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装配的基本概念要点

1_装配的基本概念要点
1_装配的基本概念要点

1 装配的基本概念

1.1装配的概念

任何机器(含汽车,后同)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件和部件所组成的。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件装配,而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配。

装配不仅对保证机器的质量十分重要,还是机器生产的最终检验环节。通过装配可以发现产品设计上的错误和零件制造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研究装配工艺,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不仅是保证汽车装配质量的手段,也是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制造成本的有力措施。

1.2装配精度

装配精度是装配工艺的质量指标。正确地规定机器和部件的装配精度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影响到产品制造的经济性。装配精度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也是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和确定零件加工精度的依据。

装配精度的内容包括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等。

1)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

(1)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是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它关系到配合性质和配合质量。已由国家标准《公差和配合》来解决。例如,轴和孔的配合间隙或配合过盈的变化范围。

(2)零部件间的接触精度是指配合表面、接触表面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与接触点分布的情况。它影响到接触刚度和配合质量。例如:导轨接触面间、锥体配合和齿轮啮合等处,均有接触精度要求。

2)零部件间的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

(1)零部件间的位置尺寸精度是指零部件间的距离精度,如轴向距离和轴线距离(中心)精度等。

(2)零部件间的位置精度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圆轴度和各种跳动。

3)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精度

这是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其中运动方向上的精度包括零部件间相对运动时的直线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即传动精度是指内联系传动链中,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精度。

1.3装配精庋与零件精庋间的关系

零件的精度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有很大影响,而且装配精度是与它相关的若干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有关。因此,要合理地规定和控制这些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使得在加工条件允许时,它们的加工误差累计起来仍能满足装配精度的要求。这样做既能保证装配精度要求,又能简化装配工作,这对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是很有必要的。

有时单靠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要求较高的装配精度,会使零件的加工精度显著提高并给零件的加工带来较大困难。此时,应根据尺寸链的理论,建立装配尺寸链。从而使按较经济的精度所加工的相关零部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如选择、修配和调整等),以形成不同的装配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

2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是生产技术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2.1 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客

(1)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方法。

(2)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

(3)计算装配时间定额。

(4)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

(5)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与工具。

(6)选择和设计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及专用设备。

2.2 制定装配王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1)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合理地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

(4)要尽量减少装配工作所占的成本。

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所依据的原始资料

(1)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的标准。这包括产品的总装图和部件装配图,并能清楚地表示出:所有零件相互连接的结构视图及必要的剖视图;零件的编号;装配时应保证的尺寸;配合件的配合性质及精度等级;装配的技术要求;零件及总成的明细表等。为了在装配时对某些零件进行补充机械加工和核算装配尺寸链,有时还需要某些零件图。

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检验内容和方法也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

(2)产品的生产纲领。生产纲领决定了产品的生产类型。生产类型不同,致使装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艺方法、工艺过程的划分、工艺装备的多少、手工劳动的比例等均有很大不同。

像汽车这样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应尽量选择专用装配设备和工具,采用流水线装配方法。有的装配区段还要采用机器人,组成自动装配线。

(3)生产条件。当在现有条件下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应了解现有工厂的装配工艺装备、工人技术水平、装配车间面积等。如果是新建厂,则应适当选择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方法。

2.3制定装配王艺规程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1)研究分析产品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

(1)了解产品及部件的具体结构、装配技术要求和检验验收的内容及方法。

(2)审核产品图样的完整性、正确性、分析审查产品的结构工艺性。

(3)研究设计人员所确定的装配方法,进行必要的装配尺寸链分析与计算。

2)确定装配方法与装配组织形式

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关键。要结合具体生产条件,从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全过程着眼应用尺寸链理论,同设计人员一道最终确定装配方法。

装配方法与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结构特点(如质量大小、尺寸及复杂程度)、生产纲领和现有生产条件。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对于固定式装配,其全部装配工作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产品在装配过程中不移动,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重型产品的成批生产。移动式装配是将零部件用输送带或移动小车按装配顺序从一个装配地点移动至下一个装配地,各装配点完成一部分工作,全部装配点的工作总和就完成了产品的全部装配工作。根据零部件移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连续移动、间歇移动和变节

奏移动装配3种方式。移动式装配常用于大量生产时组成流水作业线或自动线,如汽车、拖拉机、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装配。

3)划分装配单元和确定装配顺序

将产品划分为可进行独立装配的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中的最重要的步骤,这对于大批大量生产结构复杂的产品时尤为重要。只有划分好装配单元,才能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划分装配工序。

无论哪一级装配单元都要选定某一零件或比它低一级的单元作为装配基准件。通常应选体积或质量较大,有足够支承面能够保证装配时稳定性的零件、部件或组件作为装配基准件,如床身零件是床身组件的装配基准件;床身组件是床身部件的装配基准组件;床身部件是机床产品的装配基准部件。汽车总装配则是以车架部件作为装配主体和装配基准部件。

划分好装配单元并确定装配基准零件之后,即可安排装配顺序。确定装配顺序的要求是保证装配精度,以及使装配连接、调整、校正和检验工作能顺利地进行,前面工序不妨碍质量等。为了清晰地表示装配顺序,常用装配单元系统图来表示。它是表示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具体说来装配顺序一般是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下后上,预处理工序要安排在前。

4)装配工序的划分与设计

装配工序确定后,就可将工艺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工序,并进行具体装配工序的设计♂装配工序的划分主要是确定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程度。工序的划分通常和工序设计一起进行。工序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制定工序的操作规范。例如,过盈配合所需压力、变温装配的温度值、紧固螺栓连接的预紧扭矩、装配环境等。

