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机理研究进展
SBS改性沥青老化研究现状综述

的影响,来评价改性剂分解对改性沥青的性能影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3— 2 9 。 作者简介 :曹青 霞,女 ,1 9 8 8年 出生 ,甘肃陇西 人 ,硕士 研究 生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路 面 材 料 的改 性。 E—m a i l :
1 老化 S B S改性 沥 青的研 究
1 9 5 9年 首 次 由 加 利 福 尼 亚 公 路 分 局 提 出 ,1 9 7 0 年 ,A S T M将 R T F O T作为标 准试 验方 法 。 X i a o h u L u 等通 过红 外光 谱研 究 发现 ,S B S 虽然 不 能 阻 止 沥青 老 化 过 程 中羰 基 的生 成 ,但 是 ,老化 后改 性 沥 青 的流 变 性 能 优于 基 质 沥青 。
no
表 明 :S B S改性 沥青 的老化 是 由基 质 沥青 的氧 化
硬化和 S B S老 化 降 解 共 同 作 用 的 结 果 。 从 艳 丽 采用 T F O T和 P A V,考察 了稳定 剂和胶 粉 对
沥青 的热老 化是最 早引 起 国内外 研究者 的重
视 ,也是 目前 研 究 沥 青 老 化 比较 成 熟 的 一 个 领 域 。 目前 对 于沥青 老化 的模 拟 ,国际 上主要 采用
薄膜烘箱试验、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 T F O T 、R T .
F O T ) 和压力 老 化试验 ( P A V ) 分 别模 拟 短期 老 化 和长 期 老 化 。1 9 6 9年 S T M将 T F O T确 立 为模
C o r t i z o - l 3 等用 凝胶过 滤层 析研究 了不 同结构 和分 子量 的 S B S热 分 解 对 改 性 沥 青 物 理 和 流 变 性 能
改性剂和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研究

0.1
0.1
0.2
针入度比(25℃)/% 76 68 72
延度(5℃)/cm 16.9 11 12
≥40 ≥20 ≤1
≥65 ≥15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①三种型号的 SBS 改性剂
对同一种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不同。②对于东海 70 号沥
青,线型改性剂生产的改性沥青对软化点的提高较小,但
是在 5℃延度、针入度、薄膜烘箱老化后的质量损失、针入
拉伸强度(35min)/MPa
≥ 15
13
15
扯断伸长率(35min)/%
≥ 750
650
700
(3)稳定剂。由于 SBS 改性沥青体系存在不稳定的状
况 ,所 以 有 必 要 通 过 加 入 稳 定 剂 以 改 善 聚 合 物 之 间 界 面 能
以及增加相间的粘合,加入稳定剂使其与改性沥青体系发
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使 SBS 改性沥青具有长期稳定性的
度、软化点和延度),老化后质量损失,针入度比,老化后延
度和离析后软化点差值进行。试验包括沥青针入度、软化
点、延度试验、老化试验和离析试验。
2 改性剂类型对 SBS 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反映了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以
及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 不同的改性剂改性后其技术性能
变化不同, 不同改性剂与同一种基质沥青的改性结果见表
号沥青,其基本技术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基质沥青基本技术参数
参数类型 软化点 /℃ 针入度(25℃)/mm 延度(15℃)/cm 延度(5℃)/cm 旋转粘度(135℃)/mPa·s
参数值 55.5 6.34 147 0.5 485.1
(2) SBS 改性剂。本研究选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 SBS
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1]
![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0ffb10d380eb6294dd886cec.png)
文章编号:0451-0712(2007)02-0134-04 中图分类号:U414175013 文献标识码:A基质沥青和SB S改性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陈华鑫,王秉纲(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 710064)摘 要:从SBS改性沥青的材料组成特性出发,采用吸附理论、热力学理论、自由体积理论讨论了在加工、施工拌和与营运过程中SBS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阶段基质沥青与SBS改性剂之间的相互影响,表明在不同阶段SBS与基质沥青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在原材料选择中应充分注意改性沥青的这一特点。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吸附理论;热力学理论;自由体积理论;相互作用机理 沥青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温度敏感性好坏直接影响着沥青的路用性能。
