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汇总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

2 0 1 6 年
3 2 卷
第1 2 期
小反刍 兽疫 的防控措施
黄 臾 块 瑛
( 孟连县娜允镇农业服务 中心,云南孟连 6 6 5 9 0 0 )
盂 连县地 处 边境 ,国境线 长 1 3 3 . 3 9 9 k m,境外 是 小反 刍兽 疫 、 斑 。 牛 “ w ”病 、高致 病 性禽 流 感 、疫 病 等 常发 区 。 随着 养羊 业 的快 5 诊断 ( 1 )突 发性 高热 和精 神沉 郁 ,主要 感染 绵羊 和 山羊 ,同群或 速 发展 ,羊 只及 产 品异 地 交易 等 ,使 疫 病传 播 有 了可 乘 之机 。为 做 好 小反 刍兽 疫 防 控工 作 ,本 文 通过 对 小反 刍 兽疫 病 原 、流 行 特 同牧 场牛 不发 病 。 征 、临床症 状等 分析 ,提 出相 应 的防 控措施 。 ( 2 )眼 、鼻 、嘴 出现 分泌 物并 在 嘴唇周 围出现 溃疡 或结 节性 病变 。 1 病原体 ( 3)出现肺 炎等 呼 吸道症 状 以及腹 泻等 消化 道症 状 小 反 刍兽 疫 ( 也称羊瘟 ) 是 由 副黏 病毒 科 麻疹 病 毒 属小 反 刍
人 。
3 临 床 症 状
山羊 临床 症状 比较 典 型 ,绵羊 症 状 一般 较 轻微 。小 反刍 兽疫 潜 伏 期 一般 为 4 ~6 d ,也 可 达 到 1 0 d ,最 长 2 1 d ,《 国 际动 物 卫 生 法 典 》规定 潜 伏 期 为 2 1 d 。发 病 时 羊群 轻 度 精 神 沉 郁 ,初 期 为 咳 嗽 、急性 型 体 温 高达 4 1 . 3 ℃ ,发 病 羊 只 明显 消瘦 ;后 期 少数 病 羊 腹 泻 ,肛 门周 围附 有稀 粪 ,眼鼻 分 泌物 增 多 ,有 的 眼角 眼屎 成 团 影 响 视力 ,有 的失 眠 ;鼻 孔 流大 量 脓鼻 液 ;部 分 小羊 出现 口腔 溃 疡 和糜 烂 。 病 初 有 水样 鼻 液 ,之 后 变成 大 量 的黏 脓性 卡 他样 鼻 液 ,阻塞 鼻孑 L 造 成呼 吸 困难 ,鼻 内膜 发 生坏 死 ,眼流 分泌 物 ,遮 住 眼 睑 , 出现 眼 结膜 炎 。前 期 感 染动 物烦 躁 不 安 ,背 毛无 光 , 口鼻 干燥 , 食 欲 减 退 。流 黏液 脓 性 鼻漏 ,呼 出恶 臭气 体 。开 始 口腔黏 膜 出现 小 的粗 糙 的红 色 浅表 坏 死病 灶 ,以后 变成 粉 红 色 ,感染 部 位 包括 下唇 、下齿 龈 等 处 。后 期 出现 带血 水 样 腹泻 ,严 重 脱 水 ,消 瘦 , 随 之 体 温 下 降 。 出现 咳嗽 、呼 吸 异 常 。怀 孕 母 羊 可 发 生 流 产 。 发病 率 高达 1 0 0 % ,在 严 重暴 发 时 ,死 亡率 为 1 0 0 %,在轻 度 发 生 时 ,死 亡 率 不超 过 5 0 %。幼 年动 物 发病 严 重 ,发 病 率 和死 亡 都很 高。感染动物眼 、鼻和 口腔分泌物以及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 ,含 有 大量 病 毒 的飞 沫 随着 咳嗽 和喷 嚏形 成 气溶 胶 而 分散 到 空气 中 , 易 感动 物 因 吸入 而 受到 感 染 ,虽 然密 切 接触 是 该 病 的重要 传 播 因 素 ,但 是 感染 性 材 料是 否 可 污染 饲料 和垫 草从 而 引起 该 病 的传 播 是 值得 怀 疑 的 , 因为该 病 毒像 牛 瘟病 毒 一 样在 环 境 中 只能存 在 很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下药,按照患病部位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口腔出现症状的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涂甘油2~3次/d。
蹄部出现症状的病羊,用2%来苏尔液清洗溃疡位置,同时涂松馏油(1∶10),可以用绷带包扎蹄部。
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蹄壳脱落,新蹄壳就会长出。
乳头部位出现溃疡症状的病羊,用3%硼酸液洗净,涂抹青霉素软膏。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通常以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为主。
该疾病不仅仅在羊群中出现,在牛、猪等一些家畜中也会出现。
在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养殖户要对羊群饲喂方面的工作做好科学的安排,保证羊群的水源卫生无污染,同时和潮湿放牧地区保持较远的距离。
当出现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隔离,为其灌服硝氯酚等药物。
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羊群做好按时驱虫,9月份下旬、10月份分别驱虫1次,第二年2~3月份、10~11月份展开两次驱虫。
用三氯苯唑驱虫,剂量为5~10mg/kg·bw,空腹灌服,5周后重复用药1次。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急性瘤胃膨胀是因为羊在进食的时候,食用过多容易发酵的饲料,这些饲料堆积在体内就会产生气体且无法有效排出。
通常情况下,病羊出现急性瘤胃膨胀的症状时,会伴随着呼吸急促、腹部空胀等症状,有些病羊还会出现口吐白沫。
对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对病羊的处理。
首先,可以通过穿刺放气法减轻病羊的症状。
其次,放气后,注入0.5%普鲁卡因青霉素80~240万IU,或者酒精20~30mL。
还可以给病羊服用花生油、棉籽油50~100mL,可以有抑制发酵的作用。
最后,灌服硫酸镁50~100g,或植物油100mL,让病羊可以快速排出胃肠内容物。
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当前羊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使人们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寻找动物发病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4年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3篇)

2024年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____年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一、背景与目的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反刍动物。
