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导学案: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导学案: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导学案: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 学习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学法指导】

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有什么特点?

2、【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3、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

演化的?

二、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岩层和化石

1、学生讨论、回答: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2、【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

三、地质年代

1、【启发提问】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什么?

2、学生讨论、总结。各阶段的特点?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

A.地壳运动 D.地震作用

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

2.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该矿物可定名为( )

A.角闪石 B.辉石

C石榴子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

A 橄榄石 B.灰岩

c.石英岩 D 砂岩

4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沟,具层理构造。该岩石可定命月

A。石灰岩 u.白云岩

C花岗岩 0.片岩

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

A石英 B.蛇纹石 C方解石 D.辉石

6.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 ) A差 B相同

C.好 D.不能确定

7.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

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

A顶围悬垂与塌顶 B.侧围突出与滑塌

C底围鼓胀隆破 D,围岩缩径及岩爆

8.冲积土是( )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A.风化 B.山洪急流

C 河流 D.海洋

9.一般基岩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的稳定性就(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10.海洋的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 )

A 70% B.60%

C 80% D.90%

11.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 )、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沉积接触 D.完整接触

12.下列有关平行不整合接触哪项正确?( )

A.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一致

B.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C.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

D.根据底砾岩无法判断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13.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哪项不正确?( )

A 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定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B.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

C 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

D.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

14.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

A 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种接触关系

15.下列哪,页不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

A 错断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

B.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

C 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D.古老地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地层是断层接触

16.下列哪项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

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

B.地层的重复、缺失

C 断层三角而

D.呈带状分布的泉

17.按形成原因天然地震可划分为( )

A.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B.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

C: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D. A+B

18.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个

C 每次地震艘级只有1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9.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

B.震级是由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决定的

C 烈度是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

D 每次地震的烈度只有一个

20.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力‘向相反,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

A 平行

B.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C.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D.弯曲方向相反

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

1.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

2.玄武岩是岩浆岩。( )

3.粘土矿物是沉积岩所特有的矿物成分。 ( )

4.岩石的抗切强度是沿已有的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 )

5.地质年代单位有市、界、系、统、阶。 ( )

6,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则岩浆岩形成时间早于沉积岩。 ( )

7.某—褶曲,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且对称分布则该褶山为向斜褶,饱。 ( )

8.放在地质图右侧的地层图例,应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

9. 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程度,只取决于:地下天然应力、

重分布应力及附加应力,与岩土体的结构性质无关,()

10.地下水的储藏量决定于岩上的有效空隙而不是总空隙。( )

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

1.应根据什么原则采取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措施?

2.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3.在野外使用地质罗盘如何量测岩层产状?

4.叙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5.简述活断层的判别标志。(5种)

6.叙述各褶曲要素。

四、论述题

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A

4. A

5. B

6. A

7. A

8. C

9. B 10.

A

11. A 12. B 13. C 14. D 15. C

16. A 17. D 18. C 19. A 20.

B

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错误 7.错误 8.正确 9.错误 10.错误

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

1.答题要点

答: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原则一是改变渗流的动力条件,使其实际水力梯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二是改善岩土性质,增强其抗渗能力。具体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性状来具体处理。

2.答题要点

答: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进洞山体、洞口位置和洞轴线位置三个方面。

3.答题要点

答:测量走向:罗盘长边紧贴层面,调整罗盘至水平,渎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走向。测倾问:罗盘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倾向。测倾角: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悬锤所示角度,即倾角。

4.答题要点

答:张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组成节理的岩块之间的距离较大。不能切穿所经过的砾石及岩石碎屑等。

5答题要点

答:错断扒裂全新世纪来的最新地层;切穿现代地表,造成地形突发:错断古建筑物,地表疏松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地裂缝;总体延

展方向与基底断层方向大致一致。

6.答题要点

答: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边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四、论述题

答题要点

岩石(体)相刈地质年代的确定司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

三种方法:

(1)地层层序律

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原始产状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岩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岩层在上而。

(2)生物演化律

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故可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

根据沉积岩层之间的不檗合接触判断。与不整合面上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另外与角度不整合而产状—致的岩层形成

时间较晚。

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

高二区域地理 东南亚学案及习题,带答案电子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东南亚学案及习题,带答案

