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
涟水近年发展史

涟水近年发展史涟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
近年来,涟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旅游等方面,对涟水的近年发展进行介绍。
一、经济发展近年来,涟水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涟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色产业方面,涟水注重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
农业方面,涟水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制造业方面,涟水发展了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
旅游业方面,涟水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二、教育发展涟水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涟水注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涟水相继建设了多所高等学府和重点中学,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
同时,涟水还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这些举措使得涟水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旅游发展涟水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涟水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涟水积极保护本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址,精心规划了旅游线路和景点。
著名的景点包括涟水湖、太湖源、丁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涟水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如水上运动比赛、文化节等,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旅游业的发展为涟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起来,涟水近年来在经济、教育和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这些成就得益于涟水政府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
涟水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涟水必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宜居的地方。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篇: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淮安开发区,是江苏省淮安市管辖的一个经济特区,成立于1992年,是淮安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目前,淮安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淮安开发区的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区的西北部,总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
该区距离南京市仅有180公里,距离连云港市只有100公里,距离上海市则有300公里。
这里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都非常便利。
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开发区之一,淮安开发区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该区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该区的龙头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以种子智能、先进半导体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为淮安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淮安开发区还致力于发展环保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该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江苏顶尖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国内领先的物流基地。
这里的企业创新能力强,研发实力雄厚,对于推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之,淮安开发区是一个享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交通条件、经济实力雄厚的经济特区。
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区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促进江苏省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至今已经发展了近30年。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淮安开发区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拥有了一大批办公、生产、储运等场所;建设起了优质生态环境。
淮安开发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推动整个淮安经济、乃至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淮安市的中心经济区之一,淮安开发区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历了高速的发展。
2019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0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同比增长12.3%。
该区新增了11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种子智能、先进半导体材料等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报告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报告一、涟源经济开发区概况涟源经济开发区创立于1992年3月,国家发改委核定面积为413.00公顷,1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被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涟源经济开发区开发范围为涟源大道和工业路以东、涟水河以北、群英河以西、娄涟高等级公路经北200米范围内的新中、马头山、木灵等8个村,实际托管面积已达830公顷;开发园区内现有企业9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涟源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平台,工业发展基地,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新材料、轻工产品为龙头的工业体系。
被省政府授予“湖南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涟源新材料产业园”,获得娄底市县市区工业园区目标管理二等奖,获得娄底市县市区工业园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 在娄底市产业园区绩效考核中排第三名,获得涟源市三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先进单位。
1、区位优势条件涟源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联系的必经之地,同时是湖南省的几何中心,是沟通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交通便捷,距涟源市中心2.7公里,距娄底市30公里。
娄涟公路与二广高速互通空腹而过,207国道纵容南北,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横贯东西,湘黔铁路、沪昆高铁毗邻南边,涟水河绕区而过。
区内基础交通设施日趋完善,三横三纵的交通要道框架形成,多条园内公路修成。
2、社会经济条件自建区以来,涟源经济开发区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态势。
以机械制造、新材料、轻工产品、医药作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仓储、物流、运输、房地产、金融等产业。
其它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有22万伏、11万伏变电站,日产5万吨的水厂。
,涟源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35.08亿元,累计完成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6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29亿元。
3、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四化二型”为基础。
涟源经济开发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高速度发展”的发展理念和“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基础先行、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建设园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省淮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安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撑。
本文将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背景、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其在推动淮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淮安市城北,始建于1992年,是淮安市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淮安市最具竞争力的经济特区之一。
区域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开发区紧邻淮河,交通便利,通达全国各地。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首先,淮安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
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淮河,与闻名全国的扬子江相连,水路交通便捷,为企业提供了很大便利。
其次,淮安靠近南京、扬州等一线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最重要的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沿海经济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也是淮安市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区内聚集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整个淮安市甚至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同时,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工业园区。
创新发展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区域内拥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和科研资源,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开发区还成立了多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和优良的创新创业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
通过这些举措,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在推动淮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涟水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涟水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通过对涟水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指出当地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一些存在于现实中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当地县域经济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县域经济;基本情况;问题;对策;江苏涟水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治本之策。
1涟水县县域经济基本情况1.1发展速度开始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均分别递增20.8 %、18.0 %和13.8 %;2004年3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次序的历史性跨越;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在20 %左右,其中财政收入于2006年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
1.2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产业特色初步显现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
2006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总量、工业用电量、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4.73亿元、2.33亿千瓦时、8家,比2003年初净增4.92亿元、8 152千瓦时、6家。
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36.7%和41.9%,与2005年初相比分别提高6.5个百分点和12.3个百分点。
2006年,以今世缘为龙头的食品酿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以源通制帽为龙头的制帽业,用工人数突破6 000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制帽基地;以涟水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水针剂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一。
1.3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业结构更趋优化立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以特色化的思路增创优势、以产业化的思路输出劳务,使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6.6%和9.9%。
至2006年底,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4.87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4个;全县成片造林1.4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50万立方米;生猪、家禽年饲养量分别达到125万头和2 350万羽,畜牧业年产值11.6亿元;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27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5亿元;劳务输出总量突破2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16.4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8%。
溧水经济开发区简介及投资环境说明

