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及模台清理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培训考核试卷

模具及模台清理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培训考核试卷
模具及模台清理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培训考核试卷

模具及模台清理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培训考核试卷

姓名: 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 工种/职务: 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 阅卷人: ________________ 考试成绩:________________ 考试说明:本次考试目的在于检验职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试题均为填空题,共100分;考试成绩将作为员工岗位定级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一、安全风险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每空2分,共10分)

1、安全风险:本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如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正确作业,可能会导致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2、职业危害因素:本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拆模时产生的粉尘和噪声,操作人员

在拆模时会产生粉尘和噪声。如操作人员不釆取防护措施,长期吸入粉尘可能会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出现气短、胸闷、胸痛、咳嗽、通气功能减退等,从而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 : 长期接触噪声会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 _______________ ,并引发消化不良,

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二、作业前准备(每空2分,共2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人员操作设备前应正确佩,佩戴3H防噪耳塞,穿好工装

鞋和工作服,工作服袖口及下摆应 ______________ o女工应把长发盘好,不得将长发裸露在安

全帽外部,操作人员不得佩戴首饰、项链、戒指等饰品进入作业现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保自身精神状态良好,不得

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___________

作业,操作人员不得携带 __________________ 物品进入生产作业现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本设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者必须熟悉本设备的、、电气系统等原理,维护和

保养,能正确处理一般故障,并能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好与本岗位相关的所有工具和

o

三、班前检查(每空4分,共4分)

1、检查清理模台所用的_______________ 电源线是否有破损及老化现象。

2、检查作业区域是否有与本岗位无关人员。

四、操作规程(每空4分,共24分)

1、操作人员在上下模台时应走_________________ ,禁止直接从模台上跳下或从地面上跳

跃至模台上方,禁止跨越相邻的模台,防止跌倒和摔伤事故。

2、启动角磨机电源开关,开始清理模具和模台,使用角磨机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精神集中,

随时观察模台上方是否有大的 _______ 或坚硬物体,防止与角磨机直接接触造成物体飞溅伤人。

3、禁止_______ 人及以上人员在同一模台上使用角磨机进行清理作业。

4、操作人员随时检查角磨机运行状况,如有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关闭角磨机电源,报告

机修人员进行处理, _____________ 私自拆装或维修角磨机。

5、模台清理完成后,关闭角磨机电源,拔下插头。将脱模剂均匀地滚刷在模台上,滚刷

时操作人员应做好 _______________ ,防止摔倒或从模台上坠落。

6、脱模剂滚刷完成后进行完___________________ ,确认周边无安全隐患后,进行卫生清

理工作,并将剩余的物料及电动工具等放置在指定区域。

五、应急处置(每空2分,共42分)

1、如果人员被设备搅入、缠入时,被搅入人员要大声呼喊,现场发现者首先按下

___________ 或电源开关断电,停止设备运行。强调必须想方设法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尽量用

刀、剪子类工具将被缠入的衣服等断开或破拆设备将人员救出。如肢体仍被夹在设备内,不可采

取 _________ 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将设备部件拆除或拆卸。

2、___ 如人员被机械设备压在下面或者人员挤入设备中,要尽快采取把设备移开、拆卸、

等措施,将人员救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头皮撕裂伤时,应及时抢救

伤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迅速送往医院疗伤。

4、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时的____________ ,由医务人员对肢体进行 _____________ ,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加重。

5、如发生断指(肢)事故时,按如下程序处理:

(1)立即停机:机器压断手指,应立即断电__________ ,将断手指取出,必要时釆取拆

开机器的方法,切不可 ___________ 机器的方法取出断手指(肢体),以防肢体再次损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指止血: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功能固定,迅速将伤

员送往医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指保存:断指用纱布包裹,置于中密封,再放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器中,

短程(6-8小时内)无须冷藏,可直接转送,切勿浸泡于任何液体或直接放置于冰块中,忌将断指侵入 _______________ 消毒液中。

(4)尽快转送:应尽快地将病人和断指(肢)安全的送到有条件能够迅速进行再植手术的专业医院。

6、发生触电事故时,可采取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触电事故后,现场知情人应立即向四周呼救,并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使事故扩大。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头,当班人员可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切断电源。也可以用现场的 ____________ 材料等器材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确认无电危

害后,方可实施救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关闭电源时,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刀子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源线。也可以釆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切不可直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电者。可用

____________ 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

脱离电源,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立即进行施救。

(5)安全救出伤员后,如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状况后,必须立即进行心外按压法 _______________O

