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_热岛效应ppt

可能情况3:热岛环流把郊区较冷空气带到城市
下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 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 异常部分是①、②、
③中的 2 ,判断依
据是什么?
②处的气温随着 高度的增加而升 高(即逆温现象)
下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 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回答:
(2)该城市工业高 度集中,当天发生了 重大的烟雾事件。造 成这一恶性事件的气 象原因、人为原因、 地形原因各是什么?
建筑物影响了城市建筑物通风,导致城市
里形成的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城市建筑密集 而引起正常的空气流动不畅(风速一般减少 20-30%);城市的无风天气比郊区多20%。 风的主要作用是把污染物搬走。监测表明,当 风速高于6m/s空时气,污空染气与的风污速的染关浓系度会大大降低, 风速低于2m/s的污染程度会急剧增加。
据图,热岛效应的定义是什么? 城市内部的温度比周围地区高的一种现象 。
幻灯片 3
32.5
32 31.5
31 30.5
30.5
30 29.5
利用实测气象数据进行北京市热岛分布研究效果图
气温的分布规律: 由市中心向四周递减(由市区向郊区递减)
思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的知识,
能否作出对应的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
4、大气污染
(1)用“绿岛”拯救“热岛”
(2)引风入城,没有风可以自己“造风” (3)尽可能扩大城市水面
(4)建筑物表面颜色由深变浅 (5)市区路面要进行保水性、透水性铺装 (6)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 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 (7)清洁能源
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热
逆温现象:空气是靠地面加热的,正常情况应 该是越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而热空气比重比 冷空气轻,下层的空气会自然上升,形成上下 对流。
下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 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 异常部分是①、②、
③中的 2 ,判断依
据是什么?
②处的气温随着 高度的增加而升 高(即逆温现象)
下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 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回答:
(2)该城市工业高 度集中,当天发生了 重大的烟雾事件。造 成这一恶性事件的气 象原因、人为原因、 地形原因各是什么?
建筑物影响了城市建筑物通风,导致城市
里形成的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城市建筑密集 而引起正常的空气流动不畅(风速一般减少 20-30%);城市的无风天气比郊区多20%。 风的主要作用是把污染物搬走。监测表明,当 风速高于6m/s空时气,污空染气与的风污速的染关浓系度会大大降低, 风速低于2m/s的污染程度会急剧增加。
据图,热岛效应的定义是什么? 城市内部的温度比周围地区高的一种现象 。
幻灯片 3
32.5
32 31.5
31 30.5
30.5
30 29.5
利用实测气象数据进行北京市热岛分布研究效果图
气温的分布规律: 由市中心向四周递减(由市区向郊区递减)
思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的知识,
能否作出对应的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
4、大气污染
(1)用“绿岛”拯救“热岛”
(2)引风入城,没有风可以自己“造风” (3)尽可能扩大城市水面
(4)建筑物表面颜色由深变浅 (5)市区路面要进行保水性、透水性铺装 (6)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 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 (7)清洁能源
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热
逆温现象:空气是靠地面加热的,正常情况应 该是越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而热空气比重比 冷空气轻,下层的空气会自然上升,形成上下 对流。
遥感解译与制图课程设计城市热岛效应研究.pptx

