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月清

初三化学试题

(答卷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彭建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结束,将第Ⅰ、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O-16 S—32 Cl—35.5Ca-40

Fe-56 Zn—65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石油分馏净化水蒸发食盐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 B C D

【】2. 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3. 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表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 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A.C60等碳单质的制取与性质研究

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有效方法研究

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研究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5. 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

发现反应剧烈并生成大

量可燃性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A.H2

B.CH4

C.He

D.CO

【】6. 2004年7月底的巴拉圭超市大火全球震惊,引起大家对阻燃剂的重视。溴系阻燃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阻燃剂,主要品种之一"八溴醚"的分子简式为C21H19O2Br8。1997年在美国召开了第八届世界阻燃剂会议,会议指出今后阻燃剂的发展方向集中为高效、低毒、低烟的无机阻燃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八溴醚由碳、氢、氧、溴四种元素组成

B.八溴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3

C.八溴醚是一种有机阻燃剂

D.有机阻燃剂使用时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7.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量与溶剂的量之和即为溶液的总量

B.溶剂一定是纯净物

C.溶液的组成只能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

D.溶剂可以为固液气三态

【】8. 2004年底,东南亚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海啸灾害,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净水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9. 2005年6月5日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营造绿色

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我国环保总局确定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措施不符

..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B.改革传统采煤时将煤层气(瓦斯气,主要成分甲烷)直接排人空气的做法,采用先开采和综合利

用煤层气,然后再采煤的方法

C. 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LPG)替代汽油和柴油作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燃料

D.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

【】10. 在抢救大出血的危症病人时,常需静脉点滴输0.9%的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

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表明,30亿

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0.9%。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A. 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B. 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

C. 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D. 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11. 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

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14

C.7∶11

D.11∶7

【】12. 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Li + MnO2 == LiMnO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④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13.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14.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电解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15.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CO2

B.点燃气

体,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则气体中一定含H2

C.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通过灼热氧化铜后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有一氧化碳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

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

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 “已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之间,互称同素异形体。”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

体(如下图所示)。三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能发生转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三种铁的同素异形体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可能相同。

C. δ-Fe、γ-Fe、α-Fe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δ-Fe、γ-Fe、α-Fe里铁原子的排列不同

【】17. 衰变是指一些元素的的原子核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化,失去一些中子、质子,最终变成

比较稳定的其他元素

....的原子。科学家通过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确定了迄今已合成的最重元素

(用M表示)的存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α粒子(42He,即质

子数为2,中子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4),最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含153个中子)

的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该最重元素M的原子是

A.277112M

B.159106M

C.177114M

D.165102M

【】18. 25℃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A,60℃时,溶解10gB至少需要100g水。则40℃时,

A、B的溶解度关系为

A. A <B

B. A =B

C. A >B

D.无法判断

【】19. 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还可

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20. 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

合或反应过程中,“1+1”等于

..“2”的是

A.1升酒精和1升水混合后气体的体积

B.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C.1g氧气和1g硫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的质量