该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病畜主要表现为口腔、足部的疱疹、溃疡,严重影响牲畜的生产和健康,对畜牧业和农民生计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牲畜口蹄疫疫情,本预案旨在制定____年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序地防控口蹄疫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二、预案内容1. 组建应急指挥部:根据防控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口蹄疫应急指挥部,设立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明确职责和分工。
应急指挥部将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疫情防控工作。
2.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口蹄疫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牲畜的监测和疫情预警工作,及时获取疫情信息,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3. 强化疫情报告和发布:对疫情信息进行统一报告和发布,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4. 加强动物检疫:严格执行动物检疫制度,对进出口牲畜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杜绝疫情传入和扩散。
5. 实施封控措施:对疫情发生地实施封控措施,限制交通、禁止运输和流通动物及动物产品,确保病死动物和疫区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6. 加强病畜处理:对群体感染的牲畜进行隔离处理,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畜对健康动物造成传染。
7. 加强防控宣传教育:加强对养殖户和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和农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个人卫生和动物卫生的管理。
8. 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苗生产和供应,提高疫苗接种率,确保牲畜的免疫力,减少病例发生和传播。
9. 配备专业人员和物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调派物资和设备进行疫情防控,确保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10.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国际相关机构合作,加强疫情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羊小反刍兽疫简介及其防控措施

编辑:王磊*******************畜牧兽医文/ 招远市辛庄畜牧兽医站 王智慧羊小反刍兽疫简介 及其防控措施(二)疫点为生猪屠宰加工场所的。
对屠宰加工场所主动排查报告的疫情,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其环境样品和生猪产品检测合格后,48小时内疫区、受威胁区无新发病例。
对畜牧兽医部门排查发现的疫情,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其环境样品和生猪产品检测合格后,21天内疫区、受威胁区无新发病例。
封锁令解除后,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可恢复生产。
对疫情发生前生产的生猪产品,经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销售或加工使用。
五、新方案还提出落实生猪扑杀补助、开展后期评估、表彰奖励、责任追究、抚恤和补助进行明细对强制扑杀的生猪及人工饲养的野猪,符合补助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扑杀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
对运输环节发现的疫情,疫情处置由疫情发生地承担,扑杀补助费用由生猪输出地按规定承担。
六、保障措施各地政府加强对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机构队伍和能力作风建设,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强化风险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切实化解疫情发生风险。
2020年5月16日,农业农村部通报,经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发生一起小反刍兽疫疫情。
经过及时有效处理,该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如山羊、绵羊、羚羊等小反刍兽,牛、猪、骆驼等也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诊经过,临床上山羊感染发病比较严重、死亡率较高,在易感动物群中该病的发第7月 下半月刊病率可达100%,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严重暴发时,致死率达100%。
一、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情况(一)小反刍兽疫的发现及分布。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多见于小型反刍兽的传染病,也被称之为“羊瘟”,该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发病急等特征,这种传染病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来有很严重的危害,已经被列入常见羊传染疾病行列。
一旦爆发小反刍兽疫,不仅会给威胁羊群健康,甚至还会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篇文章围绕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治措施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容易感染这一疾病的是绵羊和山羊,而且所引起的后果十分的严重。
