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ppt课件
第16课《表里的生物》课件(共33张PPT)

“我”与父亲的对话可以看出作者喜欢 ( 探 )。
索
2
领会文本
0
2
4 年
得知父亲的表里有一只蝎子,“我”
六
年 级
( 吓了一跳 ),同时也感到( 愉悦 ),理由
语 文
是(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下
册
你怎样看待“我”的判断?
文中的“我”是一个 幼稚、想象力丰富
(
)的孩子。
2
领会文本
0 2
我继续问:
4
册 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2
自学字词
0
2
4 年
和谐
六
年
级
语 文
拒绝
下
册
清脆 丑恶
唯恐 恐怖
玻璃 拦住
单调(dān diào) 蒙(ménɡ )着
2
自学字词
0
2
4
年 六
脆
年
级
语
文 下
恶
册
拦 玻(玻房 玻室) 怖 璃(璃灯 琉璃)
2
理解词语
年 六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年 级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
语 文
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
下 册
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我继续问”说明“我”喜欢(探 )。 由“我只想”的内容可以看出“索我”
(想象力丰富 )。
2
感知文本
0
2
4 年
“我见人就说”表现了(“我”的幼稚 )。
级 语
在每事问。”
《表里的生物》PPT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 玻璃呢?
为什么呢?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 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 不许动。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 小蝎子的尾巴,一动 就要螫你。
父亲的回答证实了“我” 的思考和判断是正确的。
结合课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文中找 出相关语句印证你的观点。
父亲再三禁止“我”不许动表,通
读课文,找一找这样的话,用“
”
画出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 玻璃呢?
只许听,不许动。
小孩儿不许动表。
你来,我给你看看表 里是什么在响,可是 只许看,不许动。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 不许动。
认 真 读 第 12-21 自 然 段 , 父 亲 为 了 不让“我”动表,编了一个什么谎言? 为什么“我”会深信不疑?
小练习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1)云雀唱着___的歌,一个接一个地从田野里腾空而起。 (2)他身强力壮,嗓音___。 (3)___的铃声叮叮当当传遍了体育馆。 A. 嘹亮 洪亮 响亮 B. 嘹亮 响亮 洪亮 C. 响亮 嘹亮 洪亮
默读第2-10自然段,思考:“我” 猜测一定有活的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 的理由是什么?
表内的世界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 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 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课文详解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的生物”,默读第1自然段,“我” 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 正确的?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
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
你见过手表吗?你知道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吗?
课前导入
猜谜语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走不怕累, 马蹄嗒嗒提醒你,珍惜时间莫浪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6《表里的生物》(2课时) 部编版

16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借助已有经验识记本课的8个形声字,“加一加”识记“脆”。
强调多音字“恶”在本课的读音。
重点指导“蟋、蟀”的书写,提示“蟀”字右半边的笔顺。
联系实物学习词语“蟋蟀、蝎子、蝈蝈”,加深理解。
阅读理解初读课文,启发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及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以此为线索,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聚焦“我”探寻中的思考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我”产生了哪些观点,“我”是如何结合事例说明观点的,体会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如何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以“‘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描写思考、语言、心情的句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实践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还产生共鸣,联想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树立从小热爱科学探究的意识,埋下好奇又爱思考的科学的种子。
积累运用课文看似平淡的结尾,却能让读者品出告别童年的悠长滋味。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想自己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话,交流体会,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怀表和相关昆虫的图片。
学生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活动1揭题质疑1.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表里的生物)2.质疑解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梳理问题,如:“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表里怎么会有生物呢?)活动2了解作者1.请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学习表里的生物,实现自我价值——《表里的生物》教案

