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针灸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后遗症针灸治疗50例体会

带状疱疹后遗症针灸治疗50例体会

带状疱疹后遗症针灸治疗50例体会1 病因病机带状疱疹主要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往往是在一定的诱因刺激下而发病,如机体免疫力下降、心理压力大、身体疲劳、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患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等易诱发。

该病毒通过人体的鼻腔粘膜侵入人体后,多呈休眠状态,平时不发病,当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后,特别是人体正常免疫机制遭受破坏或受侵袭时,激活了该病毒,使病毒进一步活动繁殖。

2 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未出现疱疹之前,仅感觉身体局部不适、刺痛,检查时仅发现在皮肤表面出现散在的小丘疹,也往往不注意随后出现许多簇集成群的丘疹,直径在3~5mm左右,疱疹的疱壁透明光亮,周围红晕色泽红紫不一,多以胸胁腰神经分布为特点,分布于乳头周围,也有侵袭四肢表面、颜面部,进一步发展部分人群会引起面瘫。

也有侵袭头皮、耳廓内外,眼睛周围,再发展引起三叉神经疼痛。

特别是许多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在使用西药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治疗后,皮肤表面看上去仅留有色素沉着的疤痕,由于疱疹病毒侵袭了神经根,大多患者留下了神经痛的后遗症。

在来我院诊治的50例患者中,疼痛一般都有数月,最长的迁延时间为十二年,虽采取过许多方法治疗,但效果甚微。

其中,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44岁,平均年龄58岁。

绝大多数患者感觉疼痛难忍、苦不堪言,夜不能寐。

据临床统计,90%左右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会有疼痛,60-70%会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自发性的有刀割样、闪电样、放射样和蚁行样等不同的感觉。

3 治疗方法选用0.3×50规格的针灸针在疱疹周围进行围刺,加上电针,采用连续波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人体能够接受的强度为宜,进行“交流脉冲”达到激活被侵袭的神经。

一般的病人一周左右可以见效,最快的治疗后,当天夜间患者即能入睡,病程特别长的,治疗时间相对长些,但是治疗效果会随着治疔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轻。

对急性期皮肤表面有感染者,可以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带状疱疹不要怕针灸治疗有绝招

带状疱疹不要怕针灸治疗有绝招

带状疱疹不要怕针灸治疗有绝招李新艳,朱宏,解放军306医院中医科时值初秋,天气变化无常,人体抵抗力下降,又到了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

前几天我们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男性,40岁,右侧胸背部、右侧腋下,上臂红斑、丘疹、水泡5天,满脸痛苦面容,自诉疼痛难忍,寝食难安,无心工作,甚至衣服触到疱疹都像过电一样痛。

吃海参的好处很多,你做对了吗?广告当天我们就在疱疹部位予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和“龙眼穴”放血疗法。

第二天患者就诊时面带微笑,自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晚上睡了个好觉。

接下来几天的治疗予对应神经节段的背部夹脊穴电针疗法和对疱疹围刺的毫针疗法,隔日1次。

一周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可以正常工作,夜间偶有刺痛感,给予火针点刺。

2周时患者疱疹区域已明显结痂、干燥,留有轻微的色素沉着,最重要的是患者无任何疼痛不适,饮食、睡眠如常,患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名缠腰龙、蛇串疮。

好发于成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神经痛,疼痛剧烈者,寝食难安,一些老年人因难忍疼痛,心情抑郁,痛不欲生,近乎绝望。

解放军306医院中医科针灸门诊治疗带状疱疹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火毒蕴结或湿热郁结于皮肤所致,而带状疱疹最怕遗留后遗神经痛,早期拔罐放血疗法,使湿热、邪毒随淤血外出,通则不痛,疼止病愈。

针刺夹脊穴和围刺疗法通经活络,激发经气,调和气血。

火针点刺肌肤能加快局部新陈代谢,而且火针的高温对疱疹里的病毒有直接杀害作用。

而艾灸疗法作为一种温热刺激,具有活血消炎的作用,对于老年性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尤为适合。

笔者利用刺络放血拔罐、火针、毫针围刺、电针夹脊穴、艾灸等综合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图例如下)。