由于近年来优质油源的缺乏,普通基质沥青已难以适应现代交通对沥青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采用改性技术是提高和改善沥青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其中SB S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效果特别显著的主要改性措施之一,而SB S改性沥青性能的好坏则取决于SB S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SB S改性沥青的性能差别主要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其组成、化学结构和结合形态的任何变化都会改变改性沥青的性质。
在改性沥青研究中,赵可、张玉贞、X1L u等人曾试图通过分析沥青改性前后组分的变化来剖析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或利用不同沥青组分与改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沥青中各组分对改性沥青的贡献效果,以研究沥青组分与改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借助核磁共振(NM R)波谱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线法(I R)、蒸汽压渗透法(V PO)和胶凝渗析色谱法(GPC)等对改性沥青进行微观性能分析。
但改性沥青的性能应从加工、储存与运输、现场拌和、施工成型以及运营中的性能的综合表现来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改性沥青的使用品质,以往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其路用性能本身,而对加工与混合料施工过程中SB S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关注不够。
SBS改性沥青技术

SBS改性沥青技术摘要:SBS改性沥青技术是目前施工的一种重要技术,它的研究对扩大沥青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SBS改性沥青工艺、技术体系以及改性沥青的特点出发,系统总结了SBS改性沥青技术的研发现状、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总结发现,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热性、耐冷性、耐蒸汽渗透性、抗裂性等特点,因此得以广泛应用于施工,且以外加剂增加沥青塑性指数的稳定性、提高抗裂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道路经济性能等的优势,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目前技术改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因此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需要解决,未来应加强SBS改性方面的研究,探索新的技术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沥青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技术体系;改性沥青;抗裂性能Abstract: SBS modified asphal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and its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asphalt. Starting from the process, technical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technology. It is concluded that SBS modified asphalt has good flexibility, heat resistance, cold resistance, steam permeability, cracking resista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o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adding stabilizer to increase the plasticity index of asphalt,improving crack resistance,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improving roa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us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modification is still not clear,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SBS modifi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xplore new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sphalt construction.Keywords: SBS modified asphalt; technical system; modified asphalt; cracking resistance。
