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噪声分类与分析
汽车噪音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汽车根据车型以及制造水平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无论对于司机或者乘车人来说都会产生影响。
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于车胎、风噪、路噪、发动机等等。
首先来分析一下汽车行驶中的噪音的主要来源:
1、路噪:路噪是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风切入形成噪音及行驶带动底盘震动产生的,还有路上沙石冲击车底盘也会产生噪音,这是路噪主要通过:车门、后备箱、前轮弧等来进行传递。
2、发动机噪音: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各部件摩擦金属碰撞等等声音,传到车舱内就形成了噪音,尤其是高转速或者加速时候尤为明显;
3、胎噪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磨擦所产生的,视路况车况来决定胎噪大小,路况越差胎噪越大,另外柏油路面与混泥土路面所产生的胎躁有很大区别,主要通过:四车门、后备箱、前叶子板、前轮弧产生。
4、风噪:风噪是指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迎面而来的风的压力已超过车门的密封阻力进入车内而产生的,行驶速度越快,风噪越大(主要通过:四门密封间隙、包括整体薄钢板产生和传递)。
5、内饰的异响,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或者过减速带时一些塑料件产生的异响。
因此车主需要针对不同的噪音来源来进行有效的降噪处理,更多的专业知识我们会为您持续分享。
汽车噪声分析与降噪措施及噪声测量方法

压 柴 油机 的进 气 噪声 仅 次于 排气 噪 声 ,而增 压柴 油机 的进气 噪 声往 往 是最 强 的噪 声源 。进 气 噪声 的主 要来
源 :空气在 进 气管 的压力 脉动 ;空气 以高速流 经进 气 门流通 截 面 时形成 涡 流 ,产 生高 频 噪声 , 由于进 气流 通 截面 是变 化 的 ,这 种涡 流 噪声 便具 有一 定 宽度 的频 率 分布 ;气 缸 内气 体 的动 力振 动 ,气 门落 座 声 以及 进 气 管 的振动 等 。
茎鲞 窒
De el ng es ar h v opi R e c
汽 车噪声分析 与降噪措施及 噪声测量方法
张 式 杰
( 西重型 汽车 有 限公 司,陕 西 西 安 70 0 ) 陕 120
摘
要 :随着汽 车工业 和城 市交 通 的发展 ,城 市汽车拥 有 量 日益增加 。据 国外 资料 统计 ,机动 车辆 所
i n e s n il yt e u et eu b mb e tn ie sa se t a wa or d c r a a in o s . h n Ou o a a p le ie r d cin me s r st e c r o me tt e r q ie n t ft e n ie lmi. e e rc mp ny h sa p id nos e u to a u e o n w a st e h e ur me so o s i t Th s h me s e a e s a e n tae o d e e t a u sh v o frd mo sr t da g o f c.Th spa e ay e hen ieo trv hils a e c ie e r i p ra lz st o s fmo o e ce , nd d s rb st n h
车辆噪声的测量、评价、控制以及噪声源的识别

车辆噪声的测量、评价、控制以及噪声源的识别1车外噪声源影响车外噪声的主要有发动机噪声、冷却噪声、排气噪声、轮胎辐射噪声和排气系统的再生辐射噪声以及其他机械噪声。
这些噪声一般在中高频范围内,由于车外噪声直接构成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排放,因此各国都有严格的限值和测试方法。
2车外噪声的测量和评价A、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及评价: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是对于整车噪声水平等综合评价,是汽车认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各国的认证标准对测量方法的规定基本相同(包括刚刚颁布我国标准GB1495-2002),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因此限制有一定的差异(比如:GB1495-2002对于轿车的限值要比欧洲大3dB(A))。
