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海洋平台发展综述
深海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深海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深海是指海洋深度大于200米的海域,在深海中具有广泛且重要的资源,如矿产、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人类对能源和资源需求的增加,深海开发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深海开发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深海开发技术现状1.深海采矿技术深海采矿技术是指在深海中的矿床中进行采矿作业的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采矿技术是深海黑色金属沉积物探矿和采矿技术,其采用箱采、暴露、深海淤泥水、水冲、挖掘机操作等方式进行装载、运输和卸载。
在深海黑色金属沉积物探矿和采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深海泥沙层厚度较大,含水量较大,泥沙结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深海油气开采技术深海油气开采技术是指在深海中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作业的技术。
深海油气开采技术保证了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两大核心利益。
目前,深海油气开采技术主要采用钻井技术进行作业。
目前已经在深海中实施了多个海底油井,部分油井的水深达到了3000米以上。
目前,钻井深度已经达到了4000米左右。
3.深海渔业技术深海渔业技术是指在深海中进行捕捞作业的技术。
深海中拥有大量的珍稀鱼类和海洋生物,如深海鲨鱼、深海浅水区等。
深海渔业技术主要通过实现深海渔业物种特有的高压、高温、高压、高盐环境下的灵活性和生物力学适应性,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的品质和效率。
二、深海开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大型海洋平台和装备的开发未来深海开发的趋势是技术设备的进一步升级,特别是大型海洋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在深水区域的连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深海开采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外,深海作业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也将成为未来深海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满足深海开发不断增长的需求。
2.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展未来深海开发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展,这需要建立海洋科学研究平台,整合各学科资源,形成深海开发的综合研究体系,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深海资源开发的科学性,以保证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深海海洋平台发展综述

SeaStar的平台主体取消了传统类型TLP的4柱式结 构,仅在甲板和浮筒间使用一个圆柱体结构,称为中央 柱。中央柱垂直穿过水面,上端支撑平台甲板,下端与 的三根截面为矩形的浮筒相连接。三根浮筒成辐射状沿 中央柱法线向外延伸,彼此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120°, 在末端与张力腿系统连接。1998年, 名为“ Morpeth”的
传统的张力腿平台的平台本体投影呈矩形,通过四 根圆柱形的立柱(Hotton平台为六根)来连接平台的上 体和下体,立柱的位置在矩形的四个角上。浮箱首尾与 各立柱相接, 形成环状结构。张力腿由4组相互平行的筋 腱组成,上端固定在浮箱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处,下端与 海底基础相连。有时候为了增加平台系统的侧向刚度, 还会安装斜线系泊索系统[11],作为垂直张力腿系统的辅 助。海底基础将平台固定入位,主要有桩基础和重力式 基础两种形式[12]。
截至2000年,世界上11座TLP平台中的9座是传统型 TLP平台。2000年以后建造的张力腿平台则以第二代张力 腿平台为主,传统型的张力腿平台仅在2001年建造了一 座。可见2000年以后第二代TLP平台基本上取代了传统 的TLP成为TLP平台的主流。从张力腿平台的分布来看, 美国墨西哥湾是张力腿平台最集中的地方,共16座,其 余分布在欧洲(3座)、西非海域(4座)以及亚洲(1 座)。实践证明,TLP平台在深海作业具有运动性能好、 抗恶劣环境作用能力强以及造价低等优点,因而,TLP平 台得以蓬勃发展[16]。学者们不断地对张力腿平台进行着 理论研究和改进,提出了悬式TLP平台、混合平台 [17]以及 近海小型TLP平台[18]等有建设性的概念。目前国内对TLP 平台的研究集中在平台的波浪荷载及响应[19-22]、平台的 振动控制以及对轻型TLP平台的研究等方面。 2.3 Spar平台
