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
关于水稻生产的研究

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从古至今是处于主导地位。
稻米的消费量在农产品之中处于首位,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以大米为主食的,民以食为天,所以稻米的消费需求特别大。
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最大。
位居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之首。
而且水稻分布范围很广,全国90%以上的省区市都有不同程度水稻种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南北方气候差异可以分成南方稻区和北方稻区,南方稻区面积达26 70万公顷左右,北方稻区面积330万公顷左右。
水稻的生产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近几亿农民的收入。
我国生产的稻米首先是作为口粮消费的,约占总数的85%以上,其次是用于饲料生产与食品加工。
我国约有19个省市区以米饭为主食消费,人口更达8亿以上,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所以稻米作为口粮消费的范围广,涉及人口多。
据有关专家测算,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稻米的需求逐渐增加到年稻谷总产量再增加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因此,水稻的生产和丰欠情况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水稻生产并非只为负责中国的粮食安全,并且还有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责任,增加稻民的收入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使命,是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中心任务之一。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粮食市场面临很大冲击。
世界贸易组织的绿色食品的高标准生产要求给国内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吉林省地处东北腹地,高纬度地区,是我国北方一季寒冷粳稻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和品质居北方稻区前列。
农民的技术水平高,有良好的水质、气候、土壤,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病虫害相对少。
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达13-16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出穗后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度,不易出现高温效应等有着天然生产优质稻谷的条件,是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质稻谷的主要生产地区。
200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优良品种介绍

200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优良品种介绍
王洁
【期刊名称】《中国稻米》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200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共组织17豫粳6号组、中作93组、金珠1号组、秋光组、吉玉粳组和长白9号组6个熟期组的区试及生产试验,供
试品种(组合)共计83个,来自北方稻区16个省(市、自治区)的48个农业科研与
良种繁育单位承担了试验,试验点次共78个。
经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区试年会讨论,有13个品种(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王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2005年北方稻区国家稻品种试验优良品种介绍 [J], 王洁;王生轩;韩勇
2.2002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优良品种介绍 [J], 王洁;冯瑞英
3.2001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优良品种 [J], 王洁;冯瑞英;袁龙江
4.2000年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优良品种介绍 [J], 王洁;冯瑞英;王淑敏;袁龙江
5.1999年全国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优良品种介绍 [J], 王洁;冯瑞英;王淑敏;袁龙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2003品种审定公告(水稻、玉米)

2003年国家审定品种公告(部分)稻津优2003 国审稻2003076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341A×97-77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8.7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7天。
株高118.8厘米,根系发达,株型紧凑,茎杆坚硬,抗倒伏,主茎叶片数18个,剑叶挺直短厚,粒椭圆型,稃尖杆黄色,无芒。
每亩有效穗22.9万株,每穗总粒数207.9粒,结实率63.5%,千粒重25.8克。
抗性:苗瘟3级,穗颈瘟3级,叶瘟3级。
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2.3%,垩白米率30%,垩白度6.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9%。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6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2.7%(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629.3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7.3%(极显著)。
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40公斤,秧龄45天左右;2、合理稀植:大田栽插规格为30×15厘米,每穴插2~3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亩氮素用量15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锌肥。
水浆管理要做到浅水栽秧,深水缓苗,浅水分蘖,每亩总茎数达30万时晒田,以后浅水勤灌,灌浆期实行间歇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穗茎瘟、稻曲病和三化螟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中抗稻瘟病。
米质中等。
适宜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中部、北部沿海地区作一季春稻种植。
津优29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77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早花二A×超优一号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0.9天,与对照中作93相仿。
北稻24水稻品种简介

北稻24水稻品种简介
北稻2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一种中稻新品种。
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其稻米质量优良,稳产性强,被
誉为“优质中矮杆水稻品种”。
北稻24具有中等生育期,矮秆性,耐倒伏、抗倒伏、抗风稻和
抗寒性等特点,适宜于种植密度较大的种植方式。
其生育期为120-125天左右,每亩产量在600-700公斤之间,稻米颗粒饱满,米质松软,食味香甜。
该品种的耐逆性较强,适应性广,不仅适合北方地区种植,还能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
同时,北稻24对氮肥的利用率较高,能有
效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对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贡献。
总的来说,北稻24是一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 1 -。
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旱稻优良品种简介

