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现状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成为环境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普遍高于周边乡村或自然区域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生态环境和气候模式造成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概述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气候现象。
由于城市建筑密集、人口众多、工业活动频繁,以及大量使用人工建筑材料等,导致城市区域的气温显著高于周边自然区域。
这种温差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气候特征,也对城市的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1. 人工建筑材料的影响:现代城市多使用混凝土、沥青等材料作为道路和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和吸热性,导致城市区域吸收和储存大量热量。
2. 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占据了土地资源,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植被具有调节气温、减少热辐射的作用,其减少使得城市的自然调节能力下降。
3. 人口和工业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密集,工业活动频繁,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4. 城市空气流动不畅:由于高楼林立,空气流动受到阻碍,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和交换。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改变了风的形成和流动路径,使得热量难以有效传递到周边地区。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持为了深入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我们采用了遥感技术、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的气温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率等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遥感技术显示,城市区域的地面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这种差异在夏季尤为明显。
2. 气象观测数据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表明,人工建筑材料的使用、植被覆盖率的降低以及城市布局等因素是导致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七热力环流和风含解析新人教版

热力环流和风建议用时:45分钟(2024·济宁模拟)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觉,在大气稳定无风的状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旧清风阵阵。
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大气稳定无风的状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改变的根本缘由是 ( )A.海陆间气压差异B.纬度位置的影响C.凹凸纬间的热力差异D.池塘与四周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3.夏天的夜里,①地旁边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解析】1选D,2选D,3选B。
第1题,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四周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四周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吹东北风。
第2题,由于池塘中的水与四周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地热力环流。
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改变,其根本缘由是池塘与四周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第3题,池塘与四周陆地形成局地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池塘气压低,等压线向下弯曲。
(2024·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A.东北部B.西南部C.东南部D.西北部5.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湖泊B.山峰C.城市D.煤矿6.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解析】4选D,5选A,6选B。
第4题,读图可知,16日15时图中高温中心位于西北角,局部温度高达32 ℃以上,17日2时图中低温中心位于西北部40°30′~40°42′,局部温度低至26 ℃以下,故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西北部。
第5题,比照两幅图可知,图中甲地降温幅度最小,可能为一水域。
典型河谷型城市冬季热场分布和热岛效应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问题。河谷 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其冬季热场分布和热岛效应特征具有其独特 性。本次演示以兰州市为例,对其冬季热场分布和热岛效应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并探讨其驱动机制。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规律的探讨,以上海市为例进 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工建筑、 自然环境和人口密集度等。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环境等方面产生 重要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缓解。针对未来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本次 演示提出了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城市规划和提高环保 意识等建议,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遥感影像分析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冬季热场分布进 行调查和分析。首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兰州市及周边区域的地物信 息,并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同时,结合气象资料和实地测量数据,对 兰州市冬季热岛效应进行评估。
