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词汇语法对比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文档资料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

2009.3
语言文字修辞
的“可能性”,即条件许可,能联系。
(四)错序
因此,根据各自的语境,这三个句子都应该用“可以”这个
错序也可称为“错位”,指由于句子、语篇中某个或某些语
词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言单位的位置、顺序放错了。[3]54 如:
【关键词】汉泰能愿动词;对比;偏误分析
一、汉语能愿动词与泰语能愿动词的对比
对比 分析 是 语言 学 界 广 泛 使 用 的 一 个 理 论 ,是 由 Lado (1957)提出来的。所谓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进行共时对比,来确定其相同点和相异点。对比分析之所以成 为可能,是基于这样的看法:语言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 不同的地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可以描述的;这些异同点 是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产生迁移的根源。对比分析的心理学 基础就是这种迁移理论。迁移分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两种 语言相同,可能发生正迁移;不完全相同,但有关系的,发生负 迁移;完全不同,没有关系的,就发生零迁移。学习第二语言就 是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把第二语言结合成一个整体。[1]74
王力先生曾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我认为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2] 本文拟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出 发,对汉语能愿动词和泰语能愿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尽管对比 分析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局限,但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两种语言能 愿动词的对比,找出这两者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相同点和相异 点,了解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的真正困难,以便对泰国学生 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有的放矢地分析,从而为 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
”、“
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浅析??

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浅析??【摘要】泰国作为中国的邻国,近年来在中小学生汉语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偏误。
本文通过分析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偏误及影响因素。
在改进建议中提出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改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也探讨了教学策略,希望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结论表明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在加强师资培训和改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改进建议、教学策略、重视、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解决问题。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泰国作为中国的近邻国家,在过去几年中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泰国中小学生开始学习汉语,以应对未来的就业和交流需求。
由于泰国与中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存在各种偏误。
研究发现,泰国中小学生对汉语音韵、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够扎实,经常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和语音偏差的情况。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他们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深入研究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现象,探讨其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泰国中小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中泰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进行浅析,为进一步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在探讨泰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的偏误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教学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学习汉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避免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泰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方向和路径,为泰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近年来,随着中泰贸易和交流的不断增加,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数量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存在差异,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常常出现偏误。