• 二,温度反演。
• 在Erdas中建模,进行温度的反演,小组通过阅读文献比较, 最后采用了ASTER官方温度反演公式ASTER TES。
第10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ASTER TES算法
1, a 5 a / a
2, MMDa MAX(a ) MIN(a )
3, mina 0.994 0.687* MMDa
4, n
a
* ( m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 min(a )
5,T k2 /[n ln(1 min( n )k1n5Ln1 1 *1012 )]
第11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在Erdas中建模,进行温度的反演.
第12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3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建模计算温度T
第14页/共26页
研究意义
• 城市热岛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城市 热岛与地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从生态学角度论述了改善城 市热岛的影响,进而提出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第2页/共26页
研究现状 •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可归结为对温度反演的研究。 • 传统的地表温度反演是通过地面有限观测点的观测数据来推论分析区域
实验内容及步骤
• 温度分级设色
第18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温度分级设色 • 城市整体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呈现热岛现象。
第19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观察可以发现:植被覆盖大,水体 面积大的地区温度明显低于周边。这 说明植被水体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影 响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指导城市的规 划。
希望得到您的建议和意见!
谢谢!
• 在Erdas中建模,进行温度的反演,小组通过阅读文献比较, 最后采用了ASTER官方温度反演公式ASTER TES。
第10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ASTER TES算法
1, a 5 a / a
2, MMDa MAX(a ) MIN(a )
3, mina 0.994 0.687* MMDa
4, n
a
* ( m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 min(a )
5,T k2 /[n ln(1 min( n )k1n5Ln1 1 *1012 )]
第11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在Erdas中建模,进行温度的反演.
第12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3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建模计算温度T
第14页/共26页
研究意义
• 城市热岛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城市 热岛与地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从生态学角度论述了改善城 市热岛的影响,进而提出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第2页/共26页
研究现状 •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可归结为对温度反演的研究。 • 传统的地表温度反演是通过地面有限观测点的观测数据来推论分析区域
实验内容及步骤
• 温度分级设色
第18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温度分级设色 • 城市整体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呈现热岛现象。
第19页/共26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
• 观察可以发现:植被覆盖大,水体 面积大的地区温度明显低于周边。这 说明植被水体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影 响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指导城市的规 划。
希望得到您的建议和意见!
谢谢!
城市热岛效应ppt课件

1 ;.
城市热岛效应
探究思路 2
(一)什么是热岛效应 3
分析讨论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特点。 2、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4
分析结果
气温曲线的特点是: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城郊居民区的气温高于农田。
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 温暖的岛屿的现象。
(二)为什么会出现热岛效应 5
市区景观 对比以上两幅照片,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郊区景观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6
1、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2、人工热源的影响 3、城市大气污染 4、城市地表覆被减少 5、人造屏障,通风条件差
7
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
据统计,香港每年散耗能量占输入能量的39%,达76×l09MJ,特别是寒冷地区的 冬季,每年都要燃烧大量矿石燃料(在我国北方主要是燃煤采暖)对城市大气环境 质量和局部气候的影响更大。这时人为热源甚至可达到与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相等 或是更大的程度。有人估计冬季莫斯科的人为散热大于同期太阳辐射热的3倍。
什么是城市风? 9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 之间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10
这种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 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由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 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将郊区工厂的大 气污染物带到城区,加上城区污染源多,使城市的空气污 染更加严重。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影响半径之外,避 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将卫星城市 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
探究思路 2
(一)什么是热岛效应 3
分析讨论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特点。 2、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4
分析结果
气温曲线的特点是: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城郊居民区的气温高于农田。
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 温暖的岛屿的现象。
(二)为什么会出现热岛效应 5
市区景观 对比以上两幅照片,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郊区景观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6
1、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2、人工热源的影响 3、城市大气污染 4、城市地表覆被减少 5、人造屏障,通风条件差
7
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
据统计,香港每年散耗能量占输入能量的39%,达76×l09MJ,特别是寒冷地区的 冬季,每年都要燃烧大量矿石燃料(在我国北方主要是燃煤采暖)对城市大气环境 质量和局部气候的影响更大。这时人为热源甚至可达到与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相等 或是更大的程度。有人估计冬季莫斯科的人为散热大于同期太阳辐射热的3倍。
什么是城市风? 9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 之间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10
这种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 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由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 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将郊区工厂的大 气污染物带到城区,加上城区污染源多,使城市的空气污 染更加严重。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影响半径之外,避 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将卫星城市 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上海市热岛效应(课堂PPT)