带状疱疹的针灸诊治体会

带状疱疹的针灸诊治体会

带状疱疹的针灸诊治体会乔敏;吴毅明【摘要】带状疱疹中医名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为临床常见病,若治疗不及时,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少数会遗留有后遗神经痛.查阅相关文献,其病因病机多认为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等“火”、“时毒”有关,但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发病前后针下的感觉和患者的得气情况,笔者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因为“火”、“时毒”太过,和(或)脉络空虚所致,故老年体虚者易患此病且治愈较难;治疗上,笔者用毫针刺、刺络拔罐、艾灸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把自己的浅薄体会总结如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带状疱疹;毫针刺;艾灸;刺络拔罐【作者】乔敏;吴毅明【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郑州45000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疼痛和单侧簇集样水痘形成为特点的疱疹性皮肤病[1-2]。

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在脊髓神经后根和脊髓后角内或脑神经节内大量增殖,致使这些组织发生炎性反应[1]。

中医病名为缠腰火丹[3];缠腰火丹又称为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等[4]。

缠腰火丹最早记载于《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曰:“甑带疮者,绕腰生……因以为名”。

《外科大成·缠腰火丹》云:“缠腰火丹,一名火带疮,俗名蛇串疮……”。

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其发病率、疼痛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年龄主要为中老年人[5]。

本病可发于腰部、胸背、面部、下肢,多发于春、秋两季。

缠腰火丹的病因病机多认为由情志内伤,或饮食失节而致肝胆火盛,脾经湿热内蕴,复又外感火热时邪,毒热交阻经络,凝结于肌肤、脉络而发[4]。

《外科证治全书·缠腰火丹》所载“缠腰火丹,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属肝胆风热。

”窦汉卿曰:火腰带毒,乃心肝二经热毒,留滞于膀胧不行,壅于皮肤,此风毒也。

带状疱疹,针灸大师这样治

带状疱疹,针灸大师这样治

带状疱疹,针灸大师这样治2021年6月29日患者,女,65岁。

主诉:右侧胸胁部出现疱疹一周病史:一周前右侧胸胁部出现小水泡,皮肤淡红,灼痛,重时夜间不眠,曾口服止痛药物,疼痛控制不佳。

就诊时皮疹基本消退,但疼痛不止。

面黄,苔白,脉细弦。

辩证:肝郁气滞,血瘀少阳经脉,不通则痛。

治则:疏肝通络,调和气血。

取穴:丘墟透照海。

疏肝涵木,调理气机。

病灶局部点刺出血后拔罐,以图出恶血排出,加速瘀血消散而。

三次治疗疼痛消除。

体会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它是一种潜在性病毒感染,也就是说不是因为现在感染才发病的。

人体在很小的时候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这种病毒就开始存在于你的体内,直到你注射了疫苗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但是就有一部分病毒会幸免于难,转而寄存在神经细胞内。

当你熬夜或是劳累,人体的免疫力不足以抵抗病毒的侵袭时,寄存在神经根的疱疹病毒就会向外迁移,此时就会出现疼痛和皮肤疱疹。

严格意义上说,带状疱疹应该属于皮肤科的诊治范围,但是由于皮损区多伴有疼痛,所以针灸科、疼痛科以及中医科也都在治疗。

有些严重的病例,用病人的话说简直是生不如死。

这种病理论上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临床还是以胸腰部最为多,尤其以头面部疱疹最为严重。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较多,此病是以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针刺、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特征,病人多有疱疹区皮肤的紧束感。

针灸大家贺普仁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情志不遂,气机不畅,加之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气滞湿阻,湿热相搏兼感毒邪而致病;二是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蕴热生,兼感毒邪而致病;三是到了疾病的后期,多属气滞血瘀,余毒未尽,遗留疼痛。

1、热盛型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2、湿盛型主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较热型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

董凯:我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体会

董凯:我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体会

董凯:我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体会带状疱疹,因发病特征是腰腹、胁肋部疼痛,且出现成簇的水泡,前后不超中线,成带状分布,故名“带状疱疹”。

俗称“蛇串疮”,“缠腰火丹”等。

还有一种疱疹发于口唇周围,因食辛辣刺激、或通宵熬夜等不良习惯所致,此种疱疹属于单纯性疱疹,与带状疱疹需区分开。

关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众多,疗效层次不齐,无论中医、西医,不论内科、外科、皮肤科、针灸科、疼痛科、神经科,皆能治疗。

这就对患者造成了就诊上的困难。

大多数病人的首选是西医的神经内科,因其特点除疱疹外,以神经疼痛为主要特征,主要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给与输液、外用软膏等,部分人会留后遗症。

也有部分人因病变特征在皮肤,多数病人就诊于皮肤科,如果是中医的皮肤科,病人通过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药物熏洗等方法,疗效优于西医的抗病毒治疗,但不及针灸取效之甚速。

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会选择针灸,且这部分人大都是经别人用针灸治愈后而介绍过来的。

