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医务人员统计表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医务人员统计表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医务人员统计表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中医院)西区

医务人员发热情况每日汇总登记表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中医院)西区

发热医务人员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问卷编号:

第一部分:初步信息调查

1. 姓名: _________

2. 性别:□男 □女(是否孕妇:□是 □否)

3. 民族: _________

4. 身份证号:

5. 现住址: _______ 省 _______ 市 _______ 县(区)

______ 村(小区) ________ 门牌号

6.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发病前14天内:(1)是否有湖北或境外居住史:□是 □否

(2) 是否有湖北或境外旅行史:□是 □否 (3) 是否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触史:□是 □否

(4) 是否有聚集性发病情况:□是 □否

9. 既往病史(可多选):□无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肺部疾病 □慢性肾病 □慢性肝病

□免疫缺陷类疾病 □其他 ___________ 10.症状和体征: □发热(最高温度 C ) □干咳 □咳痰

□乏力 □鼻塞 □流涕 □寒战 □气促

□呼吸困难 □咽痛 □头痛 □肌肉酸痛

□关节酸痛 □胸闷 □呕吐 □腹泻 □其他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乡(镇/街道)

7.科室: (□医生 □护士 □医技 □行政 □其他:

11.检查结果:(1)胸片是否异常:□是□否

若“是”,贝异常结果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常规是否异常:□是□否

若“是”,贝y:(WBCXlO9/L ; L_ X 10/L ; L_%; N__%)

(3)其他检查异常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是否采集标本做核酸检测:□是(检测结果:□阳性□阴性□待复查)

□否

13.是否考虑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是(填写“附件”)□否

调查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者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时间: ______ 年_____ 月_____ 日

附件:

第二部分:感染来源相关信息调查

1. 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湖北或境外居住史:□是 □否

(若“是”,请详细填写居住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湖北或境外旅行史:□是 □否

(若“是”,请填写下表)

3. 发病前14天内,否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触史:□是 □否

(若“是”,请填写确诊病例信息:姓名: _________ 联系方式: ____________ ) 4. 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聚集性发病情况:□是

□否

(若“是”,请填写下表)

5. 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情况:□是 □否

(若“是”,请填写下表)

6.发病前14天内,是否去过农贸市场:□是□否

若“是”,贝心口市场从业人员□供货/进货商

□消费者□其他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为“消费者或其他人员”,请填下表:

7.居住环境及暴露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中是否养宠物/动物:□是(动物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邻居家中是否养宠物/动物:□是(动物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

(3)发病前14天内,是否接触过其他动物:□是(动物名称____________ )□否

(4)居住点周围是否有农贸市场:□是(距离您家大约 _______ 米)□否

调查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者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时间: ______ 年_____ 月_____ 日

登革热调查报告

篇一:登革热个案调查表 附表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 一、基本情况 1. 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 2. 性别: 1男,2女□ 3. 年龄:_____岁□□□ 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 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 (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 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县(市区)___乡(镇/居委会)___村(街道) 二、发病情况 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8. 入院诊断:□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 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0. 出院诊断:□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 11.临床分型:1典型,2轻型,3重型,4其他□ 12. 转归:1 痊愈, 2 好转, 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 1. 起病急:1是,0否□ 2. 乏力:1有,0无□ 3. 发热: 1有, 0无□如有,则热型为:1双峰热,2稽留热,3驰张热,4其他□ 4. 头痛: 1有, 0无□ 5. 颜面潮红: 1有, 0无□ 6. 眶后痛:1有, 0无□ 7. 肌痛: 1有, 0无□ 8. 关节痛: 1有, 2无□ 9. 胸红: 1有, 0无□ 10. 结膜出血:1有, 2无□12. 牙龈出血: 1有, 2无□ 13. 呕血: 1有, 2无□ 14. 便血: 1有, 2无□ 15. 血尿: 1有, 2无□