D.1g金属铁和1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A.B.C.D.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箱箧.(qiè) 祈祷.(dǎo) 坍.塌(tā) 自惭形秽.(suì) B.冠.冕(guān) 稍逊.(xùn) 娉.婷(pīng) 心无旁骛.(wù) C.妖娆.(ráo) 摇曳.(yù) 逶迤.(yí) 鳞次栉.比(jié) D.亵.渎(xiè) 强聒.(guō) 汲.取(xī) 鸠占鹊.巢(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生涯惬意通霄达旦顾明思义 B.潮汛拌嘴记忆犹新呕心沥血 C.诸候遐想莫衷一事来势凶凶 D.娇艳眼睑更胜一筹白壁无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杜鹃花开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 ....,让人流连忘返。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 ....,嘉宾妙语连珠。 C.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D.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 ....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精彩篇章。 B.扫黑除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有长远的政治意义。 C.《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D.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提供了无限可能。 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比喻)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试卷 说明:本卷共有五个大题,24个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命题人:林芳 审题人:化学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供给呼吸的气体的 ( ) A .氧气 B . 氮气 C .氢气 D .氦气 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可将氧气加压贮存到蓝色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B 向地面洒水,可增加空气的湿度 分子是运动的 C 水银温度计可指示温度高低 分子体积发生变化 D 固态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3、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 .工业粉尘 B . 汽车尾气 C .煤炭燃烧 D .风力发电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 .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 元素 C .分子 D .物质 6、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7 、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 氢原子 B 、 氧原子 C 、水原子 D 、水分子 8.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10、某同学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有关制得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质量(M)与时间(t )的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B A B C 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 、B 、C 中选择一个正 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 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 .大米酿酒 C .蜡烛熔化 D . 12、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锂属于金属元素 B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1 C .锂原子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一个锂离子带 个单位正电荷 1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碳酸 二氧化碳+水 C.镁+氧气 氧化镁 D. 14、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 12 D. 15、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H B. He C. N D._________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8分)(1)用化学用语.... 填空: ①硫元素 ;②氖元素 ; ③铁丝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O 2) (O 2) (MnO 2) (MnO 2) 点燃 点燃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A B C +3 2 1 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贝思特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 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 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4 B .-2 C .-4 D .+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 (反应前) (反应后)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

豫海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英语第三次月考试卷 出卷人:关平姓名:班级:

二、单项选择。(15 分) ( ) 21. How d 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for a test by _______ notes and review them after class. A.take B. taking C. takes D. took ( ) 22. When we practice English speaking, we often end up _____ in Chinese. A.speak B. spoken C. speaking D. to speak ( ) 23. I think it’s _____ us to l earn E nglish well. A.important to B. important for C. usefully to D. carefully for ( ) 24. His sister is used to ____ early. A.get up B. getting up C. gets up D. got up ( ) 25._______ tall the boy is! He can play volleyball very well. A.What B. How a C. What a D. How ( ) 26. I wond er ______ they’ll come back in 2 days. A.that B. if C. what D. where ( ) 27. Coul 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 It’s next to the post office. A.where is the bank B. where the bank is B.where was the bank D. where the bank was ( ) 28. His mother was worried that he _____ too much time watching TV at nigh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 ______ _______ _试场号___ _______ ____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2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栏相应题号的下方)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采,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哪些性质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B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 C .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D .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5mL 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B .用托盘天平称量15.5g NaCl 固体时,左盘放15g 砝码,游码调至0.5g 处 C .酒精灯用完后,可用嘴吹灭 D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来,表示仪器洗涤干净 5.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6.下列各组变化,前者一定包含后者的是 A.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化学反应 7.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8.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不合理的是( ) A .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 .生活、生产中燃烧煤碳 C .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 .机动车排放尾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综合测试题

章末测试(二) [范围:第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糖水 C.冰水 D.泥水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Z-2-1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Z-2-1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g 4.[上海中考]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6.[威海中考] 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7.结合图Z-2-2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2-2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Z-3)。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Z-2-3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二、填空题(共42分) 9.(8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2 C.-4 D.+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蒸馏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2.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5.4 g Nacl(1 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NaCl的实际质量为g。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人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4.用化学式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3)电解水:。 15.地壳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他们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16.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 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是。(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简答题(共4个小题,共14分) 17. 写出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8.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反应前) (反应后)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ěnɡ)罚虐.(nüè)待憎.(zènɡ)恶越俎.(zǔ)代庖B.券.(xuàn)门踮.(diǎn)脚叱咤.(zhà) 半身不遂.(suí) C.不禁.(jìn) 笨拙.(zhuó) 累.(léi)赘深恶.(wù)痛疾D.嘈.(cáo)杂明晃.(huànɡ)晃星宿.(sù) 如丧.(sānɡ)考妣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荣膺走头无路箪食壶浆 B.彗星晌午刨根问底老骥伏枥 C.修葺崩殂心无旁鹜轻歌曼舞 D.告罄褴缕战战兢兢觥筹交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 ..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 ..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 ....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C.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D.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word

