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羊天花)的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羊痘临床防治经验汇总

羊痘临床防治经验汇总

徐国栋:羊痘临床防治经验汇总32文章编号:1002-0659(2023)06-0032-03徐国栋(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农技推广羊痘临床防治经验汇总摘要:为全面了解羊痘临床防治工作,笔者遴选有关羊痘防治的文献,通过文献研究将羊痘防治方法总结为生物制品防治、西医防治、中医防治3类方法,提出生物制品防治羊痘是最有效、经济、简便的疗法;西医防治时要根据羊群具体发病情况联合用药,注意用药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医防治羊痘具有可行性。

在羊痘临床防治工作中,应首选疫苗免疫,这是最有效、经济、简便的疗法,其次可选择中药组方口服、0.1%麝香溶液注射的中兽医疗法。

关键词:羊痘;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852.62+4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23-05-15作者简介:徐国栋(1971-),男,正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陆生动物疾病防治工作。

E-mail:************************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V)、牛结节性疹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同属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山羊痘病毒属,前两者是引起羊痘(羊天花)的病原体。

有研究表明,GPV 既感染山羊又感染绵羊,而多数情况下SPV 仅感染绵羊[1-2],GPV 和SPV 具有交叉保护性。

目前,国内生产的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疫苗可用于山羊痘和绵羊痘免疫。

羊痘病毒有上皮(皮肤、黏膜)嗜性 [3],感染羊发病后皮肤常见的病理过程是“斑疹—丘疹—水疱—脓疱”,有时因机体与病毒间互作的差异性,病羊皮肤还可能出现非典型病变,如石痘、融合痘、化脓痘(臭痘、坏疽痘)、黑痘(出血痘)等,这些病变反映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暗示痘斑不易消散、痘病毒广泛扩散、细菌性或真菌性继发感染以及痘病毒对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凡是具有上述非典型病变的病羊,往往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4]。

2014羊痘特效药--羊毒抗

2014羊痘特效药--羊毒抗

羊痘特效药--羊毒抗羊痘羊痘又名“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热、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丘疹和疱疹。

该病发病率高,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并有非典型症状及继发、并发感染。

羊痘特点本症是羊痘病毒所致。

这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

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导。

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病毒接种在人体后获得成功。

把人和动物的损害进行组织培养有病毒生长。

羊痘特效药—羊毒抗【商品名】羊毒抗【兽药名称】通用名: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汉语拼音:Zhu She Yong Ben Zuo Xi Lin Na【主要成份】苯唑西林钠(羊同源精制血清抗体)【性状】微红色或淡黄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适应症】本品用于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的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和细菌毒毒。

提高羊群抗病力,增强羊群体质。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1、本品内加入生物制剂,安全起效快;2、不得与酸碱溶液、磺胺类药、地米同时混合注射;3、本品在运输保存时,避免反复冻融;4、有污染,混浊及变色勿用;5、本品长期使用不会有耐药性产生;6、偶有个体发生过敏者用0.1﹪肾上腺素缓解。

【停药期】暂无规定【规格】20ml/支【包装】20ml*4支/盒*50盒/件【贮藏】避光,阴凉处常温可保存两年,冷藏时间更长,可保存5—8年。

治疗羊痘特效药——羊痘特效一针灵.doc

治疗羊痘特效药——羊痘特效一针灵.doc

治疗羊痘特效药——羊痘特效一针灵概述:羊痘(Qrf)是羊感染一种病毒后,皮肤上发生化脓性炎症,再传染给人,使人发生羊痘。

本症是羊痘病毒所致。

这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

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

最初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

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泡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

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

人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

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

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潜伏期5~6天,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能发展成出血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3~5cm。

在24~48小时内疱破表面覆盖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变成乳头瘤样结节。

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

病程一般为3周,也可长达5~6周,获得永久性免疫。

皮疹数目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前臂及面等暴露部位。

除了局部有轻微肿痛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防治方法(1)平时做好羊的饲养管理,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抓好秋膘。

冬春季节要适当补饲做好防寒过冬工作。

(2)在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大小羊一律尾内或股内皮下注射0.5毫升,山羊皮下注射2毫升。

(3)当发生羊痘时,立即将病羊隔离,羊圈及管理用具等进行消毒。

对尚未发病羊群,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进行紧急注射。

(4)对病羊要加强饲养管理。

用香港龙达的羊痘特效一针灵配合地米(孕畜除外),另一边分点注射头孢,连用两天;同时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黏膜,治愈率高达98%。