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 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上海和广州10月最强。
2
热岛效应原理与“烟囱效应”原理
热空气,密度小, 上升。
冷空气密度大, 下沉。填补热空 气上升留下的空 缺,形成气流的 循环运动,这就 是热力环流。 。
城市升温,空调等消耗大量能源。还会 导致空气污染物在城市上空积聚。
6
二、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
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 而在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温度 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此外,市区人口稠密也是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今后的新城市规划时,可以考虑,在市中心 只保留中央政府和市政府、旅游、金融等部门,其余部门应迁往卫星城,再通过环城地铁连接各卫星城。
4
成因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 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 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 温度上升。
2
热岛效应原理与“烟囱效应”原理
热空气,密度小, 上升。
冷空气密度大, 下沉。填补热空 气上升留下的空 缺,形成气流的 循环运动,这就 是热力环流。 。
城市升温,空调等消耗大量能源。还会 导致空气污染物在城市上空积聚。
6
二、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
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 而在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温度 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此外,市区人口稠密也是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今后的新城市规划时,可以考虑,在市中心 只保留中央政府和市政府、旅游、金融等部门,其余部门应迁往卫星城,再通过环城地铁连接各卫星城。
4
成因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 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 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 温度上升。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问题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共22张PPT)

随堂练习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 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随堂练习
2.能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关系的图示是
A.A B.B
C.C D.D
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这个城市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会到处是密集的 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水泥森林,它是一个掩映在绿色中的城市。长远蓝图的布局必须要给新技术、新方法、 新工艺,像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绿色低碳等技术的运用留下足够的弹性和空间。雄安新区更多采用20到 30万的人口小组团的布局。每一个组团里面,就业、生活、休闲、娱乐都是自成体系的。尽量让这个城市 的居民通过步行、自行车就能解决一天生活工作需求,而不用再像北京过度依赖小汽车。根据规划纲要,雄 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一主”即起步区,位于容城、安新两县的交界区域, 是新区的主城区,会建设五个城市组团。“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 “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起步区呈现“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北城”即 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其中东部组团会先行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30平方公里。“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 建设,重点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
4、影响城市积雪 冬季,高纬度地区城市地热岛效应可减少城市积雪频率、积雪时间 和积雪深度。
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 热岛效应会使春天来得早,秋季结束晚,城市无霜期延长,极 端低温趋向缓和,有利于树木生长。
城市热岛效应PPT课件

12
分析讨论
1、热岛环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这种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
3、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影响.还有其它影响吗?
4、如何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及其影响?
13
结果分析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 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小型 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14
2、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 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 并由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 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将郊区工 厂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城区,加上城区污染 源多,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四川省气象台曾预报,降雪当天,郊区最低气温 降到了0度,但城区温度却保持在2度左右。市民 在城外可欣赏到银装素裹的动人雪景,而在城里, 2度的气温将雪花化成了水,不能欣赏到雪景了。
3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城市的市区 温度的确比周边地区要高
4
市区及周边温度简视图
分析讨论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特点。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0
8
上海
9
市区景观
郊区景观
分析讨论
1、对比以上两幅照片,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2、除了照片上提示的原因外,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及资
料的查阅,想想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10
分析讨论
1、热岛环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这种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
3、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影响.还有其它影响吗?
4、如何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及其影响?
13
结果分析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 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小型 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14
2、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 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 并由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 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将郊区工 厂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城区,加上城区污染 源多,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四川省气象台曾预报,降雪当天,郊区最低气温 降到了0度,但城区温度却保持在2度左右。市民 在城外可欣赏到银装素裹的动人雪景,而在城里, 2度的气温将雪花化成了水,不能欣赏到雪景了。
3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城市的市区 温度的确比周边地区要高
4
市区及周边温度简视图
分析讨论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特点。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0
8
上海
9
市区景观
郊区景观
分析讨论
1、对比以上两幅照片,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2、除了照片上提示的原因外,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及资
料的查阅,想想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10
热岛效应ppt 人教课标版

