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关东升;李迎霞;孟毅;刘雅芳;崔应麟【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病的积极治疗十分必要.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期为卒中后抑郁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5-HT;辨证论治;中药方剂;综述【作者】关东升;李迎霞;孟毅;刘雅芳;崔应麟【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由Kraepeli[1]于1921年提出,是卒中后引起抑郁而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该病临床表现除了脑卒中后直接造成的肢体活动异常外,还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缺乏积极性、对康复无信心等症状。

PSD的负面情绪可降低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影响其神经功能的重建;且PSD患者致残率明显高于其他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2]。

WHO研究[3]表明: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将近1/3的死亡率,其中大部分导致残疾。

但是,目前的诊疗手段不能兼顾保证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且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因此,找到一种既方便、安全、有效又经济实惠的PSD治疗方案,可以极大缓解当前的尴尬局面。

基于此目的,笔者收集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以此期为PSD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目前,现代医学关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存在3种假说:内源性抑郁、反应性抑郁和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学说。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抑郁症在古籍中的相关病名浅析

抑郁症在古籍中的相关病名浅析

抑郁症在古籍中的相关病名浅析韩泰哲;孙丽英;武燕峰【摘要】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患,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工作失去兴趣,自罪感,自觉无用,常有自杀倾向,与癌症及艾滋病并驾齐驱,被公认为是新世纪的三大疾病.中医学虽然无抑郁症之病名,但在古文献中也不乏相关病名记载.【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抑郁症;中医古籍;病名【作者】韩泰哲;孙丽英;武燕峰【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和探讨抑郁症的发生与治疗,已成为目前医学界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的尚不是很清楚,且西药治疗副作用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

中医古籍无“抑郁症”之病名记载,在百合病、脏躁等其他疾病中亦有散在论述。

现将其归纳如下。

1 百合病百合病最早出现在《金匮要略·百合病》篇,书中详尽论述了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主要表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其脉微数。

”概括起来认为,本病是心肺阴虚引起的,以心神不安及饮食行为失调为主症的情志障碍性疾病。

《医宗金鉴》中对本病情志致病这样描述:“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

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神形俱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认为百合病的发病与七情内伤密切相关。

《张氏医通》中认为,本病的病机为余热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引起心肺阴虚,阴虚内热,耗伤气血,脑神失养而成。

百合病是“思虑过度伤脾,脾阴受损,厥阴邪火上犯及心,扰及百脉而发病”。

该病因认识与现代医学关于抑郁症心理病因学观点一致。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抑郁症及疗效评估总结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抑郁症及疗效评估总结

0 引言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之一, 已经成为人类 主要心理疾患,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 表情淡漠, 悲伤哭泣甚 至有自杀倾向或行为。据不完全统计, 发病率已逐年增高,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究其原因多与社会环境、 家庭因素、 学习及工作压力过大密切相关。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阿米替 林、 百忧解、 圣约翰草等药物治疗, 以及心理干预、 瑜伽、 音乐 疗法等, 传统中医学将本病归入 “郁证” “百合病” “脏躁” “梅 核气”等病的范畴中。其主要病因多由于情志不畅, 脏气虚 弱, 肝气郁滞。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 与心、 脾、 肾相关。中 医治疗本病多以疏肝理气, 解郁调神为治疗原则。在中药方 面选取具有疏肝解郁安神作用的药物柴胡、 百合、 郁金、 合欢 皮等。近二十年, 陆续有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 且临床疗效 等同于或优于其它疗法, 原络通经针法是治疗本病的针灸疗 法之一, 其取穴精简, 便于掌握, 临床实验观察有较好疗效。 该针法治疗郁证 (抑郁症) 时取穴及操作如下:
1.5 胆胃湿热型
烦躁易怒, 胸胁满闷, 头晕, 恶心呕吐, 咽中有异物感, 吞 之不下, 吐之不出, 舌体胖大, 苔白腻或黄腻, 脉滑数。 原络通经针法取穴: 百会、 丘墟、 蠡沟、 足三里、 公孙。 操作: 百会平补平泻, 丘墟、 蠡沟、 足三里、 公孙泻法。每 次留针 30 分钟, 每日一次。
原络通经针法取穴: 百会、 神门、 支正、 太白、 丰隆。 操作: 百会平补平泻, 神门、 太白补法, 支正、 丰隆平补平 泻。每次留针 30 分钟, 每日一次。
1.4 肾虚肝郁型
情绪低落, 健忘, 耳鸣, 多梦,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腰酸 膝软, 性欲减退, 严重者不孕不育, 脉沉细或沉弱。 原络通经针法取穴: 百会、 太溪、 飞扬、 太冲、 光明。 操作: 百会、 飞扬平补平泻, 太冲、 光明泻法。每次留针 30 分钟, 每日一次。