本文旨在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元音偏误1. 发音过程中缺乏元音分辨能力。
泰语中只有5个元音,而汉语中有多达23个元音,其中包括单元音和复元音。
因此,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难以准确区分不同的元音,导致发音错误。
改进方法:加强元音分辨能力的训练。
可以通过反复听力训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不同的汉语元音。
2. 发音时嘴型不正确。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由于习惯了泰语的发音方式,往往无法正确调整嘴唇、舌头等发音器官的位置,导致汉语元音的发音不准确。
改进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调整嘴型。
可以通过示范、模仿和纠正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调整嘴型,使嘴唇、舌头等发音器官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达到准确发音的目的。
二、辅音偏误1. 声母偏误。
泰国学生常常将汉语中的b、p、m等辅音与泰语中类似的辅音混淆,导致发音错误。
改进方法:强化声母的差异性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汉语和泰语的辅音发音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发音。
2. 韵母偏误。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韵母时,常常将汉语中的韵母与泰语中类似的韵母搞混,如将iu读成io等。
改进方法:加强韵母的对比教学。
通过对比汉语和泰语的韵母发音特点和差异,让学生明确掌握汉语韵母的发音规律,从而减少发音错误。
三、声调偏误1. 泰国学生普遍存在声调错误的情况。
泰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声调语言。
因此,泰国学生常常在学习汉语的声调时出现偏误。
改进方法:加强声调的训练。
可以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模仿和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声调的规律和运用技巧。
四、语音连读偏误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语音连读时,常常存在断句和单音读的问题。
由于泰语中的词汇发音是独立的,不能像汉语那样进行语音连读,导致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出现连读偏误。
泰国生汉语学习常见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 (3)声调方面 • 一声不够高
• 去声长度加大,降的幅度偏大(泰语第三 声为降调,是长音节)
• 上声不太容易升上去
2、词汇方面
• 近义词的分合 • (1)汉语分泰语不分 • 年、岁、年级,汉语用词不同,但泰语相同 • 如:明天是他二十年的生日。 • 他姐姐去年上中学二岁。 • 死、坏汉语不同,但泰语相同 • 五岁时他的妈妈就坏了。 • 走到路上我的自行车死了。
[c’] ) • r[ʐ]读成[j]。泰语有r音,但属于颤音
• z[ts]、c[ts’]发成类似于舌叶音 • h[x]和k[h’]混淆 • 后,扣; • 泰语h与元音a、a:相拼带有很重的鼻音 • 好,海 • 几乎没有困难的: • m [m ]、f [f]、l [ l]、n [n]、s [ s]
• (2)元音方面 • e[ə]容易发为[ɯ]
平)、14(升调)
• 汉语有而泰语没有的音 • 舌尖前z、c,舌尖后音zh、ch、sh、r • 舌根擦音h[x](泰语有喉擦音[h]) • 单元音e[ə](泰语有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ɯ]) • 前高圆唇元音ü[y]
2、词汇
• 基本词汇中以单音节词居多 • 合成和重叠是重要的构词手段 • 联合(隐+藏)、主谓(心+广阔,大方)、
• ü[y]容易发为[i]或[iu]。造成üe、üan等一系列问 题
• ua和uo在泰语中是变体,常不容易分清 • 如中国,错误,花钱,刮风 • ia和ie也是变体 • 家、接,谢谢,下来 • 卷舌元音[ər],容易用e代替
• 复合元音滑动痕迹明显,每个元音都发得 较清晰(泰语单元音的长元音有9个,双元 音的长元音有10个,三合元音3个均为长元 音)
• 数词、量词、名词组合时,一般名词在前, 数词居中,量词在后。如车千乘
泰国华校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并列连词偏误研究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在教授汉语连词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汉 语连词的用法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 汉语连词的理解。
2、对比分析母语与汉语的差异
2、对比分析母语与汉语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比分析泰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帮 助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连词的用法,避免 出现母语负迁移的情况。
二、泰国华校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并列连词的偏误类型
3、冗余偏误:学生在句子中添加了不必要的并列连词,使得句子显得啰嗦。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们要带伞”应该为“下雨了,我们得带伞”。
