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陈兰英

假期在家中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书中提到教学的有效性即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其中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是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看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读了书中的“听课篇”的相关内容,有一些思考:

一、关于听课“有准备地进课堂”

书中观点是,听课准备越充分越细致越好,最后给这一切一个哲学高度——“带着思想进课堂”。而我结合自己目前为止的听课体验,不大赞同这种观点。我觉得去听课就该搁置自己的一切期待,摒弃一切情绪,平心静气地跟着上课的师生一起体验这节课。有准备就有己见,有准备就有意见,有准备就有偏见,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侵犯”,也让自己在准备的材料中沦陷。我喜欢听自己一无所知

的课,听这种课时,我能兴趣盎然、全神贯注、享受其中。因为毫无准备,因为毫不了解,我能回归最初的感悟。

书中所选案例,作者总在阐述自己如何做了精心准备后戛然而止,却没有把自己的准备怎么帮助听课的细节说与读者听,那一句“因为我在听课前有所准备与思考,所以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不能让人信服。

二、听课须听、看、记、思相结合

很多人听课总是把“听”摆在第一位,不管听到什么都忙往本子上记,听了记了,听课就算完成了。思考呢?回头看了再思考啊!但其实,他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再看更别提再思了。当初我也是这样。关于听,在听课中,要听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启发学生,如何创新教学环节,听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要善于观察。看,要看教师的施教行为,教师的基本状态,精神是否饱满。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甚至要观察班集体的班风和学风。想,要思考教师为何如此处理教材,教师的成功与不足

的原因,以及当自己执教时如何处理;记必然也很重要,听课者要认真仔细作好听课记录,记教学环节,记衔接过度,记细节特色,记板书提纲,记点评评语,记备注信息。做到既要记教师的表现又要记学生的情况,还要及时记录对课堂的点评及听课反思。心到,要求听课者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适当的预测与推想,体察授课教师的思想。最后,在听课后,能作课后分析。评析要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身短处。在我以后的教学课堂中取之不尽和用之不尽的。

书中一位老师说,“回眸自己的听课经历,似乎觉得有这样三种变化:一是由完整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想记录;二是由耳朵听课到眼睛看课再到脑子想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在我看来,这算是“听到家”了!可见,听课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地结合,称得上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

我有这样的体会,用心听了一节课,累的不是作笔记的手,二是不停转的大脑。跟着上课老师一起上了课,劳累过后是快乐。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陈兰英

假期在家中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书中提到教学的有效性即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其中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是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看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读了书中的“听课篇”的相关内容,有一些思考:

一、关于听课“有准备地进课堂”

书中观点是,听课准备越充分越细致越好,最后给这一切一个哲学高度——“带着思想进课堂”。而我结合自己目前为止的听课体验,不大赞同这种观点。我觉得去听课就该搁置自己的一切期待,摒弃一切情绪,平心静气地跟着上课的师生一起体验这节课。有准备就有己见,有准备就有意见,有准备就有偏见,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侵犯”,也让自己在准备的材料中沦陷。我喜欢听自己一无所知的课,听这种课时,我能兴趣盎然、全神贯注、享

受其中。因为毫无准备,因为毫不了解,我能回归最初的感悟。

书中所选案例,作者总在阐述自己如何做了精心准备后戛然而止,却没有把自己的准备怎么帮助听课的细节说与读者听,那一句“因为我在听课前有所准备与思考,所以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不能让人信服。

二、听课须听、看、记、思相结合

很多人听课总是把“听”摆在第一位,不管听到什么都忙往本子上记,听了记了,听课就算完成了。思考呢?回头看了再思考啊!但其实,他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再看更别提再思了。当初我也是这样。关于听,在听课中,要听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启发学生,如何创新教学环节,听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要善于观察。看,要看教师的施教行为,教师的基本状态,精神是否饱满。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甚至要观察班集体的班风和学风。想,要思考教师为何如此处理教材,教师的成功与不足的原因,以及当自己执教时如何处理;记必然也很

重要,听课者要认真仔细作好听课记录,记教学环节,记衔接过度,记细节特色,记板书提纲,记点评评语,记备注信息。做到既要记教师的表现又要记学生的情况,还要及时记录对课堂的点评及听课反思。心到,要求听课者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适当的预测与推想,体察授课教师的思想。最后,在听课后,能作课后分析。评析要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身短处。在我以后的教学课堂中取之不尽和用之不尽的。

书中一位老师说,“回眸自己的听课经历,似乎觉得有这样三种变化:一是由完整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想记录;二是由耳朵听课到眼睛看课再到脑子想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在我看来,这算是“听到家”了!可见,听课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地结合,称得上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

我有这样的体会,用心听了一节课,累的不是作笔记的手,二是不停转的大脑。跟着上课老师一起上了课,劳累过后是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