(2)选择设备与工艺装备。若需要专用装备与工艺装备,则应提出设计任务书。

(3)确定工时定额,并协调各工序内容。在大批大量生产时,要平衡工序的节拍,均衡生产,实施流水装配。

5)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单件小批生产时,通常只绘制装配系统图,装配时按产品装配图及装配系统图工作。成批生产时,通常还制定部件、总装的装配工艺卡,写明工序次序,简要工序内容,设备名称,工装夹具名称及编号,工人技术等级和时间定额等项。

6)制定产品检验与试验规范

内容包括:

(1)检测和试验的项目及检验质量指标。

(2)检测和试验的方法、条件与环境要求。

(3)检测和试验所需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

(4)质量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措施。

3 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和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一样,对汽车及其他机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有较大的影响,也是评价机械产品设计的指标之一。因此,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其装配工艺性。根据机械产品的装配实践和汽车装配工艺的需要对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3.1 产品应能分成若干个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从装配单元工艺角度来说,汽车和拖拉机等产品都是由若干个装配单元组成的。—个产品的装配单元可划分为5级:即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和产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装配单元系统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合件亦称结合件,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结合成的不可拆卸的整体件;组件是若干个零件和合件的组合体;部件是由若干个零件、合件和

组件组合成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组合体,如图1所示,除了零件之外,每一级装配单元在装配时都可以单独进行装配。

在装配时,以某一个零件(或合件、部件)为基础,这个零件(或合件、部件)即称为基础件,其余的零件或合件及组件或部件按一定的顺序装配到基础件上,成为下一级的装配单元。由于在总装配之前,可以单独进行部件装配,部件装配后就可以进行部件试验和调整,从而为提高汽车的产品质量和保证其性能打下了良好基础。这样还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产品的配套,易于组织部件(总成)的专业化生产。

3.2 要有正确的装配基准

图1 装配单元系统图

如同工件在机械加工时的定位一样,零件在装配单元上的正确位置,是靠零件装配基准(基面)间的配合和接触来实现的。因此,为使零件正确定位,就应该有正确的装配基准,而且装配时的零件定位也应符合六点定位原理。

图2所示是某农用运输车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组件装配图。轴承座装配至后桥壳体1内时,其装配基面为轴承座的两段外圆和法兰端面。轴承座装配基面与后桥壳内孔配合,与

端面接触后,限制了5个自由度,绕轴线旋转的自由度不必限制。这样,轴承座在后桥壳体内就有正确定位了。

图2 轴承座组件装配基准面及两种设计方案

1-后桥壳体 2-轴承座 3-大锥角圆锥滚子轴承 4-主动锥齿轮轴 5-圆锥滚子轴承

图3是汽车后桥主减速器装配图。减速器和差速器装入后桥壳体内时,装配基面为支承端面和内、外圆柱面(亦称内、外止口)。由于绕止口轴线旋转的自由度会影响到半轴齿轮的位置,从而影响半轴的装配,增加半轴的附加载荷,所以有些汽车在减速器与后桥壳体的接触面上,还要用圆柱定位销来限制绕轴线旋转的自由度。两个壳体定位销孔的尺寸及位置尺寸、定位销的尺寸均要求较严格,否则不易保证半轴的装配精度。

3.3 应便于装配和拆卸

产品设计时,要考虑零件结构便于装配和拆卸,在装配过程中,当发现问题或进行调整时,常需要进行中间拆装。因此,产品结构若能便于拆装和调整,就能节省装配时间,提高生产率。具有正确的装配基准是便于拆装的前提条件。此外,应注意的是组件的几个表面不应该同时装入基准零件(如箱体)的配合孔中,而应该先后依次进入装配。

下面举几个便于拆装和调整的实例予以说明。

在图(6.2a)中,是轴承座2的两段外圆柱表面(装配基准)同时进人壳体1的两配合孔中,由于不易同时对准两圆柱孔,使装配较为困难。当改为图(6.2b)所示结构后是轴承座2右端外圆柱表面先进人壳体1的配合孔中3mm,并且有良好的导向后,左端外圆柱面再进人配合,所以装配较方便,工艺性也好。为保证左段外圆柱表面容易引人壳体内孔,右段外圆柱面前端应倒角,倒角角度一般为15°-30°。为减少外圆柱面与内孔配合时的摩擦,轴承座右段的外圆柱直径要略小于左段外圆柱面直径。同样,对于主动锥齿轮轴两段轴颈直径也应按这一原则设计。

图3 汽车后桥主减速器装配基面

1-圆柱定位销 2-减速器壳体 3-弓后桥壳体 4-半轴 5-半轴齿轮 6-弓行星齿轮 7-差速器

壳体

图4 两箱体零件用圆柱定位销定位

图4是两个箱体零件用圆柱定位销定位的局部结构图,定位销与下箱体定位销孔为过盈配合。如果定位销孔设计成盲孔时,因进入定位销时,孔内空气不能逸出,会阻碍定位销顺利进人。合理的设计应如图4 b)、c)所示那样,将箱体定位销孔钻通,或是在定位销上铣通气平面或钻通气孔。

装配工艺性不仅要考虑产品制造与装配的方便性,还要考虑装配中调整、修配和使用中维修拆卸的方便性。图5轴承外圈装于轴承座内和内圈装在轴颈上的3种结构方案。图5 a)所示结构的工艺性不好,因为轴承座台肩内径等于轴承外圈内径,而轴承内圈外径等于轴颈轴肩直径,所以轴承内、外圈均无法拆卸。轴颈轴启直径小于轴承内圈外径,或者在轴承座台肩处做出2~4个缺口,如图5 b)、c)所示,则轴承内、外圈都便于拆卸。