结果与讨论
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实地测量,我们发现兰州市冬季热场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兰州市冬季整体温度较高,呈现出明显的热岛效应。
2、城市中心区域温度最高,向外围逐渐降低。 3、河谷区域的温度高于山坡区域。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成为研究热点。本次演示将综述城 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定义、成因、研究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及成因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主要成因包括:城市 化进程中大量硬质地面取代了自然地表,导致地表热传导能力降低;城市建筑 群、道路等设施释放的大量热量;以及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 污染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形成了城市 热岛效应。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高于周边农村或自然地区的气温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 建筑与下垫面材质的改变城市中的建筑物多采用石材、混凝土等吸热能力强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导致热量无法迅速散发,使得城市地区的温度上升。
此外,城市的道路、广场等下垫面多为硬质材料,这些材料减少了地表水的蒸发和植物的生长空间,使得地表的热量难以得到释放。
2. 人口与工业的密集度城市人口密集度高,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工厂、企业聚集在城市地区。
这些人口和工业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和温室气体,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3. 城市绿化率低城市绿化率低是导致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蒸发水分,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等原因,城市中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使得城市地区的降温能力减弱。
4. 人工热源的排放城市中的大量人工热源如汽车尾气、供暖等排放大量热量,加剧了热岛效应的强度。
这些热量排放不仅使得城市气温上升,还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气象条件:大气环流、湿度等气象条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当大气环境稳定时,风速低、湿度大等因素容易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
2. 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导致下垫面温度不同。
商业区、居民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其下垫面材质、颜色等都会影响温度分布和散热情况。
3. 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程度加深,热岛效应也随之加剧。
工业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城市中人工热源增加,加剧了热岛效应。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1.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合理布局,优化建筑布局和下垫面材质的选择。
近40年兰州城市气候季节性变化与城市发展

近40年兰州城市气候季节性变化与城市发展
李卓仑;王乃昂;轧靖;刘陶;智萌
【期刊名称】《高原气象》
【年(卷),期】2007(26)3
【摘要】利用城郊对比法研究了近40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最近40年不同季节的城市气候环境变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本文将兰州城市人口数量与兰州城市气候的变化程度作为独立变量,借助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人口数量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程度。
最近40年间,兰州冬季城市热岛主要是受城市人为热的影响,其它季节的热岛效应受人为热影响也较大,但下垫面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在城市干岛效应影响中,人为热量排放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因素。
【总页数】7页(P586-592)
【关键词】城市气候;下垫面;季节性变化;人类活动
【作者】李卓仑;王乃昂;轧靖;刘陶;智萌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463.3
【相关文献】
1.近六、七十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J], 程胜龙;王乃昂
2.近60年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J], 程胜龙;王乃昂
3.兰州城市气候变化及热岛效应分析 [J], 杨德保;王玉玺
4.近50年来大连市城市气候变化分析 [J], 金梓昕
5.近50年来兰州城市气候变化的R/S分析 [J], 赵晶;王乃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乡村地区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微气候的改变和多种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并通过分析和研究为未来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及重要性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城市发展导致的局部气候现象,其特征为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显著高于其外围郊区。