第2讲世界地理专题复习—东南亚、中亚 东南亚 【学习目标】 1.阅读东南亚图,识记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3.了解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及成因。 4.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及地势特征,理解它们对该区域河流、人口、城市的影响。 【基础知识】 1.位置与范围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范围 ①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②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跨两大洲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2.地质灾害与地形 3.主要河流: 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4.气候: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5.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为主。主要国家农作物分布如下: 国家主要农作物 泰国、越南、 缅甸 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 泰国世界最大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最大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马来西亚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6.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7.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爪哇岛。 补充:因为日本矿产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所需石油大部分从中东运入,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日本从国外运入原料、燃料,向国外出口工业品,也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故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填图训练】 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岛屿、半岛、群岛名称。 A____________岛,B____________岛,C____________岛,D____________岛, E____________半岛,F____________半岛,G____________群岛,H____________群岛。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 I________海,K________湾,L________湾,M________湾,N________洋,O______洋, P________海峡。 3)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河流名称,在中国境内的名称写在后面括号内。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答案:1)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爪哇新几内亚中南马来菲律宾马来2)南泰国北部孟加拉印度太平马六甲 3)红河(元江) 湄公河(澜沧江) 湄南河萨尔温江(怒江) 伊洛瓦底江 例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 物名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4

《地球的演化历史》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标解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质年代表,能够形成一种观念:地球有自身的演化规律,并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生物进化特点。 【教学目标】:能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球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现象。培养学生地理计算能力,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的、辩证的观点。 【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历史的方法——地层和化石,然后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科学家把地球的历史按照宙、代、纪进行了编年,就形成了地质年代表。然后逐一介绍的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运动、生物(动物和植物)演化、矿产和气候。地球的演化历史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后出现的,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具有普通性也具有特殊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用《流浪地球》的片段引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法】实物展示法、图片演示法、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 【学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没有?大家有没有想过地球的未来地理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流浪地球》的片段。 播放视频 教师: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了解到在未来,人类的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水源、河流、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生态环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实地球的地理环境一直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从地球诞生那一刻起。那么地球是从哪儿来的?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地理环境发生了那些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历史》。 提问:首先,我们来思考人类在地球上存在只有200-300万年,如何知道地球的年龄? 学生:略 总结:地层和化石。展示地层和化石的图片。 问题探究: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播放视频:《化石的形成过程》 提问:请同学总结化石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学生:略 学生活动: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是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学生计算古生代始于距今5.41亿年、中生代始于距今2.52亿年、新生代始于距今6600万年,分别对应24小时中的什么时刻? 教师点评: 古生代始于5.41亿年 46亿÷24小时(即1天)=5.41亿÷(24—X)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10 月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 临、南临,西侧通过黑海、 与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 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 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 X ( W 亚洲图 (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处气候,B处气候,E处气候,X处气候,Q处气候,W处气候。 3. 河流 —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3.3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存活。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设计:中国的自然资源(无答案)

文华高中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班级:组名: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原因、存在问题及对策。 3、能说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学习重难点 1、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重点)。 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利用中相应的对策(难点)。 课前预习 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天然气羽绒服金矿稀土水阳光风大熊猫油菜石油 2、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水石油森林土地铁矿鱼太阳能煤 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地大物博”,资源方面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我国自然资源概况 1、分类: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________,种类,但人均资源 。 思考1:既然资源可再生,那么不论怎样使用,可再生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请举例说明。 知识点二:土地资源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 等。其中属于农业用地的有、、,非农业用地是_________。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梅州市东山中学王宇红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班级: 姓名: 小组评价: 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学案 课前准备 1.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形成经历了 生物进化的趋势: 会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 5. 根据地层和化石,加上对地球早期演变的推测,地球发展史被编成了“ 【问题思考】 1、形成现今地球环境需要哪些条件? (包括太阳作为恒星和地球作为行星的所有条件。) 2.煤是地质历史上的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的。 丰富的煤 藏。请推测煤形成时南极洲的地理环境。 2.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和现代类似,主要包括 ,大量水 汽通过 过程或在地表直接 ,逐渐形成水圈。 3.生命的起源为 ,生物进化改造了地球大气。 现代大气的主要成分为: 。为海洋生物后来登陆准备了条件的是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的过程。 4.岩石多呈层状,具有 顺序的岩层称为地层。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生 物的 下往上,年龄从 ,低级物种化石在 ,高级物种化石在 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人们发现了

图表归纳 探究一:2009 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 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截止2009年9月27日)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 -“赫 氏近鸟龙”的新发现。 1、恐龙繁盛时期的地理环境。(包括当时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生物演化等) 2、化石研究表明,距今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灭绝了, 试分析 恐龙灭绝的原因。(提示:首先从气候变化找原因, 然后进一步推测气候变化可能是由于什 么原因造成的) 知识建构突破重点 课堂活动 1.6亿年的带 用图表概括各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特征、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过程。 突破考点研析热点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学习目标】 1 ?了解南亚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的成因和差异等。 2 ?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3. 了解印度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 【学习重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学习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一、利用数字归纳法记忆南亚的相关知识点。 1、三类国家一一南亚有哪三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 2、三大地形区一一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 3、三条河流一一南亚有哪三大河流?它们分别在哪个国家境内注入哪个海洋? 4、三种气候一一南亚的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是什么?