7、物体打击应急处置措施:

(1)救援人员首先根据受伤者的受伤部位立即组织抢救,促使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送往医院救治,并保护现场。勘察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他危险源存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2)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迅速向部门或公司领导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8、抢救物体打击伤员时的处理办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确认人员已经死亡,立即保护现场,拉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出血:

A、立即联系120或距离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悄。为争取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

B、据伤情送往专科医院。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伤大出血:急救车未到前,现场

釆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

D、注意搬运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背脊、内脏、骨折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

或平板,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式运输伤员。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试题 - 答案

岗位职责与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分数: 一、填空题(60分每空2分) 1、新工、转岗、复岗等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清楚生产现场的危险源和预防措施,树立和提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人员不准单独上岗操作。 2、对设备进行检修、进入设备内部检查时应避免设备的突然启动造成人员伤害,必须理解紧停开关仅是切断控制电源,为确保安全起见,应该切断设备电源,将开关小车拉出,挂检修标识牌,并将现场控制盒打至检修位置,或断开连接轴。 3、工作前,应按所用工具的需要和有关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并检查所用的工器具是否齐全良好。 4、岗位人员应清楚岗位职责,掌握本岗位的设备性能、正确的开停机顺序、检查维护方法、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等岗位基本安全操作技能。 5、皮带启动不起来或打滑时,严禁用脚蹬、手拉、压杆子等办法处理,设备在运转时,严禁打扫卫生、接触运转部位。 6、日常巡检发现问题,需停机处理时,应先与操作员联系,紧急情况下现场急停,停机后,办理停电手续将转换开关至现场位置并挂上禁止合闸牌,方可处理问题,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 7、工作中注意周围环境及自身安全,以防止因挥动工具而造成工具脱落、重心不稳、工件及铁屑飞溅等伤害,出现异常情况,需要两人以上一起的作业应报告班长或值班领导,不要单独作业,注意协调、配合,实行安全联保、互保,确保安全。 8、机器在运转时,禁止进行检修,清洗和拆卸零件等工作,调试机械设备时,禁止戴手套和把手放在机器旋转部位; 9、交班者在交班前应对所负责岗位和设备进行全面彻底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把隐患和问题留给下班,如确须延续到下一班处理的问题,要向接班者交待清楚,并提请接班者注意,并积极提出处理意见。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总则 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1.3本规程适用于所属车间、科室、班组。 2名词解释 2.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2.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2.3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2.4X射线是高速带电粒子撞击金属时,在金属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急剧减速而伴随发射的一种辐射。利用此原理制成的X射线管和加速器,就可以生产出射线照相检测用的X射线和高能X射线(能量在 1 Mev 以上)。X射线的强度与X射线管的管电压(kV)有关,管电压越大,X射线的强度就越大,其穿透能力也就越强。加速器的情况亦如此。简而言之,X射线的强度是可以控制的。 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1所有上岗工作前职工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公司办公室、车间领导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3.2所有进入工作现场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带好防尘口罩;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X射线源的佩戴好剂量笔。 3.3上述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二小时到户外休息15-20分钟。 3.4 X射线控制区边界上必须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示标识;探伤作业人员应在边界外操作,否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5 X射线控制区在其边界上必须设警示标识,如信号灯、铃、警戒绳,并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尚应注意控制在管理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3.6每半年X射线控制区人员必须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笔监测。 3.7工作完毕后,班组长将一天工作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姓名:成绩:分。)2一、单选题(共计25 题,每

题)的职业病防治活动。A 1.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B、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C、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C )。B、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AC、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3.职业病指(B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4.(C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A、劳动者B、各级政府C、用人单位A )。5.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 当符合(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标准C)。.工作场所的生产布局合理,应当符合(B 6B、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A、效益原则C、满足生产需要的原则7.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 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

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B )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BA、中介机构C)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C 8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C、工会组织B、卫生行政部门 A.

