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热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副标题:

作者:赵瑜,刘梅英,肖湘,巫强,彭鹏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p147-154 点击数:2003 更新时间:2007-4-4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耐用消费品,更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理性人根据教育投资的净收益值以及收益率的高低作出个人的教育投资决策。研究表明,自费读研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同时,学科、性别以及就业地区的选择等因素都将影响个人收益率和净收益值。在研究生教育政策方面,国家应加大调控、引导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力度,鼓励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工作;重视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规范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逐步完善研究生奖、贷、助学金制度。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自费读研

[作者简介]赵瑜(1982-),山西太原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劳动经济学。

2005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首次超过百万人。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显示,从1999年研究生开始扩招至今,招生规模年均递增26.9%,到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33万人。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教育资源日趋紧张,人们对研究生收费的争论也日渐激烈。

目前的看法大致有三类:赞成收费、反对收费和维持现状。[1]赞成收费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由公费转向自费是大势所趋;从教育成本分摊的角度看,个人应该参与分摊,等等。反对收费者的理由是,读研本身就存在机会成本;收费会将众多成绩优异而家境贫寒的学子拒于门外,有悖教育公平;即便是已经入学的研究生,也会花费大量精力为钱奔波,无暇顾及学业;易使研究生"向钱看",缺少为国奉献的精神,等等。认为应维持现状的人认为,目前我国人均收入还不高,民众支付能力有限,研究生教育目前还不宜采取全面收费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生教育的公平化,应改变以分数决定差别收费的不合理现状,将有限的资源向贫困和优秀学生倾斜、向基础学科倾斜。[1]

有关研究生是否收费、怎样收费的争论仍在继续,虽然相关政策尚未浮出水面,事实上研究生收费早已部分执行。人大、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相继出台了"自费研究生"的收费方案,学费额每年5000~10000元不等。那么,花几万元读研到底值不值?是选择读研还是就业?选择读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在哪里工作?显然,对自费读研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计算投资收益率,并比较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一

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对上述问题作出相对理性的判断。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西方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对教育投资收益率进行了估算。加里。贝克尔研究认为:美国白人男大学生的私人收益率1939年为14.5%,1949年则为13%.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一直比较高,通常在10%~15%之间,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收益率。[2]多数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收益率呈递减趋势。

Williams和Gordon对英国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收入函数法估计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13.0%,女性为9.9%.[3]Bosworth和Ford在英国Loughborough技术大学对261名学生进行调查,估计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22.0%~28.0%,女性为21.0%~26.0%.[4]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Psacharopoulos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部收益率进行了长期研究,其主要结论为:(1)教育收益率随教育层次的增加而递减;(2)教育收益率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5]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克曼在对我国的教育投资进行研究后认为,中国教育投资的真实经济回报率可能高达30%~40%.[6]

此外,大学教育在不同学科中存在明显的投资收益率差异。在美国,大学主修自然科学、工程和商务的学生与主修教育、人文及社会科学(经济学除外)的学生相比,前者的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后者。根据大学安置委员会的调查,1991年,与人文及社会科学(经济学除外)的学生相比,工程学专业的大学生初始工资高45%~70%,计算机科学专业高38%,自然科学专业高24%,商务管理专业高10%.[7]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测算出的教育投资收益率容易出现高估或者低估的问题,微观经济研究得出的高回报率缺乏宏观经济支持,私人收益率易被夸大。[8]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在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足够的数据,比如除教育以外影响个人收入的其他因素等,所以用传统方法计算出的收益率并不可靠。[9]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教育投资收益率。例如,朱国宏估算出我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15.1%、9.0 2%和6.71%.[10]赖得胜对1万多名城镇职工的收入与其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平均个人收益率为5.73%.[11]陈晓宇、闵维方采用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和北京大学高教所联合调查得到的结果,估算出各级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分别为:初中3.59%、高中4.19%、中专6.76%、大专4.6 7%、本科6.58%.[12]

李实和丁赛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两次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发现简单明瑟收益率从1990年的2.4%上升至1999年的8.1%.[13]岳昌君采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住户调查"的数据,计算出我国城镇职工的简单明瑟收益率从1991年的2.76%上升至2000年的8.21%.随着受教育

程度的提高,年均教育收益率增大,分别为:初中3.74%、高中5.24%、中专5.40%、大专6.24%、本科8.84%.[14]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国内学者对教育投资问题日益关注,而且已经有一些专门对研究生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

钟宇平、陆根书应用1998年对北京、南京、西安三地14所高校13511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估计出学生期望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平均为3.69%,研究生教育回报率平均为17.03%.[15]裴劲松、袁伦渠和赵忠义计算出我国研究生投资收益率达38.6%.[16]李元春基于2000年中国城市工资价位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及地区间的各级教育收益率进行了估算,结果如表1所示。[17]

孟东军、褚超孚估算出2003年本科生、硕士生、MBA 、博士生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73%、72%、109%、-5%.[18]

另外,近几年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大多数文章主要讨论研究生教育是属于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研究生的生均教育成本,该不该收费,如何建立收费制度等问题,但对研究生教育的投资收益率的研究还很少。

(三)小结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总体上看,教育投资在各国的收益率都比较高,但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收益率呈现递减的趋势。并且,高等教育在不同学科中存在明显的投资收益率差异。我国学者估算出的教育收益率各异,很难具有可比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抽样数据所造成的。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高等教育不单是一种耐用的消费品,更是一项具有较高回报率的个人投资。目前国内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基本上以研究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为主,大部分的教育投资研究还没有涉及专门针对自费研究生个人的分析,也较少涉及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教育投资收益比较问题。因此,对自费读研这种人力资本投资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命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命题

本研究考察自费读研的成本和收益,我们分别从总体、学科、地域和性别四个角度,来分析自费读研这一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命题:

命题一:自费读研是一项值得选择的人力资本投资,其个人收益率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收益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9%.[19]本文仅从微观的角度,考察自费读研这种人

力资本投资行为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假设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率要大于市场上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收益率。

命题二:应用学科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率大于基础学科。

学科差异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关于工作行业的选择,进而导致了收益的差异。一般认为,基础学科(包括理学、文学、哲学等)的研究生毕业去向主要为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薪酬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应用学科(包括工学、管理学等)的研究生毕业去向主要为各大企业,这些单位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命题三:读研前后工作地区的差异会影响个人收益率的大小。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平均工资水平,进而影响到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的大小。事实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硕士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要高于西部地区相应学历毕业生的起薪。这样就有四种情况:(1)读研前后都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2)读研前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读研后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3)读研前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读研后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4)读研前后都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初步判断,第二种方式的个人收益率最高,第三种方式的个人收益率最低,甚至为负值。

命题四:男生读研的收益率要大于女生。

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性别的研究生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使得不同性别的研究生的收益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男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论是工作机会还是工资收入,都要远大于女生。这可能影响到男女生读研的收益。