三、偏误原因分析
三、偏误原因分析
1、母语干扰:泰国学生的母语中并没有与汉语并列连词完全对应的语法结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
3、重视文化背景的融入
3、重视文化背景的融入
教师在讲解汉语连词时,可以融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汉语连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 对中泰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谢谢观看
三、偏误原因分析
2、教材不足:目前泰国华校中使用的汉语教材对于并列连词的讲解不够详细, 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
三、偏误原因分析
3、教师因素:部分教师对并列连词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科学,使 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三、偏误原因分析
4、学习环境:泰国华校中的汉语学习环境相对较为单一,学生缺乏足够的实 践机会,导致他们在运用并列连词时容易出现错误。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羡余否定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汇报人: 2023-12-18
目录
• 引言 •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羡余否定的
现状 • 偏误原因分析 • 教学建议与对策 • 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 发展
02
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 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与日 俱增
04
针对这些偏误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研究目的与问题
目的
分析泰国学生在习得汉语羡余否定过 程中的偏误,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问题
泰国学生在习得汉语羡余否定过程中 存在哪些偏误?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 是什么?如何针对这些偏误进行教学 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02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羡余否定的 现状
羡余否定的定义与特点
03
羡余否定作为汉语中的 一种特殊语法现象,对 于学习者来说具有较高 的难度
04
研究泰国学生习得汉语 羡余否定的偏误对于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 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
01 前人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研 究
02 羡余否定现象在汉语中的定义、特点及功 能
03
学习者在习得羡Biblioteka 否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偏误类型及原因
羡余否定定义
羡余否定是一种语言现象,指在表达 中使用了多余的否定词或否定结构, 导致意思表达不准确或不必要。
羡余否定的特点
羡余否定常常出现在否定句中,其特 点是表达者使用了超过必要的否定词 ,使得句子结构变得复杂,且容易造 成理解上的困扰。
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

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泰国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汉语与泰语在语音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音偏误。
这些偏误对于泰国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首先,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语音时往往无法准确地区分声调。
汉语是一个声调语言,声调的准确运用对于语义的理解和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泰语是一个音高语言,泰国学生习惯将汉语的声调当作音高来理解,导致在语音表达中常常出现声调错误的情况。
这种语音偏误会导致对于汉语词义的错误解析,影响到语言的准确传达。
其次,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音节发音时也经常会出现语音偏误。
泰语中存在一些汉语所没有的辅音和元音,这使得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音节发音时难以统一准确掌握。
例如,泰语中的辅音/t/与/d/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的音,当泰国学生尝试发音时,往往会与汉语中/t/和/d/的发音相混淆。
此外,在元音的发音上,泰国学生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不注意舌位的正确位置,或者将汉语中的元音拖长。
这些语音偏误会导致泰国学生的汉语发音不准确,影响到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表达。
另外,泰国学生在发音时还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即声母韵尾的错误。
声母和韵尾是汉语拼音中的两个重要部分,但是泰国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忽略这两个部分的区分,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在汉语中,声母/p/和/b/之后,韵尾/m/和/n/经常出现。
但是泰国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混淆这些发音,导致在实际语音表达中发音错误。
