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八年级下全部.pdf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八年级上全部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单录教实验学 记 实验有趣有用的物演示或分演学物填写时题

演实验演示或分有趣有用的物实验课节实验时节授实验分组八年实验班八年教归领实验仪器仪器、材料或药品名规酒精烧瓶,试管夹,烧杯,放大镜,发电数数材料或漏斗,乒乓圆烧试管 500ml烧实验情放大发电建议烧瓶不倒更安细节提 酒精仪器损漏及处理乒乓备仪器质实验教情况及(签名进意见实验教学记录单实验教师备注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签名) 分组演示 或分组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实验课题实验通知单节课第实验时间 日月

1 / 17

授学八实验班八年分组实验班教实验仪器归领0-100c刻度尺0-40c仪器、材料或药品名规材料或数数电子停0-40cm刻度 0-100cm刻度实验情0.01s电子停 注意分析木制刻度尺的放置方细节提 仪器损及处理 仪器质备情况及进意实验教实验教备(签名(签名)单录学记验实教单通实验知日月年填写时间学科物理日月填写时间:物理学科年 分组演示或分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课题 长度与时间的测

演示或分组实验课题分组量节课日实验时间第月 节课日实验时间第月学生分组授课实验班级八年级师教数 数2 / 17 木实验仪器 木板、小车、电子停表、刻度尺,木材料或小电子停实验情刻度 全程不是木板长细节提注意路程的判确定参木仪器损及处理备仪器质情况及进意实验教(签名实

验教备(签名)单记录实验教学 单通知实验日月填写时间年学科物理 演示日年月填写时间:学科物理实验课题声音的传 播演示或分组 演示或分组实验课题分组测量平均速度节课第月日实验时间 节课日第实验时间月课授分学生组实验班级八年级数教数 师授课学生分组实验班级八年级实验仪器、教师数数 音叉、轻质小球,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材料或药领出归还仪器、材料或药品名称规格单位品数量数量3 / 17

初中物理实验记录标准表格.docx

初中物理实验记录表格

一、要求得出实验规律的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1、“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象 激光在不现 同介质中 烟雾中 在透明牛 奶中 在玻璃中 在不均匀 的糖水中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的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实验123 次数 入射 角 / 反射 角 /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蜡烛到平像到平面像与物能否用次数面镜的距镜的距离大小比光屏承离/cm/cm较接1 2 3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cm 物体到凸透镜像到凸透镜像的大小(放大像的正倒像的虚实的距离 u的距离 v或缩小) 总结分析表格: 成像的条件成像性质应用 物体到凸透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到凸透镜 镜的距离(u)的距离(v) u>2f U=2f F

数I A /A I B/A I C/A 1 2 3 6、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关系 实验次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数U AB /V U BC /V U AC /V 1 2 3 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表面粗糙阻力大小车运动的程度小距离s/m 毛巾表面 木板表面 玻璃表面小车运动时间 t/s 绝对光滑 表面 8、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次压力 F接触面弹簧测力计示摩擦数压 /N材料数 F 拉 /N力 f/N 1F1木块和 木板 2F2木块和 木板 3F3木块和 木板 4F1木块和 毛巾 5F1木块和 棉布 或 次数压力 F接触面弹簧测力计摩擦力 压/N材料示数 F 拉 /N f/N 1F1木块和 木板2F2木块和 木板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编号:8s-1-12 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进行实验与记录、收集证据 各组可以自由选择3-4样来进行实验。在做每一个实验时,全组成员要全员参与,组内一个同学(可轮流)使某个物体发出声音,其它同学要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及不发声时看到的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仔细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听:有没有声音;观察:看、摸一摸等)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编号:8s-2-14 声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 声音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1. 2. 实验步骤: 1、两个桌子分开,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2、两个桌子紧紧并在一起,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桌子分开时,声音,桌子并一起的时候。 实验结论:声音通过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实验结论:。 编号:8s-3-21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声音的。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人听到的声音。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大了);2)与听众的距离一些。 编号:8s-4-39 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物理实验通知单、原始情况记录单