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A )档案。C、人事、劳动者健康监护B、工资A10.(C )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X X X X X X有限公司 职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二、热处理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

三、质检员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4) 四、抛丸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 五、压力机操作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6) 六、清洗包装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8) 七、检维修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9)

一、车床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本岗位职业危害 1、粉尘:是指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本岗位可能产生的粉尘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及其化合物粉尘。 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手,工作服勤洗勤换。 6、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7、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二、热处理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本岗位职业危害 1、高温:较高的温度,根据接触时间及劳动强度可能导致对人体造成伤害。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局部性伤害,主要是皮肤烫痛、烫伤以及局部组织烧伤;另一种是全身性的高温伤害,如中暑、高温晕厥等。高温环境对操作者的心理健康也有不良影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本岗位从业人员作业前要检查设备零部件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检查维护。 6、本岗位从业人员作业过程中若发现职业危害要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上报负责人。

7、本岗位从业人员要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降温,降低高温危害。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不得在岗位进餐,工作完毕立即洗手,工作服勤洗勤换。 三、质检员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本岗位职业危害 一、本岗位职业危害 1、粉尘:是指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本岗位可能产生的粉尘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及其化合物粉尘。 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音。本岗位的噪音危害主要来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试题+-+答案

岗位职责与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分数: 一、填空题(60分每空2分) 1、新工、转岗、复岗等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清楚生产现场的危险源和预防措施,树立和提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人员不准单独上岗操作。 2、对设备进行检修、进入设备内部检查时应避免设备的突然启动造成人员伤害,必须理解紧停开关仅是切断控制电源,为确保安全起见,应该切断设备电源,将开关小车拉出,挂检修标识牌,并将现场控制盒打至检修位置,或断开连接轴。 3、工作前,应按所用工具的需要和有关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并检查所用的工器具是否齐全良好。 4、岗位人员应清楚岗位职责,掌握本岗位的设备性能、正确的开停机顺序、检查维护方法、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等岗位基本安全操作技能。 5、皮带启动不起来或打滑时,严禁用脚蹬、手拉、压杆子等办法处理,设备在运转时,严禁打扫卫生、接触运转部位。 6、日常巡检发现问题,需停机处理时,应先与操作员联系,紧急情况下现场急停,停机后,办理停电手续将转换开关至现场位置并挂上禁止合闸牌,方可处理问题,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 7、工作中注意周围环境及自身安全,以防止因挥动工具而造成工具脱落、重心不稳、工件及铁屑飞溅等伤害,出现异常情况,需要两人以上一起的作业应报告班长或值班领导,不要单独作业,注意协调、配合,实行安全联保、互保,确保安全。 8、机器在运转时,禁止进行检修,清洗和拆卸零件等工作,调试机械设备时,禁止戴手套和把手放在机器旋转部位; 9、交班者在交班前应对所负责岗位和设备进行全面彻底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把隐患和问题留给下班,如确须延续到下一班处理的问题,要向接班者交待清楚,并提请接班者注意,并积极提出处理意见。 二、判断题(10分每空2分)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不需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方准上岗操作, 可进行特种作业。(×) 2、启动设备之前进行检查和确认,并与有关人员联系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方可启动设备。(√) 3、设备检修时可直接操作检修作业,不需要悬挂警示标识。(×) 4、电气设备要防止漏电,检查是否接地或接零。(√) 5、超过2米以上搭架子时如果有跳板可以不系安全带。(×) 三、选择题(共30分每空6分) 1、停电检修作业时,确定停电的依据是( D ) A.电源开关已拉开 B.电源指示灯燃灭 C.电流表的指示为零 D.合格的验电器试验无电 2、从业人员应当接受( C ),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A、安全生产教育 B、安全生产培训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PVC&钾碱厂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一览表 注: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工种或岗位制定相应的安全卫生操作规程。负责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PVC&钾碱厂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版本/状态:A/O 受控状态: 发文号: 2015年月日发布 2015年6月30日实施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PVC&钾碱厂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盐湖镁业PVC&钾碱厂员工进行操作时依据的职业卫生操作标准。 本标准由PVC&钾碱场HSE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校核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2015年首次发布。

目录 前言 (1)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粉尘) (2)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 (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高温) (6)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电离辐射) (7) 岗位职业卫生作规程(焦炉烟气) (8) 岗位业卫生操作规程(煤气) (9)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氧化碳) (11)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工频电场) (13)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氯乙烯) (1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乙炔) (15)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乙烯) (17)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二氯乙烷) (18)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氢气) (20)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氯气) (22)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氯化氢及盐酸) (2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次氯酸钠) (25)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氢氧化钠) (27)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硫酸) (28)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氢氧化钾) (30)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其他有毒有害) (33)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试题含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 70 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应该( )。 A找企业负责人解决 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自己去医院治疗 2.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 )。 A医疗保险待遇B工伤保险待遇C商业保险待遇 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 )。 A终止职业病病人的待遇 B由职业病病人与企业协商解决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4.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B60C90 5.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业病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其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 6个月 B 1年 C 2年 6.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小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B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大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C接尘工龄、粉尘种类、等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7.甲醛的职业禁忌证有( )。 A全身性皮肤病和慢性眼病B原发性高血压 C风湿性关节炎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 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9.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 )。 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 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 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 10.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发生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疾病的总称。当作业地点气温( B )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A≥36℃B≥37℃C≥40℃ 11.手臂振动病是(A )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 A长期B短期C连续 12.化学性皮肤灼伤主要由于(A )等化学物质引起。 A强酸、强碱、氢氟酸和磷B强酸C强碱