学习表里的生物,实现自我价值——《表里的生物》教案】关于生物的学习,人们一般会想到课本和实验室。
但《表里的生物》教案为大家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更加方便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除此之外,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传递了学科知识,也让我们在生活中懂得了更多自我价值的体现。
【正文】一、教案介绍《表里的生物》教案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的、独具特色的生物教育方案。
它采用了VR技术和生物表征系统,这两项技术让我们可以像身临其境一样去感受和学习生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它还采取了一些新型的学习策略,其教育理念是:让唯物主义和现代生物科技相结合,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在此基础上树立并实现自我价值。
教案的主要教育目标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和生命科学素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
二、教案功能1、生物内部结构的了解和认知生物体内包含了许多微观结构和功能组件,如细胞、细胞器等。
而这些结构和组件对于生物的形态和功能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VR技术和生物表征系统,学生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准确地模拟出生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组件,真实地感受到细胞、细胞器等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内部结构和认知生物的生命活动。
2、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探究生物多样性是整个生命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遗传变异则是生命演化的基础。
通过表里的生物教案,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探究遗传变异是如何影响生物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
3、物种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探究随着人类的日益增加,物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生态环境也日渐恶化。
通过表里的生物教案,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明白如何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教案心得1、学习生物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表里的生物》教案涉及许多生物分子、细胞、系统及生物遗传学等生物学知识。
《表里的生物》

然而,当小男孩带手表回家时,他发现 生物消失了。经过一番寻找,他发现生 物躲进了钟楼里。小男孩和生物建立了 深厚的友谊,并开始称呼它为“里边的
东西”。
一天,小男孩的妹妹无意识地打破了手 表,导致生物受伤并无法治愈。小男孩 尽力挽救生物,但最终失败了。他感到 非常悲伤,并意识到生命和时间的无情
作品结构
由三个相对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分别从 不同角度探讨了时间、记忆和身份的问题。
写作风格
采用现代主义手法,注重内心独白和意识流,使 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主角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对作品本身的反思与批判性思考
主题深度
作品虽然涉及时间、记忆和身份等普遍问题,但过于侧重个人感 受,对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探讨不够深入。
反讽手法
作者在文本中运用反讽手 法,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反 思和自我否定,揭示了人 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04
CATALOGUE
作品影响与评价
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
突破性的创作风格
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心理描绘,打破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传统,给 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批判现实主义的深化
考。
专家评价
专家们普遍认为,《表里的生物 》展现了冯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 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他在
现代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02
CATALOGUE
故事情节
故事梗概
小男孩在父亲的旧手表里发现了一个微 小的生物,它像水螅,且能够在手表的 各个部件中自由穿梭。小男孩对这个生 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开始与它进
个人收获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对时间、记忆和身份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 识和理解,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6.《表里的生物》(课件)

