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不要怕针灸治疗有绝招

带状疱疹不要怕针灸治疗有绝招

带状疱疹不要怕针灸治疗有绝招李新艳,朱宏,解放军306医院中医科时值初秋,天气变化无常,人体抵抗力下降,又到了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

前几天我们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男性,40岁,右侧胸背部、右侧腋下,上臂红斑、丘疹、水泡5天,满脸痛苦面容,自诉疼痛难忍,寝食难安,无心工作,甚至衣服触到疱疹都像过电一样痛。

吃海参的好处很多,你做对了吗?广告当天我们就在疱疹部位予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和“龙眼穴”放血疗法。

第二天患者就诊时面带微笑,自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晚上睡了个好觉。

接下来几天的治疗予对应神经节段的背部夹脊穴电针疗法和对疱疹围刺的毫针疗法,隔日1次。

一周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可以正常工作,夜间偶有刺痛感,给予火针点刺。

2周时患者疱疹区域已明显结痂、干燥,留有轻微的色素沉着,最重要的是患者无任何疼痛不适,饮食、睡眠如常,患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名缠腰龙、蛇串疮。

好发于成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神经痛,疼痛剧烈者,寝食难安,一些老年人因难忍疼痛,心情抑郁,痛不欲生,近乎绝望。

解放军306医院中医科针灸门诊治疗带状疱疹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火毒蕴结或湿热郁结于皮肤所致,而带状疱疹最怕遗留后遗神经痛,早期拔罐放血疗法,使湿热、邪毒随淤血外出,通则不痛,疼止病愈。

针刺夹脊穴和围刺疗法通经活络,激发经气,调和气血。

火针点刺肌肤能加快局部新陈代谢,而且火针的高温对疱疹里的病毒有直接杀害作用。

而艾灸疗法作为一种温热刺激,具有活血消炎的作用,对于老年性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尤为适合。

笔者利用刺络放血拔罐、火针、毫针围刺、电针夹脊穴、艾灸等综合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图例如下)。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皮肤或黏膜上出现疱疹,伴随着神经痛和皮肤感觉异常。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核心是中药治疗。

中医药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侵袭,气血郁滞,经络受阻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常常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红花、丹参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疱疹,促进皮肤的修复。

其次,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注重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密切相关。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中医调理,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手段。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艾灸和推拿可以活血化瘀,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排出,加快皮肤的愈合和修复。

最后,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与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粥、蔬菜、水果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营养物质。

总之,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中药治疗、中医调理和饮食调理相结合,从根本上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缓解疼痛,促进皮肤的修复。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早日康复。

疱疹病人如何针灸

疱疹病人如何针灸

疱疹病人如何针灸1、疱疹病人如何针灸带状疱疹患者可选择使用的主要穴位包括了夹脊穴、支沟、阿是穴、阳陵泉。

配穴要根据症状表现来选择,比如患者的病灶在腰以上,可以配用曲池、合谷、外关等三个穴位,如果病灶主要在腰以下的患者,可以同时加用太冲、三阴交、血海等三个穴位。

具体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在治疗时仅需要使用主穴,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酌情添加1~2个配穴。

针灸阿是穴需要使用大小为1.5~2寸毫针,朝疱疹所在的方向呈25度角斜刺入,同时要略微进行连转提插,患者稍微有得气感即可,同时根据皮损范围的大小,在局部组织分别进4~8针。

针灸夹脊穴的时候,应该采用斜向脊柱深刺的手法,其他穴位同样采取提插捻转泻法,每个穴位可留针20-30分钟,同时要注意每过5-10分钟运针1次。

患者每日可间隔治疗1~2次。

2、疱疹如何治疗治疗疱疹可以选择间歇性疗法。

专家指出,疱疹发病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这也就导致治疗疱疹这一种疾病需要患者朋友们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医生所开出的抗病毒药物,病人应该要随身携带,这样才可以在疱疹复发的时候及时地控制住病情。