图5轴承座台肩与轴颈轴肩的结构

3.4 正确选择装配方法

装配精度是靠正确选择装配方法和零件制造精度来保证的。装配方法对部件的装配生产率和经济性有很大影响。设计人员设计结构时,应使结构尽量简单,有可能采用完全互换装配法装配,便可提高生产率。因此在装配精度要求不高,零件的尺寸公差能在加工时经济地保证时,都应采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只有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用完全互换法解算尺寸

链使零件尺寸公差过小时,才考虑采用其他装配方法。在采用补偿法(调整装配法和修配装配法)时,应合理地选择补偿环。补偿环的位置应尽可能便于调节,或便于拆卸。

3.5 应尽量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

为了在装配时尽量减少修配工作量,首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配合面。因为配合面过大、过多,零件机械加工就困难,同时使装配时的手工修制量增加。

装配时要尽量减少机械加工,否则不仅会影响装配工作的连续性,延长装配周期,而且会在装配车间增加机械加工设备。这些设备既占面积,又易引起装配工作的杂乱。此外,机械加工所产生的切屑若不消除干净,残留在装配的总成中,极易增加机件的磨损,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事故而损坏整台机械产品。

对于某些需要装配时进行机械加工的结构,设计人员可以考虑修改设计,以避免装配时的机械加工。图5 所示为齿轮轴组件,图6 a)中间齿轮1与花键轴3是用两个锁紧螺钉2固定的。装配时需按已加工好的齿轮1的螺孔位置配钻花键轴上装锁紧螺钉的孔。如将图6 a)结构改成图6 b)结构,用对开环4作轴向定位,就可以避免装配时的机械加工,因此,图6 b)结构的工艺性较好。

图6 齿轮轴向定位的两种方案

1-齿轮 2-锁紧螺钉 3-弓花键轴 4-对开环

4 装配尺寸链原理与应用

4.1 有关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机器或汽车的装配精度是由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合理的装配方法共同保证的。因此,如何查找哪些零件对某装配精度有影响,进而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和确定这些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成了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正确地和定量地解决上述问题,就需将尺寸链基本理论应用到装配中,即建立装配尺寸链和计算求解尺寸链。

4.2 建立装配尺寸链的方法

在装配尺寸链的研究分析中,建立装配尺寸链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只有建立的装配尺寸链是正确的,解装配尺寸链才有意义。建立装配尺寸链是在完整的装配图或示意图上进行的。装配精度和相关零件精度之间的关系构成装配尺寸链。显然,最后形成的封闭环是装配精度,

相关零件的设计尺寸是组成环。建立装配尺寸链就是根据封闭环—装配精度,查找组成环—相关零件设计尺寸,并画出尺寸链图,判别组成环的性质(判别增、减环)。

在装配关系中,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都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如同工艺尺寸链一样,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也分为增环和减环。

例如,图7所示轴与孔配合的装配关系,装配后要求轴孔有一定的间隙。轴孔间的间隙A6就是该尺寸链的封闭环,它是由孔尺寸A1和轴尺寸A2装配后形成的尺寸。此时,孔尺寸A1增大,间隙A0(封闭环)亦随之增大,故A1为增环,反之,轴尺寸A2为减环。其尺寸链方程为:

A0=A1-A2

装配尺寸链的分类:装配尺寸链一般可分为4类:

(1)直线尺寸链系由长度尺寸组成,且各环尺寸彼此平行,如图7所示。

(2)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构成。例如:卧式车床精度标准G13项—横刀架横向移动对主轴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300mm(偏差方向α≥90o)。该项要求可简化为如图8所示的角度装配尺寸链。本尺寸链只有组成环a1和a2。a1为主轴箱部件装配后主轴回转轴线与机床身前Ⅴ形导轨在水平面的平行度。a2为床鞍的上燕尾形导轨对下Ⅴ形导轨的垂直度。

图7 轴孔配合的装配尺寸链图8 车床横刀架横

向移动对主轴轴线的垂

直度的角度装配尺寸链(3)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构成,且各环处于同一或彼此平行的平面内。例如,车床溜板箱装配在溜板下面时,溜板箱齿轮O2与溜板横进给齿轮O1应保持适当的啮合间隙。该装配关系构成了尺寸链,如图9所示。其中,X1、Y1为溜板上齿轮O1的坐标尺寸,X2、Y2为溜板箱上齿轮O2的坐标尺寸,d1、d2分别为两齿轮的分度圆半径,P0为两齿轮的啮合侧隙,是封闭环。

(4)空间尺寸链由位于三维空间的尺寸构成的尺寸链。由于在一般机器装配中较为少见,故此处不予介绍。

4.3 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

正确地查明装配尺寸链的组成,并建立尺寸链是进行尺寸链计算的基础。

1)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

首先根据装配精度要求确定封闭环。再取封闭环两端的任一个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查找的线索,分别找出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相关零件(组成环),直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甚至是同一基准表面为止。

图9 平面装配尺寸链

2)查找装配尺寸链应注意的问题

(1)装配尺寸链应进行必要的简化机械产品的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对装配精度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在查找尺寸链时,可不考虑那些影响较小的因素,使装配尺寸链适当简化。

例如:图10所示车床主轴与尾座中心线等高性问题。影响该项装配精度的因素有(e1 、e2、e3、e4、见图11):

图10 主轴箱主轴与尾座套筒中心线等高结构示意图

1-主轴箱 2-尾座 3-尾座底板 4-床身

A1—主轴锥孔中心线至尾座底板距离;

A2—尾座底板厚度;