同学们,再见!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 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 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 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 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 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 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 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 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 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 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有理有据,论说充分,有很强 的说服力!
善于观察 感受细腻
长与思考 刨根问底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
➢ 第1段 我问:
➢ 第11段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看,不许动。”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 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 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 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 一个活的生物。
善于观察 感受细腻
➢ 第1段 ➢ 第11段 ➢ 第2段
长与思考 刨根问底 想象力丰富
➢ 三个“为什么” ➢ 两处猜想
有强烈好奇 ➢ 第8-10段 心和探索欲
第五单元 《16 表里的生物》
课文回顾
小时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 是却搞不懂为什么怀表竟然能自己走动,而且能自动发出 和谐的声音?父亲不许我动怀表,于是我猜测表里边一定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后来父亲终于打开怀表让我
看,我看得入了神,但心中依然有很多疑问。最后父亲告 诉我里面有一只小蝎子,我才恍然大悟,印证了自己的论 断是正确的,我感到害怕又愉快。
《表里的生物》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16 表里的生物【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感受科学魅力。
语言运用: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思维能力:能够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对人物进行评价。
审美创造:体会“我”善于思考爱观察的精神,树立科学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文体特征:《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
文章的时间线索明晰,文章多次出现时间词语,如:“小时候”“一天”“许多天”“以后”“后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我”的心理和情感也在变化。
关注人物形象: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关注文中插图:文中插图画的是父亲把表盖打开,“我”睁大眼睛兴奋而入神地看着面前表里的美丽而神秘的世界,也表现了“我”的天真和好奇。
关注文章结尾:文章结尾处,“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这样的话”指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想自己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话。
为什么不说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告别童年的悠长滋味。
关注字词:“脆”字要提示右边的“危”字,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4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点】1.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感受人物形象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总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了“我”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表裏的生物》課文原文我小時候住在一座小城裏,城裏沒有工廠,所以也沒有機器的聲音。
我那時以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鳥叫得很好聽,夜裏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蟬在綠樹上叫,秋晚有各種的蟲在草叢中唱不同的歌曲;鐘樓上的鐘不是活的,有時卻洪亮地響起來,那是有一個老人在敲,街心有時響著三弦的聲音,那是一個盲人在彈。
哪里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並且能自動地發出和諧的聲音呢?可是父親懷裏的表有時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針會自己動轉,並且它堅硬的表蓋裏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沒有一刻的休息,這聲音比蟬鳴要柔和些,比蟲的歌曲要單調些。
一天,我對父親說:“我愛聽這表的聲音。
”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父親立刻把我的手攔住了,他說:“只許聽,不許動。
”停了一會兒,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兒不許動表。
”他這麼說,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許動”,裏邊該是什麼東西在響呢?我對於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樹上的蟬,草裏的蟲,都不輕易被人看見,我想:這裏邊一定也有一個蟬或蟲一類的生物吧。
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裏,不許小孩子動。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這樣過了許多天。
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有一次,父親也許看我的樣子太可憐了,也許自己有什麼高興的事,他對我笑著說:“你來,我給你看看表裏是什麼在響,可是只許看,不許動。
”沒有請求,父親就主動給我看,我高興極了,同時我的心也加速跳動。
父親取出一把小刀,把表蓋撥開,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現出一個美麗的世界: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裏邊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住地擺來擺去。
這小世界不但被表蓋保護著,還被一層玻璃蒙著。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親再把這美麗的世界蓋上。
可是過了一會兒,父親還是把表蓋上了。
父親的表裏邊真是好看。
此後我就常常請求父親把他的表打開給我看,有時父親答應我,有時卻拒絕我,這要看他高興不高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 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 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 有童真童趣。
16
小结
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
17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18
中心思想
本文定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 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 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 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善于思 考的孩子.
• 我爱听表里的声音,有强烈的好奇感渴望 打开表里探个究竟,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 感.
11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 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 声音呢?”
文中的“我”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 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充满了童真童趣。 表现出我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1921年暑假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参 加文艺团体浅草社,1925年与友人创立 沉钟社,发表了许多诗与散文。1927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 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他。这一时 期的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 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 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 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 诗人”。
9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 活的 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 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 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10
课文主要写了我是怎样的孩子?从 ()()()等方面看出来的.
19
说说
你的童年里都有哪些值得你 回忆的事情?
20
12
“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 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 情。
13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 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语言描写,表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为我 们描绘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形象。
14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和恐怖的东 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4
蜇 (zhē)蜇人 蜇伤; (zhé)海蜇
5
词语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6
科普知识
蝉,俗称“知了”,翅膀 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 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 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 吸取树根液汁 。
蝎子,是蛛形纲动物,典 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 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 尾巴。
表 里 的 生 物
1
2
“表”, 计量和指示时间的机械或电子的精密 仪器。表里面是不可能有生物的,可在小时候的 “我”看来却是有生物的。
课文紧紧围绕“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展示 了一个充满好奇,又善于思索的儿童的内心世 界。让我字
蟋蟀 和谐 齿轮 丑恶 蝈蝈 清脆 玻璃 恐怖 秒针 添加 可怜 拨动 拒绝 犬吠 蝎子
7
科普知识
蟋蟀,俗称促织、蛐蛐儿。身体 黑色至褐色,头部有长触角,后腿 粗大善跳跃。雄性好争斗,两翅摩 擦能发出声响。
蝈蝈是一种昆虫,体形类似蚂蚱, 喜食植物的嫩叶,成虫有鸣叫的习 惯,好斗。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 大 ,后足发达,善跳跃 。
8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 县(今涿州市)人。12岁在涿县高等小 学毕业后,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 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