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共38页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备课篇备课,首先是从精神上、思想上重视上课、准备上课——谨慎而为,态度决定行动;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精神”“思想"除了一贯的“爱岗敬业”外,还有一层就是“新课程理念”,即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怎样做才符合“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呢?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是看不见的准备,这种准备是上位的,看似无用,却无所不用;撰写教案、设计练习等,是看得见的准备,瞄准“有用、有效";集体备课则是群策群力的准备(个体有备而来是前提,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个体再备而用是目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归宿)。
这三方面的准备和谐统一,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主题一:研读课标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怎样研读课标呢?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1)确立三维目标。
(2)熟记学段目标.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三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主题二: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
如何读懂教材、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呢? (一)解读文本,充分与编者、作者对话。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它们的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有效备课能够帮助教师事先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前准备好相关教材和教具,确保课堂教学的流畅进行。
上课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教学的环节,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使学生积极参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在听课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有效的听课技巧,将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理解并吸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评课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环节,通过评课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的重要性和相关要点,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可以如下编写: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和分析。
文章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概述进行阐述,明确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四个环节的关键要点和方法。
在有效备课部分,我们将讨论备课的重要性和备课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备课。
在上课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在听课部分,我们将分析如何有效地聆听他人的教学,掌握重点内容和技巧。
最后,在评课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准确、客观地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四个环节的重要性和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启示,同时也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框架。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一)备课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
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
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
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
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
(完整版)《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陆洁婷 Luki“有效备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的教师例会主题,随后科组里也组织了共读书籍《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想良多。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也就是如何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
课标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只有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每日必备课,每备课必翻备课本,每翻备课本必能“温故而知新”,于老师便能把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胆地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指南,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会偏离大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而备课除了备课标,还要备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所以我们要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
同时教材需要教师去调整、去丰富、去完善,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
备教材一要了解教材知识分布体系,二要了解本册教材目标、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三要了解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四要了解课时目标、课时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五要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最后还要备学情,正如书中于老师所说的,备课过程中,好多东西教案上是没有的,也是无法写上去的。
我想到了那天是我的书法课,我按着刚备好的教案,开始激趣导入,我说:“同学们,上课前我想分享一个关于书法的小故事。
”学生没有欢呼,没有雀跃,怎么他们没有我想象中的积极反应?而是看着我,没什么反应,我很尴尬,只好自己找台阶下,我说:“怎么?大家不喜欢听故事吗?不然,我们换一个吧。
”就这样整个教学环节被打乱了,这节课上得无滋无味的。
课后,我把这件事写在教学反思里,反思什么呢?正如在第106页中谈到的,“课后思考: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吗?教学有效吗?”是啊,我以这样的导入适合学生吗?为什么要猜数?怎么猜?猜对了,有什么奖励?这些我都没有准备好,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我一直责怪学生不够活泼,不够聪明,不够配合,可是我为什么没能让学生活泼、聪明和配合呢?我有责任,也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

《有效备课 . 上课 . 听课 . 评课》学习心得领会龙江县第一中学许孟强《有效备课 . 上课 . 听课 . 评课》学习心得领会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备课的真实意义所在,给我们每人都发放了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拿到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我急不可待地一页页地翻下去,并且边读边做笔录。
感觉,此书介绍的“通识”部分,确实非同一般,有些视角是我们一线教师平时教课生活中不经意间被忽略了的,这一读,颇受感动——任教了二十几年,发现,其实,备课还应当做更多更多的准备的,此刻我就说说我的感觉:课标,是我们大家都熟习的,但是在正式教课从前我们大家都仔细学习它了吗提及新课程、课改新理念、新课标,相信这样的字眼大家都熟习得不再可以熟习了,但看到有名物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课目的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课指南’,”真的感觉汗颜!正因为每天必备课,每备课必翻备课本,每翻备课本必能“温故而知新” ,于老师便能掌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课目的要求,勇敢地展开教课工作,使课程标准真实成为“教课指南” ,使自己的教课工作不会偏离语文的大目标,使自己的教课行为真实“有效”!特别赏识于老师能按要求当看到“多培育学生宽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添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念书,好念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时果断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育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于老师真的太“酷”了!我们任何一个一线教师,因为业务检查的需要,谁敢同意学生不达成练习册每次,做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花在校正上的时间太多了,若让他们简单达成抄答案,今后有些孩子便偷懒自己不动脑光想着一抄了事,而对学困生来讲,做这样的题目对他们的学习更是“形同虚设”反倒是“浪费时间” !因为他们真的是“弄不清楚搞不理解” !怎么办呢为了“齐整划一” 的要求,只能牺牲很多教课时间,课余时间,有时甚至要挪用其余课程来达成这本练习册的校正工作,真的是没有方法的方法!每周八节的语文课,每学一课要用上两课时达成,但上课读课文,学习生字,品尝课文,达成练习册,有时还想来个拓展说话,写话小练笔什么的,两课时,够吗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有“挪课”吧难度最大,耗时最多的要数练习册这个大“工程”了,有的课文题目简单些还好,最头痛的是碰上一道两道超纲的题目,一个学生要往返三次有时还不可以校正好,全班有五十个学生,假如有一半的学生要这样做,那得花多少时间用这些时间能够让学生多看多少书,多学多少课外知识写到这时,我常想,为何必定要让学生做题为何期末考卷上总会出一些平时生活中其实不适用的东西来考学生、考老师呢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认字、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生活中能真实合理地运用这些汉字,有安闲的时候还可以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养成“书不离手”的习惯,平生学习。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38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有效备课课听课评课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完整版)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笔记及有感圭峰中学舒婧我认真阅读了由余文森主编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读后收获真的很多很多。
首先说说我收获到的理论知识有效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者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没有这种全面把握和宏观视野,教学只能如“风中的蒲公英”,随意游走,没有着陆的根。
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基点,也是日常教学研究有效开展的基础。
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结构思想,了解一节课在教材这个单元的作用,一个单元的知识在整个知识领域的地位,明晰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特别是要强化单位知识的结构意识,站高一点看教材,“眼高手低”,自上而下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是“读”好教材的一个重要维度。
一、怎样研读课程标准呢?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4.读“附录”,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如何读懂教材、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一)解读文本,充分与作者、编者对话。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精神,充分与作者、编者对话,走进作者和编者的心灵。
我们认为,至少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这就是余文森教授一再强调的“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要义。
(二) 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与编者对话。
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1、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
2、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
3、联系实际,用活教材资源。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结合学生的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
4、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
5、适度开发,创生教材资源。
三、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本学期中我读了余文森先生的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在书中的序言里,余先生就提出来了,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新课改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发展得更好。
那么,怎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这本书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传授我们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教师要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指我们所用的课文或是教参书之类的。
在研读的实施过程中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这就要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以及该年级阶段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备课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学不到知识上需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因此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备教材——读懂教材,解读文本,了解教学重难点及目标。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能力。
3、备教学设计及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和练习设计,并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与进行,最后用复习题的解答看学生掌握情况。
4、备教学用具——在不同的课使用不同的教学用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