水痘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区(县)国标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只在无法获得 出生日期时填写):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6. 性别:①男②女□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 ⑤大学生⑥教师⑦医生⑧其它 □ 如为幼托儿童或 中小学生,则班级为: _______________ 停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来人口:①是②否⑨不详□ 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 □□来京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来京距离发病时间①三周及以内②三周以上□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临床表现

个案调查表

附表: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编码□□□□□□□□□□□□□(编码规则附后)1 一般情况 1.1姓名:(14岁以下同时填写家长姓名) 1.2性别:①男②女 1.3民族:①汉族②其他 1.4出生日期:年月日(若无详细日期,填写实足年龄岁) 1.5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保姆(6)餐饮食品业(7)公共场所服务业(8)商业服务(9)旅游服务业 (10)医务人员(11)干部职员(12)工人(13)民工(14)农民 (15)林业(16)采茶(17)牧民(18)狩猎 (19)销售/加工野生动物(20)离退人员(21)家务待业 (22)不详(23)其他 1.6现住址:省市(地、州)县(市、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门牌) 1.7联系电话:联系人:与患者关系: 1.8 身份证号: 2 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3 现住医院入院时间:年月日 2.4住院号: 2.5入院诊断: 2.6是否出院:①是②否□ 如已出院: 2.6.1出院诊断: 2.6.2出院时间:年月日 2.7本次调查时病人情况:①痊愈②好转③恶化④死亡□ 2.8最后转归:①痊愈②死亡③其他

3 临床表现 3.1首发症状: 3.2全身症状、体征: 3.2.1发热①有②无最高:℃□ 3.2.2畏寒①有②无□ 3.2.3头痛①有②无□ 3.2.4乏力①有②无□ 3.2.5全身酸痛①有②无□ 3.2.6眼结膜充血①有②无□ 3.2.7皮肤瘀点或瘀斑①有②无□ 3.2.8牙龈出血①有②无□ 3.2.9食欲减退①轻度②厌食③无□ 3.2.10恶心①有②无□ 3.2.11呕吐①有②无□ 3.2.12呕血①有②无□ 3.2.13腹痛①有②无□ 3.2.14腹胀①有②无□ 3.2.15腹泻①有,次/天②无□ 3.2.16大便性状①血便②黑便③水样便④其他□3.2.17肾区疼痛①有②无□ 3.2.18淋巴结肿大①有②无□ 3.2.18.1若有,肿大部位及大小、是否压痛: 3.3其他: 4血常规检查

登革热流调表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县(市)名称: 一、基本情况 1. 姓名:_________ 2. 性别: 1男,2女 3. 年龄:_____岁 4. 民族: 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 5. 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 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县(市区)____乡(镇/居委会)____村(街道) 二、发病情况 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8. 入院诊断: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 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0. 出院诊断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 11.临床分型:1典型,2轻型,3重型,4其他 12. 转归:1 痊愈, 2 好转, 3 死亡 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 1. 起病急:1是, 0否 2. 乏力: 1有, 0无 3. 发热: 1有, 0无 如有,则热型为:1双峰热,2稽留热,3驰张热,4其他 4. 头痛: 1有, 0无 5. 颜面潮红: 1有, 0无 6. 眶后痛:1有, 0无 7. 肌痛: 1有, 0无 8. 关节痛: 1有, 2无 9. 胸红: 1有, 0无 10. 结膜出血:1有, 2无 11. 鼻衄: 1有, 2无 12. 牙龈出血: 1有, 2无 13. 呕血: 1有, 2无 14. 便血: 1有, 2无 15. 血尿: 1有, 2无 16. 呕吐: 1有, 2无 17. 结膜充血: 1有, 2无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姓名:,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是: 1.2性别(1)男(2)女 1.3年龄(周岁):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餐饮食品(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 (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休人员 (16)家务待业(17)其他_(注明)(18)不详 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 及以上(7)不详 1.6现在住址: 户口地: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联系电话: 2.发病及诊疗情况 2.1肺结核症状(1)有(2)无 如有,症状为(1)咳嗽(2)咳痰(3)胸闷及气短(4)血痰(5)低热(6)盗汗(7)乏力(8)食欲减退(9)其他 2.2就诊情况 2.2.1有症状后是否就诊(1)是(2)否 2.2.2如曾就诊 2.2.2.1有症状至初次就诊的时间共周 2.2.2.2初次就诊单位(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病院(5)乡镇卫生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2.3包括初次就诊在内的已就诊次数次 2.3未就诊者 2.3.1未就诊原因(1)自已不在乎(2)工作忙,没时间(3)经济困难 (4)交通不便(5)就诊点太远(6)就诊点服务态度不好(7)其他 2.3.2有症状至本次就诊的期间共周 2.4诊断情况 2.4.1已就诊者在本次就诊前的诊断(1)感冒(2)肺炎(3)气管炎 (4)肺核(5)其他 2.4.2肺结核诊断结果是在哪个医疗单位做出的(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医院(4)结核病院(5)乡镇医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4.3初次就诊至确诊共周 确诊日期:年月日 2.4.4曾接受的检查(治疗前的检查)(1)临床体检(2)查痰次 (3)X检查(4)以上三项都检查过(5)其他 2.5治疗情况 2.5.1已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是杳已接受抗结核治疗(1)已治疗(2)未治疗