(二)研究方法

为证实上述四个命题,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我们广泛搜集了国内外有关教育收益率测算和其他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了解国外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大小以及不同学历之间、不同学科之间收益率的差异,总结中外学者关于国内教育投资成本收益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

(2)问卷调查及分析。为进行实证研究,我们设计了读研成本调查问卷并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北京市部分高校中发放。本次调查覆盖了北京9所高校中20多个专业的研究生。共发放问卷9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70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8.56%.问卷涉及在读研究生的现(原)学校、现(原)专业、入学时间、不读研可能的就业城市和就业类型、是否辞职考研等相关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自费读研直接成本以及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之间差异的第一手数据。

(3)网络调查数据引用及分析。关于自费读研的收益部分,我们采用中华英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959365.html,)发布的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相关信息,如:不同工作经验、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城市的薪资平均值等。该报告每半年发布一期,是目前涉及行业、职业最多,地

区范围最广的网上薪资调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此,我们希望得到:(1)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随工作经验增加的工资差距变动趋势;(2)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自费读研预期收益间的差距;(3)在东部沿海城市就业和在西部城市就业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对自费读研的机会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影响;(4)男女生读研预期收入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自费读研的成本收益分析

关于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目前学者们所广泛采用的主要有边际收益率(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两种方法。本研究是在对读研的成本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的。从本次调查来看,在读研究生大部分是应届考研的学生,有工作经验的比较少,即使有,也大多不足一年。因此,在计算自费读研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时,我们采用的是加里。贝克尔的内部收益率公式,即将投资限于期初,而将收益扩展为全部工作年限来计算,其公式表达为:

式中,C 表示接受完研究生教育所花费的直接成本;K 表示受过本科教育的劳动者因接受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可能的劳动收入;Xj 表示受过本科教育的劳动者在第j 年的劳动收入;Y j表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劳动者在第j 年的劳动收入;n表示受过研究生教育后可以用于工作赚取劳动收入的年数;r表示接受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投资的内部收益率。

直接成本包括学费、住宿费、书籍费、购置学习用品(如电脑、MP3)费用等。将各年费用折算为2004年的现值。折算的现金价值=实际费用/(1+近十年活期存款利率平均值1.52%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本文折算公式中所用的利率值均为1.52%.]见表2.

间接成本即机会成本,是指个人由于读研而未参加工作所放弃的工资收入。机会成本可由那些没有读研的同龄人的收入来测度。

假设具有不同工作经验的人的学历分布相同,将具有不同工作经验年限人员的人均年薪②[具体数据参见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分别乘以本科薪资系数X 本=1.22(本科生平均年薪43244元/人均年薪35437元)、硕士薪资系数X 硕=1.86(硕士生平均年薪65948元/人均年薪35437元)[16],可得到因读研而未参加工作所放弃的工资收入数据及其折现值。

经计算,读研的总成本如表3所示。

读研的总收益是指因教育增加而带来的终生收入差额,即研究生毕业后与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工资的终生收入差距。本文中出现的收益计算结果均为折现后的现值。

计算结果见表4.

根据加里·贝克尔的内部收益率公式,可以算出研究生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为14.4%.

(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基于本次调查,我们选择"文史哲教"(代表基础学科)和"通信"(代表应用学科)进行比较。为便于研究,特做以下假设:(1)这两个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即文史哲教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将在培训机构/教育/科研院所工作,而通信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都能到通讯/电信业去工作。(2)两个学科的学生本科毕业若直接参加工作,都能在与本学科相应的行业中就业。

(3)两个学科的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运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两个学科读研的总成本、收益率和净收益折现总值,见表5.

(三)不同地区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基于本次的问卷调查,有8.8%的学生本科时就读于西部省份,60.5%的学生本科时就读于东部省份。根据研究命题中假设的四种情况,分别计算四种情况学生读研的总成本、收益率和净收益折现总值,见表6.

(四)不同性别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性别的研究生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使得不同性别的研究生的收益也不一样。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男生占55.3%,女生占44. 7%.考虑到不同性别员工的退休年龄不同,本文假设: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

运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男女生读研的总成本、收益率和净收益折现总值,见表7.

(五)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个人一生的荣辱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此,我们研究的只是通常情况下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所可能发生的现象和规律。

1.对个人平均收益率(14.4%)的分析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率为14.14%.另外,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因此从现期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两方面来看,自费读研都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本文计算出的自费读研的个人平均收益率与一些学者计算出的结果有一定差距。如裴劲松等人算出我国研究生投资收益率达38.6%[16],李元春计算出城市硕士生的教育收益率为21%等[17].其原因主要是: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对某些专业的研究生收费,并逐渐扩大自费生的比例。本次调查表明,707个样本中有61%的人不同程度地交了学费。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的学费更高,这就增加了读研成本,降低了收益率。另外,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不像以前那样"稀缺",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硕士诚可贵,技工价更高"的现象。研究生对预期收入普遍高估,导致研究生供给大幅增加,使得收益降低。

2.对不同学科间未来收益差别的分析

本文计算出应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收益率为21.3%,基础学科的收益率为2.2%,前者比后者要高出19个百分点。与平均收益率14.4%相比可以看出,应用学科的投资收益率比平均值高近7个百分点,而基础学科的收益率比平均值低12个百分点。造成不同学科未来收益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不同学科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供需情况不一样,供过于求时工资较低,而供不应求时工资自然升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从短期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通信类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对文史哲教类人才的需求,这部分地解释了两类学科的收益率差异。

(2)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一些行业仍然存在垄断,如电信、能源等,竞争者少,还属于买方市场,使得这些行业的工资一直高于正常水平。

(3)基础学科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为社会价值,而这种社会价值目前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公平补偿,致使基础学科的收益明显偏低。

此外,基础学科的毕业生到教育研究机构工作,经济收入虽然较低,但工作稳定,心理收益较高。例如,教师每年还有寒暑假这种非货币收益,而非货币收益难以计量,所以也使得本次研究中基础学科的教育收益率较低。

人力资本投资像其他投资一样,也有风险,收入高的职业风险波动较大,收入低的职业风险波动较小。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完全由收入来衡

量。

3.对在不同地域就业的分析

从研究结果看,读研前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学生毕业后假如到东部地区工作,其收益最高。不仅收益率达34.9%,净收益折现总值也高达15 7万元。假如他回西部工作,收益率降至14.5%,净收益折现总值也降到55.7万元。作为理性人,选择留在东部工作才能使他的教育投资收益最大化。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西部地区难以吸引、维系人才,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西部。