该病与牛瘟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伪牛瘟,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死亡性,其中排泄物、分泌物、饲料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小反刍兽疫,就需要结合该疾病的发病以及流行特点等,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减少动物死亡率。
1、小反刍兽疫的概况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炎、高热、肺炎、腹泻、脓性角膜炎等,其中绵羊和山羊是最容易感染的,小反刍兽疫给羊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国已经正式将其纳入一类动物疾病中。
我国最早出现小反刍兽疫是在2007年,随后国内也偶尔会出现。
按照国内外的经验,在小反刍兽疫的防治中,需要以预防为主,同时辅以合理的防治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的主要感染对象就是小型反刍动物,比如说山羊、绵羊、羚羊、野生盘羊、野生鹿等,其中山羊感染后的症状是最严重的。
通常来说,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最高为4-5天,其中也有个别潜伏期更长的,可以达到21天,而且具有常年发生的特点。
小反刍兽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健康羊接触到病羊,就会直接被感染,病羊的口腔、鼻腔甚至眼睛等分泌物中都有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存在,一旦出现一只患病羊,就会给其它的健康羊群带来威胁;在感染这一疾病的后期,病羊的粪便中也会存在大量的病毒,会直接污染养殖环境,加速疾病的传播,从而威胁整个养羊场的发展。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养羊技术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的接触性传染病,羊是由于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病羊主要是发生高热、下痢,有黏脓性分泌物从眼鼻流出,口腔黏膜形成溃疡,甚至发生糜烂坏死,在较大程度上损害养羊业的发展。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特性。
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状,具有囊膜。
在自然环境下,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力,如在50℃温度下作用1 h就可被灭活,且在pH值小于4的强酸和大约11的强碱条件下也能够失活。
如果将该病毒置于冷冻或者冷藏组织中,能够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
但是,该病毒对多种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酒精、乙醚、柠檬酸、碘化物以及酚化物和碱类都能够使其灭活。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是绵羊和山羊容易发生,且相比于绵羊,山羊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且表现出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
绵羊和山羊是该病的唯一自然宿主。
另外,野鹿和野山羊等也能够感染该病,但牛和猪等家畜感染后往往呈隐性感染,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传染方式。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主要是经由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患病动物污染的草料、饮水以及用具等也是该病的传染源。
该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而经由呼吸道感染。
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通常是幼羊容易发生,具有较短的潜伏期,大约只有2天。
病羊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43℃,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有黏液性分泌物从眼睛和口腔流出。
病羊开始时发生便秘,之后发生水样腹泻,从出现发病到死亡一般在5-6天以内。
有时病羊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急性型。
该类型具有4-6天潜伏期,临床上通常在3-21天之间。
病羊往往急性发病,呈现高热,体温超过41℃,持续3-5天稽留。
发病初期,病羊鼻镜干燥,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从口鼻腔流出,呼出气体散发恶臭味,齿龈和口腔黏膜发生充血,进一步恶化会导致颊部黏膜发生广泛性损害,造成分泌大量液体,并形成坏死性病灶,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唇、下齿龈等。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一、前言动物疫病是影响动物生产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会导致动物群体的大规模死亡,还会造成动物产品的损失和贸易的中断,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由于其突发性和传染性,一旦爆发疫情,对于防控工作的要求就显得非常高。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的前提。
要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完善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动物疫病相关信息,确定疫情动态,做好信息统计和分析,密切关注动物生产、散养和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隔离措施隔离措施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健全隔离制度,建立隔离检疫站,对于有疫点报告的地区,要及时强化病畜隔离,对于年龄相同、养殖方式相似、品种相近的动物集群,应该将其隔离开来,并进行必要的检疫。
隔离区的消毒和坚持使疫情局部隔离的措施,是保证疫情不扩大的关键所在。
3.扑杀措施扑杀是较为有效的消灭病害和控制传染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的措施之一。
