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以及机遇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以及机遇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以及机遇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以及机遇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原因和潜在的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源,并剖析其中蕴含的机遇,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1.全球经济联动效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特别是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调整与经济波动,通过贸易链、金融链等渠道传导至我国,对出口和外资流入构成压力。

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为例,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大幅减少,影响了相关产业的生产和就业。

此外,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增加,使得我国金融市场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015年中国股市的剧烈波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出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股市大幅下跌。

2.内需与投资双重考验内需不足与消费、投资增长乏力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房地产市场调整、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共同制约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不仅影响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就业,还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房价的上涨,居民的购房压力增大,消费能力受到抑制。

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也导致消费市场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2.6%,老龄化趋势明显。

老龄化不仅影响了劳动力供给,还对消费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增加与年轻人消费能力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3.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期间难免会遇到经济增长放缓的阵痛。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201X年至201X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未变。

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农业经济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希望从理论方面研究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目前国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状况来看,影响因素有:信息化、农村金融、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国内政策、农业进出口等。

李向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并建立农业信息化金融平台,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董鸿鹏则一辽宁省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信息化的贡献进行量化,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资源。

而曾祯、杨帆等人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和结构等价模型对我国的涉农信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围绕信息权利和行政权利较高节点呈中性化,而较低的节点信息化程度较低。

而万众、朱哲翼通过投入产出函数和拓模型展分析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有地区差异。

田杰、陶建平采取了我国1883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处于倒U型左边,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的金融贷款数量和贷款配置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

禹越军、王菁华运用RAV模型,用1978-201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摘要】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市场需求、外部环境、企业风险、经济增长等方面深入探讨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产业链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市场需求过于依赖外部导致国内市场发展不足,外部环境不稳定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风险因对外依存度高而扩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为减少对外依存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减少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性,减少对外依存度的对策以及加强国内市场建设等建议。

希望借此引起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外依存度问题的关注,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对外依存度高,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经济结构,市场需求,外部环境,企业风险,经济增长,减少依存度,国内市场建设1. 引言1.1 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我国当前面临着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这一现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主要体现在进口依存度较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许多关键产品和技术需要依赖进口。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技术产品和原材料。

这种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还表现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虽然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过度依赖对外市场。

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亟待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解决。

1.2 对外依存度高的原因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在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方面过度依赖进口。

市场需求过于依赖外部因素,造成了我国在某些领域会受制于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也是造成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原因,经济全球化和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

政府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政府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政府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以快速、稳定、持续为特点。

政府投资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政府投资到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多大的影响?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府投资对各行业的拉动作用政府投资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刺激各行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

例如,政府向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将加快货物和人员流动速度并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投资还在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改善环境、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等都能够有助于提升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政府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政府投资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

政府投资能够带动企业投资,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进行干预,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减税等优惠政策,从而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投资还能够对民间投资产生溢出效应,增强投资信心,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三、政府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政府投资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力求引导投资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中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如建筑、钢铁等。

政府投资的加快会对就业创造形成拉动作用,促进就业的扩大。

同时,政府投资也能够提高就业者的就业质量,促进职工收入归并向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政府投资对经济稳定的影响政府投资对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增强经济的韧性、提高对外部风险的抵抗能力。

政府投资在经济下行期间能支持企业的生产和生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或补贴等手段,推动市场的回暖与恢复。

总之,政府投资扮演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深远。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长期经济增长的效益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实现,以下是对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因素的讨论。

1.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和服务,创造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

同时,技术的积累和应用也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升级,从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2.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也是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生产力。

同时,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也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进一步推动长期经济增长。

3.基础设施建设和全要素生产率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长期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投资和创新,改善商业环境和交通流动性。

同时,基础设施投资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长期经济增长。

4.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对于长期经济增长也起到重要作用。

稳定和透明的政府政策能够提供可预见和可持续的经济环境,促进投资和创业。

公平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能够保护产权,保证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动。

因此,良好的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对于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5.资本积累和投资资本积累和投资也是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资本积累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高效的投资和资源配置也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6.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对长期经济增长也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年轻和有活力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的人口政策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于推动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全要素生产率、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资本积累和投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共同影响着长期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分析