A3—尾座顶尖套锥孔中心线至尾座底板距离;

e1 —主轴滚动轴承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误差;

e2 —尾座顶尖套锥孔与外圈的同轴度误差;

e3 —尾座顶尖套与尾座孔配合间隙引起的向下偏移量;

e4 —床身上安装主轴箱和尾座的平导轨面的高度差。

从以上分析知:车床主轴与尾座中心线等高性的装配尺寸链如图11所示。但由于e1 、e2、e3、e4的数值相对A1 、A2、A3、A0的误差而言是较小的,其对装配精度影响也较小,

故装配尺寸链可以简化。但在精度装配中,应当计人所有对装配精度有影响的因素,不可随意简化。

(2)装配尺寸链组成的“一件一环”原则由尺寸链的基本理论可知!在装配精度既定的条件下,组成环数越少,则各组成环分配到的公差值就越大,零件加工越容易、越经济。这样,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在满足产品工作性能的条件下,应尽量简化产品结构,使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零件数尽量减少。

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每个相关的零、部件只应有亠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即将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位置尺寸直接标注在零件图上。这样组成环的数目就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即“一件一环”,这就是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环数最少)原则。

图12所示齿轮装配后轴向间隙尺寸链就体现了“一件一环”的原则。如果把图中的轴向尺寸标注成图13所示的两个尺寸,则违反了“一件一环”的原则,其装配尺寸链的构成显然不合理。

图11车床主轴与尾座中心线等高装配尺寸链图12 装配尺寸链

的“一件一环”原则

(3)装配尺寸链的“方向性”在同一装配结构中,在不同位置方向都有装配精度要求时,应按不同方向分别建立装配尺寸链。例如,蜗杆副传动结构,为保证正常啮合,要同时

保证蜗杆副两轴线间的距离精度、垂直度精度、蜗杆轴线与蜗轮中间平面的重合精度,这是3个不同位置方向的装配精度,因而需要在3个不同方向分别建立尺寸链。

图13 组成环尺寸的不合理算法

4.4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密切相关。同一项装配精度,采用不同的装配方法时,其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也不相同。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可分为正计算和反计算两种。已知与装配精度有关的相关零部件的基本尺寸及其偏差,求解装配精度要求(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及偏差的计算过程称为正计算,它用于对已设计的图样进行校核验算。当已知装配精度要求(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及偏差,求解与该项装配精度有关的各零部件基本尺寸及偏差的计算过程称为反计算,它主要用于产品设计过程之中,以确定各零部件的尺寸和加工精度。

装配基础知识

装配基础知识 员工培训 装配工人基本知识 山东天安阀门有限公司 2009年技术科编制 装配工人基本知识 一、装配的概念 根据规定的要求,将若干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叫部装,把若干个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叫总装。 一台机械产品往往由上千至上万个零件所组成,为了便于组织装配工作,必须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装配的装配单元,以便按照单元次序进行装配并有利于缩短装配周期。装配单元通常可划分为五个等级。 1(零件 零件是组成机械和参加装配的最基本单元。大部分零件都是预先装成合件、组件和部件再进入总装。 2(合件 合件是比零件大一级的装配单元。下列情况皆属合件。 (1)两个以上零件,是由不可拆卸的联接方法(如铆、焊、热压装配等)联接在一起。 (2)少数零件组合后还需要合并加工,如阀芯体与阀芯垫,组合后需收口,平面 (3)以一个基准零件和少数零件组合在一起,如图6—1a属于合件,其中阀芯体为基准零件。

阀芯体 阀芯垫 图6,1 合件和组件实例 3(组件 组件是一个或几个合件与若干个零件的组合。 4(部件 部件是一个基准件和若干个组件、合件和零件组成。 5(机械产品 它是由上述全部装配单元组成的整体。 装配单元系统图表明了各有关装配单元间的从属关系。如图6—2所示。 二、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机械装配是产品制造的最后阶段,装配过程中不是将合格零件简单地联接起来,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工艺措施,才能最终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常见的装配工作有以下几项: 1(清洗 目的是去除零件表面或部件中的油污及机械杂质。 2(连接 联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可拆联接和不可拆联接。可拆联接在装配后可以很容易拆卸而不致损坏任何零件,且拆卸后仍重新装配在一起。例如螺纹联接、键联接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一) 习摄影有些年头,由于忙近两三年也没怎么没过相机!我是一个铁杆煤油,逛论坛很多,发现论坛里也有不少热爱摄影的煤油!水平参差不齐,有顶尖的高手,也有刚入门或者想要入门的朋友,一直想发个科普贴,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有关摄影的基本知识,但也是由于时间的缘故,一直没能成行,在下今日有点空闲时间,就转载一些别人总结的文章,并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转发给大家,共同学习一下,高手可以绕道,不过如有不恰当的地方,也欢迎指导,一起交流学习嘛! 今天写的算是第一季吧,如果大家反映良好,感觉有所帮助的话,我以后会抽时间发第二季,第三季等等! 好吧,先拜一拜摄影的鼻祖 达盖尔和他的相机 达盖尔: 世纪年代末期,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首次成功地发明了实用摄影术,是法国著名是艺术家。 “题目”割一下,不过碗大个疤 第一季:相机的分类,以及相机中的几个常见概念 相机的分类:传统光学相机: 按胶片的规格不同可分为: 半格机:一张胶片每次上弦只过半个格,可照两次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24mm 36mm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55.6mm 55.6mm(比例)

