方法 学案2

合集下载

密度测量教案:快速测量物体密度的常用方法!

密度测量教案:快速测量物体密度的常用方法!

密度测量教案:快速测量物体密度的常用方法!!密度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它是表示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的物理量。

密度是各个行业都需要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到工业生产中的原材料,销售前都需要测定密度。

因此,掌握密度测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快速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一、物体质量与体积测量法最朴素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物体质量与体积法。

测量物体的质量,然后再分别测量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体积。

测量水中体积,将一定量的水倒入一个器皿,此时器皿中水面高度H1,然后将物体轻放于水中,读取此时水面高度H2,物体所吸收的水的体积即为(H2-H1)。

测量空气中体积,则需要使用容积较大的容器,将放置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容器本身体积,即为物体在空气中的体积。

然后便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在实际中往往使用不便,且受到测量工具精度的限制。

二、比重法比重法是将实际测定的密度与已知密度作比较,进而达到精确测量密度的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液体,如水、酒精等作为比重液。

浸入液体后,读取比重液的液面高度深度,从而计算出物体比重,再根据已知物质比重计算出物体密度。

但是,比重法需要预先确定被测物质的比重范围,并且不能用于气体的测量。

三、称重法称重法是从解决物体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密度的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计算物质密度。

例如,取一个容积为50毫升的量筒,称出100克水,随后向量筒中注入一个未知密度的物质,分别记录沉浮状态下液体的液面高度。

因此根据该液体质量的增加,就可以合理地计算出物质密度。

但该法测量精度受称重器仪器的精度影响,不适用于密度值过小或过大的物物质测量。

四、延伸测量法延伸测量法是以物体体积变化量而导致的重量变化量来测量密度。

如钢球密度测量装置,通过钢球的压缩量变化实现密度的测量。

操作时,首先将样品固定于测量器上,使之悬空。

愈振动装置在某一频率下工作,使钢球小幅度上下振动,钢球向下压在样品表面,钢球的压缩程度取决于样品的硬度和密度。

密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物理教案

密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物理教案

密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物理教案。

一、密度测量的原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用公式ρ=m/V表示,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质的质量,V表示物质的体积。

密度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比如称重法、浮力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密度的定义公式而来的,但它们的精度和适用范围有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更为精确和广泛使用的方法——气体比重法。

气体比重法是通过比较某一气体与标准气体的重量来确定物质密度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的是氢气或氮气作为标准气体。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气体在同样的条件下所受的重力相等,从而测得其比重。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将要测量密度的物质放入某一容器中。

2.将容器通入标准气体,使其与容器内的物质充分混合。

3.将容器置于称重器上,并记录下其重量。

4.再将容器通入另一气体,使其与容器内的物质充分混合。

5.重新称重,记录下新的重量。

由于两种气体在同样的温度和压力下受到的重力是相等的,因此通过比较两次重量的差别,就可以得到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重量。

再结合物质的体积,就可以得出其密度。

二、密度测量的方法除了上述气体比重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密度测量方法可供选择,如:1.引力式密度计这种方法采用小球质量比重原理,通过测定在液体中铅球和其他球的沉降时间,间接得出液体的密度。

它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其精度受实验环境的影响较大。

2.贝克氏密度计这种方法采用玻璃器皿形状的变化来测量液体密度。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液体放入一个玻璃管中,根据停留在不同高度的玻璃珠数量的多少,推算出液体的密度。

由于液体的面积相等,因此液面高度的变化只与质量变化有关。

这种方法的精度较高,但需要较大的物理空间。

3.音速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固体材料或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的密度测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声波频率与声速和物质密度成反比的关系,通过测量物质的声速来计算其密度。

初中物理测定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定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定物体密度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习如何测定物体的密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如何测量物体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施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定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3.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物体密度与物体质量及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电子天平2. 容器(可以是一个坛子或者一个计量瓶)3. 水4. 多个具有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例如: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等)三、实验步骤:下面是测定物体密度的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并称量其质量,记录下来。

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容器中充满水,并记录水的初始体积。

4. 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然后记录水的最终体积。

5.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最终体积减去初始体积来计算。

2. 计算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密度差异: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的密度,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这个比较,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物体的密度是如何受到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影响的。

2. 探究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之间的密度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密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此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结论总结,学生将培养出科学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例如:1. 密度与材料的关系:探究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分析其密度差异的原因。

2.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了解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

《密度的测量》导学案

《密度的测量》导学案

《密度的测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3、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测量操作。

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

(2)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难点(1)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的分析与减小方法。

(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知识回顾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的单位有千克(kg)、克(g)、毫克(mg)等。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测量时,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示数。

3、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等。

4、体积的测量工具(1)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出。

(2)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排水法测量,即将固体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前后两次量筒示数之差即为固体的体积。