SBS

当聚 合物 的渗入量 在 5 %以下 时 , 沥青是 连续相 , 因为聚 合
物 能够 吸收 沥 青 内的油分 , 沥青 连续 相 内的 沥青 质含 量增加 , 沥青弹性 以及 粘度也 在增加 。而在 高温情 况下 , 聚合物 连续 相
定性强 , 在增 强粘 结性 能的同时 , 无法改善其他的性能 , 并, 混合物拥有微 观型非均相体 系 , 在 这种情况 下 , 聚 合物或沥青分 别产生连续相 , 聚合物将 沥青 内的 油分被聚 合物吸附 , 且溶胀后 产生聚合物连 续相 , 这 种连续相和 沥青 完全相 反 , 沥青 中的残 余油分 将会分 散在该 聚合物 连续相 内, 最大程 度地提 高了沥青性 能” 。 S B S改性 沥青 自身具 备较 好 的高温 耐热 性能 、 弹性 以及低 温抗 裂性能 , 在 建设 道路 以及防水材 料 的生产领 域 中得 到较为
关 键词 : 改性 沥青 ; S BS ; 稳定性机理 ; 相 容性
结 构会对 改性沥 青的稳 定性 以及相容性 产生 影响 ; 沥青 类型 会
对 改性沥 青的稳 定性以 及相容 性产生影 响 ; 化学稳 定剂 对于 改 石 油沥青 的粘结 性 以及可 塑性 均较 好 , 被用来 道路 铺设有 性 沥青的稳定性 与相容性 产生改性影 响 。 较长 的历 史。而我 国交 通运输 行业 的稳 步发 展 , 使得交 通运输
所以 分散 型聚 合物 的连 续相 能够 改善 沥 青的 低温性 能 以及 高 温性能 。
沥青 与 S B S 这两者 的相容是 因为这两者 的物理性能 以及化 当聚 合物 的渗 入 量在 5 %至 1 0 %之 间时 , 将 会 产生 聚 合物 学 结构直接决定的 。因为 S B S 以及沥青在分子量 、 物理密度以及 与沥 青两相相 互交 叉的连 续相 。通常情 况下 , 难 以控制好 这种 化 学界 结构等 多方 面存在 着差 异 , 而S B S 能够 自动 降低表 层性 状态 , 温 度不 同所形 成 的连续 相也 会 不 同 , 沥 青性 能也 会随 着 能, 导 致这 两者 间的实 际相容性 逐渐 变差 。在 沥青 中均匀 分散 温度发 生改变 。 S B S , 因为产生稳定的热 力学体 系 , S B S 将 会从沥青 中逐渐离析 出 当聚 合物 的渗 入量 为 1 0 %时 , 可 能 会形 成聚 合物 连 续相 , 来, 假设停止搅拌 , 在使用这种改性沥青的过程中 , 将会发生分层 且 在这 种情 况下 , 并 不 属于 聚合 物改 性沥 青 , 沥 青 内的油 分对 情 况 。沥青和 普通的聚 合物 之间的相 容性 可以分成 以下三种情 于聚 合物会 产生 塑性 , 其所表 现 出的性能在具 有沥 青性 能的 同 况。其一 , 混合物拥有完全 型非均相体 系 , 在这种情况下 , 聚合物 时 , 还具有聚 合物的相 关性能[ 3 】 。 与沥青无法相容 , 相互 分离 , 且稳定性较差 , 这种体 系难 以发挥改
SBS改性沥青工艺原理解析

• 聚苯乙烯分子链段间的距离增大
聚苯乙烯段
相似 相容
相容剂芳香分苯环
• 降低聚苯乙烯分子链段间的作用力 • 减弱链段间相互运动的摩擦力 • 促使聚苯乙烯链段运动能力增强 • 微区的强度减弱
SBS
• 微区自身的运动加剧 • 促进SBS在沥青中分散更均匀
导致
聚丁二烯段 溶胀 相容剂饱和分
聚丁二烯连续相更加松散,增加SBS的 表面积,SBS和沥青及稳定剂的接触机 会增多。SBS更好地交联。
•
SBS用量
•
相容剂用量
•
稳定剂用量
•
反应温度
1.沥青的组成成分
沥青质
沥青
胶质 饱和分
分子量》1000,极性最强 核心物质----含量越大,软化点越高
针入度小,延性低
分子量》500,极性较强 具有塑性和粘滞性,提高延度 胶溶剂 是沥青质在沥青胶体体系中
的分散剂 分散介质
芳香分
分散介质
2.SBS的构成成分及特性
(相容剂较少)不稳定的改性沥青溶胀、分散、稳 定
(相容剂合适)稳定的改性沥青溶胀、分散、稳定
SBS在沥青中的分散状态
溶胀的SBS和胶质、沥青质混合物在沥青中的分散状态决定了 SBS一沥青混合体系的稳定性。当溶胀的在沥青中呈团絮状分 散时,改性沥青体系不稳定;当溶胀的SBS在沥青中形成发达的 空间网络结构时,改性沥青体系稳定。
更大等
SBS反应稳定过程
由改性沥青稳定机理模型可知,SBS吸收相容剂和沥青中轻组 分而溶胀,在高温剪切作用下被分散到沥青中,在稳定剂作用下形 成交联网状结构,沥青被包裹在网络中,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 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当SBS在沥青中分散均匀,形成稳定的空间 网络结构,不发生絮凝和分层,分散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时,改性 沥青就稳定;否则,改性沥青不稳定。
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 热储 存 稳定性 影 响 因素
2 1 溶解 度与 相容 性 .
