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

首先,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抗菌素和抗生素两大类。

抗菌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而抗生素则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效果较好,但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狭谱抗生素则只对其中一种或几种细菌有效,选择性更强,但对多重感染可能无效。

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的敏感性进行药物的选择。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免疫状态,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与用药途径。

此外,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患者的临床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突变、基因转移和获得性耐药基因等。

为了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医生和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力。

其次,加强药物使用监管,限制抗生素的滥用与过度使用。

此外,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药学毕业论文可以从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最后,希望通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能够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法论文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法论文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探讨【摘要】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重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刻不容缓,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也就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抗菌药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58-02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了解和掌握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抗菌药物的供应管理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现针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便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 抗菌药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1 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确定,尤其是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较重,为求疗效好,应在开始实施抗菌治疗前预先留取相应标本,及时送往细菌培养室进行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再选用抗生素。

然而,目前国内抗菌药物的选择多根据临床经验,细菌培养送检率很低仅为16.24%。

1.2 用药方法、剂量不当临床治疗中,对于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次数和给药途径不尽合理,特别是门诊患者在治疗时,为了静脉给药方便。

一般是每日给药一次,而难以维持较为稳态的血药浓度影响疗效。

还有给药途径不当影响疗效,如庆大霉素口服给药时,不能用于治疗肠道以外的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此外,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且易产生耐药,剂量过大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过量应用青霉素时,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的毒性作用外,还可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

1.3 联合用药搭配不当联合用药、合理搭配,可增强抗生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但如果多药并用,配伍不当,则可增加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例如头孢哌酮与阿奇霉素长期联合使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引言: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抗菌药物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日益突出,不仅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确保其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

一、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重要性1. 减少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细菌长期暴露于抗菌药物环境中,会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逐渐失去作用。

一旦细菌耐药性广泛传播,将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无药可用的局面。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严格控制用药指征和剂量,可以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

2.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抗菌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通过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3. 提高医疗质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准确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同时,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也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1. 医生用药不规范部分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把握不准确,存在过度使用、滥用的现象。

有些医生仅凭经验用药,未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导致用药针对性不强。

此外,部分医生在联合用药时缺乏合理性,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 患者自行用药一些患者缺乏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在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时,自行购买抗菌药物服用。

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会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以下是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优化抗菌治疗”既能有效的治疗感染性疾病,又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的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医院难治性感染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等,要按原则选用抗菌药,避免滥用。

因此,做到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药;副作用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1.所选药物的抗菌谱应对感染的微生物有效(最好是首选)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致肺炎,草绿色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它们对青霉素仍敏感,所以宜首选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红霉素对G-菌无效,但对支原体肺炎有效。

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只对需氧G-杆菌作用较好,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等,其特点是对厌氧菌无效,对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较差。

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对青霉素耐药时,应首选苯唑西林。

院外呼吸道感染应选氨卞西林为宜,但氨卞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曲松、头孢派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肾脏基本无毒,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金葡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氯霉素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对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效。

万古霉素是治疗抗菌药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也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亚胺培南或头孢曲松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方案。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的细菌感染有独特的疗效。

2.注意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透过血脑屏障好的药物可用中枢感染,治疗各种脑膜炎时,可选易进入脑脊液的抗菌药如头孢噻肟,氯霉素、氨卞西林、磺胺等。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案论文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案论文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案【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00-02【摘要】本文论述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阐述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结合我国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提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案,以期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方案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目前,抗菌药物滥用在我国非常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抗菌药在国外的临床使用率不超过30%,而在国内三级医院保守估计要达到60%-70%,二级医院甚至超过80%。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也显示,我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备抗生素类药品,23.9%的居民感冒后选择使用抗生素,仅40.1%的居民会在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以抗生素为主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依然非常严重[1]。

抗菌药物使用混乱导致细菌耐药性强势崛起,而抗菌药物研发速度滞后,耐药菌感染可能面临无有效药物可用的境况,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细菌耐药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扭转滥用抗菌素的现状,世卫组织今年推出了6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包括与社会多方合作并制定国家计划、加强监测和实验室能力、确保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的连续可及、减少抗菌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支持创新和研发新工具等。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我国政府和各级卫生机构管理措施逐年升级,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随后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但抗菌药物滥用与细菌耐药性泛滥防不胜防,日趋恶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但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加重临床治疗难度。

因此,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对靶菌谱的覆盖范围可分为不同类别,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感染菌种和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原体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此外,对于存在过敏史或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为了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各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抗菌药物专家组、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加强药物监测和审查等措施,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同时,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和应用水平。

结语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不当使用会导致诸多问题。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论文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论文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效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方法本院从2010年起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随机抽查本院2009年度和2010年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1022张,对两年度抗菌药物处方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2009年度调查的1022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234张,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率为22.90%;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后,2010年度调查的1022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56张,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率为5.48%。