目前最具先进性而且被广泛采用的要属欧共体51号法规(ECE Reg. No. 51)。
测量方法和相应的限值。
值得说明的是:法规只是国家或地区间总体水平等体现,汽车企业为了保持产品的领先地位,往往有更为严格的公司内部限值,作为产品开发的目标。
B、汽车定置噪声测量:它实际上是整车无负荷状态下对发动机和排气噪声的评价,一般作为对车外噪声评价的补充,其方法和限值标准也是作为车外加速噪声测量标准的附件。
3车外NVH噪声的控制车外噪声的控制主要是对于噪声源的控制,有效的降低各声源的噪声是保证整车噪声的唯一和根本途径。
降噪是一项费时且投入很高的工作,因此必须首先正确识别影响整车噪声的主要声源。
常用的方法是噪声分解,在整车级分解方法是通过工况排除,系统(或部件)排除和包裹法。
其目的是为了把某一声源从总的噪声中分离出去。
在噪声的振动控制中,进行噪声源进行识别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它为噪声的控制提供了基础,决定着噪声控制所努力的方向。
因此,国际上对噪声源识别方法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
A.传统的噪声源识别方法主观评价法: 近场测量法、选择运行法、铅覆盖法、表面振动速度(加速度)法、频率分析法B.利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噪声源识别:相干诊断方法、分布噪声源的相干诊断方法、噪声源的层次诊断法、倒频谱法、自回归谱法、.表面声强法、声强法、自适应除噪技术(ANC)C.利用现代图象识别技术进行振动噪声测量:全息摄影技术、电图象干涉测量车外噪声控制的最重要得组成部分是发动机噪声的控制,发动机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因此降低发动机的噪声是降低整车噪声的主要措施。
风噪噪声源及分类

风噪噪声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划分:第一方面是从风噪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即从所观察和测量到的噪声形式的角度,如脉动压力产生的噪声、缝隙产生的噪声;第二方面是从风噪产生的物理机理的角度来划分,如单极子噪声、双极子噪声。
一、按照表现形式来划分风噪源第一类是脉动噪声。
空气作用在车身上产生湍流,湍流自身可以看做为体声源,一部分噪声通过车身结构传递到车内,一部分在车身表面产生了压力波动激发车身结构产生振动,这种湍流扰动产生的噪声被称为脉动噪声,脉动噪声属于宽频噪声,作用频率在20Hz~10000Hz之间。
第二类是气吸噪声。
车外的风声会穿过车身缝隙进入车内。
即便车身没有缝隙,但是汽车运动时,相邻部件(如车门与车身)之间可能出现缝隙,车外的噪声会穿过缝隙进入车内。
这种透过缝隙的风噪声被称为气吸噪声。
第三类是风振噪声。
当打开天窗或者玻璃窗时,车身就像一个共振腔而发出低频的轰鸣声,这类噪声称为风振噪声,风振噪声属于窄频噪声,作用频率在15Hz~25Hz之间。
第四类是空腔噪声。
车身外部部件之间都有间隙,比如A柱和车门之间的间隙。
如果这些间隙大,就形成了一些小的空腔。
当风吹到这些小空腔时,气流在里面振荡,并产生噪声。
这种噪声称为空腔噪声。
二、按照产生的物理机理来划分风噪源在经典声学中,声波产生是源于物体表面的振动。
因为物体的振动使得表面流体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交替变化,从而发声。
最基本的发声单元是点声源。
不同点声源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发声体。
最典型的声源有单极子噪声源、双极子噪声源和四极子噪声源。
第一种是单极子噪声源。
单极子噪声源是一个脉动球源,以小幅度和周期性的形式不断地做膨胀和收缩运动,向空间均匀地辐射球面波。
单极子噪声源是不稳定的体积气流运动产生的。
当车身表面的脉动压力使得不稳定的气流从车外流向车内时,就形成了单极子噪声源。
单极子噪声源的声功率与气流速度的4次方成正比,表达为44320)(~c v c l W ρ 式中,0ρ是空气密度;l 是物体表面的特征尺寸;v 是流体的速度;c是声速。
汽车异响综合分析与判断

汽车异响一般与特定的工作条件有关,如温度、速度、受力方式等特定条件更为明显 ,在诊断时应模拟异响产生的特殊条件反复不断地测试
VQ指摘车辆在跑道下卡都会注明在什么路段及时速(发出异响)什么位置发出异响
,总体上把握故障发生条件,减小判断上的盲目性。
听、看、触、摸、闻
二、判断异响的基本方法
