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营养液点滴法治疗香樟黄化病的研究

合集下载

香樟常见病虫害防治

香樟常见病虫害防治

详细描述
香樟介壳虫是一种白色的介壳虫,它 们会在树干和枝条上产卵,孵化后的 幼虫会钻入树木组织中吸取汁液,破 坏树木的生长点,导致枝叶枯萎,甚 至整株死亡。介壳虫的繁殖速度非常 快,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防治方法
在发现香樟介壳虫后,需要及时进行 防治。首先可以使用人工清除的方法 ,用刷子或刀片清除树干和枝条上的 介壳虫。其次可以使用药剂防治,如 使用敌敌畏、马拉硫磷等杀虫剂喷洒 树木,杀死介壳虫。另外加强树木的 养护管理,定期修剪树枝和清理枯枝 落叶,增加通风和光照,也可以有效 减少介壳虫的发生。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傅海英, 胡东北, 王晓敏, 等. 香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 林业科技开发 , 2010, 24(3): 105-108.
02
饶兴义, 马明, 王建华, 等. 香樟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 196-197.
03
王大平, 张宏伟, 刘均利. 香樟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4): 34-37.
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病虫害,如苏云杆 菌等。
04
香樟病虫害防治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
香樟病虫害防治常用农药
代森锰锌
这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真菌病害有效。 它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可用于香樟的叶部和枝 干部位的预防性保护。
吡虫啉
这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有 效。它可用于香樟的叶部和枝干部位的害虫防治 。
3
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检疫,防止由外来人员带入 病虫害。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提高植物抗病能 力。
定期修剪树枝,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植物生长环 境的清洁。

浅谈樟树黄化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

浅谈樟树黄化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

浅谈樟树黄化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作者:许英豪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黄化病是樟树发生比较普遍而且严重的病害。

分析总结了樟树黄化病的发病症状,探讨了樟树黄化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策略,以期为今后科学治理樟树黄化病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樟树;黄化病;病因;防治策略[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L.)Presl.)又名香樟,属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moumum)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珍贵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也是护林防火、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

随着樟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由于樟树有喜湿润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不耐贫瘠和干旱的特性,而城市土壤PH值普遍较高,致使绝大部分城市特别是滨海地区樟树呈现不同程度的黄化病。

樟树患黄化病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大,轻时能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叶片形态失去常态;危害严重时能够致使樟树死亡,从而造成不能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坏。

因此,黄化病已经成为了樟树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不仅是城市绿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植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于樟树发生黄化危害的原因、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虽已有很多研究,但依旧还在摸索之中。

该研究分析樟树黄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防治策略,为今后科学治理樟树黄化病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