深海平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深海平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背景知识随着地球陆地上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日益浅少,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海洋。
如大阳、月球引力作用形成的潮汐能、深海中的锰结核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储量极其丰富,且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
目前已探明的世界海洋石油储量的80%以上在水深500m以内, 而全部海洋面积的90%以上水深在200~6000m 之间,因而大量的海域面积有待探明。
此外,世界上除了少数海域以外,大部分地区的近海油气资源已日趋减少,向深海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深海平台技术已成为国际海洋工程界的一个热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新的深海平台结构不断涌现。
世界上主要海洋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相继制定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出了“海洋是能源之源、立国之本”、“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等政策。
我国拥有300 万km2 的海疆,深海油气资源以及其他海洋资源储量十分丰富。
然而,目前我们国家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在200m水深以下的海域,深海平台技术的开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面临世界各国对人类共同拥有的深海资源激烈竞争的形势下,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深海平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密切关注国际上深海平台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发展,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并力争参与到国际深海平的设计建造中去,已逐步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这对我国未来深海资源的开发和我国海洋工程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国外深海平台技术的研究现状1、张力腿平台1984 年世界上第一座张力腿平台由CONOCO 公司建造,并正式安装在欧洲北海的Hutton 油田。
此后,张力腿平台获得了迅速发展。
最近投入使用的URSA 张力腿平台的工作水深已达1250m。
目前海洋工程界正不断对张力腿平台的新型式进行探索, 以适应不同海上作业条件要求。
例如浮力塔平台技术的研究。
这种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将平台的浮体置于水面以下超过150 英尺,使得平台在升沉方向的大部分流体动力和95% 的纵荡的流体动力被消除; (2)通过调整压载使整个平台的重心位于浮心之下,以保证平台有足够的稳性; (3)采用垂直的拉索和斜拉索组合的系泊系统,以提高平台在台风和循环海流作用下的系泊有效性和系泊系统安全性; (4)平台在六个自由度上的固有周期均大于30s,从而可避开波浪能量集中的频率范围; (5)浮体的底部面积很大, 有利于平台浅水拖航或用重大件潜水起重船进行干运; (6)平台(包括大型浮体、垂直桁架和甲板)可整体建造、运输和安装。
海洋平台

海洋平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荆永良引言海洋平台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利用的发展,以及工程设施的大量兴建,对人类文明的演化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正文1、海洋平台技术概述海洋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科技系统工程,而主要针对海洋石油开采而言的海洋工程装备包括油气钻采平台、油气存储设施、海上工程船舶等。
这其中的海洋平台是集油田勘测、油气处理、发电、供热、原油产品储存和运输、人员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工程装备,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