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旱稻优良品种简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我国旱稻育种及种植现状近年来旱稻育种、试种、示范、产业化工作得到国家和各省高度重视,我国旱稻品种综合性状的遗传改良已取得突破,尤其对旱稻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综合性状的改良进展很快,其产量和品质已逼近水稻。
我国旱稻广泛分布于西南山区、南方丘陵、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广大地区。
目前种植面积虽只有约500万亩,但正在稳步快速发展。
2000年国家旱稻区域试验启动,大大加快了我国旱稻品种培育与应用步伐。
据统计,自1986~2005年的二十年间我国共有58个不同旱稻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这些品种或品系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山西、辽宁、吉林等地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了试种示范,产量一般达到5000-6000kg/hm2,高产7500 kg/hm2以上,是世界陆稻平均产量水平的1-2倍。
二我省旱稻育种及种植现状安徽省在旱稻育种方面一直较为薄弱,近年来也没有大的进展,除了安徽省绿色食品所选育的“绿旱1号”外,基本没有其它替代品种。
“绿旱1号”近年来在安徽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实施“以旱稻除草剂带动全省旱稻发展”的项目以来,该品种小有影响。
“绿旱1号”的优点是产量较高,水旱田两用;缺点是口感差,高感病虫害等。
农民要求种植好的品种。
目前旱稻发展势头强劲,单一品种不能满足农民选择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还易导致重要病虫害大流行。
必须尽快筛选出优良的替代品种或品种多样性才能降低种植风险和促进旱稻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
为此,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多年来征集全国近40个品种(目前国审旱稻品种58个)进行适应性筛选研究,已经选择到产量高、高抗病虫害、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口感好的旱稻品种(系)8个,其中有粳稻、粳糯、香稻、籼稻、杂交稻等。
2008年在霍邱县、五河县、阜南县、等地进行扩繁,目前各个品种长势良好。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金优974株两优02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两优293准两优527湘华优7号Ⅱ优93Ⅱ优58陆两优106Ⅱ优416Y两优1号丰源优326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9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金优284新香优315中优218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岳优360K优451丰源优272T优207丰源优299九优207培两优981中优117T优259T优180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
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
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
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
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
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
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
南方水稻一年几熟,南方水稻品种有哪些

南方水稻一年几熟,南方水稻品种有哪些南方水稻通常为1年1熟,或1年2熟,部分地方可达到1年3熟。
湖南地区,水稻的熟制通常为1年1熟,江苏南部,水稻的熟制通常为1年2熟(而苏中及淮北地区则为1年1熟),海南地区,水稻的熟制通常为1年3熟。
南方地区的水稻播种时间,早稻一般为3-4月份,中稻一般为4-5月份,晚稻一般为6月份中下旬。
一、南方水稻一年几熟1、南方水稻的熟制(1)南方水稻一般为1年1熟,或1年2熟,少部分地区可达到1年3熟。
(2)湖南地区,水稻一般为1年1熟;江苏南部,水稻一般为1年2熟(苏中及淮北地区则为1年1熟);海南地区,水稻一般为1年3熟。
2、南方水稻的播种时间和收获时间(1)播种时间①早稻:一般为3-4月份播种,大多在清明前后进行。
②中稻:一般为4-5月份播种,1年通常只种植1季。
③晚稻:一般在6月份中下旬播种,早稻收割后就要插秧。
(2)收获时间①若在4月份中旬育苗,一般在8月份初即可收获,第2季水稻可一边收获一边插秧。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若种植的早稻是在4月份中旬播种、5月份初插秧,则到了7月份下旬即可收获,收获后可立即种植晚稻,种植工作需在立秋前结束,到了10月份下旬至11月份即可收获。
二、南方水稻品种有哪些南方水稻品种有野香优系列、美香占2号、嘉丰优2号、隆晶系列等。
1、野香优系列(1)主要有野香优莉丝、野香优航1573、野香优2号等优质杂交香稻品种,近年来这些品种的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较快,可按照优质抗倒栽培技术进行种植。
(2)野香优系列的缺点为抗倒性较差,多雨、多台风的年份容易发生倒伏的情况,不过2019年江西审定的“野香优航1573”在抗倒性、出米率这方面有较大提升。
2、美香占2号(1)该品种属于广东丝苗米认定品种,曾2次获评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在常规种植的情况下,亩产一般为800-1000斤左右/亩。
(2)该品种的米质较好,是用来生产高端大米的适宜选择,适合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开展绿色、有机水稻订单种植。
盘锦水稻品种简介

