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改编舒伯特版)Der Erlkonig (Schubert) 原版 五线谱 钢琴谱 正谱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6 演唱 摇篮曲(克劳蒂乌斯词 舒伯特曲) 人音版(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6 演唱 摇篮曲(克劳蒂乌斯词 舒伯特曲) 人音版(五线谱)

摇篮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学生能借助多媒体手段熟练操作,自主学习,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理解感受。

4、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1、装饰音(倚音)及附点音符的唱法2、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3、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4、学唱《摇篮曲》及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感受”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PPT夜深人静的夜晚。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几段小乐曲。

你来听一听这几首乐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出示3首摇篮曲节选片段音乐,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风格和特点。

)(教师出示图片母亲孩子入睡)师:大家来说一说这些曲子有什么特点?生:非常的优美,安静,柔和师: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就是摇篮曲的一些特点。

什么是摇篮曲呢?(PPT)师: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孩子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

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有摇篮的动荡感,有许多大作曲家都写有这样的乐曲。

例如刚才我们听到的勃朗姆斯的摇篮曲,莫札特的摇篮曲,还有我们中国特有的摇篮曲。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舒伯特的摇篮曲。

【设计思路: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师表演引出摇篮曲旋律,让学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为后面的主题做好铺垫,让学生身临其境。

】活动2【学唱歌曲】“聆听”感受音乐。

1、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好不好?(初听摇篮曲,感受音乐。

)2、说起这首摇篮曲呀,它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舒伯特被世界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在少年时期,有一天他走进了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位朋友,正在这时他看见报纸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又看,就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还换了一份牛肉呢。

钢琴改编曲,《弄臣》赏析

钢琴改编曲,《弄臣》赏析

李斯特改编钢琴曲《弄臣》赏析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享有特殊地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与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等名号相连。

但最先给李斯特带来名声、名望的当属“钢琴家”的称号。

作为钢琴家他那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演奏技巧使其成为了时代骄子,他极大地开发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对当时整个欧洲钢琴界的演奏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钢琴作曲家,他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来挖掘钢琴的巨大潜能,在这件“乐器之王”身上塑造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世界,使钢琴成为“万能乐器”。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主要分为独创曲与改编曲两大类,他的钢琴改编曲范围包括歌剧、交响曲、室内乐,幻想曲、变奏曲、练习曲等等。

而大量优秀的钢琴改编曲的问世为李斯特赢得了“改编大师”的美誉。

李斯特生活在一个歌剧高度繁荣并不断追求变革的时代,在他人生的75 年时光中,欧洲伟大的歌剧作曲家群星灿烂,优秀的歌剧作品层出不穷,如韦伯有《自由射手》,瓦格纳《汤豪舍》,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比才《卡门》,威尔第《里格莱托》《茶花女》《阿依达》等。

这些优秀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剧作品,使歌剧艺术空前繁荣。

作为钢琴创作和钢琴演奏上有杰出贡献的音乐家,李斯特也深受歌剧影响并一直保持着对歌剧的狂热兴趣。

为了制造轰动的演出效果,李斯特经常在音乐会中作即兴演奏。

而人们提供给他即兴演奏的旋律多为歌剧旋律。

通过对人们熟知的歌剧旋律进行系统改编或创作,会使作品更具打动人的力量和强烈的亲切感。

这样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的意境,就会顺利地跨越时空与演奏者、作曲家心灵碰撞而产生共鸣,由于以上原因,李斯特根据歌剧主题进行改编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他的晚年。

李斯特用钢琴为当时歌剧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斯特的钢琴就是一部戏剧艺术的钢琴李斯特是一位改编大师,在他手中改编过的经典曲目不计其数,而经过他所改编的曲子也都成为了经典。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简介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简介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简介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

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舒伯特人物简介舒伯特(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个人经历早年生活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

他父亲弗朗茨·西奥多·弗洛瑞安(Franz Theodor Florian)是一个莫拉维亚农夫的儿子,是一个教区学校的校长。

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在结婚前是一个女仆。

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

他们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将自己的音乐知识都传授给了儿子。

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就随父亲开始学习,六岁时开始进入学校上课,他的音乐的启蒙也从那时开始。

父亲教导他小提琴的基础,当他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 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

可是霍尔泽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

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霍尔泽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Die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Die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Die schone Müllerin)赏析 《美丽的磨坊⼥》是舒伯特从德国浪漫主义诗⼈缪勒的同名长诗⾥,选出其中⼆⼗⾸谱写成的声乐套曲。

作于 1823 年。

舒伯特著名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是浪漫主义题材声乐套曲的典范。

它不仅是舒伯特⾃⼰的经历和内⼼真实情感的写照,更是他对艺术歌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更⾼形式上的成果,对这⼀体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