行车工安全操作规程考试题(答案)

行车工安全操作规程考试题 车间工号姓名得分 l、行车工须经专门安全技术训练考试,并持有操作证方能独立操作,未经专门训练和通过考试不得单独操作。 2、开车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机械、电气部分和防护保险装置是否完好、灵敏可靠。控制器、制动器、限位器、电铃、紧急开关等主要附件失灵,严禁吊运。 3、必须听从挂钩起重人员(一人)指挥。正常吊运时不准多人指挥,但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都应立即停车。 4、行车工必须在得到指挥信号后方能进行操作,行车起动时应先鸣铃。 5、操作控制器手柄时,应先从“零”位转到第一档,然后逐级增减速度。换向时,必须先转回“零”位。 6、当接近卷扬限位器,大小车临近终端与邻近车相遇时,速度要缓慢。不准用倒车代替制动、限位代替停车,紧急开关代替普通开关。 7、应在规定的安全走道、专用站台或扶梯上行走和上下。大车轨道两侧除修外不准行走。小车轨道上严禁行走。不准从一台行车跨越到另一台行车。 8、工作停歇时,不准将起重物悬在空中停留。运行中,地面有人或落放吊件时应鸣铃警告。严禁吊物在人头上越过,吊运物件离地不得过高。 9、两台行车同时起吊一物件时,要听从指挥,步调一致。 10、运行时,行车与行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撞车。

11、检修行车应停靠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挂上“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地面要设围栏,并挂“禁止通行”的标志。 12、重吨位物件起吊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然后升高,缓慢运行。不准同时操作三只控制手柄。 13、行车运行时,严禁有人上下。也不准在运行时进行检修和调整机件。 14、运行中发生突然停电,必须将开关手柄放置到“零”位。起吊件末放下或吊具末脱钩,不准离开驾驶室。 15、露天行车遇有暴风、雷击或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工作,夹轨器应夹紧可靠或用地锚拉紧。切断电源。车轮前后应塞垫块卡牢。 16、夜间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 17、龙门吊安全操作按本规程执行。行驶时注意轨道上有无障碍物;吊运高大物件妨碍视线时,两旁应设专人监视和协助总指挥,传递信息。 18、行车工必须认真做到“十不吊”: (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3)吊绳和附件捆缚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4)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的不吊; (5)歪拉斜挂不吊; (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的不吊;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岗位所需的劳动保护用品。 2.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维护好防毒设备,坚守岗位,服从管理。 3.有毒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1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2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3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3.4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3.5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3.6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

效预防职业病。 4.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4.1生产现场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保持通风良好。 4.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4.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4坚持湿式作业,减少粉尘危害。 4.5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清洁文明生产。 5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作业中,应加强降噪设施的性能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5.2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5.3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在采取个体防护的同时,建立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5.4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电离辐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6.1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2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具有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 未婚女工 B 女职工 C 未成年工 2.粉尘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影响()。 A 消化系统 B 呼吸系统 C 神经系统 3.在进入密闭空间前用人单位至少要安排()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A1 B 2 C 3 4.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系统。 A 呼吸 B 消化 C 神经 5.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3 个,即()。 A 口、鼻、耳 B 食物、衣服、水 C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6.()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 引起。 A 白内障 B 红眼病 C 电光性眼炎 7.《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 )。 A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 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 符合国家( )标准。 A 劳动保护 B 安全生产 C 职业卫生 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 )档案。 A 健康监护 B 工伤保险 C 培训教育 10.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向( )申请鉴定。 A 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B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C 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判断题 1.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 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不得从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等技术 服务。(√) 3.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神经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2002 年 5 月 1 日施行的。(√) 5.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承担。(×) 三、填空题 1.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