(3)液体的体积通常用量筒测量,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四、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式为: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因此,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只要测量出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五、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待测固体(如石块、金属块等)、待测液体(如盐水、牛奶等)、烧杯、细线、水。

六、测量固体密度1、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水的体积 V₁。

(3)用细线将固体拴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和固体的总体积 V₂。

(4)计算固体的体积 V = V₂ V₁。

(5)根据公式ρ = m / V 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一、教学内容密度测量技术是常见的物理测量技术之一,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必备的测量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密度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注意事项,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测量的方法、密度的应用以及密度测量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密度的定义以及密度单位的常用表示法。

2.掌握冰浮法、比重法、浮力法、吸水量法等几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

3.了解密度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密度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教学过程3.1 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通常表示为ρ(rho)。

其公式为:ρ = m / V式中,ρ 表示物体密度,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一般有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克每毫升、磅每立方英尺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单位表示法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³)。

3.2 密度测量方法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冰浮法、比重法、浮力法和吸水量法等。

(1)冰浮法冰浮法是一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在该实验中,将所测物质放在水中,通过观察物质的浮沉情况来测量其密度,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杯清水。

2.将密度测量器(比如密度计)放入水中,等其稳定后记录器显示的数值。

3.准备一个托盘,将其放在水面上。

4.将所测物体放在托盘上,观察其浮沉情况。

5.根据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判断其密度大小。

(2)比重法比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与同体积物质质量的比例来确定物体密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两个相同体积的瓶子(或者沉没器)。

2.将水倒入某一个瓶子中,将另一个瓶子空旋电子天平上,记录器显示零位。

3.将所测物体放入另一个瓶子中。

4.将空瓶重量重置为零。

5.将水加入空瓶子中,加入的水量应当达到与所测物质相同体积的水量,记录器将会显示出准确的质量。

6.比较两个瓶子中物体的质量,得出物体密度大小。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份关于密度测量的教案,旨在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设计富创新性的密度测量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

对于本实验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掌握如何用测量仪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3、能够合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二、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1、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或者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2、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列举出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尽,包括每件实验器材的名称、规格、用途等详细信息。

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每种器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等信息。

3、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细,并且应该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执行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分析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很有效,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在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方面,我们应该使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实验操作方面,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促进他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分依据等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不断进步。

教你如何测量密度:浮力法密度测量教案二

教你如何测量密度:浮力法密度测量教案二

密度是一个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它将下沉到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它将浮在液体表面。

浮力法测量密度的基本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一个密度计、一个烧杯、一支铅笔、一把剪刀、一根细线、一块小木板和一些待测物体。

2.用剪刀和铅笔制作一个小穿孔,在木板上悬挂细线,将待测物体系于细线上。

3.将待测物体用细线系在密度计上,然后将其放入烧杯中,加入足够的液体,让待测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4.用烧杯滴管滴加一些液体,直至待测物体的位置在液面上方几毫米的地方。

5.记录液体的体积和密度计所显示的密度数据,并将待测物体从烧杯中取出。

6.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不同的待测物体进行测量,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保证实验器材洁净无杂质。

2.待测物体应该尽量小而轻,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液体一定要用量杯或其他精度高的工具来测量,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多次进行测量,取平均值,防止误差。

5.在处理实验结果时,应该注意单位制的转换。

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实现。

它可以对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不需要考虑物质的形状和大小,测量结果精密度高,误差较小。

它在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正确使用仪器和注意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可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

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密度测量,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 浮法测量法浮法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方法。

它基于浸泡物体在液体中浮力与其重力平衡的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容器,将所测物质放入容器中。

(2) 加入足够的液体,使物体浸没其中。

(3)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并记录下液体的体积V。

(4) 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平衡重力的条件,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密度ρ = m/V。

2. 滴定法测量法滴定法测量法适用于测量液体的密度。

它基于滴定液一滴一滴加入待测液体,直至达到滴定终点时,所加入滴定液的体积与待测液体密度成正比的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支滴定管,并在滴定管上标出刻度。

(2) 将待测液体倒入容器中,放置在实验台上。

(3) 将滴定管插入容器中的液体中,通过操纵滴定管使滴定液一滴一滴地加入。

(4) 当滴定液滴入液体中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时,停止加液。

(5) 读取滴定管上所加液体的体积,根据所用液体的密度系数计算液体的密度。

二、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和安静,避免因外界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工具准备选用准确可靠的测量工具,如天平和刻度清晰的滴定管,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样品在测量密度前,应确保样品干燥、清洁以及无杂质的干扰。

4. 液体选择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测量,确保液体的性质与所测物质相容并且不会产生化学反应,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实验操作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人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滴定法测量中,要注意滴定液的滴入速度,较慢且均匀为宜。