1 樟树黄化病发病症状依据黄化症状的不同,植物黄化类型分为老叶黄化型、新叶黄化型、整株黄化型、内膛黄化型、花叶型五大类别。

①新叶黄化型。

由于缺乏一些营养元素而诱发的黄化症状。

如植物缺铁会使叶片失去绿色引起黄化,但叶脉还维持绿的颜色,危害重的整片叶子失去绿色甚至完全变为白色同时出现坏死斑块,甚至导致整个植株枯死。

②老叶黄化型。

由于缺失一些能够与植株体内部转移的元素而引起的危害症状。

如植物缺乏氮元素会使植物又矮又小,植株下部的叶片最早失绿变成黄色,逐渐往上部发展,叶子变薄而呈黄色。

浙北围垦海涂香樟黄化综合防治技术

浙北围垦海涂香樟黄化综合防治技术

浙北围垦海涂香樟黄化综合防治技术
余柏根;叶根法;袁位高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开发》
【年(卷),期】2006(20)5
【摘要】通过对硫酸亚铁、Fe-EDTA、Fe-EDDHA、柠檬酸、硼酸和微肥的不同处理的对比试验,认为硫酸亚铁和柠檬酸对防治围垦海涂地香樟黄化具有显著效果,由硫酸亚铁、柠檬酸和适量微肥复合配制后,可有效遏制香樟黄化现象,能起到防治作用,施用8周后的最高转绿率可达到62.5%,并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改善林木生长环境.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余柏根;叶根法;袁位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312300,浙江省上虞市;浙江省上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312300,浙江省上虞市;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香樟黄化病综合防治技术 [J], 何素芬
2.香樟黄化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欧阳瑞光;钱亚明;谢建明;施丽君;周建平;石磊;周益民
3.上海地区香樟黄化病综合防治技术 [J], 袁建康;张英
4.海涂围垦地梨树新叶黄化成因与防治措施 [J], 孙吉林;徐祖祥
5.徐州市香樟黄化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郑砚;李海娇;李瑾奕;李旭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樟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香樟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采用DPPH自由基清 除实验、羟自由基清 除实验、总抗氧化能 力测定等抗氧化活性 评价体系,对香樟树 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能进行评价
对比分析不同提取条 件(如溶剂种类、浓 度、提取时间等)对 香樟树叶抗氧化活性 的影响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 析香樟树叶提取物抗 氧化性能与溶剂种类 、浓度等因素的关系 ,为优化提取条件提 供依据
03
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02
文献综述
香樟树叶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相关研究
香樟树叶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01
研究表明,香樟树叶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有效延缓油脂
的氧化过程,提高油脂的稳定性。
香樟树叶提取物对食品的抗氧化作用
02
一些研究表明,香樟树叶提取物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减缓食
参考文献4
赵丽,王刚,刘明. 香樟树叶提取物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 2017. 中国林业出版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仅针对香樟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未 涉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未来可在此方面进行深 入研究。
实验条件限制
研究中使用的实验条件有限,可能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拓展应用领域
可以进一步研究香樟树叶提取物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 用,拓展其应用范围。
本研究选用香樟树叶作为提取原料,相较于传统抗氧化剂,具有 来源广泛、安全性高、抗氧化效果显著等优点。
全面评估抗氧化性能
研究采用了多种生物学和化学方法,全面评估了香樟树叶提取物 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更可靠、全面。

香樟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香樟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香樟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香樟叶是一种有极高经济价值的中草药材,有解郁痛风镇静养血的作用,它的化学成分是
丰富的,特别是依赖于植物天然性状的多种合成物,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药物活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香樟叶化学成分已经被广泛研究,大量的化学成分被确定和鉴定。

目前已知的化学成分有:果皮木质素、香樟脑油脂、脑萜类、苯甲酸类、水杨酸和酚类、甾体次糖和抗氧化成分、
多酚类、香豆素、芳樟醇和环烯萜类、维生素、单宁醇和挥发油。

其中大部分化学成分具
有抗氧化、抗炎和生物抗性活性,有助于调节人体氧气和糖类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提
高人体生理机能。

此外,据报道,香樟叶中还含有利尿物质,可抑制脂质体的形成和分解,有助于降低血液
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从化学物质的角度来看,香樟叶的过氧化物清除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有效地抑制由自身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改善衰老进程中细胞老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香樟叶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有助于调节人体氧气和糖类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衰老进程中的细胞老化,减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解郁痛风、镇静
养血等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这些特征为研发以香樟叶为主要原料的药物和保健品提供了
科学基础。

香樟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香樟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第2 5卷 第 3期 20 0 8年 9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然科学版) 自
Ju a o aguIs tt o d ct n( aua S i cs or l f i s ntu f uai N trl c n e) n Jn ie E o e
Vo . 5 No 3 I2 . S p ,0 8 e .2 0
关 键 词 香樟叶;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 抑菌作用
香樟( inm mu m hr Lr )Pe1系樟树属的常绿乔木植物 , Cn a o m c p oa( i a m. rs ) 是我 国亚热带绿阔叶林 的主要树种之 一, 资源丰富. 樟树具有驱虫 、 防腐 、 耐蛀的功能. 提取樟树 叶色素 、 香料等用 来制成植 物农 药 、 氧化剂和 医药产品等. 樟树 叶为 可再生 资源 , 其
应用前景广 阔.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消炎 、 消肿 、 降压 、 血脂 以及清 除氧 c 由基等 多种 功 能, 降 a 已用 于食 品、 品、 妆品等 产品 药 化
中…

黄酮类化合物(aoo s是在植物 中分布非常广泛 的一类低分子量的天然产物 , l nd fv i) 其在植 物体 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 , 有
2 mi . 0 n
牛 肉膏蛋 白胨培养基 ( 培养 细菌用 ) 牛肉膏 3 , 白胨 lgN C g琼脂 1 2 g水 10 m ,H . 7 2 1 1C : g蛋 o ,a1 , 5 5— 0 , 00 lp 7 0- . ,2 q
马铃薯培养基 ( 简称 P A) 培养真菌用 ) 马铃薯 20 , D ( : 0 g 葡萄糖 2 g琼脂 1 2 g水 10 m ,H 自然 ,2  ̄2 ri. 0, 5 ̄ 0 , 00 lp 11 0 n C a 1 试剂 石油醚( . 4 沸点 3 ~ 0 )9%乙醇( 0 6 ̄ 、 C 5 沸点 9  ̄) 山梨酸钾 、 7C 、 甲醇等试剂 , 均为分析纯. 15 仪器 数显恒温水浴锅 H -( . H 6 国华电器有限公 司) 索 氏抽 提器 ; ; 电子天平 ; - 自动蒸汽灭菌锅 ( D 1型 北京发恩科贸有 限公 司) SX 10 ;P 一5 C型恒温恒湿箱 ( 上海博迅实验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 M X 10 — ; J -6 BZ霉菌培养箱 ( 海博 迅实验有限公司医疗设备 上 厂) S C 一F净化工作 台( ;W—J1 苏净集团安泰公司) 移液枪 ; ; 打孔器.

