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嫦娥四号”》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嫦娥四号奔向月球背面课外阅读答案,如果中国探月工程团队

四年级嫦娥四号奔向月球背面课外阅读答案,如果中国探月工程团队

四年级嫦娥四号奔向月球背面课外阅读答案,如果中国探月工程团队嫦娥四号奔向月球背面①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月球背面作为一个看不见的神秘世界,这里为何值得“走一趟”?②无论从物质成分上、形貌构造上,还是岩石年龄上,月球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大约60%的面积,都被一种名为“月海玄武岩”的岩体覆盖,而背面则几乎是另一种岩体——“高地斜长岩”。

同时,月球上22个月海中19个较大的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而月球背面只有东海、莫斯科海、智海等3个很小的月海。

从形貌构造上看,月球背面撞击坑的密度明显大于正面。

从年龄上看,月球背面则都是更加古老的岩石。

③此次探月任务中,嫦娥四号将前往艾肯盆地。

艾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90%以上分布在月球背面。

这是目前所知整个太阳系最大、最深的盆地。

对艾肯盆地开展探测有可能揭开“39亿年撞击峰值”的科学之谜。

此前,科学家从太阳系撞击历史中发现一个奇特的规律:在地球、月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中,撞击密度、频度和力度最高的时候,并不是最初的46亿年,而是39亿年,其原因困扰科学界已久。

④嫦娥四号将到达的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的空白。

由于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

同时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理想。

在天文学家看来,能够在月球上开展低频探测,将对太阳爆发、恒星形成、星系演化及宇宙早期状态等科学问题有新发现。

据了解,围绕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探测,欧洲空间局曾制定过详细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⑤嫦娥四号一旦成功,将标志着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

(1)“嫦娥四号”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用“——”在短文中画出嫦娥四号本次登月的任务。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人类一大步2019年1月11日,喜讯又一次传来。

嫦娥四号圆满达到工程既定目标,顺利转入科学探测阶段。

嫦娥四号着陆器发来的月表全景美照,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的互拍照,瞬间劲爆刷屏。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一个多星期了,国际舆论场形成的热潮依然此起彼伏,极尽畅想之力,激荡多样思考。

“无论就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的声誉,还是就探索本身的进步而言,对这一壮举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上的文章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国际社会将嫦娥四号登月誉为2019年开年盛事,纷纷向中国表达祝贺和敬意。

科学家们备感振奋的是,太空研究新机遇扑面而来。

天文学家们说,这是在月球背面的首次天文观测,是监测来自外层空间无线电波的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地点——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更容易发现宇宙“大爆炸”留下的微弱痕迹。

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的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科普爱好者备感欢欣的是,新知大潮全面袭来。

玉兔二号的“官微”告诉人们:这里好热,200摄氏度。

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丁·维泽尔则表示迫切期待嫦娥四号载荷的该国探测仪能够感知到太阳风与月球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而揭示月壤含水的秘密。

法国媒体推出科学家访谈报道,讲述月背知识ABC。

俄罗斯媒体纷纷推出大篇幅报道,追溯人类探月的半个世纪的历程。

政治观察员们备受启发的是,中国制度优势能量巨大。

中国探月行动是知识、技术、制度、领导力等综合实力的展现。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的全能》的文章,指出嫦娥四号的成功,如同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地制定目标及指挥、实施项目和进程,才可能成功。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与着陆的原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与着陆的原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最终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

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其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地月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一系列的月球背面探测研究。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2月10日第2版、2019年01月04日第2版) 材料二:月球背面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了陨石的直接撞击。

因此,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远远多于正面,而且,月面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如何实现软着陆是月球登陆的技术性挑战。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出软着陆用关键产品“缓冲拉杆”,为此次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关键保障。

自2007年起,固体所就开始承担拉杆材料的研制任务。

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命名为高效吸能合金。

据介绍,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只能达到50%,而高效吸能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

也就是说,一根l米长的缓冲拉杆,最大可拉伸至2.1米。

“这种材料的吸能特性远远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在国际也属于领先水平。

”就这样,固体所项目组研制的高效吸能合金,为着陆机构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也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用拉杆材料的空白。

实用类文本嫦娥四号登月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嫦娥四号登月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养精蓄锐”之后,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

至此,这项“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

这也是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正面之后,中国探测器再度造访月球,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均成功软着陆的国家!2013年,“嫦娥三号”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地区,整个着陆过程所经区域地形起伏变化小,整体呈现为一个由南向北的缓坡。

据了解,“嫦娥三号”月球正面着陆区地形起伏仅800米,而此次“嫦娥四号”着陆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高山峡谷交错,整体地形忽高忽低,着陆区地形起伏达到了 6000米。

因此,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中,真正适合“嫦娥四号”着陆的区域大概相当于“嫦娥三号”的二十分之一,这势必要求“嫦娥四号”必须有更高的着陆精度,着陆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升级。

(摘编自李国利《“嫦娥四号”知多少?》)材料二:1月3日这日,“嫦娥四号”着陆成功的新闻迅速“霸榜”诸多国外主流媒体的头条区。

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嫦娥四号”着陆的地点从未有任何人或是机器踏足。

美国圣母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月球地质专家尼尔表示,“‘嫦娥四号’的着陆意味着首次有国家尝试在月球的另一侧放置一个软着陆器,然后部署探测器进行探测”。

法国RTL电视台:将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去触碰月背的土壤,这件事美国没有做到,俄罗斯也没有做到。