针灸配合拔罐放血对带状疱疹疗效出奇,知之者甚少。

甚则中医内科比较权威的专家尽不知此法,何况病人等。

说到此病,插播两句关于医德的问题,常看古代医家故事、书籍得人都知道,古人在遇到治不了的病,大都请患者“另请高明”,当知何人能治之时,则向高人虚心请教,甚则拜师明示来意。

彰显古代大医医德之风范。

而今时部分医家,不知利益蒙蔽还是德行缺失,明知自身医术有限不能医治此病,却强行为之。

常常延误病情,给病人留下诸多后遗症,痛苦难耐,难以治愈。

如面瘫、带状疱疹等。

更有甚者,以诋毁对方之无能而彰显自己之医术高超。

实则医德已经到了全无的地步。

如此医疗环境,建议所有人掌握医疗基础知识,虽不能保全他人,但可助于自己的家人。

仍然有一部分人,虽医术不甚高明,却医德高尚。

明知此病在自己所能医治的范围内,不能医治痊愈,甚则留下诸多后遗症,而请患者另请高明,为患者指明方向。

如:此病首选针灸、或中药,建议去××医院××科,找××大夫治疗。

浅谈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体会

浅谈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体会

浅谈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6-10-25T16:32:22.2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薛会勋[导读]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常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卫生院;四川成都610511)摘要: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中老年发病率更高一些。

近几年人口趋于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手段单一,效果稳定性较差,且常导致后遗神经痛,特别是老年人疼痛难以言状,甚至彻底难眠、痛不欲生。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治疗,体会1.现状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常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高发。

本病发展急骤,疱疹多发于单侧,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神经分布区域,故以胸腹、四肢及头面最为多见。

有学者提出本病是患者早年患水痘后,病毒潜伏在脊神经后根感觉神经节或脑神经髓外神经节内,在某种诱因作用下被激活而引起的局限性皮肤感染。

本病由于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常水疱已消退,留有后遗神经痛。

临床上没有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药物,虽然有抗病毒的西药不断出现,但西医多以抗病毒及减轻疼痛等对症治疗为主,疗程长,见效慢且遗留神经痛较普遍。

现临床治疗上多偏重中医治疗,且疗效令人满意。

2.中医治疗有优势目前带状疱疹的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经四个方面。

单纯西医治疗发生后遗神经痛比率较高,相关数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机率高达50%~70%。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夹风邪上串头面而发;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以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

因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及效果非常复杂和多变,到目前仍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缓解一些非常顽固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只有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剧烈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五十年代初就见诸报道。

四十余年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的实践表明,针灸常可迅速制止剧烈的神经痛,多数病人往往首次接受针灸后,疼痛就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皮损经数次治疗后亦不再扩大,结痂需一周左右的时间。

国内外均有人作过对照观察,发现针刺治疗较之药物组止痛时间短,皮损干涸快,红斑消退也快。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统计,针灸治疗本病的平均率约在95%左右。

在方法上,除了主的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外,近年来应用激光针治疗,也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关于的作用机理,有人通过测定针刺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发现治疗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针刺迅速制止疼痛,改善症状很可能与这一功能增强从而抑制病毒活动有关。