读研前后都选择在东部地区工作的学生,其收益率与读研前后都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学生差不多,但是净收益折现总值要比后者高出30万元左右。这说明东部地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收入差距更大。但其毕业后如果选择去西部工作,教育投资回报率为-5.9%,净收益折现总值为-16万元,显然东部地区的学生一般不会考虑去西部工作。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研究生在不同地区就业后收入差距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比较早,高速发展的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大。学生在东部地区工作信息来源广,发展机会多,人力资本投资能获得更好的回报,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不过,在西部工作也有优势。考虑到物价因素,西部地区的实际工资并不很低,生活质量不会和东部有太大差距。另外,西部地区的竞争压力较小,个人脱颖而出的机会较多。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包括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等都将会大大改善。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个人经济收益也必然会逐步提高。

4.对不同性别收益的分析

女生读研的个人收益率为8.2%,远低于男生的收益率17.0%,也低于平均水平(14.4%)6个百分点。从净收益折现总值来看,女生只有27.5万元,更是远低于男生的90多万元。

女性研究生的收益率低于男性有以下原因:首先,在刚开始就业时男女研究生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男性研究生明显占优势地位,不仅待遇高,职业发展前景也相对较好。其次,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女性自身的特点导致工作时间不连续,这些都使其职业发展、收入不如男性。

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仍然限制着女性的发展,职业隔离及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女性自身的进取精神,也导致女性收入低于男性。最后,女性退休要比男性早,目前国家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或50岁,这样,女性的终身收入流就更少。

(六)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对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

论。既为准备考研者提供了实际的参考,也对相关部门规范硕士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主要体现为:

(1)受条件所限,本次调查的覆盖面较小。来自重点大学的样本相对较多,并且专业也较为集中,这样就会对自费读研成本的计算产生一定影响。

(2)收益部分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华英才网的薪资调查,难免有偏差。此外,本次调查是在北京部分高校中进行的,不少研究[20]以及新闻报道都表明北京是在京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而中华英才网的数据来自全国,这也会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3)由于间接收益难以量化,我们未能全面估计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事实上,读研带来的就业选择范围扩大和层次提升这一间接收益,以及教育的耐用消费品性质带来的心理收益和效用满足,也是广大自费研究生十分看重的。

四、对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思考

总结以上的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政策加以改进和完善。

(1)国家应加大调控、引导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力度。

通过增加奖学金、减少学费,减免贷款等措施,鼓励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工作。

建立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经济补偿制度。现今学生往往热衷于到东部地区接受研究生教育,并继续留下来工作;而西部省份,特别是较贫困县区的单位非常需要研究生,却很少有学生愿意来。市场在这方面的调节失灵,必须借助行政手段加以推动。今后应建立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经济补偿办法,给予特别资助,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就业。

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并提高金额。对于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的研究生,让其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毕业后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若干年,或参加志愿服务项目、支援西部大开发等。

对于毕业后选择到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工作的研究生,应该部分或全部返还其学费。

在贷学金方面,应考虑采取减免贷款利息,延缓贷款偿还期等措施,提高研究生到西部工作的积极性。

(2)重视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

人们普遍认为基础研究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如何保证基础学科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强我国本来就薄弱的基础

研究,这是在发展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中应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问题。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基础学科研究生的学费,吸引对基础研究有兴趣的学生,确保基础学科的生源。另一方面,对基础学科提供研究资助。

可以根据学生过去的成绩,对将来的能力和相应工作的胜任程度作出预估,在学期初替学生交纳学费,并在该学期按月付给生活费。基础学科研究生阶段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至于应用学科,因其已有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学生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报酬,所以可以在考虑学生接受程度的基础上适当收费。在确定学费过程中,需要考虑专业特点、自身教育质量、生源竞争、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工资等因素。政府也要对应用学科类研究生学费定价提供政策指导,给予相应支持。

(3)规范研究生教育收费。

一方面,个人是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承担一部分成本。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就业渠道广、机会多、待遇好,攻读硕士研究生是值得选择的个人投资。既然如此,由国家和社会全部承担研究生的学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另一方面,研究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家都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国家和社会也应承担一定的成本。

因此,我们建议,应该逐步推进研究生收费改革的进程,充分考虑学生和家庭的可承受度。

另外,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要区别收费,以平衡不同学科间的个人收益率差异。

(4)逐步完善研究生奖、贷、助学金制度。

近两三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学费增长甚为迅速,几万元的学费对不少学生和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过重的经济负担可能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失去深造的机会;已经入学的研究生,也会为赚钱而四处兼职,影响教育质量。研究生阶段,要想在所研究的领域里有所发展,就要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学费或者生活费不应该成为读研的制约因素。完善的奖、贷、助学金制度可以为学生们安心学习提供保障。

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完善奖学金制度,适当增加奖学金数额,扩大其覆盖面。现有普通奖学金数额较少,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建议提高奖学金的额度,扩大奖学金数额的差距,使奖学金真正能够激励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贷学金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助学方式,但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影响还不够大。

目前,由于贷款手续烦琐、额度低、还贷期短,研究生的认同度不高,银行积极性不大。

应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全民诚信意识,采取放宽贷款条件、提高金额、延长还贷期等措施鼓励研究生完成学业。

此外,还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及大企业的联系,建立助学金制度,为研究生提供多种助学金来源,使学习优异但家境困难的学生有深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参见网易新闻中心的讨论。http://news11631com/special/t/000113B0/tuition050120a1html.

[2]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Williams,G1&A1Gordon1Perceived Earn2ings Functions and Ex2anteRates of Return to Post Com2pulsory Education in England [J ].Higher Education ,1981,(10):199-227.

[4]Bosworth,D.&J.Ford.Income Expectations and the Decision to EnterHigher Education[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85,(10):21-31.

[5]Psacharopoulos.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ucation:A Global Update [J ].World Development ,1994,(9):1328.

[6]詹姆士。J .海克曼。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朱舟1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122-124.

[8]Martin Weale1A Critcal Evaluation of Rate of Return Analysis[J ].TheEconomic Journal,1993,(103).

[9]P.Bennell.Rates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n Asia :a Review of Evidence[J ].Education Economics ,Aug ,1998.

[10]朱国宏。中国教育投资的收益:内部收益率的衡量[J ].复旦教育,1992,(3)1

[11]赖得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 ].经济研究,1998,(5)。

[12]陈晓宇,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1998,(6)。

[13]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 ].中国社会科学,2003,(6)。

[14]岳昌君。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 ].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4,(3)。

[15]钟宇平,陆根书。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假设的检验:对中国大学生的个案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4)。

[16]裴劲松,袁伦渠,赵忠义。研究生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2,(2)。

[17]李元春。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J ]1教育与经济,2003,(4)。

[18]孟东军,褚超孚。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和实施方案初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19]陈建军。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走高[N ].上海证券报,2004-11-02.

[20]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1.

