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方法,“缠腰龙”带状疱疹,疼痛异常者,可服七厘散治疗带状疱疹也很简单,用三角针刺破疱疹,然后用拔火罐把毒水拔出来就好了找“白风仙花的根”,把汁挤出来擦在患处,没花钱就治好了。

艾灸的办法来灸这个龙头龙尾,为什么叫龙头龙尾呢,因为带状疱疹中医叫缠腰龙,所以就是在疱疹的起始部位来做这个隔姜灸。

1.2 治疗方法(1)治疗组:疱疹部位常规消毒后,取灯心草1根,蘸油(植物油)点燃后,以快速动作对准疱疹进行点灸,可听到“叭”的爆破声。

灸疗部位分头、七寸处、尾三部分,先灸7寸处,再灸头部,后灸尾部,灸后即感痛减。

1~2天后复诊再行此法(一般不超过3次)。

(2)围针组:用2寸毫针于疱疹边缘正常皮肤处手刺进针,针尖刺向病灶中心部分,捻转使之得气,每隔2~3cm刺入一针,接G6805治疗仪,调以疏密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左右,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天,继续下一疗程。

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报道附:65例病例报告采用民间治疗方法灯草灸治疗带状疱。

选取新鲜干燥的灯芯草蘸取生菜油后于酒精上点燃 ,在新发疱疹泡顶上行灸法 ,以爆有声响为佳 ;而后根据疱疹所损伤皮肤面积间距4~5cm选疹泡以行灸法。

灸后给予单层敷料稍保护局部创面。

与聚肌胞治疗作对照。

结果:治疗组35,治愈 2 7例 ,好转 7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 30 ,治愈15例 ,好转 9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80 %。

两组间疗效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提示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有效。

蛇盘疮(带状疱疹)简易快捷疗法蛇盘疮教科书称带状疱疹,病因是寒毒与郁火合而为病。

此病毒留皮下,疼痒并作,实在痛苦。

常规治疗方法见效慢,最简捷的疗法是用七星梅花针(如果没有可以用三棱针)叩刺病变局部,然后用拔罐将淤血拔出,用罐后,局部会出很多黑色胶状淤血,痛痒瞬间消失,三天左右就会结痂,疾病消失。

2024年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2024年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2024年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其特点为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环境,以达到驱邪外出、扶正固本的目的。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

病邪循经上行,郁于肌肤而发。

或因脾失健运,湿浊内蕴,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带状疱疹的中医认识涵盖了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辨证施治原则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进行综合分析,将带状疱疹分为肝胆湿热、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等证型。

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目的。

中药内服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治疗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桃红四物汤等经典方剂加减治疗。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促进疱疹消退和神经痛的缓解。

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外治疗法包括针灸、拔罐、刺络放血、中药外敷等,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辅助手段。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拔罐和刺络放血能够排出体内的湿热毒邪,促进气血循环;中药外敷则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饮食调养与禁忌饮食调养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带状疱疹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饮食调护,如肝胆湿热型患者宜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等;脾虚湿蕴型患者则宜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等。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防止疾病传播。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皮肤或黏膜上出现疱疹,伴随着神经痛和皮肤感觉异常。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核心是中药治疗。

中医药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侵袭,气血郁滞,经络受阻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常常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红花、丹参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疱疹,促进皮肤的修复。

其次,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注重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密切相关。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中医调理,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手段。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艾灸和推拿可以活血化瘀,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排出,加快皮肤的愈合和修复。

最后,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与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粥、蔬菜、水果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营养物质。

总之,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中药治疗、中医调理和饮食调理相结合,从根本上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缓解疼痛,促进皮肤的修复。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早日康复。

董氏针灸带状疱疹处方

董氏针灸带状疱疹处方

董氏针灸带状疱疹处方董氏针灸处方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缠腰火丹”、“蛇缠”、“蛇盘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传染渠道一般是呼吸道或者接触分泌物。