疱疹也可以采取局部治疗的方案。

之所以采用这一种方法其实是为了防止产生疱疹的地方再次发生感染情况,同时也是为了保持患处的干燥还有清洁。

一般的情况下,医生都会让患者用1:5000的高锰酸钾来清洗一下患处,当然,用3%的双氧水溶液也是可以的。

然后,再在患处涂抹疱疹净霜、复方新霉素膏、红霉素膏等等这一些外用药膏,也是能够收获一定的效果的。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是把病毒从我们的身体内清除出去,而且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的作用,是目前中医当中比较快速的而且还能够,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方法。

3、疱疹的病因是什么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

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带状疱疹,又称带状疱疹病毒性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感染病。

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带状疱疹水疱液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为皮疹疼痛、瘙痒、灼热感,常伴随着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成为了患者们关注的焦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方法,首先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把握好治疗的整体思路。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时需从整体出发,调理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湿热毒邪侵袭所致,因此在治疗时常采用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中药。

例如,黄连、连翘、板蓝根等中药常被用于清热解毒;黄芩、苦参、茯苓等中药则常被用于祛湿止痒。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常常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

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常采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足三里、合谷等。

通过针灸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常常采用中医推拿疗法来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常采用的推拿手法有拨、推、拉、揉等。

通过推拿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方法,需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把握好治疗的整体思路,采用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推拿疗法等综合手段,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带状疱疹针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针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针灸哪些部位出现了带状疱疹一定要马上治疗,中医针灸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针灸可以把病毒从人体彻底的排出,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穴位有龙眼穴、蜘蛛穴、龙头穴、龙尾穴等,治疗后可镇痛、消炎、排毒、化瘀、清热,效果显著。

同时配合调整饮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影响着很多人的健康。

一旦患上了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选对方法将其根治,不但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也有可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

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式有很多,针灸就是其中一种可以根治带状疱疹的方法,下面就详细解说一下治疗带状疱疹可以针灸哪些穴位。

1.龙眼穴龙眼穴的位置在双手小拇指的侧面,取穴时可以让患者的小拇指弯曲,穴位位于小拇指指尖偏向手掌方向第二个裂纹处。

每日可针刺放血此穴位1次,放血选用三棱针。

龙眼穴放血疗法是多位中医大师的经验之穴,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奇效。

2.蛇眼穴蛇眼穴位于大拇指关节处,取穴时应先找到大骨空穴,蛇眼穴就位于其旁边1厘米处,即大拇指的指背关节突起处。

治疗时首先进行穴位处常规消毒,取三棱针刺入,深约3分,一定要使针尖刺入关节腔内,旋转针尖后迅速拔针。

随后用双手大拇指挤压该出,会看见有浓稠的黄色粘液冒出,大约2-3滴,每日一次,患侧与对侧交替进行。

针刺该穴有解毒的功效。

3.蜘蛛穴此穴为奇穴。

取穴时要求患者要坐正,医师在患者背后用一根线测量患者的头围,线留患者头围的长度,用这根线绕颈部一圈垂于胸前,将线两端对齐,向下拉直,线端之处那个点就是蜘蛛穴。

用此穴治疗不能针刺,要使用艾灸柱灸,每次灸一状,在灸后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3天后即可缓解逐渐消失。

多年的临床治疗验证,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不论疱疹长于何处,只需按疱疹的位置找对应的穴位,按疗程治疗,不仅可以快速镇痛,而且可以根治带状疱疹。

同时也要配合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病毒反复发作,适度运动,增加自身免疫力。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
简介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患者在
病愈后可能会出现神经痛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可提供一种有效的治
疗方法,以下是一些中医药治疗方案。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
位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针灸可以有
效缓解神经痛的症状,达到镇痛的作用。

通常选择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肩井等。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是桂枝加芍药散,它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选择其他适用的中药配
方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疗法
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节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康复和治疗。

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中医推拿可以舒缓神经痛引起的不适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饮食调理
在中医治疗中,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治疗中,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摄入一些具有补血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红枣、黑豆等。