大画幅相机:就是能拍摄胶片规格为90mm 120mm及180mm 240mm以上的机背取景式照相机 按取景方式可分为:旁轴取景照相机:取景和成像不是一个光路,就是以前最常见的傻瓜机系列,一个眼平视取景,一个镜头成像,取景和成像有偏差,看到的和照到的有一点偏差。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所谓的单反,取景和成像一个光路,一个镜头,带一个反光板,取景时反光板,放下,成像是反光板抬起。取景和成像几乎无偏差。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就是两个镜头的带反光板的照相机,一个镜头成像,一个镜头取景。下面会给出工作原理图,很简单,自己理解,这种方式取景和成像也是有偏差的。记得小时照相,摄影师低着头看(取景)的老海鸥相机吗?那就是双反! 按聚焦方式不同、按用途不同还可以分好多特殊类型的相机,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在这里就不表了。 双反的工作原理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概念 图5-1: 尺寸链示例尺寸链的基本术语及分类)尺寸链的基本 术语 1. 环:尺寸链中每个尺寸 2. 封闭环: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证 的AO 3. 组成环: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其它各环。 增环: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 减环: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 它的大小是由组成环间接保 二)尺寸链的分类 1. 按尺寸链的功能要求分: 1)工艺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 2. 尺寸链间相互联系分: 1)独立尺寸链 2)并联尺寸链3. 按环的几何特征分 1. 长度尺寸链 2. 角度尺寸链 3. 组合形式 4. 按环的空间位置分 图5-2: 并联尺寸链图5-3: 角度尺寸链 1. 直线尺寸链

三、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一)极值法计算公式 1. 基本尺寸计算 6. 平均尺寸及对称偏差计算法 2. 平面尺寸链 3. 空间尺寸链 图5-4: 平面尺寸链 2. 极限尺寸的计算 3. 上、下偏差的计算 4. 环公差的计算 5. 各环平均公差计算

、概率法计算公式 k0、k i为各环的相对分布系数,影响k 的因素为二个方面:一是合格率,在公差带范围内即(3σ内)全部合格, 认为k'=1 不作另外考虑,一般与实际中的情况符合,否则要考虑置信水平P

二是分布规律:当分布规律为正态分布时k n=1,否则要考虑分布特性 K″获得,在3σ区间内(公差带内)全部合格 推导:

第二节工艺尺寸链的应用和解算方法 、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增环、减环判别一)、尺寸链的建立 1. 确定封闭环 装配尺寸链中,装配精度就是封闭环; (设计)尺寸链中,未标尺寸(环)就是封闭环。 工艺尺寸链:间接获得的,不是直接保证的尺寸。 2. 查组成环加工中直接获得且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尺寸 3. 画出尺寸链 注意:使组成环环数达到最少 二)、增坏,减环的判别 1、回路法:与封闭环反向的为增环,与封闭环同向的为减环。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知识分享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部分) 1.什么是粘滞性?什么是牛顿内摩擦定律?不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 流体内部质点间或流层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内摩擦力以反抗相对运动的性质 dy du A T μ= 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 请阐述液体、气体的动力粘滞系数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规律。 水的黏滞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空气的黏滞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动力粘度μ体现黏滞性)通常的压强对流体的黏滞性影响不大,但在高压作用下,气液的动力黏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2.在流体力学当中,三个主要的力学模型是指哪三个?并对其进行说明。 连续介质(对流体物质结构的简化)、无黏性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不可压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 3.什么是理想流体? 不考虑黏性作用的流体,称为无黏性流体(或理想流体) 4.什么是实际流体? 考虑黏性流体作用的实际流体 5.什么是不可压缩流体?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其密度变化可以忽略的流动,称为不可压缩流动。 6.为什么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垂直作用面的内法线? 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所以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然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7.为什么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由于深度相等的点,压强也相同,这些深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平面是一个水平面,可见水平面是压强处处相等的面,即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8.什么是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在同一种液体中,如果各处的压强均相等由各压强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同种液体连续液体静止液体。 9.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 无论是潜体或浮体的压力体均为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0.潜体或浮体在重力G和浮力P的作用,会出现哪三种情况? 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至底。重力等于浮力,物体在任一水深维持平衡。重力小于浮力,物体浮出液体表面,直至液体下部分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物体重量为止。 11.等角速旋转运动液体的特征有那些? (1)等压面是绕铅直轴旋转的抛物面簇;(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轴心压强最低,边缘压强最高。 12.什么是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两者之间有何关系?通常提到的压强是指绝对压强还是相对压强?1个标准大气压值以帕(Pa)、米水柱(mH2O)、毫米水银柱(mmHg)表示,其值各为多少? 绝对压强:以毫无一点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点起算的压强。相对压强:当地同高程的大气压强ap为零点起算的压强。压力表的度数是相对压强,通常说的也是相对压强。1atm=101325pa=10.33mH2O=760mmHg. 13.什么叫自由表面?和大气相通的表面叫自由表面。 14.什么是流线?什么是迹线?流线与迹线的区别是什么? 流线是某一瞬时在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此瞬时在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重合,这条曲线叫流线。区别:迹线是流场中流体质点在一段时间过程中所走过的轨迹线。流线是由无究多个质点组成的,它是表示这无究多个流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

拆卸、装配、修理基础知识 装配的基础知识 1.装配的概念 (1)装配: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装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把已经加工好,并经验合格的单个零件,通过各种形式,依次将零部件联接或固在一起,使之成为部件或产品的过程。 (2)装配的分类:组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装配。整个装配过程要按次序进行。 (3)装配方法: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调整装配法、修配装配 法。 (4)装配的三要素:定位、支撑、夹紧。 2、装配工作的基本要求 (1)装配时,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开关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票有无变形、损坏等,防止错装。 (2)固定连接的零部件,不允许有间隙。活动的零件,能在正常的 间隙下,灵活均匀地按规定方向运动,不应有跳动。 (3)各运动部件(或零件)的接触表面,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润滑、 若有油路,必须畅通。 (4)各种管道和密封部位,装配后不得有渗漏现象。