这种语音偏误会影响到泰国学生的语音准确性,降低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这些泰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改进。
首先,需要通过系统的声调训练来帮助泰国学生准确区分和运用汉语的声调。
可以通过听力训练、模仿和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对于汉语声调的敏感度和掌握度。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理性义的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理性义的偏误分析作者:谭丽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0期1 引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个人掌握的词的多少和对词义掌握的准确程度如何,标志着他语言水平的高低。
词汇学习是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主要障碍之一,特别是对中高阶级的学习者来说,在学习当中出现词汇方面的偏误几乎是不可避免。
笔者在对泰国汉语专业学生的习作以及考试作文的分析中,发现学生在汉语词语运用方面的许多偏误,其中汉语词语的理性意义的偏误是是较为突出的一类。
词的理性义又叫概念义,主要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它是词义中的核心部分,是词义的众多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它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是一个词义区别另一个词义的关键所在。
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
现在通行的词义的定义,其实就是对词的理性义的概括说明。
我们在研究泰国学生的语料时发现有些偏误的产生原因是本该用某个词而未用,还用误用了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词语。
本文试图对泰国学生在词义的理性意义的学习运用中表现出来的偏误进行调查。
由于泰国学生在汉语词汇的运用中出现的偏误复杂多样,文中只选取了两大类进行调查,即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偏误和理性意义不同的词的偏误,并对偏误进行了归类以及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词以及对泰汉语词汇教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2 泰国学生汉语词汇理性义偏误类型分析2.1 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偏误每一种语言中,都会有很多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这些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有着某种联系,而理性意义的范围、则重点各有不同之处。
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这些词的细微差别,就容易混用,因而产生偏误。
2.1.1同语素词的偏误同语素词是指两个词意义相近,并且含有相同的语素的词。
学生由于没有区别两个词之间不同语素义的细微差别,会产生这样的偏误:(1)IPAD有很多的能力,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玩电脑游戏、下载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泰词汇语法对比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一、汉、泰语词汇及语法的共同性(一)汉、泰语都广泛运用复合法构词。
在这两种语言中,词根组合构成新词是最常见的构词方式。
例如汉语的“手”可以跟其他词根构成大量新词,手表/手册/手工/手巾/手段/手腕等等。
泰语的(手)也能跟其他词根组成许多词,如(手套)(抢手)(手铐)(手气)(手语)(能手)等等。
最突出的是汉语合成词复合的几种类型泰语都有。
例如:联合型:(汉语)伟大聪明(泰语)隐藏=隐+藏保管=照看+看偏正型:(汉语)眼泪卧铺(泰语)眼泪=水+眼卧铺=地方+睡觉主谓型:(汉语)自信地震(泰语)可xx=值得+xx大方=心+广阔动宾型:(汉语)满意伤心(泰语)满意=满足+心伤心=难受+心(二)汉、泰语都缺少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示。
汉、泰语句子的基本形式都是主――谓――宾(SVO)格式。
(汉语)我买书。
你忙吗?(泰语)fans?%rna?%`s?%rk‘unjo?%` mai?我买书。
你忙吗?汉、泰语中的虚词是表达意义的另一重要手段。
汉语有动态助词“着、了、过”附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某一过程中所处的情况,泰语则用“[lau]”表示动作的完成。
汉语有语气词“吗、吧、啊”附在句尾表示各种语气,泰语用‘“[rc]”表示疑问语气。
如:(汉语)你吃饭了没有?吃了。
(泰语)k‘unkink‘aur?%rja?%`?kinl u.(汉语)来了,是吗?(泰语)mai l au r c?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泰语不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都有不少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是泰车学生学汉语的有利因素。
然而,汉语和泰语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却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偏误。
二、汉、泰语词汇、语法的差异性汉语和泰语的差别,也同样广泛地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这种差别,有的十分明显,有的却极其细微。
(一)词汇方面不同的民族对于客观事物的分类标准和分类角度往往不完全相同。
这种分类标准和分类角度的不同,使得汉、泰语在词汇方面存在不少差异。
1、精密化的差异虽然汉、泰语的实词由于所指的客观事物相同,大多可以对译,但有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精密化程度却不一样,对译就会出现一些错误。