樟树枝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樟树枝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芝麻素,白色粉末,C20H18O6,MS m/z:354 (M+H,355)。1H NMR(400 MHz,CDCl3,TMS): δ3.05(2H,m,H-1α,H-5α),3.87(2H,dd, J=9.3,3.7 Hz,H-4ß,H-8ß),4.23(2H,dd,J=9.3, 6.8 Hz,H-4α,H-8α),4.71(2H,d,J=4.4 Hz, H-2ß,H-6ß),5.95(4H,s,2x-OCH2O),6.77 (2H,d,J=7.9 Hz,H-5’,H-5’’),6.80(2H, dd,J=7.9,1.5 Hz,H-6’,H-6’’),6.84(2H, d,J=1.2 Hz,H-2’,H-2’’);13C NMR:δ148.0 (C-3’,C-3’’),147.1(C-4’,C-4’’), 135.0(C-1’,C-1’’),119.4(C-6’, C-6’’),108.2(C-5’,C-5’’),106.5(C2’,C-2’’),101.1(-OCH2O-),85.6(C-2, C-6),71.7(C-4,C-8),54.3(C-1,C-5)。
江大学提供。培养于恒温培养箱(温度28~29℃,湿度 65%~80%)。 2 提取与分离
采用溶剂加热回流法对樟树枝叶进行了提取,将樟 树新鲜枝叶粉碎后晾干,称取8 kg干燥樟树粉用5倍试剂 量75%乙醇65℃提取三次,每次4 h,合并提取液,减压 浓缩后得到浸膏700 g。
取700 g樟树浸膏加5 L水制成悬浮液置于萃取器中, 加5 L乙酸乙酯搅拌,静置1 h后分层,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水相反复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相,减压浓缩成浸膏, 得到乙酸乙酯相粗提物180 g。经正相柱层析、HPLC等手段 分离到数种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组分,将这些活性组分进 一步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①,②,③,④。 3 结构鉴定