之间的相容性可以理解为 S S B 在基质沥青 中的溶解 。 这 种 溶 解 包 括 两 个 过 程 :先 是 溶 胀 过 程 ,然 后 是 扩
中图分类号 :U 1 .5 文献标识码 :A 4 47
文章编号 :1 0 — 6 52 0 )4 0 8 — 3 0 4 4 5 (0 60 — 0 9 0
1 改性 沥 青储存 稳 定性 机理 研究
22 B . S S在 沥青 中 的分散 性 在改性 沥青 中 ,S S的用量 比例 较小 , 因此 它 们 B
散 过 程 或 是 溶 胀 团粒 的 分 散 ,如 果 S S掺 量 少 ,易 B
分散且 又可溶胀 于沥青 的软 沥青 中;二是从 沥青 中 析 出胶 质 和油 分 并 吸 附 于 S S的 表 面 ,形 成 类 似 沥 B 青本身的另一种胶体结构 。
用 S S类 热 塑 性 弹性 体 改 性 沥 青 时 ,如 果 S S B B 能 够 与 沥青 形成 相 互 交 联 的 网状 结 构 ,不 但 能在 一
着这部分组 分的减 少 ,沥青各组分 的平 衡将发 生移
曹 祖 光 ,蔡 明 ,严 军 ,田 永 辉 ,曹 亚 东
( 海 建 设机 场 道路 工程 有 限公 司 , 上 海 2 03 ) 上 0 0 2
摘 要 :随着 道 路 交 通 的 发 展 ,越 来 越 多 的路 面 采 用 改 性 沥 青 。改 性 沥青 的储 存 稳 定 性 直 接 影 响 到 路 面 质 量 。从 混 合 物
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配伍性研究与分析

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配伍性研究与分析摘要:线型SBS比星型SBS易于加工;与同一类型的SBS改性剂相容性越好的基质沥青,其改性效果越好;同一种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随着SBS掺量的增加而提高。
在不添加外掺剂的情况下,LCY411与茂名沥青配伍性较好。
关键词:茂名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配伍性;机理分析前言高速公路建设中基质沥青和SBS的同一性很难掌控。
现拟对基质沥青与SBS的品牌、型号、结构、技术要求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茂名沥青与SBS开展总结性的试验研究,最优化的生产方案,以满足市场的技术分析需求。
1、研究内容⑴基质沥青与SBS的配伍性⑵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参数优化⑶筛选优化改性沥青的配方2、材料选择基质沥青:茂名-70#改性剂 SBS:选用九种SBS改性剂,分别是LCY411、LCY501、YH898、YH道改2#、燕化4303、锦湖401、锦湖101、FINA401、FINA503。
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7)及美国SHRP沥青路用性能规范的PG等级进行指标检测。
3、SBS改性沥青试验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不仅与SBS的剂量和改性工艺有关,还受改性剂和基质沥青的配伍性影响,不同的SBS改性剂对同一种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不同。
用基质沥青,分别掺加以上九种改性剂、剂量为3%、4%、5%,利用小型高速剪切机,进行30分钟的剪切,并控制温度为170~180℃,制备的改性沥青再进行性能检测,主要检测内容为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老化性试验、及PG 性能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2图6 茂名70与相同剂量不同SBS的延度YH898,LCY411,道改2#的软化点较高,同时三种改性沥青的高温PG性能也最好,因此这三种改性剂的高温性能最好,低温时LCY411的延度最大说明其低温抗拉性能最好,所以LCY411是与茂名沥青配伍性较好的一种改性剂。
4、1 SBS改性沥青机理分析研究表明,SBS聚合物-沥青为多项混合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BS改性沥青机理研究进展李双瑞,林 青,董声雄(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州 350002) 摘要:介绍了沥青的特性、苯乙烯2丁二烯2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 BS)的性能,分析了S BS与基质沥青之间的溶胀性和相容性问题,着重论述了S BS改性沥青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机理主要分为物理共混和化学改性两类:物理共混———S BS微粒受到沥青组分中油分的作用发生溶胀而均匀分散在沥青中,S BS与沥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作用,只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化学改性———加入添加剂使沥青和S BS之间发生加成、交联或接枝等化学反应,形成较强的共价键或离子键,改善沥青的化学性质。
提出化学改性是提高S 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 BS改性沥青;改性机理采用聚合物对道路沥青进行改性是提高和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一种重要措施[1~6]。