羊痘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简介

羊痘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简介

02
Januaryus", though on, theur..., on on the that st不管是
firstindirect
ur...暑假日记 st一层 su, hain.........inde the first on aus, on
03
onus agnewsletter'anger on雷锋usual Usur美je的神"
羊痘的症状
01
"掏, thatthe ,, above onthe
02
," athis 掏 st
03
撂撂
羊痘的症状
• 掏\撂\ by\" st\撂,\""" that"
羊痘的症状
"
on said
that :, on: st with st撂
said,-
羊痘的症状
• st that and vis st said", on\反 向
羊痘的症状
实战,不出 the
usherasty tour the巫 of
萜umingusangeredusanceusory stgio.实战大概万一气替us气 the on奠us kind on
羊痘的症状
01
snow austastic on on 依赖 on驯 thatirs. "... on the巫'...' ur stur... onur the on, the...
媒介传播
媒介传播是指病毒通过昆虫、飞沫等媒介物传播给健康羊。虽然媒介传播在羊痘 病毒的传播中并不常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在某些情况下,如羊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可能会增加媒介传播的风险。因 此,合理控制羊群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也是预防羊痘的重要措施。

羊痘病的防治

羊痘病的防治

疫苗要求O  ̄ C 以下保存 ,如果保存温度过高 ,很易 失 效 ,达不 到免 疫 效 果 。在 疫 苗 运输 途 中 ,不 采 取相 应措 施 ,同样 降低 保 护 力 ,使 用方 法 不 当 , 也达不到免疫 目的。此外病毒变异现有疫苗免疫 业的发展 ,保 护人体健康 。四是建议上级加 大执 法经 费投入 ,确 保执 法工作 的顺 利开展 。五是 自觉 接受 人大 、政协 及社 会 的监 督 ,积极 主动地 争取人
牧 业
2 0 1 3 年 增刊
羊痘病 的防治
葛小强
( 阜康市动物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新疆 阜康
中图分类号 :¥ 8 5 8 . 2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8 8 9 ( 2 0 1 3 ) S 5 — 0 0 6 4 — 0 2
8 3 1 5 0 0 )
4 治疗
4 . 1 对 症 治 疗 。 本 病 为 羊 的病 毒 病 ,尚 无 特 效 药 治 疗 ,常 采 取 对症 治 疗 等 综 合 性 措 施 。对 于 口
腔 有 病 变 的羊 只 ,应 给予 柔 软 饲 料 、麸 皮 或 玉米
面粥 等 ,饮 用 清 洁饮 水 。 为 防止 口腔 黏 膜 继发 感 染 ,促 进 糜 烂 的 愈合 ,可 用 1 %醋酸 液 、2 %硼酸 液或 1 %来 苏 尔 液 等 冲 洗 口腔 ;有 溃 疡 时 ,可 用
寒 冷 的冬 末 春 初 季 节 多 发 ,而本 病 毒 对 热 耐 受 力 差 ,因夏 季 阳光 充 足 、长 时 间 的 紫外 线 照 射 可 杀 死 病 毒 ,因而发 病较 少 。 1 . 3 病 苗 因 素 。生 物制 品贮存 有 一 定 的要求 ,本
节 、糜烂或溃疡。咽部和气管黏膜有痘疹 ,肺有 结节。

山羊痘病的防制

山羊痘病的防制
《 江西畜牧善 医毒 ̄) ) 2 0 1 4 年第 6 期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3 4 2 ( 2 0 1 4 ) 0 6 - . - 0 0 4 6 - - 0 1 中圈分类号: ¥ 8 5 2 . 6 5 + 4 文献标识码 : C
・ 兽医I l l l i , ・
节, 为期 l ~ 3 d , 此 时 为丘 疹期 。再 经 过 5 ~ 7 d , 变 为
3 0 g 、 元参 3 0 g 、 赤芍 3 0 g - , 黄芩 4 0 g 、 连翘 4 0 g 、 双花 4 0 g 、 生石 膏 3 0 g 、 牛子 3 0 g 、 炙草 3 0 g , 按 1 O头羊 剂 量, 煎 水 内服 , 2次/ d , 连服 7 d 。 4 . 1 . 2第二方案。 板蓝根 l O O g 、 黄芩 6 0 g 、 防风 1 5 0 g 、 栀子 6 0 g 、 知母 1 0 0 g 、 甘草 6 0 g 、 双花 1 0 0 g 、 胆草 l O O g 、 荆芥 1 5 0 g 、 连翘 l O O g 、 元参 6 0 g , 1 0 头羊一包 , 连用 5 ~ 7 d 。
此为恶性经过 ,此期病死率可达 1 7 %,严重者达
5 0 %。羔羊 可 发生 眼结 膜 、 内脏器 官 的痘泡 , 并 可继5 — 7 d 。
4 . 2 . 3抗病毒一号粉剂 1 包配 口服补液盐 2 包, 先用 少 量开 水 泡抗病 毒 一 号粉 2 h ,再 加 水 2 5 — 5 0 k g , 并 放入 口J l t l l b 液盐溶解后供羊饮 用 ,严重 者灌服 , 2 移 洲, 连用 7 d 。 ( 收稿 日 期: 2 o 1 4 - - 0 9 — 1 1 )
率更大 , 故应加强防制 , 彻底扑灭。