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

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疼痛、红斑、簇集水泡、感觉异常等),发病时就表现为带状疱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且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董氏针灸带状疱疹处方能够速效减轻缓解发病时的症状。

手解、手千金、手五金、驷马、四花严重者可在病位及分枝穴放血手解:万能穴,轻则缓解,重则解除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手千金、五金:掌握这组穴,收入过千金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驷马:治肺专用穴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四花:如花似玉,心花怒放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董针学员真实案例分享带状疱疹的饮禁忌带状疱疹的忌口食物,分为早期和后期。

带状疱疹初发病的两周内,饮食上要有一定禁忌,比如辛辣刺激的食物、发物,比如牛羊肉、海鲜这类发物,要注意尽量减少食用。

应该更注意吃些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奶这类不会刺激的食物。

如果是后期,带状疱疹过了两周以后,就不需要再忌口食物,这时因为要保证体内营养、保证蛋白质促进创口的早期愈合。

所以这时可尽量鼓励病人,多吃些自己喜欢的食物,多吃些富含蛋白质、肉、蛋、奶这类食物,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带状疱疹的愈合。

疱疹病人如何针灸

疱疹病人如何针灸

疱疹病人如何针灸1、疱疹病人如何针灸带状疱疹患者可选择使用的主要穴位包括了夹脊穴、支沟、阿是穴、阳陵泉。

配穴要根据症状表现来选择,比如患者的病灶在腰以上,可以配用曲池、合谷、外关等三个穴位,如果病灶主要在腰以下的患者,可以同时加用太冲、三阴交、血海等三个穴位。

具体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在治疗时仅需要使用主穴,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酌情添加1~2个配穴。

针灸阿是穴需要使用大小为1.5~2寸毫针,朝疱疹所在的方向呈25度角斜刺入,同时要略微进行连转提插,患者稍微有得气感即可,同时根据皮损范围的大小,在局部组织分别进4~8针。

针灸夹脊穴的时候,应该采用斜向脊柱深刺的手法,其他穴位同样采取提插捻转泻法,每个穴位可留针20-30分钟,同时要注意每过5-10分钟运针1次。

患者每日可间隔治疗1~2次。

2、疱疹如何治疗治疗疱疹可以选择间歇性疗法。

专家指出,疱疹发病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这也就导致治疗疱疹这一种疾病需要患者朋友们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医生所开出的抗病毒药物,病人应该要随身携带,这样才可以在疱疹复发的时候及时地控制住病情。

疱疹也可以采取局部治疗的方案。

之所以采用这一种方法其实是为了防止产生疱疹的地方再次发生感染情况,同时也是为了保持患处的干燥还有清洁。

一般的情况下,医生都会让患者用1:5000的高锰酸钾来清洗一下患处,当然,用3%的双氧水溶液也是可以的。

然后,再在患处涂抹疱疹净霜、复方新霉素膏、红霉素膏等等这一些外用药膏,也是能够收获一定的效果的。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是把病毒从我们的身体内清除出去,而且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的作用,是目前中医当中比较快速的而且还能够,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方法。

3、疱疹的病因是什么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

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

带状疱疹针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针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针灸哪些部位出现了带状疱疹一定要马上治疗,中医针灸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针灸可以把病毒从人体彻底的排出,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穴位有龙眼穴、蜘蛛穴、龙头穴、龙尾穴等,治疗后可镇痛、消炎、排毒、化瘀、清热,效果显著。

同时配合调整饮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影响着很多人的健康。

一旦患上了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选对方法将其根治,不但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也有可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

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式有很多,针灸就是其中一种可以根治带状疱疹的方法,下面就详细解说一下治疗带状疱疹可以针灸哪些穴位。