这种气候差异对城市生态环境、能源消耗、人体健康等多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对于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1. 建筑结构与材料:城市中大量使用的高楼大厦和人造材料,如混凝土、沥青等,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吸热性。
这些材料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此外,高楼大厦阻碍了风的流通,减少了自然对流散热的效果。
2. 植被覆盖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绿地和自然植被被建筑物所取代。
绿地在调节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降低地表温度。
而城市中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失能力降低,加剧了热岛效应。
3. 人工热源排放:城市中大量的人工设施,如工厂、车辆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排放。
这些人工热源的存在使得城市区域的温度进一步升高。
4. 城市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会形成“热气团”,这些“热气团”在城区上空聚集,进一步加剧了热岛效应。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数据来源包括气象部门发布的城市气温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和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建筑结构与材料、植被覆盖减少、人工热源排放以及城市大气污染是导致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热岛效应(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热岛效应(附参考答案)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是指在沿湖地区,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温度差异,导致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一种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左图示意我国洞庭湖流域局部区域。
(1)岳阳市夏半年湖陆风比较典型,请用“→”完成该地夜晚湖陆风热力环流图(上右图)。
(2)随着岳阳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热岛效应的增强,分别说明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特点。
(3)说明图中山区乱砍滥伐对图示区域雨季防洪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1)画图略(逆时针)(2)随着岳阳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市区气温升高;白天,岳阳与洞庭湖的温差增大,湖风增强;夜晚,岳阳与洞庭湖的温差减小,陆风减弱。
(3)水土流失加剧,河湖泥沙淤积加重,湖泊调蓄洪水功能减弱;植被截留地表径流能力减弱,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增快,河水快速上涨,洪水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造成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强度是表示热岛效应的重要指标,用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差值表示,图1为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的变化图。
材料二上海市是我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图2为该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
“1+6”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总面积2.9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 400万,该都市圈正努力打造60~90 min交通圈,形成“同城效应”。
(1)城市热岛是指____的现象,图1中1961~2015年上海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为____,____、_____是解决城市热岛的重要措施。
(2)图2中上海制造业基地分布的特点为____,目前该市正在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
(3)上海与周边城市形成“同城效应”,其依据的条件是____,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有____。
(4)2016年崇明岛撤县设区,迎来发展新机遇,未来将建设成为国际生态岛,请你就“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建设国际生态岛”这一话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与治理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与治理一、热岛效应概述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内部的气温高于周边的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存在于几乎所有世界的大城市中。
城市里的高密度建筑,人口和机动车辆造成的热量和大量的水泥、沥青道路等建筑材料的吸热效应导致城市内部的温度相对较高。
根据NASA的数据,太阳能反照率越小,城市温度越高,城市比周围地区高出近6℃左右。
这种现象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一)环境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最明显的环境影响是空气污染。
因为机动车辆与建筑物的产热,空气中的氧气与大气中的氮气混合后形成臭氧,这种气体通常在高温下会积聚,降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温度升高导致空气中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水分含量减少,导致干旱和土地中的植物死亡等。