经济增长率分析

经济增长率分析经济增长率是一个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来深入探讨经济增长率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劳动力增长以及制度环境等。

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2. 资本投资:充足的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投资能够推动经济活动的扩大,增加生产力和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劳动力增长: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运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4. 制度环境:健全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公正的竞争环境、保护产权和合理的纳税制度等制度安排有助于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经济增长率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经济增长率 = (本期实际生产总值 - 上期实际生产总值)/ 上期实际生产总值 × 100%例如,如果一个国家上一年的实际生产总值为1000亿元,今年的实际生产总值为1100亿元,则其经济增长率为:(1100 - 1000)/ 1000 × 100% = 10%通过这种计算方法,我们能够准确地评估经济在某一时期内的增长速度,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

三、经济增长率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经济增长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繁荣与稳定: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意味着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的程度。

随着经济增长率的稳定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提升,社会稳定得到保障。

2. 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通常伴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改善社会就业形势。

3.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率的加快有助于技术创新和进步的推动。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展望报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加大。

下面将从贸易战、全球需求疲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首先,贸易战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明显的冲击。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相继对对方商品加征关税。

这导致我国出口受阻,降低了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制约。

特别是一些关键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如钢铁、铝等行业受到了贸易战的较大冲击,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这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贸易战也导致了一些企业面临转型的压力,一些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减少,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影响。

其次,全球需求疲软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当前全球增速放缓,尤其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

全球需求疲软导致我国出口市场收缩,出口企业的订单和产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就业市场。

此外,由于全球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下跌,进口成本降低,对我国一些传统产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使得这些行业的利润率下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市场。

再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确定性也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国际分工的结果,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采取了限制外资、提高关税等措施,加大了一些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运营风险,对我国产业链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任何阻碍全球价值链上一个环节的畅通,都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贸易战、全球需求疲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确定性,都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分析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分析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逐渐趋缓,人们纷纷开始探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一些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深入剖析。

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重工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这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是不可避免的。

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中国一度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逐渐趋缓以及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这导致了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

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给企业的用工成本带来了增加压力,也降低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

三、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第三个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的加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外部需求的减弱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外,不稳定的国际金融市场也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阻力。

四、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

多年来,中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实施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累积。

这些债务问题不仅给中国的金融系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而且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人口红利减弱、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以及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等。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ord文档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学 院: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 业: 农村区域发展 老 师: 许秀川 年 级: 2013 级 学 号: 2026 姓 名: 蒙姜宇 成 绩: .

Word文档 .

Word文档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80-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投资、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劳动力,资本投资,消费,经济增长因素,回归分析

十二五规划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从1978年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在质量和数量上不断提高,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国经济增长的内涵。

1文献综述 在早期的古典经济理论中,斯密、穆勒、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等人都曾涉及到经济增长或剩余同资本、劳动力的关系。他们认为,“剩余”的出现引起了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同时构成了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加大了就业规模和社会生产规模,而社会生产规模扩大的直接结果就是剩余的增加,再在更高的起点上重复前一过程。如此反复,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这也就是经济增长理论基础和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依据。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 )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 . Word文档 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经典的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本质,认为经济增长是物质财富本身或其内容的增长。从商品生产来看,经济增长是使用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增长;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看,经济增长是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他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个:劳动力,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力。在分析技术进步的原因时,马克思认为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由于资本在现实社会里难以测度,一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我国拥有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有大量的消费需求。 2模型设计及验证结果 2.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异众比率 四分位差 方差 标准差 离散系数 偏态 峰度

y - 75074.81 133443.81 1 163142.41 161072.52 1.21 1.47 1.19 x1 - 69385 65230.65 1 19968.5 129933712 11398.85 0.17 -0.82 -0.84 x2 - 23927.3 75199.46 1 79762.52 115882.28 1.54 1.97 3.18 x3 102 103.2 105.5 0.94 5.25 38.67 6.22 0.06 1.53 1.83

2.2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设为被解释变量y;年末就业人数衡量劳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衡量资本投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表消费需求,分别设置为解释变量x1、x2、x3。 .