2019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 案) 九年级化学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湿衣晾干 B、菜刀生锈 C、铁丝弯曲 D、冰雪融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牛奶 D、食醋 3、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青藏高原的空气被称之为没有污染的空气,对这种空气正确的说法是( ) A、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5、下列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A、O2 B、Na C、Ne D、H2O 6、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 A、2H B、2H2 C、2He D、H2 7、常见物质中含有游离态的氢元素的是( ) A、液态氢气 B、蒸馏水 C、汞 D、氢氧化钙 8、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氮气 9、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明亮的光 B、熔化产生蜡烛油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放出大量热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11、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品尝药品的味道 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 C、用盛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u-6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高锰酸钾B.液氧C.空气D.水 2、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SiO2B.Al(NO3)3C.Al2O3D.Fe3O4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B.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5、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 C.做CO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6、下列各组微粒中,能相互结合成AB2型的一组微粒是() A.Mg2+和Cl-B.Na+和S2-C.Ca2+和O2-D.Al3+和SO42- 7、小明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3H2O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 B.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C.3C中的“3”表示三个碳原子 D.Al3+中的“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8、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9、2006年5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都督管理局通报了查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案的情况。“齐二药”违反规定,购入工业用“二甘醇”(化学式为C4H10O3)代替医用丙二醇(化学式为C3H8O2)为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导致病人肾功能急性衰竭,造成多人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二醇和二甘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 C.二甘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丙二醇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二甘醇 10、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 C—12 子质量:H—1 O—16 Ca--40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页脚内容1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5.现代通信中的光导纤维是用SiO2制成的。SiO2中硅元素(Si)的化合价为( ) A、+4 B、+3 C、+2 D、+1 6、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错误 ..的是() A、春天的沙尘暴——分子是运动的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隙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区别氧气,氮气,空气三瓶无色气体最好选用的方法() A、带火星的木条 B、澄清石灰水 C、燃着的木条 D、分别液化 8.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对于水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 ....解释错误的是() 页脚内容2

2019-2020年九年级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

N E (第8题图) 2019-2020年九年级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矩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正三角形 D .等腰梯形 2.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DC = 3 cm , ∠A=60°,BD 平分∠ABC ,则这个梯形的周长是…( ) A. 21 cm B. 18 cm C. 15 cm D. 12 cm 3.下列左边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对应右边的哪个物体 ( ) 4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2,-2),(m ,1 ),则m=( ) A . 1 B . -1 C . 4 D . -4 5.如图,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把一粒大米抛到 圆形区域中,则大米落在小圆内的概率为( ) A . 2 1 B .31 C . 4 1 D .无法确定 第5题图 6.如果矩形的面积为6cm 2 ,那么它的长y cm 与宽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 ( ) A B C D 7.某地区为估计该地区黄羊的只数,先捕捉20只黄羊给它们分别作上标志,然后放回,待有标志的黄羊完全混合于黄羊群后,第二次捕捉40只黄羊,发现其中两只有标志。从而估计该地区有黄羊( ) A .200只 B 400只 C800 D1000只 第2题 图 A