2010年度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率较2009年度显著降低,(χ2=34.1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细菌感染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中所占比例最高,所以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临床药物种类,抗菌药物在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1]。

其不合理应用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

为探讨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的效果,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院从2010年起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督管理,随机抽查本院2009年度和2010年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1022张,对两年度抗菌药物处方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随机抽查本院2009年度和2010年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1022张。

1.2方法本院从2010年起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随机抽查本院2009年度和2010年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1022张,对两年度抗菌药物处方情况进行分析。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进行抗菌药物的临床监督管理;加强临床医生对常用临床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学习,熟练掌握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治疗范围、治疗剂量、使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3];查明感染病源,再根据病源的种类以及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相关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明确的指征[4]。

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医学领域的进步,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由于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大量的过度使用更会导致菌株的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治疗难度,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因此,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也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定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概念是指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管理程序,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剂量及时长等进行应用,保护患者免受毒副作用的影响,减少菌株的耐药性冲击,从而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1.降低患者用药成本抗菌药物的成本相对较高,其过度使用将会对患者用药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而科学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则能降低患者用药成本,节约患者资金。

2.保护患者的健康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经常出现毒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则能保护患者的健康,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3.减少菌株的耐药性药物的过度使用是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抗菌药物的消费量越多,菌株的耐药性就会增加,对临床治疗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能够减少菌株对药物进一步耐药的机率,降低医疗单位耗费更多金钱和人力的次数。

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策略1.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选择抗菌药物据病原微生物的细菌培养灵敏度试验选择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抗菌药物,明确药物的治疗范围,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和副作用。

2.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菌种类等不同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适当的剂量,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并保证药物的性价比。

3.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及时停止确保药物的规范使用,强调使用时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性、不同制剂之间的替代性、确保药物的起始、中途和结束点的比较,避免连续使用或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抗性进一步加剧,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06-01
【摘要】:目的:为了强化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方法:通过制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等多种形式综合管理,引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强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督,积极开展药物经济学和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

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持续督查,使其逐步规范和合理,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操作依据,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强化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目前,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使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医院的医疗质量。

但是随着其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也不断出现。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针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自2009年6月起制订了一系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管理办法,强化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水平。

本人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对强化合理抗菌药物管理作初步总结,现报告如下:
1,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1.1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并制定和施行相关管理,建立管理网络:我院设立专门的临床合理用药督查小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等考评奖惩制度[1]。

并建立临床药师查房制,应用“定期定点”模式实施专职药师查房制[2]。

由督查小组筛选每个月疑似不合理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按科室和个人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成表,上交医疗专家组。

由医疗专家组定期组织点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以督促各科室改进。

药剂科负责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每季度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门诊和住院使用金额和数量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排名,并按照每个月使用金额排名首位抗菌药物药品前10位医生进行排名,如有异常使用药品情况,启动预警机制,情况严重的交予用药督查小组,用药督查小组可按医院的相关制度作出严肃处理。

另外,药剂科还应在临床作好密切监测和药学宣传。

比如,“克林霉素针剂”门诊连续3个月排名第一,经调查因不做皮试,经验性地应用于一般外伤和急诊病人,我院启动预警机制,并督促临床合理性地针对适应证应用。

1.2实行分线管理:按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制度》要求,将我院抗菌药物分为一、二、三线,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分线管理。

结合his系统实行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管理,我院程序自行实行分级管理,即对医师使用权限进行限制,高级职称可使用所有抗菌药物,中级职称使用一、二线抗菌药物,初级职称只能使用一线抗菌药物,从药品库存和系统程序上控制。

2,普及管理知识,强化医护人员教育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将我院制定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规则和管理制度下发到各科,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学习执行,使全体医务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

在药物应用方面,结合临床adr监测,每季度编辑一期医院《临床药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按照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科室内对各类抗菌药物特点、选用原则、各部位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和耐药机制的学习讨论,强化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思想。

3,强化对病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
部分病人因外界的宣传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新越好、越高级越好、越贵越好”。

药师能够通过电话和咨询窗口,就病人使用的抗菌药物给药最佳途径、时间、剂量和疗程等进行全面咨询,宣传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让病人正确地配合医生治疗,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4,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逐步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将经济学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治疗过程,我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强化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环节控制,以达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就医人群的医疗费用的目的[3]。

并按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内涵“符合临床指征且功效明确,价格适中”,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监测、分析、评价抗菌药物用药过程和用药后的疗效,探索优化治疗方案,
使单病种中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5,效果
我院2年来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持续督查,引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使其逐步规范和合理,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领导重视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做好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条件,his 系统自动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三级使用;通过不同层面、反复的不合理处方点评和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执行,督导临床医师主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通过警示谈话、知识培训、科室通报和处罚等手段,督促临床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达到管理的目的。

结语
总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应进一步强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督,医院各科室应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强化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参加、主动协调和沟通医、药、护、患关系,避免抗菌药物滥用,不断改进和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游慧.我院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药
房,2010,16(24):1865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9,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