郁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郁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中医治疗
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方式调理气血,疏 通郁结。
个体化的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效果更佳。
如何治疗郁证?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 症状。
药物治疗应注意副作用,并定期复查。
郁证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郁证? 2. 谁会得郁证? 3. 何时寻求帮助? 4. 如何预防郁证? 5. 如何治疗郁证?
什么是郁证?
什么是郁证?
定义
郁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症,主要指情绪抑郁 、气机郁结的状态。
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
什么是郁证?
起因
郁证的产生与心理因素、生活压力、外界环境等 密切相关。
谢谢观看
何时寻求帮助?
影响生活
当郁证明显影响到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时,建 议咨询医生。
及时的专业指导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何时寻求帮助?
自我调节
在生活中出现较大压力或情绪波动时,也可寻求 心理咨询。
自我调节与专业帮助相结合,效果更佳。
如何预防郁证?
如何预防郁证?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可 以有效降低郁证的发生率。
情绪长期压抑是导致郁证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郁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气郁、血郁和痰郁等类型,症状表现 各有不同。
不同类型的郁证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
谁会得郁证?
谁会得郁证?
易感人群
郁证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但青少年和 中年人相对更为常见。
工作压力大、情感波动频繁的人群更易受到 影响。
谁会得郁证? 潜在因素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张旭东;李瑞【摘要】目的:归纳总结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诊治郁证的方法以裨益临床.方法:选取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对其生前诊治郁证医案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按照生年依次为王乐亭,杨永璇,夏寿人,彭静山,邵经明,郑魁山,程莘农,师怀堂,于书庄,贺普仁,共25则医案.结论:10位针灸名家诊治郁证注重疏调情志,畅达神志,重视培补后天脾胃,健固中焦之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并且内关穴运用较为普遍.%Objective:To conclude and summarize ten late acupuncturists's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treating melancholia in modern times,therefore to benefit clinical work.Methods:Ten late famous acupuncturists in modern time were chosen, and their medical case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lancholia were collected and organized. Results: Ten late famous acupuncturists in modern time in proper order according to the year of birth were:Wang Leting,Yang Yongxuan,Xia Shouren,Peng Jingshan,Shao Jingming,Zheng Kuishan,Cheng Zinong,Shi Huaitang, Yu Shuzhuang and He Puren, and altogether 25 medical cases. Conclusion: Ten famous acupuncturists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lancholia emphasize regulating the emotions and smoothing the spirits,the tonification of spleen-stomach,invigorating middle-energizer Qi and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and how to get the disease, treating the disease along the syndromes,and using Neiguan(PC6)more commonly.【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郁证;名家;医案;针灸【作者】张旭东;李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郁证是以心情抑郁不舒、胁肋胀满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由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所致。

郁证从肺论治理论与方法探析

郁证从肺论治理论与方法探析

郁证从肺论治理论与方法探析
孙玥;王珑
【期刊名称】《中医学》
【年(卷),期】2024(13)1
【摘要】郁证是以情志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证。

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的探析多围绕肝、心、脾、肾展开,鲜有从肺论治。

本文以肺主气,肺在志为忧,探讨肺与郁证的中医理论关系,总结提出郁证从肺论治的有关治疗方法,以期丰富拓展临证辨郁思路。

【总页数】4页(P84-87)
【作者】孙玥;王珑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
【相关文献】
1.高血压从肺论治的理论探析
2.基于"肺与膀胱相通"理论治疗咳嗽探析
3.从肺论治郁证经验探析
4.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林咸明运用经方“方-病-人”诊疗思维论治间质性肺疾病
5.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高危肺结节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杨玉赫,冷德生,张荣兴,车志远,白宇,于钦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摘要: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

随着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一种心理障碍。

目前中医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已越来越有成效。

练习中医养生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和六字诀等对改善和治疗大学生抑郁症均有明显效果。