在动物疫病的防控期间,对于存在高度病致性或者死亡率极高、传染速度快的疫点,应该尽早确定扑杀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病畜进行集中扑杀,尽可能减少病害扩散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于扑杀后的动物处理消毒等工作,确保不再造成新的疫情。
4.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和不同疫情条件,选定防疫疫苗种类,制定适当的接种方案和接种时间。
同时要严格执行疫苗保管和接种规定,保证疫苗质量,确保接种效果。
5.应急物资准备应急物资准备是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
应针对动物疫病的特点、疫情的紧急程度,制定合理的物资配置方案。
要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配送和管理等工作,保证应急物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小反刍兽疫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诊断及防控措施
肉和带 毒者 是本病 的 主要传 染源 。传
染 源为 发病 和带毒 羊及 其分 泌物 和排
李 芳 覃 周岚 吴 双燕 苏 益琼 余波 覃 万福 泄物 ,主要通过消化 道和呼吸道传 播。 一 广 西鹿寨 县动 制中 心长∽ ∽ 0 0 一 潜物疫病 伏 期 一 预防控 般为 4 ~ 6 d ,最 可 达 2 1 d 。
最 易感 ,本 地 品种抗病 力较 强 。饲 养
密 度大 、人 口稠 密 、存 栏数 高 的地 区 流 行迅 速 ,死亡率 也较 高 。病羊 病羊
仔 引 种 要 选 择 非 疫 区 . 经 过 正 规 养 殖
场 ( 户 )引人 ;向当地动 物卫 生监 督 机 构办 理检疫 和登 记 .获得原 产地 检 疫 证 明 :引进 外来 羊仔 时要进 行羊 舍 消毒 ,并保持隔离 ,以确定羊仔健康 。
情控 制技 术人员 .在 发现 疫情 后第 一
时 间 报 告 给 当地 有 关 部 门 ,而 相 关 部
感 染疫病 的羊 只会表 现 出明显 的食 欲 下 降 、烦 躁不 安 、 口鼻 干燥 、披 毛失
门在 接 到报告后 应立 即启动 疫情 防控 方 案 ,迅 速 、有 序 的开 展 疫情 检 测 、
( 1 )在 引 进 外 来 动 物 时 ,应 做 好 调 查
及下 颚等部 位 .并且 羊 只患病 后期 会
出现腹 泻不 止 、粪便呈 带血 水样 、严 重消瘦等症状 。
3 病 理 变 化
及 检疫 工作 ,禁止 从疫 病发 生 区域 内 引进 。 ( 2 )做好免疫接种 ,从根本加 强疫病 防控 ,多雨 季 节及 寒 冷 干燥 季 节是该 病 的高 发期 .雨 季之 前 和蠕动 之 前应 对幼龄 小反 刍动 物进 行免 疫接 种 ,最 好是 在 2  ̄ 6月 龄 :接种方 法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小反刍兽疫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小反刍兽疫应急与防治工作应当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三)发生疫情或存在疫情发生风险时,各地兽医行政部门应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建立责任制,做好小反刍兽疫监测、调查、预防、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要密切监视国际疫情动态,科学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二)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小反刍兽疫疫情监测工作。
与周边国家接壤的省份要密切监视边境地区山羊、绵羊以及野羊等小反刍兽疫情动态。
林业部门发现羚羊、黄羊等异常死亡,要立即通知兽医部门采样检测。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山羊和绵羊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诊断,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五)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六)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三、疫情确认
(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根据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初步判定为疑似疫情的,必须指派专人按规范采集病料,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或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最终确诊。
(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确认小反刍兽疫疫情。
四、疫情分级与响应
小反刍兽疫疫情分为两级。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级(特别重大)疫情:
1.两个或多个省份发生疫情;
2.在1个省有3个以上(含)地(市)发生疫情;
3.特殊情况需要划为I级疫情的。
确认I级疫情后,按程序启动《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二)在1个省2个以下(含)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的,为Ⅱ级(重大)疫情。
确认Ⅱ级疫情后,按程序启动省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
五、应急处置
(一)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1.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家畜、畜产品、饲料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2.疫情溯源。
对疫情发生前30天内,所有引入疫点的易感动物、相关产品来源及运输工具进行追溯性调查,分析疫情来源。
必要时,对原产地羊群或接触羊群(风险羊群)进行隔离观察,对羊乳和乳制品进行消毒处理。
3.疫情跟踪。
对疫情发生前21天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输出的易感动物、相关产品、运输车辆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疫情扩散风险。