登革热个案调查表(2014国家版).doc

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表(2014 国家版) 一、基本情况 1.患者姓名:联系电话: 如患者年龄 <14 岁,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 2.性别:(1)男( 2)女 3. 年龄:岁 4.民族: 1 汉族, 2 壮族, 3 傣族, 4 其他少数民族 5.职业: ( 1)幼托儿童( 2)散居儿童( 3)学生( 4)教师( 5)保育保姆( 6)饮食从业人员( 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 10)民工( 11)农民(12)牧民( 13)渔(船)民( 14)干部职员( 15)离退人员( 16)家务待业( 17)其他 6.工作单位: 7.家庭住址:省(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 /街道)/直辖市)市 村(居委会) 县(市/区) 二、发病就诊情况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是否为重症病例:( 1)是(2)否 3.就诊情况 就诊日期就诊医院 有无 住院 住院日期出院日期出院诊断备注 4. 转归:(1)痊愈( 2)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 三、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项目是否检测(未 标本采集时间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做请注明否)(阴性 /阳性) 登革抗体 IgG IgM 登革病毒分离 登革病毒核酸 登革病毒抗原NS1 病毒分型检测:( 1) DENV-1(2)DENV-2(3)DENV-3(4)DENV-4(5)未检测四、发病前后活动情况 (一)发病前外出史:

1. 发病前 14 天内是否有外出(离开本市县及出境旅游)史:( 1)是(2)否 如果否,跳至“(二)发病前后外出活动情况” 如是, 地点 1:国 /地区(适用境外)或省市(州)县(区)(适用境内),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地点 2:国 /地区(适用境外)或省市(州)县(区)(适用境内),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地点 3:国 /地区(适用境外)或省市(州)县(区)(适用境内),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返回时间 (或入境时间 ): ____年 ____月 ____ 日 2. 外出期间是否明确有蚊虫叮咬史:( 1)是( 2)否 如是,则叮咬地点为: 地点 1:国 /地区(适用境外)或省市(州)县(区)(适用境内)地点 2:国 /地区(适用境外)或省市(州)县(区)(适用境内)地点 3:国 /地区(适用境外)或省市(州)县(区)(适用境内) 3.是否随旅行团出行? ( 1)是,同行团队名称(或旅行社名称):,团队人数:人。 ( 2)否 (二)发病前后外出活动情况 1.发病前 1 天至发病后 5 天是否在国内(1)是(2)否如 是, 地点 1:省市(州)县 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地点 2:省市(州)县 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地点 3:省市(州)县 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备注: 五、病例分类 1. 是否为暴发疫情指示病例:(1)是(2)否 2.病例类别:

登革热调查报告-

篇一:登革热个案调查表 附表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 一、基本情况 1. 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 2. 性别: 1男,2女□ 3. 年龄:_____岁□□□ 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 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 (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 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 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县(市区___乡(镇/居委会___村(街道 二、发病情况 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8. 入院诊断:□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 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0. 出院诊断:□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 11.临床分型:1典型,2轻型,3重型,4其他□ 12. 转归:1 痊愈, 2 好转, 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 1. 起病急:1是,0否□ 2. 乏力:1有,0无□ 3. 发热: 1有, 0无□如有,则热型为:1双峰热,2稽留热,3驰张热,4其他□ 4. 头痛: 1有, 0无□ 5. 颜面潮红: 1有, 0无□ 6. 眶后痛:1有, 0无□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

重症肺炎病人个案护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 院韩萌 概述 ?重症肺炎就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与其它系统明显受累得表现,就是临床常见得急危重症之一、 ?肺炎就是肺实质得急性炎症,引起肺炎得原因很多,最常见得包括感染、化学、物理与免疫原性损伤。肺炎得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与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 因得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 ?重症肺炎日益增多:随着抗生素得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得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 困难。 病因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与细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得病毒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得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与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体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从而影响换气与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为增加通气及呼吸深度,出现代偿性得呼吸与心率增快、鼻翼扇动与三凹征。重症可产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得感染中毒症状。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得一系列症状以及代谢性与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诊断标准 ?1、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 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得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与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与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得心慌、呼吸困难与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与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 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2、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与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腔积液。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 篇一: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 附件1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 附件2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卡片编号: 次) 1 篇二:化工煤气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20xx年5月20日23时许,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造气车间更换蒸汽缓冲罐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作业中,一名维修清理人员在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中毒晕倒,随后一名管理人员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进行施救并中毒晕倒,工厂随即组织相关人员将两人施救后送往医院,该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一名救援人员受到轻微中毒伤害,经救治已出院。事故暴露出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检修作业

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 1、问:《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2、煤气的主要含量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可容许的安全浓度是多少?燃烧爆炸限值是多少? 答:煤气的主要含量是co。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因此,一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教案资料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 护理

重症肺炎病人个案护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韩萌概述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 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 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 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 ?重症肺炎日益增多: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 治疗更加困难。 病因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的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体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从而影响换气和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为增加通气及呼吸深度,出现代偿性的呼吸与心率增快、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重症可产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以及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诊断标准 ? 1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 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 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 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2、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 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 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 有无合并胸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 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 提示心功能不全。 ? 3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 姓名 1.2 性别(1)男(2)女口 1.3 年龄(岁)口口 1.4 家长姓名 1.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干部(9)教师(10)家务或待业(11)饲养员或屠宰工(12)其他 (13)不详口口 1.6 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 学(7)不详口 1.7 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 感染途径 2.1 肇事动物种类(1)狗(2)猫(3)鼠(4)其他(5)不详口 2.2 户主姓名 2.3 肇事动物免疫(1)否(2)有_月_日(3)不详口 2.4 肇事动物伤人(1)主动袭击(2)被骚扰后伤人(3)同时咬伤多人口 2.5 肇事动物伤人后(1)如常,未作处理(2)被拴、尚在(3)打死(4)失踪 (5)病死(6)出卖(7)出卖时间(8)不详口 2.6 其他途径 (1)宰杀、饲养时被感染(2)其他口 3. 伤口处理情况 3.1 受伤时间_年_月_日_时 3.2 伤口情况 (1)上下肢、躯干浅表咬伤,出血省,或仅有明显牙痕(2)上下肢、躯干中度咬伤,出血多,或黏膜(眼、口腔、肛门)被动物污染,(3)头颈面、手指咬伤(不论轻重),四肢、躯干大面积深度或多处中度咬伤口 3.3 伤口处理情况 3.31 伤口是否处理(1)无(2)自行处理(3)医生处理口 3.32 伤口处理时间_年_月_日_时 3.33 清洗(1)无(2)清水(3)盐水(4)肥皂水(5)碘酒(6)新洁尔灭 (6)其它口 3.34 消毒(1)无(2)酒精(3)碘酒(4)酒精+碘酒(5)其他口 3.35 清创(1)无(2)有口 3.36 伤口感染(1)无(2)有口 3.37 伤口缝合(1)无(2)有口 3.4 既往史年曾经被狗(猫、鼠或)(1)咬伤(2)舔伤口(3)舔伤口舔肛门(4)经常宰杀(5)吃狗肉口 3.5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无(2)有口 3.6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及针次 3.61 第一针_年_月_日 3.62 第二针_年_月_日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病原 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us)黄病毒属(Flavirus),包括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各型都能引起本病,并能激发型特异抗体。各型间免疫保护不明显。 临床症状 本病感染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通常3~5天,发病前尽管体内有病毒存在,而前驱症状却不明显。 (一)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 (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三个临床型。 1.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汇编)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一般情况 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l.3年龄(岁):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 (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 1.7户口地: 1.8工作(学习)单位: 1.9联系人:联系电话: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 2.3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确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诊断医院: 2.6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转归情况(1)死亡(2)痊愈(3)其他口 3.临床资料 3.1发热持续天口口3.2最高体温℃口口.口3.3有无如下症状 3.3.1发热(1)有(2)无口3.3.2畏寒(1)有(2)无口3.3.3乏力(1)有(2)无口3.3.4咳嗽(1)有(2)无口3.3.5头痛(1)有(2)无口3.3.6腹背酸痛(1)有(2)无口3.3.7四肢酸痛(1)有(2)无口