盘锦水稻品种简介辽星1号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所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202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品种特征特性1、株型: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
根系发达,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较强,分蘖盛期前,顶叶拉的较长、略披,分蘖盛期后,叶片挺直,与茎秆夹角适宜,株型紧凑,主茎16片叶,剑叶长度为24cm,剑叶宽1.8cm。
半松散穗型,稀少芒,穗长18-20cm,颖壳黄褐色,穗顶部有芒。
出穗期及成熟期穗位不太整齐,平均每穗140粒左右,结实率89.0%,千粒重24.5g株高100-105cm,活秆成熟不早衰。
2、生育期: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158天,通常4月上旬收割,5月上、中旬育苗,8月上旬出来穗,9月末明朗。
3、抗逆性: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生育后期活秆成熟,不早衰,耐肥抗倒性强。
经省内及沈阳农大抗性鉴定,抗稻瘟病为r级。
抗稻曲病、白叶枯病。
4、米质:稻米主要品质指标:糙米率82.0%,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5.6%,粒长5.0mm,长宽比1.9,垩白率2%,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7.3%,蛋白质8.5%。
米质检验结果达国家优质米2级水平。
二、产量整体表现2021-2021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642.03kg/亩和640.56kg/亩,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3.25%和12.95%,2021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14.44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10.31%。
产量一般为650-700kg/亩,高产田可达800kg/亩以上。
三、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苗:收割前种子必须严苛消毒,用乙年灵、施保克、杀虫双、菌虫清等药剂融合乙年时对种子展开消毒,以免恶苗病、干尖线虫出现。
播种量每平方米干籽150-200g,播种后尽早通风炼苗,避免立枯病出现。
2、合理稀植: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于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以9×4寸为宜,每穴插3-4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新品种筛选试验汇总总结
一、试验概况
(一)试验目的
鉴定评价中籼迟熟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的生育期、稳定性、丰产性、抗性、米质及其它重要特性表现,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选拔参试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试验点
参试品种70个,均为杂交稻,以丰两优四号作对照(CK),详见附表1。
试验点6个,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江苏6个省,详见附表2。
(三)试验设计和特性鉴定
1、试验设计:试验种子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统一编号后分发至各试验点。
70个参试品种分A、B两组进行试验,每组各35个。
每组均设4次对照(丰两优四号)。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6.67m2(0.01亩)。
试验四周设置3行以上保护行,种植对应小区品种,成熟时割除试验田四周后计实收小区稻谷产量。
参试品种的产量取2次重复的平均值,对照品种的产量取4次对照(每次对照取2次重复的平均值)的平均值,参试品种与组内4次对照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本试验不查苗、不考种,田间记载试验基本情况、稳定性、生育期、抗性等基本表现。
2、栽培管理:各试验点均根据当地大田生产习惯确定播种期、移栽期及行株距、每穴苗数。
施肥水平中等偏上。
防治虫害不防治病害(纹枯病除外)。
3、抗性鉴定: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由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由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鉴定。
鉴定用种子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统一编号后提供给鉴定单位。
稻瘟病鉴定采用苗期人工接菌鉴定和病区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评价指标为叶瘟(级)、穗瘟发病率及级别、穗瘟损失率及级别;白叶枯病鉴定采用大田剑叶接菌鉴定,分级评价。
4、米质检测:由江西省抚州市农科所试验点在试验结束后统一提供样品,中国水稻研究所米质测试中心负责检测。
二、结果分析
(一)产量
根据汇总结果,参试品种整体产量水平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当。
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的品种有31个,占44.3%,其中平均增产3%以上并且增产试验点超过一半(4-6个点)的品种有内6优928、隆两优448、青两优116、Y两优85、C两优华占、苏两优585、明两优6号、两优1882、Y两优22、亿两优8号、徽两优5号、新两优998、Y两优2008、深两优862、深两优814、620S/丙4114、浙辐两优11-18、两优广1261、C两优4418等19个。
详见附表3。
(二)生育期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差异较大。
根据汇总结果,天优413全生育期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达12天。
青两优116、七桂优306、两优126、天丰优淦3号、Y58S/P35、Y 两优898、Y两优22等品种明显早熟、全生育期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7.1-13.5天。
其他品种生育期适中。
详见附表3。
(三)抗性
1、稻瘟病:根据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结果,多数品种对稻瘟病具有基本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小于或等于6.0级的品种有福两优1号、天丰优淦3号等49个,占70.0%,但无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小于或等于2.0级。
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大于或等于7.0级的品种有内6优928、C两优华占等15个。
详见附表3。
2、白叶枯病:根据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鉴定结果,多数参试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尚可,其中荆两优78、泰优909为抗,中抗品种有隆两优448、徽两优5号等14个,占20.0%;中感品种24个,占34.3%。
详见附表3。
(四)米质
根据中国水稻所米质测试中心检测结果,以国标《优质稻谷》中品种品质指标衡量,近半数品种米质优良,米质优或较优的品种有29个,占41.4%,其中620S/丙4114、徽两优5号达到优质3级标准。
对照丰两优四号米质较优。
详见附表3。
三、选拔标准与选拔结果
(一)标准确定原则:参照区试品种评价标准,鉴于筛选试验点较少、试验设计相对简化等因素,基本条件适当放宽,选拔标准适当从严。
(二)入选区试品种基本条件
1、生育期:全生育期长于对照丰两优四号≤6天;
2、稻瘟病抗性:综合抗性指数≤7.0级。
(三)入选区试品种标准
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并达到下列标准之一:
1、高产类型:平均产量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并且增产试验点超过一半(4-6个点)。
2、抗病类型:抗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0级);平均产量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并且增产试验点达到一半(3-6个点)。
3、优质类型:米质达到国标优质3级以上;平均产量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并且增产试验点达到一半(3-6个点)。
(四)入选品种
根据试验汇总结果(表3),比照上述条件和标准,下列品种入选2012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
隆两优448、Y两优85、苏两优585、明两优6号、两优1882、Y两优22、亿两优8号、徽两优5号、新两优998、Y两优2008、深两优862、深两优814、620S/丙4114、浙辐两优11-18、两优广1261、C两优4418,共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