海洋平台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特别是与陆地采油设备相比,它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和恶劣,台风、海浪、海流、海冰和潮汐还有海底地震对平台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由于环境腐蚀、海生物附着、地基土冲刷和基础动力软化、构件材料老化、缺陷损伤扩大以及疲劳损伤累积等因素都将导致平台结构构件和整体抗力逐渐衰减,影响平台结构的服役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海洋平台的设计与制造只有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整体提高与进步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2、海洋平台的类型分类(1)、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与移动式两大类(如图)(2)、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钻井平台、生产平台、生活平台、储油平台、近海平台等。
3、海洋平台的发展及现状3.1国内海洋平台的发展及现状我国海洋工业开始于60 年代末期,最早的海洋石油开发起步于渤海湾地区,该地区典型水深约为20 m。
到了80 年代末期,在南中国海的联合勘探和生产开始在100 m 左右水深的范围内进行,直到现在,我国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还没能突破400 m 水深。
近年来,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以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依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能源开发的重视和原油价格的飚升,更是极大拉动了国内海上平台设备制造业的需求和发展。
我国目前已具有设计和建造浅海固定式采油平台的能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设计建造水深5 m 以内的固定式采油平台40 多座,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建成5 m 以内的固定式采油平台10 余座。
海洋平台的发展趋势及用钢情况分析

海洋平台的发展趋势及用钢情况分析介绍了目前海洋平台装置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目前制约国内海洋平台发展的平台用钢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人类在开发与利用海洋活动中形成了海洋产业,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海洋平台装置,这些装置主要用于资源勘探、采油作业、海上施工、海上运输、海上潜水作业、生活服务、海上抢险救助和海洋调查等。
海洋油气是国家重要能源,海洋油气开发的旺盛投资为海洋油气工程装置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也成为造船业利润的新增长点。
在世界海洋产业中,油气生产给人们带来了巨额财富,在荒漠或海滩下造就了一批石油富国。
目前,世界海洋油气工程装置的投资占整个海洋工程装备投资的70%以上。
1、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种类及特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类型很多,大体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2类。
固定式钻井平台包括桩基(导管架)式和重力式;移动式钻井平台包括坐底式、自升式、半潜式和钻井船。
海洋平台用钢级别绝大部分为EH36及以上级别。
1.1固定式钻井平台的特点及应用目前,深海石油开发成为关注的热点,浮式生产储存卸货平台(FPSO)因其独特优点而备受世界石油公司青睐,并开始大规模的应用。
世界主要船级社如DNV、ABS、BV和LR等也积极推出了FPSO的专用规范及相关的指导性文件,FPSO的规模与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进入2l世纪后,FPSO被重新定位,将其划人海洋工程的范畴,而且有了确切的定义,即:集油气处理、发电、供热、原油产品储存和外输、人员居住于一体的,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投入、高回报的综合性海洋工程。
浮式生产储油轮、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submersible Platform-SE-MI)和竖筒式生产平台(SPAR)被誉为当今海洋石油开发中非常重要、也是最有应用前景的3大装置,成为世界海上油田开发的主流方式。
FPSO更是世界海洋石油开发装备中最耀眼的“明星”。
1.2移动式钻井平台的特点及应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为常用移动式钻井平台。
海洋平台发展与展望

海洋平台发展与展望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能量。
为了探索和利用这片广阔的领域,人类不断创新和发展海洋平台技术。
海洋平台作为在海洋中进行各类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对海洋认知和掌控能力的逐步提升。
早期的海洋平台主要是固定式的,它们建在浅海区域,结构相对简单。
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平台的类型逐渐多样化,从固定式发展到了半固定式和移动式。
固定式平台通常由钢质导管架和上部模块组成,通过打入海底的桩腿来支撑整个结构的重量。
这种平台适用于较浅的海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一旦建成,位置就很难改变。