(二)人类健康影响高温环境会影响人的健康,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
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差,尤其是在高温时,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高温环境中,人的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可能导致中暑和心脏病等。
(三)能源消耗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内外温度不一致,尤其是在夏天,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来调节房间内的温度。
此外,夏天需要花费更多的能源来运作空调,也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治理与研究(一)研究方法为了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许多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遥感图像来研究城市的温度和能量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城市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利用情况。
(二)环境治理方法城市热岛效应治理方法首先是要从环境保护入手。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车辆排放标准、加强废气净化处理、加强垃圾清理等。
在建筑的设计上,政府可以引导开发商采用更多的绿色建筑材料,如草皮、石子等来减少建筑本身的吸热效应。
同时,为了减少城市热岛的影响,政府可以鼓励居民植树种草,形成绿带,以减少城市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2卷
m1、榆 中站f35。52 N、104o09 E,海拔 1875m)、皋 兰站 在城 市热 岛研 究 中发挥 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 。 目前
(36 ̄21 N、103 ̄56 E,海拔 1670m)、靖 远 站(36。34 N、 在 对 兰 州 的 城 市 热 岛 研 究 中 主 要 采 用 Landsat7 104o40,E.海拔 1398m)等 气 象 站 的 历 史 数 据 ,选 取 ETM+和 Landsat5 TMf 130/35)为遥 感数 据源 ,通 过
定点 观测 可 以分 为水平 和垂直 2个方 向。城市 2.4 模型 模拟 法
热 岛 水 平 分 布 特 征一 般 是 选 用 城 郊 若 干 个 典 型 的
模 拟 预测 方 法 是 应 用 计 算 机 技 术 利 用 统 计 模
位 置 .或 者是 利用 横 穿 城市 剖线 进 行观 测研 究 。即 型 、物 理 模 型 、数 值 模 型和 解 析 模 型 4种模 型模
采 用 离地 1.5m 高 的气 温值 来 研 究 城市 温 度 场 。垂 拟 研 究 城 市 热 岛 效应 的方 法 目前 这 4种 模 型 在
直 热 岛水 平 分 布 特 征 则 利 用 探 空气 球 进 行 观测 或 国 内外 的研 究 中 已经得 到 广泛 应 用 .然 而 在 兰 州
力 .现有对 兰州 的城 市热 岛 的研 究 中少有 使用 。
宜 的方 法 .由于 气 象 站 点 法 数据 更 易 获 取 (兰 州
2.3 遥 感 法
中心 气 象 台信 息 化 资 料 ).分 析 较 为 简 单 .所 以 大
随着地 理 信 息 的发展 和 遥感 技术 的成 熟 .遥 感 多 数 研究 中 均 采用 此 法 定 点 观 测法 由于数 据 获
26
甘 肃 科 技
第 32卷
3.3 兰州市 城市 热 岛的影 响因素 分析 目前 对 于 兰州 市城 市 热 岛效 应 的 产 生 原 因 和
影 响 因 素 的研 究 较 多 .大 多 文献 中都 有 提 及 ,然 而 大 多 只 是 定 性 的描 述 导 致 城 市 热 岛效 应 的 可 能 因 素 .缺 乏 相对 系统 的研究 。城市 热 岛 的影 响 因 素众 多 .可分 为 自然 因 素和人 为 因 素两 方 面 。 自然要 素 主要 包 括 :降水 量 变化 、湿 度 、日照时数 、风 速 、大气 污 染 物 、逆 温 层 等 ;人 为 要 素 包 括 :城 市 空 间扩 展 、 土 地类 型 改变 、道路 建 设 、人 口变 化 、工 业 生 产 量 、 能 源消 耗量 等【删 。季 国 良I251、韩 晓 等 人 从 自然 因 素 的 角度 出发 .发 现 兰州 市城 市 热 岛效 应 与 降水 量 变化 、日照 时数 、风 速 、大 气 污 染 物 、逆 温层 等 要 素 之 间均存 在 较好 负 相关 关 系 .指 出兰州 近 几 十年 以 来 .平 均 风 速 、降水 量 减 小 是 造 成 城 市 热 岛加 剧 的 重要 原 因 不 同气侯 指标 城效差 如 图 5所示
将 温 度计 置 于 大 厦 的不 同 高 度 以观测 城 郊 气 温 垂 的城 市 热 岛研 究 中确 少 有 使 用 以上 各 个 方 法 均
直差 异 (低 于 1000m 的低 空 ) 由于该 法较 为耗 时耗 有 其 优 缺 点 .不 同的研 究 中也 采 用 了各 自较 为 适
监 测方 法被 广泛 运用 于城市 热 岛效应 的研究 它具 取 较 为 复 杂 .现有 研 究 中少 有 使 用 各 研 究 方 法
有 覆 盖范 围广 、图像 直 观 和时 间高 度 同步 的优 点 , 使 用 情 况 见 表 l
表 1 各 研 究 方 法优 缺 点 对 比及 研 究 实例
积 和人 口逐 步增 加 尤 其是 改 革开 放 后 .兰 州 市发 展 速 度进 一 步增 加 .兰 州 的城 市热 岛 效应 随着城 市 的发展 表 现 出阶段 性特 征 1949年 ,兰州 市建 成 区 面 积 为 8.88km ,常 住 人 口 38.7万 人 ㈣;1978年 ,兰 州 市建 成 区 面积 为 87.47km ,常 住 人 口 93.78人 : 2010年 .兰 州 市 建 成 区 面 积 为 172.61km .常 住 人 口 188万人 .随 着城 市 的发 展 .城 市 热 岛 表 现 出相 应 的增 长趋 势 (见 表 2)
注 :目前 尚 未 未 找 到 如 运3 主要研究结果
表 2 兰 州 市城 市发 展 与 热 岛 效应 阶段 性 特 征
3.1 兰 州市城 市热 岛的 时间变 化特征 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兰州 市 发 展 迅 速 .建 成 区面
据研 究 。城 市人 El越 多 .建 成 区面 积越 大 ,热 岛 效应 越 明显 1万人 口城 市 的热 岛强 度一 般能 达 到 0.1l℃ .10万 人 151 0.32℃ .100万 人 口 0.91oCt 1953 年 前 .兰 州市 的 城市 热 岛效 应并 不 明显 .自 1953年 兰州 站 的监测 气 温 首次 超 过靖 远站 后 .其 温差 逐 渐 增 大 .城 市热 岛 效应 对兰 州 市气 温 的 贡献 率逐 步 加
若 干个 温 度 指标 .分 析 了兰 州市 或 更大 区域在 不 同 发展 阶段热 岛特 征变 化情况 。 2_2 定 点 观 测 法
亮 度温 度计 算 反演 地 表温 度 .进 而研 究 热 岛效 应 在 小 尺 度 空 间上 的 分 布 以及 热 场 分 布 特 征 与 土 地 利 用/覆被 的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