1.龙眼穴龙眼穴的位置在双手小拇指的侧面,取穴时可以让患者的小拇指弯曲,穴位位于小拇指指尖偏向手掌方向第二个裂纹处。

每日可针刺放血此穴位1次,放血选用三棱针。

龙眼穴放血疗法是多位中医大师的经验之穴,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奇效。

2.蛇眼穴蛇眼穴位于大拇指关节处,取穴时应先找到大骨空穴,蛇眼穴就位于其旁边1厘米处,即大拇指的指背关节突起处。

治疗时首先进行穴位处常规消毒,取三棱针刺入,深约3分,一定要使针尖刺入关节腔内,旋转针尖后迅速拔针。

随后用双手大拇指挤压该出,会看见有浓稠的黄色粘液冒出,大约2-3滴,每日一次,患侧与对侧交替进行。

针刺该穴有解毒的功效。

3.蜘蛛穴此穴为奇穴。

取穴时要求患者要坐正,医师在患者背后用一根线测量患者的头围,线留患者头围的长度,用这根线绕颈部一圈垂于胸前,将线两端对齐,向下拉直,线端之处那个点就是蜘蛛穴。

用此穴治疗不能针刺,要使用艾灸柱灸,每次灸一状,在灸后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3天后即可缓解逐渐消失。

多年的临床治疗验证,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不论疱疹长于何处,只需按疱疹的位置找对应的穴位,按疗程治疗,不仅可以快速镇痛,而且可以根治带状疱疹。

同时也要配合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病毒反复发作,适度运动,增加自身免疫力。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田**,女,87岁,初诊日期:202*年8月10日。

主诉:右侧面部疼痛伴偶发头晕、头痛4天。

病史:患者于202*年7月26日上午8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面部麻木伴偶发头晕头痛,当时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视一为二,无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经休息后未见缓解,且呈进行性加重,至今日出现右面部疼痛,遂为进一步治疗今收入我病区。

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右面部麻木伴疼痛,右侧口眼歪斜,偶发头晕头痛,纳可,寐欠安,二便调。

入院后,患者出现流涕,周身疼痛等感冒症状,随后右侧额头可见片状疱疹,随病情发展右侧额部及耳后出现簇状疱疹,疱疹周围可见红肿,睁眼无力,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请眼科、皮肤科会诊考虑带状疱疹性结膜炎。

既往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头颅右侧颞骨缺如。

辅助检查:颅脑MR:大致正常。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面神经麻痹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老年性白内障风湿性关节炎睡眠障碍中医诊断:抱头火丹证候诊断:风热化火证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清肝泻火,健脾化湿,活血化瘀。

针灸取穴:主穴:太阳、支沟、阳白四透、地仓、颊车、后溪、足临泣、阳陵泉、太冲;配穴:毫针于患侧上眼睑内侧面点刺放血2~3滴。

治疗过程:诸穴均采用常规刺法,每天1次,每次留针0.5h。

西药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

治疗结果:首次治疗后,患者灼热疼痛出现3次,每次持续5min,由左侧鼻翼向额、头项部放射,痛剧难忍,用力按压4~5min可缓解。

治疗5次后,疼痛基本缓解,头皮出现胀、麻木感。

继续治疗5次后疼痛、胀、麻木感消失。

面瘫渐渐恢复,28天左右患者面瘫痊愈,疱疹结痂后脱落,未遗留疼痛。

按语:本病属中医学“抱头火丹”范畴,多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皮肤红肿炽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睑肿胀难睁。

本病多因素体血分有热,感受风热外邪,入里化火化毒,风助火势,袭于肌肤而发。

本病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国带状疱疹指南》指出: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带状疱疹针灸特效治疗法解析一,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2

带状疱疹针灸特效治疗法解析一,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2
四可在疱疹周围围刺后找蜘蛛网铺于疱疹点火????后即可非常迅速基本不痛无蜘蛛网可用棉花但要求非常薄
带状疱疹针灸特效治疗法解析一,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2
带状疱疹针灸特效治疗法解析
一,龙眼穴
位于手小指尺侧2-3骨节之间,横纹头是穴。点刺放血
各泻法类型均可,放血法同上,做好消毒。
三,疱疹起始部位称“龙尾”蔓延方向为“龙头”放血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做好消毒。
四,可在疱疹周围围刺后,找蜘蛛网铺于疱疹,点火后即可,非常迅速,基本不痛,无蜘蛛网可用棉花,但要求非常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