近年来,在聚合物改性材料中,苯乙烯2丁二烯2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 BS)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沥青改性剂[7~12]。
对S 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13~17]表明:采用S BS对沥青改性后,改性沥青的低温柔性和高温性能明显提高,温度敏感性大大降低。
关于S BS改性沥青的机理,国内外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了沥青和S BS的性能以及S BS在沥青中的溶胀性和相容性问题,着重论述了S BS改性沥青机理的研究进展。
1 沥青的特性沥青是由多种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的烃类所组成。
这些烃类为一些带有不同长短侧链的高度缩合的环烷烃和芳香烃,以及这些烃类的非金属元素衍生物[18]。
按生产来源划分,沥青主要可分为地沥青(包括天然沥青与石油沥青)、焦油沥青、煤沥青、页岩沥青等。
道路中各国目前生产和最常用的是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的重质产品[19]。
石油沥青的组分极为复杂,通常用溶剂将沥青通过色层分析法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个组分[18]。
Hubbard2Stanfield法将沥青划分为油分、树脂和沥青质3个组分[19]。
油分是石油沥青中最轻的馏分,含量在45%~60%。
油分是石油沥青可以流动的主要原因,其含量越多,软化点越低,粘度越小,使沥青具有柔软性和抗裂性。
树脂的含量在15%~30%。
树脂的存在使石油沥青有一定的可塑性、可流动性和粘结性,直接决定着石油沥青的延伸度和粘结力。
沥青质是固体无定形物质,含量在5%~30%。
沥青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石油沥青中分子量最高的组分,决定着石油沥青的塑性状态界限、自固态变为液态的程度、粘滞性、温度稳定性、硬度和软化点。
此外,石油沥青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沥青酸、沥青酸酐、碳化物和似碳物。
沥青的主要结构为胶体结构,即以沥青质为核,表面层被树脂浸润包裹,而树脂又溶于油分中,形成沥青胶团,无数胶团彼此通过油质结合成胶体结构。
当沥青中沥青质含量适当,并有较多的树脂作为保护物质时,它所组成的胶团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结构称之为溶胶-凝胶结构。
大多数优质的路用沥青都属于这种胶体结构,具有粘弹性和触变性。
当沥青质含量较高时,胶粒相互缠结,粘度大、塑性小、基金项目:中法先进科技合作项目(PRAMX02208);作者简介:李双瑞(1977-),女,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沥青材料改性的研究;联系人,E2mail:sxdong2004@.感温性弱,形成了凝胶结构[18,20,21]。
2 S BS的性能S BS聚合物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22]。
从结构上分为线型和星型(见图1)两种类型[23]。
αCH2—CHδnαCH2—CH CH—CH2δmαCH2—CHδn ααCH2—CHδnαCH2—CH CH—CH2δmδ4Si(a)线型(b)星型图1 S BS的结构Figure1 M olecular structure of S BS S BS高分子链具有串联结构的塑性段和弹性段两种嵌段。
这种热塑性弹性体具有两相结构,每个聚丁二烯链段(P B)的末端都连接一个聚苯乙烯链段(PS),若干个聚丁二烯链段偶链则形成线型或星型结构。
其中聚苯乙烯链段(PS)在两端,分别聚集在一起,形成物理交联区域,即硬段,称作微区;而聚丁二烯链段(P B段)则形成软段,呈现高弹性。
软段(P B)与硬段(PS)互不相溶。
硬聚苯乙烯链段分子缔合进入小的刚性端基范围,这种缔合作用类似于物理的交联或结合,并且较长时间保持在一起,与中间基的聚丁二烯链段化学结合,这种分相结构称为微观两相分离结构[24,25]。
S BS的微观两相分离结构,使其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第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 g1)为80℃(聚丁二烯),第二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为90℃(聚苯乙烯)。
在T g1~T g2之间端基聚苯乙烯链段聚集在一g2起形成微区分散于聚丁二烯链段之间,起到物理交联、固定链段及防冷流作用,具有硫化橡胶的高弹性和时,聚苯乙烯相软化和流动使得S BS具有树脂流动加工性。
S BS的微观两抗疲劳性能。
当温度升至Tg2相分离结构使其在常温下具有橡胶弹性,在高温下又能像塑料那样熔融流动,即具有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23~25]。
S BS通过聚苯乙烯链段的聚集形成一种三维结构,分散在沥青中,聚苯乙烯链段赋予材料足够的强度,中间嵌段聚丁二烯又使共聚物具有特别好的弹性,从而有效地改善沥青的温度性能、拉伸性能、弹性、混合料的稳定性、耐老化性等[14,25]。
3 S BS改性沥青的制备目前,制备S BS改性沥青主要采用胶体磨法和高速剪切法。
所用的设备有胶体磨式与高速剪切式两大类[26]。
如美国Heatac公司和R&D公司使用德国Siefir公司或Benning2H oven分公司的胶体磨,俄罗斯Shell公司则使用高速剪切式设备。
我国主要采用胶体磨法,所用的设备有北京市国创改性沥青有限公司生产的磨式改性沥青设备及路翔公司、永固大道公司和新疆交通厅等开发的类似加工设备[8]。