泰语中“年、岁、年级”可以用一个词[pi]来表示,而汉语要用不同的词表示,比泰语精密得多。
泰国学生作业中常有这样的句子出现:*昨天是我十八年的生日。
*我妹妹上中学二岁。
汉语“洗头、洗澡、洗手,洗衣服”只要用一个“洗”,但泰语“洗头[sap‘m]、洗澡[an?%`am]、洗手[la?%`m?%r]、洗衣服[sakp‘a]”用不同的词,这又比汉语精密得多。
“坏、死”的意思不一样,在汉语中要用价目词来表示,而泰语用[sia]可以表示这两种意思。
[sia]用在人或物上都可以。
翻译成汉语时就必须根据内容取舍一个。
*听说xx的父亲坏了,我们都很难过。
*星期天湖大菜场附近有一辆公共汽车死了,造成严重的堵车现象。
泰语中[mau]有“醉、晕、痴迷”等几个意思,可以[man]酒,[mau]车,也可以[mauja](吸毒上瘾),但汉语可以说“喝醉酒了”、“晕车”、“吸毒上瘾”,不能说“醉车”、“醉毒品”等。
泰国学生的练习中却有这样的句子:*从曼谷到普吉十六个小时的汽车,我醉车很厉害。
*她失间断性变量了,但她还很醉她以前的男朋友。
这些不规范的句子,都是学生受母语影响的结果。
2、色彩的差异汉、泰语的词语除了词汇意义以外,还有鲜明的色彩意义。
这种色彩意义与本民族历史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明显地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色彩。
例如颜色词,汉语的颜色词主要是“红、白、黑、黄、灰”……这些词除了表示各种不同的颜色外,还有与中国文化相联系的引申义。
例如:“红”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正义、喜庆、受人欢迎或成功等。
象红旗、红领巾(正义),红色、红榜(喜庆),红人、走红(受欢迎),等等。
“黑”的主要象征意义是:反动、违法、狠毒。
如:黑帮、黑市户口、黑社会、黑心。
“黄”主要象征意义是,色情、不成功。
如:黄色小红、黄色录相、打“黄”、事情“黄”了。
学生不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就很易理解这些词的色彩意义。
泰语的颜色词“黑、白”有引申义。
紫色是皇室成员,特别是皇后和公主喜欢的颜色,紫色也象征着一种吉祥、华贵。
另的颜色词就只表示颜色。
受华侨的影响,泰国人也用红色来象征喜庆。
各家金器店的门面一律红底黄家。
但泰国学生还是不理解“那个歌星是红歌星。
‘红’是什么意思”。
词语的色彩义既不能类推,也不能单靠词曲的释义,只有在不同的语境中才能进行对比,加以理解。
3、副词运用的差异(1)汉语的副词“再”和“又”都可以表示动作重复,在泰词用“[mai]”(新)“[ik‘la?%`]”(再一次)表示,它们可以任意换用,[mamai](再来),[maik‘la?%`](再来),意思一样。
泰语表示动作重复的副词可以替换,而汉语不能,如“再”,“又”就不能随便替换。
下面两个病例就是泰国学生受母语影响,随便替换的结果。
*老师,李克今天再没交作业。
*我没听清楚,请你又说一遍,好吗?(2)汉语的“怪”、“很”都是程度副词,泰语一概用[mak]表示,泰国学生学汉语时也不例外,他们用“怪、很”造句时,常写出这样的句子:*他的想法很好,我怪同意。
*他感冒怪厉害。
(3)“但是”、“却”在汉语中都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语。
泰语[t?%^]、[t?%^wa]用这两个词来表达,表转折意义时,二者可通用,固定放在第二分句的在上。
受母语影响,他们造汉语句子时也是如此。
*虽然xx很繁华,却我们更喜欢清迈。
(4)汉语表范围的副词“一概”、“都”在泰语中没有对译词。
学生在用“都”的地方,用了“一概”:*我们一概到xx去旅游。
4、量词运用的差异汉语,泰语都有量词,泰国学生头脑中有量词的概念,不会出现“二茶杯”,“三香蕉”之类的错误,但汉、泰量词在用法上差异是很大的。
“桌子、椅子、猫、狗”汉语用不同的量词表示,泰语只要用一个[dua]表示就行了。
汉语中的“个”是运用得最广泛的一个量词,“孩子、本子、杯子、鸡蛋、桔子”……都可以用“个”作量词,而泰语却分别用[k‘un]、[pai]、[f?%`]、[pn]表示。
虽然汉、泰语都有量词。
但名、量配合却不尽相同,这使学生学习时常有无所适从之惑。
特别是对汉语中约定俗成的量词,更是难以把握。
例如“一匹巴/一口猪/一头牛/一只羊/一条狗/一峰骆驼……在汉语中均表示较大的动物,却用了不同的量词。
“双”、“对”这两个量词都含有“成双,成对”的意思,泰国学生却容易将其混淆:*一双眼镜,一双耳环/一双兄弟*一对手,一对筷子/一对手套(二)语法方面1、修饰成分语序的差异前面谈到汉、泰语的共同性时提到,汉、泰语由于都缺乏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示,其基本句型都是主―谓―宾(SVO)格式,但修饰成分与中心成分,不论是词,短语或是句子,汉语与泰语的语序正好相反。
汉语是前偏后正,泰语是前正后偏。
譬如:(1)合成词学校――(校学)xx――?z国中)早饭――(饭早)火车站――(站车为)(2)短语慢慢说――(说慢慢)快来――(来快)下雨的时候――(时间的雨下)(3)句子(汉语)我爸爸在一家公司里工作。
(泰语)爸爸的我工作在公司一家。
(汉语)xx从清迈来。
(泰语先生xx从清迈。
(汉语)我这个学期来这儿教书。
(泰语)学期这我来教书这儿。
(汉语)他每种汽车都会开。
(泰语)他开汽车会每种。
2、汉语时间名词、地点名词的排列顺序是“大→小”,而泰语是“小→大”。
日期的表示法:(汉语)年、月、日(号)(泰语)日、月、年地名的表示法(汉语)国家、省(市)、城市、单位、部门(人名)或国家、省(市)、城市、街道、门牌号码(人名)(泰语)(人名)、部门、单位、城市、府(省)、国家或(人名)、名牌号码、街道、城市、府(省)、国家受泰语时间地点表示法的影响,学生会说出这样的句子:*我们是二十日八月到长沙来的。
*我住在201房间专家楼xx。
3、“把”字句的误用“把”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型,泰语中没有“把”字句。
泰国学生对“把”字感到头痛,该用的时候不用,不该用的时候又用了。
表示施动者对人(物)如何处理,处理的结果是受处置对象的情态,该用“把”字句表达。
此时泰国学生一般不用;*老师,我帮你翻译中文成泰文。
*爸爸骂孩子哭了。
表心里活动的动词,不能作“把”字句的谓语动词,这种表示心理活动的句子,也不能用“把”字句来表达;“把”字句后面也不能带可能补语。
例如:*我把太极拳很喜欢学。
*你把我话听懂了没有?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泰语作为学生的母语,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是一大障碍。
只有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两种语言间的不同处,区别开细小的差异,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进入汉语学习的自由天地。