溧水经济开发区简介及投资环境说明一、溧水概况溧水县地处东经118度51分--119度14分,北纬31度23分--31度48分之间,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东南方,秦淮河上游。
溧水东临溧阳市,南连高淳县,西与安徽当涂县毗邻,西北同江宁县交界,东北和句容市接壤。
溧水,隶属于江苏省南京市,从机场高速溧水(西)入口至南京雨花台机场高速结束仅40公里,是南京的南大门,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区域。
溧水东邻苏、锡、常,南接安徽、浙江,区位优势独特,是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交融区域。
溧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县,也是百里秦淮的源头,是南京国际空港第一县。
全县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41万,其中,县城人口21.5万(含部分流动人口),辖7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溧水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横,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优良,为南京周边地区所独有,也是江苏省目前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有“天然氧吧”的美称。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7%,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4%,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水质达国家三类地表质量标准,其中东屏湖、中山湖等达国家二类标准。
溧水全年平均温度为15.5℃,年平均相对湿度70%,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平均风速3.3米/秒,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年均无霜期272天。
二、区位交通溧水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境内交通十分发达,国道、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宁高、宁杭、沿江高速公路在境内共有7处互通道口,并与104国道、123省道、243省道等多条等级公路相互贯通。
紧临县境的禄口国际机场距县城仅13公里,还有宁杭城际铁路横穿县城。
以时间来计算,5分钟上高速,10分钟到禄口国际机场,30分钟到南京市,1小时到龙潭码头,2小时到杭州,3个小时到上海,交通十分便捷。
便捷的交通优势使溧水经济开发区成为南京的物流中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江苏省淮安市开发区

随着富士康、达方等一批大项目和配套项目的入驻,承载工业项目的徐杨片区用地日显紧张,在此背景下,与徐杨片区隔京沪高速公路相望的南马厂片区应势划入开发区,符合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步伐。
南马厂片区是一个待开发的新区,而项目是立区之本,东区招商局正是在开发区领导要加强东区招商引资力度的情况下成立的。
作为刚成立的部门,工作应该是千头万绪,我在本周三向王局长汇报工作时,王局就要求在双休日搞一次培训,大家相互学习,尽快掌握区情,早日上手,本局人手少,人人都要成为招引项目和服务项目的能手。
现按照培训内容的安排,我主要谈以下几点,供大家相互学习:一、淮安市简介淮安是江苏省省辖市,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地处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全境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结合部,京杭大运河、淮河贯穿全境,洪泽湖、白马湖镶嵌其中。
现辖涟水、洪泽、金湖、盱眙4县,清河、清浦、楚州、淮阴4区,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4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5万。
2007年,全市GDP765亿元,财政收入123亿元。
20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为86亿元。
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
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
淮安也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为故乡淮安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淮安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跟踪环境影响评价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二О一三年三月目录1总体规划、环评及批复要点 (3)1.1原总体规划要点 (3)1.2主要规划调整建议 (6)2涟水经济开发区现状评价 (10)2.1用地现状分析 (10)2.2进区企业概况及环评、三同时执行情况 (10)2.3产业结构相符性分析 (11)2.4开发区总体发展跟踪评价小结 (12)3 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防治措施 (17)3.1环境保护目标 (17)3.2主要企业污染源控制措施 (21)3.3总量控制分析 (27)4风险防范措施及风险管理跟踪分析 (29)4.1 开发区建成以来事故发生情况 (29)4.2 开发区风险防范措施评价与要求 (29)4.3完善环境风险控制管理机构组织 (30)5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评价 (31)5.1清洁生产分析 (31)5.2循环经济及产业链分析 (31)6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33)7 公众参与 (35)7.1公众参与的目的 (35)7.2环评公示 (35)7.3调查进度 (35)8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制约因素和对策措施 (37)8.1存在的环境问题 (37)8.2制约因素 (39)8.3对策措施与建议 (39)9总结论 (43)1总体规划、环评及批复要点涟水县工业园成立于2000年6月,总体规划面积7.16 km2,其中启动区面积4.86 km2。
后根据苏国土资传发[2004]28号文《关于进一步核减现有各类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的函》,涟水工业园规划面积由7.16km2核减为2.5km2,东至广陵路,南至淮河路南335米处,西至盐河,北至炎黄大道。
2006年5月国家发改委[2006]第37号公告涟水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更名为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
涟水经济开发区规划现已扩大至16.07km2,以盐河为界分东西区建设,东区规划面积为3.52km2,规划范围西至盐河,南至淮河东路,东至淮浦东路、海安路,北至涟中总干渠;西区规划面积为12.55 km2,规划范围西至淮涟高速公路、涟西二干渠,南至大关路,东至盐河,北至纬六路沿杨洼路向北至涟麻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位于苏北中心城市--淮安市境内宁连高速涟水入口处,与涟水县主城区紧密相连,是涟水县城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区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省级经济开发区、长三角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是全球最大的帽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小容量水针剂生产研发基地,以及全国知名品牌欧圣地板、苏美酱醋生产基地。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截止目前,累计进区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投资总额超亿元企业36家,超10亿元企业4家,外资企业27家。
目前,开发区在全省124家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列60位,在全省89个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列27位,南北共建园区在全省排名第15位。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按照“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的建设要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亿元,一次性完成雨污管网、弱电杆线入地、绿化、亮化、高压杆线等园区配套工程。
实现了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网络、电视、雨污排水等“九通一平”。
目前,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正按照“一带一区两园”的整体规划,围绕机械装备、电子电气、医药化工、食品酿造、纺织服装、航空器制造和服务、汽车零部件以及为七大产业配套的行业物流业等“七加一”主导产业定位,加速产业结
构调整,重点打造食品酿造、机械装备、电子电气等产业集群,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进一步整合空港、水港等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一区”的枢纽作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产业项目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