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版)Sei mir gegrusst (Schubert) 原版 五线谱 钢琴谱 正谱
圣母颂(轮指版舒伯特古典吉他曲).pdf

7
7
4
4
7
5
8
5
7
B
圣母颂 - 舒伯特
Page 5 of 6
22
Iggg
n
V
V
Vn V
V
V
V
n VV
V
V
V
n VV
V
V
V
n VV
V
V
Vn VV
V
V
Vn
V
V
V
n V
V
V
V
n VV
V
V
n V VV
V
V
n V VV
V
V
V
l VV
VVVVVVVVVVVV
T A
777 777 7775777 777 777
20
22
22
02
22
22
5
42
22
22
22
42
圣母颂 - 舒伯特
2.
29 Iggg
n V
V
V
Vn VV
V
V
V
n VVV
V
V
n V VV
V
V
V
V
n VV V
V
V
V
n VVV
V
V
V
Vj
VV
VV
VV
VV
VV
Page 6 of 6
VV VV VV VV VV fVV VV fVV VV VV
V
V
let rlientgring
A
3
6
4
7
4
6
3
6
9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魅力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魅力作者:李逸文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1.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分类李斯特一生共创作了数百首改编曲,占其作品总量的一大半。
这其中有改编自他自己的作品,也有改编自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有将交响乐弦乐作品改编成钢琴曲的,也有将钢琴独奏曲改编成交响乐的。
这些改编曲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1.1 器乐改编曲这类改编曲将在其他器乐上演奏的作品改编成钢琴演奏作品。
例如:根据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中《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改编的帕格尼尼钢琴练习曲《钟》;根据巴赫《六首管风琴序曲与赋格》、《g小调管风琴幻想曲与赋格》改编的同名钢琴曲等等。
1.2 交响乐管弦乐改编曲通常交响乐队演奏的交响乐气势辉煌,但由李斯特这位改编大师之手改编成的钢琴曲同样丰富多彩,华丽绚丽,有其独特的魅力。
例如: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乐、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等。
1.3 艺术歌曲改编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舒曼甚至肖邦等人都创作了大量优美动听的艺术歌曲,李斯特又将这些优秀的歌曲改编成独具特色的钢琴作品。
例如:舒伯特《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流浪者幻想曲》《天鹅之歌》《水上吟》《魔王》;根据舒曼的《奉献》《春之夜》改编的钢琴独奏作品;肖邦的《春天》《喜悦》,以及门德尔松、罗西尼等多位作曲家的歌曲都被改编成为优秀的钢琴作品。
1.4 歌剧改编曲歌剧改编曲是李斯特所有改编曲中数量最多,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改编曲。
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类作品有:根据威尔第歌剧《弄臣》改编成为的《弄臣幻想曲》;通过对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改编而成的《费加罗婚礼主题幻想曲》;以歌剧《唐璜》为背景而改编成为的《唐璜的回忆》等等。
2.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历史背景2.1 客观条件影响李斯特出身于匈牙利,青年时代移居法国巴黎。
当时的巴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是一个集政治、宗教和各艺术流派为一体的欧洲中心城市。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演奏分析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演奏分析张雅慧(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摘要】本文将选取《弄臣》作为研究对象,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简单介绍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是对音乐特点的处理方法,在音乐语言上的创新运用和交响化的音乐色彩以及对音乐本体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演奏技巧的具体分析,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阐述演奏中所要注意的重点。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一、李斯特对歌剧《弄臣》的改编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也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钢琴改编曲《弄臣》(也叫《音乐会自由改编曲》Paraphrase de concert)是1859年李斯特以威尔第的歌剧中一段著名的四重唱《赞美你,爱情的女神》为材料,重新组织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曲。
李斯特一生中创作出70多部钢琴改编曲,通过钢琴改编了6首肖邦波兰艺术歌曲以及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美丽的磨坊女》,逐步凝聚自己音乐风格的特点。
二、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音乐特点(一)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第17小节到33小节),这一部分是单二部曲式,是四个小节为单位的对比乐段组成。
17-24小节由两句平行乐段组成,主题材料鲜明;25-32小节由两句对比乐段组成,最后落在了主音上。
第二部分(第33小节—44小节),B段是由一部曲式组成。
第33-40小节是陈述结构,是由乐句和乐汇群构成的结构组合。
展开部分的调式比较不稳定,调式变化为bD-bG-bD,在引入与主体部分转调较为频繁,并于准备部分回归到bD大调。
第三部分(第45小节—67小节),这段是一个单二部曲式。
唯一不同的是加入了四小节的连接句,在结尾处有三小节的扩充,从而引出完满终止,总体上为变化再现。
(二)音乐的交响化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加入了交响乐思维,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具有与生俱来的交响意识,巧妙地在钢琴中呈现出打击乐和人声等各种音响,极大地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色彩性。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为了方便自己整理和记忆舒伯特大量的艺术歌曲我就把歌曲曲目整理了一下。
今天先把三大套曲整理了。
其实把这些整理成文本是很需要的,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一大堆德语,看也看不懂有时候无论是网上还是CD看到的很多资源都是原文字没有中文这对于寻找和整理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困难。
所以整理是很有必要的就是。
太多了。
美丽的磨坊女 D795以米勒的20首诗谱曲,选自诗集《一个林中漫游号手的遗诗》1 Das Wandern 流浪2 Wohin 何处去3 Halt 停步4 Danksagung an den Bach 感谢小溪5 Am Feierabend 工余6 Der Neugierige 疑问7 Ungeduld 忍不住8 Morgengruss 早晨的问候9 Des Mullers Blumen 磨工之花10 Tranenregen 泪雨11 Mein 我的12 Pause 休止13 Mit dem Grunen Lautenbande 绿色的琴带14 Der Jager 猎人15 Eifersucht und Stolz 嫉妒与骄傲16 Die Liebe Farbe 可爱的颜色17 Die Bose Farbe 讨厌的颜色18 Trockne Blumen 憔悴的花朵19 Der Muller und der Bach 磨工与小溪20 Des Baches Wiegenlied 小溪催眠曲-----------我是作品分割线-------------- 冬之旅 Winterreise D911据米勒的24首诗谱曲。
1 Gute Nacht 晚安2 Die Weterfahne 风标3 Gefrome Tranen 冻泪4 Erstarrung 冻僵5 Der Lindenbaum 菩提树6 Wasser Flut 泪河7 Auf dem Flusse 在河上8 Ruchblick 回顾9 Irricht 鬼火10 Rast 休息11 Fruhlingstraum 春梦12 Einsamkeit 孤独13 Die Post 邮车14 Der Greise Kopf 白发15 Die Krahe 乌鸦16 Letzte Hoffnung 最后的希望17 Im Dorfe 在村中18 Der Sturmische Morgen 风雨的早晨19 Tauschung 迷惘20 Der Wegweiser 路标21 Das Wirtshaus 旅店22 Mut 勇气23 Die Nebensonnen 虚幻的太阳24 Der Leiermann 街头艺人------------我是作品分割线--------------Schwanengesang 天鹅之歌 D957舒伯特死后出版的歌曲遗作,故命名。
舒伯特作品目录(20)