公司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定义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照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生产性粉尘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二、危害: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三、粉尘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电焊烟尘:PC-TWA 4mg/m3 其他粉尘:PC-TWA 8mg/m3 四、公司主要涉及粉尘的岗位:上料岗位、装卸车岗位、电焊工岗位等; 五、粉尘岗位职业卫生防护 1、上岗前,必须规范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通风机、换气扇等设备,确认设备无异常时,作业前开启除尘设施、通风机、换气扇等设备;除尘系统应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开启,生产作业停止后停机。 3、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及时报告本岗位工段长(班长),由工段长(班长)找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处理,同时报告车间相关负责人,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除尘、通风设备要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清理除尘管道积灰和更换布袋,保证除尘系统正常有效稳定运行;维修设备设施时,需拆除部分除尘设施的,在设备维修完毕后,必须恢复拆除的除尘设施。 5、各岗位要做好设备、设施的密封和粉尘抑制、隔离工作,充分使用调整好除尘设施,严禁出现设备撒漏物料、粉尘飞扬及各种人为的粉尘污染现象。 6、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定期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杜绝扬起二次粉尘。 7、根据岗位工作性质,部分岗位可采取洒水降尘。 8、岗位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到值班室进行,吸烟、饮水、就餐前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 9、定期维护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定期更换防尘滤纸;对粘附粉尘的工作服要及时进行清洗。 10、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定义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其他有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音≥80dB的作业。

2019年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2019 年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单位名称职务分数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管单位 D、检测单位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4、当发现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佩戴合适的( A ) 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A、防毒面具 B、眼镜 C、手套 D、口罩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 3、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4、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病防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 ) 。 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 A、审批 B、同意 C、备案 D、查阅 个人健康资料。 6、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A ),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 本单位 6、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B、管理制度 C、应急预案 7、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 7、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 8、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离岗后及应急健康检查。 ( B )和中文警示说明。 9、按照来源,噪声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A、安全标识 B、警示标识 C、英文 10、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 善安置。 8、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C )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选择题(不限一个答案,全部选对得 3 分,漏选得 1 分,错选不得分共45 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标本兼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职业病指( B )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 C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起的疾病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 总则 1.1为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1.3本规程适用于项目部所有部门、厂队及协作队。 2 名词解释 2.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2.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2.3 烟尘: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浮于空中的颗粒物。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 2.4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2.5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有时也难以划分。 2.6灼伤: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有些化学物质还可以被从创面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的病理过程,称为灼伤。发生原因主要是火焰灼伤、电击伤、热压伤和强酸、强碱灼伤等 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1 所有员工上岗工作前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项目部安全环保部、部门及厂队领导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3.2 所有进入工作现场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带好防尘口罩;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焊接岗位戴好防护镜、防护面罩并穿好防护服;高温作业岗位人员及时补充水分,准备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有毒作业岗位戴防毒口罩、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3.3 上述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二小时到户外休息15-20分钟。

最新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试题

铣床安全操作规程考试试题车间________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 1 、装夹工件、工具必须(),不得有()现象。所用的扳手必须符合标准规格。 2、在机床上进行上下工件、刀具、紧固、调整、变速及测量工件等工作必须()。 3、高速切削时必须装(),操作者要戴()。 4、严禁用()摸或用()擦拭正在运转的刀具和机床的()部位。清除铁屑时,只允许用毛刷,禁止用嘴吹。 5、拆装立铣刀时,台面需垫()。禁止用()去托刀盘。 6、装平铣刀,使用扳手扳螺母时,要注意扳手开口选用适当,用力不可(),防止()。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工人应穿紧身工作服,袖口轧紧;() 2、刀具装夹完毕后,须进行空运转试验,确认无误后再开机;() 3、在铣削未停止前,不能用手去制动;() 4、在铣削中可以对工件进行尺寸测量;() 5、装卸铣刀时,需用手直接握住铣刀;() 6、在机动快速进给时,要把手轮离合器打开,以防手轮快速旋转伤人;() 7、铣削不规则的工件及使用虎钳、分度头及专用夹具夹持工件时,不规则工件的重心及虎钳、分度头、专用夹具等应尽可能放在工作台的中间部位,避免工作台受力不均,产生变形;() 8、机床运行中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报告车间主任;() 9、工作后,将工作台停在中间位置,升降台落到最低的位置上;() 10、工作后应清除废屑,清扫工作场地,认真擦净机床。导轨面、转动及润滑面、定位机床面、工作台面等处加油保养。() 三、简答题(共40分) 1、设备操作“三好”的内容是什么?(10分) 2、设备操作“四会”的内容是什么?(10分) 3、在操作铣床加工时,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有哪些?(20分)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 ……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月日