Word文档 图1 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 由图1可推测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线性关系,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就业人数次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小。 采用的模型如下: Y=C+β1x1+β2x2+β3x3+ε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年末就业人数,x2代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ε代表随机误差项。对该模型做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 2.3用OLS法对模型初步估计 表2 模型初始估计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5/15 Time: 14:07 Sample: 1980 2013 Included observations: 3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1763.66 62603.35 -0.347644 0.7305 X1 2.255538 0.345211 6.533800 0.0000 X2 1.228684 0.033979 36.15990 0.0000 X3 -799.2557 528.8293 -1.511368 0.1412

R-squared 0.988403 Mean dependent var 133443.8 Adjusted R-squared 0.987243 S.D. dependent var 161072.5 S.E. of regression 18192.56 Akaike info criterion 22.56554 Sum squared resid 9.93E+09 Schwarz criterion 22.74512 . Word文档 Log likelihood -379.6143 Hannan-Quinn criter. 22.62678 F-statistic 852.2789 Durbin-Watson stat 0.736911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OLS分析可得:R^2=0.988403,很接近1,说明拟合效果很好。X1和x2的系数都在1附近,且Prob非常小,所以这两个因素对GDP有一定的影响, 但X3的系数是负的、很大,且Prob较大,推测这个因素的选取存在问题。 对X1X2X3分别进行T检验,令α=0.05,查表可得T0.025(34)=2.348。Tx1>T0.025(34),Tx2>T0.025(34),Tx32.4多重共线性检验 2.4.1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 对两个解释变量的模型,采用简单相关系数法。求出X1与X2的简单相关系数r,若r接近1,则说明两个变量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 对多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可用综合统计检验法。在普通最小二乘法下,当R2值、F 值很大,各个偏回归系数 t 值很小,表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整体线性作用显著,但各解释变量间存在共线性而使得它们对Y的独立作用不能分辨,所以T检验不显著。由上知X3的T检验不显著。 表3 变量的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X1 X2 X3 X1 1 0.584986 -0.238388 X2 0.584986 1 -0.240966 X3 -0.238388 -0.240966 1

根据多重共线性原理,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2.4.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通过采用剔除变量法,剔除X3,多重共线性的修正结果如下: 表4 修正多重共线性后的模型 . Word文档 2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5/15 Time: 16:07 Sample: 1980 2013 Included observations: 3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0792.9 21629.31 -5.122350 0.0000 X1 2.320115 0.349580 6.636867 0.0000 X2 1.235302 0.034387 35.92386 0.0000

R-squared 0.987520 Mean dependent var 133443.8 Adjusted R-squared 0.986715 S.D. dependent var 161072.5 S.E. of regression 18565.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22.58010 Sum squared resid 1.07E+10 Schwarz criterion 22.71478 Log likelihood -380.8617 Hannan-Quinn criter. 22.62603 F-statistic 1226.468 Durbin-Watson stat 0.53170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OLS分析可得:R^2=0.987520,很接近1,说明拟合效果很好。X1和x2的系数都在1附近,且Prob非常小,所以这两个因素对Y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对此模型进行检验。 对X1X2X3分别进行T检验,令α=0.05,查表可得T0.025(34)=2.348。Tx1>T0.025(34),Tx2>T0.025(34),所以X1和x2对Y有影响。 对模型进行F检验,P(F)<<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即模型效果好。 2.5异方差检验 White检验最显著的优点是不需要假定异方差的形式,所以很常用。对模型进行怀特检验,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存在异方差,其方差δi^2与解释变量有关系,分析δi^2是否与解释变量有某些形式的联系以判断异方差性。在α=0.05,n*R^2=34*0.478824=16.280016> =50.7251,说明不存在异方差。 表5 模型的怀特(White)检验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F-statistic 5.144925 Prob. F(5,28) 0.0018 Obs*R-squared 16.28001 Prob. Chi-Square(5) 0.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