必要时,对风险羊群进行隔离观察,对羊乳和乳制品进行消毒处理。
(二)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封锁、防止扩散。
1.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1)疫点。
相对独立的牧户或养殖场(户),以病死畜所
在的场(户)为疫点;放牧畜以病死畜放牧场为疫点;散养畜以病死畜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家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运载病畜的车、船、飞机等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的,以病死畜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2)疫区。
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范围的区域划定为疫区。
(3)受威胁区。
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公里的区域划定为受威胁区。
划定疫区、受威胁区时,应根据当地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人工屏障(道路、围栏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存在情况,以及疫情溯源及跟踪调查结果,适当调整范围。
2.封锁。
疫情发生地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由共同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发布封锁令。
3.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扑杀疫点内的所有山羊和绵羊,并对所有病死羊、被扑杀羊及其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饲料和垫料、污水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4)出入人员、车辆和相关设施要进行消毒;
(5)禁止羊、牛等反刍动物出入。
4.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在疫区周围设立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动物检疫消毒站和临时监督检查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设置。
(2)禁止羊、牛等反刍动物出入;
(3)关闭羊、牛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停止活羊、牛展销活动;
(4)禁止运出反刍动物产品,运出动物产品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5)对易感动物进行疫情监测,对羊舍、用具及场地消毒;
(6)必要时,对羊进行免疫。
5.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检疫监管,禁止活羊调入、调出,反刍动物产品调运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2)加强对羊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的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必要时,对羊群进行免疫,建立免疫隔离带。
6.野生动物控制。
加强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野生易感动物分布状况调查和发病情况监测,并采取措施,避免野生羊、鹿等与人工饲养的羊群接触。
当地兽医行政管理
部门与林业部门应定期通报有关情况。
7.解除封锁。
疫点内最后一只羊死亡或扑杀,并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后至少21天,疫区、受威胁区经监测没有新发病例时,经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机构审验合格,由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由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
8.处理记录
各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9.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检疫监管,禁止从疫区调入活羊及其产品;
(2)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
(3)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发生风险,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各地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做好消毒用品、封锁设施设备、疫苗、诊断试剂等防疫物资储备。
(二)资金保障
小反刍兽疫应急所需扑杀、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以及免疫等防控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扑杀病羊及同群羊由国家给予适当补贴,强制免疫费用由国家负担,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规定的比例分担。
(三)技术保障
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设立小反刍兽疫参考实验室,协同有关技术单位尽快研制和生产诊断试剂、疫苗等防疫物资,并对各地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国家有关专业实验室和地方各级兽医诊断实验室逐步提高诊断监测技术能力。
(四)人员保障
1.国家和省级分别设立小反刍兽疫防控专家组,负责疫情现场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出应急控制技术方案建议。
2.各地应组建应急预备队,按照本级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疫情处置工作。
3.各地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机构应协调边防、林业、质检、工商、交通、公安、武警等成员单位依照本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