长诗所描述的主⼈公是⼀个朝⽓蓬勃满怀幻想⾛向⽣活旅程的青年。

在孤独流浪中,他被雇为磨⼯,并深深地爱上了磨坊主⼈的⼥⼉。

但是,他的忠诚并没有打动磨坊主⼥⼉的⼼,她却爱上了⼀个猎⼈。

爱情的不幸使青年磨⼯陷⼊极度的悲观和苦闷之中,最后他投进清澈的河⽔,到⽔底去寻找慰藉。

这部具有鲜明抒情风格的套曲,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戏剧性,它反映了当时在奥地利反动统治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的郁闷、悲愤和对于光明幸福的热切期望,在⼀定程度上反映了⼗九世纪欧洲封建复辟时期的社会现实。

同时,这部套曲也表达了作者对⾃⼰的命运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怨恨。

套曲中除了青年磨⼯(第⼀⼈称)的形象之外,还有辅助的形象。

⼀个是⼈格化了的⼩河,它是主⼈公的忠实朋友、伴侣和唯⼀的安慰者;另⼀个是主⼈公的情敌——猎⼈。

它们都是在钢琴伴奏中加以体现的。

故事的结局是不幸的,但是整个套曲的情绪却是明朗、抒情的。

这说明当时舒伯特虽然处在苦闷、彷徨和悲观失望中,但他对⽣活却仍抱有幻想、充满希望。

他认为“悲痛使⼈的辨别能⼒敏锐起来,使⼈们的精神坚强起来”(1824 年 3 ⽉ 25 ⽇⽇记),“我的⾳乐作品是从我对⾳乐的理解和对痛苦的理解中产⽣的,⽽那些从痛苦中产⽣的作品,将为世⼈带来幸福”(1824 年 3 ⽉ 22 ⽇⽇记)。

《美丽的磨坊⼥》这部声乐套曲在创作思想上和作曲家所追求的理想是⼀致的。

歌词 1.流浪 流⽔是我们的好榜样,流⽔是我们的好榜样, 它们⽇⽇夜夜在奔流,不停奔流向远⽅, 学流⽔好榜样,好榜样。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1. 引言1.1 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奥地利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歌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多个领域。

他的艺术歌曲《魔王》(Erlkönig)堪称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魔王》是基于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诗歌改编而成,描绘了一个父亲骑着马抱着儿子在夜晚奔逃,被魔王追赶的故事。

舒伯特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这一戏剧性的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来,展现了对于死亡、恐惧和挣扎的深刻描绘。

这首歌曲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快速变化的旋律和和声搭配上舒伯特独特的旋律处理技巧,使得整个曲子仿佛一个紧张的戏剧场景,引人入胜。

舒伯特巧妙地运用音乐语言,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情感冲突,使得听众能够深入体验到故事情节中的紧张和恐惧。

通过对《魔王》这首艺术歌曲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舒伯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以及他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

这首歌曲不仅展示了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才华,也激发了人们对音乐叙事与音乐风格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1.2 提出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的意义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在解读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音乐叙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舒伯特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了解作曲家如何通过音乐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主题。

在《魔王》这首歌曲中,音乐叙事将帮助我们解读歌曲中隐藏的意义和象征,揭示其中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对音乐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和音乐语言,揭示作曲家在音乐形式、曲调、节奏等方面的创新与变化。

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舒伯特这位音乐大师的创作思想和音乐性格,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他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及欣赏。

音乐叙事与风格分析在探讨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首经典作品。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

舒伯特所有著名艺术歌曲曲目名称和中文对照为了方便自己整理和记忆舒伯特大量的艺术歌曲我就把歌曲曲目整理了一下。

今天先把三大套曲整理了。

其实把这些整理成文本是很需要的,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一大堆德语,看也看不懂有时候无论是网上还是CD看到的很多资源都是原文字没有中文这对于寻找和整理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困难。

所以整理是很有必要的就是。

太多了。

美丽的磨坊女 D795以米勒的20首诗谱曲,选自诗集《一个林中漫游号手的遗诗》1 Das Wandern 流浪2 Wohin 何处去3 Halt 停步4 Danksagung an den Bach 感谢小溪5 Am Feierabend 工余6 Der Neugierige 疑问7 Ungeduld 忍不住8 Morgengruss 早晨的问候9 Des Mullers Blumen 磨工之花10 Tranenregen 泪雨11 Mein 我的12 Pause 休止13 Mit dem Grunen Lautenbande 绿色的琴带14 Der Jager 猎人15 Eifersucht und Stolz 嫉妒与骄傲16 Die Liebe Farbe 可爱的颜色17 Die Bose Farbe 讨厌的颜色18 Trockne Blumen 憔悴的花朵19 Der Muller und der Bach 磨工与小溪20 Des Baches Wiegenlied 小溪催眠曲-----------我是作品分割线-------------- 冬之旅 Winterreise D911据米勒的24首诗谱曲。