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

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

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

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

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

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

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

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

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
又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

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

【三、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分泌、交感、肾上腺。

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侧。

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

每日1~2次。

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

每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

每日1次。

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四、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

(二)治法
取第一组作整体治疗,第二组作局部治疗,一般宜同时取。

先依皮损所在部位和围,定平行线长度和环状区大小。

如在胸胁部,取相当于胸段长度;皮损在下肢,取腰骶段长度。

然后,以较强手法叩刺平行线和环周线,皮肤针针尖方向与皮肤表面垂直,针尖接触皮面应短暂(约每秒2次),针间距离0.5~1.0厘米左右。

每条刺激线连叩三遍,每日1~2次。

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皮损炎症全退,水疱干涸,无新疹,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共治110例,按此标准,痊愈107例,治愈率为98.2%。

【五、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一为艾炷灸。

于阿是穴之二处(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之艾炷。

再以同样的方法,延伸至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

一为艾卷灸,取纯艾卷或药艾卷,点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

其熏灸方法有三种: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30分钟。

二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

应注意艾火宏壮,集中于疱疹顶部,以有灼热麻的特殊感觉沿肋间隙或经脉循行路线感传为佳。

三为“围灸法”,用艾卷在病损处由中心向周围围灸,直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通常需时30~40分钟。

上述三法,可任选用,每日1次,4~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艾炷灸100余例,均在5~7天获愈[14]。

用艾卷灸共治166例,其中用围灸法及单支艾卷薰灸法治疗136例,均在5次获得痊愈。

另30例,用双支艾卷同灸法,经治7次,结果痊愈17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六、火针】
(一)取穴
主穴:肺俞、胆俞、脾俞、阿是穴。

配穴:病变在腰以上加支沟,在腰以下加阳陵泉。

阿是穴:皮损区周围。

(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病变部位加配穴。

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

阿是穴则采用疱疹周围围刺之法。

每3日1次。

一般1~3次。

注意针孔清洁,勿用手抓挠。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05例,均于1~3次之间获愈。

火针后疼痛消失一般为12小时,疱疹干枯结痂平均3天。

【七、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令病人选好体位,一般取坐位。

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区。

用闪火法,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着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拥之处。

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选,但必须拔紧。

如松弛不紧者,一定要重新吸拔。

罐数,按病灶围而定,以排满为度,留罐约15分钟。

留罐期间,如罐出现水泡,不必介意。

拔罐后如有破溃者,外涂龙胆紫药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霉素粉。

一般每日一次,不计疗程,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11例,全部治愈,最短2天,最长10天。

平均治愈时间为4.2天,无一例后遗症。

【八、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常规消毒皮损部位,用三棱针沿疱疹周围转划一圈,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然后用毛笔或棉签蘸雄黄酒少许,外涂于疱疹之上,每日3~5次,不计疗程。

雄黄酒泡制:雄黄少许研成细末,装入瓶,罐入酒水各半调和而成。

老年或体虚病久者,同时服人参败毒散,加黄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剂,早晚分服。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4例,结果全部获愈。

【九、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关、委中;2.列缺、合谷。

配穴:四肢取阳陵泉,腹部取足三里、三阴交,臀部取环跳。

(二)治法
穴位均根据皮损部位选取,主穴第一组用于胸胁腰背部皮损,第二组用于头面部。

每次取一穴,以灯心草一根,约3寸长,一端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将燃着端接触穴位的皮肤,一点即起。

施灸处可出现绿豆大的水泡,不必处理,会自行消退。

每日1次(注意,第二天灸灼时,宜在原灸点之旁边),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灯火灸法治疗52例,结果全部治愈。

一般1~4天疼痛及炎症基本消失,2~5疱开始干涸结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