读大学成本分析

读大学成本分析 摘要:本文以一个投资者的角度谈论是否应该就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是否应该对大学学习投入时间和财力,客观的以经济学的观念分析读大学与不读大学各自的优势与弊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且都是相对短暂的,有人一生只有几年时间,而有人已逾百年高龄。现在人们提倡终身学习,而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从生下来就在不停的在周围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从学校老师那学到的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从女朋友那学到了什么是爱……这篇论文就在校阶段存在的风险与时间价值进行分析。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整整16年的时间,中国的平均寿命72,也就接近于1/4,有时候总是听到人们在抱怨,“如果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好好读书,现在也就不会这样了。”人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我们应该努力完善自己的每一天,并不要求每一天你都站在第一生产线,但是你必须为了你的一生能过的更加美好而努力。人的一生如何判断其是否美丽,这也是大众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学管理学的时候我们提到过马斯洛,是他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不同的层次,两大类,就像金字塔一样,生活在金字塔最底端的,是为了生理需要,也就是为了食物,为了休息,为了氧气等。我却以为应归根于人类本能,人是也是一种动物,当你能满足你的生理需要的时候,你也就站到了人类金

字塔的最底层。其次也就是人们的安全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第三也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中国人为什么只喜欢买房子而不喜欢租房子,就因为自己的房子有一种真正家的感觉,这就是一种归属感,属于这一个家,家里面有你的爱人在等着你,里面的东西都是属于你的。第四,尊重的需要,尊重被分为外部尊重和内部尊重,外部尊重是指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被别人尊重。而内部尊重也就是指自尊。最后,即自我认识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达到最大程度,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像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是否考研的经济学利弊分析

考研与否:经济学思维角度的分析 --pb11009072 何启明导读:针对现代社会普遍出现的考研热,本文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当前考研“百万雄狮过大江”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深入探讨考研利与弊。 首先声明一点,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为了规避当前就业压力,希望在学校获取更高文凭之后相对轻松地寻找高薪工作的学生;另一类是在家长或旁人的压力下盲目跟风考研,认为没有研究生学历就无法在当前社会立足的本科生。本文并不指代励志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投身学术的学生。 一、考研的机会成本 排除读研的精神享受,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考研绝对是一项投资,且不论这项投资有无相应的回报,考研所消耗的人力财力是不能被忽略的。而投资就伴随着机会成本,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这项投资对要被放弃的机会赋予的价值。而对于投资行为而言,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会产生利润,我们将对此进行数据化的研究。 首先看资金投入。由于地域学校专业等差异,读研的成本会有比较大的出入,故在这里只能用平均水平大致估算一下。 考研成本:买专业课书籍和公共课书籍资料费用在1000元左右;英语与政治辅导班花费在1000元;去学校听专业课花费

1000元左右;在校外租房半年,房租等按每月250计,半年共1500元,报名费,材料费等计200元,差旅费计500元。在不包括巨大的心里压力成本和大量时间成本的基础上,考研已经存在5200元的经济成本。 读研成本:每年学费6000元(公费与自费平均而计,自费学生比例较大),每年住宿费1200元,每月生活费1000元,出去寒暑假一年10个月计,三年下来共计花费36600元。(如果想了解具体不同学校的学费情况,请登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959365.html,/t2497005p1查询) 凡事都有替代品,用三年时间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机会与这期间产生的工作收益,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读研就没有机会用自己的劳动以某种途径创造价值,而是选择了其替代品,以牺牲预期收益获取其他的收益。 假设本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按照现在本科生的平均待遇,第一年平均月薪1800元(估计值),第二年涨工资为月薪2500元,第三年涨为3500元,那这三年共收入93600元。读研就是以放弃这部分期望收益而做出其他选择。 综上而言,考研读研的成本可以记为130000元。 此外,由于学历与就业面成反比,一般学历越高,就业面越窄,由于专业化愈发加强,就存在对其他专业选择机会的放弃,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带来更大收益的专业。这也是一项不能被忽略的机会成本。

《管理会计》第五章例题

【5-1】锋新公司现有的生产力可用于生产A产品或B产品,有关资料如表5-1所示。 表5-1 锋新公司产品情况表 金额单位:元 解:具体计算如表5-2所示。 表5-2 差量分析表 金额单位:元 A产品多60000元。由于两种产品的固定成本相同,为共同固定成本,因此在计算差量成本时,可不必考虑。 【例5-2】假定某公司原始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机器小时,实际开工率只有生产能力的70%,现准备将剩余生产能力用来开发B或C新产品。原有产品A及新产品B、C的有关资

料见表5-3。 表5-3 有关产品的资料 金额单位:元 项目 A B C 每件定额(机器小时) 90 60 50 单价 85 105 93 单位变动成本 75 85 75 固定成本总额 30000 要求:根据上述数据作出哪种新产品较为有利的决策。 解: 剩余生产能力=10000×(1-70%)=3000(机器小时) B 最大产量=3000÷60=50(件) C 最大产量=3000÷50=60(件) B 边际贡献总额=(105-85)×50=1000(元) C 边际贡献总额=(93-75)×60=1080(元) 开发C 产品的方案较优,比开发B 多获80元。 此类新产品决策还可用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法来个决策,即通过比较单位资源可提供的边际贡献的大小来作出评价。单位资源边际贡献计算公式为: =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单位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0.33B =20 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60 (元/小时) 0.36C =18 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 50 (元/小时) 生产C 产品在一个小时内比生产B 产品多创造元,该企业可利用的工时有3000小时, 所以总共可以创造90元(×3000)。 【例5-3】某公司产销B 、C 、D 三种产品,其B 、C 两种产品盈利,D 产品亏损,有关资料如表5-4所示。 表5-4 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

企业成本分析报告

成本分析报告 报告人:、 成本分析报告 综述 五月份总得主营业务收入为13555065、24,总得运营成本为13184226、09,成本得收入占比97、26%。出现了重大异常.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就就是工作辊得盘点出现了疏漏,财务进行了账务处理,导致生产仓库消耗项目明显增加。第二、出现员工得重大理赔,导致员工福利项出现重大异常. 一、成本结构:下表为公司得成本结构 表一、成本结构

主营业务成本可以细分为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主要为生产得耗用,管理费用为公司管理部门得费用,财务费用涉及到资金使用成本。 备件类项目归集工作辊与支撑辊得耗用成本;油类项目归集生产用油得耗用,包括但不限于轧制油、液压油、乳化油、齿轮油等;其她材料项归集各部门从物料与设备部领取物品得成本,同时,临时采购得耗用物品也归入此类。维修费用项归集车间各类维修费用;货车费用项归集车队得费用包括维修、燃料、司机费用;制造费用其她项归集不便于归类得费用,例如吊机费、钢带检测费等等;办公费项归集公司办公室得办公用品采购成本、办公费用、培训费用等等;员工福利