体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

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

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

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

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

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2~8]。

穴位激光照射一取穴主穴:分2组。

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下同。

二治法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

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

针灸疗法结合穴位注射药物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体会

针灸疗法结合穴位注射药物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体会
月 以上发 生 P H N 。
作剧 烈疼 痛 , 受 累 的皮肤 常 出现发 红/ 发 紫/ 或褐 色 。 常 有苍 白色的 疤痕 。 有时, 病 程较 长 的病例 也无 疤痕 而有非 常严 重 的疼痛 。 ② 患 区常有感 觉 减退 或 感 觉缺 失 , 而皮 肤 常 有痛 觉 超敏 ( 触诱发痛) , 并有 痛觉 过 敏 , 即对 伤 害性刺 激 的疼痛感 觉 增强 。 ③疼 痛性 质 。 可 出现两种 类 型 的疼 痛 : 一 种是 出现 持 续 的烧 灼样 疼 痛 , 另一 种 是 阵 发性 刀割 样疼 痛 , 用 力按 压 皮肤 常 可减 轻 疼痛 , 而轻 触皮 肤 常 不 能耐受 。④ 感觉 异常 。患 区不能 忍受 的发 痒 , 蚁 行感 或 感觉 迟 钝 。⑤患 者对 疼痛恐 惧 , 心理 负担 沉重情 绪 低落甚 至 对生 活 失去
信 心有 自杀倾 向。
【 病 因病机 】 P H N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元和相应神经纤维 炎 性浸润 / 沃勒变 性/ 出血性 坏死 及神 经脱髓 鞘 改变 。尸体解 剖发 现 ,其背 根神 经节呈 卫 星状态/ 淋 巴细胞 浸润 和节 细胞 退行 性变/ 局 部软脑 膜 炎 , 节 段 陛脊 髓炎 等 。在 中枢 神 经系统 也可 发生 类似 变 化 。P H N患者 可表现 为特 异 的脊髓 后角萎 缩 。 ( 一) 触 诱发 痛 : 触 诱 发痛 的机 制 目前 存 在两 种 观点 : ① 感 觉 传 人神 经纤 维传 导 阻滞 引起 神经 系统 重 塑 。P H N患 者 可伴 有一 级 传人 感觉 神经 元 的坏 死 , 可 引起 中枢 端 突触 末 梢 的变 性 , 导致 脊髓 神 经元 失去 这 些 突触 , 形 成感 觉传 人 纤 维传 导 阻滞 , 并 使非 伤 害感 受 的大神 经 传人 纤 维有 机 会和 中枢 疼 痛传 导 神 经元 间形 成新 的突触 , 从 而导 致异 常性 疼痛 。 ② 感觉 传人小 纤 维( 包 括伤 害 感受 器 ) 的活性 增高 / 异 常放 电引起 中枢 的过 度兴奋 。 当大量 的这 种神 经 电冲 动传人 中枢 神经 系统 ,就会 造成 中枢神 经 系统 敏感 , 继 而小 的/ 无 痛性 的机 械刺激 就可 以引 起异 常疼痛 。 ( 二) 自发性 疼 痛 : 背根 神 经节 的一 级 传人 突触受 损 后 , 可引 起去 传人 阻滞 ,使脊 髓神 经元 细胞 产生 自发性 的癫 痫样 放 电 , 从 而 引起 自发疼 痛 。主要是 其背 根 的损伤 导致脊 髓神 经元 ( 尤 其是 抑制 性 中间神 经元 ) 的坏 死 , 胶 质细 胞变 性 , 疤 痕增生 或 其他 结构 和 生化 改变 , 造 成剩 余 神经 元 的敏 化现 象 , 出现 自发 性癫 痫 样放 电, 从而产 生 自发性 疼痛 。因此 白发 性疼 痛也 可能是 病 毒在 背根 神经 节神 经元 内复制 引发 的异 常 的神经 电冲 动造成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 8 2例带 状疱 疹后 遗神 经 痛均 来 自我 院疼 痛科 和针 灸科 , 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 例, 其中男性 2 5 例, 女性 1 7 例, 最 大年 龄 7 0岁 , 最小年龄 1 7岁 。对 照组 4 0 例, 其 中男性 2 6例 , 女性 1 4 例, 年龄最大 6 7岁 , 最小 1 6岁 , 两组病程 l ~ 1 5 天, 平 均病 程 5 . 5天 。 两组 一般 资料经 统计 学处 理 , P > 0 . 0 5 , 差 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临床 表现 :①急 性带 状疱疹 临床 治 愈后 患 区仍存 在持 续 或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针灸治疗体会
带状疱疹是累及神经的常见皮肤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发病率更高一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手段单一,效果稳定性较差,且常导致后遗神经痛,特别是老年人疼痛难以言状,甚至彻底难眠、痛不欲生。

我们从1992年至今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不同时期的各种程度的带状疱疹112例,1例10次治愈,余均3~7次治愈,止痛快、疗程短,效果明显,稳定性好,患者满意。

现将主要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明确诊断,防止延误病情
临床发现不少带状疱疹患者早期均因疼痛而来就诊,并多诊断为腰腿痛、颈肩痛、偏头痛、腹痛、胁痛等来行针灸治疗,但数日后查体才发现局部有簇状水疱,再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

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增加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因此对不明原因的各种疼痛,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如何鉴别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①追问病史。

有无外伤史、平素过度疲劳史。

腰腿痛患者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和既往腰痛史,而本病则无。

西医认为本病与免疫系统有关,很多患者会有近期疲劳及反复感冒的主诉和感觉。

②疼痛的程度。

疼痛是共同的症状,骨伤疼痛(除骨性损伤及严重的软组织伤外)及内科疼痛(除癌性疼痛外)患者一般还都能忍受,而本病的疼痛在发病1周至出疹前,疼痛剧烈难忍,大部分患者有一抽一跳及烧灼样疼痛主诉。