上海地区樟树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上海地区樟树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上海地区樟树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邓建玲;陆昭君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08(26)5
【摘要】黄化病是樟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可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绿化效果.本研究对上海市樟树黄化病的症状、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樟树黄化病主要是由于缺铁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质地太差,受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导致土壤碱化,影响铁离子的有效吸收;发病特点为冬春季节及幼树的黄化率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土壤改良为主,药液治疗为辅的防治对策,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治建议.
【总页数】3页(P732-734)
【作者】邓建玲;陆昭君
【作者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600;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1
【相关文献】
1.樟树黄化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J], 吴秀水
2.香樟树黄化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探析 [J], 刘冰
3.浅谈樟树黄化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 [J], 许英豪
4.城市樟树黄化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李瑾奕;张肃俊;秦飞;郑砚
5.上海地区樟树常见病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J], 周韦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营养液点滴法治疗香樟黄化病的研究
摘 要: 香樟黄化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
生长势很弱,甚至有些会枝干枯死。许多专家对其有过研究治疗,
如通过施加铁肥,调节土壤的ph值等方法来改善香樟黄化,但治
疗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效果都不是很明显。为此我们选用一种
新颖简便的方法,即化学营养液点滴法,通过点滴增加树体内有效
铁含量,来治疗香樟黄化病。
关键词: 香樟 黄化病 化学营养液点滴法
1.引言
香樟,常绿乔木,树形优美、冠大荫浓、散发独特香气、观赏
性强、对很多有毒气体有很好的抗性、寿命长等优点。80年代以来,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香樟作为园林绿化重要树种得到迅速推广
常用作城市行道树,但2000年以来许多地方出现不同程度黄化现
象,严重影响了香樟的生长,削弱了其作为行道树的优势。
香樟黄化病又称缺绿病,属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枝梢新叶
的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尤其主脉仍然保持绿化,黄绿相间现象十
分明显。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片由绿变黄、变薄,叶面有乳白
色斑点,叶脉也失去绿意,呈极淡的绿色。相继全叶发白,叶片局
部坏死,叶缘焦枯,叶片凋落;严重时,则枝梢枯顶,以至整株死
亡。黄化病开始多发生在香樟顶端,新叶比老叶严重,冬、春季比
夏季严重。
2.香樟黄化的原因
香樟是一种喜酸性苗木,若长期生长在偏碱性土壤中,就会影
响根系对铁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而且铁在植物体内直接或
间接地参与叶绿体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是铁氧还原蛋白和铁硫蛋
白的重要组分,并且还是呼吸酶的成分。在当植株体内缺铁时,叶
绿素不能合成,故叶片出现失绿黄化现象。
宿迁处于苏北地区,测得种植香樟的土壤中铁元素含量并不少,
但香樟还是出现了因缺铁而发生黄化的现象。经过进一步深入的试
验研究,发现土壤中的铁元素分为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并不是
所有的铁离子都能被植株吸收和利用,只有亚铁离子才能被植物体
吸收利用,参与叶绿体的合成和其他一些植物生理反应,三价铁离
子并不参与植物得生理反应。由于宿迁土壤的ph值大于7,呈碱性,
亚铁离子在碱性的环境下,就很容易会变成三价的铁离子沉淀,植
物无法吸收和利用,因此植物才会出现缺铁性黄化病。
3.解决香樟黄化的措施
知道了香樟之所以黄化是因为植物体内缺少亚铁离子,我们原
先的措施是给香樟施加硫酸亚铁的肥料,可是效果不明显,发现亚
铁离子很不稳定,在土壤中很快氧化成三价的铁离子,或在碱性的
土壤环境下,变成三价的铁离子沉淀,香樟仍不能吸收和利用。
经过研究,我们试验了用化学营养液点滴法,即将亚铁离子直
接运输到香樟的木质部中,减弱了亚铁离子与氧气和土壤的接触,
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实验部分
4.1材料与试剂
选取宿迁学院内两棵黄化程度差不多,种植的地点相近,树形
和树势相似的香樟树,即尽可能地避免土壤和其他一些因素对试验
结果的干扰。
配方:在购买到的已经配置好的植物营养液中,添加8%的硫酸
亚铁溶液,并用盐酸调整其ph值,使植物营养液的ph值为4~6。
4.2试验方法
然后在其中一棵香樟的主干选择适当位置钻一小孔,深至木质
部约4~5公分(对于不同的树径要灵活掌握),将针头插入,并将
连接针头的橡皮管内的空气排尽,保证营养液可以顺利流到香樟体
内。另外点滴时的天气情况对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应尽可能地选择
天气晴朗干燥的季节,因为这种情况下香樟的叶片蒸腾量比较大,
对营养液的吸收就会比较快,效果就会更明显。
4.3结果与讨论
4.3.1目测法对试验效果进行鉴定
每隔10d观察一下用化学营养液点滴的香樟树和参照树树叶的
黄化程度,实验观察期为90d。目测法的观察结果,用表1表示:
表1 进行化学营养液点滴的香樟树与参照树叶片黄化等级对比
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叶片黄化的程度,
将香樟黄化叶片分为6个级别,具体见表2:
表2 香樟叶片黄化分级标准
4.3.2结果与分析
经过90d的观察记录及与参照树的对比,可见用化学营养液点
滴法治疗香樟黄化病是有一定作用的,化学营养液里的亚铁离子在
微酸性的环境里比较稳定,而且也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是可以被
树体利用的有效铁,参与了叶绿体的合成,使香樟的叶片复绿。
5.结语
用化学营养液点滴法治疗香樟黄化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8%的
硫酸亚铁溶液效果比较好。但因为试验时间的限制,不能明确该方
法对香樟黄化的治疗效果的有效期,仍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实验研
究。
此外,影响香樟黄化有很多因素,如果只是一味地给香樟补充
亚铁离子,不仅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要迅速地治
疗香樟黄化病,还应结合香樟的土地条件,进一步进行土壤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根本的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重要的是适地栽树,栽种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树木,而不
能跟风随大流。
参考文献:
[1]李勇,周跃.树干注射法防治香樟黄化病的试验研究[j].江
苏农业科学,2011,39(5):167-168.
[2]周厚基,仝月澳.苹果树缺铁失绿研究的进展:ⅱ.铁逆境对
树体形态及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1988,21(4):
46-50.
[3]刘赟,韩浩章,王晓立.硫酸亚铁铵对香樟叶片黄化的影响
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36-37.
[4]卢红杰.泰州地区香樟黄化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
在农业科技,2011,6(2):188-190.
[5]施正发.黄化病的初步调查及防治试验[j].当代建设,2000,
4:43.
[6]于法展,李宝杰.徐州市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j].生
态科学,2006,25(5):454-458.
[7]陈超燕.香樟黄化病发生原因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d].合
肥:安徽农业大学,2005:40-41.
[8]李利敏,吴良观,马国瑞.喷施铁肥对黄化香樟树叶片营养
状况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4):368-373.
[9]吴秀水.樟树黄化病发生规律和防止对策[j].安徽农业科
学,2005(11):2040-2041.
[10]李利敏,吴良欢.香樟失绿黄化症的研究[j].土壤通报,
2009,29(1):158-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