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熟悉,病因病机特点论述,临床医治方式等对肺纤维化近十年来的研究功效进行了总结,确信了存在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利用中医药研究肺纤维化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肺纤维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缘故引发慢性肺疾病的一起结局,其病理特点是肺部炎症致使肺泡持续性损伤及细胞外基质的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过度沉积,表现为气短,动那么尤甚,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干咳,疲惫等。

最近几年来,此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预后较差。

1 病因病机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熟悉肺间质纤维化为西医病名,在中医古文献中无此病名,依照其临床表现,现多将其归属为“肺痿”、“肺痹”、“肺胀”等范围。

古籍中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如《中藏经》概述云:“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

又痹病或痛痒,或麻、或急、或缓,而不能收持,或举而不能舒张……或六脏闭塞……各类诸证,皆出于痹也”。

《素问·痹论篇》说“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皮痹之为病,应乎肺……气奔喘满”。

《素问·痿论篇》:“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那么发肺鸣”。

《金匮要略》云:“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气门》说:“久嗽咳血成肺痿”。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其症之发,必寒热往来,自汗,气急,烦闷多唾,或带红线脓血”。

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的熟悉关于肺间质纤维化的辨证分型,中医界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依照其临床体会加以分型。

龚婕宁[1~3]以为气虚阴伤,肺络瘀阻,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大体病理,邪胜正衰,慢性消耗,是肺间质纤维化的起病缘故。

周平安[4]以为,肺间质纤维化病机总以气虚血瘀,痰瘀阻络为特点,气虚血瘀是核心,气虚是关键。

武维屏[5]以为,肺纤维化的病因不外虚、痰、瘀、毒,病理为痰瘀交阻,肺络不通,终致肺用无能。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1病因病机肺间质纤维化多归属“咳嗽”、“喘证”、“肺胀”、“肺痿”、“肺痹”等范畴]。

吴银根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认为肺纤维化的病位在肺络武维屏指出特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痹”命名,继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痿”命名更为合适,并可参照“肺胀”、“咳嗽”辨证施治刘建秋认为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痹阻肺络,病性属本虚标实,肺肾气阴亏虚为本虚,外邪、痰浊、瘀血、热毒为标实,常见证型是痰热壅肺型和气虚血瘀型吴之煌等认为,由于久病劳欲、气虚血瘀、兼有伏痰,致气机升降失常、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瘀互结、阻塞气道和肺络,使肺失清肃而发病。

崔红生等认为病因病机为毒损肺络、外受毒邪,致络伤血瘀、升降出入失司,内毒常发生于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而成。

张纾难等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先天阴虚禀赋不足是发病基础,阴虚生内热,肺燥津伤,清肃之令不行,致肺叶失于濡养、焦萎不用而发病。

姜良铎等认为,反复感受外邪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诱因,环境毒邪为其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

郭素芳叫认为,或因禀赋不足及饮食劳倦内伤,先有肺肾两虚或肺脾两虚的基础,而复感外邪、宣解不彻、邪气郁肺;或反复感邪,肺气先伤,日久累及脾肾,故病程久,缠绵难愈。

郑洁等认为病位重点在肺脾肾,病机关键在气虚血瘀2辨证论治刘玉庆等n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病初期即见肺脾两虚、肺肾气虚,正气不足尤其是肺气亏损贯穿疾病始终,常用补肺益气方玉屏风散。

并应注重活血法的运用。

殷明伟等H根据缓解期、发病期的不同,分别采用扶正祛邪或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

缓解期以滋补肺肾为基本治法,祛瘀化痰兼而行之;发病期宜清病机特点是寒热易变,因此应辨别虚实寒热,观其舌脉随证治之。

王会仍提出治疗宜清肺不宜燥肺,宜甘寒不宜苦寒,宜滋阴不宜助阳。

而对疾病晚期出现阴阳俱虚或出现脱证的呼吸衰竭,则宜补气不宜破气,宜降气不宜升气。

吴银根认为以肺络痹阻是基本病机,提出络虚最宜通补,络虚属阴血虚者宜滋阴养血,络虚属阳气虚者宜甘温益气。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机理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机理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机理肺部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肺部纤维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肺脏如同一个“气机枢纽”,负责调节全身的气的运行和交换。

当肺脏出现纤维化时,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气的运行不畅,呼吸功能减弱。

从病因病机来看,肺部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外邪侵袭是常见的诱因之一,如风寒、风热、燥邪等。

