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消化道出血PPI使用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病例背景本次报告将对一名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护理报告。

患者姓名为李先生,男性,67岁,既往病史中无消化道相关疾病或手术史。

他因为突发呕血及黑便,于入院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病情描述李先生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呕血及黑便,伴有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

在初步检查中,血液常规检查显示贫血,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降低。

胃镜检查发现大量胃内凝血块,而结肠镜检查则显示梗阻物。

诊断与治疗鉴于李先生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判断,医生对其进行了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进一步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在胃和结肠,且出血程度较为严重。

为减轻出血和维持李先生的体力状况,医生立即采取了综合治疗方案:1.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备紧急输血时使用;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输血血液制品;3.高压氧治疗,改善组织血氧供应;4.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等。

确诊后,医生立即安排给予李先生胃黏膜保护药物,并开始用药止血。

同时,由于消化道出血涉及整个消化道,医生还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结果显示,出血部位为胃窦幽门部和乙状结肠部。

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1.控制消化道出血,减轻病情;2.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2.定期检测和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3.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胃肠道营养支持;4.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出血的程度和颜色的变化;5.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叶酸管,保持导尿通畅;6.保持患者心理稳定,进行心理护理和支持。

护理效果评估经过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管理,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治疗,患者的出血状况明显减轻,呕血和黑便的程度也在逐渐减少。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数值均有所提高,恢复到正常范围。

护理总结与建议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病例讨论--上消化道出血PPI治疗

病例讨论--上消化道出血PPI治疗

7
指南
8
指南流程
9
主要病情与治疗药物--(D1,D2)
患者循环稳定,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出血情况好转,大便:230ml暗红色血便,未见有活动性出 血,凝血功能无异常, Hb正常:93g/l,PLT: 76×109/L 血压波动在130-150/70-90mmHg,心率波动在80-100次/分, 入院后入量:565ml,其中尿量:765ml,胃液:10ml,大便: 230ml暗红色血便,Hb:93g/l,
21
药学监护点—安全性监测2
• 患者输注血浆、胶体、红细胞,大量的成 分输血及非血浆胶体液的输入均可使受者 血液中因失血而已大量丢失的凝血因子、 调理素又被稀释, 即出现“洗空效果”, 导致凝 血功能障碍的加重及免疫功能低下。所以, 在大量成分输血时, 要注意调理素(冷沉淀物 中含量较多)、凝血因子的补充。 • 监测本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数检查一直 正常。
4
既往史
• 2年前出现过排黒便, • 查胃镜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 药物治疗后停止,未作进一步诊治。 。
5
入院诊断(入ICU诊断)
•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
6
患者特点
• 中年男性,急性病程; •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根据临床Rockall 评分系统,评为4分,属中危患者; • 2年前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药物治疗 后出血停止,未作进一步诊治。
29
讨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
30
讨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
31
THANK YOU!
3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8
讨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
• 埃索美拉唑在肝内代谢以CYP3A4为主,较 少通过CYP2C19,R型异构体则相反。由 于代谢的差异,埃索美拉唑肝脏的内生清 除率比R型异构体低,所以其血浓度高而持 久,AUC高,更多进入胃壁细胞的微管系 统,形成的磺酰胺类产物,对质子泵作用 增强,抑制胃酸分泌。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问题:男性,45岁。

查体发现肝硬化5年。

3天前与朋友聚餐时出现呕血,鲜红色,量约1000ml.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

经输血、补液和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

1天前出现睡眠障碍,并出现幻听和语言不清,化验检查示:血氨130μg/dl,血糖5.6mmol/L,尿素氮7.2mmol/L.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尿毒症B.脑血管意外C.乙型脑炎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肝性脑病答案:E解析:患者肝硬化病史,出现睡眠障碍,并出现幻听和语言不清,且血氨明显增高,所以考虑为肝性脑病的可能性最大。