舒伯特作品⽬录(20)1084891106/4Gesang ("Was ist Sylvia, . . . "), songfor voice & piano("An Sylvia")Text: Ferdinand Mayerhofer vonGrünbühel after WilliamShakespeare (1564-1616), transEduard von Bauernfeld (1802-1890)歌曲(“谁是西尔维亚……”),A⼤调为⼈声和钢琴⽽作的歌曲。
歌词:费迪南德·迈耶霍菲尔·冯·加昂布赫尔根据威廉·莎⼠⽐亚(1564-1616)作品⽽作,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1802-1890)翻译A major18261085892posth.134Nachthelle ("Die Nacht ist heiter. . ."), for tenor, male voices & pianoText: J. G. Seidl夜光(“宁静的夜……”),为男⾼⾳独唱,男声合唱队和钢琴⽽作。
1826 091086893Grab und Mond ("SilberblauerMondenschein")quartet, forunaccompanied male voicesText: Johann Gabriel Seidl (1804-1875)⽉亮和坟墓(“银⾊的⽉亮”),为⽆伴奏男声⽽作的四重唱。
歌词:约翰·加伯利尔·塞德尔(1804-1875)1826 091087894078Piano Sonata No. 18 ("Fantasy")G⼤调第18钢琴奏鸣(幻想)。
G major1826 101088895070Rondo, for violin & piano ("RondeauBrillant")b⼩调为钢琴和⼩提琴⽽作的回旋曲(辉煌的回旋曲)。
李斯特改编曲《魔王》特点

李斯特改编曲《魔王》特点《魔王》最初的创造者是德国诗人歌德,创作于1781年。
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所以他的诗作不受封建统治的束缚,主张天性解放。
在诗歌中父亲的呐喊,孩童的恐惧,魔王无休止的诱惑,都体现了歌德内心情感的变化。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他这一生谱写600 多首艺术歌曲,《魔王》则是他众多艺术歌曲中极为好听的一首。
“《魔王》创作于1815年,是他在看到歌德创作的《魔王》之后,立刻脑海中就浮现出旋律并很快的记录下来。
”舒伯特经常为歌德的诗词谱曲,这背后也表明了歌德诗歌的“入乐性”——符合音乐旋律的走向,同时也能启发作曲家创作的灵感。
(一)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及特点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范围很广,包括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器乐和艺术歌曲等体裁。
改编过曲目的作曲家也有很多:诸如巴赫、贝多芬、柏辽兹、肖邦、门德尔松、帕格尼尼、罗西尼、圣一桑、舒伯特、舒曼、贝利尼、柴可夫斯基、威尔弟等等。
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风格是密不可分的,作品注重钢琴艺术的外在表现力,大都是外向性的。
总的来看李斯特的钢琴音乐都饱含了炽热的感情和激昂的热情,旋律像歌词一样朗朗上口,他所改编的作品往往比原作更受欢迎。
19世纪这个漫长而动荡的时期使他的思想充满了矛盾,有积极变革的热情,也有怀疑和失望的情绪,但前者是占主要地位的。
因此李斯特在创作上与那些庸俗保守的风气进行斗争,在艺术上他大胆的创新,与民族创作尤其是匈牙利民间音乐保持着联系,他创作的交响诗这一题材,运用交响音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钢琴音乐。
他的钢琴音乐往往气势磅礴辉煌,和声的排列和配器相关,在他的复调作品中,各主题的对比可合理的视为各种乐器之间的冲突与交流。
李斯特虽然否定纯理论的规则,但却在创作中坚定的保持着自己的体系。
李斯特力求音乐诗意化,他的人文音乐与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依靠并运用这种联系,音乐就能达到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所交织成的一个焦点。
李斯特改编古诺歌剧浮士德圆舞曲,英文曲目名称