3.3.8咽痛(1)有(2)无口3.3.9鼻塞(1)有(2)无口3.3.10流鼻涕(1)有(2)无口3.3.n打喷嚏(1)有(2)无口3.3.12恶心(1)有(2)无口3.3.13呕吐(1)有(2)无口3.3.14腹泻(1)有(2)无口 如有腹泻,每日大便次口口3.4有无下列并发症 3.4.1肺炎(1)有(2)无口3.4.2哮喘(1)有(2)无口3.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有(2)无口3.4.4流产(1)有(2)无口3. 4.5死胎(1)有(2)无口 4. 疫苗接种情况 4.1有无接种(1)有(2)无口4.2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流行病学调查 5.1病前7日内接触流感样病人(1)有(2)无口 接触方式(1)家庭内(2)办公室(3)公共场所(4)同教室(5)其他口5.2病前7日内禽、畜接触史(1)有(2)无口5.2.1接触地点: 5.2.2接触动物名称: 5.2.3 接触方式(1)屠宰(2)饲养(3)玩要(4)经营销售(5)其他口5.2.4动物健康状况(1)健康(2)患病(3)病死口 5.3住宅情况(1)居民楼(2)独立房屋(3)集体宿舍口 5.3.1人均居住面积: m2 口口口.口 5.3.2开窗情况(1)经常(2)偶尔(3)不开口 6. 小结:

登革热方案

登革热疫情处置方案 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登革热疫情形势及花都区卫生局、花 都区疾控中心要求,我中心接管辖区后公共卫生方面首要任务是登革热疫情防控,为出现疫情后及时有效控制,特制定此方案。 一、疫情处置 (一)核实病例 辖区发生病例第一时间访视,及时核实病例,并开展如下工作。 1、电话或面访时向患者说明访视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主动说明个人情况,特别是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活动地点,以确定是否属于辖区病例。 2、核实后,要及时向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镇政府、村委报告,确定现场处置时间(接报后24小时内)、现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二)个案调查 核实病例后立即进行个案调查。 1、填写《登革热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广州2014版)》 2、了解病例的个人及疫点信息:包括联系电话、现详细住址(具体到门牌号、房号)、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活动地点(如住家、工作地点、公园、学校、市场等公共场所) 及活动情况(经过)、蚊虫叮咬史等个人和疫点识别信息。 1 / 10