2.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案是:A.抗生素治疗B.应用降氨药物C.胰岛素治疗D.血液透析治疗E.应用镇静药物答案:B解析:在血氨升高时,应首先促进体内氨的清除,如不清楚体内血氨,单单缓解症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以上其他几项均不适用于降低体内血氨治疗。

3.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最可能的是:A.胃癌B.胃溃疡C.十二指肠溃疡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E.胃黏膜病变答案:D解析:题中患者肝硬化病史5年,肝硬化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所以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最可能的是D项。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病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与二叶主动脉瓣等器质性心脏病。

个别亦有发生于原无心脏病的基础上,本病病原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如草绿色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产硷杆菌和肠球菌等。

少数为霉菌感染,其中以念珠菌为多。

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专题报告

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专题报告

有关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专题报告一. 病史资料1基本资料患者:龚丰星,男,44岁, 因"便血1天。

"于2014.6.18日入院,患者于昨晚约5时许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便血,当时量少,大便颜色呈黑色,到目前共解四次大便,,量约200-300ml左右,患者神清精神萎,全身皮肤苍白,粘膜无明显黄染,未见皮疹、瘀点、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无头痛、头晕,有恶心,无呕吐、呕血,无咳嗽、无心慌、胸痛、胸闷,无腹痛,小便量少,近期患者无发热、腹痛,饮食、睡眠不佳,近期无明显体重减轻。

患者于6.22日20:55患者出现呕血,色偏暗红,量约300ml,约20分钟后,患者解约100ml黑色血便。

约21:30患者再次呕血约500ml,色暗红,伴有出汗,心电监护提示血压95/75mmHg,心率约110次/分,神志清楚,呼之能应答,全身皮肤黏膜苍白,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温暖,肠鸣音无亢进。

6.24 患者约11:10出现呕血,量约800ml,针对以上情况与其家人说明病情,内科止血效果极差,予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7.3.患者暂时未出现呕心及黑便.2专科检查2014年06月18日血常规示:白细胞,2.9*10^9/L,红细胞,2.34*10^12/L,血红蛋白,58g/L,血小板,34*10^9/L,血凝常规2示:PT,22.8s,国际标准化比率,1.94,凝血酶原时间比率,2.0,凝血酶原时间活度,50%,,44.5s,纤维蛋白原,APTT0.7g/L,凝血酶时间,26s;2014年06月23日11时02分血常规示:红细胞,1.74*10^12/L,血红蛋白,46g/L血凝常规示:PT,33.8s,APTT,55.0s,凝血酶时间,23.8s,纤维蛋白原,0.41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比率,1.6,凝血酶原时间活度,24%,凝血酶原时间比率,2.582014年06月25日血常规示:白细胞,1.6*10^9/L,红细胞,1.90*10^12/L,血红蛋白,55g/L,血小板,21*10^9/L;2014年06月28日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9/L,红细胞,2.10*10^12/L,血红蛋白,64g/L ,血生化示:钾,3.36mmol/L,钙,1.87mmol/L,总蛋白,52.3g/L,白蛋白,30.3g/L,二:相关资料1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1
3天前因较劳累,突然感头昏、乏力、出 冷汗,呕出咖啡色液体约400ml,并出 现黑色稀便2次,量约1000克,站起时头 昏明显。即至本院急诊。当时测心率102 次/分,BP 90/70mmHg,Hb124克/L, 给予补液、洛塞克静滴等治疗后,行胃 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1.5x2.0cm,周围水肿,有血痂。行硬化 剂治疗。于2000年7月23日急诊入院。发 病以来无发热,无腹痛,小便正常,体
3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内镜治 疗
(病例讨论)
4
5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史书写要点
主诉与现病史对应 对以前发作的小结 着重对症状和体征的描述 体现鉴别诊断
6
7
8
9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抑酸剂 首选 质子泵阻断剂 H2受体阻断剂
口服止血药 其他止血药
1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 药物治疗
垂体后叶素 生长抑素 扩血管药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38岁,已婚,干部,家住本市 长阳路37弄8号506室, 因“反复黑便10余年,再发 伴呕血3天”,于2000年7月23日急诊入院。
现病史: 患者缘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感 上腹部饥饿性疼痛,未予注意,3 天后发现黑便, 量中等,不成形,共4次,无呕血,伴有心慌,出 冷汗,无昏厥。急诊曾显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溃疡,伴渗血。”入院治疗后好转。在以后10年中, 共有6次类似发作,均能治愈。平时仍有上腹部疼 痛,饥饿时明显。间断服用洛塞克、法莫替丁等药 物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上消化道出血案例分析(小组)