6二大粮食作物------ 印度的二大粮食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7、三大矿产资源和三大工业分布地区在哪? 8、三大宗教南亚各国信奉什么宗教? 二、巩固练习 1、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5题: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3、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2

A.小麦B?棉花C ?黄麻D.水稻 3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 a工业区B . b工业区C . c工业区D . d工业区 5、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6--7题&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 .受夏季风影响 B .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 . 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7、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 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 .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 .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 .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 .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8右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 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 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 .①② C?②③ D .①③ 建设中的诧路

2019高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与德国一轮复习导学案(无答案)精品教育.doc(最新整理)

)大西洋、北冰洋、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北极圈5.西欧以莱茵河为主干道,以各运河为辅形成了发达的内河航运网,你能说出其发达的原因吗? 6.德国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你能回忆出传统工业区——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吗? 7.德国的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有德国“硅谷”之称,你能简要说出慕尼黑发展的区位条件吗? 二、对学 1.对子间相互检查,看看是否“英雄所见略同”。 2.对子间找出并总结都有疑惑的问题。 三、群学 针对独学、对学中存在的疑问,小组长组织组内讨论。 四、展示 1.小组长统计组内存在的问题,按照老师要求组织组内准备展示。 2.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补充或者质疑哦。 五、学习反馈 1.课堂小结 用知识框架图或知识树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高中区域地理学案——欧洲

世界地理专题 欧洲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2位置 (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 部,北临 洋,西濒 洋,南面隔 海与 洲隔海相望。 (2)板块位置:大部分位于 板块,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互 形成。 3国家 (1)主要国家 A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首都____________; 北极圈通过的国家有G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其中I 国有“____________"的美称,J____________,地处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广布。 (2)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 ),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 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3)地形特点:以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_______的大洲。 (4)特殊地貌:冰川作用明显,多冰川地貌。 北部,多 [挪威]、 湖[芬兰]。以 半岛最为典型。 南部,受冰川刨蚀,多 、 、 、 (填冰川地貌名称)。 冰碛(q ì)物的堆积形成波状丘陵,以 山区最为典型。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2水文 (1)河湖特征 A 河网 ,水量 ←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中欧和西欧多平原 B 流程较 ←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阻隔 C 河道航运网 ←多瑙河、莱茵河等许多河流间有运河连接 D 多湖泊←受 作用影响 (2)主要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发源于 ,注入__________海,是欧洲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发源于 ,注入___________海,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9个国家,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是欧洲最________________的河流,是世界上最_________的内河流 ?________________河,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3气候 (1)气候类型的分布 甲________________气候,乙_ _______气候 丙________________气候,丁______________气候。 (2)地中海气候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脉、山峰 ①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②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③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④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⑤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⑥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⑦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⑧________________山峰, 为欧洲最高峰。 (2)平原、高原 ⑩____________平原, ?____________平原 ?__________平原, ?_________高原。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 高2016级高二地理导学案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编号:005 编写人:程君审题人:何爱琼学生姓名:评分: 区域地理——亚洲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基础地理P145、地图册P117)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东西半球 的。 2.海陆位置:东临、北临、南临,西侧通过黑 海、与大西洋相通。 3.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 带、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 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 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M。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 处气候,B 处气候,E 处气候,X 处气候,Q 处气候, W 处气候。 3. 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2011·扬州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图 X W