这些外邪侵袭肺脏,导致肺气郁闭,宣发肃降失常。

长期的邪气留恋,损伤肺气,使肺的正气逐渐虚损。

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的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气的疏泄,进而导致肺气的运行失常。

气郁化火,灼伤肺阴,使得肺的津液亏损,影响其正常的濡养功能。

此外,久病体虚也是导致肺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其他脏腑的疾病,如脾、肾的亏虚,会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化,进而累及肺脏。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无以滋养肺气;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不能纳气,影响肺气的肃降。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从肺论治,注重整体调理。

首先,要疏散外邪。

根据外邪的性质,选用相应的解表药物,如麻黄、桂枝等,以宣通肺气,驱散邪气。

其次,要调理肺气。

肺气不宣者,常用桔梗、杏仁等药宣发肺气;肺气不降者,用苏子、半夏等药降气平喘。

同时,注重补肺益气,选用黄芪、人参等药物,增强肺的功能。

再者,滋养肺阴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阴亏虚者,使用麦冬、沙参等药物,以滋养肺阴,恢复肺的润泽。

在方剂的运用上,如麻杏甘石汤常用于治疗外邪袭肺、肺气郁闭的病症;百合固金汤则适用于肺肾阴虚的情况。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调理。

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之物,以防损伤肺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增强肺气。

另外,中医的针灸疗法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中药学中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学中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学中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肺纤维化是一种病理性疾病,其特征是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功能损害。

目前,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药学中几种常用中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一、中药A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分析中药A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展现出明显的疗效。

研究表明,中药A能够抑制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相关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沉积。

此外,中药A还可以促进肺泡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肺功能。

二、中药B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分析中药B是一种具有抗纤维化活性的中药。

研究发现,中药B可以抑制纤维化相关细胞的增殖,减少胶原沉积,并且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此外,中药B还可以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肺纤维化的进展。

三、中药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分析中药C作为一种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中药C可以调节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纤维化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的程度。

此外,中药C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四、中药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分析中药D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研究发现,中药D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化细胞的增殖,并且具有抗纤维化和抗氧化作用。

此外,中药D还可以促进肺泡结构的修复和再生,恢复肺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并且具有多种治疗机制。

然而,中药的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通过对中药对肺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研究,能够为肺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什么是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组织中纤维化程度增加、弹性减弱和肺功能下降。

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结缔组织病、肺部感染、肺毒性物质损伤等。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纤维化归为不治之症。

因此,寻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已成为肺纤维化患者和医学界的共同关注点。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现状肺纤维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和止咳祛痰等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存在许多副作用,且不能完全消除肺纤维化病变。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草药治疗肺纤维化中草药治疗肺纤维化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很多中草药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如越橘、丹参、黄芪、何首乌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纤维化组织分解,从而有效地防止和抑制肺纤维化的进展。

针灸治疗肺纤维化针灸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肺功能、促进纤维化组织分解、减缓氧化应激反应等。

针灸治疗肺纤维化的具体方法包括:选用相应的穴位、控制刺激强度和频率、采用长针留置、定期进行针刺操作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方法通过结合中西医的优势,综合使用药物、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提高疗效、减轻痛苦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争议和展望与西医药物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仍存在争议,主要在于其临床证据不足、治疗效果难以量化等方面。

当前,国内外中医药学家和医学界都在大力推进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进展和创新。

例如,加强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新型中药提取物,从中药多成分中筛选出相关治疗因子,建立中医药防止和治疗肺纤维化的标准和新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成功案例

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成功案例

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成功案例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肺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西药为主,但是其疗效并不理想,而且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药治疗的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成功的案例,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患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患者王先生,60岁,因慢性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详细检查和诊断,确诊为肺纤维化。

在西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王先生开始尝试中药治疗。

经过中医师的综合辨证施治,王先生开始服用一剂名为“清肺化痰汤”的中药方剂。

这方剂主要由桔梗、杏仁、百合、玄参、葶苈子、黄芩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服用中药一周后,王先生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感明显改善。

一个月后,复查CT影像显示肺部纤维化病灶有所减轻,肺功能也有所提升。

王先生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能够进行日常活动而不感到过度疲劳。

经过半年的中药治疗,王先生的肺部纤维化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肺功能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中药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的疗效。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在改善肺部纤维化病变、提升肺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很少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没有额外的负担。

当然,中药治疗肺纤维化也需要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坚持长期服用中药,并定期复查肺部病变和肺功能。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中药治疗的效果。

总之,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成功案例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为广大肺纤维化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中药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的独特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重获健康。

中药为什么能够应对肺纤维化?