上消化道出血案例分析(小组)
病史介绍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呕血,黑便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无力咳嗷,呼吸到痉挛有关。4.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5.焦虑:与环境陌生,健康受到威胁,担心疾病后果有关。6.知识缺乏:病人缺乏合理饮食,没有规律生活及服药,手术等知识。7.潜在并发症:室息。
一、辅助检查:1.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胃炎及应激性病变等。2.呕血和(或)黑便。3.出血不同程度时可出现相应的表现,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4.发热。5.氮质血症。6.急诊内镜可发现出血源。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估计失血量及动态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判断治疗效果及协助病因诊断。三、内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四、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明确病因亦有价值。
检查与治疗
急救处理
护理措施
并发症护理
1.休克:一些患者由于大量失血或者输血不及时就会导致发生休克,从而引起循环障碍,对于患者而言十分凶险,必须要积极对抗休克以及预防发生休克的并发症。在进行止 血以及输血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保温措施,避免由于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2.预防感染:由于患者大量丧失蛋白质、血红蛋白以及体液等,因此身体的 免疫力严重下降,可能引起感染的并发症,严重的还会出现脓毒血症等,所以必须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护士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保持病房内卫生干净整洁。患者由于大量呕血,口腔内残留血液要及时进行清除。
大出血早期要严禁食用食物,因为食物会导致出血的症状加重。禁食能够降低胃肠道蠕动速度,从而减少出血量。当止血治疗措施达到一定效果时,可以让患者少量进食流食,主要为温凉的流食,常见的食物包括米汤、粥等。当出血完全止住后再食用软食。在护理期间要预防患者发生便秘、呕吐等症状,便秘会加重出血症状。而患者呕吐时,由于腹内压急剧升高,所以也会加重出血症状,可以采用肠内营养的方式,避免发生便秘以及呕吐等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性病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上消化道出血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为复杂的诱发因素,常见的因素包括精神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其他疾病因素等。特别要注意的是饮食习惯不良,例如暴饮暴食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升高。另外当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时,机体的交感神经被兴奋,也会增加血管的收缩力度,引起上消化道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通过针对患者病情分析采取恰当的止血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止血治疗的效率,与此同时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病例讨论 - 上消化道出血

病例讨论 - 上消化道出血

一病历特点:患者张XX,男,15岁,以“排黑便4次,历5天”为主诉于2010年11月12日 11:00步行入院。

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排成形黑便,量约20ml,无腹痛、恶心、呕吐、呕血、头晕等。

入院前4天再次排少量成形黑便,量约20ml。

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隐痛,伴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未见胆汁,排少量成形黑便,量约30ml,就诊于**医院,查生化示:尿素 8.1mmol/L,血淀粉酶正常;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HR 为130次/分;2.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腹痛有所好转,无再恶心、呕吐。

2天前患者再次排少量成形黑便,量约30ml。

入院前1天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示:WBC 11.5×10^9/L,Ne 63.5%,HGB 73g/L,PLT 230×10^9/L。