汽车异响是故障的表现,因此,掌握汽车产生异常响声的条件、规律,正确判断汽车 异响发生的部位、类型,是判断分析故障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异响的分析判断能确定故 障发生部位及受损程度,可以准确判断故障发生源。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判断技巧,逐步缩 小检查范围,才能准确迅速查明原因。 1、跑道路况条件
连响是指曲轴每转一周响一次; 曲柄机构、如活塞敲缸响;
间响是指曲轴每转两周响一次; 配气机构、气门组和活塞连杆组发出的异响一般是间响,
例如 :配气机构的液压挺柱异响; 轮胎扎钉后,行走时; 特定路面行走时; 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三、异响案例
3.1.1 动态异响案例分析
机舱左侧位置异响
一般坏路、比利石路、绳索 路面时有明显的松动碰撞响
汽车异响综合分析与判断
汽车异响综合分析与判断
一、汽车响声 二、判断异响的基本方法 三、异响案例 四、分析判断各类异响时的注意事项
一、汽车响声
1.异响定义
在实际工作中,汽车的响声很难用仪器进行分辨,只能用日常生活中对声 音的形容和比较来辨别, 摩擦、干涉、共振、颤动所引起的异音 例如:轴承发出的“嗡嗡”声,气门间隙过大会发出类似小锤轻击水泥地板的 “嗒嗒”声等。
有些异响因与特定工作环境有关,在判断时应按 照先易后难的思路进行。
充分利用人体感官进行初检,听到异响的大概部位,对可疑部件进行检查,分别对装配、零件 总成进行确认、损伤及位移有无变化等等
9汽车车身及整车噪声

9.2车内噪声及其控制
9.2.3车内噪声控制方法 6.车内噪声的主动控制 车内降噪的主动控制是在车内声场中引入受控制的声激励源来产生 反噪声场,通过驻波作用来降低车内噪声。
对嗡嗡声的主动噪声控制
24
9.3汽车整车噪声及其控制
9.3.1汽车整车噪声的分类及汽车噪声标准 1.分类 根据汽车降噪对环境的影响分为:车内噪声、车外噪声。 汽车的噪声源主要有:汽车发动机噪声、底盘噪声、车身噪声及汽 车附件和电气系统噪声。
14
9.2车内噪声及其控制
9.2.2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特性及传播途径 4.车内轰鸣声产生机理 当汽车已某些特定的速度行驶时,或发动机以某些特定转速工作时, 在乘坐室产生的很大峰值的噪声——车内轰鸣声。 车内轰鸣声有如下特点:
(1)在频谱图上与其相邻的频率成分相比,具有很高的声压峰值,且 频带很窄,接近于纯音;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主讲:胡爱军
1
第9章
9.1车身结构噪声及其控制 9.2车内噪声及控制 9.3汽车整车噪声及控制 9.4汽车噪声有源控制
车身及整车噪声
2
9.1车身结构噪声及其控制
车身结构噪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车身结构振动噪声;二是 空气与车身之间的冲击和摩擦噪声,即空气动力学噪声。
通常情况下,车身结构振动噪声对车身结构噪声的贡献要大于空气 动力学噪声。
采用流线型车身并尽量减少凸出部件。对于必须暴露在外的部件要 尽可能设计成流线型,这样可以减小空气涡流,减小空气与车身的撞击 与摩擦。
7
9.2车内噪声及其控制
9.2.1车内噪声
汽车内部噪声不但增加驾驶人员的疲劳,而且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车内噪声主要取决于乘坐室的减振隔声性能,重量轻的承载式车身 结构和类似的减轻车身重量的措施被认为可能增大车内噪声,尤其是低 频噪声,低频噪声频率主要为20~200Hz。 车身壁板的振动和噪声有紧密关系,且乘坐室空腔的共振会放大噪 声。解决方法是在车辆设计阶段,利用现代振动力学与声学分析方法, 预测车内噪声特性,实现优化设计;并通过实车测试,改进设计及工艺, 使得车内噪声处于最优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减轻驾 乘人员的疲劳。
汽车噪声分类

汽车是一个包括各种不同性质噪声的综合噪声源。
由于汽车噪声源中没有一个是完全密封的(有的仅是部分的被密封起来),因此汽车整车所辐射的噪声就决定于各声源的声级、特性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汽车噪声源大致可分为发动机噪声和底盘噪声,主要与发动机转速、汽车车速有关。
发动机的噪声
发动机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
发动机噪声又可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包括进、排气和风扇噪声。
这是由于进气、排气和风扇旋转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这部分噪声直接向周围的空气中辐射。