(5)试车前,应检查各个部件连接的可靠性,各操纵手柄是否灵活 和手柄位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试车前,从低速(压)到调高 速(压)逐步进行。 3、装配图的主要内容 (1)图形,能表达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相互位置关系和工作原理的一组视图。 (2)尺寸,表达零件之间的配合和位置尺寸及安装的必要尺寸等。 (3)技术要求,对于装配、调整、检验等有关技术要求。 (4)标题栏和明细表 4、装配夹具 指在装配过程中用来对零件加外力,使其获得可靠瓣工艺装备。5、产品装配的工艺过程 5.1、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步骤(准备工作)。 (1)、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有关的作用、相互关系及联接方法。 (2)、确定装配方法。 (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 (4)选择准备装配时所需的工具、量具和辅具等。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什么是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1)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2)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3)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4)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5)妊娠控制; (6)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2.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是2014年6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目前构成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依次是:国务院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法规的关系是:下位法规是对上位法规的细化。如: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 3.我国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什么样的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4.医疗器械产品是如何分类?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尺寸链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尺寸链 12-1填空: 1、零、部件或机器上若干首尾相接并形成封闭环图形的尺寸系统称为尺寸链。 2、尺寸链按应用场合分装配尺寸链零件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 3、尺寸链由封闭环和组成环构成。 4、组成环包含增环和减环。 5、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6、当所有的增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而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封闭环必为最大极限尺寸。 7、所有的增环下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上偏差之和,即为封闭环的下偏差。 8、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 9、如图所示,若加工时以Ⅰ面为基准切割A2和A3,则尺寸A1 为封闭环;若以Ⅰ面为基准切割A1和A2,则尺寸A3 为封闭环。 10、“入体原则”的含义为:当组成环为包容尺寸时取下偏差为零。 12-2 选择题: 1、一个尺寸链至少由C 个尺寸组成,有A 个封闭环。 A、1 B、2 C、3 D、4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间接获得的尺寸称为 C 。 A、增环 B、减环 C、封闭环 D、组成环 3、封闭环的精度由尺寸链中 C 的精度确定。 A、所有增环 B、所有减环 C、其他各环 4、按“入体原则”确定各组成环极限偏差应A 。 A、向材料内分布 B、向材料外分布 C、对称分布 12-3 判断题: 1、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封闭环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2、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所有组成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3、封闭环的公差值一定大于任何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值. ( √) 4、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时在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也即为装配的 精度要求。(√) 5、尺寸链增环增大,封闭环增大(√),减环减小封闭环减小(×). 6、装配尺寸链每个独立尺寸的偏差都将将影响装配精度(√)。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尺寸链?它有何特点? 答:在一个零件或一台机器的结构中,总有一些互相联系的尺寸,这些尺寸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尺寸链具有如下特性: (1) 封闭性: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封闭的形式。 (2) 相关性:其中一个尺寸的变动将会影响其它尺寸变动。 2、如何确定尺寸链的封闭环?能不能说尺寸链中未知的环就是封闭环? 答: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往往是机器上有装配精度要求的尺寸,如保证机器可靠工作的相对位置尺寸或保证零件相对运动的间隙等。在建立尺寸链之前,必须查明在机器装配和验收的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集合精度要求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就是这些尺寸链的封闭环。 零件尺寸链的封闭环应为公差等级要求最低的环,一般在零件图上不需要标注,以免引起加工中的混乱。 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是在加工中自然形成的,一般为被加工零件要求达到的设计尺寸或工艺过程中需要的尺寸。 不能说尺寸链中未知的环就是封闭环。 3、解算尺寸链主要为解决哪几类问题?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总结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分数

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装配的基本概念

1 装配的基本概念 1.1装配的概念 任何机器(含汽车,后同)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件和部件所组成的。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件装配,而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配。 装配不仅对保证机器的质量十分重要,还是机器生产的最终检验环节。通过装配可以发现产品设计上的错误和零件制造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研究装配工艺,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不仅是保证汽车装配质量的手段,也是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制造成本的有力措施。 1.2装配精度 装配精度是装配工艺的质量指标。正确地规定机器和部件的装配精度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影响到产品制造的经济性。装配精度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也是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和确定零件加工精度的依据。 装配精度的内容包括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等。 1)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 (1)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是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它关系到配合性质和配合质量。已由国家标准《公差和配合》来解决。例如,轴和孔的配合间隙或配合过盈的变化范围。

(2)零部件间的接触精度是指配合表面、接触表面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与接触点分布的情况。它影响到接触刚度和配合质量。例如:导轨接触面间、锥体配合和齿轮啮合等处,均有接触精度要求。 2)零部件间的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 (1)零部件间的位置尺寸精度是指零部件间的距离精度,如轴向距离和轴线距离(中心)精度等。 (2)零部件间的位置精度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圆轴度和各种跳动。 3)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精度 这是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其中运动方向上的精度包括零部件间相对运动时的直线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即传动精度是指内联系传动链中,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精度。 1.3装配精庋与零件精庋间的关系 零件的精度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有很大影响,而且装配精度是与它相关的若干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有关。因此,要合理地规定和控制这些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使得在加工条件允许时,它们的加工误差累计起来仍能满足装配精度的要求。这样做既能保证装配精度要求,又能简化装配工作,这对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是很有必要的。 有时单靠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要求较高的装配精度,会使零件的加工精度显著提高并给零件的加工带来较大困难。此时,应根据尺寸链的理论,建立装配尺寸链。从而使按较经济的精度所加工的相关零部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如选择、修配和调整等),以形成不同的装配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 2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