半固定式平台则结合了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的特点,常见的有张力腿平台和立柱式平台。
张力腿平台通过张力腿将平台固定在海底,能够适应一定的水深和海洋环境变化;立柱式平台则依靠巨大的立柱和浮筒来保持稳定。
移动式平台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包括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钻井船等。
自升式平台通过桩腿升降来实现工作和移动状态的切换,适合在不同的浅海区域作业。
半潜式平台可以通过调整压载水舱的水量来改变吃水深度和浮态,在深海作业中表现出色。
钻井船则是专门用于钻井作业的移动平台,能够快速移动到指定地点进行钻探。
海洋平台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类型的多样化上,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从最初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逐渐扩展到了海洋风力发电、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方面,海洋平台的技术进步使得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先进的钻井技术、水下生产系统和油气输送设施,大大提高了油气的产量和采收率。
海洋风力发电平台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
与陆地风力发电相比,海洋风力更加稳定且强劲,但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更高。
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海洋风力发电平台的设计和技术不断创新,从单桩基础到导管架基础,再到浮式基础,为大规模开发海洋风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海洋渔业养殖平台的出现为解决全球渔业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世界海洋平台及其建造现状和发展前景综述

世界海洋平台及其建造现状和发展前景综述0 引言21世纪是真正的海洋世纪。
陆地上的资源日渐枯竭,资源开发逐渐转向海洋,尤其是深海勘探和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
近几十年来,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尤为迅速,人类全面认识和利用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海洋资源勘探和开采业的发展,加大了各国能源部门对海洋油气钻采设备的需求,同时也使得海洋工程及装备制造业在船舶工业中的份额不断增加,海洋工程及装备和其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船舶工业的重要指标。
1 总体概述海洋平台结构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基础性设施,是海上生产作业和生活的基地。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事业的发展,各类海洋平台也随之应运而生。
自第一座钢质海洋石油开采平台于1947年在墨西哥Couissana 海域建成以来,世界上已建造近6000座海洋石油开采平台。
海洋平台的大致分类如下:据统计,自升式平台由于自身独有的特点(平台主体可以沿桩腿垂直升降),在浅海资源勘探和开发装备中仍占据较大比例。
截止到2001年3月,全球已经投入使用419座自升式平台和232座浮动式平台。
据美国统计,2001年至2007年,全世界投入海洋油气开发的项目将达到434个,其中水深大于500米的深水项目占到了48%,水深大于1200米的超水深项目占到了22%。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由浅海逐渐转向深海以及超深海,适应于深水勘探和开采的钻探船以及半潜式平台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相关数据见表1)。
⎪⎪⎪⎪⎪⎩⎪⎪⎪⎪⎪⎨⎧⎪⎪⎩⎪⎪⎨⎧⎪⎪⎩⎪⎪⎨⎧半潜式平台钻井船自升式平台坐底式平台移动式平台)牵索塔式平台(顺应式张力腿式平台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钢质导管架式平台固定式平台海洋平台Submersibles(座底式平台)7 0 7Drilling Barges(钻探驳船)51 0 51Totals661 101 762 随着生产向深海的不断进入,海洋油气资源浮式生产系统市场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大。
海洋平台简介

浮筒式平台
以浮筒为支撑,上部结构 可随海浪自由浮动,适用 于深水海域。
自升式平台
由船体和桩腿组成,桩腿 可随海床高低调整,适用 于各种海洋环境。
半潜式海洋平台
半潜式钻井平台
可进行海上钻井作业的平台,适 用于深海作业。
半潜式生产平台
可进行海上生产作业的平台,适 用于各种海洋环境。
特殊类型海洋平台
Spar平台
3
复合式海洋平台
结合固定式和浮动式海洋平台的结构特点而设计 的海洋平台,如锚链-桩基复合平台等。
海洋平台的组成部件
平台甲板
固定式和浮动式海洋平台上部 结构,用于安装和支撑油气生 产设备、生活设施等。
定位系统
确保海洋平台在海上安全定位 的系统,包括锚链、桩基等。
平台基础