目录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总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于(B )正式实施。 A. 2001 年10月27日 B. 2002 年5月1日 C. 2002 年1月1日 D. 2002 年7月1日 2. 职业病指(B)。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3.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C)。 A. 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D.职业卫生危害 4.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C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粉尘、物理、放射 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5. ( B )依法享受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职业病病人 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接触矽尘工人 6. 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A ) A.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D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 对产生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A )。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警示标识 C.警示说明 D.警示语言 9.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必要时 B.定期 C.不定期 D.间断 10.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A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 职业病病名 11. 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D )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2. 2009年媒体披露的(C )暴露岀我国职业病防治领域中的一些问题,职业病防治工作再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A. 省仙游县外来农民工患职业病事件 B. 省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 C. 海超开胸验肺事件 13、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C )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矿山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目录 一、粉尘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 二、噪声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3 三、高温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5 四、砂轮机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8 五、电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9 六、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0 七、空压机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2 八、装载机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4 九、钻机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5 十、爆破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6 十一、挖掘机司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8

矿山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总则 为了保证矿山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矿山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高温。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矿山所属部门、班组。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本规程制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噪声作业分级》; 《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职业病 危害防治重点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特制订重点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一、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1.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我公司内适用的工种有:电解车间:电解操作工/吸出工/母线工/天车工/槽维工:阳极组装车间:浇筑工/熔炼工/残极清理工/检修工;供料车间:供料工/净化工/检修工; 储运部:氧化铝库库管员/阳极车间叉车司机/抬抱司机叉车工;监督计控中心:过程检查员;铸造车间:抬抱清理工;检修车间:天车检修工;计算机站:维护工

1.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我公司内适用的工种有:电解车间:电解操作工/吸出工/母线工/天车工/槽维工;阳极组装车间:浇筑工/熔炼工/残极清理工/检修工;供料车间:供料工/净化工/检修工; 储运部:阳极车间叉车司机/抬抱司机叉车工/铸造车间叉车司机;监督计控中心:过程检查员/成品检查员;铸造车间:铸造工/天车工/抬抱清理工;康扬分公司:运行值班员/检修工。 1.3有毒有害气体:是指有毒并对身体有害的气体,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

企业职工职业卫生培训试卷带答案

.. )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工种:部门: 姓名: )2分30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共)号第52民共和国主席令治法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中华人1.《中。起施行于( B ) 31日月 B. 2011年12年10月27日 A. 2011 1日D. 2012年7月1日 C. 2012年1月种危 A )的各者可能导致(指对危害,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2.职业病害。不利健康故 C.A.职业病 B.伤亡事。)治理”“分类管理、(B 治工3.我国的职业病防作原则是:期C分彻底B综合A 。业病待遇规定依法享受国家的职4.( B ) 病人职业病工人 B.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尘工人接 D. 触矽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与符合有害应当生产布局合理,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5.产生原则。 B )的无害作业(分开 C.适当不分开 B.分开A. 理。)管等作业实行(C 射6.国家对从事放性、高毒、高危粉尘特殊划 C.A.规划 B.计者职或配备专理机卫生管构或者组织,指定单位7.用人应当设置或者职业。病防职业治工作负责兼职的(A),本单位的会督C.人员应急人卫生A. 职业管理员B.管理工察员;,. .. 行所进工( B )对作场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8.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价。素检测、评职业病危害因断 D. 间定期 C. 不定期 A. 必要时 B. 病职业移给不具备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单位9.任何和个人( A )将产生人。的单位和个防护条件可以条件下 C.在一定 A.不得 B.可以。)档案档案和劳动者(A 1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教育C.培训工伤保险 A.健康监护B.生院卫照国务,用人单位应当按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11. 动者。结果如实告知劳A )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织行政部门的规定组(岗期间C在岗期B上岗前和在间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生的可能产将工作过程中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12. 用人单位与骗。隐瞒或者欺在劳,并动合同中写明,不得( A )如实告知劳动者遇等施和待护措 B. 职业病防及危害其后果 A. 职业病名职业病病遇等 D. 措施职业病 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和待 C. 中应职业活动属于劳动者在 D 1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项不义务。尽的职业卫生用品的职业病防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正A.确使用和维护告故隐患及时报B.发现职业病危害事程操作规法律、法规、规章和防治C.遵守职业病示标识的作素业场所设置警D.在有职业危害因。)的作业动职业禁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