股票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一、股票的基本概念和投资程序 1、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它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是资金市场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2、股票的种类 A 股: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A股中的股票分类: 绩优股:绩优股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 垃圾股:与绩优股相对应,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 蓝筹股:指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 B 股:也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只能以外币认购和交易;部分股票也开放港元交易; H 股:也称为国企股,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 (Hong Kong) 上市的股票; N 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S 股:是指那些主要生产或者经营等核心业务在中国大陆、而企业的注册地在新加坡(Singapore)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挂牌的企业股票; 日本:日经指数 香港:恒生指数 台湾:台湾海峡指数 美国:道琼斯指数

3、如何开户? A、到证券公司分别建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方可进行证券买卖,缺一不可;投资者买卖证券,都会在证券账户中如实地反映出来。开户步骤如下: (1)在当地证券登记公司或其代理处购买开户申请表并按表要求填写; (2)将填写好的开户申请、有效证件及开户费交与工作人员; (3)经确认无误后,即可领取A股证券账户。 B、证券营业部可为投资者代办沪深两市的证券帐户,凭已办理的证券账户开设资金帐户。投资者可同时把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卡与营业部的资金帐户联通,通过银证转帐可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金存取; C、证券帐户开好后,然后办理网上交易、电话交易开通手续,以后就可以通过网上交易、电话远程交易。如果采用网上交易,可以在家里自己在证券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正版的股票行情分析软件和交易软件; D、开户手续办好后,当天或次日就可以开始买卖股票。 4、开户后领取的证件 沪深股东卡各一张 证券资金账户卡 所属证券客户资料 记住交易密码和资金密码 5、股票开户需要的费用和资金 沪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40元,深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50元,合计90元;一般开资金帐户是免费的。目前资金帐户中的资金量是没有限定的。 6、交易规则 A、成交时,价格优先的原则:较高价买进的申报,优先于较低价买进的申报;较低价卖出的申报,优先于较高价卖出的申报; B、股票交易单位为股,每100股为一手,委托买卖必须以100股或其整倍数进行; C、涨跌幅限制: 交易所对股票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10%, 其中ST股、*ST股和S股价格涨跌幅比例为5%; 股票上市首曰不受涨跌幅限制; D、 T+1:T即交易曰,T+1即交易曰后的第二天。所谓的T+1即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在当天卖出,需待第二个交易曰方可卖出;不过当天卖出股票可在成交返还后再买进股票,即资金的T+0回转,但提取现金还是要等到第二曰; E、 T+0:指的是当天买入股票可以当天卖出,当天卖出股票又可以当天买入;这是炒股的一种技巧,即当投资者手上持有部分股票和部分现金时,完全可以在手中现有的股票冲高时卖出,并在其向下回落时将卖出的股票在低位买回来,收市时,持股数不变,但资金帐户上的现金增加了,反之亦然,可以先低价买入,当日冲高时卖出。

无线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知识点汇总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模拟传输方式实现话音业务;系统无线信道的随机变参特征使无线电波受多径快衰落和阴影慢衰落的影响 2.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数字传输方式实现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3.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更高速的数据业务和更好的频谱利用率为目标,采用宽带CDMA为主流技术,目前已形成两类三种空中接口标准,即WCDMA - FDD(简称WCDMA)、WCDMA - TDD(简称TD-SCDMA)和CDMA2000。 它的主要特点是:(可能多选题) 1) 新型的调制技术,包括多载波调制和可变速率调制技术; 2) 高效的信道编译码技术,除了沿用第二代的卷积码外,还对高速数据采用了Turbo 纠错编码技术; 3) Rake接收多径分集技术以提高接收灵敏度和实现软切换; 4) 软件无线电技术易于多模工作; 5) 智能天线技术有利于提高载干比; 6) 多用户检测技术以消除和降低多址干扰; 7) 可与固定网中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很好地相适应,满足各类用户对话音及高、中、低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4. “双工”两种方式:当收信和发信采用一对频率资源时,称为“频分双工”(FDD);而当收信和发信采用相同频率仅以时间分隔时称为“时分双工”(TDD)。 5. “多址”(Multi Access)技术:是指在多信道共用系统中,终端用户选择通信对象的传输方式,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选择“频道”、“时隙”或“PN码”等多种方式进行选址,它们分别对应地被称为“频分(Frequency Division)多址”、“时分(Time Division)多址”和“码分(Code Division)多址”,简称FDMA、 TDMA和CDMA. 6. 发信功率及其单位换算: 1 dBW = 30dBm 7. 无线接收机的灵敏度是接收弱信号能力的量度,通常用μv、dBμv、dBmW表示; 电压电平(μv和dBμv)或功率电平(dBm) 8. 三阶互调干扰的特点(可能多选题): 1) 将发信频谱扩大了三倍; 2) 三阶互调产物以三倍(dB)数增加; 3) 互调产物对接收系统的影响应按被干扰系统的多址方式决定; 9. 香农定律:香农(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可以用来论证信噪比,信道带宽和信道容量之间的关系,即: a) P?C=Blog2? 1+r???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直线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直线(straight line)是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直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 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 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空间直线的方向用一个与该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来表示,该向量称为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由它经过的空间一点及它的一个方向向量完全确定。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直线只是一个直观的几何对象。在建立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体系时,直线与点、平面等都是不加定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则由所给公理刻