予奥西康、止血敏静滴,吉福士口服处理后腹痛缓解,无再排黑便。

入院前1小时复查血常规示:WBC 9.8×10^9/L,Ne 41.9%,HGB 66g/L,PLT 224×10^9/L。

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拟"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入院体检:T 38℃,P 128次/分,R 22次/分,BP 120/67mmHg,神志清楚,贫血外观,全身皮肤较苍白,无黄染及出血点,锁骨上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未闻及啰音。

心率12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平坦,未见胃肠型、胃肠蠕动波。

全腹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墨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痛。

肠鸣音3次/分。

直肠指诊未触及包块,指套退出无染血。

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诊断:消化道出血待查,中度贫血,发热待查。

二病例分析:章**主治医师分析病历示:患者为青少年男性,排黑便4次,历时5天,查体可见贫血外观,心率快,左上腹压痛,血常规示HB降至66g/l,则消化道出血、中度贫血诊断可成立。

上消化道出血的案例及其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案例及其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案例及其护理目录一、概述 (2)1. 上消化道出血定义 (2)2. 病因分析 (3)3. 临床表现 (4)4. 诊断方法 (5)二、案例介绍 (6)1. 案例一 (7)2. 案例二 (8)3. 案例三 (8)三、护理评估 (9)1. 心理状况评估 (10)2. 生活状况评估 (11)3. 患者疼痛评估 (12)四、护理措施 (14)1. 饮食护理 (15)2. 呕血护理 (16)3. 便血护理 (18)4. 疼痛管理 (19)5. 心理护理 (20)6.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20)7. 康复指导 (22)五、护理效果评估 (23)1. 护理前后病情变化对比 (24)2. 患者满意度调查 (25)3. 护理质量评价 (25)六、出院指导 (27)1. 出院前健康教育 (28)3. 自我监测方法 (30)4. 如何寻求帮助 (31)七、总结 (31)1.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重要性 (32)2. 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33)3.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 (34)一、概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消化道黏膜上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从口腔或肛门排出的一种病症。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在2018年的一个晚上,患者张先生因反复呕血2天、黑便3天就诊于某医院消化内科。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患有急性胃溃疡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医生立即给予止血治疗,同时进行胃肠道减压、抗酸抑酸、保护胃肠道黏膜等护理措施。