1 Gute Nacht 晚安2 Die Weterfahne 风标3 Gefrome Tranen 冻泪4 Erstarrung 冻僵5 Der Lindenbaum 菩提树6 Wasser Flut 泪河7 Auf dem Flusse 在河上8 Ruchblick 回顾9 Irricht 鬼火10 Rast 休息11 Fruhlingstraum 春梦12 Einsamkeit 孤独13 Die Post 邮车14 Der Greise Kopf 白发15 Die Krahe 乌鸦16 Letzte Hoffnung 最后的希望17 Im Dorfe 在村中18 Der Sturmische Morgen 风雨的早晨19 Tauschung 迷惘20 Der Wegweiser 路标21 Das Wirtshaus 旅店22 Mut 勇气23 Die Nebensonnen 虚幻的太阳24 Der Leiermann 街头艺人------------我是作品分割线--------------Schwanengesang 天鹅之歌 D957舒伯特死后出版的歌曲遗作,故命名。

舒伯特作品目录(20)

舒伯特作品目录(20)

舒伯特作品⽬录(20)1084891106/4Gesang ("Was ist Sylvia, . . . "), songfor voice & piano("An Sylvia")Text: Ferdinand Mayerhofer vonGrünbühel after WilliamShakespeare (1564-1616), transEduard von Bauernfeld (1802-1890)歌曲(“谁是西尔维亚……”),A⼤调为⼈声和钢琴⽽作的歌曲。

歌词:费迪南德·迈耶霍菲尔·冯·加昂布赫尔根据威廉·莎⼠⽐亚(1564-1616)作品⽽作,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1802-1890)翻译A major18261085892posth.134Nachthelle ("Die Nacht ist heiter. . ."), for tenor, male voices & pianoText: J. G. Seidl夜光(“宁静的夜……”),为男⾼⾳独唱,男声合唱队和钢琴⽽作。

1826 091086893Grab und Mond ("SilberblauerMondenschein")quartet, forunaccompanied male voicesText: Johann Gabriel Seidl (1804-1875)⽉亮和坟墓(“银⾊的⽉亮”),为⽆伴奏男声⽽作的四重唱。

歌词:约翰·加伯利尔·塞德尔(1804-1875)1826 091087894078Piano Sonata No. 18 ("Fantasy")G⼤调第18钢琴奏鸣(幻想)。

G major1826 101088895070Rondo, for violin & piano ("RondeauBrillant")b⼩调为钢琴和⼩提琴⽽作的回旋曲(辉煌的回旋曲)。

伟大的孤独——舒伯特即兴曲D899之1

伟大的孤独——舒伯特即兴曲D899之1

伟大的孤独——舒伯特即兴曲D899之11827年与1828年被认为是音乐史上奇迹般的两年,这也是舒伯特的生命的最后两年,在这短短的两年里面,他创作了上百部传世之作,D899(OP90)与D935(OP142)两套一共八首即兴曲便包含其中。

即兴曲这一体裁诞生于浪漫主义早期,大概是呼唤一种自然的,随性的音乐风格,有人说这种体裁是舒伯特首创的,也有人说不是,不管怎么样,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体裁最先是在舒伯特的手上发出光彩的(包括音乐瞬间也是)。

1826年,舒伯特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大概从这一刻开始,舒伯特打算接过贝多芬的枪,做贝多芬的接班人,创作一批传世之作。

而即兴曲作为一个全新的体裁(最重要的是贝多芬几乎没有涉及过这个体裁),正好可让这位胸怀大志的作曲家在上面尽情地施展才华。

关于D935这套即兴曲,舒曼曾经说过:“但难以置信的是,舒伯特居然把这些乐章题为‘即兴曲’,第一首明显是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不管怎么样,标题都不是那么重要,……从另一方面来说,奏鸣曲是象征着作曲家创作的荣誉的标志,我很想因此再赞美他一次,事实上他还有二十多部像这样的作品。

”笔者认为,不仅是D935,D899也是带有奏鸣曲的整体创作构思的(如中快,快,慢,快的布局恰似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以及调性C,bE,bG,bA呈七和弦的排列),只不过前者更明显一些罢了。

很有可能在舒伯特看来,把这些精心构思的作品不以奏鸣曲命名,而以新的体裁“即兴曲”来命名,更能体现他的创新性与革命性,更能为他赢得荣誉。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貌似通俗亲切的钢琴小品,并不是舒伯特随手之作,而是煞费苦心的巨作。

D899的第一首,c小调即兴曲,便不同凡响,此曲一般被认为是较为自由的变奏曲,但是笔者仔细分析过后,发现这其实是一首回旋曲。

但与以往的回旋曲不同的是:第一、这首回旋曲的插部是以主部变体的形式出现的,带有主题贯穿的思路(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D760也是一部主题贯穿的作品),这也是为何这部作品一直被误认为是变奏曲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