画。 小升初二轮复习全攻略| 小学期末考试(上册)试卷汇编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基础)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基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 2.能力目标: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弦、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圆的学习养成学生之间合作的习惯. 【要点梳理】 要点一、圆的定义及性质 1.圆的定义 (1)动态:如图,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要点诠释: 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②圆是一条封闭曲线. (2)静态: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是平面内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要点诠释: ①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面; ③强调“在一个平面内”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面,一个闭合的曲面. 2.圆的性质 ①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②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或者说,经过圆心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 ①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②因为直径是弦,弦又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不能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而应该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两圆的性质 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连心线(经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两圆连心线). 要点二、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 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 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2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与各类别的特点: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3 列举美术的基本造型元素,并分析相关的形式原理造型元素: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点是最简单的造型元素,点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和其他造型要素相比,更容易形成画面的中心,起到平衡画面轻重、填补空间、活跃画面的作用,点还可以和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肌理,衬托画面主体。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备长度与宽度的变化,在绘画中,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感觉不同,没哟中线都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情感。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它是美术领域三大元素中最大的形态,它可在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方面变化,是具有最多样外形特征和运用最广泛的造型元素。面包含了点和线的因素,丰富而多变。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色彩具有点线面所不具有的魅力。 4 焦点透视法包括哪三种主要形式: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眼睛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立方体与地面平行时,其他面与眼睛成一定角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两点透视)倾斜透

视——三种情况:物体自身的倾斜面产生的倾斜透视、视点太高所产生的俯视倾斜透视、视点太低所产生的仰视倾斜透视。(后两种透视中都有三个消失点,故也称三点透视) 5 男女人体的外观特征的差异性有哪些女性通常肩膀比男生窄,而骨盆和臀比男性宽。臀部是女性全身最宽的部位,宽于肩。臀部前后距离大于男性。臀部的高度小于男性。骨盆向前突出,有更明显的弧线。手臂就全身而言较短,这是因为肱骨较短,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高,而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高。男性躯干相对于全身来说较短。这是因为胸腔到盆骨的距离较近。下肢就全身而言较长。脖子就头而言较短。肩比女性宽。骨盆和臀部比女性窄。臀部前后距离小于女性。臀部高度大于女性。骨盆较垂直,弧线不明显。肩是全是最宽部位,宽于臀。手臂就全身而言较长,因为肱骨较长。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低,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低。 6 运用色彩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类:一、装饰色彩二、象征色彩三、写生色彩 7 分析材料与质感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真实质感——客观现现实中具体存在的物质表面质地,它能够通过触觉被感受到。(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国和、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以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些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运用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标准:积极参与绘画和雕塑造型活动。恰当地使用绘画和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归纳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归纳一、化学基础知识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 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26.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 着火点。 27.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一、尺寸链的概念 图5-1: 尺寸链示例 二、尺寸链的基本术语及分类 (一)尺寸链的基本术语 1.环:尺寸链中每个尺寸 2.封闭环: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它的大小是由组成环间接保 证的A O 3.组成环: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其它各环。 增环: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 减环: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 (二)尺寸链的分类 1.按尺寸链的功能要求分: 1)工艺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 2.尺寸链间相互联系分: 1)独立尺寸链 2)并联尺寸链图5-2:并联尺寸链 3.按环的几何特征分 1.长度尺寸链 2.角度尺寸链图5-3:角度尺寸链 3.组合形式 4.按环的空间位置分 1.直线尺寸链

2.平面尺寸链图5-4:平面尺寸链 3.空间尺寸链 三、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一)极值法计算公式 1.基本尺寸计算 2.极限尺寸的计算 3.上、下偏差的计算 4.环公差的计算 5.各环平均公差计算 6.平均尺寸及对称偏差计算法

二、概率法计算公式 k 0、k i 为各环的相对分布系数,影响k的因素为二个方面:一是合格率,在公差带范围 内即(3σ内)全部合格, 认为k'=1不作另外考虑,一般与实际中的情况符合,否则要考虑置信水平P

二是分布规律:当分布规律为正态分布时k n=1,否则要考虑分布特性K″获得,在3σ区间内(公差带内)全部合格

第二节工艺尺寸链的应用和解算方法一、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增环、减环判别 (一)、尺寸链的建立 1.确定封闭环 装配尺寸链中,装配精度就是封闭环; (设计)尺寸链中,未标尺寸(环)就是封闭环。 工艺尺寸链:间接获得的,不是直接保证的尺寸。 2.查组成环加工中直接获得且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尺寸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知识点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态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结构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途,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将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与性质、溶液四个方面复习初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考点说明] 1.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4.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6.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7.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变化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8.认识质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理]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和原子的质量均未发生改变。 金属活动顺序表: ①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除K、Ca、Na)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同时满足。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体现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各物质微粒个数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经典例题] 例1,“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该题重点在于“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产品中”以上四种类型中一定将反应物中所有原子转入产品的只有化合反应,而其它反应类型均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且不一定都是期望的产品,只有期一种产物为期望产品。 【答案】B 例2,关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A、B各取5g混合,使其反应,则C和D质量之和一定为10g。 B、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C、如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D、如C和D分别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且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各微粒的相对质量和计算数决定,故A、B不正确;在C答案中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而D答案中中和反应一定要酸和碱的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较多,如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就生成盐和水。 【答案】D 例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各物质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该题首先要从各物质的质量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从数据分析得Z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为零,故是反应物,Y和Q质量均增加,故为生成物,但Z消耗84g,而生成的Y和Q总质量为31g,所以由此推断,X也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质量为53g,即有Z反应后得到X、Y、Q三种物质。 【答案】A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及结构(一) [考点说明]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