3、了解病例的诊疗信息:包括发病时间及就诊经过、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临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血清学、病原学等), 4、以上信息一定要在个案表中填写详细,与流行病学高度相关但在个案表中没有设置的信息在备注中注明。 5、在做流调、面访病例时,如果病例不在住院且还在病毒血症期,书面通知做好居家隔离,告知义务 (详见《登革热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健康防护指引》)。 6、病例隔离期限不少于发病后5天并退热。 (三)划定疫点 根据伊蚊活动距离,通过以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划定半径100米之内的空间范围为疫点,并予描述疫点的基本情况 (四)患家消杀 选择对蚊虫高效速杀,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安全,无刺激性和异味的杀虫剂。 1、氯菊酯:安全、高效、致死力强,也具有一定的滞效。 2、烯丙菊酯:安全、击倒力强。 (五)病例搜索 1、入户时应登记每户居住人数或工作地点的工作人员 数量。 2、调查病例在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如同事、家人、住家周围半径100米内的邻居、曾拜会过或相聚过的人,有无可疑症状者(如发热、皮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必须收集与调查研究内容有关的数据,其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就是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一张完善的流调表,最能体现研究的实质内容,也最能反映调查研究计划的完善程度。设想把一张粗制滥造的流调表塞在计划中,事后定需进行修改,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 由于调查研究内容各不相同,不可能有一张统一的调查表,因此每一次都应根据本次调查研究项目的内容设计自己的调查表。作为某一种已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由于疾病已经明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表格的基本格式也大都相似,编制一份较为规范或较为完善的某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可能的。为此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所列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为主,设计了涉及疾病控制范畴内各类主要疾病的调查表格,供基层卫生单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1.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的名称、编号。 1.2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3 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病日期、就诊日期、隔离日期、隔离方式、转归及临床表现等。 1.4 流行病学史。 1.4.1预防接种史。 1.4.2居住条件。 1.4.3个人卫生状况。 1.4.4饮食卫生状况。 1.4.5有害因素暴露史(含接触史)。 1.5 小结。 1.6 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2.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 2.1在设计某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 2.2流调表的内容不要盲目贪多。不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要,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随意增加不必要的调查项目,不仅增加工作量,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必须调查项目的调查质量。 2.3每一个调查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拟表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项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结果。 2.4流调表内所提的问题要明确、简单,尽量避免用专业的术语,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和回答。要避免模棱两可或可能被误解或多解的问题。尤应注意所提问题不能引起被调查者子便于表格中项目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2.5为了便于表格中项目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2.6尽量用客观的、定量的指标。如用“好、较好、差”这种概念式的问题,调查员难以掌握,被调查者也难以答,如必须要问,表后应加以说明,什么情况下为“好”,什么情况下为“较好”什么情况下为“差”。最理想的是用定量表示,如在吸烟调查中,当问及现在吸多少时,可采用:“完全不吸”;“偶吸1支,不是每天吸”;“每天经常吸烟:少于10支、10~20支、20

防控登革热应急预案

防控登革热应急预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东莞武警训练基地扩建一期工程 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 为有力地保障我工程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工程稳定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登革热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特制订我工程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疫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刘卫杰 组员:肖文洪、洪满海、江开荣、钟阿水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 组织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检查督促工作小组,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二)主要职责

1.组织制订预防控制等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组织、协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3.组织评估临床治疗、预防控制疫情的措施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灭蚊喷洒和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应急通讯交通保障 设立应急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保持24小时开机,设置应急专车和专职司机,随时待命。 (二)应急相应相关措施和物资储备 1.相关措施:病源监测、灭蚊喷洒。 2.物资储备:药品、诊断试剂、杀虫剂、喷雾器等。 3.资金储备:各级政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储备制度,资金储备数额由各级政府决定。 四、应急处置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在发生登革热重大疫情时,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卫生、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及时安排落实防治经费和各种预防、治疗和灭蚊药物,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成立疾病预防控制、疫情应急处理指导小组,制定爆发疫情控制方案,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二)加强疫情报告 发生疫情时,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不得瞒报、漏报、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登革热暴发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卫生部,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在处理疫情时,为了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必要时可实施应急疫情报告制度,如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登革热疫情动态报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