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Franz Liszt)改编了古诺(Ludwig van Beethoven)的著名歌剧《浮士德》(Faust)中的圆舞曲,创作出了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钢琴作品。
这首圆舞曲在英文中被称为Mephisto Waltz,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为什么要改编古诺的歌剧?1. 李斯特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具有深厚的音乐造诣和灵感。
2. 古诺作品中的音乐主题和情感深深吸引了李斯特,他希望能将这种独特的情感表达通过钢琴音乐形式展现出来。
3. 《浮士德》是古诺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和精彩的情感表达。
李斯特决定改编这部歌剧,将其中的圆舞曲转化为钢琴作品,为古诺的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和表现形式。
二、Mephisto Waltz的音乐特点是什么?1. Mephisto Waltz以浮夸、狂放和魔幻的音乐风格著称,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氛围。
2. 钢琴技巧的要求极高,对演奏者的音乐感和技巧有着极大的挑战性。
3. 音乐中充满了对恶魔和罪恶的描绘,充满了神秘和诱惑的音乐元素。
4. Mephisto Waltz的旋律优美、紧凑,富有激情和表现力,吸引了广大的听众和钢琴演奏者。
三、Mephisto Waltz的演绎历程1. Mephisto Waltz创作之初备受争议,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语言引发了许多讨论和反响。
2. 随着时间的推移,Mephisto Waltz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了李斯特的代表作品之一。
3. 不同钢琴演奏家对Mephisto Waltz进行了多种不同的演绎,每一种都带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解读。
4. Mephisto Waltz的音乐元素也被用于了不少的电影、音乐剧和其他音乐作品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音乐资源。
四、Mephisto Waltz对后世音乐的影响1. Mephisto Waltz的独特风格,对于后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有着重要的影响。
李斯特对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的改编

李斯特对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的改编前篇“神圣之吻”一文提到了李斯特在晚年曾对他的一位女学生、钢琴家伊尔卡·霍罗威茨-芭纳依(IlkaHorovitz-Barnay)谈到了十二岁在维也纳贝多芬的家中为贝多芬做了钢琴演示后,贝多芬给了他一次“神圣之吻”。
其实,这件事李斯特也曾告诉过他的学生,奥地利钢琴家奥古斯特·格勒利希(AugustG?llerich)。
不过,他是这样说的:“看在车尔尼的面子上,贝多芬出席了我在维也纳的第二次演奏会,还吻了我的额头。
我从来没有在他家演奏过,但我去了他家两次。
”这当然也能算是所谓“贝多芬给李斯特的‘神圣之吻’”这一音乐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轶事”的又一个版本。
这个“神圣之吻”的各种版本究竟与事实有多少出入,看来是永远争不出结果来的,因为当时平面媒体并没有清晰的报道,照片也还没有问世,更没有录像。
但他们两人在维也纳邂逅过则是确定无疑的。
李斯特之所以对那次邂逅终生不忘,是因为那次邂逅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可以这样说,正是那次邂逅,让贝多芬一直活在他的心中,贝多芬的作品伴随着他的演奏生涯,贝多芬的精神始终引领着他,并且融化在他自己的作品中。
在那次邂逅后的几十年里,李斯特成为贝多芬钢琴作品最积极的诠释者,以及整个欧洲大陆宣传、介绍和推崇贝多芬及其作品的旗手。
李斯特编辑的《贝多芬作品集》扉页(沃尔芬比特尔(Wolfenbüttel)版)李斯特最早接触到贝多芬的作品是在1822年至1823年,当时还是个少年的李斯特在维也纳跟随贝多芬的学生卡尔·车尔尼学习钢琴。
正是车尔尼首先将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介绍给了李斯特,这些伟大的作品深深印刻在了少年李斯特的心里,让他在心底像神一样地敬仰和崇拜贝多芬。
1829年,十八岁的李斯特参与了巴黎施莱辛格(Schlesinger)出版社贝多芬钢琴作品的编辑和出版工作。
1828年3月,他在巴黎第一次听到了弗朗索瓦·哈本奈克(FrancoisHabeneck)以一种全新的风格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乐队演奏的贝多芬交响乐作品,这给了青年李斯特一次精神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