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学校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把学生培养成才的关键又在于教师。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才的主要力量,是学校教学与管理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既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学校中存在一些不利于激励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过于稳定,教师的工作存在着平均主义,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的好与不好一个样,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等,容易使教师产生不思进取和安于现状的思想,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由于对教师工作质量缺少系统的监控与指导,因而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比如,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中,讲授信息量偏少,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教学应试化等,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由于学校缺乏较为完善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因而难以充分发挥激励教师的作用。比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有的是通过听一两节课之后,进行等级评定,有的仅仅评价教师的教案或作业批改情况等。这种评价往往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只注重一时结果,不注重长期过程,只注重表面问题,不注重工作实质,没有对教师的整体工作作出评价,也难以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有时甚至起到负面影响。

一、根据学习原理,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学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专家教师,使教师成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对教师进行激励的过程,也就是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扩充新知识和新技能,树立新观念,新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因此,可以根据学习原理,建立激励教师不断学习的机制,使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1.强化是教师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

对教师的良好教育教学行为,比如,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应给予奖励,这就是正强化;对教师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比如,教学混乱、体罚学生等应给予必要的惩罚,这就是负强化。这样,可以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励教师不断努力,塑造教师良好行为。必须强调的是,对教师行为的奖励或惩罚,一定要及时,即强化要及时,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第一、目标激励,满足教师对工作进取的需要。

应该说,每个教师都希望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每个教师的人生目标。目标激励就是要确立符合教师的实际,能够激发教师热情的学校工作目标,使教师在对学校目标认同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个人目标,或在学校目标之下,确定个人目标。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工作具有自身、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价值时,就会产生实现工作目标的内存动力。要注意的是,所确立的目标的难度要适宜,要不断提出新目标,使目标具有发展性,才能不断强化教师的工作表现。

第二、情感激励,满足教师对关心和关注的需要。

这是指领导者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对教师所产生的激励作用。领导者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与关怀是满足教师精神需要的重要方面,是激励其积极性的有效方式。让广大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征求广大

教师的意见,以商讨的方式安排工作和处理问题等,可以使教师感受到领导的信任和尊重。如果领导者经常深入到教师中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从工作上关怀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可以极大地激发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和主人翁精神。

第三、物质激励,满足教师合理的生活需要。

如果只注重精神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那么就失去了教师激励机制的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对于个别积极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教师的工资水平还比较低,住房条件还比较差。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要解决的是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长期不发工资或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尽管如此,许多教师仍然保持着高层次精神追求,始终为教育事业做着奉献。但是,只有建立起教师工作的坚实的物质基础,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才能有效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成长。

2、建立教师工作质量监控机制,强化教师进步

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监控,是强化教师不断努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促进教师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素质和办学质量。进行教师工作质量监控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随机课堂听课。主要指有关人员亲自了解体验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之所以要随机听课,是为了保证教师教学情况的代表性,体现出教师教学的整体一贯的水平。第二、课外情况监控。主要指对教师课堂以外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了解。第三、学生反馈。主要指了解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教师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起到促进教师成长的导向、鉴定和激励作用。

3、建立教师聘任制与淘汰制

教师聘任制与淘汰制既含有制度化管理的内容,也含有目标管理的内容,工作岗位职责可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行为,为教师工作指明努力的方向,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实行教师聘任制与淘汰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岗位意识。比如,可以由学校制定各学科教师的岗位职责和教学工作目标以及质量标准,遵循择优聘任和因人制宜的原则来聘任教师上岗。落聘的教师经过相关程序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从事教师职业不等于进了保险箱,教师不努力就会有误人子弟的风险,误人子弟就应有下岗的风险,不合格的教师就应被淘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学校外面的高素质的教师走进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

二、根据认知理论,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改变教师原有不良认知,建立新的认知

(1)不良认知观念是阻碍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具体包括:

第一、不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

有的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错误地把自己看作“教书匠”;有的教师专业思想素质有偏差,不懂得如何培养学生,也没有掌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有的教师的品德修养不高,容易导致缺乏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以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并不认为体罚是违法的、不道德的并且对学生有害的方式,相反却认为体罚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罚是合理的、简便易行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第二、教师心理不健康,存在错误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