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宝鸡市康复医院宝鸡市精神卫生中心
平衡管理与精神疾病的社区功能康复

中央补助地方宝鸡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国外(精神卫生事业的过去现在) 国内(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外(一)
国外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远古时代:魔鬼附体 冒犯神灵 希波克拉底时代:体液不协调 中世纪:原罪 文艺复兴时代:神经网络障碍 16-17世纪:大禁闭 社会控制 总医院 19世纪:精神病医院急速膨胀
国外现状
半个多世纪以来,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新 的社会心理干预及康复手段的发展,带来了人们 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权、人性化照料及公民权 利的新认识,再加上精神卫生保健经济状况的改 善,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病院角色和结构的 认识,人们普遍认识到发展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 重要性,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已经与社区和综合性 医院整合。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澳洲 模式和意大利模式受到WHO推荐。
解决问题的思路
2万医生能否解决13亿人民的精神保健问题
“并不在多而精 将不在勇而在谋” 以少胜多才是真本事
1.网络不健全的问题:医院↑↓社区;社区投入++ 2.社区队伍不强的问题:培训-识别-建档-跟踪-随 访-反馈-调整-康复 3.防治经费:温总理已经表态 :项目是连续的; 4.再住院率高:加强社区功能—双向沟通转诊就可 解决 5.高致残率:联合残联等可利用充分利用法律(职 业康复) 6.肇事肇祸:联合公安,街道,居委会
与国外差距
康复理念差距大 社区精神卫生网络不健全 长远康复效果次于发达国家 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防治经费制约 再住院率高 致残率高
与国外差距
资源的有限性:美国2亿人 2万名精神科医生 中国13亿, 1.9万医生。 资源的局限性:缺乏有效机制,缺乏整合“单兵作战”。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精神卫生领域不够深入。 观念的滞后性:满足于消除幻觉、妄想、兴奋与木僵 服务模式的僵化性:网络不连续,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资源的浪费:新的技术难于推广(抗复发、全病程治疗) 社会歧视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精神卫生问题)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4.26
•【字号】宝政发[2011]20号
•【施行日期】2011.04.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宝政发〔2011〕2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宝鸡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专家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市政府决定:授予“CT80连续管研制与工业化生产”成果为2010年度宝鸡市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工业级锆板、管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1项成果为2010年度宝鸡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时速200公里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的研制”等20项成果为2010年度宝鸡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LILS-20仪表着陆接收设备”等25项成果为2010年度宝鸡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为推进全市科技事业发展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获奖人员学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奋发进取,勇攀高峰。
各县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积极建立科技创新运行体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速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和谐新宝鸡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0年度宝鸡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表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附件
2010年度宝鸡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表。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宝政发[2013]45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宝政发[2013]45号](https://img.taocdn.com/s3/m/521d91c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6.png)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正文:----------------------------------------------------------------------------------------------------------------------------------------------------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宝政发〔2013〕4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7年)》已经市政府2013年第15次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18日宝鸡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17年)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服务效能,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及《宝鸡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省医改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通过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避免重复设置、盲目扩大规模,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别、县区之间差别,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现状概况(一)区域概况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位于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西部,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南、西北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副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重要支点。