③疼痛伴随症状。

骨伤科患者除疼痛外,一般伴有功能活动的障碍,因涉及损伤韧带、筋膜及肌肉附着点。

内科病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视力障碍、眩晕、发热等症状。

而本病除了疼痛明显、剧烈外,多无其他伴随症状。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在治疗各种疼痛时,作为针灸医师不能只沿用传统的诊疗套路,要重视再次诊断,对不明诱因的疼痛,要拓宽思路,认真仔细查体,追溯既往病史,观察疼痛的特点,全面分析病症,及时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2辨证止痛为要,分期因人施治
2.1早期此期疱疹尚未发出,属邪郁肝胆。

在疼痛处局部消毒后用大剂量病毒唑注射至皮下。

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干部,1992-03-09就诊,主诉左侧面部及后枕部皮肤奇痛难忍1 d,经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舌红,苔薄,脉弦细,症属邪客少阳,治以疏利少阳,行气止痛,局部消毒后用大剂量病毒唑注射皮下,并循经取支沟、阳陵泉穴,每穴注射0.5 mL维生素B12,次日痛减,再巩固1次即愈。

2.2急性期此期疱疹已出,属肝胆湿热。

伴剧烈疼痛,个别人不痛,视疱疹面积的大小,面积小可先拔罐(此期刺络易感染),后局部皮下注射,若面积大则先疱疹部位皮下注射,用病毒唑和维生素B12,采用3∶1的比例混合注射疱疹皮下。

并循经取阴陵泉、阳陵泉穴注射维生素B12,每穴0.5 mL。

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干部,2007-09-03就诊,病史:前1 d因左侧腰痛引及下肢,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就诊我院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

来门诊行针灸治疗,查体发现左侧腰臀部及下肢有成簇状透明疱疹,经皮肤科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症属肝胆湿热,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局部拔罐后用3∶1大剂量的病毒唑注射液与维生素B12混合注射疱疹皮下。

次日疼痛大减,夜寐安,局部疱疹干瘪,复治按原法,第3天,患者大喜疼痛消失,疱疹均结痂,再施治1次患者出院,随访无复发。

2.3后期此期疱疹已愈合,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和后遗症,属瘀血阻络。

在疱疹斑痕处注射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的混合液,或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的混合液。

若患者能耐受也可先局部刺络拔罐后再行皮下注射。

典型病例:患者,男,76岁,退休,2009-07-28就诊,病史:2004-04-09右侧头面颈部患带状疱疹后,遗右侧头面颈及右肩背部疼痛,夜不能寐,痛不可言,患者痛苦面容,舌暗苔薄,脉弦细,症属气滞血瘀,治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疼痛处皮下注射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的混合液,治疗完毕即感右颈肩部疼痛减轻,复治5次疼痛消失。

3小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具有亲皮肤性和嗜神经性,因此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消除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西医以外用收敛药物,内服抗病毒、镇痛、维生素、激素,提高免疫力类药物,但疗效尤其是止痛效果不满意。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客于少阳、厥阴之脉,散于皮肤而致络脉不通,不通则痛。

治宜疏利少阳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回顾近10年来治疗本病的方法,主要有“毫针法”、“刺络拔罐法”、“火针法”、“电针法”等,其中以刺络拔罐法为最优。

我们从十几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以局部穴位注射加配刺络拔罐更可突显出起效快、疗程短、人性化、大众化的特点和优势,患者容易接受,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也遵循和符合中医经络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理和“急则治标”、“血实则宜决之,苑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明·楼英之《医学纲目》有“浑身疼痛,但痛处于针不怕经穴,须避筋骨,穴名天应穴”。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尤其是局部注射药物直达病处,以求治精专,既有利于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协同作用,局部抗病毒、营养神经,也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后遗神经痛,还可避免内服药代谢对肝肾的损害,也为药物提供了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经络穴位)。

另外,由于本病约有90%以上的患者伴有疼痛,而且与其他类型的疼痛相比更具临床特征性的表现,即程度剧烈,影响生活起居,尤其常见夜间睡眠障碍。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故临床治疗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出疹多少及耐受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用和配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因人因症施治。

疱疹期间应尽量避免局部外敷中药、TDP照射,以防止湿热内蕴,加重病情、延长病程。

由于本病多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生,故治病同时,可配灸足三里、关元穴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痛防痛、患者配合、提高疗效的目的。

总之,临床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务必重视早期诊断,而且要因人、分期施治,止痛为先,标本兼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2010-0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