项归集社保、工伤、福利费用;管理费用其她项归集烟酒、不便于归类得其她费用; 二、成本项目参考标准 由于公司还有一些基础得工作不尽完善与规范,无论就是流程还就是核算,导致每一个成本明细项目得范围不够清晰与明确,导致数值变化幅度过大,每月得可比性下降,所以下述标准仅供参考。如果各层管理人员据此标准,仔细分析明细数据,找出可能得漏洞以及改善得策略,并马上行动起来,切实得为降低成本做出贡献,这样得话,这个标准得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表二、成本标准

读大学的成本收益分析

读大学的成本收益分析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读大学的成本效益分析 周敏 40 工商1101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2000年大学毕业生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突破200万,2009年突破600万,2010年630万,整整十年间,大学扩招了5倍。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人不禁对上大学是否有意义产生了怀疑,那么究竟上大学有没有价值呢?下面我就以20年时间为限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分析 (以大学4年为主,工作后成本忽略为0) 一、直接成本 (注:假设这4年贴现率为银行存款利率一年期的利率,选择整存整取的方式,根据最近10年的银行利率显示,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为%左右,故我取大学4年每年的贴现率均为%) 大学4年直接成本合计:8210+8232+7692+7450=31585

二、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如果上大学必然要放弃去工作,那么4年的工作收入即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假定第1年月工资1500,第2年月工资1600,第3年1700,第4年1800,每年都有1500元的奖金。 (注:折现率为%) 大学四年间接成本合计:19500+20048+20543+20987=81078 三、总成本 将上述一和二中成本加总,即得到上大学的成本:31585+81078=112663 效益分析(20年) 一、大学4年可能获得的收益(主要是兼职收入和奖学金) 大学4年收益总计为:2200+1453+938+464=5055 二、预期报酬(大学毕业后1-16年工作期间) 假定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第1年我的月工资为2400,此时24岁;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0岁时得到晋升的机会,月工资直接

考研热及成本收益分析

考研热及成本收益分析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已经结束,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报名人数将达到145万,比上年增长14.17%。 来看一组数据 表一 根据表一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2001年至2006年,考研报名人数成递增的趋势,应届本科生占报考总人数的比率也呈递增的趋势。有人认为现在的研究生考试出现过热现象,并且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本科生就业难出现的。就该问题,我想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我不认为考研报名人数的增加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的。 近几年高校的就业率是有所下降,1999至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9.3%. 82.0%, 90.1%, 80%,70%,73%。由于2003年是1999年第一批扩招学生毕业,并且受到非典影响,就业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此后的几年,并没有听说毕业生就业率有显著下降情况的发生。 也许大家都认为这种就业率的下降是因为扩招引起的。而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是是这个原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国家不施行扩招政策,会不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当然也会,因为即使不扩招,这些人到了工作年龄依然要去就业,一样也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如果大学不扩招,大家都在高中后就去就业,就业压力会比现在还要大。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扩招其实并非增加了就业困难,恰恰相反,扩招会带来分流的效果,使一部分人高中毕业就就业,一部分人大学毕业才就业,因此扩招其实是减缓了就业压力。 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即有就业机会而不愿意去就业。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约新增就业机会为700万到800万个,而每年的大生毕业人数是300万-400万左右。就业机会完全可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所以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不能就业,一部分人不能就业是因为自己的期望过高,脱离实际,一旦他们降低自己的期望,马上就能实现就业。 既然根本就不存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不存在由于就业难而引发的应届生报名人数增加的问题。虽然应届本科考研报考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比例在增加,但是别忘了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人数每年也都在增加。 来看一组数据:

2020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2020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解析了收入的确认原则、确认条件及收入确认计量的步骤,继而对某时点履约业务的收入确认原则作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案例解析了委托代销业务的会计处理,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及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对于期间履约的业务,则以案例方式展示了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取得成本及相关会计处理。本章还对费用的界定及分类作了详细地解析,并对利润的构成及计算流程作了理论及案例解析。 二、关键考点 1.收入的确认原则; 2.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3.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 4.委托代销业务的会计处理; 5.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6.期间履约业务的界定; 7.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取得成本的会计处理; 8.期间费用的界定; 9.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界定; 10.利润的构成及计算。 三、本章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备注】本章不包括如下业务: ①出租资产的租金收益;(租赁准则) ②债权投资的利息收益;(金融工具准则) ③股权投资的股利收益;(金融工具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④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与保费有关的准则) ⑤以非存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的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知识点:收入确认的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备注】取得商品控制权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①能力,即客户必须拥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②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③能够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知识点: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①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②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以下简称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权利

(完整word版)公司运营成本分析

北京紫名都装饰集团 参考资料 ZIMIN GDU 公司运营成本分析 一、经营成本 1、广告费用——一般月投资应在5000元以上,理想标准是不花钱 2、公关费用——一般月投资应在1000元以上 3、管理费用——含企划部工资2200元、财务部工资 1500元、总经理工资 3000元、总公司办公场所设施 费用2500元、总公司其它人员工资1000元、总公司车辆费用 4000元、其它费用 1000元,合计15000元/ 月,按现有公司组织,福寿街店分担40%,家具厂分担 40%,青州店分担20%,福寿街店管理费用 6000元 控制在1%以内,理想标准是在0.5%以内 4、坏帐准备——一般每月需准备1%~2%坏帐准备金,理想标准是在 0.5% 5、固定资产——一般每月在5000元以内(房租4000元/月,电脑办公设备折旧1000元/月) 6、交通费用——一般每月在3000元以内(车辆费用 2500元/月,其它车费补贴500元/月) 成本项目 费用标准 20万比例 30万比例 40万比例 50万比例 备注 广告费用5000 2.5% 1.7% 1.25% 1% 公关费用1000 0.5% 0.33% 0.25% 0.2% 管理费用6000 3%(2%)2%(1.3%) 1.5%(1%) 1.2%(0.8)随着分店增加而下降坏账准备1% 1% 1% 1% 1% 防止尾款收不上来及赔款 固定资产5000 2.5% 1.7% 1.3% 1% 应该逐年逐月递减交通费用3000 1.5% 1% 0.8% 0.6% 尽可能降低交通费用合计 20000 11%(10%) 7.73%(7%) 6.1%(5.6%) 5%(4.6%) 随管理费下降而下降 二、人员工资分配比例 1、市场部——控制在5%以内,理想标准是在4%以内 2、设计部——控制在5%以内,理想标准是在4%以内 3、工程部——控制在2%以内,理想标准是在2%以内 4、材料部——控制在0.5%以内,理想标准是在0.3% 5、财务部——控制在0.8% 以内,理想标准是在0.5% 6、企划部——控制在1%以内,理想标准是在 0.5% 7、其它人员——含前台、司机、打更等人在内,控制在 0.7%,理想标准是在 0.5% 8、总体工资——控制在12%以内,理想标准是在 10%以内 部门人数20万元月工资发放额30万元月工资发放额40万元月工资发放额50万元月工资发放额备注 市场5人4000元 5000元 8000元 11500元市场部占1/4,1/4,1/3,1/2 设计5人7000元9500元12000元16000元30万以上,加10万加1 人 工程2人4000元6000元8000元10000元40万以上,加1人材料2人1500元1600元1600元1600元40万元才有作用 出纳1人800元800元800元800元其它3人2000元 2000元 2000元 2000元更夫400元,其他800 元 经理 1人 2000元 2500元 3000元 3500元 20万起,每加10万,涨