注意事项
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接受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治疗
遵守治疗方案并按时服药
定期复诊并与医生交流病情反馈
避免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评估和诊断。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田**,女,87岁,初诊日期:202*年8月10日。

主诉:右侧面部疼痛伴偶发头晕、头痛4天。

病史:患者于202*年7月26日上午8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面部麻木伴偶发头晕头痛,当时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视一为二,无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经休息后未见缓解,且呈进行性加重,至今日出现右面部疼痛,遂为进一步治疗今收入我病区。

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右面部麻木伴疼痛,右侧口眼歪斜,偶发头晕头痛,纳可,寐欠安,二便调。

入院后,患者出现流涕,周身疼痛等感冒症状,随后右侧额头可见片状疱疹,随病情发展右侧额部及耳后出现簇状疱疹,疱疹周围可见红肿,睁眼无力,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请眼科、皮肤科会诊考虑带状疱疹性结膜炎。

既往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头颅右侧颞骨缺如。

辅助检查:颅脑MR:大致正常。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面神经麻痹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老年性白内障风湿性关节炎睡眠障碍中医诊断:抱头火丹证候诊断:风热化火证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清肝泻火,健脾化湿,活血化瘀。

针灸取穴:主穴:太阳、支沟、阳白四透、地仓、颊车、后溪、足临泣、阳陵泉、太冲;配穴:毫针于患侧上眼睑内侧面点刺放血2~3滴。

治疗过程:诸穴均采用常规刺法,每天1次,每次留针0.5h。

西药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

治疗结果:首次治疗后,患者灼热疼痛出现3次,每次持续5min,由左侧鼻翼向额、头项部放射,痛剧难忍,用力按压4~5min可缓解。

治疗5次后,疼痛基本缓解,头皮出现胀、麻木感。

继续治疗5次后疼痛、胀、麻木感消失。

面瘫渐渐恢复,28天左右患者面瘫痊愈,疱疹结痂后脱落,未遗留疼痛。

按语:本病属中医学“抱头火丹”范畴,多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皮肤红肿炽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睑肿胀难睁。

本病多因素体血分有热,感受风热外邪,入里化火化毒,风助火势,袭于肌肤而发。

本病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国带状疱疹指南》指出: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蔡玲玲: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策略(上)

蔡玲玲: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策略(上)

蔡玲玲: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策略(上)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开放共享积极共赢每周一12:00聚友会微信群讲稿首发专注中医·始终原创2022HELLO SPRING讲者介绍讲者介绍:蔡玲玲,副主任医师,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现任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美容外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秘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理事。

春日不负好时光01HELLO SPRING中医外治包括针刺、艾灸、放血,火针和穴位注射,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这几项都可以用得上。

早期我比较推崇火针,因为早期水泡比较多,第一个是火能燥湿,火针扎透皮肤一定深度,会经开放的通道把多余的液体引流出来,所以疱就很容易干燥结痂;第二,病毒不耐高温,通过火针进行治疗,能够早期把病毒杀灭得比较好,及时止损,这样病毒对神经损伤能够减到最低,留下后遗症的概率就非常小了。

还有艾灸,中医说虚则灸之,所以有些带状疱疹不是热毒很重,反而是个虚证体质。

体质虚正气不足邪气才反复留恋不去,所以虚证病人我们可以艾灸,艾灸某些穴位或者艾灸一下局部进行温针灸的结合。

放血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因为带状疱疹基底部比较红,这种炎症状态下放血可以促进炎症因子释放,中医认为放血可以清热解毒,把热毒随血泻出去,所以病毒浓度也可以得到减少;第二就是日久者,瘀者体质要放血,放血有活血作用,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放血可以促进新血的产生,淤血得去了,新血得生,这样对预后也非常有好处。

再讲一下针刺,比如疱疹局部我们可以进行针刺,疼痛的部位像阿是穴可以针刺,另外疱疹有很多种体质,针对不同的邪气有不同的针刺方式,所以针刺我们今天会讲到不同的方式,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给他配穴位。