在没有进排气消声器时,排气噪声是发动机的最大噪声源,进气噪声次之。
风扇噪声特别在风冷内燃机上也往往是主要的噪声源之一。
燃烧机械噪声
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很难严格区分。
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将由于气缸内燃烧所形成的压力振动通过缸盖、活塞一连杆一曲轴一机体向外辐射的噪声叫燃烧噪声。
将活塞对缸套的撞击、正时齿轮、配气机构、喷油系统等运动件之间机械撞击所产生的振动激发的噪声叫做机械噪声。
一般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躁声高于机械噪声,非直喷式则机械噪声高于燃烧噪声,但低速运转时燃烧噪声都高于机械噪声。
汽油机燃烧柔和,零件受力也小,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都较柴油机低。
汽车底盘噪声
包括传动噪声(变速箱、传动轴等)、轮胎噪声、制动噪声、车体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等.
噪声源识别,就是对机器上存在的各种声源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机理,确定振源、声源的部位,分析声源的特性(包括声源的类别、声级的大小、频率特性、声音变化和传播的规律等),然后按噪声的大小排列出顺序,从而确定出主要噪声源。
对汽车发动机中噪音分析及相关控制措施的探析

对汽车发动机中噪音分析及相关控制措施的探析【摘要】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
汽车噪声控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汽车噪声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噪声水平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最大限度地控制汽车噪声成为追求的方向。
【关键词】噪音危害;控制措施1.汽车发动机产生噪音的危害经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证明,由于噪声的影响,会导致驾驶员神经系统功能下降。
1.1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神经末梢受损,震动觉、痛觉功能减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
1.2车辆的震动使手掌多汗,指甲松脆。
1.3震动过强时,驾驶员会感到手臂疲劳、麻木、握力下降。
长此下去,会使肌肉痉挛、萎缩,引起关节的病变,出现脱钙、局部骨质增长或变形性关节炎。
1.4强烈的震动和伴随的噪音长期刺激人体,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和眩晕等症状。
1.5女驾驶员还会出现月经失调、痛经、流产、子宫脱垂等病症。
噪声的危害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2.汽车发动机中噪音的类型及相关控制措施2.1车辆噪声主要是发动机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以分为结构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2.1.1空气动力噪声凡是由于气体扰动以及气体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称为空气动力噪声,它包括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
2.1.2结构振动噪声发动机的每一个零件在激振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根据激振力的不同可以分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液体动力噪声三类。
燃烧噪声是指气缸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发动机的零部件作往复的运动和旋转运动产生的周期力、冲击力和撞击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液体动力噪声是发动机中液体流动产生的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