读大学的成本分析

读大学的成本分析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进大学的校园。大学不仅能使我们收益丰富的知识、实用的技能、人力资本,更是我们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黄金过渡。但是,做任何事都要付出成本,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呢?也许会想到你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还有各种娱乐享受的费用加起来的总和,但这仅仅是上大学的经济成本,大学四年你放弃的东西远远比这多。 那上大学真正所需要的成本是那些?一是上诉提到的上大学的各种费用,也就是经济成本。二是一般情况上大学最少要四年,这四年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三是如果我用上大学的时间来工作所赚的钱,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参加社会实践所获得的人脉,这些是机会成本。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我上大学的成本。 一、经济成本 我上大学一年学费加住宿费7000元左右,四年就是28000元左右;一个月生活费1200元,除去假期一年就是10800元,四年是43200元;合计71200元,再加上各种旅游的费用、手机、电脑、学驾驶等估计100000元。 二、时间成本 读大学时间四年,上课、见习和实习。从18周岁到22周岁,人的一生有多少四年的时间。 三、机会成本

我觉得这是上大学放弃的最重要的成本。首先,如果你从高中毕业开始找工作,前两年估计工资比较低,考虑到地域的发展,大概每个月2500元左右,工作一年24000元,两年有48000元,加上其他的补贴大概有50000元。以后两年可能发展的比较好,工资可能达到每个月4500元,一年是54000元,两年有108000元,加上其他的补贴大概有110000元。所以四年的总计有160000元。其次,积累了四年的工作经验,比刚从大学毕业找工作可能更加的容易,以后的工资是5500以上,而刚大学毕业可能工资3000元左右。就从未来的五年说起,大学刚毕业前两年每月工资3000元,一年36000元,两年72000元。再往后可能每月5000元,一年60000元,三年180000元。这五年总共252000元,加上这五年的补贴奖金260000元。继续工作前三年可能每个月5500元,一年66000元,三年198000元。之后的两年可能工资达到每月6500元,一年78000元,两年156000元。两年总计354000元,加上各种奖金补贴360000元。所以这五年上大学的赚的钱将比直接工作少100000元。最后,在工作的这段时间你可以认识到很多人,毕竟在大学校园里认识的人有限,而且大家都是学生,所以工作时所积累的人脉应该更广,这就是无形的资产。 把这两者都算Array上大学四年相当于花费了170000元,在校240天,四年960天, 170000/960≈177,所以上大学相当于每天都在花费177元。

罗斯《公司理财》名校考研(含复试)真题详解(风险、资本成本和资本预算)【圣才出品】

第13章风险、资本成本和资本预算 一、单选题 CAPM中,β的计算公式是()。(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证券的贝塔系数是证券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协方差。对于证券i,贝塔的计算公式是: 二、概念题 1.财务杠杆(南京大学2004研;厦门大学1998研) 答:财务杠杆,即由于债务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衡量普通股股东的获利能力一般是用普通股的每股利润。由于债务利息的存在,普通

股每股利润的变动会超过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幅度,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当息税前利润增长时,股东(或所有者)每一元收益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就会越少,从而使股东(或所有者)的收益增长的更快;反之,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就会使股东(或所有者)的收益下降的更快。财务杠杆的计量:每股收益随息税前利润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常用DFL表示: 2.资本成本(中央财大2003研;华中科大200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 答:资本成本也称资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企业通过各种筹资渠道,采用各种筹资方式获得资本往往是有偿的,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因此,广义上讲,企业筹集和使用任何资金,不论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要付出代价。狭义的资本成本仅指企业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包括自有资金、股权资本和长期债权资本)的成本。资本成本从绝对量的构成来看,包括用资费用和筹集费用两部分。①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因使用资本而承付的费用。②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本活动中为获得资本而付出的费用。 资本成本作为企业的一种成本,具有一般商品成本的基本属性,又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成本的某些属性。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本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耗费,需由企业的收益来补偿,但它是为获得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通常不直接表现为生产成本,且在计算中只要求计算预测数和估计数。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首先,资本成本是企业的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资本成本是资本项目(或本企业)的机会成本。对于企业筹资来说,资本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企业力求选择资本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投资来说,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

经营分析报告撰写指南

经营分析报告的六个切入点 一份成功的企业经营分析报告,不仅可以揭示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造价值途径。企业经营分析报告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本文总结了六点,即企业筹资分析、投资分析,生产经营成果分析,成本分析,产品盈利分析以及财务分析。 1、企业筹资分析 1)企业筹资分析的意义:企业筹资分析有利于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有利于降低企业 筹资成本;有利于权衡收益与风险。 2)企业筹资成本分析。企业筹资成本是指企业因获取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它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用两部分。 企业筹资总成本=企业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 单位资金成本=资金使用费用/(筹资金额-筹资费用) 企业筹资成本或单位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率)能够综合说明企业资金筹集的效益状况,通常资金成本率越低,说明企业筹资效益越好,反之,资金成本率越高,则说明筹资效益越差。 综合资金成本=[(某筹资方式成本*该筹资方式筹资额)/各筹资方式筹资总额]的求和 3)企业筹资结构分析。通过筹资结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筹资结构优化,改善企业财务 状况,提高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企业负债筹资结构分析 全部负债构成率=(全部负债/全部资产)*100% 一般认为该指标为50%比较正常,超过100%为企业破产的警界线。 流动负债构成率=(流动负债/全部负债)*100% 一般说,在全部负债构成率正常情况下,流动负债构成率不应太高,否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长期负债构成率=(长期负债/全部负债)*100% 一般说,在全部负债构成率合理的情况下,长期负债构成率较高,对企业生产经营是有利的,因为给缓解企业短期负债的压力。对企业负债筹资结构分析,不仅可从静态角度分析各项同结构的合理程度,而且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比较各项负债结构情况或变动趋势。 ?企业所有者权益筹资结构分析 所有者权益构成率=(所有者权益/全部资金(或资产)*100%

读大学的成本收益分析

读大学的成本效益分析 周敏2201110140 工商1101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2000年大学毕业生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突破200万,2009年突破600万,2010年630万,整整十年间,大学扩招了5倍。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人不禁对上大学是否有意义产生了怀疑,那么究竟上大学有没有价值呢?下面我就以20年时间为限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分析 (以大学4年为主,工作后成本忽略为0) 直接成本 (注:假设这4年贴现率为银行存款利率一年期的利率,选择整存整取的方式,根据最近10年的银行利率显示,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为3.25%左右,故我取大学4年每年的贴现率均为3.25%) 大学4年直接成本合计:8210+8232+7692+7450=31585 二、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如果上大学必然要放弃去工作,那么4年的工作收入即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假定第1 元的奖金。