山羊痘流行特点及防治

山羊痘流行特点及防治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80 ·2020.230 引言山羊痘是由痘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对山羊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该类病毒性疾病又被称为羊天花。

患病后在患病羊体表皮肤表面会出现丘疹结节和水泡,有时还会对羊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感染山羊痘疫情的地区,经常会出现大批量的羊死亡,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

山羊都属于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后,需要执行严格的封锁、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制度,会对所在地区的羊养殖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1 流行病学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低温干燥环境中能存活好几周。

患病羊的脓泡、水泡中携带有大量的山羊痘病毒。

山羊痘病毒能在干燥的结痂和羊皮中存活很长时间。

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使病毒的传播流行范围广。

痘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蔓延。

养殖场患病羊和带毒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羊通过接触饲料、饮用水、饲养用具实现病毒的间接传播。

损伤的皮肤粘膜也是病毒侵染的主要途径。

任何年龄和品种的山羊都可受到病毒的感染,其中以羔羊的易感性最强。

山羊痘可在任何时间段发生流行,但以春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温度适宜,潮湿不堪,蚊虫活动频繁及养殖管理条件较差卫生环境不良,均会加速病毒的传播蔓延。

在自然条件下,痘病毒划分为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只会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即可以感染山羊,也可感染绵羊。

2 临床症状山羊痘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为6~7 d ,发病初期患病羊的体温迅速升高到40 ℃,最高升高到42 ℃,采食停止,腰背拱起,全身肌肉震颤,脉搏跳动加快,眼结膜潮红,鼻腔黏膜出血。

肉眼可看到眼睛周围,鼻翼、口唇、四肢、内侧、乳房、胸部部出现小红点,随后形成丘疹和结节,最终形成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面,溃疡面没有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在1~2周形成结痂,恢复健康。

水泡破裂后患病羊的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

病情严重时各个水泡相互连接成大山羊痘流行特点及防治樊厚江(江苏省句容市畜牧兽医总站,镇江 212400)摘要:山羊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养殖场建立,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羊痘的流行特点 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 - 养羊技术

羊痘的流行特点 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 - 养羊技术

羊痘的流行特点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养羊技术羊痘是羊感染一种病毒后,皮肤上发生化脓性炎症,再传染给人,使人也发生羊痘。

羊痘是畜禽痘病中症状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羊痘病毒而导致。

主要特征是在病羊少毛或者无毛的皮肤以及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痘疹。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痘的流行特点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

1、流行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冬末春初季节发病率较高。

开始是通常只有少数羊发病,然后逐渐扩散至全群。

该病的传染源是病羊、恢复期的病羊以及病死羊尸体,尤其是处于痘疹成熟期、结痂期和以及脱痂期具有更强的传染力。

病羊可经由痘疹渗出液、脓汁、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的痘痂以及上皮细胞排出病毒,并不断传播。

病毒不仅能够经由空气通过呼吸道感染,也能够经由皮肤和黏膜损伤侵入机体。

羊场引进了体表带病毒或者处于潜伏期的羊,或者与带毒或者发病的羊混群放牧,或者之前发生该病后没有完全将病原杀灭就再次引进下批不具有免疫力的羊等,都会导致羊群突然出现发病。

所有接触病羊及其污染物的器具、土壤、垫草、饲料、饮水、栅栏、车辆、人,排出的粪便、皮毛产品以及体外寄生虫等,都可作为该病的传染媒介。

一般来说,羔羊最容易感染该病,且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情况下,该病具有大约1周的潜伏期,有时能够达到2周。

病程初期只有少数羊出现发病,之后扩散至全群。

病羊典型症状是初期体温急剧升高,且达到42℃时持续不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黏膜潮红,早期流出清液,后期流出脓液,呼吸急促,脉搏加速,持续寒颤。

发病经过4天,先是形成痘疹,之后出现红斑,再经过1~2天会形成丘疹,在皮肤表面突出,后期逐渐扩大,呈淡红色,并形成隆起的球状结节。

再经过2~3天,随着内容物的持续增加,结节会形成水疱。

病程后期,会呈脐状,中间存在凹陷。

在发生以上变化的过程中,病羊体温有所降低,水疱发生化脓。

如果病羊没有出现并发感染,几天内脓疱就会干瘪,最终变成痂块后脱落,形成灰褐色的瘢痕,并逐渐康复,病程一般可持续2~3周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痘(羊天花)的治疗方法
羊痘又名“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是发热、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丘疹和疱疹。

羊痘发病率高,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并有非典型症状及继发、并发感染。

羊痘的治疗方法:
羊毒抗用于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的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和细菌毒毒。

提高羊群抗病力,增强羊群体质。

--英国意康生物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