物理实验通知单、原始情况记录单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长度、时间及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其测量 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刻度尺1、秒表1、停表1 实验进行实验完成 情况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的平均速度 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斜面1、小车1、刻度尺1、停表1 实验进行实验完成 情况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闹钟真空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闹钟1、真空罩1、抽气机1 实验 实验进行 完成 情况 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闹钟真空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闹钟、真空罩、抽气机 实验 实验进行 完成 情况 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汇总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汇总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 力学 基础性 1.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word完整版)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参与人: 杨勇为何宏开舒华龙肖启虎田芸刘静 地点: 物理实验室 主讲人:杨勇为 教研内容: 《欧姆定律》章节教学研讨及月考出题安排 教学研讨(杨勇为): 九年级物理教材切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到教材编写过程中。本次备课内容为欧姆定律,我们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特点分析: 1、突出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必须理解科学中的精华内容,如欧姆定律中的基本定律和概念,还有一些科学方法、实事、假说,他们是知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与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方法,以便使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如微电子与信息科学、超导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等。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接触一年多的物理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本学期学生将全面了解电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阻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控制变量法、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以及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学生应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结方式,知道总电流过大的原因、危害,知道怎样进行家庭电路保护,知道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能否灵活应用是初中学生的难点问题,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经过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它是全章的核心,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欧姆定律要求学生全面把握,具体要求如下:(1)、欧姆定律适用于以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存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即“导体”的电阻R,是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流而言的,具有同一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断开或闭合以及滑动变阻器划片位置的改变,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因而公式I=U/R中的三个量是同一时间的值。

(完整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WORD. 格式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 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 288相等 377相等 2. 实验结论 (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 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 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2.记录数据: 物距 u 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安徽省宣城市奋飞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g,分度值g ③取下保护圈 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 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 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 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 4、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体积 5、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 数据记录: 项目物体质量水的体积物体和水的总体积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 m/gV1/mLV2/mLV3/mLρ/(Kg/m 3) 数据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评分点操作考试内容满分值 1正确安装天平并调零。3 2物体和砝码放法正确。2 3用镊子取放砝码与移动游码。2 4量桶内倒入适量的水,水不溅出。记下刻度。2 5用细线栓住塑料球要全部浸没在水中,水不溅出,记下刻度。2 6正确读出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3 7整理器材,保持清洁。1 合计15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号:姓名: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cm>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cm(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2f时,像的性质2 6正确找出f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规范要求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要求 一、实验设计包括的内容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数据记录表 二、测定性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 测量是指利用工具对客体实施测量的历程及测量所得结果。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包括测、读数、记录(包括记录过程和记录结果);间接测量包括测、读数、记录、计算。 (一)测定性实验(间接测量)步骤的教学要求 1.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如:调节天平的平衡,电表、弹簧测力计的调零等) 2.组装:有电路图或力学的器材装置图的,要写明按图连接实物。没有的,要写出实验装置组装的主要过程。(如:用细绳做两个绳套,分别栓牢在杠杆的A点和B点处;又如:用细线把石块拴好,使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 3.对实验前器材的初始状态,实验中应注意的地方要有交代。(如: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阻值最大位置。) 4.要有“用什么仪器”,“测什么物理量”,“用什么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及记录在数据表格中的叙述。 5.关于测量次数根据实验目的确定,一般只需测量一次即可。 6.对于间接测量,要写出利用直接测量数据求待测量的依据或公式。(如:天平量筒m,伏安法测电阻),但不用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如灯泡的功率:P=UI=2.5V 测密度ρ= V ×0.3A=0.75W 。) (二)测定性实验(间接测量)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 1.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目的 有序记录实验数据,用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结果及规范有效地交流。 2.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结构 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待测物理量和为求待测物理量而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对直接测量量的测量次数。 例1.请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动滑轮的 机械效率,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和方法大汇总

基础性 1.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 基础性----力学 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测定物质的密度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标准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