其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调节经络、补益元气和提升精气神,使练习者的脏腑滋养、气血充盈,以此来促进情志舒畅达到改善和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医养生功法;中医药;大学生;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250(2020)08-1214-04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gimen on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YANG Yu-he,LENG De-sheng,ZHANG Rong-xing,CHE Zhi-yuan,BAI Yu,YU Qin-ming A(〃血©ersdy#刃arb加150040,Ch加a)Abstract: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epress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depression syndrome”.With the increase of academic and employment pressure,depression has become a psychological disorder that seriously affects the normal life and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At present,TCM has been more and more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pression.Practicing the exerci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ch as shadowboxing,five animals exercise,eight-section brocade,change your bone and six-character formula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improving and treating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Its treatment mechanism is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meridians,tonifying vital energy and promoting shen,so that the practitioner's nourish and fill viscera,Qi and blood,in order to promote emotional well-being, to improve and treat depress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TCM regimen health maintenance on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Key words:TCM regime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1],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疲乏、反应迟缓、情绪低落、食欲减退、话语减少和体质量减轻等,严重者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还会产生妄想、幻觉或做出不切实际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1.肝气郁结 ❖ 证候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
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院闷嗳气, 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妇女经前乳房胀痛, 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 方解: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 适用风寒闭肺初起之证。后方用紫苑、百部润肺止 咳;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 白前降气祛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 净,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若痰多胸闷苔 腻者,加厚朴、苍术、半夏以燥湿化痰;鼻塞声重 加苍耳子、辛夷花以宣通鼻窍;若外寒内热,证见 咳嗽声重音哑,痰浓不易咯出,气急似喘,口渴心 烦,或有身热,舌苔白腻中有黄苔,为“寒包火” 咳,用止嗽散去紫苑、白前加生石膏、桑白皮、黄 答、鱼腥草以解表清里。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3.气滞痰郁 ❖ 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窒,胁肋胀满,
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心 情舒畅则症轻,抑郁恼怒则加重,舌苔白腻, 脉弦滑。
定义
❖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 起的一类病证。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 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 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 病证。
历史沿革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 “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 义。”郁,有积、滞、蕴结不通之义。所以说, 郁证是一个病因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
❖ 5.预后:一般较好。针对病情,尽早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 对本证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若得病后,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病情常有反复和波动,延长病程。发病时间较短,情志致病 的原因能及时解除者,病情常可以治愈;相反,病程较长, 情志致病的原因难以消除者,往往病情反复波动,迁延难愈。
诊断要点
临床特征
病史
❖ 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郁证中痰气郁结咽喉,咽中如有异物梗塞,
俗称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有相同之处。但梅核气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谁自觉 咽中如物梗塞,却无咽痛与呼吸困难。咽中梗塞 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虚火喉痹多见于青中年男 性,多因感冒、长期烟酒、或嗜食辛辣食物而引 起,咽部除有异物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辨证论治
2.辨证候虚实 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六郁中的气郁、
血瘀、火郁、食积、湿滞、痰积均属实证; 而心、肝、脾等脏腑气血或阴精亏虚均属于 虚证。但应注意实中夹虚,虚中夹实,或虚 实夹杂的复杂证候。
(二)治疗原则
❖ 郁证以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理气开郁, 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其基本治疗原则。对于 实证,首当理气开郁,根据其兼血瘀、痰结、 化火、湿滞、食积等不同,分别配合活血、祛 痰、降火、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其 虚损情况施以补益,如养心安神、补益心脾、 滋养肝肾等。虚实夹杂者,视虚实情况,二者 兼顾。
辨证要点

证 治疗原则

治 分证论治
(一)辨证论治
1.辨脏腑与六郁
郁证的辨证,首先要抓主证,辨清虚实,辨明 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的发生主要因肝气郁 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各有侧重。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 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心、脾、肝的气 血或阴津亏虚所致的虚证,如心阴虚、肝阴虚、心 脾两虚或阴虚火旺,则分别与心、肝、脾有关。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2. 气郁化火 ❖ 证候: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胸
胁胀痛,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 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 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
❖ 方解: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加入丹皮、桅子清 肝泻火。若热甚,口苦,便秘,加龙胆草、大黄通 腑泻热。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 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英(即左金丸)清 肝泻火,降逆止呕。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 鸣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平肝清热。郁火内灼, 最易耗伤阴血,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原 方中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 山药等养阴健脾。
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 1.临床特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 闷,胁肋胀痛,善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 梗塞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 2.病史:多数患者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 等情志内伤病史。病情随情志变化而波动。
❖ 3.辅助检查: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除外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
证。 《内经》中无郁证的病名,有五行郁、情志郁
的论述。
与西医联系
❖ 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情志内 伤为病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 神经衰弱、瘾病、焦虑症,也见于更 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凡出 现郁证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节进行 辨证论治。
病因
❖ 情志内伤 ❖ 体质因素
病机
❖ 1.基本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 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基本病机为气机 郁滞。
鉴别诊断
❖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虽觉咽中如物梗塞,但无进食困
难及梗阻不下等表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居多,梗塞部位主要在胸骨后,伴吞咽 困难,甚则饮食难下,消瘦,作食管镜检查 常有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 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可见神志恍惚、
哭笑无常等症状,每在精神刺激时发作,发 作过后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 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程迁延,心神失常 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 2.病位:主要在肝,但与心、脾、肾关系密切。 ❖ 3.病理性质:初起多虚,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之初起,肝气郁结,以实证为主。日久损伤 心脾,出现气血两虚,耗伤心阴、肾阴,又以 虚证为主。还可以出现虚实夹杂的阴虚火旺之 证。
病机
❖ 4.病机转化:郁证由肝气郁结而起,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 瘀,可成血郁;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可成痰郁;气有余便 是火,可成火郁;气滞则水不行,湿易停留可成湿郁;气滞 痰湿不化,食积难消,可成食郁。此六郁互为因果,又相互 兼夹。继则伤阴耗血,导致肝阴亏虚、心脾两虚、心肾阴虚 而伤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