固定式海洋平台的下部结构, 包括导管架、重力式平台的墙 身等。
03
平台可靠性
海洋平台的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如
何提高平台的可靠性,以减少故障和维护需求,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
海洋平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海洋平台的设计和建造将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例如,使 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平台设计和模拟,以及使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平台监控和维护 。
。
海洋平台的建设可以降低海上油 气开发的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可以减少对陆地设施的依赖
。
海洋平台在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具 体应用包括固定式、浮动式和半 潜式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
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海洋平台在科研、观测、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01
海洋平台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包括 海洋环境观测、气象观测、地球 物理探测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了 重要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传统的海洋平 台多为 固定 式 ,自重和造价随水深的 21半潜式平台 . 加大而大幅度地增加 ,其工作水深一般不超过5 0 0 m,不
16 年 ,经过对 坐底式 钻井平 台 “ 92 蓝水 1 ( le 号 Bu
能适应深海环境 。对于深海石油的勘探和开采 ,主要使 Wa r o ) t . ”的改装 ,诞生 了世界上第一座半潜式钻井 eN 1
Re iw n t eDe eo m e to e a e fs r a f r v e o h v l p n fDe p W t rOf ho ePl to m
ZHOU n i S Ze we , UN h m i Su n
( o t hn ies yo c n lg u n z o 6 0) S uhC i a Unv ri f e h o o yG a g h u5 0 4 t T 1
1 引言
要用于钻井 ,又称 为半潜式钻井平台 ;1砰 台和Sa平 ] L pr
目前 ,对海 洋石 油资源 的调 查 、勘探工 作不 断扩 台则多用于油气的开采 。 目前世界钻井平 台工作水深记 8m 1 0 0 0 2 0 2 0 ] 大 ,也不断地由浅海 向深海发展。根据 国际上流行的浅 录为3 4 (0 0英尺 ),钻井深度超过1 0 -,
Absr t t ac :Thi a e e i wst e e o me ta u r n on ii n fd e t ro s or af tn,ncu n sp p rr v e d v l p n ndc re tc d to so e pwa e f h eplto i i l di g he
国首次 自主设计 、建造 的第六代 半潜 式钻井 平 台 “ 海 海底基础相连。有时候 为了增加平台系统的侧 向刚度 , 1 “ 洋石油9 1 8 ”下水。该平台 自重3 7 0 0t 14m,宽7 还会安装斜线系泊索系统[ ,作 为垂直 张力腿 系统 的辅 6 ,长 1 9
m ,
采用D 3 P 动力定位 ,工作水深3 0 0m,钻井深度超过 助 。海底基础将平台固定人位 ,主要有桩基 础和重力式 0
d i i af r s TLP n a l to r r uia l re pl iai i n d e tr By c n r s . h rl ng plt m . l o a d Sp rp a f rnsa e s t b e f x o tton ofo li e p wa e . o ta t t e TLP o i r u t b e f he So t smo e s ia l ort u h Chi a Se i a d g sd v l me t Fi a l t i a e x mi e h os c u u e n a o l n a e eop n . n l y, h s p p re a n st e pr pe tf t r
在生存 海洋环境下 的运动响应较大 ,最大水平 位移达到 伸式张力腿平台 )。
了工作水深 的1%,垂荡运动超过+ 0 8 1 m,横摇和纵摇运 油树 ,一般用作钻井平台。
传统 的张力腿平 台的平 台本体投影呈矩形 ,通过 四 体和下体 ,立柱 的位置在矩形 的四个 角上 。浮箱首尾与
台 ),它们都是浮式平 台,没有连接平 台与海底的桁架 平 台。这个时期建造 的平 台,作 业水深 只有9 — 8 0 10m,
结构 ,仅依靠 自身的浮力来支撑其上部 的重量 ,并使用 目前基本上都 已经退役 。随后在七十年代 中期和八十年
系泊 系统 以及螺旋桨的动力来来对平 台进行定位 。这类 代初期 ,半潜式平台的数量迅速增加 ,这两个 时期 的半
和连接下浮体与上层 平台的立柱 。下浮体沉没于水面之 动 ( 横摇 、纵摇 、垂荡 ) 则近似 刚性 。平面 内的运动周
下较深处 ,以减小波浪力的作用 ,上层平台高 出水面一 期较高,一般为12mn ~ i,高于波浪周期 ;平 面外 的的运