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6篇

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中心在精神病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的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工作总结1. 精神疾病预防与宣传我中心积极推动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我们组织了多场专题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向居民普及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早期识别技巧。
同时,我们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定期发布相关健康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
2. 患者管理与服务在患者管理与服务方面,我们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评估,我们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
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资源,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职业培训等综合服务,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3. 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我中心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案例讨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我们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在考核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提供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神疾病预防工作仍需加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患者管理与服务仍需细化优化,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期护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三是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医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方面仍需提升。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一是继续加强精神疾病预防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公众认知;二是细化优化患者管理与服务流程,特别关注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期护理需求;三是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整体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康复训练效果评价

内 蒙 古 医学 杂 志 In r noi Me 0 1年 第 4 n e gl dJ2 1 Mo a 3卷 第 l 1期
1 381
精 神分 裂 症 患者 实 施 系 统康 复 训 练效 果 评 价
宋 立 枝
( 内蒙古精 神 疾病学 组 织 制 定 的 < 国 急性 胰 腺 炎诊 中 断指 南 ( 案 )诊 断标 准[ 草 > 引。
2 护 理
高 治愈率 , 降低 死亡 率 。
1 临床 资料
2. 心 理 护 理 1
由于急性 胰腺 炎起病 急 , 痛 剧烈 , 疼 尤其重症 急
20 0 9年 1月 ~2 1 0 0年 l 2月 , 科 共收 治 急性 我 胰腺 炎 7 8例 , 5 例 , 2 男 1 女 7例 ; 龄 2 ~7 年 7 1岁 , 平 均 年龄 4 8岁 ; 型急性 胰腺 炎 5 轻 9例 , 重症 急性 胰 腺 炎1 9例 。 患 者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腹 痛 、 胀 、 心 、 腹 恶 呕 吐 、 热 、 尿 淀粉 酶 增 高, 常 规 、 肾功 能 异 常, 发 血 血 肝 其 中有 7例呼 吸功 能障 碍。均符 合 中华 医学 会 消化
1. 观 察 指 标 3
使用 简 明 精 神病 评 定 量表 、 会 功 能缺 陷 筛选 社 量表 、 症状 自评 量表 对所 有 患者 于入 组前 、 出院 6 个 月后进 行 评定 , 以判 断 患者 的预 后效 果 。
1 4 数 据 处 理 .
对照 组精 神 分裂 症患 者行 精神 科传 统的 常规 治 疗及 护理 , 复组 的 患 者 在 对 照组 常规 治 疗 及 护 理 康
症的病 因未 完全 明 了, 物 治疗 和 康 复 训 练 已取 得 药 定 进展 , 离患者 完全 回归社 会仍 有差 距 。 距 本文通 过对 2 1 0 0年 1月 ~2 1 年 1月 康复 组 01 与对 照组 患者 的康 复 训 练 满意 度 , 明精 神病 评 定 简
第九章 家庭治疗

四、良好的家庭规则
(1)富于人性、有人情味。 富于人性、有人情味。 富于人性 (2)具有弹性,不绝对化。 具有弹性, 具有弹性 不绝对化。 (3)适应所有成员成长需要。 适应所有成员成长需要。 适应所有成员成长需要 (4)可以自由开放地表达、交流。 可以自由开放地表达、 可以自由开放地表达 交流。
第二节 基本理论
第二节 基本理论
早期家庭治疗师在关注各种系统功能时,格外推崇 早期家庭治疗师在关注各种系统功能时, 动态平衡”理论。 “动态平衡”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功能紊乱的家庭总 是抵制变化,他们会花费很大精力解释原因, 是抵制变化,他们会花费很大精力解释原因,而不为 改变做实际的努力。 改变做实际的努力。 重要的是,家庭治疗师把家庭看作一个系统时, 重要的是,家庭治疗师把家庭看作一个系统时,不能 忘记这个系统是个开放体系。它离不开社会、文化、 忘记这个系统是个开放体系。它离不开社会、文化、 环境大系统的影响;同时家庭内还可能存在一些“ 环境大系统的影响;同时家庭内还可能存在一些“子 系统” 或称 亚系统” 是家庭中的小团体, 或称“ 系统”(或称“亚系统”,是家庭中的小团体,可以 按辈分、性别利益或功能划分)。 按辈分、性别利益或功能划分 。家庭系统中各子系 统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统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家庭系统在一定的家庭规则 之下运作,经历着平衡机制与改变机制的冲突与调整。 之下运作,经历着平衡机制与改变机制的冲突与调整。
第二节 基本理论