(注:折现率为3.25%) 大学四年间接成本合计:19500+20048+20543+20987=81078 三、总成本 将上述一和二中成本加总,即得到上大学的成本:31585+81078=112663 效益分析(20年) 大学4年可能获得的收益(主要是兼职收入和奖学金) 大学4年收益总计为:2200+1453+938+464=5055 二、预期报酬(大学毕业后1-16年工作期间) 假定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第1年我的月工资为2400,此时24岁;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0岁时得到晋升的机会,月工资直接变为6000元,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增长,到我40岁(刚好从上大学起20年的时间)不再增加。 但是如果我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那么假定24岁工作时月 工资1500,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5岁时得到晋升机会,月工资直接涨到4000元,

考研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考研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导言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学历的与能力要求的越来越高,大学生考研成为了一种风气且考研大军不断地发展壮大。有些同学大学伊始便立志考研,有些同学观形势也最终踏上考研之路;一些同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实力而考研,一些同学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考研。究竟考研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收益,考研究竟值与不值,下面将从经济角度分析考研成本与收益,一定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考研利弊。 关键词:考研机会成本收益 一、考研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多数是第一次因为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家专心复习二次考研。现在的好工作十分难找,多数大中型企业都要求研究生学历。 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若只是为了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考研,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只会推迟找工作的时间,以后同样也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考研,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衡量是否考研,而不能盲目跟风。 据统计,全国报考2012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65.6万人,较2011年增加9.6%。2012年研究生录取51.7万人,但多数学生希望考名优学校的研究生,考研的竞争将十分激烈,所以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比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而且,考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浪费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 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考研,那么不妨从

公司运营成本控制

***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前期投入及运营成本分析 一、前期投入 1.注册公司投入——一般投资应在5000元(含注册挂牌,办证,申办资质,) 2.店面装修费用投入——一般投资应在20000元(含软硬装修及配饰) 3.公固定资产投入——一般投资应在95000元 ①办公家具费用——一般投资应在25000元(含前台一个,办公桌5套,谈单茶台两套,会议桌两套,沙发茶几1套,书柜1套,文件柜2套,活动帐篷一套,桌椅若干 ) ②办公电器费用——一般投资应在20000元(含立式空调1台,台式电脑5台,大型漏油器及交换机各1台,投影设备1套,饮水机1台,大型打印机1台,打卡机1套,保险柜1个,电动装订机1套) ③办公软件费用——一般投资应在6000元(含办公软件费用2800元,网站建设2500元) ④办公用品费用——一般投资应在4000元 ⑤交通工具费用——一般投资应在30000元(含1辆完税挂牌面包车) 4.前期流动资金——一般投资应在60000元(主要用于前期房租及扎点等) 总计前期投入现金约合180000元 以上公司前期投入固定资产约合12万元,暂按2.5年使用周期计算,2.5年后折现约4.2万(其中公司资质0.5万,装修归零,办公固定资产2万,车辆1.7万)总折旧7.8万,月平均折旧约2600元(7.8万/30月) 二、运营成本分析 一、经营成本(详见公司月经营成本预算表) 1.固定支出——一般每月在9000元以上 (房租物业6000元/月,电话网费500元/月,装修,车辆及办 公设备折旧2600元/月) 2.坏帐准备——一般每月需准备1%~2%坏帐准备金,理想标准是在0.5% 3.交通费用——一般每月在1800元以上(含维修保养,保险,加油,违章1300元/月,其他车费补贴500 元/月) 4.广告费用——一般每月投资应在6300元以上。(含所有实体广告,网络媒体广告,扎点费,及公关费) 5.日常开支——一般每月在1400元以上(水电暖费,办公耗材,文化用品,日用杂物,网站维护。) 6.其他费用——一般月投资应在2200元以上。(含网站维护,员工培训及学习,员工福利,公司活动及 计划外费用。)

大学生考研经济成本分析

大学生考研经济成本与收益分析 前言 作为一个大三的本科学生,都要在工作,考研中做出抉择。近年来,考研人数年年都在攀升,不断有大学毕业生加入考研大军。考研,作为定向我们人生轨迹的有一大选择,不得不为我们深深思考。考研所面临的成本是不可忽视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无一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但考研之后所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升,经济收入的增加,择业竞争优势的增强,也深深吸引着广大毕业生前赴后继的加入考研行列。究竟考研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收益,考研究竟值与不值,下面将从经济角度分析考研成本与收益,利用统计学方法与知识,理性分析考研利弊。 目录 一、基本假设 二、大学考研成本 三、研究生毕业后收益分析 四、结论 一、基本假设 1经济学基本假设。由于我们是从经济学角度讨论考研的成本与收益,经济学基本假设在此适用,具体内容有:

a.理性人假设。人总是理性的,人是趋利避害的,人们总是想用最小的代价去得到最大的利益,体现在考研方面就是在考研时会朝最利于自己的方向选择,包括专业,学校等,不存在选择的不适宜以导致的损失。 b.完全信息假设。假设本科毕业生在考研与工作的信息搜集方面是完全的,且不存在所谓的搜寻成本。 c.资源的稀缺性假设。这里主要是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都想要考到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以导致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 2时间成本,风险成本,心理成本及其他成本忽略不计。考研往往面临着除经济支出的其他成本,这些成本往往难以核算,这里为便于研究,忽略这些成本与收益。 3.考研成本均以考本专业计算。现实中,考研不仅单指本专业考研,还面临跨专业考研,当然跨专业考研成本更高,但这里只考虑本专业考研,忽略跨专业考研的情况。 4.假设考研需要准备时间为一年,学制3年。且不考虑公费读研,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情况。 二研究生成本分析 首先,从经济成本看。按经济学观点,预算成本有两种意义:一是衡量支付能力;二是预测成本收益。因此讲,考研在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谈经济成本,必须与经济收益结合起来,抛开机会收益单单谈机会成本毫无意义。因为成本大小是相对收益来讲的。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经济成本包括基本支付的成本,包括准备考研的费用,报名费,学费,生活费等其他必要费用。和读研究生所导致的机会收益的减少,与机会成本的增加。 1.根据一般考研同学的情况,预计准备考研时间为一年,假设本科生准备考研