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是首个在月球另一侧着陆的探测器,这也将对中国继续开展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提供动力。

加拿大电视台(CBC):此次开创性的着陆显示出中国作为太空强国的雄心越来越大。

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起步较晚,但该国太空科技正迅猛发展,并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赶超其他国家。

(摘编自《中国环球网》)材料三:2019年恰逢人类探索月球60周年,同时也是人类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30周年。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理解十三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理解十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徳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夭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娀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奧秘的新篇章。

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娀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硏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

”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C.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

D.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2.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5字)3.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加以概括。

答案:1.C;2.示例一:嫦娥四号探测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

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①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①“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材料三】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①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嫦娥四号自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用了26天,为什么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呢?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

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

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

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

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

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

嫦娥四号绕月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9日)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孙泽洲介绍说。

虽然有嫦娥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

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中继通信。

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阅读答案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阅读答案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阅读答案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阅读答案材料一: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

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22时 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

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 2019年1月3日)材料二: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

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

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

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

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

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

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网站 2019年1月3日)材料三: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

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冯华)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

飞临月球附近时,探测器通过减速制动,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

16时39分,科技人员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月面129公里处成功实施7500牛发动机点火,约5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

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探测器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原计划在近月制动前实施的3次轨道中途修正,只于12月9日进行了1次,达到预期目标。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在环月轨道运行一段时间,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开展与中继星的中继链路在轨测试和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确保探测器最终能进入预定的着陆区,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

在月球背面着陆并不是在探测器抵达轨道后让其降落那么简单。

除了正常着陆的难度之外,在月球背面着陆的任务还带来另一个挑战:一旦被遮挡在月球背后,探测器将无法与地球上的任何人通信。

之前布置的北斗卫星已经部分解决了通讯问题,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卫星国家。

除此之外,中国航天机构不得不在今年5月发射一颗中继卫星,这颗名为“鹊桥”的中继卫星解决了月球背面和地球的信号传递以及卫星的信号接收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3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媒称,人们已经把人类送上月球,并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和轨道飞行器探测月球,但太阳系中人们这个最近的邻居有整整一半仍然未被探测过。

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进行探测,该探测器刚刚开始其漫长旅程的第一段。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12月11日报道,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研发工作已进行多年,它8日最终发射升空。

这将是继嫦娥三号之后中国第二个在月球上着陆的探测器。

报道指出,嫦娥四号可能将于明年1月初某时在月球南极附近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

该撞击坑是范围更广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的一部分,该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和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

通过这次任务,科学家最终将能够近距离深入观察该区域,并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历史。

另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2月10日报道,在帮助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太空的火箭箭体上,中国对其他合作国家的贡献表达了认可,在箭体上印上了嫦娥四号及“鹊桥”中继卫星所搭载设备研制机构的标志。

报道指出,以下是中国在用以保护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火箭头锥上提及的国家。

荷兰奈梅亨大学牵头设计了一种无线电天线,该天线早些时候随“鹊桥”中继卫星发射升空。

科学家们希望该天线接收到可以透露宇宙起源线索的信号。

由于受到干扰,在地球上很难捕捉到这些信号。

德国基尔大学科学家帮助研制了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将用来测定月球辐射水平以及开展其他实验。

基尔大学实验及应用物理学研究所主任罗伯特对记者说,这一合作始于德国航天企业OHB系统公司2015年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之后。

沙特科学家研制了摄影仪器,为月球拍摄影像和照片,该仪器搭载在与“鹊桥”中继卫星任务一起发射的一颗微卫星上。

据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马丁·维泽尔博士透露,嫦娥四号还配备了瑞典制造的一台探测仪,该设备可以分析太阳风如何与月球表面相互作用,该设备系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研制。

在嫦娥四号任务之后,中国还拥有更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正如“嫦娥工程”的标志所暗示的一样。

为“环球时代”网站及其他机构撰写中国太空计划相关文章的安德鲁·琼斯指出,“嫦娥工程”的标志整体形状看上去像中国古汉字“月”字,也像一轮新月。

根据中国2006年作出的解释,该标志圆弧起笔处是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

当年,该标志在政府从全国征集的1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

该标志底部是一群和平鸽,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该标志圆弧内的灰色标记是脚印,代表中国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

(摘编自《参考消息》12月12日)
5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受控撞月,为下一步探测器在月球精确着陆提供宝贵原始数据和技术经验,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后,通过减速制动,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

C.嫦娥三号落月并展开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第二步完美实现。

D.嫦娥二号探测器运行在月球背面,它们将在环月轨道运行一段时间,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

5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十分困难,中国科学家们相继解决了了通信,着陆等诸多难题。

B.在火箭箭体上印上嫦娥四号及“鹊桥”中继卫星所搭载设备研制机构的标志,这是中国对荷兰、德国、沙特和瑞典的贡献表达认可的举动。

C.中国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也是为了在未来的太空战中抢得先机。

D.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入轨异常顺利,只进行了1次轨道中途修正就达到了预期目标,显示了中国航天强大的技术实力。

60.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壮举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58. D
59. C
60.(1)中国政府有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拥有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更有对包括探月计划在内的太空计划的大力投入。

(2)中国雄厚的技术积累,北斗星卫星群的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发射等。

(3)全球各国的合作研发。

荷兰、德国、沙特和瑞典在嫦娥四号的工程中贡献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