此外,由于机械撞击、摩擦和机械载荷的作用,车内装备的运动部件也会产生振动和车内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的噪声分类与分析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噪声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据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噪声的70 %来源于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又主要产生于汽车噪声。
它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对于噪声而言,声音的频率成分是其最可识别的特征之一,以单一频率出现的声音称为纯音。
然而,大多数声音要复杂得多,频率分量分布于整个听力范围。
研究表明,健康年轻人的听力频率范围从20 Hz~20 kHz ,在500 Hz~5 kHz 的范围最为敏感。
人们采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衡量声音数据的声量,并且基于此基准量的声功率级、声强度级和声压级也是重要的指标。
对于汽车噪声而言,主要是从行驶噪声、静止车辆噪声以及车内噪声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我国发布的GB 14952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对车外噪声,以及GB 72582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则对车内噪声作出了明确要求。
车辆的噪声源主要包括: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进、排气系统噪声、高速行驶时的风噪声、轮胎噪声、制动噪声等,以及其它任何运动的部件都有可能发出噪声。
1、发动机噪声:发动机噪声起源于燃烧过程和与发动机动力学有关的机械力。
燃烧过程造成各缸大的压力变化,产生大动态气体负载和其它机械力,如活塞的拍击力。
这些力与惯性引起的动力相结合,不平衡效果产生作用于发动机结构的激励,从而产生振动,从发动机的各个表面产生噪声传播。
研究表明,发动机最大的噪声来自较大的柔软表面,如油底壳、
正时齿轮盖、曲轴带轮和进气歧管等。
2、变速器噪声:变速器噪声主要是齿轮噪声。
当变速器中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时,会在瞬间突然产生负荷传递,使从动齿轮加速,主动齿轮减速,导致以齿轮啮合的频率产生噪声。
齿轮噪声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速度每增加一倍,噪声增大6~8 dB ,并且传递的功率每增加一倍,噪声会增大2.5~4 dB。
3、进、排气噪声:进气噪声是由流经进气门的空气流周期性地被切断产生的,这些噪声通过空气滤清器传递并从进气歧管发出。
排气噪声是由排气门打开和关闭时,废气的周期性的突然释放引起的。
它的大小和特点随发动机类型、气门结构和正时的差异有相当大的变化。
进、排气噪声对发动机的负荷增加很敏感,从空负荷到全负荷工作,噪声级将增加10~15 dB。
4、空气动力噪声:空气动力噪声主要是与稳流和涡流相关的压力波造成。
对于汽车而言,分布于整个车身上的边界层、边缘、车身各部位和冷却风扇等处的涡流是噪声产生的主要部位。
边界层噪声在特性上是随机的,边缘噪声是由气流从车身结构的凸出部分离时产生的;冷却风扇噪声则来源于叶片发出的螺旋状的涡流。
5、轮胎噪声:轮胎噪声产生于能量的释放。
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受挤压区,当返回到未挤压状态时会释放能量,同样,胎迹的前端会产生相反效果。
此时,位于花纹槽中的空气被地面挤出与重新吸入的过程会引起泵气声。
6、制动噪声:动态不稳定的制动系统导致了制动元件的振动,制动噪声
是由大表面积元件,如制动鼓或制动盘产生的。
声振粗糙度
声振粗糙度是指噪声和振动的品质,与噪声和振动的瞬态性质有关,描述了人体对噪声和振动的主观感受,不能直接用客观测量方法来度量。
由于声振粗糙度描述的是噪声和振动使人不舒适的感觉,因此,有人称之为不平顺性;又因为声振粗糙度经常用来描述冲击激励产生的使人极不舒适的瞬态响应,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冲击特性。
总的说来,声振粗糙度描述的是噪声和振动共同产生的使人感到极度疲劳的感觉。
人作为汽车产品的使用者,其对汽车舒适性的评价优劣是产品成败的关键所在之一。
因此,声振粗糙度方面的主观评估是车辆及其零部件质量检验、故障诊断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