充电站成本收益分析

充电站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分析 充电站成本分为三大部分:基础设施成本、配电设施成本、运营成本。充电站基础设施成本由充电机、电池维护设备、充电站监控及安全监控设备、土地购置费用。现在很多充电站均是由省网公司和当地政府联合建设,很多用地均为政府划拨,土地购置费较低,在对充电站基础设施成本的判断中,假设土地购置费用为0。 1、基础设施成本 充电站基础设施成本和配置的充电机个数有直接关系,假设充电站有10台充电机,充电机、电池维护设备、充电站监控及安全监控设备的成本分别为200万、20万、20万,基础设施成本为240万元。充电站配电成本相对固定,充电站配电设施一般包括2台变压器、1台配电柜、1公里0.4KV 电缆、2公里10KV电缆、容量700KVA以上的有源滤波装臵,充电站配电成本在192万元左右。 此外, 充电站建设配置也可参考如下: ①典型常规充电站的规模 根据目前电动汽车常规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20~40辆电动汽车来配置一个充电站,这种配置是考虑充分利用晚间谷电进行充电,缺点是充电设备利用率低。在高峰时也考虑充电,则可以60~80辆电动来配制一个充电站,缺点是充电成本上升,增加高峰负荷。 ②充电站电力配套的典型配置(前提充电柜具有谐波等处理功能) 电动汽车充电站a方案: 建造配电站设计2路10KV电缆进线(配3*70mm电缆),2台500KVA变压器,24路380V出线。其中二路为快速充电专用出线(配4*120mm电缆、50M长、4回路),二路为机械充电或备用出线,其余为常规充电出线(配4*70mm电缆、50M长、20回路) b方案: 设计2路10KV电缆线(配3*70mm电缆),设置2台500KVA用户箱变,每台箱变配4路380V出线(配4*240mm电缆、20M长、8回路),每路出线设置一台4回路电缆分支箱向充电柜供电(配4*70mm电缆、50M长、24回路)。 快速充电 ①典型快速充电站的规模 根据目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同时向8辆电动汽车充电来配置一个充电站。 ②充电站电力配套的典型配置 a方案、建造配电站设计2路10KV电缆进线(配3*70mm电缆),2台500KVA变压器,10路380V 出线(配4*120mm电缆、50M长、10回路)。 b方案、设计2路10KV电缆线(配3*70mm电缆),设置2台500KVA用户箱变,每台箱变配4路380V出线,供充电站(配4*120mm电缆、50M长、8回路)。 机械充电

读大学的成本收益分析

读大学的成本效益分析 周敏40 工商1101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2000年大学毕业生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突破200万,2009年突破600万,2010年630万,整整十年间,大学扩招了5倍。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些人不禁对上大学是否有意义产生了怀疑,那么究竟上大学有没有价值呢?下面我就以20年时间为限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分析 (以大学4年为主,工作后成本忽略为0) 方式,根据最近10年的银行利率显示,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为%左右,故我取大学4年每年的贴现率均为%) 大学4年直接成本合计:8210+8232+7692+7450=31585 二、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如果上大学必然要放弃去工作,那么4年的工作收入即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假定第1年月工资1500,第2年月工资1600,第3年1700,第4

大学四年间接成本合计:19500+20048+20543+20987=81078 三、总成本 将上述一和二中成本加总,即得到上大学的成本:31585+81078=112663 效益分析(20年) 二、预期报酬(大学毕业后1-16年工作期间) 假定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第1年我的月工资为2400,此时24岁;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0岁时得到晋升的机会,月工资直接变为6000元,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增长,到我40岁(刚好从上大学起20年的时间)不再增加。 但是如果我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那么假定24岁工作时月工资1500,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35岁时得到晋升机会,月工资直接涨到4000元,以后月工资以200元幅度逐年上涨,到40岁时

财务分析第五章利润表分析题及答案

第五章利润表分析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利润分析的作用。 第一,利润分析可正确评价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业绩。 第二,利润分析可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利润分析可为投资者、债权者的投资与信贷决策提供正确信息。 2.简述利润分析的内容。 (1)利润表主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主表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 第一,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利润结构变动分析,主要是在对利润表进行垂直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的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 第三,企业收入分析。收入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 第四,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和期间费用分析两部分。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包括销售总成本分析和单位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分析包括销售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

(2)利润表附表分析 利润表附表分析主要是对利润分配表及分部报表进行分析。 第一,利润分配表分析。通过利润分配表分析,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量与结构变动,揭示企业在利润分配政策、会计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变动方面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第二,分部报表分析。通过对分部报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 (3)利润表附注分析 利润表附注分析主要是根据利润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相关详细信息,分析说明企业利润表及附表中的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深入揭示利润形成及分配变动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单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C) A.主营业务利润 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 D.净利润 2.企业商品经营盈利状况最终取决于(A)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C.利润总额D.投资收益3.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是在(B)

运行费用及效益分析

运行费用及效益分析(按照2台锅炉同时运行480天计) 1 除尘脱硫系统运行费用 脱硫系统运行费用包括:脱硫剂消耗、水耗、电耗、人工等方面。 1.1 年电耗 系统设备开机时间清单: 新增装机容量91.1kw,用电负荷46.1kw 两台锅炉配脱硫系统年耗电量:480天×24小时/天×46.1KW×0.52元/kwh(按厂区内用电)计算,电费:27.6万元。 1.2 人工费 新增设操作定员1人。年工资1.9万元/年〃人,共需人工费1.9万元。 1.3 年水费 补充水量=1%×250m3/h×7200h/a =18360吨,水价按1.6元/吨(按厂区内用水)计算得出:18360×1.6元/吨=2.9万元 1.4 年脱硫剂费: 每年削减SO 排放量: 2 根据厂方提供的数据计算烟器量72000Nm3/h×2=144000 Nm3/h。按照平均需要脱除1600mg/Nm3两台锅炉480天同时运行计算结果为:144000Nm3/h×1600mg/Nm3×10-9×480×24=2620.8吨 按钠硫比0.6:1,氢氧化钠中有效量90%计算,脱除效率90%计算: 氢氧化钠年耗量为:2620.8t/a×0.6÷90%÷90%=1964.8t/a 单价3300元/吨计,每年消耗氢氧化钠费用为: 1964.8t/a×3300元/t=648.4万元 1.5 脱硫系统年运行费列表如下:

2.静电除尘器运行费用 2.1电费:用电负荷300kw/h, 300KW×24小时/天×30×16×0.52=179.7万元 综上所述,2011年烟气治理运行费用为860.5万元,脱除每公斤二氧化硫运行成本为:680.8万元/860吨=7.9元/公斤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课后复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为什么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 答: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的原因在于:此时的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小于平均成本。具体来讲: (1)厂商发生亏损是指总收益TR 小于总成本TC ,此时,如果总收益TR 仍然大于可变成本VC ,厂商继续生产将会弥补VC ,并且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固定成本FC ,弥补量是TR VC ,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因此在短期内,厂商不会关闭而是继续生产。 (2)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 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情况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而定,若不大于,就可继续生产,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图8-4说明:图中N 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图8-4 停止营业点 (3)当市场决定的价格为2P 时,均衡产量为2Y ,恰好等于N 点所表示的产量。这时, 总亏损为面积BFJN ,即等于总固定成本。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 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 ,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