无论是胶体磨技术还是高速剪切技术,其制备原理都是通过动环和静环之间切变力的作用将S BS颗粒剪切成微米级(10μm以下)的细小微粒均匀分散在沥青中。
动环和静环之间转速越快,内压力越高,产生的切变力越大,切变力的增工艺完加使分散成得更好、更有效率。
S BS以细小均匀状态分布于沥青中是S BS能够与沥青达到良好相容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改性效果的保证。
4 S BS对沥青的改性机理411 物理共混改性的机理S BS加入到沥青中以后,S BS微粒受到沥青中饱和分、芳香分的作用发生溶胀,均匀分散在沥青中,使沥青的组分构成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改性沥青体系的路用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7~31]。
肖鹏等通过比较基质沥青、S BS、S 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发现S 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仅为基质沥青与S BS红外光谱图的简单叠加,说明S BS与基质沥青只是物理共混共容[32]。
梁乃兴等指出沥青用S BS改性后,沥青的组分含量发生变化,饱和分减少,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沥青组分重新分配,沥青的胶体结构由溶胶-凝胶型向凝胶型方向转化。
S BS与沥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作用,只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33]。
S BS对沥青的改性程度以及在沥青中的分散状态因S BS的结构、S BS在沥青中的含量以及基质沥青的组分不同而变化[25,27~30,34]。
在机械高剪切力的作用下,S BS聚合物大分子链被切断,产生极为活泼的小分子自由基[35]。
当S BS含量小于5%时,S BS微粒在沥青中所占的体积分率较小,虽然S BS能吸收沥青中的油分而溶胀,但微粒之间大面积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少,活泼的小分子自由基之间只能少量相互结合,生成较短链段的S BS微粒,以微小的颗粒均匀分散在沥青中[10,13,27,36~38]。
此时,S BS是分散相,沥青是连续相。
当S BS含量在5%~8%时,S BS微粒在沥青中所占的体积分率逐渐增大,S BS分子自由基之间通过聚苯乙烯微区的物理交联作用形成松弛的网络结构存在于沥青基体中[10,13,27,36~38]。
由于S BS和沥青各自形成连续的网络结构而互相贯穿,在流动态时,处于介稳状态;随着温度的下降,沥青和S BS因粘度变大成为固体。
这种互穿的网络结构则保存下来,增加了S BS分子的可移动性,使沥青呈现出很好的弹性和塑性。
S BS同沥青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使沥青在负荷或阳光下不易发生流动或脆化。
当S BS含量大于8%时,由于S BS吸收沥青中的油分而溶胀为原来的9倍,S BS在改性沥青中的体积分率占绝大部分,形成了以沥青为分散相、S BS为连续相的结构[38,39]。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是S BS改性沥青,而是沥青中的油分对S BS的塑性化,原沥青中较重的组分分散在S BS连续相中。
这种体系所反映出来的性质已经不仅是沥青的性质,而主要表现为S BS聚合物的性质。
对路用S BS改性沥青而言,最理想的形态结构应该是S BS相和沥青相互相贯穿的两相互锁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沥青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27,40]。
当S BS含量在5%左右时可以形成这种两相互锁结构[37]。
当S BS以物理交联的网络结构存在于沥青中时,S BS微粒选择性的吸收沥青中的油分,外层再吸附树脂,沥青质则存于网孔中心。
S BS改性沥青主要依靠网络结构本身的形状改变———较大的拉伸变形和较小的压缩变形,具有较强的低温变形能力和高温抗变形能力[41]。
在S BS改性沥青中,S BS微粒如果不发生溶胀和溶解或部分溶解,则难以形成网状结构而只起填充相增大体积作用,沥青的弹性就不明显,甚至不能实现对沥青的改性。
因此,溶解和溶胀是S BS对沥青进行改性的关键。
41111 溶胀性 S BS加入沥青中后,只是在饱和分和芳香分的渗透作用下发生溶胀,无法达到分子水平的相容。
这种溶胀作用打破了沥青原有的胶体结构平衡,容易使S BS分层析出。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沥青中芳香分含量越大,S BS的溶胀程度越高。
S BS溶胀网络的形成有效地限制了基质沥青的流动,从而提高了沥青的内聚力、柔韧性、弹性及粘度。
K raus认为当S BS中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30%~40%,PS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时,能够使S BS溶胀形成网络结构,从而有效地改性沥青[42]。
Mass on等从相分离及共混热力学的角度,利用红外光谱、热力学相图研究了S BS的相对分子质量、嵌段比以及沥青来源对改性体系稳定性的不同影响,揭示了S BS网络结构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43]。
H o等认为,沥青质含量不同对S BS链段产生的溶胀行为不同,在油分含量很低时,主要溶胀聚苯乙烯链段,随着含量的提高,则主要溶胀聚丁二烯链段[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