家庭规则下的2种机制: 家庭规则下的 种机制: 种机制 平衡机制——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但内稳过强 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平衡机制 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也会导致病态、问题的出现。 也会导致病态、问题的出现。 改变机制——受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干扰变化,会打破系统的 受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干扰变化, 改变机制 受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干扰变化 平衡与秩序,带来暂时的混乱, 平衡与秩序,带来暂时的混乱,同时也将增加 系统的活力,促进系统的适应能力。 系统的活力,促进系统的适应能力。 家庭治疗中有2个控制系统 个控制系统: 家庭治疗中有 个控制系统: 第一控制系统:家庭自组系统。通过系统的规则、等级、 第一控制系统:家庭自组系统。通过系统的规则、等级、 结构和角色构成的。 结构和角色构成的。 第二控制系统:治疗师与家庭共同组成的治疗系统。 第二控制系统:治疗师与家庭共同组成的治疗系统。治疗 师作为一个局外人向系统输入一些扰动, 师作为一个局外人向系统输入一些扰动, 协助家庭改变家庭认为需要改变的固化的 模式。 模式。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NT-3、GFAP水平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NT-3、GFAP水平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史心怡;种小妮;卢梅【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24(31)1【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营养因子3(NT-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结果将其分为轻度认知受损组(n=42,MCCB≥200分)、重度认知受损组(n=58,MCCB评分<200分),根据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2,GAS≥61分)、预后不良组(n=28,GAS<61分),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不同组别间血清S100B蛋白、NT-3、GFAP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NT-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轻度认知受损组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重度认知受损组,血清NT-3水平高于重度认知受损组(P<0.05)。
预后良好组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清NT-3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
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与MCCB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8,-0.267,P<0.05),血清NT-3水平与MCCB评分呈正相关(r=0.380,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B蛋白、NT-3、GFAP水平在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升高、血清NT-3水平降低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上述3项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不良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用于评估预后情况。
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6篇

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本年度,我们卫生服务中心围绕精神病防治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对本年度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总结。
二、工作内容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本年度,我们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精神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时,加强与政府、社区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精神病防治工作。
2.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我们通过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义诊、宣传等,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消除社会歧视和排斥现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严格按照精神病防治工作规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4. 加强患者管理,落实康复措施我们建立健全患者管理制度,加强患者信息采集和档案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
同时,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5. 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关注社会心理需求我们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关注社会心理需求,提高居民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工作成效1. 成功实现对重点人群的全面覆盖本年度,我们成功实现对精神病患者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
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和帮扶力度,有效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2. 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培训,我们的医务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3.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服务活动本年度,我们成功开展了多场健康教育和心理服务活动,普及了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编写组
指南依据
文献资料
➢抗精神病药物药理作用及使用 ➢临床研究结果综述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专家个人意见和经验 指南需要进行测试并不断修订
指南与治疗程序
指南:Guideline
指导方针,行动纲领
治疗程序:Algorithm
ICD-10对特征症状的描述摘要