6. 数据处理在测量完成后,应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消除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的影响,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本题关键在于求得溢出液体质量,但没有其它辅助工具,不妨充分利用天平间接测出 。
解:
①称出待测金属颗粒的质量 ;
②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
③把金属颗粒倒入盛水烧杯中(部分水溢出),称出烧杯水及金属颗粒的总质量 ;


2.整型法
如果被测物体容易整型,如土豆、橡皮泥,可把它们整型成正方体、长方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有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如果所给固体直接放在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能漂但不能沉,可采取措施使之沉。例如木块在水中不能沉,可用大头针、细铁丝等把它压入水中;也可用密度大于水的固体使其坠入。
二、缺量筒(或量杯)类
没有提供量筒(或量杯),如何测得固体体积呢?有以下四法:
1.排液法
例3.给你一只已调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它辅助工具),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
3.等体积法
用天平称出与物体等体积且密度已知的液体质量 ,然后根据 间接求得V物。
例4.空烧杯一只,附砝码的天平一架,水足够,胶头滴管一只,细线二根,试测出小石块的体积。
解:(1)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其质量为 ;
(2)把系有细线的小石块放入水中,用细线在新的液面处作下记号;
(3)从烧杯中取出石块,向烧杯中加水使液面到记号处,用天平称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
11.4测密度的其它方法
天平、量筒(或量杯)是测量密度的两种常用工具,但有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缺量筒(或量杯)、或缺天平,甚至两种器材均无,这时应如何测量固体密度呢?以下结合实例分类说明之。
一、缺天平类
器材中提供了量筒(或量杯),不妨用排“液”法测其体积,又考虑到物体漂浮时, ,而V排又可利用量筒测得,这样 便求得。
(2)将水倒入量筒测出水的体积 ;
(3)用排水法测出石块体积 ;
(4) 。
五、其它类
天平、量筒(或量杯)均提供,但待测物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体,如糖块等,如果用排水法测其体积显然不行,这时可考虑用糖块不溶解于其中的液体代替水,然后用排液法测体积,可考虑用细沙、油菜子、面粉等代替水,例题略。
如果所给固体材料直接放在已知密度液体(如水)中不能“漂”,我们可采取措施使其“漂”。例如,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沉没,但如果把它捏成碗状,就能漂;牙膏皮放在水中沉没,但如果设法把它弄成空心并密封其口就能漂……对于像石块、金属块等密度大于已知液体密度又不可变形的固体,又如何让其“漂”呢?可让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如木块、泡沫、塑料等)作道具,具体操作请看例2。
例2.给你量筒一只,小石块、木块各一块,细线、水足够,如何测得石块密度?
解:(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把木块放入其中漂浮,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0;
(2)把小石块放在木块上,使木块仍漂浮在水面,记下此时水面所达到的刻度V1;
(3)把系好细线的小石块浸没水中,记下此时水面所达到的刻度V2;
(4)小石块密度
例1.给你量筒、空玻璃管各一只,足够的水,如何测空玻璃管的密度?
解:(1)在量筒内装适量水,记下水面所达到的刻度V1;
(2)将小试管管口朝上轻轻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于量筒中的水面上,静止时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2,则玻璃管的重力 ;
(3)将小试管没入水使其灌满水后沉入量筒底,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3;
(4)玻璃的密度 。
(4)
4.浮力法
物体浸没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 ,故得 。
例5.给你一个装有水的烧杯,细线一根,如何测一石块的密度。
解:(1)用天平测得石块的质量 ;
(2)用天平称得装有适量水的烧杯质量 ;
(3)用细线吊着石块浸没于水中但不触底,其质量为 ;
(4)石块所受浮力 ,故 ;
(5)石块密度
三、无天平无量筒类
1.浮力法
有些器材中虽没有提供天平和量筒(或量杯),但提供了弹簧秤、台秤,这时可用浮力法,具体方法参看例5。
2.悬浮法
把待测物体放入原提供液体中,通过加减适当液体改变原供液体的密度,使物体能在液体中悬浮,然后用密度计测出液体密度即为待测物的密度。
3.漂浮法
对于形状规则且 的物体可用该方法。让物体漂浮于密度已知的液体中,用刻度尺量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高度 和物体总高度h,则由 知:
所以
四、虽给天平、量筒,但天平无砝码类
天平无砝码固体质量难求得,不妨以已知密度的液体(如水)为桥梁,利用天平等臂性测出已知密度液体的质量替代物体质量。
例6.现有一个已调平的自制带托盘的等臂杠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一支滴管、细线、适量的水,如何测小石块的密度?
解:(1)将两个烧杯分别放在左右盘上,左边加水,右边放石块,用滴管调节左杯水量,使杠杆恢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