中药为什么能够应对肺纤维化?

中药为什么能够应对肺纤维化?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肺纤维化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气短、干咳、喘憋,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但是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大。

目前已经有不少运用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1 中医药对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医中并没有和肺纤维化完全相同的病名。

多认为本病属“肺痹”“肺痿”“肺胀”“咳嗽”“喘症”“哮症”“虚劳”等范畴。

因此,肺纤维化难以用单一病机来解释。

有学者认为:本病当属本虚标实,以肺肾气虚或肺肾阴虚为本,以痰浊、瘀血、热毒等邪实内阻为标。

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中,正气不足为本,“虚”“痰”“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有很多医家多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有一定的疗效。

有研究显示单味中药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大黄、三七、虎杖等可降低肺纤维化模型动物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清除自由基,对肺纤维化的治疗发挥作用。

还有研究发现中药可能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胶原沉积、保护肺组织而发挥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2 复方中药制剂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2-1 参龙煎剂吕晓东等观察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TNF-αmRNA的动态变化,发现参龙煎剂(黄芪、当归、川芎、地龙、沙参、甘草等)可能是通过TNF-α/TNF-α mRNA表达的调控,对肺纤维化具有延缓作用。

从中医病名而言,肺纤维化应归属于“肺痿”,病性在本虚标实,本为肺肾气阴两虚,标为血瘀肺络。

参龙煎剂方中黄芪、地龙、川芎、当归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再加沙参(北沙参)滋补肺阴、清肺热生津和当归养血活血。

中医药在肺纤维化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药在肺纤维化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药在肺纤维化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部组织纤维化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手段对于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药在肺纤维化的辅助治疗中逐渐展现出卓越的疗效,并在治疗中不断发展。

一、中医药的疗效回顾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治疗肺纤维化中,中医药通过舒筋活血、祛痰止咳、益气健脾等功效,有助于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症状和减缓病情的进展。

例如,柴胡、黄芩等中药可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对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气郁结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当归、阿胶等中药能够补益气血,增强肺功能,对于肺纤维化患者的气血亏虚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二、中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制成汤剂供患者饮用。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全面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肺纤维化症状并减缓病情的进展。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插入针刺患者的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减缓病情进展的效果。

3. 中草药膏方中草药膏方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中草药膏方,患者外用于肺部区域进行渗透和吸收。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肺部组织,发挥药物的疗效,有效缓解病情。

三、中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发展1. 配伍用药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配伍用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师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药方设计,提高疗效。

2.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应用,可以更好地综合利用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肺纤维化治疗的效果。

3. 中医药的研究与创新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
1 病因病机
肺间质纤维化多归属“咳嗽”、“喘证”、“肺胀”、“肺痿”、“肺痹”等范畴]。

吴银根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认为肺纤维化的病位在肺络。

武维屏指出特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痹”命名,继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痿”命名更为合适,并可参照“肺胀”、“咳嗽”辨证施治。

刘建秋认为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痹阻肺络,病性属本虚标实,肺肾气阴亏虚为本虚,外邪、痰浊、瘀血、热毒为标实,常见证型是痰热壅肺型和气虚血瘀型。

吴之煌等认为,由于久病劳欲、气虚血瘀、兼有伏痰,致气机升降失常、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瘀互结、阻塞气道和肺络,使肺失清肃而发病。

崔红生等认为病因病机为毒损肺络、外受毒邪,致络伤血瘀、升降出入失司,内毒常发生于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而成。

张纾难等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先天阴虚禀赋不足是发病基础,阴虚生内热,肺燥津伤,清肃之令不行,致肺叶失于濡养、焦萎不用而发病。

姜良铎等认为,反复感受外邪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诱因,环境毒邪为其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

郭素芳叫认为,或因禀赋不足及饮食劳倦内伤,先有肺肾两虚或肺脾两虚的基础,而复感外邪、宣解不彻、邪气郁肺;或反复感邪,肺气先伤,日久累及脾肾,故病程久,缠绵难愈。

郑洁等…认为病位重点在肺脾肾,病机关键在气虚血瘀。

2 辨证论治
刘玉庆等n 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病初期即见肺脾两虚、肺肾气虚,正气不足尤其是肺气亏损贯穿疾病始终,常用补肺益气方玉屏风散。

并应注重活血法的运用。

殷明伟等H 根据缓解期、发病期的不同,分别采用扶正祛邪或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