• 以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 迟钝为总体特点
– 深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他人洞悉或共享 – 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以奇特方式影响自己 – 自己成为周围所发生一切现象的中心 – 典型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在正常精神活动中受
到抑制的)某一整体概念的外围或无关特征被 放在首要位置—(如:隐喻思维、思维松弛) – 听幻觉很常见
– 部分与遗传有关
• 海马、额叶皮层、扣带回、内嗅脑皮层等 部位有细胞结构的紊乱
– 推测是脑发育阶段神经元移行异位或分化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
• 全球终生患病率约3.8‰~8.4‰ • 全国1982年、1993年调查结果终生患病率
–5.69‰—6.55‰
• 浙江省(2001)和河北省(2004)调查终生 患病率为6.62‰
–时点病率分别为3.0 ‰,5.46‰
发病年龄与起病方式
• 50%左右的患者在20-30岁起病
– 国内调查80%左右在16-35岁 – 偏执型起病约32-35岁;单纯型平均22岁
• 2/3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 少数患者急性起病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预后
• 多数慢性迁延/部分间断发作/少数自然痊愈 • 1994年-1996四川新津县农村调查结果为例
“一组”的由来
• 1857法国More:早发痴呆 • 1874德国Kahlbaum:紧张症 • 1871Heckerபைடு நூலகம்青春痴呆 • 1896克雷匹林:早发性痴呆 • 1911布鲁勒:精神分裂症 • 1980 T.Crow:I型和Ⅱ型
目前的“一组”—临床分型
• 偏执型 • 紧张型 • 青春型 • 单纯型 • 未分化型 • 精神分裂后抑郁 • 残留型
“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 • 几种病因学假说与研究进展
–遗传、神经生化病理、环境因素、神经 发育异常
• 精神病
–重性精神病的“代表” –幻觉/妄想/精神运动兴奋与抑制
病因假说1-遗传因素
• 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一级亲属同患危险率约为4%~14%,是一般人群 的10倍
– 查出510例,其中30%(156例)从未接受过任 何治疗;70%(354例)接受过治疗
– 从未治疗者和接受治疗者的临床痊愈分别为 9.6%,31.1%
– 约2/3患者残留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预后影响因素
• 起病形式、病程、诱因 • 病前性格与社会功能 • 家族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注度 • 首次治疗时机与效果、维持治疗的时间
“规则系统”,(计算机用语)工作步骤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评估
描述性定义 疾病总体特征和症状 ICD-10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相关问题 症状与危险性评估
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性定义
•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 壮年;起病多隐袭(少数患者急性发 作),病程多迁延;常有特殊的思维、 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 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可伴有认 知功能损害,一般无意识障碍。
前驱期症状及发展形式
• 前驱期的非特异性表现:情感和行为症状多见
– 焦虑、易激惹、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注意障碍 – 多疑、怪异思维、行为和性格改变、社会退缩 – 持续时间可能几个月甚至数年
• 前驱症状的三种发展形式
– 非特异性变化特异性的精神病前症状精神病 – 特异性变化对此变化的神经症性反应精神病 – 前哨综合征:前驱症状自动缓解,并不发展至精神病
• I型综合征 • II型综合征
表 3-1 精神分裂症的I型和II型分类
I型
II型
主要症状
妄想、幻觉等阳 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等阴性症
性症状为主
状为主
对神经阻滞 剂反应
良好
差
认知功能 无明显改变
伴有改变
预后
良好
差
生物学基础
多巴胺功能亢进
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 多巴胺功能无特殊变化
神经阻滞剂
• 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s)又称强安静 剂(Major Tranquilizers),历史上准确 翻译为“精神抑制药”,目前统称“抗精 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是一 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递质传 递功能,从而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 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
ICD-10诊断要点
• 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确实存在 (a)—(d)中至少一个症状(如不明确, 则至少需要两个);或者分别来自(e)— (h)中至少两组症状中的两个症状
– 要诊断单纯型,则要求 (i)项症状持续存在至少 一年,并有(h)中的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语 贫乏)
ICD-10症状标准之a-d
• a) 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撤走或广播 • b) 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为、
• 双亲均患精神分裂症,子女患病危险率40%以上 • 二级亲属中,患病危险率约高于一般人口的3倍 • 国外:单卵孪生的同病率较双卵孪生子高4-6倍
– 6%~73%/2.1%~12.3%
• 候选基因与基因扫描研究
病因假说2-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 多巴胺(DA)功能亢进假说
– 绝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是D2受体阻滞剂 – D1受体可能与阴性症状有关
与依从性
疾病的总体特征
阳性症状
妄想 幻觉 言语混乱 紧张症
认知缺陷
注意 记忆 执行功能
(如, 抽象)
攻击、敌对
兴奋、攻击 敌对、不合作 激越、躁狂
社交/职业功能障碍
工作/人际关系/自我照顾
共病
物质依赖 强迫 躯体疾病
阴性症状
情感平淡 少语 意志缺乏 兴趣缺乏 社会退缩
心境症状 抑郁
焦虑 无望感 耻辱感 自杀意念
• 谷氨酸功能低下假说 • 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
病因假说3-环境因素
• 环境中的生物学因素
– 母孕期病毒感染/孕期和围产期合并症
• 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 低经济收入、早年生活应激、家庭 – 人格发展
病因假说4-大脑病理与神经发育异常假说
• 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之说 • 侧脑室扩大且与治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