定 的高度 ,以避免波浪的冲击 。上层平台与下 浮体之 间 动周期较短 ,为2 4s ,其频率要低于波浪周期 。ⅡP  ̄ 1 _ 叫 平 使用立柱来连接 ,立柱的数 目一般为4 至8 ,截面积 台的这种结构特点 ,可 以避免结构和波浪的主频率发生 个 个 较小。这样使平 台具有小水线面 、较大的固有周期 的特 共振 ,有着优 良的动力性能。由于其平面外 的运动近似 点 ,在波浪 中的运动就会大 为减小 ,具有出色 的深海钻 于刚性 ,横摇 、纵摇 、垂荡的运动 幅度都 比较小 ,可以 井性能。半潜式平 台的六个 自由度都为顺应式 ,运动 的 非常方便地安装干式采油树系统 ,因而1 平台非常适合 fP 1 周期较大 ,大于波浪常见的周期 。一般情况下 ,垂荡周 用作采油平 台。根据本体结构 的不同 ,T P 台可以分 L平
业水深达1 0— 0 02 0 0 0 m,钻井深度达到914m 4 。二十一 柱。上体位于水面以上 ,为工作 区域 ,平台下体 在水 面
世纪初至今 ,相继诞 生了第五代和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 以下 ,为平 台提供浮力。浮体产生远大于结构 自重的浮
台 。这一时期 的半潜式平 台除了作业和钻井水深 的增加 力 ,超过 总重力 的那部分浮力称为剩余浮力 。剩余浮力
动超过± 。由于其运动的位移较大 ,只能采 用湿式采 根 圆柱形 的立柱 ( o o平 台为六根 ) 连接平台 的上 7 0 f H tn t 来
Hale Waihona Puke 据 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 上共 有半潜式平 台约2 0 各立柱相接, 0 形成环状结构 。张力腿 由4 组相互平行 的筋
座 ,主要分布于北海 、墨西哥湾以及 巴西 。2 1年 ,中 腱组成 ,上端固定在浮箱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处 ,下端与 00
d v l p n f e p wae fs o ep a f r . e eo me t e t r o d 0 h r lt m o
Ke y wor : e t ro s o ep af r ;S mis me sbl TLP;S r ds De p Wae f h r l to m e .ub ri e; pa
Cons r ton T hnis tuc i oc c
国瞳固
深海海洋平 台发展综述
周振 威 。孙树 民
( 华南理工 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 ,广州 5 0 4 1 6 0)
摘 要 :本文 综述 了深 海海 洋平 台的发 展 历程及 现 状, 深海 海平 台包 括半潜 式平 台、T P 台以及 S a L平 pr 平 台,半潜式平 台只能使用湿井 口,多为钻井平台。T P 台 ̄ S a平台都适合用作深海采油平台,通过对 L 平 v pr 比,认 T P L 平台更为适合 中国南海海域的油气开发。最后对深海平 台未来的发展进行 了展望。 关 键 词 : 深海海 洋平 台; 半潜 式平 台;T P 台; S a平 台 L平 pr
用移动式和顺应式平 台。深海海洋平 台的类型主要有半 平 台 ,并于 当年在墨西哥湾投入 了使用 。从第一座半潜 潜式平 台、ⅡP 平台 ( “ es n e P tr 即 T ni Lg l om”的缩写 , o a f 式平 台的诞生到现在 ,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 。二十世纪
中文名称 为张 力腿平 台 )以及S a平 台 ( pr 即单 柱式平 6 年代共建造 了大约3 座半潜式平台 ,为第一代半潜式 0 0
收稿 日期 :2 1— 4 1 0 20—5
图瞳嘲
Cons r ton T tuc i ech cs ni
深度 以7 2 为主。第 四代半潜式平台出现于二十世纪 0m 6
台由平台本体 、张力腿 系统以及锚 固基础三个 8年代末和9 年代 ,作业水深和钻井水深继续增加 ,作 部分组成 ,平 台本体包 括上体 、下体和连接上下体的立 0 0
以外 ,还使用 了动力定位 ,更加优化的平台结构 ,配备 由垂直系于海底和平台之间的筋 J 来平衡 ,它让筋腱时 了 自动化作业设备 ,能够适应极其恶劣的海洋环境 。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结 构主要包括下浮体 、上层平台 刻处于受拉 紧绷 的状态 ,巨大 的预张力使得平台在平 面 内的运动 ( 横荡 、纵荡 、首摇 ) 为顺应性 ,平面外的运
期为2~ 0s 0 5 ,横摇和纵摇周期为3~ 0s 0 6 ,纵荡 、横荡 以 为两代 ,第一代 为传统的Ⅱ 平台,第二代T P 台包括 L平 及首摇 的周期都大于 108卅。一座深海半潜式钻井平 台 mn L 和E L 即 “ x ne Tni L g l o i 0 3 1 iT P T P( i E t dd es n e Pa r ”,延 e o f n
s mis b e sb e p a f r l T P a d S a l t r . e i u me sb e p a f r c n o l s twe l . s y f r e .u m r i l l t i , L n p rp af m S m — b r i l l t m a n y u e we l mo t o o l o s o s l
了深海海洋开发的主要平 台类型 。其 中 ,半潜式平 台主 7 2 0m;第三代平 台作业水深达 g4 0 1 0 6 ] 15 — 0m,钻井 5
作 者简介 :周振威 ( 9 7 1 8 一), 男,硕 士研 究 生
孙树 民 ( 9 9 1 6 一), 男,副教授 ,博士,从 事结构 振动控 制研 究
mnT P i L ,即为一种小型的T P i L 平台。但它并不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