O E D C B A A B C D E 8、6.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中点E 处,点A 落在 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已知,如图,把一矩形纸片ABCD 沿BD 对折,落在E 处,BE 与AD 交于M 点,写出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 ___(不包括AB =CD 和AD =BC )。 (9题图) (10题图) 10.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一边,延长AB 到E ,使AE = AC ,以AE 为一边作 菱形AEFC ,若菱形的面积为29,则正方形边长 11.已知方程2 5100x kx +-=的一个根是-5,求它的另一个根是 ,k = 。 12.已知x 满足方程,0132 =+-x x 则x x 1 + = 13.如图,∠A =15°,∠C =90°,DE 垂直平分AB 交AC 于 E ,若BC =4cm ,则AC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6题图) 14.△ABC 中AB=10cm ,AC =7cm ,BC =9cm ,∠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过O 作 DE ∥BC 分别交AB 、AC 于D 、E 则△ADE 的周长是 15.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经过点A (2,3)则当x ≥3时,对应的y 的取值范围是 。 16.如图,已知△ABC 中,AB=5cm ,BC=12cm ,AC=13cm ,那么AC 边上的中线BD 的长为 cm. 三、(本题共9题,每小题8分,共72分) F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B.食醋C.空气D.铜导线内芯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相同 4.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部分内容,①~⑤所列情况中,不会 ..对表中的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的是()。 项目 空气污染指 标空气质量级 别 空气质量描 述 总悬浮颗粒 物52 良 二氧化硫7

①生活垃圾的焚烧;②使用含磷洗衣粉;③机动车尾气的排放;④火力发电厂和居民生活用的燃料;⑤长江三峡的水力发电。 A.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黄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7、、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之间有间隔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的主要仪器是()。 A.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导管、烧杯、酒精灯 B.水槽、集气瓶、导管、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塞C.带铁夹的铁架台、带试管塞的导管、集气瓶、水槽、大试管D.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水槽、带试管塞的导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RJ)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内容都属于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D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物体的运动规律 ④生物体生命的活动规律 ⑤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⑤ 2.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 ①火 ②青铜器 ③火药 ④纳米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②① 3.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A .设计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得出结论 4.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B )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C ) A .乙醇可作燃料 B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 D .氧气用于炼钢 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 4·5H 2O ,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 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 ) A .制法 B .物理性质 C .化学性质 D .用途 7.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D )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 .称量药品时,将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C .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D .用后的药匙没有擦拭就去取另一种药品 9.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D ) A .试管与桌面成45°角 B .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C .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D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下部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A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B .取用块状固体时可直接用手拿 C .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36分)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湎.(miǎn) 馈.赠(kuì) 瘠.薄 (jí) 隐.姓埋名(yǐn) B.孱.弱(chán) 倒坍.(dān) 虬.须 (qiú) 乐此不疲.(pí) C.臆.测(yì) 荫.庇(yīn) 啾啾.(jiū)袅.袅烟云(niǎo) D.攫.取(juē)骄奢.(shē)云翳. (yì) 瞻.望前景(zhān) 2.指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芳馨稀稀落落难以置信引颈受戮 B.馈赠周到如砥浩瀚无垠遮天蔽日 C.怡悦万籁俱寂万物鼎盛沉默寡言 D.枭鸟郁郁葱葱难以置信山崩地裂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 )(2分) (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2)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3)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4)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A.比喻排比拟人拟人B.拟人排比拟人拟人 C.比喻对比比喻拟人D.拟人对比拟人比喻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2分) (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A.描写议论抒情叙述描写B.叙述抒情议论说明描写C.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述D.描写议论抒情叙述叙述5.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2分)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入则无法家拂.士()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6.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鵷鶵过.之 D.已.持臣守圉之器是亦不可以已.乎

九年级化学第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一.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 1. 果汁的成分有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橙汁等物质,则果汁属于() A. 化合物 B. 单质 C. 混合物 D. 纯净物 2. 氧元素与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 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 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 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9.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音:lán)和镍(音:niè)的一种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57,下列有关镧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7 10.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 化学反应的快慢 11. 苯甲酸(化学式为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能抑制食物中细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下列有关苯甲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苯甲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苯甲酸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7:6:2 D.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 12.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 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 13.化学变化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个数④原子的质量 A.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5.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A. N2H6 B. N2H4 C. NH2 D. N2H4O2 16. 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5月13日宣布,首次从辐照后低浓铀溶液中生产出钼-99.其中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那Mo元素的化合价是() A.+4价B.+6价C.+5价D.+7价 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 0 84 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15∶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待测A的质量为22 g 18、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能表示纯净物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