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眼位偏斜。

(2)眼球活动障碍。

(3)复视、双眼视一为二。

(4)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2.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5版(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眼位偏斜。

(2)眼球运动障碍。

(3)共同偏视或复视。

(二)临床分型

1.核上性眼肌麻痹: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病变引起的向病灶对侧(偏瘫侧)凝视麻痹,表现向病灶侧共同偏视。

2.核间性眼肌麻痹:是眼球协同运动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与其联系纤维内侧纵束病变所致,引起眼球协同运动障碍。

3.核性眼肌麻痹:眼运动神经核病变,使部分眼肌受累或眼外肌与缩瞳肌损害分离。

4.周围性眼肌麻痹

(1)动眼神经麻痹:眼外肌麻痹表现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向上、向内及向下运动受限,出现复视;眼内肌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有复视。

(3)外展神经麻痹:眼球不能向外转动,呈内斜视,有复视。

(三)证候诊断:

1.风阳上扰证:目偏斜,复视,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

2.瘀血阻络证:目偏斜,眼疼,活动受限,视一为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3.肝肾亏虚证:目偏斜,复视,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腰膝酸软,

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针刺治疗

1.推荐方法:

(1)头穴丛刺

【选穴】于氏头针顶前区、枕区、项区。

①顶前区:从前顶至囟会(或囟会至前顶)及其向左、右各1寸及2寸的平行线。

②枕区:从强间至脑户,及其向左右旁开各1寸的平行线。

③项区:风府、风池及其二穴之间,共5穴。

【操作】

推荐采用长时间留针(6小时),配合电针。用φ0.30×40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顶前区和枕区以15°角斜刺进针至帽状腱膜下,深约30mm,得气后接电麻仪,顶前区、枕区、项区各连接一组导线,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每天1~2次,21天为1个疗程。

(2)焦氏头针

【选穴】焦氏头针运动区、视区。

前后正中线:从两眉中点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

眉枕线:从眉毛中点上缘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连线。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运动区、躯干运动区,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

视区: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操作】

用φ0.30×40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角至帽状腱膜下,深约30mm,得气后接电麻仪,双侧运动区接一组导线,双侧视区接一组导线,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每天1次,21天为1个疗程。

(3)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

【选穴】顶颞前斜线、枕上旁线。

顶颞前斜线:前神聪透悬厘。

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旁开0.5寸。

【操作】

用φ0.30×40mm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尖与头皮呈15°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帽状腱膜下,深约30mm。得气后接电麻仪,双侧顶颞前斜线接一组导线,双侧枕上旁线接一组导线,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每天1次,21天为1个疗程。

(4)眼针法

【选穴】采用眼周穴位治疗,常用穴位有:上明、印堂、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睛明、承泣、球后、四白、瞳子髎、太阳。

根据麻痹肌选穴:

①外直肌麻痹:瞳子髎、太阳。

②内直肌麻痹:睛明、攒竹、印堂。

③上直肌麻痹:上明、攒竹、鱼腰。

④下直肌麻痹:承泣、球后、四白。

⑤上斜肌麻痹:承泣、球后、四白。

⑥下斜肌麻痹:丝竹空、上明。

⑦提上睑肌麻痹: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

【操作】

由于眼周腧穴易出血,故在针刺前要取得病人同意,在其积极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针刺睛明穴时,嘱患者仰卧位,可令患者闭目,选用φ0.20×25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者将其眼球轻推向外固定,沿目眶鼻骨边缘缓缓刺入,约15~20mm深,以局部酸胀或扩散至眼后及周围为度,不宜捻转和提插,得气后留针30min。因此穴易出血,出针后应按压局部2~3min。

针刺球后穴时,嘱患者仰卧位,可令患者闭目,选用φ0.20×25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于眶下缘外侧1/4处,即下睑板下缘外下方与眶缘之间,押手手指固定眼球稍向上方,直刺,快速进针破皮后,刺手握住针柄,将针体朝内上方即视神经孔方向缓慢刺入15~20mm,以眼球酸胀或突出感为宜,切勿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起针时要立即压迫局部2~3min,以防止出血。

其他眼周腧穴进针时,亦取仰卧位,用φ0.20×25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1次,21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针刺眶内穴位时一定先将眼球推向一侧,以免刺伤眼球;

②眶内穴位起针后应马上按压以防眼内出血;

③按压时间应大于2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