高中地理: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

存活。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足以把地球熔透。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史的开展。 【板书】1、初生地球 【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六讲亚洲学习目标 1.了解亚洲的基本概况及主要的国家。 2.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会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对其环境特征的综合影响。 3.知道亚洲的人口分布、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理解亚洲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征及其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1.位置 (1)纬度位置:地跨热带、________和寒带。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________大陆内部。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2)气候:复杂多样,________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________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稠密:________、东南亚、________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____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流域—长江中 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____________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__________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________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________,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自主检测】 1.读下面的“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亚洲地域广大,是世界大洲,其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和 水域广大,因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着的气候特点。 (2)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 山脉:A;B;C; 河流:D;E;F; 高原:G;H; 平原:①;②; 2.读下面的“亚洲气候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降水最多的是 气候。 (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气候和气候。 (4)我国东南部与红海沿岸纬度大致相当,但并末出现沙漠。其主要原因是: 3.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你能否从地形、纬度位置、河流等方面分析一下这三个地区的共性? 4.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连线配对: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预习案 【学习目标】 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经线、纬线的特点||,列举3种以上经纬网的判读方法||。 【使用说明】 1.通读拓展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原理、规律的总结、方法、技巧提升||。 2.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通过题型演练||,总结一般规律||。 构建梳理自我完善 【问题引导】 地球经纬网的起源:公元前34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 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特点?赤道半径?极半径? 2.经线与纬线的定义和特征||。(勾画理解) 3.请你总结经度与纬度的特征||。 二、总结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请问盱眙(118°E||,32°N)的对称点是? 2.定向:劣弧法判读东西方向的原则||。 右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什么方向?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和范围||。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右图中AM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km?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计算MN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km? (3)定“范围”||。 请比较右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大小||。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请你总结该弧线的确定步骤||。 我的疑问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探究案 【学习目标】研读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能够利用经纬网解决区域定位、方向辨别、距离计算等问题||,至少说出2种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说明】 1.阅读地图册P1-3||,深入理解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2.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思考】||。 探究学习智慧碰撞 探究点: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材料一: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右图是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示意图||。 1.读上面左图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A地飞往B地的飞行方向是? 2.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条圆弧||,此圆弧的半径是多少||,请写出推理过程||。 3.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依次是? 【拓展思考】 1.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图中ACB为晨昏 第1页/共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为: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会使用地质年代表这类资料去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为了使学生会使用地质年代资料,则首先要讲明什么是“地质年代”,“界(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要让学生在脑子里建立相应地质年代地球表面的自然图景和不同地质年代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宏观视角下的时空组合。因此从这部分内容来说学生需要教师提供大量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像以供其驱使。 其次,“描述”是对学生的要求,指学生会用文字或言语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 而“地球演化过程”指“界(代)”的更替过程,包括据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在描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突出各个年代的特征,注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变,以获得对地球演化的整体认识。 二、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标和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本章是属于“地球知识”模块组,是教材的开篇章,目的是让学生对地球与宇宙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演变过程及内部结构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一二节中分别讲述了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本节《地球的历史》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的内容,讲述的是地球形成后的演化过程。 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图表及文字资料,这与本节的内容特点与课标要求相符,因此,学生课前应先对教材进行一个系统的浏览,形成大致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则应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使学生获得的零散的片面的知识能够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对教材中缺失的前提概念或者背景知识要进行一定的补充。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及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有涉及到,但由于学习的时间距离稍远,学生大部分能已经遗忘,此外初中所接触的这部分内容对比本节内容相对浅薄,因此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是相对薄弱,亟待丰富与强化。 备是非常薄弱的。 2.认知特点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能促使他们对地球的演变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此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记忆力极佳,有利于其识记地质年代及相应的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 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图1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图2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 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 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 欧、非—— 海峡、 海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 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 图3 3.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特 点 备 注 练一练 分布 界线 大洲

区域地理非洲导学案

区域地理非洲导学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二地理导学案 班级____姓名______编辑教师__于娜_____ 08

5、几内亚湾的热带雨林为何延伸到15 °N附近? 合作探究二 读“尼罗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河名称是,②河名称是,③城市是,④水库是。 (2)①发源于高原,属赤道多雨区,又有湖泊调节, 所以水量比较。 (3)②河发源于高原,全年有明显的两季,水量变化,月至月河流涨水,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与河涨水的时间是一致的。 (4)为解决尼罗河下游定期泛滥问题,埃及人民采取的措施是。但这一措施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试举例说明。 (5)埃及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条着名的“绿色走廊”,这里居住着埃及人口的%以上,主要农作物有等。出具体要求和学习方法 课堂反馈【强化训练】 (07山东)右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08上海)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A、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河流A河B河 长度(千米) 6 670 4 640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280 369 河口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2 200 39 000 (1)图中A河名称为注入; B河名称为,注入。 (2)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 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B河流经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 价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资源。 (3)B河长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过A河的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