缓解期以滋补肺肾为基本治法,祛瘀化痰兼而行之;发病期宜清病机特点是寒热易变,因此应辨别虚实寒热,观其舌脉随证治之。

王会仍提出治疗宜清肺不宜燥肺,宜甘寒不宜苦寒,宜滋阴不宜助阳。

而对疾病晚期出现阴阳俱虚或出现脱证的呼吸衰竭,则宜补气不宜破气,宜降气不宜升气。

吴银根认为以肺络痹阻是基本病机,提出络虚最宜通补,络虚属阴血虚者宜滋阴养血,络虚属阳气虚者宜甘温益气。

络痹唯宜辛通,以化痰活血及扶正之药相伍,方无克消正气之痹。

搜剔络邪藉虫类,宿疾久病、败血凝痰、混处经络,已不是一般草木之品所能取效,当以”追拔沉混气血之邪”的虫类药达到“血无凝着,气可宣通”的目的¨’。

李戎以塞因塞用为理论依据,用以补为通的方法艾灸肺俞、膏肓俞,疗效确切。

关天宇等¨将其分为3期。

①肺泡炎期。

多属于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或急性期,痰、饮、水、瘀与气相互影响、阻于气道,病机实质是以标实为主的本虚标实证。

②肺损伤期:多属于肺间质纤维化的中期或亚急性期,停积于肺的水饮痰瘀积而化热,煎熬津液,炼液成痰,痰瘀互阻,内舍肺络,以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③肺纤维化期:多属于肺间质纤维化的晚期或慢性期,瘀血水饮阻碍气机而致气滞气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日久及肾,以致病情更重,以肺气虚损为本。

赵克明等副将其分为肺燥津伤型、气阴两虚型、肺气虚冷型、肺肾气虚兼血瘀型、肺肾气虚兼痰热型辨证论治。

3 专方治疗
李国勤用益气活血通络方(生黄芪、党参、莪术、川芎、全蝎、杏仁)治疗肺纤维化气虚血瘀、络脉痹阻证,每获效验引。

翁恒等|2 用麦门冬汤加味(麦冬、姜半夏、生晒参、甘草、粳米、大枣)治疗32例,对照组16例口服泼尼松片。

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

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

张晓梅等以活血化痰、益气通络、荡涤肺络为法,用芪红汤(黄芪、红花、当归、郁金等)治疗30例,有效率73.33%。

董瑞等将肺纤维化分为6型,以通络益肺协定方(西洋参、水蛭、全蝎、僵蚕、蝉蜕、蛤蚧、皂荚、黄芪、白术、冬虫夏草、重楼、川贝母、防风、甘草)辨证加减治疗,总有效率80.48%。

杨道文等将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康金散(冬虫夏草、生黄芪、太子参、山茱萸、淫热解表、
宣肺化痰,并随证加减治疗。

慢性期的主要羊藿、桃仁、水蛭等),对照组43例口服泼尼松,疗程3个月。

治疗组有效率93.02%、无效率6.98%,对照组有效率46.51%、无效率53.49%。

康金散可以明显提高肺间质纤维化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陈萍等用N一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小青龙汤治疗38例(治疗组),与单药N一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对比。

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7.36%、对照组73.68%。

陈瑁等用祛痰散结软坚中药苏木,皂角刺,鬼见羽等治疗,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计算肺组织HYP含量。

结果显示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泡间隔增厚及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增殖减轻。

4 中成药治疗
王增祥等刮以克肺宁胶囊(水蛭、炮穿山甲、白术、黄精、半夏)口服,对照组口服泼尼松。

结果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影像学改善优于对照组。

王望平以川芎嗪注射液治疗56例,与口服泼尼松片30例对比。

结果总有效率川芎嗪组91.1%,对照组6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孙增涛等副以益气活血散结法为基本治则,用肺通口服液(黄芪、北沙参、丹参、金银花、川芎、川贝母、甘草等) 治疗。

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提示肺通口服液能抑制肺泡炎症,减少肺组织损伤,显著降低TGF—B1的过度表达,对防治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许坚等拟定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予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滴。

结果肺部感染时间明显缩短,机体免疫功能增强,FVC、P(0:)明显升高。

提示治疗有助于消除肺泡炎症,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高压。

5 小结
中药治疗肺纤维化有一定疗效,预示着良好的前景,但也凸显出不少问题,如研究临床样本较小,动物实验样本单一,缺乏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试验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临床试验量表,缺乏前瞻性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因此,临床研究中需要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与现代科学先进实验技术相结合,分析微观指标变化,进而论证中医治疗的客观物质基础和作用规律,从而提高和完善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