经过紧张的治疗和护理,张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最终康复出院。

本案例展示了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上消化道出血定义发生部位:包括食管壁内血管破裂出血、胃壁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十二指肠壁内血管破裂出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患者入院时为出血活动期,病情急,给予了作用效果强的埃索美拉唑。
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从药物经济学考虑,在使用4出血停止后换用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进行进一步巩固治疗。
研究表明,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埃索美拉唑的效果好好于其他四种PPI,其次为雷贝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急重,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给予大剂量效果良好的PPI制剂抑酸治疗。
再者,抑酸后的负反馈作用引起大量的胃泌素的产生,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加速溃疡破损面愈合。
本患者分别给予了质子泵抑制剂:
埃索美拉唑(8.14 09:20 8.16 09:
00)、泮托拉唑(8.16 9:00 8.20 09:00)抑酸治疗。
患者先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4天,出血停止后更换为泮托拉唑继续滚故治疗。
查体:
T:36.9℃,P:104次/分,R:
20次/分,BP:
111/76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差,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双肺未闻及干湿鸣。
心律齐,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上腹压痛,脾脏肋下可及。
移浊阴性,肠鸣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
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地抑制H+ - K + - ATP酶,阻断了壁细胞泌酸的最终环节,有强烈的抑酸效应,静脉注射后作用迅速而持久且无耐药性,可显著提高胃内pH,并且能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使形成的血块不被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黏膜的修复[ 2]。
另一方面,胃内pH值提高可诱发黏膜凝血机制,使血小板聚集,加速凝血反应,达到止血的效果。
3上消化道出血PPI使用病例分析
血上消化道出血PPI使用的病例分析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39岁,呕吐1天于2019年8月14日入院,入院前1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1次、呕暗红色液体,量约200ml,无腹痛,无畏寒、发热,未解大便。
既往史:
患者入院前3年因右上腹痛作B超、胃镜等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继后曾反复呕吐3次,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后病情好转出血停止,乙肝标志物为阳性。
二、分析讨论:
本例患者为上消化道出血,研究表明早期抑酸剂的使用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且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优于H2受体阻断剂。
目前临床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包括: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5种。
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如何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十分关键,现针对本例患者,做分析。
但埃索美拉唑价格昂贵,从药物经济学方面考虑,建议在出血活动期先给予埃索美拉唑控制出血,出血停止后给予其他PPI予以滚故治疗。
参考文献:
[1]杨雪松.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2019,11 (5 ):396-398 [ 2]陈明建,胡义平,宋基文,等.药物预防急诊术后Cash ing溃疡出血的对照观察[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 11 ( 11) : 46- 47. [3]牛春燕,罗金燕,木尼拉,王学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抑酸效应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 15(19): 2151-2155 [4] De Morais SM, Wilkinson GR, Blaisdell J, MeyerUA, Nakamura K, Goldstein JA.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genetic defect responsible for thepolymorphism of (S)-mephenytoin metabolism in Japanese. Mol Pharmacol 1994; 46: 594-598 [5] Shimatani T, Inoue M, Kuroiwa T, Xu J, Mieno H,Nakamura M, Tazuma S. Acid-suppressive effects of rabeprazole, omeprazole, and lansoprazole at reduced and standard doses: a crossover comparative study in homozygous extensive metabolizers of cytochrome P450 2C19. Clin Pharmacol Ther 2006; 79: 144-152
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时,迅速有效地提高胃内pH值是治疗的关键。
当胃内pH>6时,血小板聚集增强,胃蛋白酶失活,有利于胃黏膜出血的止血[1]。
PPI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能有效地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并能明显减少再出血率、输血量及手术,疗效优于H2受体阻断剂。
此外,PPI与降低门脉压力药物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止血效果亦优于单用后者。
埃索美拉唑为S -异构体,主要经CYP3A4代谢而少部分由CYP2C19代谢,也就是说,埃索美拉唑通过CYP2C19及CYP3A4代谢的比例与第1代PPIs不同,由于两种同工酶光学选择性的代谢,其抑酸能力明显提高。
代谢速率慢,故血浆中活性药物浓度高而持久,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小,生物利用度和血浆浓度较奥美拉唑或R型异构体高。
辅助检查:
B超:
肝硬化、脾大。
入院诊断考虑:
上消化道出血:
呕暗红色液体。
其出血原因考虑:
(1)肝硬化(失代偿期)2、消化性溃疡?入院后给予:
禁食、吸氧、心电监护、静脉双通பைடு நூலகம்,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制酸、止血敏止血,输血纠正贫血,心得安降门脉压,还原谷胱甘肽护肝,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于2019年8月20日出院。
临床研究证实[3] ,第1代PPIs(奥美拉唑、蓝索拉唑、泮托拉唑)高度依赖于肝内细胞色素P450酶(CYP2C19)进行代谢,其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甲基吡啶-亚磺酰-苯并咪唑基础上进行不同修饰而形成的衍生物,均为R -与S -混旋异构体,在肝内由CYP2C19及CYP3A4代谢,主要是CYP2C19.雷贝拉唑在吡啶环和苯并咪唑环上进行不同基团取代(即缺少奥美拉唑5-甲基基团上的吡啶环,本结构通过CYP2C19代谢)构成PPI前药,主要经过非酶途径而不是CYP2C19代谢,因此抑酸效应很少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肝脏首过效应小于奥美拉唑,血浆清除率低,埃索美拉唑40 mg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比奥美拉唑大5倍[4]。
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的代谢与CYP2C19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抑酸效应优于以往PPIs。
特别是夜间抑酸效应的控制,能够缩短NAB的持续时间[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