关于穴位注射,一般带状疱疹有常规的西药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的口服,营养神经药的口服或局部注射,还有止疼药的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

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

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

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

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

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

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

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

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

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又
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

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

【三、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侧。

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

每日1~2次。

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

每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

每日1次。

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四、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

(二)治法
取第一组作整体治疗,第二组作局部治疗,一般宜同时取。

先依皮损所在部位和范围,定平行线长度和环状区大小。

如在胸胁部,取相当于胸段长度;皮损在下肢,取腰骶段长度。

然后,以较强手法叩刺平行线和环周线,皮肤针针尖方向与皮肤表面垂直,针尖接触皮面应短暂(约每秒2次),针间距离0.5~1.0厘米左右。

每条刺激线连叩三遍,每日1~2次。

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皮损炎症全退,水疱干涸,无新疹,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共治110例,按此标准,痊愈107例,治愈率为98.2%。

【五、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一为艾炷灸。

于阿是穴之二处(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之艾炷。

再以同样的方法,延伸至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

一为艾卷灸,取纯艾卷或药艾卷,点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

其熏灸方法有三种: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30分钟。

二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

应注意艾火宏壮,集中于疱疹顶部,以有灼热麻苏苏的特殊感觉沿肋间隙或经脉循行路线感传为佳。

三为“围灸法”,用艾卷在病损处由中心向周围围灸,直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通常需时30~40分钟。

上述三法,可任选用,每日1次,4~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艾炷灸100余例,均在5~7天获愈[14]。

用艾卷灸共治166例,其中用围灸法及单支艾卷薰灸法治疗136例,均在5次内获得痊愈。

另30例,用双支艾卷同灸法,经治7次,结果痊愈17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六、火针】
(一)取穴
主穴:肺俞、胆俞、脾俞、阿是穴。

配穴:病变在腰以上加支沟,在腰以下加阳陵泉。

阿是穴:皮损区周围。

(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病变部位加配穴。

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

阿是穴则采用疱疹周围围刺之法。

每3日1次。

一般1~3次。

注意针孔清洁,勿用手抓挠。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05例,均于1~3次之间获愈。

火针后疼痛消失一般为12小时,疱疹干枯结痂平均3天。

【七、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令病人选好体位,一般取坐位。

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区。

用闪火法,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着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拥之处。

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选,但必须拔紧。

如松弛不紧者,一定要重新吸拔。

罐数,按病灶范围而定,以排满为度,留罐约15分钟。

留罐期间,如罐内出现水泡,不必介意。

拔罐后如有破溃者,外涂龙胆紫药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霉素粉。

一般每日一次,不计疗程,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11例,全部治愈,最短2天,最长10天。

平均治愈时间为4.2天,无一例后遗症。

【八、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常规消毒皮损部位,用三棱针沿疱疹周围转划一圈,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然后用毛笔或棉签蘸雄黄酒少许,外涂于疱疹之上,每日3~5次,不计疗程。

雄黄酒泡制:雄黄少许研成细末,装入瓶内,罐入酒水各半调和而成。

老年或体虚病久者,同时服人参败毒散,加黄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剂,早晚分服。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4例,结果全部获愈。

【九、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内关、委中;2.列缺、合谷。

配穴:四肢取阳陵泉,腹部取足三里、三阴交,臀部取环跳。

(二)治法
穴位均根据皮损部位选取,主穴第一组用于胸胁腰背部皮损,第二组用于头面部。

每次取一穴,以灯心草一根,约3寸长,一端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将燃着端接触穴位的皮肤,一点即起。

施灸处可出现绿豆大的水泡,不必处理,会自行消退。

每日1次(注意,第二天灸灼时,宜在原灸点之旁边),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灯火灸法治疗52例,结果全部治愈。

一般1~4天疼痛及炎症基本消失,2~5天水疱开始干涸结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