吸 热 多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 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 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 于自然下垫面。
散 1、自然下垫面(绿地、水体)少,吸热能力小 热 2、高层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通风效果差 3、逆温现象 慢 4、大气污染
这是1999年拍到的智利圣地亚哥市上空烟雾缭绕的照片。 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物是造成污染的“元凶”
广州市区“发高烧”原因分类归纳表
发 热 多
固定热源:工厂、家庭炉灶、冷气、采暖等约占3/4 移动热源:汽车、摩托、电车等约占1/4 人体和家畜等新陈代谢热量一般还不到1% 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增加,工业热量、汽车尾气等排放造 成极大压力,家用电器特别是空调的使用也加速了温度升高。
2、比较理想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模式应该是怎样?
相对静风状态
热岛效应的危害
根据以上对“热岛效应”的理解发表你的看法
1:人们都认为热岛是令城市污染加重的 罪魁祸首。 2:热岛和污染的伴生,又可能是大自然 给人类的恩赐!
(1)使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差; (2)加重能源消耗(比如增加对降温电器的使用); (3)加重空气污染; (4)增加水资源消耗; (5)增加病菌繁殖的条件; (6)对城市生存物种会影响生态平衡; (7)影响性格。 最新研究表明,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因室外活 动不多,大部分时候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人朝夕相 处,比较能控制自己情绪、具有较强耐心和忍耐力;居 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往往多愁善感,也机智敏 捷;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性格暴躁易发怒。如果我们 对热岛效应听之任之,人类会变得更加暴躁和冷漠!
下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 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回答:
城市热岛效应15页PPT

一方面,大量污染物在热岛中心聚集,浓度剧增,直接刺激人们的呼吸 道粘膜,轻者引起咳嗽流涕,重者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患慢性 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的中老年人还会引发心脏病,死亡率高,如
英国伦敦在1952年12月份,因为这个原因死亡4000余人。
© Enrique García Cota
三、缓解方案
© Enrique García Co高速发展,城 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城市热
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
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
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
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
二、形成的危害
•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 •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 •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 •聚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表现在:
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
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
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此外,城
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
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 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 物。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 一步升温。此外,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 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墙面、硬化路面、楼房屋顶对太阳的热量进行吸收并 向环境释放;
城市建筑密集而引起正常的空气流动不畅(风速一般减少 20-30%);
城市的无风天气比郊区多20%。
.
8
热岛效应的危害:
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差;
加重能耗;
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于降温目的,
为此每年需付电费400亿美元。
加重空气污染;
增加水资源消耗;
明显。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
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 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Nhomakorabea7
城市的主要发热源有:
交通工具、工业活动、商业活动、居住生活排放的热量 和温室气体(如:烹饪、取暖、降温等)
城市散热慢的原因有:
空气中粉尘保留和反射城市表面释放的热(城市空中的粉 尘量一般比郊区高10倍以上);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 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 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 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 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增加病菌繁殖的条件;
影响城市生存物种的生态平衡。
.
9
上 升 气 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
10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的研究方法
• 一、气象资料 • 二、布点观测法
三、遥感法
.
11
.
6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 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在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风速大于11 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效应不太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
1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特点? 2、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
2
• 一、 (1)在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较小。特别是植被覆盖较多的地区。 (2)城区气温变化较大,特别是城市中心为气温最高区。 (3)水泥建筑为主的居民区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地区相比,前者的气温相对 较高。
二、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 化很小且为低温区,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 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
3
城市景观
郊区景观
.
4
临汾市 卫星图
.
5
• 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 垫层。
城市建筑密集而引起正常的空气流动不畅(风速一般减少 20-30%);
城市的无风天气比郊区多20%。
.
8
热岛效应的危害:
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差;
加重能耗;
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于降温目的,
为此每年需付电费400亿美元。
加重空气污染;
增加水资源消耗;
明显。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
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 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Nhomakorabea7
城市的主要发热源有:
交通工具、工业活动、商业活动、居住生活排放的热量 和温室气体(如:烹饪、取暖、降温等)
城市散热慢的原因有:
空气中粉尘保留和反射城市表面释放的热(城市空中的粉 尘量一般比郊区高10倍以上);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 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 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 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 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增加病菌繁殖的条件;
影响城市生存物种的生态平衡。
.
9
上 升 气 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
10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的研究方法
• 一、气象资料 • 二、布点观测法
三、遥感法
.
11
.
6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 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在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风速大于11 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效应不太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
1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特点? 2、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
2
• 一、 (1)在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较小。特别是植被覆盖较多的地区。 (2)城区气温变化较大,特别是城市中心为气温最高区。 (3)水泥建筑为主的居民区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地区相比,前者的气温相对 较高。
二、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 化很小且为低温区,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 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
3
城市景观
郊区景观
.
4
临汾市 卫星图
.
5
• 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 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